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 (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石钟山记》复习教师版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石钟山记》复习教师版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文石钟山记[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是”“适”“识”三字及次常用字“始”。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题解】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径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写了这篇文章。

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

关于其得名原因,明代有人认为,“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

”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既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

①《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fú】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译】《水经》说:“鄱阳湖的湖口有座石钟山。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对着深潭,微风激荡着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击,声音好像大钟。

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是怀疑的。

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访求石钟山的所在地。

在潭边上找到两座山石,敲击它们,聆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重浊模糊,北边那块山石的声音清脆悠扬,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他)自认为找到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

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疑惑了。

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可这座山唯独用钟命名,为什么呢?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彭蠡,鄱阳湖的别称。

焉,兼词,在那里,或作为句末语气词,不译。

水石相搏:搏,击、拍。

是说也:是,这。

人常疑之:之,可以作为代词,代指“这种说法”,这时就可以把“疑”作为意动用法,译为“以……为疑”,全句直译为“人们常常以这个说法为疑”,意译为“人们常常是怀疑的”。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八上《三峡》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八上《三峡》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上—《三峡》一、文学常识《三峡》选自《水经注疏》。

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

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略:完全、全部。

阙:同“缺”,空缺。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宣:宣布,传播。

虽:即使。

奔:指奔驰的快马。

湍:急流的水。

巘:山峰。

飞漱:冲刷。

良:的确,实在。

清荣峻茂: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

旦:早晨。

肃:寂静。

属(zhǔ):连续。

引:延长。

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里传来回声。

哀转:悲哀婉转。

绝:消失。

奔:飞奔的马。

湍:急流。

三声:几声。

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点问题】1、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阅读题典【题源】四川省宣汉县红峰中学2014届九年级第五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题目】比较阅读下面两则古文选段,回答:【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贞观初,以疾罢归。

河渚①间有仲长子光②者,亦隐士也,无妻子。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

君有奴婢数人,多种黍,春秋酿酒,养凫③雁、莳④药草自供。

以《周易》、《庄》、《老》置床头,无他用心也。

自号“东皋⑤子”。

虽刺史谒见,皆不答。

终于家。

性简傲,好饮酒,能尽五斗,自著《五斗先生传》。

弹琴、为诗、著文,高情胜气,独步当时。

(节选自《唐才子传全译.王绩》)(二)山夜调琴[唐]王绩促轸⑥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⑦,不使俗人闻。

(注)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仲长子光:字不耀,洛阳人。

③凫:野鸭。

④莳:移植。

⑤东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有“登东皋以舒嘨”句,东皋由此而来。

⑥轸,用轴转动弦线。

促轸,拧紧弦线,使调门更高些。

这里即指弹奏。

⑦山水韵,抒写山水之乐的曲调。

唐吕才《东皋子集序》载王绩“雅善鼓琴,加减旧弄,作《山水操》,为知音者所赏”。

1.根据古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面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以疾罢归(_____)A.完了B.撤销C.免去②终于家(_____)A.指人死B.最后C.终归,到底2.选出下面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以《周易》、《庄》、《老》置床头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①河渚间有仲长子光者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C.①好鸟相鸣,嘤嘤成韵②好饮酒D.①自著《五斗先生传》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为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绩爱其真遂相近结庐日与对酌4.联系《野望》,选出对“不使俗人闻”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让刺史等官僚听到,因为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些音乐。

B.不让那些“驱犊返”的“牧人”听到,因为他们俗务繁忙,没有时间来听雅乐。

C.作者向往隐居生活,《山水操》这样的乐曲只弹给知音欣赏。

九年级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复习巩固练习一【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娄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B.春和景.明景:日光C.而或长烟一.空一:一片D.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2、下列各项中的“而”与“而不知人之乐”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B.恂恂而起(《捕蛇者说》)C.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妇拍而呜之(《口技》)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4选文写人物活动的语句感受【甲】文第一段渔歌互答、登斯楼也、把酒临风心旷神怡【乙】文第一段朝而往,暮而归。

乐亦无穷5、《岳阳娄记》中的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能使巴陵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城,能使百姓安居乐业。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八下《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八下《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2、“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环:环绕。

壑:山谷。

尤:格外,特别。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作:建造。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意:这里指情趣。

得:领略。

寓:寄托。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开:消散,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晦:昏暗。

芳:香花。

发:开放。

秀:植物开花结实。

滋长的意思。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小孩子被大人领着走,这里指小孩子。

渔:捕鱼。

洌:清澄。

野蔌:野菜。

蔌,菜蔬。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陈:摆开。

酣:尽情地喝酒。

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

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非丝非竹:不是音乐。

弈:下棋。

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苍颜:脸色苍白,头发花白。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翳:遮盖。

乐:以…为乐。

【一词多义】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归来。

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到。

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

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人教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五)

人教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五)

人教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五)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入之迂也②甚矣,汝之不惠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既表明愚公的事业受到众人的拥护,也是为了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古文知识整合(一)教师版文言文复习资料1

古文知识整合(一)教师版文言文复习资料1

古文知识整合(一)《〈诗经〉两首》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爱”通“薆”;“见”通“现”2.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匪”通“非”;“女”通“汝”5.氓之蚩蚩6.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7.犹可说也:“说”通“脱”8、隰则有泮:“泮”通“畔”二、古今异义词(1)氓.之蚩蚩(古:指民众,百姓;男子,文中指“民”。

今:道德败坏之人,音mang)(2)至于..顿丘(古:到,到达。

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子.无良媒(古: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或“你”。

今:儿子。

)(4)秋以为..期(古:把……当作……今:认为)(5)泣涕.连连(古:眼泪。

今:鼻涕。

)(6)体.无咎言(古: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今:身体。

)(7)士贰.其行(古:不专一,指变了心。

今:数词“二”的大写。

)(8)士也罔极.(古:准则。

今:程度副词。

)(9)总角之宴.(古:欢乐。

今;宴会。

)三、词类活用:(1)三岁食贫.: 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2)士贰.其行: 数词使动用法,使……不专一(3)二三..其德: 数词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4)夙.兴夜.寐: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四、一词多义:(1)其:①静女其姝:形容词词头②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代词,它的③士贰其行:代词,他的④咥其笑矣:助词,无实义(2)以:①秋以为期:介词,把、拿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连词,用来,来③以尔车来:介词,用④以我贿迁:介词,把(3)于:①俟我于城隅:介词,在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介词,到③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叹息声(4)之:①匪女之为美: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②美人之贻: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③氓之蚩蚩//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助词,的⑤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代词,这件事5)言:①载笑载言:动词,说②体无咎言:名词,话③静言思之:语助词,无实义(6)说:①说怿女美:通“悦”,喜爱②女之耽兮,不可说也:通“脱”,解脱。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鱼我所欲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孔孟”并称。

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和“民贵君轻”的主张。

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2、《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现存七篇。

是儒家经典之一,“四书”之一。

《孟子》在先秦散文中独具风格,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3、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欲:想要、需要。

舍:放弃。

生:生命。

义:大义,正义。

甚:超过、胜过。

于:比。

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有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苟且。

恶(wù):讨厌,憎恨。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用这样(的手段)。

由,用。

是故:因此。

独:仅。

心:指思想认识。

丧:丧失,丢掉。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呼尔:轻蔑地、呵斥地,形容没有礼貌地吆喝。

与:给。

蹴(cù):用脚践踏。

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屑,认为值得。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辩:通“辨”,辨别,礼义:这里指道德规范。

加:这里指好处。

奉:侍奉。

穷乏:穷困。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天良。

而:呼尔而与之:表承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于:所欲有甚于生者:比万钟于我何加焉:对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某种办法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故不为苟得也:取得为:乡为身死而不受:情愿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表目的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做,接受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用生: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获得生命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七下《口技》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七下《口技》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七下—《口技》一、文学常识《口技》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虞初新志》是清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集,共二十卷,多数作品文字优美,有些也对当时社会不合理现象有所反映。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①少顷:一会儿。

②既而:不久,紧接着。

③是时:…的时候。

④未几:不久。

⑤一时:同时。

⑥呓语:说梦话。

⑦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⑧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⑨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⑩稍稍:渐渐。

⑩倾侧:翻倒倾斜。

⑩齁:打鼾。

【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②闻:古义为听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③股:古义为大腿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④走:古义为跑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⑤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①乳:a、动词,喂奶,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儿含乳啼。

②绝:a、副词,极,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群响毕(全,都)绝。

③妙:a、名词,妙处,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以为妙绝。

④指:a、名词,指头,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不能指其一端。

⑤作:a、拟声词,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百千其作。

⑥间:a、动词,夹杂,中间有力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遂与外人见隔。

⑦是:介a、词,这,当是时;b、判断动词,问今是何世。

【语类活用】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②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③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④通假字:坐:通"座",座位。

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本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23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23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八下——《岳阳楼记》一、文学常识1.范仲淹,自希文,谥号文正,苏州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

2.本文写于作者贬居邓州期间,应好友滕子京要求而写。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到,及。

明年:第二年。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盛状:盛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水势盛大的样子。

涯:边。

晖:日光。

则:就是。

大观:雄伟景象。

观,景象。

备:详尽。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览:看,欣赏。

得无:莫非,岂不是。

淫(yín)雨:连绵的雨。

淫,过多。

霏(fēi)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排:推开。

曜:光辉。

形:形体。

樯(qiáng):桅杆。

倾:倒。

楫:船桨。

催:折断。

冥:昏暗。

斯:这。

谗:说坏话。

至若:至于,又如。

万顷:极言其广。

锦鳞:美丽的鱼。

芷(zhǐ):芷草。

汀(tīng):小洲。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长烟:大片的烟雾。

一:全。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极,尽。

偕(xié):一起。

宠:荣耀。

把:执,拿。

临:对着。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二者:指上文中的两种心情。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庙堂:指朝廷。

庙,宗庙。

堂,殿堂。

进:指在朝廷做官。

退:指不在朝廷做官。

归:归依。

属:通“嘱”,嘱托具:通“俱”,全,皆,都【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用来)属予作文以记之(2)(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尽)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鱼我所欲也》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文中叙述孟子不愿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原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3、孟子认为人们会用尽方法保全生命的原因的句子: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体现“性本善”思想(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6、孟子认为在什么情况下能做到舍生取义(表现生,不为苟得也;死“患有所不辟”的原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7、孟子认为人们会不择手段的躲避灾祸的原因的句子: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表明孟子必须接受钱财必须按礼义接受,否则没有意义的句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0、不按礼义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1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1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的人生追求的句子: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文中强调“一箪食,一豆羹”重要性的句子: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二、词语解释题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2、故不为苟得..也(苟且)3、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6、贤者能勿丧.耳(丢掉)7、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8、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9、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10、妻妾之奉.(侍奉)11、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12、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13、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1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1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16、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三、翻译句子题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一、课内阅读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初,权谓.吕蒙曰B.香远益.清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D.晋陶渊明独爱.菊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B.自.李唐来公亦以此自.矜C.花之君子者.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品质。

B.文章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高尚品质,其中“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阿,豁达大度。

C.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出自己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作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之情,以及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周敦顾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其蕃.(繁)B.濯清涟.而不妖(清水)C.香远益.清(更加)D.亭亭净植.(耸立)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共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花之.隐逸者也D.花之.君子者也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河中石兽》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 04《河中石兽》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专题《河中石兽》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河中石兽》一文中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依靠主观想象而妄下定论的句子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2、《河中石兽》一文中,僧人们认为石兽在以为顺流下矣,讲学家认为石兽在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老河兵认为石兽在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河中石兽》一文中,点明了判断石兽堙于沙中的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4、《河中石兽》一文中,老河兵判断、寻找河中石兽的办法是: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5、《河中石兽》一文中,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理由是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水兵则判断当求之于上流,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二、词语解释题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①临:靠近。

②河干:河岸。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4、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5、以为顺流下.矣。

下:动词,流到下游。

6、棹.数小舟,曳.铁钯。

棹:划(船)。

曳:拖。

7、尔辈...。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不能究物理8、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被。

暴涨:暴涨的大水。

9、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

10、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1、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反:反而。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 但:只。

其一:表面现象。

..,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其二:根本道理。

据理:根据某个道理。

臆断:主观地判断。

欤:吗。

三、翻译句子题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大水带走呢?3.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译文:(石兽)埋没在沙层上,越沉越深罢了。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5讲 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二古诗文阅读第15讲七上课标文言文复习(《论语》十二章)目录一、考情分析 (2)【课标要求】 (2)【考查重点】 (2)【主要题型】 (2)【命题趋势】 (2)二、知识建构 (2)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 (3)考向2:内容理解及字词句 (3)考向3:名句默写 (7)考向4:问题思考 (8)三、方法总结 (14)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掌握技巧,轻松得分 (14)四、考场练兵 (14)【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考查重点】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主要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均是必考题,考查形式分为课内阅读、课内外对比阅读或课外阅读。

分值一般在8-16分。

【命题趋势】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

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

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

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

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

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考向1:文学文化常识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伶官传序》复习教师版

2023一轮复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伶官传序》复习教师版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伶官传序[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恨”“非”“顾”“负”四字及次常用字“盛”。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记载907年至960年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的历史。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

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后唐庄宗宠信伶人,许多伶人做了官。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让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唉!(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的作为啊!推究庄宗取得天下,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这个道理了。

岂非人事哉:人事,人的作为。

古今异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所以,……的原因)词类活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作动词,推其根本)【注】1.古人常把王朝盛衰归于天命,欧阳修没有否认这种传统说法,但更重视人的作用。

2.庄宗: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后唐王朝的建立者,923到926年在位。

【分析】第一小节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接着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中心论点的历史根据——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一“得”一“失”,与论点中的一“盛”一“衰”相应,领起下文。

②-Ⅰ: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世人说晋王临终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却都背叛晋而归附了梁。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七下《狼》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七下《狼》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七下—《狼》一、文学常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清代文学家。

郭沫若的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二、重点词句【重点词语】①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顾野有麦场。

②苫蔽:覆盖、遮蔽。

③少[shao]时:一会儿。

④弛:放松,文中指卸下;弛担持刀。

⑤久之:过了一会儿。

⑥暴:突然;屠暴起。

⑦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⑧“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古今异义】①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只增笑耳。

今为耳朵。

②股:古义为大腿,身已半入,只露尻尾;今为屁股。

【一词多义】①止:a、只有,止有剩骨;b、停止,一狼得骨止。

②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盖以诱敌。

③之:a、补充音节,无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又数刀弊之。

④意:a、神情、态度,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⑤前:a、前面,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狼不敢前。

⑥恐:a、担心,恐前后受敌;b、恐怕,不治将恐深。

【词类活用】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重要句式】①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②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之>以骨",之,代狼),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于>其中,省略介词"于"),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学考课课通(教师版)——文言文九下《愚公移山》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九下—《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属于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仞——古代长度单位。

且——副词,将近面——面对惩——苦于,为......所苦塞——阻塞迂——曲折、绕远的意思。

聚——集合平险——铲除大山。

指通——一直通。

阴,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献疑——提出疑问许——赞同。

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置——安放。

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jī)。

畚,音(běn)本。

箕畚,就是用箕畚,用竹、木等做成的运土器具。

遗男——遗孤,遗腹子。

龀——音(chèn),儿童换牙齿,乳齿脱落后重新长恒齿。

这晨表示年龄,约七八岁。

易,交换。

反,通“返”。

叟——老头子。

惠——同“慧”,聪明。

一毛——一草一木。

匮——音溃,缺乏的意思。

亡(wú)——同“无”,没有厝(cuò)——通“措”,放置。

陇——同垄,陇岗,就是高山。

断——隔绝。

【一词多义】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况且)方:指面积,方七百里;刚刚,方其远出海门。

曾:竟然,曾不若孀妻弱子;通“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固: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坚决,吾义固不杀人。

亡: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焉:疑问代词,放在哪里,且焉置土石;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今异义】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荷古义:扛今义:荷花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方古义:方圆今义:常指矩形惩古义:苦于,被... ...所苦今义:惩罚【词类活用】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 (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 (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知识点讲解一、《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一)作者作品《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01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01鱼我所欲也中考语文复习“决胜古诗文”专题讲义(教师版)

【原文呈现】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 ù),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à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诵读点拨】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员姓名:教 师:中考第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专项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一)【课标要求】①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②背诵优秀诗文80篇。

【知识概要】①、字词:掌握常用的文言虚词、实词、古今异义,识别通假字;②、句式:把省略句中省略的词语补充起来,把颠倒的词序转换过来;③、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中心。

④、从文体特点上辨别不同类型(记叙类、非记叙类)的文言文,进行分析、整体感知。

【中考指津】文言文阅读考查范围以教材篇目为主,重点考查我们能否借助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而不是对零碎的词法、句法等知识的记忆程度。

常见的考点有:①把握文言虚词;②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辨识通假字;③翻译文言语句;④整体感知文章或段落的内在联系与内容;⑤朗读、背诵的基本能力;⑥问题探究能力。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阅读答题,一般有5~6个小题,前1~4题以理解、运用为主,后1~2题为拓展延伸或综合性实践类题目,如评析类、生活互联类、策划创意类等。

【典例借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任选两小题)。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由是感激....④遂许先帝以驱驰2.用“/”给第①段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 第①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并在选文中用“”划出相应的句子。

4.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5.诸葛亮受命以来怀着怎样的心情并采取了怎样的行动来报答先帝的?(用原文回答)心情:行动:6.请你用白话文写出第②段划线句子的意思。

原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们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第1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关键实词的能力,解答时必须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的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答案为:①亲自,自身;②身份低微,见识短浅;③感动,感激;④奔走效力或奔走效劳。

第2题考查了对文言文的句读能力,解答此类题须通过对词义的理解和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分析,句读不正确,表明对语句意思的理解有误。

答案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第3题考查的是论证方法,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正反)论证、比喻论证,再结合具体段落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为: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划线句子为“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4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整合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的弄清中心句与支撑句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信息。

答案为: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第5题考查的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取相关的信息,答案为:夙夜忧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第6题考查正确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的是:以直译为主,把握关键字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翻译,并且与原文的表达方式、遣词及句式特点尽量保持一致,答案为: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第7题考查我们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是结合文章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受来作答,答案为:在当时对(用人等)内政建设方面有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只要结合文段,言之成理即可)。

【实践训练】一、阅读《童趣》,回答1~5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项为之强.②须.喷以烟③鹤唳.云端④鞭.数十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3.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山市》,回答1~5题。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我能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相顾.惊疑②连亘..六七里③中有楼若.者④惟危.楼一座⑤裁.如星点⑥或凭.或立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山市幻景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

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5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加点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见.往事耳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2.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的关联:、。

4.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吕蒙:鲁肃:5.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写作经验谈:四、阅读《伤仲永》,回答1~6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②指物作诗立就.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