高中数学知识点(表格)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x B =)()()U U B C A C B =)()()U U B C A C B =)U A A ={|x B x ={|U x x A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若p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复平面内的点向量OZ 向量OZ 的模叫做复数的模,bi,则首先要进行分母实数化(分母乘以自己的共轭复数),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可以把向量夹角 起点放在一点的两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cos b 12e e μ+。

若2为,x y 轴上的单位正交向量,(,)λμ就是向量a 的坐标。

坐标表示(向量坐标上下文理解)0b ≠存在唯一实数λ,0a b a b ⊥⇔=。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a +,()abc a ++=+a b -1(a b x -=-MN ON OM =-。

为向量,0λ>与与a 方向相反,a a λλ=。

(,a x λλ=a )()λμ=,a a λ+=)b b a λλ+=+)(与数乘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cos ,a b a b a b =⋅<>12b x x =+2a a =,ab a b ≤⋅。

2a x y =+221y y x ≤+a b b a =,()a b c a c b c +=+,()()()a b a b a b λλλ==。

与上面的数量积、数乘等具有同样4.算法、推理与证明圆的方程圆心x 2+ y 2= r 2(06.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做第n 步有任意取出mN n m ∈且,,k n k n ∈∈≤N N ,,)8.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9. 导数及其应用)()]()()()()g x f x g x f x g x '''=+,2)()()()()(()0))()f x g x g x f x g x g x '''⎤-=≠⎥⎦, ⎡⎢⎣()x 是[a10.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1.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sin sin βαβtan tan 1tan tan αα±sin c C=。

分布和频率分布表-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分布和频率分布表-高中数学知识点讲解

分布和频率分布表1.分布和频率分布表【知识点的认识】1.频数与频率①频数:指一组数据中,某范围内的数据出现的次数.②频率:把频数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就得到频率.2、频率分布表当总体很大或不便于获得时,可以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我们把反映总体频率分布的表格称为频率分布表.【解题方法点拨】绘制频率分布表的步骤:1.求全距:决定组数和组距,组距=全距;(全距指整个取值区间的长度,组距指分成的区间的长度)组数2.分组:通常对组内数值所在区间取左闭右开区间,最后一组取闭区间;3.登记频数,计算频率,频率=频数,列出频率分布表.样本容量【命题方向】能根据频率分布表读取信息,进行简单计算,多以选择、填空题形式出现,作为大题时,比较常见和概率统计问题结合进行考查,但难度不大.在计算频率的时候,熟悉使用公式频率=频数求出频率是解题关键.样本容量例:容量为 20 的样本数据,分组后的频数如下表分组[10,20)[20,30)[30,40)[40,50)[50,60)[60,70)频数 2 3 4 5 4 2则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的频率为()A.0.35 B.0.45 C.0.55 D.0.65分析:先求出样本数据落在区间[10,40]频数,然后利用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样本容量求出频率即可.解答:由频率分布表知1/ 2样本在[10,40]上的频数为 2+3+4=9故样本在[10,40]上的频率为 9÷20=0.45 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分布表,解题的关键是频率的计算公式是频率=频数,属于基础题.样本容量2/ 2。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汇总9. 导数及其应用,n k【注:标准d 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两圆的圆心距】注:1.表中两种形式的双曲线方程对应的渐近线方程分别为y x a =±, y x b=±。

2.表中四种形式的抛物线方程对应的准线方程分别是,,,2222p p p px x y y =-==-=。

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及其分布列分布列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所有取值及取值的概率列成的表格。

性质(1)0(12)ip i n=≥L,,,;(2)121np p p+++=L。

事件的独立性条件概率概念: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P ABP B AP A=|。

性质:0()1P B A|≤≤.,B C互斥,()()()P B C A P B A P C A=+U|||.独立事件事件A与事件B满足()()()P AB P A P B=,事件A与事件B相互独立。

n次独立重复试验每次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在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为()(1)(012)k k n knP X k C p p k n-==-=L,,,,,。

典型分布超几何分布()012k n kM N MnNC CP X k kC--===L,,,,,m,其中{}minm M n=,,且n N≤,且,,,n N M N n M N*∈≤≤N,."二项分布分布列为:()(1)(012)k k n knP X k C p p k n-==-=L,,,,,,~()X B n p,。

数学期望EX np=、方差(1)DX np p=-【1n=时为两点分布】正态分布22()21()2πxax eμϕσ--=图象称为正态密度曲线,随机变量X满足()()baP a X b x dxϕ<=⎰≤,则称X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正态密度曲线的特点。

数字特征数学期望1122i i n nEX x p x p x p x p=+++++L L()E aX b aEX b+=+方差和标准差方差:21()ni iiDX x EX p==-∑,标准差:X DXσ=2()D aX b a DX+=23.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学结合思想排序不等式设1212,n n a a a b b b ≤≤≤≤≤≤L L 为两组实数,12,,,n c c c L 是12,,,n b b b L 的任意排列, 则121111221122n n n n n n n a b a b a b a c a c a c a b a b a b -+++≤+++≤+++L L L 14444244443144424443144424443反序和乱序和顺序和, 当且仅当12n a a a ===L 或12n b b b ===L 时反序和等于顺序和。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一章函数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任何一个数,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以及到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到的一个函数,记作、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是两个实数,且,满足的实数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满足的实数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满足,或的实数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满足的实数的集合分别记做、注意:对于集合与区间,前者可以大于或等于,而后者必须,(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中,、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的定义域为,其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的关于的二次方程则在时,由于为实数,故必须有,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⑧函数的单调性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对于集合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以及到的对应法则)叫做集合到的映射,记作、②给定一个集合到集合的映射,且、如果元素和元素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叫做元素的象,元素叫做元素的原象、(6)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上升为增)(4)利用复合函数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象下降为减)(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令,若为增,为增,则为增;若为减,为减,则为增;若为增,为减,则为减;若为减,为增,则为减、yxo(7)打“√”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分别在、上为增函数,分别在、上为减函数、(8)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大值,记作、②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存在实数满足:(1)对于任意的,都有;(2)存在,使得、那么,我们称是函数的最小值,记作、(9)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性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轴对称)②若函数为奇函数,且在处有定义,则、③奇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且,那么叫做的次方根、当是奇数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0的次方根是0;负数没有次方根、②式子叫做根式,这里叫做根指数,叫做被开方数、当为奇数时,为任意实数;当为偶数时,、③根式的性质:;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且、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且、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 ②③【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函数名称指数函数定义0101函数且叫做指数函数图象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图象过定点,即当时,、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变化对图象的影响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高;在第二象限内,越大图象越低、〖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其中叫做底数,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即;自然对数:,即(其中…)、(4)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那么①加法:②减法:③数乘:④⑤ ⑥换底公式:【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函数名称对数函数定义函数且叫做对数函数图象0101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图象过定点,即当时,、奇偶性非奇非偶单调性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函数值的变化情况变化对图象的影响在第一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低;在第四象限内,越大图象越靠高、(6)反函数的概念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从式子中解出,得式子、如果对于在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在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表示是的函数,函数叫做函数的反函数,记作,习惯上改写成、(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中反解出;③将改写成,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②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③若在原函数的图象上,则在反函数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叫做幂函数,其中为自变量,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③单调性: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上为增函数、如果,则幂函数的图象在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轴与轴、④奇偶性:当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其中互质,和),若为奇数为奇数时,则是奇函数,若为奇数为偶数时,则是偶函数,若为偶数为奇数时,则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当时,若,其图象在直线上方,若,其图象在直线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②顶点式:③两根式:(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③若已知抛物线与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顶点坐标是、②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上递减,在上递增,当时,;当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上递增,在上递减,当时,、③二次函数当时,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的两实根为,且、令,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②对称轴位置:③判别式:④端点函数值符号、①k<x1≤x2 ②x1≤x2<k ③x1<k<x2 af(k)<0 ④k1<x1≤x2<k2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1(或x2)满足k1<x1(或x2)<k2 f(k1)f(k2)0,并同时考虑f(k1)=0或f(k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1<x1<k2≤p1<x2<p2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设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令、(Ⅰ)当时(开口向上)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①若,则②,则xy0>aOabx2-=pqf(p)f(q)(Ⅱ)当时(开口向下)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则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①若,则②,则、xy0<aOabx2-=pqf(p)f(q)xy0<aOabx2-=pqf(p)f(q)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高中数学知识点(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表格格式)

高考数学回归知识必备*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U U B C A C B = )U A A ={|x B x ={|U x x A =2.平面向量平行向量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b θ>=,cos b 【注意:投影是数一般表示坐标表示(向量坐标上下文0a b a b ⊥⇔=。

a b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与加法运算有同样的坐标a b -的三角形法则。

a -MN ON OM =-(N MN x x =-a λ⋅为向量,0λ>(,a x λλ=a aλ=。

cosa b=⋅2a=b a b≤⋅。

2a x y=+ *3.不等式、线性规划*4.函数﹑基本初等函数I的图像与性质*5. 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6.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7.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sin sin αβtan tan 1tan tan αβα±sin c C=。

*8.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n型*9. 数列求和及其数列的简单应用=(136==2⎢⎣。

knn n kC C ++++。

注:表中,n k均为正整数*10.空间几何体(其中r为半径、h为高、l为母线等)S hS h''S S ++*11.空间点、直线、平面位置关系(大写字母表点、小写字母表直线、希腊字母表平面):个公共点。

α∥β,αβ公共点。

bαβ=⇒线线平行a b P=⎫⇒⎬⎭面面平行,//a b a αγβ==⇒⇒线线平行m n P=⎫⇒⎬⎭线面垂直,l aαβ=⊂面面垂直⇒线面垂直*12.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存在唯一实数λ,aλ=p与,a b、(,a b存在实数对xa b c不共面,空间任意向量,,=++。

p xa yb zc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者重合的非零向量线l的方向向量。

叫做平面α的b 。

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sin n θ。

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1n 和12cos n θ=。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表格形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表格形式)

高考数学回归知识必备n 个元素集合子集数2{|x B x =)()()U U A B C A C B = )()()U U B C A C B =)U A A ={|x B x ={|U x x A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若p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逆否。

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逆命题:若q 否命题:若⌝逆否命题:若q ⇒,p 是,,)b c d ∈R←−−−→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向量OZ 向量OZ 的模叫做复数的模,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该向量的模。

0向量0与任一非零向量共线】平行向量 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向量夹角 起点放在一点的两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a b 的夹角记为,a b >。

投影,a b θ<>=,cos b θ叫做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注意:投影是数量】 基本定理12,e e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对(,)λμ,使12a e e λμ=+。

若12,e e 为,x y 轴上的单位正交向量,(,)λμ就是向量a 的坐标。

一般表示坐标表示(向量坐标上下文理解),a b (0b ≠共线⇔存在唯一实数λ,a b λ=112212(,)(,)x y x y x y x λ=⇔=0a b a b ⊥⇔=。

11220x y x y +=。

a b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1(a b x x +=+a b b a +=+,()()a b c a b c ++=++与加法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a b -的三角形法则。

1(a b x x -=-MN ON OM =-。

(N M MN x x =-a λ⋅为向量,0λ>与a 方向相同, 0λ<与a 方向相反,a a λλ=。

(,a x y λλλ=a a )()(λμμ=,a a a μλμλ+=+)(,b a b a λλλ+=+)(与数乘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高中数学考点分数分布表格总结

高中数学考点分数分布表格总结

不等关系
3.2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其解法掌握“三个二次”间的
基本关系
3分左右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
题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表示的区域面积和目标
函数最值(或取值范围)
0分至5分
3.4基本不等式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解
决函数的最大(小)值
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问题
5分左右
选修1-1第一章常
用逻辑语
1.1命题与其关

1.掌握四种命题的意义
与相互关系;
2.掌握充分条件、必要
条件、充要条件的基本
概念
0分至5分
1.2充分条件与
必要条件
1.3简单的逻辑
联结词
掌握逻辑联结词“或”、
“且”、“非”的含义, 能
用“或”、“且”、“非”
表述相关的命题
1.4全称量词与
存在量词
第二章圆 2.1椭圆掌握椭圆的定义与其基14分至19分。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表格格式)

高中数学知识汇总n 个元素集合子集数2{|x B x =)()()U U A B C A C B = )()()U U B C A C B =)U A A ={|x B x ={|U x x A =能够推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假设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逆命题互为逆否。

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逆命题:假设否命题:假设逆否命题:假设q ⇒,p 是←−−−→一一对应复平面内的点向量OZ 向量OZ 的模叫做复数的模,大多数复数问题,主要是把复数化成标准的z a bi =+dibia ++,则首先要进行分母实数化〔分母乘以自己的共轭复数〕,在进行四则运算时,可以把看作成一个独立的字母,按照实数的四则运算律直接进行运算,并随时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该向量的模。

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起点放在一点的两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a b 的夹角记为,a b >。

,a b θ<>=,cos b θ叫做b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注意:投影是数量】12,e e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对(,)λμ,使12a e e λμ=+。

假设12,e e 为,x y 轴上的单位正交向量,(,λμ就是向量a 的坐标。

一般表示坐标表示〔向量坐标上下文理解〕,a b 〔0b ≠共线⇔存在唯一实数λ,a b λ=1122122(,)(,)x y x y x y x y λ=⇔=0a b a b ⊥⇔=。

11220x y x y +=。

a b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1(,)a b x x y y +=++。

a b b a +=+,()()a b c a b c ++=++与加法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a b -的三角形法则。

1(a b x x -=-MN ON OM =-。

(N M MN x x =-a λ⋅为向量,0λ>与a 方向相同, 0λ<与a 方向相反,a a λλ=。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数学知识点总结引言1.课程内容: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

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高考相关考点: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名称记号意义性质 示意图子集B A ⊆(或)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1)A ⊆A(2)A ∅⊆(3)若B A ⊆且B C ⊆,则A C ⊆ (4)若B A ⊆且B A ⊆,则A B = A(B)或B A真子集 A ≠⊂B(或B ≠⊃A )B A ⊆,且B 中至少有一元素不属于A(1)A ≠∅⊂(A 为非空子集)(2)若A B ≠⊂且B C ≠⊂,则A C ≠⊂B A集合 相等A B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于A(1)A ⊆B(2)B ⊆AA(B)(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n个子集,它有21n-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基本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名称 记号意义性质示意图交集A B{|,x x A ∈且}x B ∈(1)A A A = (2)A ∅=∅ (3)A B A ⊆ A B B ⊆ BA并集A B{|,x x A ∈或}x B ∈(1)A A A = (2)A A ∅= (3)A B A ⊇ AB B ⊇BA补集U A{|,}x x U x A ∈∉且1()U A A =∅2()U A A U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U U U A B A B =()()()UU U A B A B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③只有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满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记做[,)a b ,(,]a b ;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分别记做[,),(,),(,],(,)a a b b +∞+∞-∞-∞.注意:对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可以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须a b <,(前者可以不成立,为空集;而后者必须成立).(3)求函数的定义域时,一般遵循以下原则:①()f x 是整式时,定义域是全体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定义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定义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若()f x 是由有限个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则其定义域一般是各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域的交集.⑧对于求复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一般步骤是:若已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对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定义域,根据问题具体情况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定的函数,其定义域除使函数有意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常用方法:①观察法:对于比较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到值域或最值.②配方法: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根据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若函数()y f x =可以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则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须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④不等式法:利用基本不等式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法确定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法表示函数的方法,常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就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就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就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 ,对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这样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以及A 到B 的对应法则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如果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函数的单调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判定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增函数.... x 1x 2y=f(X)xy f(x )1f(x )2o(1)利用定义(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上升为增) (4)利用复合函数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当x .1.< .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y=f(X)yx ox x 2f(x )f(x )211(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3)利用函数图象(在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4)利用复合函数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③对于复合函数[()]y f g x =,令()u g x =,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增;若()y f u =为增,()u g x =为减,则[()]y f g x =为减;若()y f u =为减,()u g x =为增,则[()]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af x x a x=+>的图象与性质 ()f x 分别在(,]a -∞-、[,)a +∞上为增函数,分别在[,0)a -、(0,]a 上为减函数.(3)最大(小)值定义①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yxo数()f x 的最大值,记作max ()f x M =.②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f x 的最小值,记作max ()f x m =.【1.3.2】奇偶性(4)函数的奇偶性①定义及判定方法函数的 性 质定义图象 判定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如果对于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1)利用定义(要先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利用图象(图象关于y 轴对称)②若函数()f x 为奇函数,且在0x =处有定义,则(0)0f =.③奇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同,偶函数在y 轴两侧相对称的区间增减性相反.④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和(或差)仍是偶函数(或奇函数),两个偶函数(或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偶函数,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的积(或商)是奇函数.〖补充知识〗函数的图象(1)作图利用描点法作图: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化解函数解析式; ③讨论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 ④画出函数的图象. 利用基本函数图象的变换作图:要准确记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种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①平移变换0,0,|()()h h h h y f x y f x h ><=−−−−−−−→=+左移个单位右移|个单位0,0,|()()k k k k y f x y f x k ><=−−−−−−−→=+上移个单位下移|个单位②伸缩变换01,1,()()y f x y f x ωωω<<>=−−−−→=伸缩 01,1,()()A A y f x y Af x <<>=−−−−→=缩伸③对称变换()()x y f x y f x =−−−→=-轴()()y y f x y f x =−−−→=-轴()()y f x y f x =−−−→=--原点1()()y x y f x y f x -==−−−−→=直线 ()(||)y y y y f x y f x =−−−−−−−−−−−−−−−→=去掉轴左边图象保留轴右边图象,并作其关于轴对称图象 ()|()|x x y f x y f x =−−−−−−−−−→=保留轴上方图象将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2)识图对于给定函数的图象,要能从图象的左右、上下分别范围、变化趋势、对称性等方面研究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注意图象与函数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 (3)用图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为研究数量关系问题提供了“形”的直观性,它是探求解题途径,获得问题结果的重要工具.要重视数形结合解题的思想方法.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指数函数【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①如果,,,1nx a a R x R n =∈∈>,且n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当n 是奇数时,a 的n 次方根n 是偶数时,正数a 的正的n n 次方根用符号0的n 次方根是0;负数a 没有n 次方根.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当n 为奇数时,a 为任意实数;当n 为偶数时,0a ≥.③根式的性质:n a =;当n a =;当n 为偶数时, (0)|| (0) a a a a a ≥⎧==⎨-<⎩.(2)分数指数幂的概念①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0,,,m na a m n N +=>∈且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②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1()0,,,mm nn aa m n N a -+==>∈且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注意口诀:底数取倒数,指数取相反数.(3)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0,,)rsr sa a aa r s R +⋅=>∈ ②()(0,,)r s rs a a a r s R =>∈③()(0,0,)r r rab a b a b r R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4)指数函数〖2.2〗对数函数【2.2.1】对数与对数运算(1)对数的定义①若(0,1)xa N a a =>≠且,则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真数.②负数和零没有对数.③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log (0,1,0)xa x N a N a a N =⇔=>≠>.(2)几个重要的对数恒等式log 10a =,log 1a a =,log b a a b =.(3)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常用对数:lg N ,即10log N ;自然对数:ln N ,即log e N (其中 2.71828e =…). (4)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1,0,0a a M N >≠>>,那么①加法:log log log ()a a a M N MN += ②减法:log log log a a aM M N N-= ③数乘:log log ()na a n M M n R =∈ ④log a N a N =⑤log log (0,)b n a a nM M b n R b=≠∈ ⑥换底公式:log log (0,1)log b a b N N b b a =>≠且【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5)对数函数(6)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 f x =中解出x ,得式子()x y ϕ=.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式子()x y ϕ=,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 y ϕ=表示x 是y的函数,函数()x y ϕ=叫做函数()y f x =的反函数,记作1()x f y -=,习惯上改写成1()y f x -=.(7)反函数的求法①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②从原函数式()y f x =中反解出1()x f y -=;③将1()x f y -=改写成1()y f x -=,并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8)反函数的性质①原函数()y f x =与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②函数()y f x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其反函数1()y f x -=的值域、定义域.③若(,)P a b 在原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P b a 在反函数1()y f x -=的图象上.④一般地,函数()y f x =要有反函数则它必须为单调函数.〖2.3〗幂函数(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 x α=叫做幂函数,其中x 为自变量,α是常数.(2)幂函数的图象(3)幂函数的性质①图象分布:幂函数图象分布在第一、二、三象限,第四象限无图象.幂函数是偶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二象限(图象关于y 轴对称);是奇函数时,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时,图象只分布在第一象限.②过定点: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通过点(1,1).③单调性: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过原点,并且在[0,)+∞上为增函数.如果0α<,则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为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图象无限接近x 轴与y 轴.④奇偶性:当α为奇数时,幂函数为奇函数,当α为偶数时,幂函数为偶函数.当qpα=(其中,p q 互质,p 和q Z ∈),若p 为奇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奇函数,若p 为奇数q 为偶数时,则q py x =是偶函数,若p 为偶数q 为奇数时,则q py x =是非奇非偶函数.⑤图象特征:幂函数,(0,)y x x α=∈+∞,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当1α<时,若0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上方,若1x >,其图象在直线y x =下方.〖补充知识〗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③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①已知三个点坐标时,宜用一般式.②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与对称轴有关或与最大(小)值有关时,常使用顶点式. ③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且横线坐标已知时,选用两根式求()f x 更方便.(3)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①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方程为,2bx a=-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②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函数在(,]2b a -∞-上递减,在[,)2b a -+∞上递增,当2bx a=-时,2min 4()4ac b f x a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在(,]2b a -∞-上递增,在[,)2b a -+∞上递减,当2bx a =-时,2max 4()4ac b f x a-=.③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有两个交点11221212(,0),(,0),||||||M x M x M M x x a =-=.(4)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是二次函数中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在初中代数中虽有所涉及,但尚不够系统和完整,且解决的方法偏重于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关系定理(韦达定理)的运用,下面结合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系统地来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实根的分布.设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实根为12,x x ,且12x x ≤.令2()f x ax bx c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此类问题:①开口方向:a ②对称轴位置:2bx a=- ③判别式:∆ ④端点函数值符号. ①k <x 1≤x 2 ⇔②x 1≤x 2<k ⇔③x 1<k <x 2 ⇔ af (k )<0④k 1<x 1≤x 2<k 2 ⇔⑤有且仅有一个根x 1(或x 2)满足k 1<x 1(或x 2)<k 2 ⇔ f (k 1)f (k 2)<0,并同时考虑f (k 1)=0或f (k 2)=0这两种情况是否也符合⑥k 1<x 1<k 2≤p 1<x 2<p 2 ⇔ 此结论可直接由⑤推出.(5)二次函数2()(0)f x ax bx c a =++≠在闭区间[,]p q 上的最值 设()f x 在区间[,]p q 上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令01()2x p q =+. (Ⅰ)当0a >时(开口向上)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x ->,则()M f p =(Ⅱ)当0a <时(开口向下) ①若2b p a -<,则()M f p = ②若2b p q a ≤-≤,则()2b M f a =- ③若2b q a->,则()M f q =xxxxx x(q)0x xf xfx①若02b x a -≤,则()m f q = ②02b x a->,则()m f p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D x x f y ∈=,把使0)(=x f 成立的实数x 叫做函数))((D x x f y ∈=的零点。

高中必背三角函数值表

高中必背三角函数值表

高中必背三角函数值表引言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三角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掌握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和数值是解决各类三角函数问题的关键。

其中,掌握三角函数值表是非常基础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准确地计算各种三角函数的值。

本文将对高中必背的三角函数值表进行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正弦函数值表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下面是正弦函数在特定角度下的取值表格:角度(度)0°30°45°60°90°正弦值00.5√2/2√3/21在实际计算中,通过掌握这个值表,我们可以快速得到特定角度下正弦函数的值。

余弦函数值表余弦函数是另一个重要的三角函数,下面是余弦函数在特定角度下的取值表格:角度(度)0°30°45°60°90°余弦值1√3/2√2/20.50掌握这个表格能够帮助我们迅速计算出特定角度下余弦函数的值。

正切函数值表正切函数在三角函数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是正切函数在特定角度下的取值表格:角度(度)0°30°45°60°正切值0√3/31√3正切函数的值表对于解决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非常有帮助,熟记这些数值将事半功倍。

总结三角函数值表是高中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表格将为我们解决各类三角函数问题提供便利。

通过努力记忆和实践运用,我们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计算出各种三角函数的值,为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读者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有所帮助。

参考•高中数学教科书这篇文档对高中必背的三角函数值表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知识点。

高中数学具体内容

高中数学具体内容

高中数学具体内容详见以下表格。

【1】
高一:(第一阶段:9月(暑假7,8月),第二阶段:3月(寒假2月))
情况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的课程紧张,大多数学校在赶进度,所以很多知识点都学习的比较笼统。

不少学校频繁的考试,同学的压力很大,再加上科目多,内容杂,高一的学习反而是很困难的。

在高一阶段,必修4中的三角函数部分由于需要记忆大量的公式,故整体较难。

必修5部分《数列》是整个高中阶段最难的一部分知识。

主要是一些特殊数列的性质的应用和常见的求通项和求和问题。

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同样也是高中阶段较难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同步的学生,由于空间思维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故学习起来很吃力。

整体来看学生在高中一年级急需课外的辅导来弥补知识漏洞。

高二:课时流程文科
(第一阶段:9月(暑假7,8月),第二阶段:3月(寒假2月))
高二阶段文科生学习到的知识相比于高一而言较简单,一般从下学期就进入了总复习状态,理科生则需要继续学习很多的内容,到高二学期末或者到高三才会进入总复习状态。

因此在高二学期末的暑假可以将招生目标放在这些学生身上。

高三:课时流程理科
情况分析:在高三阶段有的学校会依照上表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而有的学校在高三阶段不讲选修4-1、选修4-4,而是直接进入总复习状态。

而在复习的过程中对该内容进行必要的应试性讲解。

建议主任们通过你们教学点的专职老师了解更详细的具体学校的具体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分成 n 个步骤,做第 1 步有 m1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 2 步有 m 2 种 不 同 的 方 法 …… 做 第 n 步 有 mn 种 不 同 的 方 法 . 那 么 完 成 这 件 事 共 有
排 列 组 合 二 项 式 定 理
定义 排列 排列数 公式 定义 组合
N m1 m2 mn 种不同的方法.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 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次序排成一列, 叫做从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 n)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 叫做从 n

程序框图,是一种用程序 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表 示算法的图形。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归纳推理 由部分具有某种特征推断整体具有某种特征的推理。 类比推理 由一类对象具有的特征推断与之相似对象的某种特征的推理。 根据一般性的真命题(或逻辑规则)导出特殊性命题为真的推理. 综合法 由已知导向结论的证明方法。 分析法 由结论反推已知的证明方法。
共线条件 垂直条件
a, b ( b 0 共线 存在唯一实数 ,
a b a b a b 0。
a b 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
( x1 , y1 ) ( x2 , y2 ) x1 y2 x2 y1 x1 y1 x2 y2 0 。
平 面 向 量
间接证明 主要是反证法,反设结论、导出矛盾的证明方法。 数学归纳法是以自然数的归纳公理做为它的理论基础的,因此,数学归纳法的适用范 围仅限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分两步:首先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0(例如 n0=1) 时结论正确;然后假设当 n=k (k N , k n0 ) 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 正确.
*2.复数
虚数单位 概念 复数 复数相等 共轭复数 复数 运算 加减法 乘法 除法 几何 意义 规定: i 1 ;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并且运算时原有的加、
2
1, i 4k 1 i, i 4k 2 1, i 4k 3 i(k Z) 。 形如 a bi(a, b R) 的数叫做复数,a 叫做复数的实部,b 叫做复数的 虚部。 b 0 时叫虚数、 a 0, b 0 时叫纯虚数。 a bi c di(a, b, c, d R) a c, b d
a a a ,ab ab。
2
算律
a b b a , (a b) c a c b c ,
( a) b a ( b) (a b) 。
与上面的数量积、数乘等具有同样 的坐标表示方法。
2
*4.算法、推理与证明
算法 逻辑 结构 基本 语句 推理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推理 与 证明 数学 证明 数学 归纳 法 直接证明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 循环结构 依次执行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
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互 逆;原命题与否命题、逆命题与逆否命 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否命题与 逆命题互为逆否。互为逆否的命题等价。
充要 条件 逻辑 连接词 量词
p q ,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若命题 p 对应集合 A ,命题 q 对应集合 p q , q 是 p 的必要条件 B , 则 p q 等价于 A B ,p q 等 p q , p, q 互为充要条件 价于 A B 。 p q , p, q 有一为真即为真, p, q 均为假时才为假。 类比集合的并 p q , p, q 均为真时才为真, p, q 有一为假即为假。 类比集合的交 p 和 p 为一真一假两个互为对立的命题。 类比集合的补 ,含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全称命题,其否定为特称命题。 ,含存在量词的命题叫特称命题,其否定为全称命题。
x A xB A B 。 A; x A x B, x0 B, x0 A A B A B, B C A C n 个元素集合子集数 2n 。 A B, B A A B A B x | x A, 且x B CU ( A B) (CU A) (CU B)
0 向量
平行向量 向量夹角 投影
重 要 法 则 定 理
基本定理
e1 , e2 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实数对 ( , ) ,使 a e1 e2 。若 e1 , e2 为 x, y 轴上
的单位正交向量, ( , ) 就是向量 a 的坐标。 一般表示 坐标表示(向量坐标上下文理解)
MN ON OM 。
MN ( xN xM , yN yM ) 。
各 运 算 主要 性质
a 为向量, 0 与 a 方向相同, 0 与 a 方向相反, a a 。
a ( x, y) 。
与数乘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m(m n)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 An 表示。
m
n! (n,m Ν,m n) ,规定 0! 1. (n m)! 从 n 个不同元素中, 任意取出 m(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 m(m n) 个元素的组合,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 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
高考数学回归知识必备
*1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概念 关系 集 合 运算 集 合 与 常 用 逻 辑 用 语 一组对象的全体. x A, x A 。 子集 真子集 相等 交集 并集 补集 概念 命题 常 用 逻 辑 用 语 四种 命题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或命题 且命题 非命题 全称量词 存在量词 元素特点:互异性、无序性、确定性。
A B x | x A, 或x B
CU A x | x U 且x A
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 原命题:若 p ,则 q 逆命题:若 q ,则 p 否命题:若 p ,则 q 逆否命题:若 q ,则 p
CU ( A B) (CU A) (CU B) CU (CU A) A
加法 运算 减法 运算
法则 算律 法则 分解 概念
a b ( x1 x2 , y1 y2 ) 。
与加法运算有同样的坐标表示。
a b b a , (a b) c a (b c)
a b 的三角形法则。
a b ( x1 x2 , y1 y2 )
0 n 1 n 1 (a b)n Cn a Cn a b r n r r Cn a b n n r Cn b ( Cn 叫做二项式系数)
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
复平面内的点 Z (a, b) 向量 OZ 复数 z a bi
向量 OZ 的模叫做复数的模, z
a 2 b2
1
3.平面向量
向量 重 要 概 念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叫做该向量的模。 长度为 0 ,方向任意的向量。 【 0 与任一非零向量共线】 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两个非零向量叫做平行向量,也叫共线向量。 起点放在一点的两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 0, 。 a, b 的夹角记为 a, b 。 【注意:投影是数量】 a, b , b cos 叫做 b 在 a 方向上的投影。
3
*6.计数原理与二项式定理
分类加法 计数原理 基本 原理 分步乘法 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有 n 类不同方案,在第 1 类方案中有 m1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2 类方案 中有 m2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n 类方案中有 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 事共有 N m1 m2
mn 种不同的方法.
基本 概念 简单的 线性规划 问题 解法
可行解 可行域 最优解 线性规划 不含 实际背景 含 实际背景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 x, y) 叫可行解。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可行域。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者最小值的可行解叫最优解。 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者最大值的问题。 第一步 画出可行域。 注意区域 第二步 根据目标函数几何意义确定最优解。 边界的虚实。 第三步 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第一步 第二步 设置两个变量,建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注 意 实 际 问 题 对 变量的限制。 同不含实际背景的解法步骤。
m An n(n 1)(n 2)
(n m 1)
m(m n)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 m n 表示。
组合数 公式 性质 定理
C
m n
n(n 1)
m An (n m 1) m , Cn m . Am m!
m nm m m m1 ( m, n N , 且m n ); Cn1 Cn Cn ( m, n N , 且m n ). Cn Cn
1 1 的充要条件 a b
基本 不等式
ab ab 2 ( a 0, b 0 )
a b 2 ab ( a, b 0 ) ; ab (
ab 2 ) ( a, b R ) ; 2
二元一次 不等式组
a2 b2 2ab ab 2 2 ≤ ab ≤ ≤ ( a, b 0 ) ; a b 2ab 。 2 ab 2 二元一次不等式 Ax By C 0 的解集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 Ax By C 0 某一侧所 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指各个不等式解集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 共部分。 约束条件 对变量 x, y 的制约条件。如果是 x, y 的一次式,则称线性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求解的最优问题的表达式。如果是 x, y 的一次式,则称线性目标函数。
( a) ( )a , ( )a a a ,
(a b) a b
a b a b cos a, b
a b x1 x2 y1 y2 。
a x2 y 2 ,
2 2 x1 x2 y1 y2 x12 y12 x2 y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