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3.9《赤壁赋》集评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实录及点评
《赤壁赋》课堂实录文勇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把这些字词看一下,有些关键字要重点提示一下。
“举酒属客”的“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乘的意思。
“七月既望”的“望”,农历每月十五。
“纵一苇之所如”中的“如”,往、到的意思。
“冯虚御风”的“虚”,古意是凌空的意思。
“美人”,特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这里有几处“之”字的用法要注意,“哀吾生之须臾”中的“之”,助词,主谓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中的“之”,结构助词,可翻译成“的”。
“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之”,代词,“它”的意思。
“月出于东山之上”中的“之”,助词,可不译。
虚词“于”的用法在本文有两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介词,“在”的意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的“于”,介词,表被动。
文中“歌”字有两处不同用法:“扣舷而歌之”的“歌”是动词,唱的意思;“倚歌而和之”的“歌”是名词,表示歌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和词的活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属于状语后置句式,本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凌万顷之茫然。
”是定语后置,“凌茫然之万顷。
”“渺渺兮予怀。
”是倒装句,“予怀渺渺兮。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西”、“东”,名词作状语。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友”,意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泣”,使动用法。
“桂棹兮兰桨”中“桂”“兰”,名词作状语。
“羽化而登仙”中“羽”,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中“南”,名词作状语。
“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白”,名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顺流而东”中“东”,名词作动词。
“下江陵”中“下”,名词用作动词。
“肴核既尽”中“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这篇文章是押韵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韵脚,看到PPT上面本文押运换韵的字。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屏显1:间、天、然、仙、桨、光、方、慕、诉、缕、妇、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酌、藉、白。
高中语文《赤壁赋》课文精讲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赤壁赋》是一篇散文赋,实际上也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诗。
苏轼是一个才情横溢、诗文俱佳的古代大作家。
谈到散文,人们常说“韩潮苏海”,意思是说韩愈的文章像潮水一样地奔放,而苏轼的文章则像海水一样地广阔。
在词的成就上,苏轼是和南宋著名作家弃疾并驾齐驱的。
苏轼的作品纵横豪迈,风格鲜明而突出。
即使是你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单看这篇赋也可以大致了解他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总起来说,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浑然成为一体,胜意迭出,辞句美妙。
读了这篇名赋,我们也好像游了一次赤壁,心里充满了遨游之乐。
那清风,那明月,那东山,那流水,那箫声,那对话……在我们眼底心上,织成了一个诗味十足、含蓄深远、声色俱佳的崇高而美丽的境界。
我们用高兴的心情始读这篇名赋,在欢快的气氛中合上书卷。
苏轼和他的客人游的虽然不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但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多么优美,多么动人情思啊!答疑解惑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提示: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音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
作者抒发哀葾之情时,流露出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资料剪辑赋的简介赋的文体,说到底,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
《文心雕龙·诠赋》说:“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杨辞也。
”可以说,《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
赋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前面有序,说明赋的原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文题,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概括。
《文心雕龙·诠赋》指出:“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前引情本,乱以理篇,迭致文契。
名作欣赏(一)袁家渴(hé)记柳宗元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潭。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赤壁赋》课堂实录及点评
《赤壁赋》课堂实录文勇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大家把这些字词看一下,有些关键字要重点提示一下。
“举酒属客”的“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冯虚御风”中的“冯”,通“凭”,乘的意思。
“七月既望”的“望”,农历每月十五。
“纵一苇之所如”中的“如”,往、到的意思。
“冯虚御风”的“虚”,古意是凌空的意思。
“美人”,特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这里有几处“之”字的用法要注意,“哀吾生之须臾”中的“之”,助词,主谓间不译。
“惟江上之清风”中的“之”,结构助词,可翻译成“的”。
“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之”,代词,“它”的意思。
“月出于东山之上”中的“之”,助词,可不译。
虚词“于”的用法在本文有两处:“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的“于”,介词,“在”的意思;“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的“于”,介词,表被动。
文中“歌”字有两处不同用法:“扣舷而歌之”的“歌”是动词,唱的意思;“倚歌而和之”的“歌”是名词,表示歌声。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和词的活用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属于状语后置句式,本为“于斗牛之间徘徊。
”“凌万顷之茫然。
”是定语后置,“凌茫然之万顷。
”“渺渺兮予怀。
”是倒装句,“予怀渺渺兮。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西”、“东”,名词作状语。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侣”、“友”,意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中“舞”、“泣”,使动用法。
“桂棹兮兰桨”中“桂”“兰”,名词作状语。
“羽化而登仙”中“羽”,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中“南”,名词作状语。
“不知东方之既白”中“白”,名词作动词,显出白色。
“顺流而东”中“东”,名词作动词。
“下江陵”中“下”,名词用作动词。
“肴核既尽”中“尽”,形容词用作动词。
这篇文章是押韵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韵脚,看到PPT上面本文押运换韵的字。
本文来自语文茶轩屏显1:间、天、然、仙、桨、光、方、慕、诉、缕、妇、稀、飞、诗;昌、苍、郎、东、空、雄、鹿、属、粟、穷、终、风、往、长、瞬、尽、主、取、月、色、竭、适酌、藉、白。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1新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1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1新人教必修2内容预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赤壁赋》说课稿陈姗姗设计理念阅读是对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
解读文本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解剖文本表面意,二是解析文本语言文字负载的隐含意,三是读者通过对文本的观照后悟出的东西.所以,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体现客体对文本的解读过程,这又恰好与古代文论中的“言、象、意〞理论存在某些相似性,因此,我尝试把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象、意〞理论与西方“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探索,对《赤壁赋》的教学正是我的一次教学实践活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总结情景交融、寓理于事的散文,我们可以发现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试卷+试卷]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9课《赤壁赋》实录及反思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引入:陶行知在《自立立人歌》中这样写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我把它总结为一句话: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向来不求别人。
今天把它放到课堂上,前面再加两个角色,请同学们填空,并总结课堂模式。
教师:自己能做的事情,我(教师)向来不求别人(学生)——讲授式教学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我(学生)向来不求别人(教师)——自主式探究反思:这个引入,回头看看显得不伦不类。
第一,不适合对学生讲,因为太深,所以显得没有必要,而且一上去讲这个,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好像被一下打懵了;第二,和本课没有必然的联系。
再加上,出发点本想是鼓动学生,让学生多参与,实践“以生为本、自主探究”,结果学生没有教材,又变成了一言堂,导致这个开头显得拖沓冗长、滑稽可笑。
教师:先出个智力游戏:池塘里一根木头上有五只青蛙,现在有四只决定要跳到水里去,请问:木头上还剩几只?学生:五只教师:为什么是五只?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学生:决定。
教师:决定不等于学生:跳教师:决定不等于行动。
下边就要看大伙儿的行动了。
反思:因为前面的无效,再加上这个,似乎显得更啰嗦,给人的感觉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真的不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高一咱们已经学过三册书了,今天我们没有按随堂的顺序进行,而是回头望月,来看一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
今天我们看的是必修二。
同学们都带书了吗?学生:没有!反思:学生都没有带书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当时我就懵了,没有书咋讲课?特别是文言文。
所以,那会儿语言也是时断时续,课堂的实际与预设不是不符,而是差距太大,是个不小的挑战。
教师:那行,没有带书的话,听我说。
在必修二这册书里,我们先学习了写景状物的散文,后学习了从先秦到南北朝诗歌,第三单元我们要学到的是山水游记类散文。
这当中,我们要接触三位大师:王羲之、苏轼和王安石,今天我们挑选的这位: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就是苏轼。
好,接下来让我们走近大师,走进《赤壁赋》。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字素材3 新人教版必修2
《赤壁赋》历代名家点评《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
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
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
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
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引晁补之《续离骚序》)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
……《赤壁赋》:“清风徐来,……水落石出”,此类如仲殊所谓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余(唐庚)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
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宋]唐庚《唐子西文录》)《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宋]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
萧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视六合,何物茫茫,非惟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
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
──([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七)钟惺曰:《赤壁》二赋,皆赋之变也。
此又变中之至理奇趣,故取此可以赅彼。
文征明曰: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
尝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多事畏人,幸无轻出”,盖有所讳也。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六)东坡在儋耳与客论食品书,纸末云:“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吕,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前后《赤壁赋》,亦足以一笑也。
”观此有所谓曹大家辈诸赋尚得争衡,独此二赋,一洗万古,不能仿佛其一语,良然。
骚赋祖于屈宋,穷工肆极,若长卿者,可为兼之。
予云宏丽,盖于《高唐》:《长门》凄惋,不下《九章》:又有赋事赋物,如《芜城》。
《赤壁》、《恨别》两赋,亦皆原本屈宋,第语稍浮露;若文通高华,子瞻飘洒,各自擅扬。
世之耳食者,闻宋无赋,诋两《赤壁》不直一钱,则屈三闾不应有《卜居》、《渔父》;且文何定体,即三闾又从何处得来?邵宝曰:风月二字是一篇张本。
高中语文 第9课《赤壁赋》 新人教版必修2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 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
东坡肉 东坡帽东坡巾
乌台诗案
•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 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 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 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1059年期满,重 回汴京。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 归家。
•
——林语堂《神·鬼·人—苏东坡传》
• 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苏东坡;将 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苏东坡;而中秋,
自有了苏东坡大醉而作,其他便都“余词尽 废”。……他一戏墨,就创立了中国文人画; 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
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
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
赤 壁 苏赋
轼
赤壁赋
宋 苏轼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 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 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 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 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 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 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 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 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 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高中语文3.9《赤壁赋》乌台诗案针对苏东坡的文字狱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乌台诗案:针对苏东坡的文字狱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
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
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
御史台自汉代以来即别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宋神宗赵顼少有变革之志。
然而,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异议不断,这不免让宋神宗有了强烈的挫败感。
他决定拿出皇帝的权威,以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对于那些反对变法的保守派大臣,要毫不留情地予以严惩,而著名的大学者苏轼刚好赶上了风口浪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诗词开豪放一派,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之后才名满天下。
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
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甚至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
宋英宗赵曙(宋神宗父)在未即位前便听说过苏轼鼎鼎大名,十分仰慕。
继位后,宋英宗本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
但宰相韩琦却说:“苏轼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会被皇帝所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那么全国的文入学士都会为皇帝效劳。
那时,人小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此有异议了。
倘若现在突然重用苏轼,天下士大夫恐怕会怀疑他的能力,这对苏轼是极为不利的。
”宋英宗还是不甘心,又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韩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由于韩琦的一再阻挠,宋英宗只好任命苏轼在史馆试用。
在宋神宗时,苏轼才受重用,但不久就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黜出京。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调任湖州(今浙江省吴兴县)。
到了湖州后,苏轼作《湖州谢上表》。
其实这只是例行公事,只要略叙为臣过去无政绩可言,再叙皇恩浩荡之类便可以上交了。
但苏轼性格豪迈,不拘小节,兴之所至,又在谢表中添加了一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其实就是发牢骚的意味,以此来表示对新法的不满。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字精品素材5新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赤壁赋》文字精品素材5新人教必修2高中语文《赤壁赋》文字精品素材5新人教必修2走出心灵的阴霾──佳作《赤壁赋》赏析《赤壁赋》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是苏轼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
为了排遣内心的苦闷,他除了礼佛参禅,就去赤壁矶头欣赏自然,畅游长江。
佛道思想的影响、天地灵气的启迪与对历史人物的深思,使苏子逐渐走出心灵的阴霾。
而其重要的标志,就是这篇震烁古今的名篇──《赤壁赋》。
文章开篇描写一幅如诗如画的月夜秋江美景: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漾的微波,一轮明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下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江面上,水天一色,浩浩渺渺,茫无际涯。
面对迷人的景色,作者忘情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情个自禁地“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人间的一切烦恼、个人的不幸遭遇都一下子抛于脑后,他进人到一种飘飘欲仙的陶醉状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而正当“饮酒乐甚〞的时候,箫声响起。
这“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其实正是苏轼心迹的折射.作者忘情于月夜秋江,但没有忘身。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桂棹〞“兰桨〞是文人的自喻,“美人〞是理想君主的象征。
苏轼“扣舷而歌〞的喜悦背后隐藏着一抹哀愁──一个不被重用反遭迫害的落魄文人的幽怨.借客之箫声,他奏响了一支哀婉、凄切的心曲,“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潜蛟舞于幽壑,如嫠妇泣于孤舟,从而给原本优美的景色涂上一层淡淡的悲哀,为下文的主客问答奠定了基调。
值得注意的是,赋文中的主客未必是两人,问答本身兴许就是苏轼内心的自我剖白.此时此景,作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眼前的赤壁,联想到三国的曹操,其用意颇深.曹操“固一世之雄〞,曾“破荆州〞“下江陵〞,曾“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结果不也有“困于周郎〞之时?“而今安在哉?〞两相比较,自己不过一个“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的官宦小吏,曹公的身份、功业与自己可谓判若云泥.突然间,苏轼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一个寄生在天地之间小虫儿……字里行间,虽流露出人生短暂的思想,而实质却是其心理变化的一个转折──消极的思想深处正在酝酿“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内心骚动。
高中语文 3.9《赤壁赋》古今品评《赤壁赋》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古今品评《赤壁赋》
1.古人品评
以江山无穷吾生有尽,尚论古人遗迹欷歔凭吊,虽文人悲秋常调,但以吹箫和歌声中引入,则文境奇。
其论曹公之诗,曹公之事,低回流连,两迭而出,则文致奇。
盛言曹公英雄,较论我生微细,蜉蝣短景,对境易哀,则文势奇。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
起首一段,就风月上写游赤壁情景,原自含共适之意。
入后从渺渺予怀,引出客萧,复从客箫借古吊意,发出物我皆无尽的大道理。
说到这个地位,自然可以共适,而平日一肚皮不合时宜都消归乌有,哪复有人世兴衰成败在其意中?尤妙在江上数语,回应起首,始终总是一个意思。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初编》卷八)。
2021-2022年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精品 新人教版必修2
2021-2022年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精品新人教版必修2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是《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
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内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带着感情诵读文章,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
2、通过讨论,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3、提高鉴赏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苏轼宇宙观和人生观。
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
三、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的浅易文言文,课前我已经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和初读,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已经能够粗知大意,但还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
四、说教法学法1、重视诵读感悟[说明]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
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难,要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情怀。
高中语文 9《赤壁赋》 新人教版必修2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文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全 才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之一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
”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 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倾诉,潜 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 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精品课件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 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 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 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 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 的论辩上,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 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遂 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 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 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 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 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 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精品课件
翻译句子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 任凭小船漂往它所去的地方,越过旷远而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3.9赤壁赋读苏轼传素材新人教版必修
读《苏轼传》《苏轼传》是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和崔铭合著的一部书,四十五万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书写得很好,但这却是一部不好写的书。
苏轼一生经历丰富复杂,著作多,面广,这是难点之一。
还有,就是有林语堂的名著《苏东坡传》在前面比着,那书写得那么精采。
我读《苏轼传》,觉得全书对苏轼的评价,大体与《苏东坡传》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谓:“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
《苏轼传》大体是以这种评价展开的。
不过书的副题《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们是极力从苏轼生活经历来理解和描写他的。
因此这书自有它的不容忽视的特点。
一,它严格按编年叙事,而且强调苏轼作为作家的一个方面。
全书将苏轼的诗词文章贯穿它的一生,对比看起来,《苏东坡传》就不是这样,它要照顾英美读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诗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传说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
因此,这本《苏轼传》对读者从苏轼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
在叙事中展开对作品的阐释,而且阐释得极好。
在此,就表现出王水照先生对苏轼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传记里应用随心自如。
苏轼的心事、文思,与天下的政事,交织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难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
没读过苏集的读者,从《传》中引用的大量诗、词、文中,特别是从并不常见的随笔、短笺中,能领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语堂酷爱苏东坡。
林写的是文学性更强的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创作。
当然林氏有他充分的历史材料证明,而我总觉其着眼点在于苏东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爱的人格。
而《苏轼传》则更带有学术性。
它更全面,更讲究论证。
的确,苏轼的风流潇洒,几乎是天成。
但是,环境也造就它。
不论从作品看生平,还是从生平看作品,都不单有潇洒风流,而且有个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
乌台诗案中国最可笑的文字狱之一后被贬黄州,是苏轼生活的关键一步。
在林、王二传中,都重点写。
余秋雨重要散文《苏东坡突围》也选这一段来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集评
1.至于《前赤壁赋》尾段一节,自“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至“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却只是用李白“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一联,十六字演成七十九字,愈奇妙也。
(〔宋〕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
2.此赋学《庄》、《骚》文法,无一句与《庄》、《骚》相似,非超然之才,绝伦之识,不能为也。
潇洒神奇,出尘绝俗,如乘云御风而立乎九霄之上,俯仰六合,何物茫茫,非恨不挂之齿牙,亦不足入其灵台丹府也。
余尝中秋夜泛舟大江,月色水光与天宇合而为一,始知此赋之妙。
(〔宋〕榭枋得《文章轨范》卷七)3.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
《赤壁赋》:“清风徐来,……水落石出”,此类如仲殊所谓费尽丹青,只这些儿画不成。
(〔宋〕俞文豹《吹剑四录》)
4.贾谊、宋玉赋,皆大成自然。
张汉《鹤鹩赋》,亦佳妙。
子瞻诸文,皆有奇气,至《赤壁赋》,仿佛屈原、宋玉之作,汉唐诸公皆莫及也。
(〔宋〕王正德《余师录》卷三)
5.如陶渊明《归去来辞》,于举业虽不甚切,观其词义,潇洒夷旷,无一点风尘俗态,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
苏子瞻《赤壁赋》之趣,脱自是篇。
(〔明〕归有光《文章指南》仁集)
6.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7.《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
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
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
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
观江涛汹涌,慨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晁补之《续离骚序》)
8.余(唐庚)作《南征赋》,或者称之,然仅与曹大家辈争衡耳。
惟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强幼安《唐子西文录》)9.东坡在儋耳与客论食品书,纸末云: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少,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前后《赤壁赋》,亦足以一笑也。
观此有所谓曹大家辈诸赋尚得争衡,独此二赋,一洗万古,不能仿佛其一语,良然。
(《苏长公合作》卷一)
10.《赤壁赋》卓绝近于雄风。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