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复习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你知道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提供的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欢迎。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复习资料整理1《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说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1段看是:伯乐不常有;从第2 段看是: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2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3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
4、第1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直接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
5、第1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
6、第2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
7、说明以下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认的语气,增强了否认的力量。
8、第3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 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初三语文复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
初三语文复习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与技巧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学科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熟练阅读文言文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高中语文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初三学生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基本文言文语法知识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掌握基本的文言文语法是阅读理解的基础。
比如,掌握文言文中的病句、叠词、虚词等特点,可以帮助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同时,学习文言文的句法结构和基本的修辞格,如对仗、排比、象征等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二、积累常见文言文词汇文言文中有许多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汇,初三学生需要有一定的文言文词汇积累。
可以通过背诵经典的文言文文章,注重查阅古代词典,并进行词汇整理和总结。
在积累过程中,可以建立自己的文言文词汇卡片,不断巩固记忆。
三、注重文言文篇章阅读训练文言文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方式与现代文不同,因此,注重篇章阅读训练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文言文篇章进行阅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组织结构。
同时,注重分析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
四、进行文言文经典文本的分析与研究经典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资源,通读和分析经典文本有助于培养对文言文的文化认知和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言文经典进行深入研究,比如《孟子》、《庄子》等。
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用词、句法和修辞手法,从而提升阅读和理解的能力。
五、多做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理解练习,才能真正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初三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并配合题目进行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文言文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和细节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解题技巧,比如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排除干扰选项等。
六、参加文言文演讲和朗诵活动参加文言文演讲和朗诵活动,可以提高对文言文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乙文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D.太守谓谁(对……说)(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
初三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醉心亭记》注释:①涯:岸边。
②欧阳公:即欧阳修。
③构:搭建。
④直:当,临。
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
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
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画线的词。
①树林阴翳 ________ ②泉香而酒洌 ________③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 ④乃公寄意于此也________(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3)甲文从一个“________”字可见欧阳修治理政事有道,乙文用“________”这句话从侧面村托“醉心亭”周围优美的自然风景令人陶醉。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实词推断、虚词辨析、句子结构分析等。
2. 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中的词语、句子和篇章。
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4. 通过对文言文的复习,提高学生的中考文言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复习与实践。
2. 文言文词语的推断与理解。
3. 文言文句子的分析与翻译。
4. 文言文篇章的理解与分析。
5. 中考文言文题型的复习与练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文言文阅读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文言文动画、视频等,增加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4. 进行模拟测试,让学生熟悉中考文言文的题型和答题技巧。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文言文阅读测试,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2. 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
3.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学习需求。
4. 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复习文言文阅读技巧,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
2. 第二周:推断文言文词语,理解文言文篇章。
3. 第三周:练习文言文翻译,翻译经典文言文篇目。
4. 第四周:模拟中考文言文考试,讲解答题技巧。
5. 第五周:进行中考文言文模拟测试,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阅读指导书籍,用于参考和辅助教学。
2. 中考文言文真题集,用于模拟测试和学生练习。
3. 在线文言文资源库,提供丰富的文言文篇目和资料。
4. 文言文学习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词推断和翻译练习。
5. 教学课件和教案,用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学习。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理解和翻译能力。
2. 教学难点:推断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前复习专项训练(统编版)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回答问题。
甲文《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文《喜雨亭记》节选(苏轼)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曰:“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
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词。
①宴酣.之乐②树林阴翳..③为.亭于堂之北④皆.雨之赐也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3.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为亭于堂之.北B.杂然而.前陈者而.盗贼滋炽。
C.然则.何时而乐耶五日不雨则.无麦D.以为..未足..休息之所民以为4.《醉翁亭记》和《喜雨亭记》都是抒情散文,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他们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答案】1.尽兴地喝酒;形容枝叶茂密成荫;建造,修建;全,都2.①脸色苍白头发花白,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随着中考的逼近,许多学生都开始了紧张的备考状况。
而对于语文复习来说,文言文的学习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我们了解祖先历史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备战中考中,文言文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那么,有哪些文言文复习资料是中考必须掌握的呢?一、古文观止作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古文观止》是我们在中考文言文复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是清代戴震所编纂的文言文教材,共包含四十则,文选丰富、层次分明,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字词、句式、修辞等进行逐一剖析,加深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二、中考历年真题从历年的中考试题中可以发现,文言文是中考必考的一部分。
因此,掌握历年真题是中考文言文复习的重要途径。
通过分析历年真题,可以深入理解中考的出题思路和考察方向,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英汉汉英双解词典在阅读文言文中,生僻字和古怪的词语往往是制约阅读理解的关键。
因此,在文言文复习中,选择一本好的英汉汉英双解词典是非常必要的。
好的双解词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言的词汇、词义和使用方法,还可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一步系统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呈音、语态和语义等方面。
四、汉英英汉双语词典与英汉汉英双解词典不同,汉英英汉双语词典主要提供的是文言文汉英及英汉双语释义,以及词语用法和惯用的表达方法等。
通过学习汉英英汉双语词典,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规律和习惯,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表达方法。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不仅需要坚持阅读,更需要有系列有效的复习资料和参考书籍。
只有通过充分的学习、透彻的理解和深度的记忆,才能够真正地掌握文言文,做到应对中考考题游刃有余。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诗词复习一、直接型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7.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9.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杜甫《月夜忆舍弟》)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11.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16.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7.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18.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有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20.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秦观《行香子》)21.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22.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3.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2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2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酒徒亭记》)26.野芳发而暗香,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酒徒亭记》)27.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附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②去任之日________(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2.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①伛偻提携________②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③孟子对曰________④乐民之乐者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玢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妹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
玢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课③将士注坡跳壕④,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庥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间焉间:________②小惠未遍遍:________③必以信信:________④必以情断之之:________⑤智虽弗及及: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②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上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2.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出师表》节选)(乙)诸葛亮与司马懿①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备战中考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陈涉世家》节选自,作者,朝夏阳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和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体通史。
2.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4)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这样做的是:。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1.辍.耕之垄上( ) 2.度.已失期(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4.尉果笞.广( )5.忿恚.尉( ) 6.将军身被.坚执锐(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苟.富贵,无相忘( ) 2.法.皆斩( ) 3.或.以为亡( )4.置人所罾.鱼中( ) 5.为天下唱.( ) 6.楚人怜.之( )7.天下苦.秦久矣( ) 8.吴广素.爱人( ) 9.尉果笞.广( )10.并.杀两尉( )四、当动词讲的“之”是哪两项? ( )A.辍耕之垄上。
B.怅恨久之。
C.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二世杀之。
E.楚人怜之。
F、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G、令辱之H.杀之以应陈涉。
五、文言文常常省略旬中某些成分,请把“A上、B之、C之、D于、E陈胜”五项,填入下面三句的括号中。
1.守丞死,( )乃入据陈。
2、扶苏以数谏( )故,上使( )外将兵。
3、独守丞与( )战( )谯门中。
七、挑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 )A.好像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B.如果你是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那么怎么能够富贵呢?C.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地的,哪来的富贵呢?D.你是一个给人家耕田种的的,哪懂得什么是富贵呢?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A.现在死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等着死,为国事而死,好吗?B.现在逃跑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C.如果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同样都是死,让秦灭亡可以吗?D.现在逃跑也是死,办大事也是死,等着死,不如为国而死,好吗?3.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 )A.或者把他杀死,或者让他逃跑。
B.有人让他死,有人让他逃跑。
C.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
D.或许以为他死,或许以为他逃跑了。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又在这时使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中的祠庙里。
B.又隔了一会儿命令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木隐蔽的祠庙里。
C.又暗中让吴广的部下躲在树丛的祠庙中。
D.又暗中让吴广到驻地旁边的树林隐蔽的祠庙中。
5.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A.太阳升起的时候,士兵到处谈论,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B.第二天早晨,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C.第二天早晨,士兵们来来往往,都指着陈胜的眼睛。
D.元旦那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八、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完成后面题目: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加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A.今亡(逃亡)亦死B.楚人怜(可怜)之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 D.宜多应(响应)者2.词义相近的—项是( )A.道:道不通得道者多助B.举:举大计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数:扶苏以数谏敌骑千余卒数万人3.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曼笑而止之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俱其不已也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使外将兵: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B.法皆斩:按军法都要杀头C.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D.为天下唱:为天下的人鸣不平针对性训练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烹食(pãng) 社稷(jì) 徇(xún)B.辍耕(chuï) 罾(zēng) 笞(chī) 铚(zhì)C.砀(dàng) 嗟乎(jiē) 迪戍(zhã) 蕲(qí)D.闾左(lǘ) 谯(qiáo) 柘(zhâ) 篝火(gōu)2.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惆怅,怀恨)B.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者)C.夜篝火..,狐鸣呼曰(灯笼,名词)D.卜者知其指意..(意图)3.下列各句中语气相同的一组是( )。
(1)上侯将相宁有种乎! (2)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3)然足下卜之鬼平?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A.(1) (2) B.(3) (2) C.(3) (1) D.(2) (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表示关联关系相同的一组是( )。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2)藉第今毋斩。
(3)然足下卜之鬼乎?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A.(3) (4) B、(1) (3) C、(2) (3) D、(1) (2)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是( )。
A.上使外将兵B.乃丹书帛曰“陈胜王”C.置人所罾鱼腹中D.尉果笞广6.下列不含通假字的是( )。
A、固以怪之矣B.卜者知其指意C、发闾左通戍渔阳D.将军身被坚执锐7、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身:句中作“身体”讲。
)B.卒中往往语(往往:处处。
)C.今亡亦死(亡:逃跑,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一致。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地里。
)8.下列长句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D 、发闾左/遗戍渔阳。
9.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旨定态度的。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 、《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二、填空题1、《陈涉世家》节选自 ,记叙了公元前209年 起义的经过。
作者 。
字 ,西汉夏阳人, 家、 家。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
全书130篇。
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为 。
2、陈胜为起义作舆沦准备的办法是: , 。
(各用四字概括)3. 是起义的第—步,接着用 作为动员群众起义的口号。
三、课内阅读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
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于扶苏。
扶苏以敏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
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
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发闾左遗戍渔阳 发:遍: ②屯大泽乡 屯: ③会天大雨 会:④度已失期 度: ⑤举大计亦死 举: 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立: ⑦楚人怜之 怜: ⑧为人下唱 唱:⑨固以怪之矣 固: ⑩卒中往往语 往往:2.比较并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又问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次: 今亡亦死 亡: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扶苏以数谏故 数:② ①③珠可历历数也数:等死,死国可乎等: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3.下面句中的“乃”的意思和用法与其他二项中的“乃”不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乃行卜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町乎?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三、中考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通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
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
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呜呼曰:“大楚兴。
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
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
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
吴广为都尉。
1、加点字变双音节词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逃亡)亦死B.楚人怜.(可怜)之C、百姓多闻其贤.(贤明)D、宜多应.(响应)者2、词义相近的一项是( )。
A、道:道不通通得道者多助B.举:举大汁亦死是以众议举宠为督C、等:等死,死国町乎公等遇雨D.数:扶苏以数涑故数有功3.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之:二世杀之河曲智叟笑而止之B.以:今诚以吾众诈自称杀之以应陈涉C、其:百姓多闻其贤惧其不已也D、为:项燕为楚将皆次当行,为屯长4.对下面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