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4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年度“终身成就奖”。

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

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

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

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

1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

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

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

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

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

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

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1.【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涛,又以“_________________”,写出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

(4)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故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获取教训,则会重蹈覆辙,造成“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考查方式,对于这种题型,解答时除了要注意出处和作者外,重点要注意理解语境的提示。

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锲、镂、抟、扶、摇、哀.2.【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2+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必修5)+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最拿分考点系列:考点12+小说的次要人物作用(必修5)+Word版含解析

最拿分考点系列必修五次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作用★★★★○○○○【命题说明】小说次要人物的分析是考试的重点,一般是概括内容和分析作用综合考核。

小说中的“我”作为小说中的主要一环,往往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出现,分析其作用时之一从内容和结构以及表达效果的三个分析分析。

内容注意分析形象特征,反应出的作者的态度,结构注意线索和情节的推进,效果注意第一人称的作用。

分析“我”在文中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的是“我”作为第一人称的作用:是事件的见证人,使文章真实可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表达情感。

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作用,一般情况下在结构上“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内容是“我”作为主要人物之外的人物,其具有性格特征,和文章的主人公形成对比,突出主人公的某种性格特征。

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

一、【广东省湛江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本段,回答后面小题。

隐瞒石磊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问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表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

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

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

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

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

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闽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

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

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佳一中2018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一、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

师文幼警悟,家贫无书,手录口诵,过目辄不忘。

弱冠,谒许衡,与衡门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

陈时政十六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为右三部令史。

丞相伯颜选为掾属,从定江南,及归,舟中惟载书籍而已。

除东川行枢密院都事,尽心赞画,多所裨益。

修府舍,发地得银五十锭,同僚分师文十锭,不受,用以修庙学及传舍,余作酒器给公用。

承制改同知保宁路事,治尚平简,反侧以安。

拜监察御史,纠劾不避权贵,上所纂《农桑辑要》书。

迁陕西汉中道巡行劝农副使,置义仓,教民种艺法。

就佥本道肃政廉访司事,黜奸举才,咸服其公。

徙山南道。

松滋、枝江有水患,岁发民防水,往返数百里,苦于供给,师文以江水安流,悉罢其役。

驸马亦都护家人怙势不法,师文治其甚恶者,流之。

大德二年,改山东道,入为国子司业。

出为陕西行中书省理问官,决滞狱,不少阿徇。

顷之,以疾家居。

擢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副使,又以疾不赴。

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遂为丰年。

当涂人坐杀牛祈雨,囚系者六十余人,师文悯而出之。

职田米积之盈屋,曰:“我家几人,能尽食此乎!”呼贫士及细民,恣其取去。

廉访分司官前后至者,必先谒师文,称为先生。

师文在任未久,境内晏然。

奉旨撰《王勃成道记序》等文,赐银贰铤,不受。

考河南乡试归,次襄县,卒于传舍,年七十一。

赠资政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肃。

(选自《元史·畅师文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B.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C.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D·修《成宗实录》/赐钞壹百锭/不受时制/作多出其手/除太平路总管/时大旱/师文捐俸/致祷不数日/澍雨大降/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文言文阅读答案畅师文,字纯甫,南阳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佳一中高三学年第五次调研考试试卷语文命题人:孙秀萍审题人:武冬玲一、现代文阅读(5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自然哲学,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

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王仁国辛艳春一、现代文阅读(2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独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的复杂关联。

除了自然界种种物象变化对人心的影响之外,人的现实处境和主体心态也会导致其对自然有不同理解和表现。

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说:“同一月夜也,琼筵羽觞,清歌妙舞,绣帘半开,素手相携,则有余乐;劳人思妇,对影独坐,促织鸣壁,枫时绕船,则有余悲。

”在不同的人眼中,自然的面貌原本就是不同的,给人的感触也不一样。

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两种形态:一方面,自然摇荡着人的性灵;使人产生或悲或喜之情;另一方面,人将悲喜之情转移、投射到本无情感知觉的自然物上,使其具备了与人同一的感情色彩,从而在自然施与人巨大影响的同时,人也以自我的情志改变着自然物在人们心中的面貌。

对这种人与自然之间奇妙的生命共感现象,西方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自然变化、草木荣枯使古人看到自己的影子,觉察到自己的生命,并联想到万物与人的生死。

因此,在古人的诗文中,纯粹的自然现象是没有的,流动的水,吹过的风,开落的花,都与人自己的命运休戚相关。

生命的共感帮助我们理解了自然物与人的生理心理之间的密切关系,却难以解释为什么有的自然物可以引起人的快感,有的则引起人的悲感。

这就需要探讨自然与人之间异构与同质的问题。

异构,指二者之间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质,指两种物质之问本质的相同。

前者将两种物体区别开来,后者则将两种物体联系在一起。

人类和自然,无论形式差异多大,都遵循生命的规律,如生老病死、兴表荣枯。

只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具有更强烈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介入,因此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所具有的特定精神内涵,都是人赋予它的。

但久而久之,这种内涵脱离了人的主观赋予而内化为物的客观属性了。

比如,人愤怒的时候就像江海中翻滚的波涛,于是有人便赋予波以愤怒的含义;在悲伤的时候泪如雨下,于是有人便赋予雨以悲伤的含义。

【解析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佳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学段考试高二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艺作品“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怎样理解他所说的“造境”和“写境”?这里的“造”字,不是我们画家通常说的“塑造形式”中的“造”,因为绘画创作中的术语“塑造”是西来词汇,是重视客观物象的写实艺术中常用的。

西方古典绘画的造型与建筑、雕刻有密切的联系,绘画和雕刻都被称作“造型艺术”(Plastic Arts);而传统中国绘画以墨线为主要表现方法,“画法与书法有共同之处,互相映带,取长补短。

”(潘天寿《谈“骨法用笔”》,载《潘天寿谈艺术》)。

因此,传统中国画创作也重形似,但在其理论词汇中无“造型”说,主“写形”说。

写,书写也,在平面中用与书法有关的线“写”出“形”来。

所以,王国维说的“造”与“写”另有特定的含义。

他说的“造境”,是指艺术家按照自己的理想进行创作,不是或很少是根据生活中的原型做如实的描写;而相反,所谓“写境”,则是艺术家基本上按照客观现实的样式进行描写,虽然少不了应有的艺术加工。

很明显,王国维把“造境”视作艺术理想派表现方法的重要特征,而把“写境”看作艺术写实派的明显标志。

不过,王国维的思想方法很辩证,不绝对化。

他认为,“造境”与“写境”,“理想”与“现实”,“ 二者颇难分别”。

对这个问题,他在《人间词话》的另一处,又做了进一步的阐述:“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故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王国维关于“造境”与“写境”的论述,对我们全面认识绘画创造原理和客观评价不同的表现方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用这个理论来观察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创作历程,不难看出,一直有类似“造境”与“写境”的两种艺术倾向贯穿其中。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英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英语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英语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刘秀兰段学慧第I卷(总共90分)第一部分听力(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罝。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9.15.C.£9.18.答案是B.1. How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get to the hotel?A. By taxi.B. By bus.C. By underground.2. How much does one ticket cost?A. $4.3.B. $5.0.C. $0.7.3. What is the woman unsatisfied with?A. The special effects.B. The plot.C. The acting.4.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At a hotel.B. At a store.C. At a clinic.5. What does the woman plan to do?A. Draw some pictures.B. Buy something on sale. tC. Make an advertisement.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对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

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佳一中2018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第1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刘勰所谓词外之情即言外之意,这两句话可以说最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诗的语言的本质。

中国传统诗论和传统哲学爱讲“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恰恰是重视诗的语言不同于一般非诗的语言的表现,恰恰说明了诗的语言乃是以说出的东西暗示出未说出的“无穷之意”。

如果语言根本不能表意,那还有什么诗的艺术可言呢?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所以也特别重视发挥语言的诗性,重视用诗的语言表达无穷之意。

诗的语言不能像平常说话或科学的逻辑论证那样铺陈展开,它要求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涵,所谓“言约旨远”“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为了要含蓄不露,暗示较大的未说出的东西的空间,诗中的言词一定要量少而含金量大,否则,就成为无诗意的散文了。

王力先生曾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两联为例具体说明了诗的语言的这一特征:“例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若依散文的语法看,这四句话是不完整的,但是诗人的意思已经完全表达出来了。

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对好友的回忆。

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中国古典诗中有以单个的语词为象征的,例如以松柏象征坚贞;也有以全诗为象征的,例如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这就是以丹橘及其经冬不谢的具体形象,象征诗人高洁的品格,从而使读者理解诗人的内心生活。

中国人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有共同的传统背景,生活于一个古今一体的“共同体”中,所以即使是今人也能理解丹橘的品质,从而使古人张九龄的个体性的东西得到今人的理解和同情。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PDF版缺答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语文试题 PDF版缺答案

谓 犹



乐 赵赵
国没
孙积

当亲
谓见
与图 乐 谋赵 隶 将 读
当 见

对诸 说


国实
虚 处 实祸
为荣


诚 离为 为
为计



恳恳叙


还执

祸 既 为 孙计
败则国 倾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Ų

词语
关内

确项
从汉 开 选举 称

两种
轧广


调动

职贬


报类






对 应译为 您

联网 处 为教
个教 问题
齐鲁 应当 识

届奥 卡
与 学 颁发
为农 资
创 与发 乡
莱坞举 该奖 个 纪来
国电 艺术 誉
产 为发
经济
没语


誉为 国当 崛
即医
细 离开
带术 应该 时
说 样 题离
哎 体 即将
观众
来难

它并

由 扫描全能王 扫描创建
来来 笋 现 联网
称为 国悄 进
号 时

钙 磷铁维

营养
肤 细腻
语 横线 填写 当
岁风 乡没 风
岁 实实

岁 没



将黄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语文试题含解析

佳一中2018届高三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

“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

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

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

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

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

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鸟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

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

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

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

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

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

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天理:客观道德法则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击退C.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D.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趋登:快步走上堂去【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天理”,“客观道德法则”错误,应该是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

句意:依着牛体本来的组织进行解剖,脉络相连、筋骨聚结的地方。

B项,“辟易”,惊慌地退去,避开。

C项,结合“成败之迹”为名词,“本”应该是动词词性,“本来”错误,译为推究、探究。

故选D。

2.下列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夫祸患常积于忽微B.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微斯人,吾谁与归C.视为止,行为迟/左,乃陷大泽中D.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对各类句式的基本知识与判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行知识迁移。

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

A项,“安在”,宾语前置句;“于忽微”,状语后置句。

B项,“以锦囊”,状语后置句;“吾与谁归”宾语前置句。

C项,“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句;“左,乃陷(于)大泽中(省略句)。

D项,“八百余人”修饰“骑”,定语后置句;“破”,被打垮,被动句。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切有爱心的人们,都应该积极通过慈善机构或直接向社会捐资,那些腰缠万贯却细大不捐的人,将被视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林与侠为同源所出,这个“源”就是战国时期以墨家为代表的武士集团。

“士”是先秦时期一个极为活跃的社会群体。

在春秋以前,知识为贵族垄断,“士”主要指那些从平民中分化出来的以作战为主、以耕田为辅的社会阶层。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的局面解体,使部分平民有了接受文化知识的可能。

于是“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士人从习武转向习文,如孔子,这就是早期的“儒士”。

另一些没有分化出去的武士仍然保持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并不断汲取民间文化营养向前发展,这便是“侠士”的萌芽。

从此以后,“儒”与“侠”便成为代表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角逐在历史舞台上。

双方都不满于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不一样。

儒家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全力恢复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墨家的目标则很模糊,他们提出的“兼爱”和“非攻”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国,于是他们便以行侠的方式去破坏现存秩序。

在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的地位是平分秋色的,人们每以儒墨并称。

但这两种学说在秦亡以后便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儒被独尊为正统文化的代表,墨则被排挤而成为民间文化精神的根源。

儒家的正统地位决定了它不仅为士人言行的准则,而且它的理论学说本身也被后人完善和补充着;墨家在被取缔后,其理论学说便基本湮灭,主要以精神渗透与积淀的形式对后代的绿林侠客产生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武士有人身的自由权,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阶层。

他们以“舍生取义”的态度看待个人生命与重名好义的关系,随时准备为能证明其“义”的一切惊天动地的事业而献身,他们所追求的是存在于现实世界又具有超现实的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

这种精神是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后代侠士的重要内驱力之一。

秦统一以后,中国成为专制的一统帝国,它已经不允许那种独立于社会之外的社会阶层的存在。

所以,从这时开始,侠士使出现了分化:一是投向贵族,一是转向平民。

随着分化的深入,侠的贵族化使它日益成为贵族生活方式的点缀,因而日益萎缩;而侠的平民化,特别是它与绿林的合流,使其找到了一种生存的土壤,因而愈加发展起来。

如果说汉唐间武侠贵族化的倾向要稍大于平民化倾向,那么到了宋代,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被挤向了民间,挤向了山林。

这是因为,以兵变形式夺取最高权力的宋代统治者,鉴于五代十国频繁政变的教训,实行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再加上北宋中期以后的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使不少人铤而走险,亡命江湖。

同时,城市经济的繁荣,造就了日益扩大的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创造了社会基础;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则为义军和土匪提供了栖身和活动的场所。

这些大大小小的林立山寨不仅蔓布四方,构成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网络,而且在各个网络中,绿林好汉的组织形态、各种仪式及绿林的观念意识等,也都将绿林文化推向了巅峰状态,并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一个亚文化圈。

宋代以后绿林豪杰仍不乏其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李自成。

推翻明王朝的事实,已经证明绿林事业的巨大能量。

但入清以后,随着社会关系的各种变化,绿林活动又重新被统治者利用,各地设立的镖局和职业刺客的出现说明了这种情况。

只是到了清代后期,随着国内各种矛盾的激化扣外族的入侵,绿林活动才大有东山再起之势,出现了白莲教、太平军、义和拳等声势浩大的活动。

它与镖师、刺客的活动并存或转化,表明了绿林活动在后期的复杂化。

(节选自《绿林文化的渊源与演变》,有删改)1.下列关于绿林文化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士”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成为儒士,另一部分则继续保持了尚武传统和强悍性格,成为“侠士”的萌芽。

B.战国时期武士奉行“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追求高尚而纯洁的道德目标,这一精神成为后代绿林好汉的重要内驱力。

C.秦统一中国后,侠出现分化,侠的贵族化使其日益衰落,而平民化使其日益发展,这标志着绿林文化的正式形成。

D.清朝镖局与职业刺客的出现意味着绿林活动为统治者利用,它们和白莲教等活动的并存或转化,表明绿林活动复杂化。

2.下列对绿林文化在宋代民间得到发展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朝统治者采用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武侠之风在上层社会几乎没有市场,绿林活动被迫纷纷转向民间。

B.不少平民亡命江湖壮大了绿林队伍,城市经济的繁荣扩大了市民阶层,为绿林活动发展创造了社会基础。

C.大量的江河湖泊和山脉森林,有利于义军和土匪的栖身和活动,客观上为绿林活动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

D.绿林活动蔓布四方构成了社会的特殊网络,绿林文化蓬勃发展,构成了中国正统文化外围的亚文化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时期政治秩序和礼乐文化遭到破坏,部分平民有了接受知识的机会,这为“士”的习文与习武的分化创造了条件。

B.儒与侠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地位有所不同,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人格内涵的文化模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秦朝的灭亡使儒墨两种学说的地位从大致相当走向截然不同,墨家理论基本湮灭,只能以精神渗透和积淀形式来发挥影响力。

D.虽然历朝历代绿林活动的发展情况各有不同,但绿林活动一直对社会有一定影响,绿林事业有时甚至可能使江山改朝换代。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

幼孤。

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

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

不妄交游。

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

栖筠请皆彻毁。

魁然有宰相望。

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

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

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

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

以治行进光禄大夫。

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

诏李光弼分兵讨之。

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

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

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

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

以功进御史大夫。

则又增学庐,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

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

栖筠素方挺,无所屈。

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②。

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

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

三人者,皆载所厚,栖筠并劾之。

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

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

赠.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

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B.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C.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D.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

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

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

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优,优等。

“以优补长安尉”,是说侯莫陈怤因考核得到优秀等级从而补任长安尉。

唐代对官员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品德,考核后分出三等九级。

D.赠,赠官,“赠吏部尚书”,即朝廷在李栖筠逝世后追赠其为吏部尚书。

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栖筠心系百姓,不畏豪族。

豪门大族拦截郑国渠上游的水修建水碓,大量占有农业用水,李栖筠请求朝廷拆毁这些水碓,为老百姓谋取福利。

B.李栖筠重视教育,关心后学。

在任职期间,他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这就吸引了远近不同地方的读书人来求学。

C.李栖筠方正刚直,处事公正。

在任御史大夫的时候,虽然此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买官卖官的徐浩、杜济、薛邕、元载等人。

D.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

他为百姓修整水利,从而战胜了旱灾饥荒;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岁旱,民多死徙。

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

(5分)(2)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30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第8题。

(5分)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8.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

题材上金诗是闺怨诗,刘诗是宫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粗俗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抽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

首句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E.刘诗第二句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只用七个字就写尽了诗人作为深宫失宠之人的凄苦、悲凉处境,是全诗的中心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9分)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