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9版高考物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微专题26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备考精炼
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微专题4动力学中的“木板_滑块”和“传送带”模型教案
微专题四动力学中的“木板-滑块”和“传送带”模型动力学中“木板-滑块”模型1.模型分析模型概述(1)滑块、滑板是上下叠放的,分别在各自所受力的作用下运动,且在相互的摩擦力作用下相对滑动.(2)滑块相对滑板从一端运动到另一端,若两者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若反向运动,位移之和等于板长.(3)一般两者速度相等为“临界点”,要判定临界速度之后两者的运动形式。
常见情形滑板获得一初速度v0,则板块同向运动,两者加速度不同,x板>x块,Δx=x板-x块,最后分离或相对静止滑块获得一初速度v0,则板块同向运动,两者加速度不同,x板<x块,Δx=x块-x板,最后分离或相对静止开始时板块运动方向相反,两者加速度不同,最后分离滑板或滑块受到拉力作用,要判断两者是否有相对运或相对静止,Δx=x块+x板动,以及滑板与地面是否有相对运动2。
常见临界判断(1)滑块恰好不滑离木板的条件:滑块运动到木板的一端时,滑块与木板的速度相等.(2)木板最短的条件:当滑块与木板的速度相等时滑块滑到木板的一端.(3)滑块与木板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条件: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且二者加速度相同。
[典例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
5 m,如图(a)所示。
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
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
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
求:图(a)图(b)(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大题拆分]第一步:分析研究对象模型.设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Word版含答案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__牛顿第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4)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5)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1)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突破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提出惯性的概念: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揭示力的本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到外力时,惯性表现为抗拒运动状态改变的能力。
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较难改变;惯性小,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3.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对比牛顿第一定律是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总结出来的,而牛顿第二定律是一条实验定律。
[题点全练]1.(2018·三明检测)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
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
①两个对接的斜面,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②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③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会达到原来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会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3_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课件
二、对点微练 1.(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C.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运动 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必考部分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情微解读★★★
第 1讲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微知识·对点练
微考点·悟方法 微专题·提素养 微考场·提技能
微知识· 对点练 学生用书P037
微知识 1 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除非作
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成立条件: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3.意义 (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 惯性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惯性定律 (2)指出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 改变 加速度 的原因,即产生 的原因。 。 物体运动状态
解析 砖对手的压力与手对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其
)
大小一定相同,故 A、C 项错误,B 项正确;当手突然向上加速时,砖的 加速度方向向上,故有手对砖的支持力大小大于砖的重力大小,再由牛顿 第三定律可得, 砖对手的压力大小也一定大于砖的重力大小, 故 D 项正确。 答案 BD
微考点· 悟方法 学生用书P038
【反思总结】 1.应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时,要把生活感受和理论问题联系进 来深刻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克服 生活中一些错误的直观印象,建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2.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则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必然不为零。因 此,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以及如何改变,应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专题三 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考纲要求
1.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 2.超重和失重 Ⅰ 3.实验:验证牛顿考题取样
考向必究
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2.两类典型的动力学问题及动 力学问题中的三大模型
2016全国Ⅰ,T18 2016全国Ⅱ,T16 2015全国Ⅰ,T20 2014全国Ⅱ,T24
2017全国Ⅲ,T25 2015全国Ⅱ,T25 2015重庆,T5 2013全国Ⅱ,T25 2013山东,T22
考查探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关系的实验(考向5)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考查设计性实验(考向5) 考查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误差等内容(考向5)
命题分析预测
重点考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涉 及临界、极值并与图象相结合等综合应用,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 力及应用数学方法解题的能力等要求较高
因果性 F是产生a的原因,物体具有加速度是因为物体受到了力 同一性 F=ma中,F、m、a对应同一物体或同一系统
独立性
(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遵从牛顿第二定律; (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遵从牛顿第二定律,即
Fx=max,Fy=may
局限性
(1)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情况; (2)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物理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 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 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三章
高一物理知识点大全第三章第一节: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力的定律,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二节: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产生物体运动或变形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并遵循相互作用的原则。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弘度和拉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弹力是弹簧对物体的作用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或匀速运动时产生的阻力,弘度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阻力,拉力是绳或弹簧对物体的拉动力。
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通过叠加得到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力的矢量和,方向由各力的合成决定。
第三节:加速度与速度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的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以是瞬时速度或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
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第四节: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以相等的速度沿直线运动。
与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有等速圆周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即物体运动时不受外力的作用。
第五节:运动图象运动图象是描述运动过程中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图形。
位移-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形,可以通过该图象来计算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时间图象是描述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形,可以通过该图象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位移。
【同步】高中物理人教2019版必修1课件:3.3 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方法 区分作用力、反作用力和平衡力,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涉及的物 体的个数。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是甲物体对 乙物体,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关系。 (2)平衡的一对力涉及三个物体,即两个施力物体同时作用在一 个受力物体上。
[跟进训练] 2.如图所示,人静止站在测力计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03
学习效果·随堂评估自测
1.红军在长征时,遇到的环境十分恶劣。在过草地时,有的地 方看上去是草,而下面可能就是淤泥,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淤泥中, 这是因为( )
A.人给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给人的支持力 B.地面给人的支持力大于人给地面的压力 C.地面给人的支持力小于人受的重力 D.地面给人的支持力等于人受的重力
[母题变式] 上例中,若将压缩状态的弹簧改为伸长状态的弹簧,则 m 和 M 的受摩擦力情况如何?
提示:m 给 M 向右的摩擦力,M 给 m 向左的摩擦力,地面对 M 无摩擦力作用。
判断力是否存在的三种方法 (1)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件进行判断。 (2)依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研究对象所受的每个力都有施 力物体或反作用力,找不到施力物体或没有反作用力的力是不存在的。 (3)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对有些力是否存在,或力的方向难以确 定时,可依据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运用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 来判断。
提示:2 对、3 对。根据人受到的作用力寻找反作用力。
知识点二 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如图,两个弹簧测力计 A 和 B 连接在一起,用手 拉 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相__等_的。改变拉力,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也随之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相__等__,这说 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__等__,方向相__反__。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为使物体变为某一运动状态,应选择怎样的施力方案;
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命题,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去粗取精,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
能力。
§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看,要求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加深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尤其是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理
解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解超重和失重。本章内容的高考试题每年都有,对本章内容
单独命题大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趋向于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生活、科技、生产实际问题。经常与电场、
磁场联系,构成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试题,运动学的知识往往和牛顿运动定律连为一体,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分
45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张建设编写
这个定律有两层含义: (1)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用力来维持。 (2)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即速度包括大小和方向)改变,必须施加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几点说明 (1)物体不受外力是该定律的条件。 (2)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结果。 (3)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 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不受外力 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 (5)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 (6)应注意: ①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是牛顿以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加之高度的抽象思维, 概括总结出来的,不可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而是不受外力时的理想化状态。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 B.小球在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惯性不存在了 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冲力 D.物体的惯性仅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解析: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仅由质量决定,与它的受力状况与运动状况均无关。一切物 体都有惯性。答案:D 例 2. 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空气阻力不 计),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人一个向前的力,这力使他向前运动 B.人跳起时,车厢对人一个向前的摩擦力,这力使人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下落后必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距离太小,不明显而 已。 D.人跳起后,在水平方向人和车水平速度始终相同 解析:人向上跳起,竖直方向做竖直上抛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所以水平方向与车速 度相同,因而人落回原处。 答案:D 例 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D.物体的位移方向一定与所受合力方向一致 解析: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但处于这些状态时不一定不受外力作用,所以 A 错; 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是看其受力是否为零,而不是看它的速度是否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能力课1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课件
小于
物
3.完全失重 (1)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挂物的拉力) 等于0 的现象称为完全失重现象。 (2)产生条件:物体的加速度a= g ,方向竖直向下。 4.对超重和失重的“三点”深度理解 (1) 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都不变,只是 “视重”改变。 (2)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
答案
C
[热考点]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1.常见的动力学图象 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图象问题的类型
(1) 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的
运动情况。 (2) 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 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弹跳高跷对演员的作用力类似于弹簧的弹力,演员和弹跳
高跷始终在竖直方向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则该 演员( )
图1
A.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超重状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D.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先处于失重状态后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答案
C
命题角度2 动力学中的a-t图象
【例4】 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
观光电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 只受重力与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 a-t 图象如图3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完全消失。
(3)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向上运动还 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只要其加速度在 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基础课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学案
[ 高考导航 ]
考点内容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 用 超重和失重 单位制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 动定律
要求
高考 ( 全国卷 ) 三年命题情况对照分析
2015
2016
2017
Ⅰ卷·T20: v- t 图象、
Ⅱ
牛顿第二定律
Ⅰ卷·T18:牛顿
Ⅰ T25:水平面上的滑块—木 第二定律的理解
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 D
2.(2017 ·河南漯河模拟 ) 下列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 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C.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存在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
D.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
解析 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选项
B. 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 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 奔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即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不变, 选项 A、B 正确; 牛顿第一定律还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惯性 1. 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 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 无关。
3. 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牛顿第三定律
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
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
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04450052( )
K12教育课件
26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 力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 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小等于车对人的作用 力大小
B.男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和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冰面对男运动员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男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与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K12教育课件
32
【解析】选D。男运动员稳稳地托举着女运动员一起滑 行,在水平面内运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所以男运动 员对女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女运动员受到的重力,选项 A错误。男运动员除了受到重力、冰面对他的支持力外, 还受到女运动员对他的压力,三个力平衡,选项B错误。 女运动员对男运动员的压力与男运动员对女运动员的
K12教育课件
19
2.飞机在迫降前应该把机载的燃油放空;消防车在跑道上喷出了一条泡沫带,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放空燃油除了防止起火爆炸,同时也增加了飞机的惯性
B.放空燃油除了防止起火爆炸,同时也减小了飞机的惯性
C.喷出了一条泡沫带是为了减小飞机所受的合力
D.喷出了一条泡沫带是为了减小飞机所受的阻力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它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力的作用对运 动的影响;牛顿第二定律则定量指出了力和运动的联系。
K12教育课件
16
【考点冲关】
1.(多选)(2018·济南模拟)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伽利略斜面实验”指出:
高三物理牛顿运动定律
2
如图3-1-5所示,位于光滑固定斜面上的 小物块P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推力F的作用。 已知物块P沿斜面加速下滑,现保持F的 方向不变,使其减小,则加速度( B ) A.一定变小 B.一定变大 C.一定不变 D.可能变小,可能变大,也可能不变
图3-1-5
热点三
牛顿第三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3】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 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 3-1-6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环与杆间的摩擦力大 小为f,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
*体验应用*
4.跳高运动员蹬地后跳起,在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跳的过程 中( B ) A.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运动员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等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 力大小 C.运动员所受重力与支持力平衡 D.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不一定向上
热点一
加速度和合外力的瞬时关系
【例1】如图3-1-2所示,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小 球的速度及所受的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 ) 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图3-1-4
【解析】对小球水平方向受到向右的弹簧弹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小球必定具有向右的加速度,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 或向左减速运动。 【名师支招】(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只要有合力, 不管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都有加速度,只有合力为零时,加速度才能为 零。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2)合力与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之减速。 (3)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加速度→速 度变化(运动状态变化)。 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决定了物体当时加速度的大小,而加速度的大小决定了 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的联系。
2019版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3-2 考点强化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教案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3 3
D.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7 3 15
转到解析
规律总结
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图象问题 (1)在图象问题中,无论是读图还是作图,都应尽量先建立 函数关系,进而明确“图象与公式”“图象与物体”间的 关系;然后根据函数关系读取图象信息或者描点作图。 (2)读图时,要注意图线的起点、斜率、截距、折点以及图 线与横坐标包围的“面积”等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尽可能 多地提取解题信息。
转到解析
题组剖析
命题角度2 动力学中的 a-t 图象
例4 广州塔,昵称小蛮腰,总高度达600米,游客乘坐观光电 梯大约一分钟就可以到达观光平台。若电梯简化成只受重力与 绳索拉力,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 图象如图3 所示。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4.5 s时,电梯处于失重状态 B.5~55 s时间内,绳索拉力最小 解电析梯CD处..利于tt==用超56a重90-.5s状时ts图态时,象,,电可则电梯判选梯速断项处度:A于恰错t=超好误4重为.;5状零s0时态~,5 电s时梯间有内向,上电的梯加处速于度超,重 状态,拉力大于重力,5~55 s时间内,a=0,电梯处于匀速上升 过程,拉力等于重力,55~60 s时间内,电梯处于失重状态,拉力 小于重力,综上所述,选项B、C错误;因a-t图线与t轴所围的 “面积”代表速度改变量,而图中横轴上方的“面积”与横轴下 方的“面积”相等,则电梯的速度在t=60 s时为零,选项D正确。
动力学中的图象问题
01 课堂互动 02 题组剖析力学图象 v-t图象、a-t图象、F-t图象、F-a图象等。
2.图象问题的类型 (1)已知物体受到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析物体 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要求分 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由已知条件确定某物理量的变化图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动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
[方法点拨] 传送带靠摩擦力带动(或阻碍)物体运动,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时往往是摩擦力突变(从滑动摩擦力变为无摩擦力或从滑动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之时.
1.(多选)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4 m,以v
=4 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A 端,由于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留下划痕.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则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图1
A.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2.25 s
B.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1.5 s
C.划痕长度是0.5 m
D.划痕长度是2 m
2.(多选)(2017·江西丰城模拟)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1和2之间用一根不可伸
长的细线相连,两物块一起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以速度v
匀速运动,某时刻物块1到达桌面的右边缘,如图2所示.当物块1滑上与桌面等高的水平传送带后,经
过一段时间到达传送带的最右端,若传送带的速度大于v
且保持不变,物块1
和物块2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
1、μ
2
(μ
1
<μ
2
),则在此过程中(不
考虑桌子边缘与传送带间的缝隙,细线的长度小于传送带的长度)( )
图2
A.物块2在桌面上可能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B.两物块都在传送带上时,它们所受的摩擦力一定不相等
C.两物块在任何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都相等
D.可能存在物块1与物块2加速度不相等的阶段
3.(2017·四川绵阳二诊)如图3所示,大型物流货场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
面的夹角保持不变.传送带可向上匀速运动,也可向上加速运动;货箱M 与传送带间保持相对静止,设受传送带的摩擦力为F f .则( )
图3
A .传送带加速运动时,F f 的方向可能平行传送带向下
B .传送带匀速运动时,不同质量的货箱,F f 相等
C .相同的货箱,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越大,F f 越大
D .相同的货箱,传送带加速运动的加速度越大,F f 越大
4.(多选)(2017·四川绵阳第一次段考)匀速转动的长传送带倾斜放置,传动方向如图4所示,在顶部静止放上一物块,在物块下滑过程中,规定沿传送带向下为正,下列描述物块运动过程中的v -t 、a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4
5.(2018·四川泸州一检)如图5所示,倾角为θ的足够长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速度大小为v 1.一个物块从传送带底端以初速度大小v 2(v 2>v 1)上滑,同时物块受到平行于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 作用,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物块运动的v -t 图象不可能是( )
图5
6.(2017·江西省赣中南五校联考)如图6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2.0 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 m,若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 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
图6
(1)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大小;
(2)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sin 37°=0.6,g取10 m/s2)
7.传送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由于不同的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图7所示,一倾斜放置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以v=2 m/s的速率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行.M、N为传送带的两个端点,M、N两点间的距离L=7 m.N端有一离传送带很近的挡板P可将传送带上的物块挡住.在传送带上的O处先后由静止释放金属块A和木块B,金属块与木块质量均为1 kg,且均可视为质点,O、M 间距离L
=3 m.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传送带与轮子
1
间无相对滑动,不计轮轴处的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