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为此 ,我们制订了本科食 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的教材建设规划 。
我们以“ 三个面向” 及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
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为核心 ,从优化课程体系人手 , 使 知识 、 能力 、 素质 协调发展 , 进而制订课程教学 大纲 , 规范教材
建设工作 , 深化教材改革。 把教材建设任务落实到每门课程 , 着
合理 、 发展后劲足的骨干教师队伍 。目 。 前 本专业教师中有省 突
基金项 目: 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 目( IJ N o 87 c TG 2o 2 )
一
9一
出贡献的 中青 年专家 1 、 “3 人 省 3 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 人 、 1 “ 六大人才 高峰”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 象 2 、 人 省高校“ 青蓝工程 ”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 、 人 省高校“ 青蓝工程” 青年骨干 教师培养对象 2人 、 校学术带头人 1 人。通过引进 和培养 高层 次人才 , 步建立 了发酵工程技术 研究科研 团队、 逐 苏州市长 江
队伍的整体素质。我 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 一是引进具有发 展潜力 的学 术骨干 ,鼓励 和支持青 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 士学 位, 选送专业核心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 、 企业或研究机构实践 、 进修 或访 问 , 有效地优化师资 队伍结构。积极实施学校 “ 双百”
合 理利 用现有资源 , 中精力搞 好特色专业建设 , 强专 业结 集 加
Vo .8 01 No 1 2 0 2 .
关键词 : 应用型本科 院校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 才培养 人
模 式
养 目标 。通过优化课程结构 , 加强教学和科研实践 , 逐步建立 了 与培养 目标一致 的、 以工科 教育 为主 、 理工 科兼 容的应用型课 程 教育体系 , 为学生未来从事食 品生 产 、 售及 管理等职业奠 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 2年 3月 01
吉 林 工 商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J L N I I BUS NE I SSAND ECHN0LOGY T COLL EGE
Vo . 8 NO 2 12 . .
M a . Ol r2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 作者简介] 王维 坚( 9 7)女 , 16 . , 吉林 长春人 , 吉林工商学院食 品工程 分院教授 , 究方向: 品科 学与工程。 研 食
吉林工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2 0 年被遴选为国家第二批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 S0 8 ) 07 T 11 1 , 2 1 年又被确立为“ 01 十二五” 特色专业 。20 年起按照《 07 关于加强 “ 质量工程” 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 见》 的要 求 , 我们对 食 品科 学与 工程 专业 的人 才培 养方 案进 行 了深入 的研究 和 实践 , 而且 在 实践 中取得 了 良 好 的效 果 。
一
、
人才培养 的理念 与定 位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 中引人现代教育思想 , 并落实素质教育思想 、 主体教育思想和科学 教育思想 , 形成 “ 以学生为主体 , 以社会需求为导 向, 以质量和特色为根本 , 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 以理论教学 体系 、 实践教学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体系、 教学条件建设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为支撑 , 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 型人 才 ” 的教学 理念 。由于我 院是 地方 新建 应用 型本 科 院校 , 生毕 业后 大多 数到 生产一 线 。因此 在特色 专 学 业 建设 中 , 重结 合行 业需 求及 吉林 省 地方食 品产业 发展 , 向全 产业 链 , 养食 品科学 与工 程本科 技术 应 注 面 培 用 型人 才 。在培 养 目标 的制 订上坚 持 与时俱 进 , 坚持 知识 、 能力 、 质协 调发 展 , 持 以学生 为主体 、 素 坚 促进 学 生个性发展 , 坚持注重实践、 学生能力培养不断线 的原则。
综合性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
蛋 环 是 人 才 培 养 目标 不 明确 , 定 位 不 准 确 , 及 课 程 模 本 身 也将 为 全 球 性 的 食 物 、 白质 、 保 和 健 康 等 问 或 以 式 的 陈 旧 。因 此 , 才 培 养 规格 已成 为 当前 我 国 食 品 题 的 有效 解 决 提 供 有 力支 撑 。 人 因 此 ,食 品 质量 与 安全 和 食 品 生物 技 术 是 食 品 行 业 面 临 的核 心 任 务 。 积极 探 索建 立 符 台 我 国 国情 及 所 在 行 业 情 况 的 、以就 业 为 导 向 的 食 品 科 学 与 工 科 学 与 工 程 专 业 的两 个 重 要 发 展 方 向 ,也 是 食 品行
【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我 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 食品科 学专业原有 的 才培养模式 人
和教学 内容体 系逐渐 显露出一些弊端, 本文 以黑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对该专业人 才培养规格和 课程体 系改革的 实践进行 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
【 键 词] 关 综合性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体 系改革
的机遇 , 也是 新 的挑 战 。我们 一 定 要抢 抓 建 设 创 新 型
、
现 阶段食 品科 学与 工程专 业存 在 的主要 弊端
国 家 重 大 战 略 机 遇 ,大 力 提 高创 新 人 才培 养 质 量 和 水 平 , 实 增 强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切 为创 新 型 国 家建 设 提 供 强 有 力 的人 才支 持 和科 技 贡 献 【。 1 1
创新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缺 乏 开 放 性 , 学 科 交 叉 融 合 固有 的 屏 障仍 未 被 打 破 , 学 、 多 哲 自然 科 学 与食 品科 学 共 同 发 展 的 平 台 尚未 建 立 ,使 传 统 与创
新 这 一对 矛盾 始终 未 能 得 到 圆 满 的 解 决 : 后 . 创 新 教 育 是 最 对 个 系 统 工程 的认 识 不 够 ,主 要 表 现 在 认 为 素 质 教 育 只 是 赶 时髦 , 对 个 别 学 生 进 行 一 次 性 的改 革 实 验 , 者 将 其 作 为第 只 或 二 课 堂 的 “ 点 ” 而 未 全 面 、 刻 认 识 到 创 新 教 育 在 食 品科 学 亮 , 深
试 周刊 2 1 第 2 0年 3 1 期
创 新 食 品 专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体 系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阳 晖 张 敏 韩 宗先
480 ) 0 0 3
( 江 师 范学 院 生命 科 学 与技 术 学 院 , 庆 长 重
摘 要 : 者 通过 对 “ 台+ 块 式 ” 程 体 系建 设 、 学 作 平 模 课 教
改革、 多模 块 立 体 式 实践 教 学体 系构 建 、 业 教 育 阶 段 的 多模 专 式设 计 、 学管 理 制 度 的 完善 等 五 方 面进 行 综合 改 革 , 建 了 教 构 新 型创 新 食 品人 才培 养 体 系 ,建 立 了具 有 时 代 特 征 的 创 新 食 品人 才培 养 的各 个教 学 环 节 , 以 及 一 整 套 可 操 作 性 的 运 行 机 制和 管理 机 制 . 到 了培 养创 新 食 品人 才 的 目的 。 达 关 键 词 :高等 食 品 科 学 教 育 创 新 食 品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高等 教 育 中 的地 位 ,未 将 创 新 人 才 的 培 养 真 正 纳 人 食 品科 学 与工 程 高 等 教 育 的人 才 培 养 之 中 。 对 食 品产 业 群 内各 方 面 人 才 的 现 状 与 需 求 的调 查 结 果 表 明 , 统 食 品 科 学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所 培 养 的食 品 人 才 , 传 思 维 方 式 以模 仿 型 、 现 型 为 主 , 多 人 缺 乏 创 新 意 识 , 新 再 许 创 能 力 不 强 , 素 质 、 识 、 力 已与 经 济 、 技 和 社 会 发 展 不 相 其 知 能 科 适应 , 其 是食品专业毕 业生创新 意识淡薄 、 新 能力不 强 , 尤 创 这 已经 成 为 制 约 食 品产 业 发 展 的 瓶 颈 。因此 , 立 有 利 于培 养 建 学 生 创 新 意 识 、创 新 思 维 和 创 业 能力 的人 才 培 养 体 系 已成 为 食 品 科 学 高 等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的 当务 之 急 .高 等 食 品 科 学 教 育 必须立足于创新型食品人才的培养。 我 们 结 合 近 几 年 的 实 践 和 探 索 ,提 出 了 建 立 创 新 食 品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设 计 的基 本 原 则 , 创 新 意 识 、 新 思 维 、 新 能 以 创 创 力 为 核 心 . 学 科 核 心 课 程 设 计 、 程 教 学 体 系 改 革 、 践 教 从 课 实 学 环 节设 计 、专 业 教 育 阶段 的多 模 式 设 计 和教 学 管 理 模 式 建 立 等 五 个 方 面 . 引 入 “ B ” 学新 模 式 . 造 创 新 食 品 人 才 并 P L教 构 培 养 的新 体 系 ,探 索 了 一 条 具 较 强 可 操 作 性 的创 新 食 品 人 才 的培养之路。 整 合 相关 学科 。 建 以化 学 学 科 为基 础 、 品分 析 为 核 构 食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索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探索【摘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校企合作模式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持,但也存在着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策略。
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分析和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必要性的论述,提出了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案。
结论部分强调校企合作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积极影响,展望了未来校企合作在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前景,为相关领域的教育改革和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校企合作、科研能力、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解决策略、实施方案、影响、前景、合作模式、挑战、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校企合作不仅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科研项目,还能够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实践,为研究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
企业也能够通过和高校合作,获得新鲜的研究思路和人才支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成为当前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课题。
1.2 研究意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校企合作中培养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加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也能更好地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随着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可以使研究生接触更多实际问题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在学术研究上取得突破,还可以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密切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l U . 0
食 品科 学 与 工 程专 业 应 用 型 人才 培养 的探 索 ① 科教研究
杨 涛1 l 2 汪龙’ ( 1 . 中南林业 科技 大学食 品科 学与 工程学 院 ; 2 . 中 南林业科 技 大学稻 谷及 副产物 深加 工国家 工程实 验室
Ch l na Ed uc at i on I n n ova t i on Her al d
并 在 本 学 科 及 相 关学 科 有 一 定 科 研 能 力 与
创新 能 力 的高 级 技 术人 才 。 但 由于 食 品行 面 广 、 专业知识宽 , 学科交叉性强的特点 , 业 具 有 很 强 的 实践 性 , 因此 , 在 人才 需 求 方 如 何 培 养 出 既 有 扎 实 的基 本 知 识 、 较 宽 的
湖南长 沙
4 1 0 0 0 4 )
摘 要: 随 着食 品行业的不 断发展 , 对人 才的需求更 加 多样化 。 尤其 对应 用型人 才需求较 为突 出, 针对这一 情况 , 本文提 出了几点关 于高 校 培 养 食 品 科 学 与工 程 专 业 应 用 型 人 才 的 几 点 意 见 。 关键 词 : 食 品科 学与工程 应用型人 才 培 养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l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0 8 ( b ) 一O 0 3 6 —0 2
程; 模块 四为 综 合 类课 程 。 选 修 课 的 模 块 设
置 目的是 使学 生 的 专 业 技 能 、 工 程 素 质 及 面不仅 仅需要研发性 人才 , 应 用 型人 才也 专 业 口径 , 又有 很 强 的 实践 能 力 、 较 高 的 综 管 理 才 能 得 到 加 强 , 使 学 生 能 更 好 适 应 社 尤其需要。 目前 , 我 国部 分院 校 的食 品 科学 合 素 质 , 同时 , 富 有 开 拓 精神 的食 品科 学 与 会 、 满 足 企 业 对 人 才 的 需求 。
基于强化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基于强化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基于强化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制约工程能力提高的因素,重点就课程体系构建、工程型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在高等学校工程能力人才的培养中,校企的密切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粮油食品类专业;工程能力;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河南工业大学作为全国唯一的以粮油食品学科为主的本科院校,主要设有谷物科学与工程,油脂、植物蛋白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储藏与加工四个专业方向,旨在增加粮食产后附加值,并有效促进谷物向食品的转化,为食品工业发展、创新、壮大提供基础保障和技术支持。
尽管我国高校粮油食品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在学生培养中“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的食品工程能力较弱,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的需求。
如何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食品学科人士关注的焦点。
学校和学院始终将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提升放在首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和河南省名牌专业,在我国食品工业领域具有很强的特色和优势,2011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类专业认证。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校毕业生的工程特色在逐渐淡化,这已经引起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近三年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优培工程”等质量工程项目及“通过提高工程能力提升和建设特色专业”教学研究课题为驱动,积极探索和实践粮油食品类特色专业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突出创新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研究作者:甘芳瑗龙道崎刘振平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14期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开始致力于打造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2014年,教育部等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完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同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重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到,“要推动重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高职、本科贯通培养,形成产业人才培养新体系”。
基于此背景,“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在重庆开始启动。
“3+2”专本贯通培养是指学生先在高职院校学习3年,达到考核标准后升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满足毕业条件后授予本科学位。
这种模式是一种响应时代的教学革新,已逐步成为新形势下重庆众多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新选择。
目前,重庆市暂时还没有开展食品专业“3+2”专本贯通分段人才培养试点工作的院校,而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让优秀的高职食品专业学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高与深造,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已然成为重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因此,开展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研究工作,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建设的必要性(一)满足行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当今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革新推动了大部分行业的升级优化,也对服务于这些行业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这类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
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2019年第1期第46卷总第387期广东化工193-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林银河I,范芯瑜I,周婷2,符娅铃】(1.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8100;2.西昌阳光学校语文教研组,四川西昌615000)[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就对食品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鉴于此,提出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教融合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教育体系构建应用化等一系列措施,探讨了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应用型人才教学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J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1-0193-01Exploration of Training Program for Applied Talents in Food Science andEngineeringLin Yinhe1.Fan Xinyu1,Zhou Ting2,Fu Yaling1(1.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2.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group,XichangSunshineSchool,Xichang615000,China)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for food safety and quality,higher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food professionals.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such as combining the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uilding an o仔campus practice training base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and constructing an applied education system.It also discusses the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Talents in food specialty,which injects a new vitality into the teaching of applied talentsKeywords: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pplied talents:personnel training mode目前,在高校教育与行业需求日益突出的矛盾中,高校还是把培养“研究型”“学术型”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就是说重视高分而忽视其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相当的弱⑴。
“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能力发展。
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在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的还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成为更具竞争力的食品行业人才。
本文将对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特点、应用情况、优势和挑战,以及对食品人才培养的启示,旨在为食品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食品行业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食品安全、品质和创新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偏重于某一专业技能的培养,而缺乏多方面技能的综合培养。
对于食品行业来说,需要一批具有全方位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这就为“一专多能”的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而“一专多能”模式的提出为培养更全面、更具有竞争力的食品人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食品行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具备全方位能力和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而“一专多能”食品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才而提出的。
研究“一专多能”食品人才培养模式对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可以为食品行业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食品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2. 正文2.1 一专多能的定义一专多能的定义是指培养学生具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专业工作。
这种模式要求学生除了深入学习自己所选择的主修专业之外,还要具备跨学科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食品人才培养领域,一专多能的定义意味着培养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食品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能够跨越食品工程、营养学、市场营销等领域,具备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01$21(3$&)%)$$(%10以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刘兴元4郑琰4李茜普洱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云南普洱!))"$$$摘4要 该文通过分析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结合学校教学条件和地方食品企业需求 探索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生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取得较好成效关键词 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44为贯彻落实国家'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云南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大力发展食品与消费品加工制造业等6大重点产业"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我校作为一所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需尽快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培养出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围绕学校'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定位"积极开展食品产业调研"并根据地方食品企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对以应用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形成了'0;0(能力培养体系#一 当前我校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工学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培养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学校需要有明确而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当前我校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由于我校地处欠发达地区"食品工业基础薄弱"高素质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匮乏"而在校教师主要以研究专业理论为主"并且不同食品产业"其生产过程和生产方法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我校食品类专业建设该如何与地方食品产业实现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二是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如何与地方食品企业的实际生产实现有效对接"将企业岗位职责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适应企业生产运营需求"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利用地方食品产业优势及特色"培养适应地方食品产业需求的人才+三是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如何与企业生产过程实现有效对接"联合企业加强实践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深度融合"在教学$科研和实际应用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确保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 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根据我校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的(大问题"我校对地方食品企业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结合我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目标"我校提出了围绕地方食品产业需求$围绕食品企业岗位职责要求$食品企业生产过程构建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一 围绕地方食品产业需求 优化专业能力培养体系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食品产业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产品"对高校食品专业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快速掌握地方食品产业特点"并且更好的适应地方食品产业发展需求"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积极加强与地方食品企业的联系"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课程主讲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学校教师与食品企业管理及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当前地方食品企业对人才能力类型的需求"确立了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0;0(协同育人培养模式!,$-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及应用"具有一定的食品工厂工艺设计$工程计算$设备选型等工程设计和应用能力#,)-食品加工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掌握食品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反应原理$营养和生理功能$微生物学基本知识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原理等知识"能分析食品加工及贮藏中的有关品质变化原理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食品安全评价基本理论及应用能力!具有分析影响食品安全性危害因子来源的能力"能预防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带来的安全问题"对加工食品和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能进行客观分析#具有新食品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初步能力#,3-食品检测理论及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食品分析和微生物检测能力"能对食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因化学变化$微生物变化引起的品质变化进行检测分析#掌握扎实的仪器分析检测基本原理知识和熟练的仪器分析检测技术"具有利用分析仪器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的能力#,7-食品安全控制理论及应用能力!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的基本程序$技术和方法"掌握食品良好操作规范$食品卫生标准操作规范$食品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和#>"'%%%质量保证标准系列等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过程控制体系"具有食品质量和安全控制的能力#了解食品标准制定的原则和程序"熟悉国内外食品标准与法规"掌握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种类及内容"具有食品卫生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能力# ,0-科研创新及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了!科技风"#"$年%月理论研究解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沿问题"掌握文献检索及实验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从事初步的科学研究工作#上述六项专业理论及其应用能力,以下简称0能力-的教学培养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和食品企业应用需求等方面"制定了符合校企双方实际的协同育人方案"使食品专业教育与食品产业需求得到统一#$二%围绕食品企业岗位职责要求!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为使课程设置更加具有针对性"我校对地方食品企业开展了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地方食品企业岗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着重构建'0能力(的课程体系"明确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岗位实际"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围绕岗位职责要求这条主线"通过分析有代表性的岗位工作任务"确定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明确了我校食品类专业'0能力(的主干课程为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学$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另外"为了体现专业特色"在征求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以'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以及'专业导论(等课程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并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开设一定数量的茶叶加工与审评$咖啡加工与品鉴等校本特色课程"既体现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又凸显专业培养的特色"从而建立起针对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三%围绕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要实现食品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我校还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实验课程$实习实训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此"我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以0能力为核心"设计实验教学课程"并结合食品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食品企业联合开展实践实训# ,$-按照0能力的要求制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在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微生物学等主要专业实验课程内容选择时"设置一定比例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项目化方式开展教学"根据食品企业岗位需求"分解工作岗位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整个实验过程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模拟实际生产情境"学生按工作流程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试剂准备$样品采集$检测$数据记录$分析及出具实验报告等整个工作过程#为了提升项目化实验课程的教学成效"我校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室$食品理化分析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都专门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实验课程"重点关注食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为学生了解$熟悉$强化0能力提供基础保障#,)-根据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制订实习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四年的学习时间"按照建立专业的意识"提升专业兴趣"掌握专业技能等三个层次设计实习过程!二年级通过'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及质量管控(社会实践建立专业认识"二$三年级通过'食品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及竞赛(提升专业兴趣"三$四年级通过'食品职业资格技能培训('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训练职业技能))*#三 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初步实践成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通过与地方食品企业的相互协作"我校从食品企业引入了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师资力量"有效提升了学生职业技能+将食品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极大地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有食品企业作实践教学的支持"对于学习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场地#通过与地方食品企业的联合"我校食品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一%建立起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我校与地方食品企业相互协同合作"根据食品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食品类人才培养方案"并联合实施教学#教授学生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并定期与企业沟通交流"反馈教学效果"不断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食品企业为我校的实践教学提供实习基地"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配备实习指导老师"传授实践经验"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这样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撑"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二%学生应用能力有效提升校企合作'0;0(能力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使知识与岗位对接$理论与实践对接"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中不与实际项目结合$在校学习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情况#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强化教学的针对性"注重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实现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具备应有的职业应用能力#四 结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建构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系统的$与各种应用需求相结合的实训过程"才能真正培养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参考文献&$'葛永红!李灿婴!白凤翎!等&)产教融合*应用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农产品加工! )%)%!7%)$6%(''2$%%&&)'刘晓燕!马立志!王瑞!谢晓林&转型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0!$0%($)62$(%&&('李云龙!李作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育观察!)%)%!' $$%(7$27)&基金项目 普洱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6 =G%%3%#普洱学院教学团队建设项目作者简介 刘兴元$$'13+4%!男!汉族!云南普洱人!硕士!教授!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与研究,食品质量分析"理论研究科技风"#"$年%月。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模式探讨
110 I FOOD INDUSTRY I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模式探讨文 牛生洋 李光磊 李波 张令文 何鸿举 陈春刚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变,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最终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目前采用的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法,主要还是以传统的目标达成为主,也就是学了什么、做了什么,基本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无法满足工程教育认证对学习产出“可衡量”的要求。
结合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改变学习效果的考试、考核等以数据评价为过程监控、场景复制、在线考核等可视化的展现模式。
1. 通过教学改革完善课程框架体系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围绕在线开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从“教”与“学”入手,探索智慧环境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创新课内课外师生互动机制,探索虚拟仿真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
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超星学习通、 MOOC (慕课)、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新的网络平台和技术手段的出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变革,必将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利用超星学习自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教育认证便成为国内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经过几年努力,关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解读越来越清晰,以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自主自觉践行的教育理念。
工程教育认证基于“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理念,即学习产出导向教育,亦称结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它是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
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
“OBE ”的4个步骤是Difining 、Realizing 、Assessing 、Using ,也就是定义学习产出、实现学习产出、评价学习产出、使用学习产出。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思考
实践环节不足
现有培养方式在实践环节 上较为薄弱,学生实践操 作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实 际工作需求。
创新能力培养欠缺
现有培养方式在创新能力 培养方面较为欠缺,学生 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 。
毕业生就业状况
就业率较高
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较 高,但存在就业质量不高 的问题。
薪资水平较低
食品专业毕业生薪资水平 相对较低,与行业发展和 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路径, 挖掘潜力,实现自我价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和进修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 平。
建立教学团队
组织教师成立教学团队,共同研讨教学方法和策略,共享教学资源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实习基地实践
与食品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 学生深入了解食品生产、加工、研发 等环节。
推行导师制,提升学生科研能力
导师负责制
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负责指 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
科研能力。
学术交流活动
定期组织学术报告、研讨会等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拓展视 野。
科研项目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 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定制课程
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需求定制 课程,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企业实习
安排学生在企业实习,使其在实 际工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双师型教师
邀请企业专家担任授课教师,传 授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课程
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 意识。
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食品科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蔚斌沈阳师范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摘要】本文着重从课程体系建设、合理整合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以期对兄弟院校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一是学科定位。
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工科办学专业,以朝鲜族传统食品优势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法、教育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主。
二是专业特色。
以工科为背景,食品科学为基础,朝鲜族传统食品为特色,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求创新、高素质的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案特色1.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特色突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工科专业,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发展,传统的食品工业正向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方向发展。
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很强的学科。
基于此,我系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划归为五类课程,领域涉及现代生命科学、营养学、食品安全学、化学、物理学、信息学以及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等多个主干学科。
第一类为校级公共必修课,含人文社科类课程,数学、物理、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外语、体育等课程;第二类为院系公共必修课,含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基础课和实验课;第三类为专业必修课,含朝鲜族传统食品学、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肉制品加工学、乳制品加工学等必修课程;第四类为专业选修课,主要含功能性食品、食品品质管理学、食品高新技术等选修课程;第五类为校级公选课,即其他院系包括文科院系对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
2.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着重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优化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综合与集成,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减少课程总学时。
二是大力减少课程设置,以留出足够的学时,强化基础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时来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综合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和行企对毕业生的需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组先后以多种方式深入长三角地区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食品企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需求情况、职业岗位能力及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情况,通过对调研结果及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对照分析和研究,找出不足及需要改进、提升、完善要点,为“2019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及使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更好地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宝贵思路。
一、调研概述(一)调研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保证人民的食品质量与安全,让人们吃得放心、安全,食品企业和职能部门需要大量从事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的专业人才,培养出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人才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始建于2012年,目前有三届毕业、两届在校生。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适龄教育人口的不断下降,如何在严重的生源数量短缺和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培养出满足社会、行企业需求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共同挑战。
另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满意的工作和行业企业招聘不到合适、满意的员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达到目前食品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进行良好的匹配,必须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毕业生和专业教学目标和方法的需求,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掌握岗位需要的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开展了本次人才需求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和行企对毕业生的需求,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组深入长三角地区多家知名食品生产企业开展广泛调研,全面了解本专业人才需求、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等,通过分析调研结果, 确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所对应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技能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对本专业教学标准进行改革,最终使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更符合食品企业需求, 为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构建与探索作者:倪娜王翠芳斯琴其木格丹妮李华王华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8期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
如何积极打造“金课”、提升课程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新工科背景下本科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食品工程类课程群以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任务的关键突破点。
食品工程类课程群包括工程制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CAD、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环境工程、食品工厂设计、食品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与综合性非常强、学生学习难度大等特点,同时也是实现新工科教育任务的难点及关键环节。
以项目驱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通过亲自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完成重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本文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对基于项目驱动的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提升教学质量,满足新工科背景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食品工程类课程群教学存在的不足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工程类课程具有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各课程内容又密切相关的特点,除了工程知识的要求外,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与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目前工程类课程群教学实践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现有工程训练套路化严重,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学”为主的本科工程教育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普遍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对学生好奇心及想象力的激发不够,工程训练内容格式化、套路化严重,缺乏创新训练,导致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不足。
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和主体意识,习惯于被动、机械式地回答、解决现有问题,缺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2.学生的工科知识基础薄弱,工程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大数据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探讨
【 K e y w o r d s ] B i g d a t a ;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 . E d u c a t i o n m o d e l ; C 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f 0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n r g u n d e r t h e b a c k g r o u n d f o b i g da t a . T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f o r Cu r r i c u l u m s y s t e m f o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p e c i a l t y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i n t e ra g t i o n o f e d u c a t i o n mo d e l ,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u p d a t i o n f o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 a nd t h e r e f o i r l l me a s u r e s f o t e a c hi n g p in r c i p l e a n d t e a c h i n g me t h o d we r e b e p u t or f wa r d. I t p r o v i d e d a n e w i d e a f o r i mp r o v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t a l e n t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n t h e i f e l d f o f od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C h i n a .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探索
Q:
S E CI NCE & TECH N0L 0GY N I FORMATI ON
学 术 论 坛
食 品类 人 才 工 程 能 力培 养 体 系研 究 与探 索 ①
汪学荣 周玲 罗丹 ( 西南 大 学荣 昌校 区动物科 学 系 重庆 426 0 4 0) 摘 要; 本文深入 分析 了食 品类人 才培 养存在 的问题 , 主要 表现在“ 重科 学 , 轻工程” ; 上 构建 了食 品类人 才工程 能 力的全 方位知识体 系, 多层 次 培 养 体 系 和 一 体 化 训 练 体 系 等 三 方 面 结 构 组 成 体 系 , 培 养 适 应 食 品 产 业 发 展 需 求 的 高 级 食 品 工 程 技 术 人 才 。 以 关 键 词 : 品 工程 能 力 培 养 食 中图 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2 3 9 ( o z o () 2 2 2 l 7 - 7 1 z 1 )T b一0 l —0 食 品 类 专 业 在 我 国具 有 悠 久 的 历 史 , 自 1 0 年 中 央 大 学 创 办农 产 与 制 造 学 科 开 92 始 , 有 10 年的 历史。 中 国成立 后 , 已 多 O 新 l 5 年 、 9 8 我 国 先 后 进 行 了两 次 院 系 9 2 1 年 5 调 整 , 品 专 业 进 入 了较 规 范 的 发 展 阶 段 ; 食 十 年 动 乱 结 束 后 , 来 了 食 品 学 科 发 展 的 迎 新 时期 0 2 世纪 9 年 代中 期以 后 进 入 了快 速 0 发展期 。 目前 全 国 开 设 有 食 品 专 业 的 本 科 高校有20 所 , 0余 为我 国食 品 工 业 的 快 速 发 展 做 出 了重 要 贡 献 。 对 这 种形 势 , 品类 面 食 专 业需在人 才培养模式 上进行深 化改革 , 强 化 食 品 类 人 才 的 工程 能 力 , 足 社 会 对 满 食 品 人 才 的 需 求 , 品 工 业 才 会 有 更 加 光 食 明的前景 。 2. 1工 程 知 识 学 习能 力 1. 食 品 工 程 知 识 包 括 机 械 制 图 、 程 制 工 图 、 械 设计 基础 、 品 机 械 与 设 备 、 品 机 食 食 工 程 原 理 和 食 品 工 厂 设 计 等 方面 的 知 识 , 这 些 课 程 知 识涉 及到 高 等 数 学 、 线性 代数 、 大 学 物 理 等 相 关 内 容 。 品 类 人 才 如 何 掌 食 握 食 品 工 程 知 识 与 工 程 学 习 能 力 密 切 相 关 。 习能 力 包 括 基本 学 习能 力一 注 意 力 、 学 核 心 学 习能 力一 记 忆 力 、 级 学 习 能 力一 高 思维 力 、 习动 力 一 心 理 能 力 等 , 这 四 个 学 而 方面 的能 力相 互 影 响 、 互 制 约 , 同形 成 相 共 需 要 。 品类 人 才 的 工程 实 践 能 力 可 在 课 食 程 实验 、 程 设 计 、 产 实 习和 毕 业 实 习等 课 生 环 节 中得 到训 练 和 强 化 , 业 后 能 迅 速 适 毕 应 工 程 岗 位需 要 , 效 开 展 工 程 方 面 的 工 有 作 , 高工作效 率。 提 2 1 5工 程 创 新 能 力 ..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受到极大的重视,食品行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怎样有效地培养食品行业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和食品行业共同努力的重要课题。
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建立一套针对培养食品行业专业人才的系统,并有效地实施。
在设定具体的目标时,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需求和未来的行业趋势,可以采取职业能力、职业技能和行业规范等为主要目标。
同时,还应加强食品法规知识、食品质量标准知识和管理知识等专业层面的重点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建立适当的培养模式。
通过完善实习实训制度,结合企业实际,结合食品行业发展趋势设计出合理定制的针对食品行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此,可以了解外部优秀的培训资源,加强跨部门的培训交流等,有效发挥市场优势,促进培养模式有效应用到企业实践中。
此外,还要大力推动食品行业教学改革。
食品行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开展实习培训、深入研制等活动,以强化实践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开发新型产品、新工艺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最后,在食品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中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健全行业的职业责任制度,增强行业人才的责任和使命感,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领域的桥梁纽带连接,深化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格局,促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
总之,要有效培养食品行业专业人才,必须健全食品行业的培养模式,重点对企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食品行业专业人才和管理技能进行重点培养。
通过加强实践能力和实习培训等活动,以及健全职业责任制度,不断提高面向企业的培养质量,从而迎接行业发展,实现企业与专业人才共赢的发展状态。
食品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
食品行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食品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壮大的领域,而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在这个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通过不断培养和发展人才,食品行业才能保持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食品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和发展人才的有效方法。
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食品行业中,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给人才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才的培养不仅关乎企业的竞争力,也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以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竞争力: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备高素质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好的创新和效益。
通过培养和发展人才,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保持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适应行业发展:食品行业处于快速变化的时代,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演变。
只有不断培养和更新知识,人才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企业的进步和创新。
3.加强人才稳定性:通过培养和发展人才,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成长和晋升机会,增加员工的留存率。
这样可以避免频繁的人员流动,降低培养和招聘新人的成本,保持企业的人才稳定性。
二、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1.建立专业学习计划:企业可以为员工建立专业学习计划,包括培训、学习资源的提供等。
通过提供相关的课程和培训机会,员工可以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提供实践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实践经验同样不可或缺。
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实践机会,如参与项目、实地考察等,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励和奖励机制:为了激励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可以建立激励和奖励机制。
通过表彰和奖励优秀员工,可以鼓励其他员工争取更好的表现,从而推动整个团队的发展。
4.建立导师制度:企业可以建立导师制度,将经验丰富的员工与新员工进行匹配,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培养,提升新员工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探索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食品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科学,轻工程”上;构建了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全方位知识体系、多层次培养体系和一体化训练体系等三方面结构组成体系,以培养适应食品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级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食品工程能力培养
食品类专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1902年中央大学创办农产与制造学科开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1958年我国先后进行了两次院系调整,食品专业进入了较规范的发展阶段;十年动乱结束后,迎来了食品学科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专业的本科高校有200余所,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这种形势,食品类专业需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深化改革,强化食品类人才的工程能力,满足社会对食品人才的需求,食品工业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
1 食品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食品工业是生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食品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食品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企业间的竞争实质就是食品人才的竞争。
目前开设食品类专业高校的人
才培养仍是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以高校独立培养为主,与企业联合培养为辅。
(2)工程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存在“重科学,轻工程”的现象。
(3)受学校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工程能力未得到严格和充分的训练。
(4)存在“重技术研究,轻装备开发”的观念,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差。
这就造成毕业生难以根据食品生产工艺方案,进行生产线的设计与设备配置;毕业生难以对食品生产过程与装备提出改造与革新方案,提高食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缺乏设备成套化、过程自动控制设计方面的人才;食品技术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因其不具备食品工程方面的知识,导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2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结构组成体系
2.1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知识体系
从工程知识学习能力、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方面构建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全方位知识体系。
2.1.1 工程知识学习能力
食品工程知识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工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知识涉及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等相关内容。
食品类人才如何掌握食品工程知识与工程学习能力密切相关。
学习能力包括基本学习能力—注意力、核心学习能力—记忆力、高级学习能力—思维力、学习动力—心理能力等,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形成综合的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工程知识学习的效率和成绩。
只有加强食品类人才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掌握食品工程知识。
2.1.2 工程问题分析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工程实际问题,作为食品类人才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分析问题能力尤为重要,它是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包括将问题系统地组织起来,对事物的各个方面和不同特征进行系统地比较,认识到事物或问题在出现或发生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在面临多项选择的情况下,通过理性分析来判断每项选择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可能性以决定取舍和执行的次序,以及对前因后果进行线性分析的能力等。
2.1.3 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设计是人们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几乎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全部领域。
作为食品工程领域来说,是食品生产开发的重要环节,是食品项目进行整体规划、体现具体实施意图的重要过程,主要包括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生产车间布局设计、食品机械与设备设计、食品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
食品类人才需要具有扎实工程设计的功底和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对食品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2.1.4 工程实践能力
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发展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普通工科院校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
工程教育回归实践,不仅是国际工程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更是探索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
食品类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可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中得到训练和强化,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程岗位需要,有效开展工程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1.5 工程创新能力
创造革新能力是工程师的基本身份特征,而现实的工程教育却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离社会要求越来越远。
高等学校既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工程技术型人才。
目前,合格的食品类工程技术人才奇缺,远不能满足食品工业发展的需求。
因此,培养食品类人才的工程
创新能力是开设食品类专业高校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应将其置于重要的位置。
2.2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
为了培养食品类人才的工程能力,可从初级层次、中级层次和高级层次构建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多层次培养体系。
2.2.1 初级层次
主要通过对工程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学习,以校办企业、食品企业的工程环境和工程实验室等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食品工业生产体系、食品生产制造过程和食品生产具体操作有一个大致的初步认识,初步建立“食品工程”的概念。
该层次适合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轮廓性了解食品工程系统。
2.2.2 中级层次
在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锻炼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工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获得食品工程基本技能。
该层次适合大二、大三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工程系统。
2.2.3 高级层次
在获得食品工程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等,并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制造、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全面了解食品的现代生产方式,工艺流程和加工操作要点,食品生产车间布局,设备工艺流程及选型,产品物流通道和人员通道等,获得食品工程专业技能,锻炼食品制造的总体意识和工程思想,形成“大工程观”。
该层次适合大三、大四学生系统强化提升食品工程系统。
2.3 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训练体系
以培养工程能力为目的,从校内训练体系和校外训练体系构建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实验、实训和实践一体化的训练体系。
2.3.1 校内训练体系
校内训练体系是工程能力训练的基础。
在校内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校内实习基地等,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基础性实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构建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校内训练体系,使其具备食品工程基本技能。
2.3.2 校外训练体系
校外训练体系是校内训练体系的延伸,是工程能力训练的强化。
在校外企业实践基地、企业工程中心和研究院所等,通过基础训练、工程训练、创新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构建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校外训练体系,使其具备食品工程专业技能。
3 结语
食品工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和快速的发展,对食品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食品类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食品科学能力的培养,而轻视食品工程能力的培养,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毕业生难以胜任食品工程方面的工作,阻碍了食品企业的发展。
因此,开设食品专业的高校应切实转变观念,重视食品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的食品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祝海林,张炳生,胡爱萍,等.工科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8,9(4):69-72.
[2]汪德彪,施金良,刘显荣,等.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育自动化专业特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13):179-181.
[3]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2):14-16.
[4]韩建春,孔保华,郑冬梅,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三创”能力培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4-7.
[5]袁前胜,郭宁,钱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析
[J].西昌学院学报(自科版),2007,21(3):140-142.
[6]李昌文,景建洲,纵伟,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1(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