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1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1m/s=3.6km/h2第二章声现象9.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14.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

15.声的利用:(1)传递信息: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3第三章物态变化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1)熔化:固→液,吸热(冰雪融化)(2)凝固:液→固,放热(水结冰)(3)汽化: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4)液化:气→液,放热(液化气)(5)升华: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6)凝华:气→固,放热(霜的形成)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21.液体沸腾的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1)雾、露――――液化(2)雪、霜――――凝华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4第四章光现象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力学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物体的材料-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无关-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2. 力学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外力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的等效力-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压面积的比值- 浮力:流体对物体的上升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5. 简单机械- 杠杆:围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可放大或缩小力的作用- 滑轮: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简单机械- 斜面:通过增加距离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热量:物体间热能的传递量2. 热传递- 导热:热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 辐射:热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3. 热膨胀与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增大- 热收缩:物体冷却后体积减小4. 气体定律- 玻意耳定律:在恒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查理定律:在恒定压强下,气体的体积与温度成正比- 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定体积下,气体的温度与压强成正比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平面镜: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速度和传播方向改变- 透镜:通过折射改变光路的光学元件3. 光的色散- 色散: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速不同,导致颜色分离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 电荷:物质的一种性质,可正可负- 电场:电荷周围存在的力场2. 电路基础- 电流:电荷的流动,通常指电子的定向移动- 电压:驱动电流通过电路的力- 电阻: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3. 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V=IR(电压V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4. 串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并列连接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波:物体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连续压力波- 传播介质:声音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传播2.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有关-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声波的振幅有关- 音色:区分不同声源的声音特征六、应用题解题技巧1. 计算题- 运用物理公式准确计算- 注意单位转换和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2. 实验题- 理解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3. 解答题- 理解题意,把握关键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条理清晰地进行解答以上是人教版初中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声学等基础领域,以及解题技巧。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全部22章)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声现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十三章内能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十八章电功率第十九章生活用电第二十章电与磁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知识第一章机械运动1、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四个步骤:看、放、读、记。

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放置刻度尺时要保持平行和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垂直视线并准确读出分度值和估读值,最后要记录测量结果并注明单位。

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

测量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包括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等客观因素和观察者估读时的主观因素。

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粗心大意等造成的。

测量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等方式降低误差。

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更合理的实验方法。

4、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和等量代换法。

化曲为直法是将软线与待测曲线重合,再用刻度尺进行测量;滚轮法是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录滚动的圈数,待测线的长度就是圈数与滚轮周长的乘积;累积法是测出多个相同物体的总长度再除以个数;等量代换法适用于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规则几何体的某些长度,如圆锥的高和球体的直径。

5、平移法是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

例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可以使用直角三角板将其平移到刻度尺上进行测量。

6、为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来确定,以使描述运动状态简单明了。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章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分章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机械运动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

1m=10-3k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3. 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秒(s );常用:小时(h )、分(min ),1h = 60min ,1min = 60s 。

4. 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 古代用日晷、沙漏等计时,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有石英钟、铯原子钟等。

5.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线在哪。

是否磨损,它的量程,最小分度值多少。

最小刻度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

使用时: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刻度尺放正,应与被测物边平行,刻度尺刻线贴近被测物。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数时,除写出最小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叫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不能消除。

误差不同错误,错误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方法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以直量曲(替代法)、以多测少(累积法)、几何法(辅助工具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

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初中一、力学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等。

- 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合成一个等效的力,反之亦然。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求合力。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

3. 压强和浮力- 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

-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的压力。

- 浮力:物体浸入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相等。

4. 功、能量和功率- 功:力作用于物体并使物体移动时所做的工作。

- 能量:物体因运动、位置或其他原因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5.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乘积相等的杠杆平衡原理。

- 滑轮和滑轮组:通过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来省力。

- 斜面和楔子:利用斜面和楔子可以省力。

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 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会聚光线,凸面镜发散光线。

2. 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 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 透镜成像:透镜可以成实像或虚像。

3. 光的色散- 色散现象: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 光谱:不同颜色的光对应的波长和频率。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物体间热传递的量度。

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 热膨胀和热收缩-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人教版初中上册物理公式和知识点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物理九年级上知识点人教版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版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物理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小资料:门高2m ;一层楼高3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人走一步: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 S常用的还有:小时h 分min1h=60min 1min=6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 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一年人体脉搏跳动1min 80次左右; 1S 1次多点人走1m 1S左右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利用影子,找个小东西,例如易拉罐什么的,跟教学楼放同一水平线上,量它的高度,并在同一时间测量它影子的高度和大楼影子的高度,初步想简单,就要早上,量好之后,就等比,例如:大楼的高度是X,影子长度是B,小物件的高度是a,影子长度是b,得到的算式就是X/A=B/b,可以得出大楼高度X(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本文档旨在对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第一章热的传递1. 热是一种能量的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2. 热传导是指通过物体内部的直接接触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3. 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空气或真空中的电磁波辐射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4. 热对流是指通过流体(液体或气体)的运动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第二章光的传播1.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

2.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为30万千米/秒。

3.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4.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一部分光线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第三章机械能的转化1. 机械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和位置所具有的能量。

2.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k =\frac{1}{2}mv^2$。

3.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E_p = mgh$。

4.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孤立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四章磁与电1. 磁铁具有磁性,有北极和南极之分。

2. 磁场是指磁铁或电流所产生的力作用区域。

3. 电是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

4.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之分。

第五章电流与电阻1. 电流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 电流的方向按照正电荷的流动方向确定。

3. 电阻是指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4. 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电阻率来描述,计算公式为$R = \rho \frac{L}{A}$。

以上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全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本文档总结了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的全部知识点,提供给学生们进行研究和复参考。

1. 物理基础知识
- 物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 物理量、单位及其测量
- 运动的基本概念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2. 物理实验与观测
- 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
- 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实验中的误差与精确度
3. 声学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的特性与声音的高低、响度、音色的关系- 声的反射、吸收和干涉
- 动态与静态声音的辨别
4. 光学
- 光的传播和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光的色散与合成
-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的应用
5. 电学
- 电荷与电流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基本电器
- 电压与电阻
- 并联与串联电路
- 电能与耗散
- 电的安全使用和节能
6. 热学
- 温度与热
- 热的传递
-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热能与功
- 热的应用与热量与功的单位
通过研究以上内容,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为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总复习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梳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小时(h) 、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1,1m/s =3.6km/h。

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概述一、力学1. 力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

- 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 等效替换原理: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力的计算方法。

3. 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力臂的概念及杠杆平衡条件。

- 滑轮:动滑轮与静滑轮的特点和使用。

4. 运动的描述- 速度与加速度: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物理意义。

- 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特点和实例。

5.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力与加速度、质量的关系。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6. 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定义:压力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的计算及其特点。

- 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

7. 功、功率和能量- 功的定义:力与位移的乘积。

- 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值,表示做功的快慢。

- 动能与势能:能量的两种形式及其相互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概念: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2. 热膨胀- 原理: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的现象。

- 应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 物态变化- 熔化与凝固:物质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固态的过程。

- 汽化与液化:物质从液态到气态、从气态到液态的过程。

- 升华与凝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到气态、从气态到固态的过程。

4. 热机- 热机的原理: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 内燃机:工作原理、构造及其效率。

5.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光学1. 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及其应用。

- 凹面镜与凸面镜:成像规律和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2.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偏折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2.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压力等。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同一直线上的力可以合成,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4. 运动的描述: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6. 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

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量。

2.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3. 热膨胀与热收缩:物体在受热或冷却时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4. 内能与热机: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总能量,热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三、光学1.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发生的方向改变现象,包括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转的现象。

3.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4.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发散光线。

5. 光的色散: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如彩虹的形成。

四、电学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质的一种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特殊物质。

2. 电流与电压: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3.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摊;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摊。

4.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功率与能量: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能的转换率,电能是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压力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或固体。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回声和共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称为回声,物体在特定频率下振动幅度最大的现象称为共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声现象知识归纳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真空不能传声。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相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相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水平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能够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有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

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使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能够消毒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光是平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凸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属虚焦点。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2.凹面镜(凹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空中角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1)二倍焦距以外,倒立缩小实像;〈这里所指的一倍焦距是说平行光源通过透镜汇聚的那一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那么两倍焦距就是指2倍远的地方〉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倒立放大实像;一倍焦距不成像;一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虚像;成实像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2)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表格为了研究各种猜想,人们经常用光具座实行试验。

蜡烛的焰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尽量保持在同一条高度上。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我们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经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还原成物体实际的大小)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水准。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分度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有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1相同点:A、都要吸热B、都属于汽化现象2不同点:A、发生地点不同: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B、温度条件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C、温度变化可能不同:液体蒸发时需吸收热量,温度可能降低;而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D、剧烈水准不同:蒸发比较缓和,而沸腾十分剧烈。

E、影响因素不同: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关,沸腾沸点与大气压的高低相关。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升华的现象:冬天晾衣服,没有风风,低温状态下,衣服上的冰升华,衣服被晾干了;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用久的樟脑丸变小;用干冰实施人工降雨等都属于升华现象。

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玻璃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等都属于凝华现象。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

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

所以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霜和雪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霜是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条件下直接凝华为固体。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或叫雪花),在飘落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雹是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凝结为小冰珠(凝固),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同时,因为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又有一部分凝结为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

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物体的运动知识归纳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