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艾灸技术(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 梁丘: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 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
•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 外侧凹陷中。
• 膝眼: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内侧的 称内膝眼,外侧的称外膝眼。
• 寒湿重者加足三里、阴陵泉。
29
29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
• 治 则:活血通经。常用悬 灸法、隔姜灸法、温盒灸法。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一4厘
1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
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 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 后放下再灸,以免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 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5 次为1疗程。
6
6
1常用灸法操作
• 1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 在穴位和患处熏灸。
7
7
1常用灸法操作
1
• 温和灸:点燃一端艾 卷,在穴位和患处上 方2~3cm处熏灸 10~15分钟。
8
8
1常用灸法操作
1
• 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 在穴位和患处上方3cm处 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5 分钟。
9
9
1常用灸法操作
1
• 回旋灸:点燃一端艾卷, 在穴位和患处上方3cm反 复旋转熏灸10~15分钟, 移动范围3cm。
24
24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
• 治 则:温养冲任,
1通经止痛。常用悬灸
法、隔姜灸法。
• 操作步骤: • 1、取穴 • 中极:体前正中线,
脐下4寸。
• 气海:位于体前正中 线,脐下1寸半。
• 三阴交:在内踝尖直 上三寸,胫骨后缘。
25
25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
• •
12、配气穴血:亏虚加脾俞、胃俞;
1
1
2020-03 田景艳
1
1
1定 义
1 • 灸法 • 艾灸 • 灯火灸 • 天灸 • 外治方法
2
2
1艾灸疗法的作用
1 • 疏风解表,温散寒邪 • 温通经络,活血通痹 • 回阳固脱,消瘀散结 • 防病保健
3
3
艾1 灸疗法的分类
1 艾柱灸 直接灸 化脓灸、非化脓灸
灸 艾灸
间接灸
隔姜、隔蒜、隔盐、 隔附子饼灸
12
12
施1 灸时的注意事项
• 1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 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 ④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 • ⑤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 ⑥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
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13
13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
• 1(一)感冒
• 感冒常由外感风寒,客于肺卫, 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 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 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8
18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
• 12加、灸配足穴三:里风。邪胜者加灸太阳、风池;气虚者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 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 潮红为度。每日1-2次,7~10次为1疗程。
19
19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
• 2、配穴:督脉劳损者加命门、腰阳关:气血不足者加足三里、神
1阙;风寒盛者加风门、肺俞;气滞血瘀者加膈俞。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 度。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 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l0次为1疗程。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 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 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 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再 灸,每穴每次艾灸7~10壮。每次选取 3—4穴。每日1次,7~l0次为1疗程。
特别提示: 灸法具有温肾暖宫、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较
好。月经前后和行经期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忌劳累。
27
27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
• 膝痹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
不1 足、外邪痹阻经脉所致。不通则痛,不荣
则痛,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 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 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
• 大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 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
•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 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 凹陷处。
15
15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
• 2、配穴:风寒加风门、肺俞、列缺;气虚加足三
22
22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
• 14置、一隔薄盐姜灸片法,:中取间神以阙针穴刺,数用孔纯,净上食置盐大填艾敷炷于施脐灸部。,当于患盐
者感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 燃尽,易灸。每次艾灸7~10壮。每日1次,5~7次为1疗 程。
• 特别提示: 隔盐灸前应清洁神阙穴局部,艾灸时时刻询问患者
的局部感觉,避免烫伤。
23
23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
• 1痛经多因体质素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胞宫
失养,复因情志不调、或经期受寒饮冷,以致 经血滞于胞宫而成。以月经期前后或月经期中 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要临床表 现。
•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 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 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 医的原发性痛经。
32
32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腰痛
• 治1
则:补益肝肾。温通经脉。常用悬灸法、隔姜 灸法、温盒灸法。
• 操作步骤: • 1、取穴:腰部压痛点、腰夹脊穴。
• 2、配穴:肝肾不足者加肾俞、志室;

阳虚者加命门、腰阳关;

寒湿重者加大肠俞、气海俞。
3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3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腰痛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
1
• 操作步骤: • 1、取穴:颈部压痛点、颈
夹脊、大椎、肩井。 • 颈部压痛点:局部压痛点。
• 颈夹脊:在颈部,当第一颈 椎至第七颈椎棘突旁两侧, 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7 个穴位。
• 大椎:同前。
• 肩井:位于人体的肩上,当 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 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30
30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
31
31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项痹病
• 5、温盒灸法:将温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
条1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灸盒中的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
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 日1次,7~~l0天为1疗程。
• 特别提示: 灸法对颈椎病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疗效较好。
同时要劳逸适合,减少颈部劳损,防风寒,适当颈项功能 锻炼。
•特别提示:对于体虚易感冒者。可在夏季进行预防性治;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按上述方法预防性治疗一周。
16
16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
• 1面部瘫经络常,由以风一寒侧外面袭部,肌入肉中瘫面
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 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 角歪向健侧为主要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 •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周围性面瘫。 • 治 则:疏风通络,行气活 血。常用悬灸法、隔姜灸法。
艾条灸 温和灸、 回旋灸、雀啄灸

温针灸 针+灸
其他 灸法 灯火灸、 天灸等
4
4
1常用灸法操作
1 • 直接灸: • 是把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化脓灸 非化脓灸
5
5
1常用灸法操作
1 • 隔姜灸: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 • 隔蒜灸: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 • 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 • 隔附子饼灸:用治各种阳虚病症。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痛经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
约 01.34厘厘米米~的薄4厘片米,.中厚间约以0针.3刺厘数米孔~
然后置于穴位上,以艾炷放置于姜 片上点燃施灸。 • 当患者感觉灼烫时,可将姜片稍提 起,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 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灸7—10 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以 每个月经周期的月经前3—4天开始 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月经 周期。

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寒 凝加归来、地机;

气 滞加肝俞、太冲。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 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 穴每次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
潮红为度。每日1次,每个月经周期,以月经前
4天开始治疗,5次为1疗程,共治疗三个月经周期。
26
26
• 特别提示:面瘫早期,应重灸翳风穴,悬灸时间 在30分钟以上为佳。面瘫恢复期,可增加悬灸神阙 穴以补益正气。面部皮肤娇嫩。应避免灼伤皮肤。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避风寒。
20
20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
• 1治 则:健脾化湿。常
用悬灸法、隔盐灸法。
• 操作步骤: • 1、取穴: • 天枢:脐中旁开2寸。
1里;身痛力大杼;腹痛、腹泻加神阙。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施灸部 位有温热舒适感为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 艾灸15—20分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每日1-2次,至痊愈。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米—4厘米, 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薄片。中间 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上,再将艾炷 放置于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时, 可将姜片烧提起。稍停后放下再灸,以免 烫伤。艾炷燃尽,易炷再灸,每穴每次艾 灸5—7壮。每次选取3—4穴,每日1次,至 痊愈。
17
17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面瘫
• 操作步骤:
• 11、取穴:
• 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 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 处。
•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 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 起最高点处。
• 地仓: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 外侧,上直对瞳孔。
• 合谷:同前。
• 阳白:位于前额部,当瞳孔直 上,眉上1寸。
• 可按照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 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诊断。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普 通感冒病。
• 治 则:疏风解表散寒。常用悬 灸法、隔姜灸法。
14
14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感冒
• 操作步骤:
• 11、取穴:
•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 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 之间的凹陷处。
• 足三里:犊鼻下三寸, 胫骨旁开一横指。
21
21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泄泻
• 胃2、1脘配胀穴痛:者加中脘、内关;
湿盛者加上巨虚、阴陵泉; 脾胃虚弱者加脾俞、公孙、气海; 命火虚弱者加命门、肾俞、关元、神阙; 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冲。
• 3、悬灸法:将点燃的艾条,对准 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温热舒适感为 度。每次选取2—4穴,每穴每次艾 灸15~20分钟,以穴位局部皮肤潮 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0
10
一1 般施灸程序
1 •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 先灸阳部,后灸阴部, • 先背部、后胸腹、 • 先头身、后四肢。
11
11
施1 灸时的注意事项
• 1①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 寒证、阴证为主。
• 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 一般不宜用灸法。
• 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 烧损皮肤和衣物。
可按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进行诊断。本病 相当于西医的膝关节骨性关 节炎。
28
28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膝痹病
• 治 则:通痹止痛。常用悬灸法、隔
1姜灸法。
• 操作步骤: • 1、取穴:局部压痛点。 • 2、配穴: •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34
34
常1 见疾病的艾灸疗法—腰痛
• 5央1、,温点盒燃灸艾法条:后将.温放灸在盒施置灸于穴所位选上的方施灸灸盒部中位的中铁
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灸20~ 30分钟。一次可艾灸数穴。每日1次,7—10次为1 疗程。 • 特别提示:腰部压痛点要重灸。
35
35
1
1
谢 谢!
36
36
舒1适感为度。每次选取3~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分
钟,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7—10次为1 疗程。
• 4、隔姜灸法: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3厘 米一4厘米,厚约0.3厘米—0.4厘米的 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穴位 上,再将艾炷放置于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感觉灼 烫时,可将姜片稍提起, 稍停后放下再灸。当艾炷燃尽,易炷 再灸,每穴每次艾灸5~7壮。每次选取 3~4穴,每日1次,7一10次为1疗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