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收入-支出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Yt =
Y0
-
α+ 1-
It β
βt+
α + It 1- β
[Y0=初始收入]
β =MPC=⊿⊿CY 若0< β <1,则:
lim
t→∞
Y0 -
α + It 1- β
βt= 0
∴当t→∞ 时:
Yt =
Y0
-
α+ 1-
It β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S+tY
S+T
S+T0
E2 E1
I+G
S+tY=-α+(1-β)(Y-tY) +Ty =-α+[(1-β)(1-t) +t]Y
储蓄加总税收:
0
Y2 Y1
Y
-α+βT0
-α
S+T =S +T0 +tY
=-α+(1-β) (Y-T0 -tY) +T0 +tY =-α+βT0 +[(1-β)(1-t)+t]Y
S =S(YD)
S
线性储蓄函数
S=Yd-C =Yd-(α+ βYd) S =- α + (1- β) Yd =- α + (1-β) Yd
0
Yd
Yd
0
-α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α + βYd S =-α + (1-β) Yd
∴C+S=α+βYd-α+Yd-βYd=Yd ∵Yd=C+S ∴APC+APS=1 ∵⊿Yd=⊿C+⊿S ∴MPC+MPS=1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小于个人收入,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扣除个人所得税后 的收入。
2、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
宏观均衡的条件是:
cst ci g st i g tg is
y 1 i g t
3、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1〕政府支出乘数 kg=△y/△g
D y y 1 y 0 i g 1 1 t i g 0t 1 1 D g
➢ 和通货紧缩缺口相反的是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 际总支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 的缺口。
七、案例讲解
案例1:我国的储蓄问题
我国一直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截至2001年8月 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06万亿元,首次突破 7万亿元大关,增加12.3%,增幅比去年同期高6.1个百分 点,比去年底高5.4个百分点。8月份储蓄存款增加881亿 元,比去年同月多增861亿元。年累计储蓄存款增加6254 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748亿元。其中,活期储蓄增加 2423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415亿元;定期储蓄增加 366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396亿元。定期储蓄存款增 加较多说明储蓄存款稳定性增强。
160
100
0
50
80
y
0
0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
s,i
消费函数为c=1000+0.8y 那么储蓄函数为s= -1000+0.2y
S
E
60
i
0
50
-100
0
80 0
y
图12-8 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
乘数原理
蜜蜂的寓言:从前有一群蜜蜂过着挥霍、奢华的生活, 整个蜂群兴旺兴旺,百业兴盛。后来,它们改变了原 有的生活习惯,崇尚节简朴素,结果社会凋蔽,经济 衰落,终于被敌手打败而逃散。——需求的重要性。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67页PPT
一、均衡产出概念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两部门经济
假设: 1、假设不存在政府与外国,只有家庭与
厂商; 2、假设需求量与供给价格无关,供给总
能够按照不变价格提供足够的等于需求 的供给量; 3、假设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因 此GDP=NDP=NI=PI。
第一,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 者之和等于收入;
第二,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但APC>MPC,则APS与MPS都随收入 增加而递增,但APS<MPS。
第三,APS+APC=1,MPC+MPS=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 C= + Y S =- + (1-) Y ∴C+S= + Y- +Y-Y=Y
一、均衡产出概念
按照以上假设,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 收入就等于总需求。
均衡产出[Equilibrium Output]:与社会总 需求相等的产出或收入。
或与社会总支出相等的产出,即与 全社会所有居民和厂商的计划总支出相 等的产出。
二、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 出。
——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自发消费(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C= + Y [>0, >0]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消费曲线[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C
C=C(Y)
。 45
0
教材P445
图13-2
Y
线性消费函数
C
C= + Y
。 45
0
教材P445 图13-3
Y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c
短期消费
函数
c c0 a y
O
β
cL y
长期消费函数
● 消费与所得在长期保持一固定 比率;
● 短期 MPC 小于长期 MPC ;
● 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y距;
● 增加消费容易,减少则困难28。
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APC > MPC A
消费曲线
(MPC递减)
45° O
y
17
线性消费函数
18
2.储蓄函数
家庭储蓄函数: s s( y)
储蓄曲线及形状特征
边际储蓄倾向(MPS ,0 < MPS < 1 ):
MPS s y
MPS d s dy
平均储蓄倾向(APS): APS s 1 c yy
凯恩斯定律 “需求决定供给”。无论需求量有多大,经济制度均能 够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换句话说,当社会总需求 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3
关于凯恩斯理论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 究国民收入(经济社会的生产或收入水平)是怎样决定的? 不同学派的主张差异很大。
例:c=1000+0.8y,i=600
c+i
s=i
c+i
y=(1000+600)/(1-0.8) 1600
c=1000 + 0.8y
=8000
1000
c=y-i=8000-600=7400
450
s=y-c =8000-7400=600
储蓄与投资相等。
5000 8000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例题讲解:例1 名词解释:(1)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处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值,经济学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2)乘数:指收入的变化带来这种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K=△Y/△J ,式中,△Y 是国民收入的变化,△J 是支出的变化。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的收入变化来说明。
(3)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就业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就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以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4)恒常收入:弗里德曼认为,一个家庭借以取得收入的财富可由两种财富构成,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两部分构成。
由于人力资本无法从统计资料测得,因此弗里德曼引入恒常收入的概念,把恒常收入视为财富(人力和非人力)的预期收入的现值,恒常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的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现在的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2 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9,所得税为收入的三分之一,政府决定增加支出以使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政府开支应该增加多少?这对财政赤字有何影响?解: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 ()t b K g --=111 所以()[]t b Y K Y G g--∆=∆=∆11代入已知参数得: ΔG=750×[1-0.9(1-1/3)]=300预算赤字的变动即政府开支的变动减去税收的变动。
政府开支上升300美元。
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750美元同时边际税率为1/3,所以,税收增加250美元。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思维导图分享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均衡产出理论均衡产出模型假设1、两部门经济2、凯恩斯定律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4、只研究短期图形投资等于储蓄(事前)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函数:c=c(y)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的比率MPC=dc/dy0<MPC<1平均消费倾向APC APC=c/y线性消费函数:c=α+βy储蓄函数(短期)s=s(y)边际储蓄倾向MPS=ds/dy平均储蓄倾向APS=s/ys=-aα+(1-β)y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3点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棘轮效应消费具有不可逆性示范效应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而决定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生命周期与永久收入假说的区别和联系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α+i)/(1-β)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Y0三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决定加入政府部门;定量税(税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y=(α+i+g-βt)/(1-β)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决定y=(α+i+g-βt+x-m0)/(1-β+y)乘数理论推导含义投资变动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乘数:自主性总支出增加1单位时,均衡产出的变动量。
图解乘数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乘数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GDP缺口和通缩、通胀缺口。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2 收入—支出模型1
㈠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主义模型
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量或国民收入 水平是由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 状态决定的。
23
为什么?
在他看来,社会总供给是资本家在雇 佣特定就业量基础上的总供给,社会总需 求是资本家预期在雇佣特定就业量基础上 可能获得的收益,也是社会对特定就业量 所生产产品的总需求。因此,在短期总供 给不变的条件下,社会就业量或国民收入 水平就只能取决于社会总需求。
52
波兰经济学家卡莱茨基比 凯恩斯早3年,即在1933年就 用波兰文发表了几乎与凯恩斯 1936年才发表的有效需求原理 相同的理论。但相当长时期内 并不为人们所知晓,直到1938 年他的理论用英文发表后才受 到西方经济学家的重视。
53
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核心方法
• 由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AD决 定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因此,AD分析 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分析方法。
44
•
当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状态时,就 业总量和国民收入也被确定下来。只有 这时的总需求,才是决定就业量和国民 收入的有效需求。所以,有效需求也就 等于投资与储蓄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 求。
45
㈢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框架
•
46
图 2- 2 有效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
47
按照有效需求的第一种含义解释
6
作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向国民收入决定 理论的过渡: 1.考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的背景— —萨伊定律神话的破产; 2.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形成 基础及其基本内容框架; 3.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与国民 收入核算理论之间的关系。
7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的背景 ——萨伊定律由神话到破产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有答案)《宏观经济学》思考题第⼀章国民收⼊核算1、简要说明GNP与GD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为什么现在许多国家都选择使⽤GDP这⼀指标?国内⽣产总值(GDP)和国民⽣产总值(GNP)均指⼀个国家⼀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区别在于,GDP是以地域划分的,是⽣产的概念;⽽GNP以⼈⼝划分,是收⼊的概念。
西⽅宏观经济学将国内⽣产总值(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指标,原因在于,GDP确实代表⼀国或⼀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和个⼈在⼀定时期内全部⽣产活动(包括产品和劳务)的最终成果,可以对⼀国总体经济运⾏表现作出概括性衡量,反映出⼀国(或地区)的经济实⼒,便于国际间和地区间作⽐较,为制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经济运⾏状况以及政府调控和管理经济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2、为什么说个⼈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不同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出,即建造新⼚房、购买新机器设备等⾏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产经营活动。
⼈们购买债券或股票,是⼀种产权转移活动,因⽽不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GDP。
公司从⼈们⼿⾥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再去购买⼚房或机器设备,才算投资活动。
3、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GNP之中?存货投资是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GNP是指某个特定国家⼀定时期内⽣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如果把存货排除在GNP之外,所计得的就只是销售额,⽽不是⽣产额。
4、为什么转移⽀付不计⼊GNP之中?因为政府转移⽀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从⼀个⼈或⼀个组织转移到另⼀个⼈或另⼀个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
5、为什么GNP中只计⼊净出⼝?进⼝应从本国购买中减去,因为进⼝表⽰收⼊流⼊到国外,不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出⼝则应加进本国总购买量之中,因为出⼝表⽰收⼊从国外流⼊,是⽤于购买本国产品的⽀出。
收入-支出模型
•
•
The change in income due to increased G is equal to Y0 GG , a fraction of which is collected in taxes
[Insert Figure 9-3 here]
•
增加政府采购是自主性支出的 变化,政府采购的增加将使总 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量等于政 府采购的增加量 初始产出水平为Y0, 对商品的需 求 > 产出, 厂商增加产出知道达 到新的均衡点 (E’)
•
收入变化多少? 均衡收入变 化为
Y0 1 G G G (22) 1 c(1 t )
C cTR c(1 t )Y
来自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c(1-t)
9-20
•
政府部门
•
将总需求恒等式与方程 (19) 合并:
(20)
C cTR c(1 t )Y I G NX A c(1 t )Y
AD C I G NX
•
在市场均衡的条件下 Y=AD, 带入方程(19), 均衡产出 Y A c (1 t )Y 水平为:
9-4
消费函数
[Insert Figure 9-1 here]
9-5
消费与储蓄
•
收入不是被用来消费就是用来储蓄 任何解释消费的 理论都等同于解释储蓄行为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精)
=>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表2-1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边际储蓄倾向(MPS)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 比率,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储蓄的变动情况。 用公式表示就是:
消费曲线的代数式为:
B
C = a + bY (2.1.1) a
C=a+bY E
450 A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003-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 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中国民众消费的特点
1.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所以民 众的消费总体上比较谨慎.人们的储蓄愿望较强烈.
期消费函数,C = Y
形式的消费函数称为 450
长期消费函数。
C=Y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三)短期消费函数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关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C
阿瑟·斯密塞斯认为,
消费变动与收入变动 Cc 本来是不成比例的,
但是从长期来看,消 Cb
费与收入呈现出同比
例变动的特征,即
C
消费曲线
h C=a+bY
与储蓄曲线是 相互对应的。
45o S
Y S=-a+gY
h
o
Y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2.1 消费与储蓄
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
宏观经济学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的NI-AE模型(精)
⑷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
表2-1 消费和储蓄举例(单位:元)
消费C 3000 7000 11000 15000 19000 储蓄S -3000 -2000 -1000 0 1000
从表2-1中可以看出:
可支配收入DI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①消费总为正数;
②消费与可支配收入 呈同方向变化; ③消费的增加不如可 支配收入增加的快。
dC dDI
⑹线性消费函数 线性消费函数的 一般形式:
C=C+MPC· DI
自主消费 引致消费
C 20000 19000 15000 10000 △C 5000 3000 △D C=3000+0.8DI
E
45° ) 5000 10000 15000 20000 O
DI
图2-2
消费函数
⑺边际储蓄倾向和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 量之比。
二、数字举例及其图示
⒈收入-支出法 假定C=200+0.8NI,I=100, 于是总支出为:
AE 1500 1000 E C C+I I=100
AE=C+I=200+0.8NI+100
代入均衡公式: NI=AE
NI=200+0.8NI+100
NI-0.8NI=200+100 NI=1500 均衡国民收入为1500。
⑸自主消费与引致消费 全部消费可以分为两部分:不取决于收入的自主消 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引致消费。
自主消费 引致消费
如:C=3000+0.8DI
⑹边际消费倾向(MPC) 边际消费倾向指消费增量△C和可支配收入增量△DI 之比,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MPC= ΔC ΔDI
2第二讲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第二讲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均衡产出1.模型假设(1)二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户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
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凯恩斯定律: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3)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2.均衡产出的概念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即经济社会的总产出或总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图2-1均衡产出的决定图2-1中,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投资等于储蓄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也可用i s=表示。
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 s=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始终等于储蓄。
前者为均衡的条件,即只有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相等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后者所指的实际投资和实际储蓄是根据定义而得到的实际数字,从而必然相等。
什么是凯恩斯定律,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答:(1)凯恩斯定律的含义与萨伊定律不同的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文中提出生产和收入决定于总需求。
按照凯恩斯定律,只要存在着需求,社会便可以生产出任何数量的产品与之相适应,()=+++-的意义即在于此。
凯恩斯定律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y c i g x m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凯恩斯定律提出的社会经济背景凯恩斯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时代背景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当时西方社会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失业问题严重,而工厂却有很多多余的生产能力。
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定律是有一定现实基础的。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经济中总是存在闲置着生产能力,非充分就业是一种通常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是可行的,这也是二战以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理论大受欢迎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2第二章收入-支出模型(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概述
学习本章必须熟练把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均衡国民收入
的形成分析和乘数理论,了解消费理论的新发展和乘数作 用的动态过程。
2019/1/27
经济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艺术
3
本章重点
重点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自发消费 引致消费 消 费函数 储蓄函数 非意愿存货投资 意愿投资 各类 乘数概念 问题 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分析 乘数的运用 注意点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中的投资的 区别 熟练把握均衡国民收入函数的推导
2019/1/27
经济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艺术
4
均 衡 国 民 收 入 和 价 格 决 定 理 论
简单凯恩斯模型 总需求分析法
扩大的凯恩斯模型:IS-LM曲线
总供给分析法: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注意各类市场的引入
凯恩斯模型的类型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NI-AE模型
只研究产品市场的均衡 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 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
0
y2
2019/1/27
y0 y1
y
13
经济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艺术
三、投资等于储蓄
均衡产出条件:
c+s =c+i, 计划i=s 国民收入核算时,也有 AE=y,实际i≡s(投资储
蓄恒等式)
实际投资 =计划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 =i+IU,当IU=0时, 计划投资=实际投资
2019/1/27 14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与支出模型》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2. 储蓄函数; 3. 投资乘数;4. 平衡预算乘数 5. 平均消费倾向;6. 边际消费倾向;7.均衡收入;8.意愿投资;9.意愿消费二、单项选择题1.若MPC=0.6,则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根据消费函数,决定消费的因素是( )。
A. 收入B. 价格C. 边际消费倾向D. 偏好3.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
A. 消费减少B. 储蓄减少C. 消费增加D. 储蓄增加4.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5.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 =KtrC. Kg>KtrD. 不确定6. 在两部门经济中,乘数的大小( )。
A.与边际消费倾向同方向变动B. 与边际消费倾向反方向变动C.与边际储蓄倾向同方向变动D. 与边际储蓄倾向没关系7. 当消费函数为C=α+βy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 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说明( )。
A. 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B. 非计划存货投资一定等于零C. 非计划存货投资不等于零D. 事前投资等于事前储蓄9. 政府预算平衡时,若MPC=4/5,政府购买增加100万元,则国民收入( )。
A. 不变B. 增加200万元C. 增加100万元D. 减少100万元10.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11. GDP的均衡水平与充分就业的GDP水平的关系是()。
A.两者完全等同B.除了特殊的失衡状态,GDP均衡水平通常就意味着充分就业时的GDP水平C.GDP的均衡水平完全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GDP的水平D.GDP的均衡水平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充分就业的GDP水平12. 下列()情况不会使收入水平增加。
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宏观经济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邹春勇)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一、最简单的经济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这是分析的一种方法2、简单经济的假设①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
②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
③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二、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1、均衡产出的数学表达:Y=C+I2、图形表达:ACY3、均衡产出的条件:E=Y 也可用I=S表示。
(注意这里的I是计划投资而不是实际投资)第二节消费函数一、家庭消费函数1、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要分析总支出。
2、消费是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消费的因素①居民可支配收入:Y d =Y-T②物价水平。
③利率。
④收入分配。
⑤消费者的财产。
⑥其他因素。
4、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家庭收入。
5、消费函数①概念:所谓消费函数,是指居民户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般情况下,消费函数只表明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②数学表达:C=C(Y)6、消费曲线:7、边际消费倾向MPC和平均消费倾向APC①概念:MPC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增加的消费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APC表示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②递减规律8、线性消费函数:C=a+bY二、储蓄函数1、储蓄及其影响因素2、储蓄函数3、①概念: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关系。
4、②数学表达:S=S(Y)5、③图形表示——储蓄曲线:6、边际储蓄倾向MPS和平均储蓄倾向APS7、①概念:MPS表示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APS表示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8、②递增规律9、线性储蓄函数:S=S0+sY三、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1、二者之和总等于总收入2、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且APC>MPC。
则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
3、APC和MPC之和恒等于1,APS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消费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dc 或= dy
c APC= 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收入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14000 15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12830 13360 MPC APC 1.01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出。 y=c+i (c+i =总支出) y—收入 c+i —实际消费与实际投资
(注:上一章用大写字母表示名义产出、消费和投资 等。本章用小写字母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 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等)
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
[总支出] E= y[总收入]
E=c+i y =c+s
收入 1 2 3 4 5 9000 10000 11000 12000 13000
消费 9110 10000 10850 11600 12240
储蓄 -110 0 150 400 760
MPS APS -0.01 0.11 0 0.15 0.01 0.25 0.03 0.36 0.06
MPC
APC 1.01
c,s c=c(y) A d
450
y0 -d
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
s=s(y) y
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则与此 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 < MPS。表现在图形上就 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 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
3、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这种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1)指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与 收入的影响;
(2)指消费指出不仅受目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 与消费的影响。
如果当前收入超过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他的消费与上述相 对收入有关,如果低于从前高峰期的收入,则人们通过提高 消费倾向维持已经有过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所谓消费的“棘 轮效应”——指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短期消费减少的抑 制作用。
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 些限制条件:
1) 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
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
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
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
二、
宏观均衡的概念
宏观均衡
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
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
y 总产出 总支出 总收入
从支出角度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
消费(Consumption)
投资(Investment)
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
净出口(Net
实际支出
收入=100
IU>0
100
100
IU<0 支出=100
AE 计划支出
450
O 100 y O
450
100 y
(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
(b)支出决定收入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一、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
组成GDP的排头兵,“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第一驾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很多,凯恩斯认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 收入。因此,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
1 2 3 4 5 6 7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
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 ——不取决于收入的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 ——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 —自发消费(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 y—引致消费。
喜过望,自此对曹冲越加钟爱。
案例分析:《曹冲称象》
我们在计算经济总产出时,也遇到了类似的困
难。 直接计算总产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有时对中 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难以区别。但是,有了这个 恒等式,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容易的方法 —— 收入法与支出法来进行统计。
三、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的条件
社会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决定于社会总支
c= + y [>0, >0]
若消费函数为线性, 为常数。
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
⑴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 应的边际消费倾向; ⑵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 联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 C 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 ⑶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 各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 际消费倾向递减,同时曲线上 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 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 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 于边际消费倾向。 O
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1、前提(P——permanent,永 久;t——transitory,暂时)
p t p t p p
(1)y=y +y , c=c +c (2) c =βy , β为消费倾向 (3)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无 关,暂时收入用于储蓄
2、应用: (1)繁荣阶段,现实收入>恒 常收入,现实消费=恒常消费 ,所以现实APC<恒常APC,现 实APS>恒常APS (2)萧条阶段,正好相反。 所以,政府税收政策失效。
[Income-Expenditure Model]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乘数论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i =
s
E
y=E
100
13-1(a)
。 45
0 100 y
用E代表支出,用y代表收入。若支出<收入(需求<供给),则企 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削减生产,若支出>收入(需求 >供给),则企业非意愿存货投资IU<0 企业就要扩大生产
E
直线上任意一点均为E=y
E
y– E=UI(非计划存货)
如果储蓄曲线为直线的话,则有:
s = -+(1-)y
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例。
MPS=
⊿s ⊿y
平均储蓄倾向 [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 ——总储蓄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
0.89 0.85 0.75 0.64 0.59 0.53
1.00 0.99 0.97 0.94 0.92 0.89
6 7
14000 15000
12830 13360
1170 1640
0.41 0.08 0.47 0.11
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这 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
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
4)其它。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2、消费之迷 3、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4、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5、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定 6、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决定消费数量的主要变量是居民的可支配收 入; (2)随着收入的增长,消费倾向有下降的趋势。
c, s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图13-6
y=c+s
c=c(y) s=s(y)
。 45
0
-
y
四、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
总消费函数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 ——社会总消费支出与总收入之间的 关系。 社会总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 函数的简单相加。
第一节 均衡产出
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 易,只有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都发生 在企业部门。还假定企业投资是自发的或外生的,即不随利 率和产量而变动。这样简单的经济关系称为二部门经济。 假设2、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社会均能以不变的价 格提供相应的供应量。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 ,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 此外还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 NI和PI就能相等。
APC c y y y y
APC>MPC
45度 线
c
= + y
O
Y
C
线性消费函数
c= + Y
。 45
图13-3
0
YD
二、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比率 递减。 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s = s(y)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
——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递增函数。 c=c(y) 如果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则消费函数可表示为: 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