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作者:刘琼来源:《艺海》2010年第05期新闻摄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广义是指整个新闻摄影事业,狭义指新闻摄影作品或与之直接相关联的过程、应用等(王萍.新闻摄影·设计艺术·版面设计[J] .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7(06) .9)。
新闻摄影以新闻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在现场拍摄典型瞬间,真实、及时地反映客观生活,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思想情感。
当今,社会与新闻事业的发展赋予了新闻摄影无与伦比的历史使命,新闻摄影不断向受众提供着各种社会信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新闻摄影有真实性和艺术性两个基本属性。
真实性是以“客观”为准,拍摄真人、真事、真场景,反映事物的本质。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不仅仅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问题,还关系着社会大众的舆论导向,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主要包括作品表现力与感染力的强度与深度。
新闻摄影的艺术性不拘于摄影的形式美、光影美,它还包括摄影技巧的运用、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各种形式因素的总和等。
新闻摄影要求真、求活,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寻求艺术性的表现,将真实性与艺术性相融合。
二、新闻摄影中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新闻摄影横跨新闻与摄影两门学科,具有双重性。
新闻摄影在题材选择上要以新闻为着眼点,选取具有典型特征作为拍摄对象。
现场拍摄时不得参与或主导新闻事件,在确保真实性的同时,运用摄影的造型语言进行艺术性表达。
新闻摄影在后期处理时,应以拍摄现场所见的真实情景为依据,仅限于构图上的裁剪(不改变图片内容)、明亮度和色彩的调整(不妨碍信息表达)、图片大小更改(以适用于不同的媒体需求),决不容许利用数字技术对照片的内容要素和图像信息进行篡改,造成与事件真象不符的图片信息。
(一)、新闻摄影前期拍摄中的真实性和艺术性新闻摄影的首要任务是将有新闻价值的事件进行客观的图像记录。
新闻的本质决定了新闻摄影要以真实性为首要条件,允许在某种情况下,为了抓拍到最真实的瞬间,甚至可以降低艺术性的要求。
新闻照片拍摄技巧和要求
新闻照片拍摄技巧和要求新闻照片拍摄技巧与要求新闻照片是新闻报道中重要的一环,它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将新闻事件传递给读者。
为了拍摄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摄影师需要掌握一些拍摄技巧和要求。
一、角度选择新闻照片需要通过独特的角度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摄影师可以尝试拍摄不同的角度,例如低角度、高角度或者特殊角度,使照片更加有冲击力和视觉效果。
二、光线掌握光线是拍摄照片的灵魂,对于新闻照片的拍摄尤为重要。
摄影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场景和氛围,合理运用自然光或辅助光源,使照片的光线明暗分明,突出主题。
三、构图技巧构图是新闻照片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摄影师需要注意将主题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或者其他合适的位置,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美观。
同时,还应注意避免杂乱的背景干扰,突出主题内容。
四、抓拍瞬间新闻照片通常是抓拍瞬间的时刻,摄影师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只有在关键时刻捕捉到最精彩的瞬间,才能呈现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新闻场景。
五、多角度拍摄为了更好地还原新闻事件的全貌,摄影师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
通过多角度的照片展示,可以更全面地呈现新闻事件的细节和背景,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六、准确记录新闻照片要求准确记录当时的事件和现场情况,摄影师需要注意不要对照片进行过度的后期处理,避免对事件真实性产生怀疑。
同时,需要慎重选择拍摄时机和角度,确保照片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件的发生和现场的情况。
七、保护隐私在拍摄新闻照片时,摄影师需要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选择拍摄对象时,应注意尽量避免拍摄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景,或者在事后对照片进行模糊处理,保护当事人的隐私。
八、专业设备拍摄优秀的新闻照片需要使用专业的摄影设备。
摄影师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相机、镜头和其他附件,以确保照片的画质和细节表现力。
新闻照片的拍摄技巧和要求是多方面的,需要摄影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合理运用角度、光线、构图等技巧,以及准确记录、保护隐私等要求,摄影师可以拍摄出生动有力的新闻照片,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新闻事件。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生动的视觉语言,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张好的新闻照片,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甚至影响社会舆论。
要想拍摄出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照片,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和掌握相应的技巧。
一、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一)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摄影师必须确保所拍摄的画面是真实发生的,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篡改、伪造或摆拍。
任何虚假的新闻照片都会严重损害媒体的公信力,误导公众。
因此,摄影师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记录事件,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
(二)时效性原则新闻具有时效性,新闻摄影也不例外。
摄影师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捕捉到最新鲜、最有价值的瞬间。
只有及时拍摄并发布的新闻照片,才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发挥其应有的新闻价值。
(三)典型性原则在众多的新闻事件中,摄影师要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进行拍摄。
这些瞬间能够最集中、最鲜明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点,让观众通过一张照片就能了解到事件的核心内容。
(四)可读性原则新闻照片不仅要让观众看到画面,还要让他们能够读懂画面背后的故事。
因此,照片的构图、光线、色彩等元素都要有助于观众的理解和解读,不能过于复杂或晦涩难懂。
二、新闻摄影的技巧(一)器材的选择与运用1、相机选择适合新闻摄影的相机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专业的单反或无反相机具有更好的画质、对焦速度和连拍性能,能够满足新闻摄影的高要求。
但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手机也可以成为拍摄新闻照片的工具。
2、镜头不同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广角镜头能够拍摄到更广阔的画面,适合拍摄大场景的新闻事件;长焦镜头可以拉近远处的物体,便于拍摄远处的人物或细节;标准镜头则更接近人眼的视角,拍摄的画面较为自然。
3、其他配件闪光灯、三脚架、存储卡等配件也会影响拍摄效果。
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闪光灯可以提供额外的照明;三脚架可以保证相机的稳定,避免拍摄时出现抖动;足够容量和高速的存储卡能够确保连续拍摄时不会出现卡顿。
新闻摆拍现象分析
新闻摆拍现象分析摘要摆拍是当前中国新闻行业长期、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对新闻真实性有很大损害,对正确舆论导向、社会风气、媒体公信力都有负面影响。
减少、杜绝摆拍现象,要分析其成因,辨析其危害,从社会、媒体、记者等层面共同整治。
关键词新闻摆拍;真实性;危害抓拍和摆拍都是摄影、摄像创作的重要手段,其中摆拍往往在影视艺术、广告等领域运用更普遍。
而在新闻领域,摆拍现象也广泛存在,规模越小、影响力越低的新闻媒体上,摆拍现象越普遍。
新闻摆拍现象对新闻事实造成破坏,严重影响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破坏舆论引导力,甚至影像社会风气。
所谓摆拍,就是摄影者、摄像者根据自己的设想,创设一定的环境,设计一定的情节,让被拍摄者作出相应的动作、表情或语言,最后拍摄完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摄像者还往往充当导演的角色。
很显然,对于艺术摄影、影视作品来说,摆拍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更好的用光,构图,更优美的背景,更漂亮的模特,更戏剧性的情节,是创作中最重要的手段。
对于新闻作品来说,摆拍则完全背离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违背了新闻工作人员“客观”的态度。
使新闻蒙上了“演”的痕迹,必然会增加其“假”的嫌疑。
新闻摆拍的表现往往有:在报刊文字新闻中,编造、改变被采访人谈话,交代时间、空间背景时随意交错、穿越,随意联系、预测、判断,图片新闻前期安排导演,后期剪裁、修改;在电视新闻中,声画不统一,声或画与事件不相关,后期靠编辑剪裁“蒙太奇”。
摆拍新闻虽然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人为摆布,事后篡改,但由于其安排、组织严密,手法隐蔽,发现、处置比较困难,普通受众不易分辨,对其危害认识不足。
1新闻摆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而实际上,新闻的真实往往是相对的。
新闻摄影(像)的客观往往并不客观,当你拿起相机或摄像机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有了主观这一因素,记者所能做到的只是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呈现相对的真实和客观。
“记者”的主观态度,是造成新闻中产生摆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而媒体的不正确的定位、目标,以及社会的不良习气、氛围,又往往是摆拍滋生的“土壤”。
论新闻摄影的抓拍与摆拍
论新闻摄影的抓拍与摆拍新闻摄影是一种快速传递事件和信息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这种摄影形式可以瞬间地抓住观众的眼球,让他们感受到事件的实时性和戏剧性。
新闻摄影的核心就在于抓拍和摆拍,抓拍可以让照片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摆拍则可以塑造一种特定的意象和场景。
本文就新闻摄影中抓拍与摆拍进行了探讨。
一、抓拍抓拍是新闻摄影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很多人认为这种摄影形式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真实性和即时性。
新闻摄影的抓拍需要经验和技巧,摄影师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捕捉到某种独特的瞬间,以此来传达事件的复杂性和戏剧性。
抓拍需要摄影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抓住照片中的每一个细节,尤其是表情和情感,让图像更具感染力。
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快速对焦、把握光圈、快门速度等,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摄影师准确地记录下照片中的细节。
二、摆拍摆拍是新闻摄影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通过精心构图和场景安排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摆拍虽然看起来不那么真实,但是却可以在照片中表达出意向,塑造出特定的主题和意象,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摆拍需要摄影师构思灵感,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种元素,如场景、人物和物品等,使得照片呈现出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氛围。
这种能力需要摄影师自身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感知,对事件有充分的了解和分析,能够在不影响事实的基础上制造人为因素来突出事件的信息点。
三、抓拍与摆拍的比较抓拍和摆拍在新闻摄影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各有各的特点和优劣。
从表面上看,抓拍更具真实性和即时性,这使得它更适用于报道快节奏的、时效性强的新闻事件,尤其是那些无法预测的灾难和意外事件,例如地震、台风、恐怖袭击等。
抓拍可以捕捉到事件中惊险、瞬间和真实的场景,通过这些照片来呈现事件的紧张性和戏剧性。
然而,抓拍也有自身的弊端,如摄影师可能不会抓拍到最佳的角度和光线,照片中可能出现模糊和曝光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相比之下,摆拍则更加注重构图和情境的安排,它更适用于那些需要传达思想和信息的新闻事件,例如政治、社会和经济等类别的新闻。
浅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2015年第12期一、新闻摄影的概念与内涵1839年,狄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照片可以大量的复制,使摄影冲破了仅用于记录的狭小界限,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形式和以形象语言做为传递消息的宣传工具及手段,这就产生了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有共同之处:都具有摄影纪实性,都属形象艺术,都是以直观的具体的可视形象见长,都是“瞬间艺术”。
然而,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也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决不允许有半点虚假,而艺术摄影的真实性可以是艺术的真实,并不完全拘泥于事件情节本身的真实。
新闻摄影还具有本身的独特性,它必须受到新闻法则的制约,真实、准确地反映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件的形象报道,是以图片可视形象和简洁的文字说明体现新闻要素。
新闻摄影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利用一切摄影手段(包括手机、摄像机)等报道新闻的活动;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本文中的新闻摄影是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的,大家较为普遍认同的“新闻摄影”概念是:“作为一种视觉新闻,新闻摄影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
”所以,从狭义的角度来审视,新闻摄影其实也就是以纪实摄影的手段,利用视觉媒体报道新闻事件。
二、新闻摄影的真实与虚构摆布新闻图片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是真人真事,而且要求把它表现得自然、生动、准确。
只要摄影记者的立场鲜明、报道思想明确、深入生活,又有较高摄影技术、技巧和艺术修养,就能够发现并抓住事物发展中的本质、最精彩的瞬间,拍出真实、自然、生动而有意义的新闻图片出来。
例如笔者2006年拍摄的组图《山村农民告别“无电户”历史》纪实报道,反映地处皖苏两省来安、明光、盱眙三县四个林场交界处的滁州市来安县杨郢乡大洼村,17户人家、40多口人因散居在方圆近10平方公里偏僻的山坳丛林内,交通不便,成为皖东地区仅存没有通电的自然村,村民们长期依靠煤油灯照明。
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优越性与复杂性,科学技术服务了各行各业的积极发展,包括摄影界。
从普通的胶片摄影到今天的数码摄影,都包含着科学技术的优良成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内容,供大家参阅。
数字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数字时代使新闻照片的真实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过去,传统摄影也可把摄影特技运用到新闻摄影中而造成新闻照片失真,但其操作方法复杂,需要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能完成,且经过处理后的照片效果差,加工痕迹明显。
而当今的电脑技术不仅能够对照片进行改头换面,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属性,也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摄影记者只有选择拍摄角度的权利,没有变动新闻真实的权利。
本文从新闻摄影涉及成像、采访、内容等三个层面,对新闻摄影真实性的构成因素进行全面分析讨论。
1.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由于在现实中往往人们都对摄影的真实性,直观的信任有余具体的分析掌握不足,进而导致人们对摄影技术的认识,倾向于近乎绝对化地信任摄影所得成像的真实,同时几乎放弃对成像控制所造成变化的影响的理论把握,以及实践中过度注重成像的视觉效果。
结果对于作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根基所在的摄影成像的特点缺少更深入一层的把握,这是有点本末倒置的。
本文将从摄影成像的具体特性,分析讨论这个新闻摄影成像的真实性的根基,以及各种可控因素在真实性方面的作用特性和相应的把握原则要点。
摄影成像在记录上存在信息的缺失。
例如作为摄影术的天然缺陷的成像的平面性。
由于摄影技术是一种平面成像技术,就此而言它所记录的只能是类似人的单眼所见的事物信息,这与人们习惯于用双眼来立体地观察世界的效果很不一样。
这种情况在人们的日常照相留影中常有碰到。
比如拍人像,拍出来的人看上去往往会比现实中的人胖一点;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就是因为摄影成像的记录中缺少距离信息,因而所有镜头中的影像都给压缩到了一个相互之间看不出距离感的平面上。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摘要】新闻摄影作为传播真实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需要保持真实性。
新闻摄影中存在着摆拍现象,导致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变得模糊。
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意义、摆拍现象、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以及保持真实性的方式,探讨新闻摄影中的道德困境。
结论指出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不可妥协,应加强监督和保护,坚决抵制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应当成为传递真实信息的使者,而非虚假信息的传播者,这也是社会对新闻媒体和摄影师的期待。
保持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确保公众权益和社会公正的基础,值得摄影从业者和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闻摄影, 真实性, 摆拍, 边界, 保持, 道德困境, 监督, 保护, 抵制, 不可妥协.1. 引言1.1 介绍新闻摄影的重要性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摄影的形式将新闻事件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使得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新闻摄影能够唤起人们对事件的共鸣和关注,提高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理解,让事件不再只是文字的描述,而是有形的画面呈现在人们面前。
而且,新闻摄影也能够记录下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通过新闻摄影,人们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事件、灾难和人物,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风俗,使得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新闻摄影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引起社会对事件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变。
新闻摄影在报道新闻事件、传递信息、激发情感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2 探讨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也涉及到道德层面。
一些摄影师可能会在拍摄过程中干扰事件的发展,甚至在现场布置局面,以获取更具有戏剧性的画面。
这种摆拍现象不仅违背了新闻摄影的职业道德,也对事件的真实性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新闻摄影背后的真实性问题,我们需要高度警惕并加以重视。
只有通过严格监督和规范,才能确保新闻摄影的真实性,让公众获得更加客观和真实的信息。
拍摄新闻照片的技巧
拍摄新闻照片的技巧
拍摄新闻照片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抓住新闻的典型瞬间:新闻照片需要捕捉新闻事件的典型瞬间,展现新闻的内涵和特点。
这需要摄影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预判能力,能够预测事件的发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瞬间。
2. 突出主题:新闻照片需要突出主题,通过合理的构图、光线、焦点等元素,凸显新闻的主题和重要人物,增加照片的信息量和可读性。
3. 注重细节:新闻照片需要注重细节,捕捉新闻事件中的细节和故事情节,增加照片的细节表现力和感染力。
4. 保持客观公正:新闻照片需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尊重事实真相,展现新闻事件的客观面貌。
5. 掌握拍摄技巧:新闻照片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如选择合适的镜头、设置相机参数、运用合适的拍摄角度等,这些技巧能够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6. 后期处理:新闻照片需要进行后期处理,如调整色彩、对比度、亮度等,增加照片的真实性和表现力。
7. 遵循新闻规律:新闻照片需要遵循新闻规律,了解新闻报道的要求和标准,根据新闻规律进行拍摄和处理,确保照片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
总之,拍摄新闻照片需要敏锐观察、注重细节、客观公正、掌握拍摄技巧和后期处理能力,同时遵循新闻规律,提高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作者:田萍来源:《神州》2012年第32期一、写实度的分级特别在数码时代图片摄影所呈现的影像,和我们在拍摄点看到的被摄对象往往有很大区别。
这里既有可能是前期拍摄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后期制作时作者对图片进行了合成、裁剪等制作。
对于图片摄影来说,前期拍摄时照相机拍摄的原始画面与我们在拍摄点看到的被摄对象的相吻合程度,可以用“写实度”来表述。
新闻摄影的写实度可以分为1、2、3三个等级。
具体如下:(1)绝对写实度绝对写度,也就是相机拍摄的原始图片与我们看到的被摄对象具有绝对的一致性。
绝对写实度的拍摄限制为:拿135相机来说也就是用50mm的镜头,或接近50mm的镜头进行拍摄。
因为用这些镜头拍摄的画面最接近我们人眼看到的被摄对象。
同时我们要把拍摄主体放在影深范围内,不使用滤色镜,不用慢门拍摄。
用中灰测光法进行曝光,不能使用多次曝光。
在日光下不使用闪光灯拍摄。
夜间照明不足时彩顺向或侧顺向闪光拍摄。
不对被摄对象进行任何干预。
但我们在拍摄时效新闻或突发新闻时因为事发突然往往也就考虑不了这些因素。
报道摄影符合绝对写实度的稍多些。
(2)基本写实度基本写实度,其原始影像与人眼看到的被摄对象具有基本的一致性。
基本写实度的拍摄限制为:可以使用任何镜头拍摄。
将被摄主体置于景深范围内,不加滤色镜,不用慢门拍摄。
用中灰测光法测光,拍摄时可以奖中灰测光法得到的数据加减不超过三档进行曝光。
不进行重复曝光。
夜间或照明不足时采用顺向或侧顺向闪光拍摄。
在不影响真实性的前提下可以对被摄对象进行摆布或修饰。
(3)相对写实度相对写实诺,其原始影像与人眼观察的被摄对象具有相对的一致性(新闻摄影的底线要求)。
相对写实度的拍摄限制为:可以用任意镜头拍摄,对景深也没有要求,不加滤色镜。
可用微虚慢门拍摄虚实对比的影像,或进行追随拍摄。
可采用任意曝光量曝光。
不进行重复曝光。
夜间照明不足时采用顺向、侧顺向、侧向闪光拍摄。
不对被摄对象进行超出常理的摆布或修饰。
电视新闻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
电视新闻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作者:李正荣来源:《采写编》2016年第06期内容提要:真实性是新闻的重要属性,是新闻的生命。
在目前的一些电视新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情景再现的电视“摆拍”画面,在越来越讲究真实的今天,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主要基于画面重构的“摆拍”与事件的真实性的关系,对摆拍现象进行相应的利弊分析,对摆拍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力求为新闻事业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电视新闻;摆拍;事件真实一、电视新闻“摆拍”的内涵分析电视摆拍是指拍摄对象在摄影师的指导下,摆出一种姿势或作出相应的动作进行拍摄。
电视摆拍通常用在电影电视或摄影拍摄等领域,但如今却被某些记者应用到新闻报道之中,常见的主要有:事后补拍、摆布现场两种做法。
当记者到达某些事件现场时,事件已经结束,记者为了再现之前的情景,就组织人进行还原重拍,这种摆拍通常被称为事后补拍。
有的记者在采访事件性的新闻过程中,喜欢刻意摆布,以求最佳的收视效果,结果造成导演痕迹比较明显,这种做法通常被称作摆布现场。
无论采用哪种摆拍,新闻事件和人物所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是特定存在的,新闻记者必须尊重客观,注重真实,否则会造成新闻失去真实性。
二、电视新闻“摆拍”应遵循的原则(一)“摆拍”应尊重真实。
电视新闻的摆拍是一种还原真实现状的重新构架,但必须尊重新闻的客观性,不应是道听途说,未加论证凭空虚构的事情。
摆拍不仅在电视新闻中出现,在纪录片中同样也有。
纪录片中能够通过摆拍获得奥斯卡奖,以还原真实世界的方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那么在电视新闻中,只要尊重新闻本身的客观真实,群众仍然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其存在也是非常合理的。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在,新闻报道也必须遵循客观存在。
在新闻的采访拍摄中,必须以真实为本,注重对真实生活的勾画和还原,这里并不否定画面重构,但重构一定是还原真实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只有报道真实,新闻才不会失去本真和报道价值。
新闻摄影作品评析
2023-10-29
目 录
• 新闻摄影概述 • 新闻摄影作品评析方法 • 新闻摄影作品风格 • 新闻摄影作品类型 • 新闻摄影实践案例分析 • 新闻摄影作品展示与交流
01
新闻摄影概述
新闻摄影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是一种以图像记录和传播新闻事件的方式,它通过 摄影技巧和设备捕捉新闻现场的瞬间,以图像讲述新闻故事 。
摆拍风格
01
预先策划
摆拍风格的新闻摄影作品强调预先策划和安排,通过预先设计和布置
场景、人物和光线等元素,达到理想的拍摄效果。
02 03
主题突出
摆拍风格的新闻摄影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主题和目的,通过精心设计 拍摄方案和拍摄角度,突出主题和关键信息,让观众能够迅速了解作 品所要表达的含义。
表现力强
摆拍风格的新闻摄影作品通常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通过运 用各种摄影技巧和手法,展现新闻事件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
社会热点报道
社会现象呈现
社会热点报道的新闻摄影作品通常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社会现象,如环境污染、贫困 问题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调查性报道
通过深入调查和拍摄,社会热点报道的新闻摄影作品往往能够揭示隐藏在社会现象背后的 真相和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系列报道
社会热点报道的新闻摄影作品常常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呈现,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拍摄和 解读,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04 详细描述
在灾难现场的新闻摄影中,捕捉典 型瞬间非常重要,例如救援人员的 努力、受害者的痛苦和无助等
案例二:人物专访的摄影技巧
01 总结词
自然生动、注重情感传递、捕捉 细节表现、突出人物特点
新闻照片拍摄技巧
新闻照片拍摄技巧新闻照片拍摄技巧要拍好新闻照片,要明确五方面:新、真、活、情、意1.新——照片要有新颖的感觉拍摄的内容要让人感到独特,给人以新鲜感,同时又合情合理,合乎事实。
2.真——照片必须是真实的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根本要求,不能为了得到完美的作品PS,或者造假,要真实。
3.活——照片要鲜活让看照片的人感受到现场的情况和感觉,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情——情感性照片要富含感情,具有体现人性、体现美丑善恶,让人一看就能感觉到照片体现的善恶的情感。
5.意——要有内涵一种使人积极向上的精神,照片要引导大家积极向上,起到激励上进的作用。
2,摄影技术12点小技巧1.找到一个好的摄影角度角度的不同,效果也不同。
可以尝试俯拍或者仰拍。
尽量找到合适的角度和位置,紧紧抓住拍摄主体内涵,使得主题突出。
2.做好构图构图不能主次颠倒,抓住主体,分清背景和主题。
虚化背景、突出主题。
3.细节处理挖掘新闻点,亮点,拍照并突出这个亮点。
4.运用好光影可以寻找镜子、玻璃、金属器皿等器物的反射、折射来进行拍摄。
5.处理好虚实关系学会利用对焦的方法处理好虚实关系,主体要实。
6.使用剪影和影子剪影和影子的充分利用使得作品具有线条感又不失美感。
7.运用好光线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采取强光或者弱光来凸显主体的不同,因此要注意光线的方向和光比的大小。
例如逆光则可以拍剪影,将测光点对准人物光线最亮的点上即可。
8.观察细致拍摄时一定要集中精力,仔细观察,抓住有意义的瞬间,把握人物主体的形态动作,把握事件的内容。
9.注意景别一组新闻摄影作品中要包含近景、中景、远景以及特写,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一定具有版面意识和编辑意识。
10.要深刻理解主题只有理解了主题,才能掌握好拍摄时机和角度。
例如盲人用手辨别钱币,则在他人手递钱币时就准备好拍摄。
11.要有大信息量确保画面主次分明的情况下,使得照片所拍到的场景能够包含更大更多的信息,使人能够从照片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
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新闻摄影以其直观、生动的视觉语言,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张出色的新闻照片不仅能够传递新闻事件的核心信息,还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影响力。
要拍摄出优秀的新闻照片,就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技巧。
一、新闻摄影的四个基本原则1、真实性原则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新闻照片必须是对新闻事件的真实记录,不能有任何虚假、篡改或人为加工的成分。
摄影师要在现场捕捉真实的瞬间,客观地反映事件的本来面貌。
这意味着不能对照片进行过度的后期处理,如添加、删除或修改元素,以保持新闻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例如,在报道自然灾害时,不能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而故意夸大灾害的破坏程度;在拍摄人物时,不能刻意摆拍或引导人物做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表情和动作。
只有真实的新闻照片,才能让观众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发挥新闻摄影的社会价值。
2、时效性原则新闻摄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新闻事件往往是瞬间发生的,摄影师需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拍摄并及时将照片传递出去。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更快地提供新鲜、独家的新闻照片,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关注。
比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如地震、火灾等,摄影记者要争分夺秒地赶到现场,拍摄到最关键的瞬间,并尽快将照片发布到媒体平台上。
这样的照片能够满足公众对最新信息的需求,也体现了新闻摄影的价值。
3、典型性原则新闻照片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代表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特点。
摄影师需要在众多的瞬间中,选取最具代表性、最能反映事件核心内容的画面。
一张典型的新闻照片能够让观众一眼就看出新闻的主题和重点。
例如,在报道体育赛事时,拍摄到运动员冲刺夺冠的瞬间,或者在社会新闻中,拍摄到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通过典型的画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新闻信息,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
4、思想性原则优秀的新闻照片不仅要记录事实,还要蕴含一定的思想内涵。
它能够通过画面传达出对社会、人生、人性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引发观众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新闻摄影拒绝摆拍
闻摄影把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凝 固在照 为 了迎 合领 导 的喜 好 ,不顾 新 闻 的真 术的发展 给新 闻摄影摄像 的真实性带来
片画面上 ,不仅证实新 闻事实的存在 ,更 实 性 ,最终 结 果导 致新 闻 和照 片乃 至 的问题 ,值得我们思考。
让人直观了解新 闻现场 、领会新 闻的要 政府 的公 信力下 降 ,以至于现在 的人 们
新 闻摄 影拒 绝摆 掐
口陈 文年 (祁连 山报社 ,青海 海北 州 810299)
新闻讲究的是真实,新闻摄影 自然 大且悬在空中,满面微笑。而老人蜷缩 后期处理更加容易。前几年闹的沸沸扬
也要 达到事 实真实与形 象真实 的统一 。 在角落里 ,满脸苦闷。读者看了照片会 扬 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一个典 型的利用数 新华社研究 院蒋齐生先生曾经说过 :“新 有 什 么样 的联 想 呢?某 些新 闻工作 者 码技术摆拍的例子 。由此 引发 的数码技
新 闻报道 中,摆拍严重 冲击 了新闻
点。”新 闻照片是新 闻形象的现场 回访 , 看到新 闻都会在心里问一声到底是真还 事件 的真实性 ,也会严 重影响大众对新
是对 现场真 实情况 的记 录。新 闻摄影记 是假?
闻媒体 的信任度 。不论摆拍是出于什么
者凭借手 中的镜头抓住典型瞬 间,这便
题材上求突破 :把准时代症候 方能对症下药
每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 的道德标杆 和精神追求 ,传统 的正能量报道多是社
会各领 域各行业 涌现 出的先进 典型 ,做 好新 时代 的正能量报道 ,首先就要从 过 去狭窄 的报道题 材上寻求 突破 ,特别 是 注重对凡人善举的挖掘和采写 ,把准时 代症候 ,才能对症下药 。
小心撞上 7O多岁的退休教师韩健 ,女 孩 勇敢担 责 ,及时 送 医并辞去 工作 陪 护 老人 。而韩 健老 人主 动放弃 追 责索 赔 ,还 帮石芳 丽找 到一 份新工 作 。 当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摘要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就是纪实,在拍摄新闻图片的过程中,是不允许摄影者对事件的进行与人物的活动进行干预,以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和可信。
新闻图片的内涵贵在真实,而在当今新闻摄影摄像中,摆拍是长期且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摆拍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为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绝对要杜绝摆拍现象。
关键词新闻摄影;真实性;摆拍在新闻摄影界,新闻摄影中的摆拍现象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也是涉及新闻造假的严肃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新闻摄影就必须要求达到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因此,为更好地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摆拍是绝对不能提倡的。
1新闻摄影中产生摆拍现象的原因在新闻界,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就是摄影图片所要体现的新闻性。
新华社研究院蒋齐生曾说过:“新闻摄影把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凝固在照片画面上,不仅证实新闻事实的存在,更让人直观了解新闻现场,领会新闻的要点。
” 新闻照片是新闻形象的现场回放,是对现场的真实情况的记录。
新闻摄影记者凭借手中的镜头,借助光线-构图元素-用不同的角度“抓住”典型瞬间,这便是对真实发生事实的反映。
摄影记者不能违背事实制造新闻场景,导演新闻照片,也就是要杜绝摆拍。
但是实际上,在摄影师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在主观影响着进入景框里的主角,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面对镜头时仍会表现的无动于衷。
因此新闻摄影究竟应该如何保证其真实性,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行业规范,在其中明确规定:“……除必要的影调处理外,不得对新闻照片本身进行影响事实的电脑上修改和暗房内加工;……”。
但是新闻摄影中摆拍现象屡禁不止,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1)媒体竞争促使摄影记者追求完美而进行摆拍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就促使摄影工作者们为了追求完美的摄影摄像效果进行了预先彩排和导演。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网上热传的揭露CCTV公然造假的视频:记者采访灾民吃饭问题,她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一边说一边向后走,一个小男孩也不停地随着她往后走,然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浅谈新闻摄影摄像中的“摆拍”
核心提示:前几天,有网友在人人网上传了一个视频揭露央视公然造假,在这段视频中,出镜记者采访灾民吃饭问题,她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边说边向后走动,一个小男孩(采访对象)也不停的随着她往后走,然后接受了她的采...前几天,有网友在人人网上传了一个视频揭露央视公然“造假”,在这段视频中,出镜记者采访灾民吃饭问题,她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边说边向后走动,一个小男孩(采访对象)也不停的随着她往后走,然后接受了她的采访。
这显然可以看出这是预先彩排过的。
作为国内电视行业的老大,一向清高的CCTV“摆拍门”遭到众多网友的鄙视。
迄今为止,在国内新闻摄影摄像中“摆拍”依然是一种常见现象。
愚以为摆拍是可以的,但是得分清你所拍的影像在报道中起什么作用。
如果是通过摆拍来解释和说明新闻事件,这也是新闻报道的一种手段,如果是通过摆拍来制造新闻,则属于造假行为。
所以,在我看来,这件事情倒不至于造假这么严重,因为在什么地方向采访发问没有严格要求,只要记者没有教这位小男孩“答案”也就无可厚非。
这段视频之所以让人不舒服,是因为他们追求一种一气呵成的效果,即用一个镜头完成新闻现场拍摄和采访,没想到却穿帮了,闹了笑话。
现实中的确有很多新闻媒体从业者,不知是故意为之还是低估了读者的智商,经常通过摆拍来制造新闻。
其实,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了。
比如经常有图片是农民在田间阅读《人民日报》,这很显然都是摆拍下的产品。
一者,《人民日报》都属于机关报,不像晚报一样在市面上有售,只能通过订阅的方式获得,基层的工人、农民极少购买。
摄影记者在摆拍时往往选择最底层、最憨厚的工农为对象,造假能力实在是低级;二者,为了拍摄方便,他们往往让对象把报纸拉得很直,看过报纸的人恐怕没有一个人是这样阅读的吧!三者,为了使图片更能冲击视觉,他们往往找一堆人来看一份报纸;四者,哪个农民或工人会把报纸带到田间或工地呢?如果带的话,可能也只是为了包一些食物吧,这些报纸真的能够吸引他们如此痴迷吗?话说回来,既然是媒体从业者,也不应该傻到造假都不会,他们之所以我行我素,是没有职业操守、没有把读者放在眼里,只顾着自己发稿、拿稿费。
电视新闻“摆拍”不等于违背新闻的真实性
1162016年第6期 NEW MEDIA RESEARCH当前,很多新闻工作者或者观众一听到“摆拍”,就觉得是造假,甚至很反感,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在这里,本篇论文很好地澄清了电视新闻真实性和真实感的区别,并阐述基于客观事实的“摆拍”只是体现真实感的方法之一,“摆拍”不仅在电视新闻中,甚至纪录片中都被大量使用,这篇论文还研究了避免“摆拍”失真的注意事项。
1 “摆拍”要尊重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此本文所说的摆拍,必须尊重真实。
也就是说,电视新闻中的“摆拍”是一种还原真实现状的重构,“摆拍”表现的内容必须是板上钉钉的客观存在,而不是记者道听途说、未经论证的信息,更不能是记者和摄像师凭空导演的内容。
“摆拍”不仅在电视新闻中,甚至在纪录片中都被大量使用。
纪录片,以展现真实为本质,记录真实就是纪录片诞生的初衷。
纪录片通过画面重构或者“摆拍”再现真实世界是一种业界惯用的手法。
“摆拍”在国内外的纪录片中都大量出现,甚至可以说,纪录片的历史就是一段“摆拍”史,世界上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纪录片《北方的那努克》就是通过“摆拍”实现的。
当时,导演罗伯特拍摄该片时,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已经开始使用猎枪打猎了。
但导演为了再现爱斯基摩人的传统,还是让爱斯基摩人通过传统捕猎工具来完成历史再现。
纪录片《迁徙的鸟》曾经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纪录片提名。
这样一部大片最震撼的镜头便是一只鸟儿深陷在原油之中无法动弹,然而,很多观众们并不知道,画面里的原油其实并非真实,这只是导演通过一桶又一桶的巧克力酱“人造”的场景。
如果说,记录片通过“摆拍”、画面重构的方式还原真实世界的方式都能够被广泛使用的话,那么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只要是尊重客观真实的“摆拍”,也应该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
2 “摆拍”要尊重常识本文所说的“摆拍”,还必须要尊重常识,不尊重常识的“摆拍”容易出现技术破绽,带给人不真实感,让人觉得报道太假大空,真事儿也被拍 假了。
真实感,是人们一种主观上的感觉,主要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得来的。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
新闻摄影名词解释新闻摄影是使用照相机对新闻事实作现场纪实的新闻报道形式。
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闻摄影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闻摄影名词解释1-101、摆拍:在进行拍摄时,通过人为的方式,对被拍摄对象进行组织和调整,在画面中建立一种秩序,以达到拍摄者预期拍摄效果的拍摄手段,是摄影记者根据自己的设想,对现实生活和被拍摄对象进行的干涉和摆布。
2、数码伴侣:又称数码相机伴侣,大量储存数码相片的小型微型硬盘,具有数码相机存储卡的读卡和传输功能,以读卡兼容性广、传输速度快、有LCD现实传输过程功能为佳。
3、新闻特写照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典型事物或人物进行“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有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拍摄的画面,或在司空见惯的场景中拍摄出不寻常的、有趣的、有人情味的照片。
4、帕帕拉齐:源于意大利语,指一种能够发出蚊子一样嗡嗡声的讨厌虫子。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专指那些以拍摄明星隐私照片为职业的黄色小报记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狗仔队。
5、Photo Mechanic:擅长快速处理大量图片,为报纸、杂志媒体所常用。
它的1:1双图比较功能可供细致地对比挑选图片,该功能是Photoshop所不具备的。
6、电视新闻评论:一种电视新闻体裁,直接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反映电视台或者记者、主持人的观点、主张,是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7、“直接电影”:代表人物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要求创作者不应影响被拍摄者,而是以观察者角度记录,将对被拍者影响降到最低,由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8、图画时报:图画时报原名《时报--图画周刊》,由报刊学者戈公振于1920年创立,是我国首个报纸摄影附刊。
《图画时报》是我国报纸摄影附刊出版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
1924年正名为《图画时报》。
9、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观察物体时,物体的形象会在视网膜上停留短暂瞬间。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图片的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新闻报道。
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它主要依靠抓拍完成,其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
此外,新闻摄影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
新闻摄影的拍摄主要具有以下特点:新闻摄影的时效性。
新闻摄影必须体现一个“新”1、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字,它所反映的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引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如政治事件、经济消息、社会热点、国际关系以及反映社会生活的纪实性报道等。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2、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在。
虚假的新闻报道只能遭致谴责。
新闻摄影的典型性。
新闻摄影报道的典型性包含典3、新闻摄影的典型性型事件、典型形象、典型瞬间三方面。
新闻摄影的现场感。
新闻摄影的现场抓拍,应以正4、新闻摄影的现场感确反映事件为主,具有较强的现场感;而不应过分雕琢,因追求艺术效果而有损于对事实的报道。
决定性瞬间理论与新闻纪实摄影“决定性瞬间”的理论是1952年法国的卡蒂埃·布勒松出版《决定瞬间》画册时,在前言中提出的。
他指出:对于摄影来说“选择的环节是最重要的,在选择的空间中,把某一有意义的特定瞬间固定下来”。
对于表现人,“要捕捉住被摄者外部世界和内在世界相互交融的典型瞬间。
”“尊重被摄者周围的环境气氛。
”“典型瞬间,虽然只是一个瞬间。
却可能有过去的残留,映照着未来,蕴含着一个事物发展的过程,充满着现场气氛,使人感到强烈的生命力和运动感。
瞬间一刻,既发掘现象的本质,又将具有含义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
拍摄中对决定瞬间的选择,摄影技巧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观察和思考。
在运动的全过程中找到那个瞬间。
这种观察和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只有这样在拍摄时,才能有预感,下意识地,快速拍摄。
拍摄器材和方法[器材]纪实摄影可用任何画幅的照相机来完成的。
为使其更能适合各种场合的拍摄,多使用快镜头和高速胶片。
镜头的使用是随需要而定,但以使用广角镜为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摆拍现象
作者:朱沁怡
来源:《科技传播》2014年第14期
摘要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就是纪实,在拍摄新闻图片的过程中,是不允许摄影者对事件的进行与人物的活动进行干预,以确保新闻图片的真实和可信。
新闻图片的内涵贵在真实,而在当今新闻摄影摄像中,摆拍是长期且大量存在的一种现象,摆拍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为社会风气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绝对要杜绝摆拍现象。
关键词新闻摄影;真实性;摆拍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9-0049-02
在新闻摄影界,新闻摄影中的摆拍现象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也是涉及新闻造假的严肃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新闻讲究的就是真实,新闻摄影就必须要求达到事实真实与形象真实的统一,因此,为更好地维护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摆拍是绝对不能提倡的。
1新闻摄影中产生摆拍现象的原因
在新闻界,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也就是摄影图片所要体现的新闻性。
新华社研究院蒋齐生曾说过:“新闻摄影把新闻形象的典型瞬间凝固在照片画面上,不仅证实新闻事实的存在,更让人直观了解新闻现场,领会新闻的要点。
” 新闻照片是新闻形象的现场回放,是对现场的真实情况的记录。
新闻摄影记者凭借手中的镜头,借助光线-构图元素-用不同的角度“抓住”典型瞬间,这便是对真实发生事实的反映。
摄影记者不能违背事实制造新闻场景,导演新闻照片,也就是要杜绝摆拍。
但是实际上,在摄影师举起相机的那一刻,你就已经在主观影响着进入景框里的主角,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面对镜头时仍会表现的无动于衷。
因此新闻摄影究竟应该如何保证其真实性,我们国家制定了相应的行业规范,在其中明确规定:“……除必要的影调处理外,不得对新闻照片本身进行影响事实的电脑上修改和暗房内加工;……”。
但是新闻摄影中摆拍现象屡禁不止,分析起来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媒体竞争促使摄影记者追求完美而进行摆拍
近年来,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也就促使摄影工作者们为了追求完美的摄影摄像效果进行了预先彩排和导演。
大家一定不会忘记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网上热传的揭露CCTV公然造假的视频:记者采访灾民吃饭问题,她在排队打饭的人群中一边说一边向后走,一个小男孩也不停地随着她往后走,然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这段过程明显是预先安排好的,
虽然这件事情没有那么严重,但是这段视频却让观众很不舒服,摄影记者的初衷只是为了效果的完善,没想到却穿了帮,使CCTV得声誉短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影响。
2)利用数码技术的发展进行摆拍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摄影带来的冲击是革命性的。
在传统的新闻摄影摄像时代,人们都要通过挖补或者涂改等等手段来改变照片的内容;或者通过暗房内遮挡来改变照片的影调;而数码技术的发展使照片的后期处理更加容易。
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华南虎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数码技术进行摆拍的例子。
2007年10月,陕西林业厅公布了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随后,照片的真实性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质疑,其中的事件调查过程宛转周折,但是最终确认该照片中的老虎是假老虎,它的原型来自年画,由此引发的数码技术的发展给新闻摄影摄像的真实性问题带来的影响,却很值得我们思考。
3)某些摄影记者追求名利而进行摆拍
2013年10月,在安徽宁国市网站上一张领导重阳节看望百岁老人的照片,引起了网民巨大的愤慨。
照片中的领导图像被放大且悬在空中,满面微笑,而老人被蜷缩在角落里,满脸苦闷;读者看了照片会有什么样的联想呢?某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迎合领导的喜好,不顾新闻的真实性,最终结果导致新闻和照片乃至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以至于现在的人们看到新闻都要心里问一声:是真还是假?
这些典型案例都提醒着媒体工作者,面对新媒体时代,时刻牢记新闻是事实真实的记录,任何时候都不能随意导演摆拍的。
2新闻摄影中摆拍带来的弊端
早期,摆拍的手法广泛运用于影视、广告等领域,而现在的新闻领域,尤其是一些影响力偏低的新闻媒体,摆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在新闻报道中,摆拍严重冲击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也会严重影响新闻媒体在大众心里的信任度。
所谓的摆拍,就是摄影者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干预拍摄环境到拍摄的事件或者人物本身,拍摄者将自己的主观元素加入到画面中,使画面有完整的构图,有完好的情节、表情甚至是一个细节动作,这样的作品无疑是相当完美的。
那么,在新闻领域中,这样的摆拍作品已经完全背离了新闻摄影的真实性的最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
前文说到,真实是新闻摄影的生命,那么不论摆拍是出于什么目的,从根本上就已经违背了要客观对待新闻的原则。
新闻有着记录社会信息,向大众传递信息的功能,摆拍现象会扭曲大众的心理,误导大众舆论方向,危害社会和谐环境;在当今数字时代下的新闻摄影,摆拍现象无疑使新闻摄影的可信度大大降低,新闻本身也会失去新闻价值,这样的行为无异于自毁形象,如果一旦再被大众识别出是摆拍,相关的新闻媒体逐渐就会失去大众公信力,这势必会对新闻媒体以及新闻领域造成很大的冲击力。
一部分摄影
记者认为摆拍有时候是可以利用来还原新闻采访现场,但是摄影记者就会从此产生依赖性,渐渐丧失斗志;所以,新闻领域必须杜绝摆拍现象。
3捍卫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新闻摄影是用影像来记录新闻事件,它必须是真实的。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的摄影记者们往往都是为新闻媒体所服务,他们需要对媒体乃至整个社会负责任,因而摄影工作者们也时刻牢记他们的职责,他们必须捍卫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新闻摄影不能采用概括、综合、虚构故事情节的态度和手法面对现实生活进行“ 塑造”,这样的虚假新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典型瞬间的真实回放。
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工作也是截然不同的。
文字记者可以从新闻现场以外的地方了解消息,也可以从当事人的口述中写出新闻消息。
但是,摄影记者必须直接从客观存在的真人真事、真实现场中选择典型性的瞬间形象,把现实生活中的真情情景、当事人的实态,通过摄影记者的拍摄手法和构图,转化为艺术形象,呈现在平面图像上。
也就是说,新闻摄影记者要发挥他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机敏性,在忠于事实、反映客观真实人物及事物的构图上,完成所抓拍的客观事物的最佳形象,以突出主题。
这便是新闻摄影独特的创作方法。
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生命之所在。
虚假的摆拍新闻报道只能遭受谴责。
为了让摆拍现象离开新闻领域,需要整个社会、媒体以及摄影记者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在社会层面上,人们接受采访或是拍摄任务时,对于拍摄者提出的摆拍要求要学会拒绝,从根本上消除摆拍现象;新闻媒体必须抵制摆拍,当受众发现某一个新闻事件中含有摆拍现象时,新闻媒体必须站出来澄清,并提倡对新闻媒体中的摆拍现象进行举报,新闻工作者们依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任重道远。
媒体人必须端正态度,提高新闻素质,从新闻源头上捍卫新闻摄影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蔡晓雨.从“摆拍门”再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J].新闻战线,2013(4):166-172.
[2]丁兆磊.新闻摆拍现象分析[J].科技传播,2012(10):22-25.
[3]董二林,白燕燕.由华南虎事件谈数码时代新闻摄影的真实性[J].东南传播,2008(41):28-29.
[4]高歌.浅析摆拍的误区及解决办法[J].新闻传播,2005(8):39.
[5]卜新章.浅析新闻摄影的“抓”与“摆”[J].新闻知识,200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