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民主、公平、透明和高效的政治体制,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参与和权益保障的需求。

具体而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标是实现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人民民主的广泛参与,实现政治权力的民主合法化和规范化。

通过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等,确保民主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发挥。

其次,目标是建立依法治国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依法决策的决策体制、依法行政的行政体制和依法监督的监督体制。

通过完善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的培养,提高政府和公务员的法治素养,确保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公平性。

再次,目标是推进权力分立和权责清晰。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权力分立、权责清晰的政治体制,以防止权力滥用、腐败和腐化。

通过加强司法独立,完善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设健全权力监督的制度和机制,确保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权力运行互相制约和相互监督。

最后,目标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实现政府的良好治理和提高其效率。

通过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政府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依法治国、权力分立和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可以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小组成员:刘畅 213020204114王月213020204063邹琳213020204112赵宁洋213020204118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

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第一,权利过分集中。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

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

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

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党的 十七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
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的攻坚
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七大(2007年)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部署
•坚持一个方向:必须坚持一个正确的政治方 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抓住一个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 •明确一个路径:依法治国,建设服务型政府 •强化一个保证: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 来为人民谋利益完善制约和 监督机制
•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
•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 第一阶段:从十一届三中全 会前后到1989年春。这一阶 段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初 步展开和政治体制改革总体 设想提出的阶段。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政治上发展民主, 经济上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2.总体要求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本,以增强
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
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3.主要任务
• 健全民主制度 • 完善法律制度
• 完善司法体制机制
•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2.温家宝总理谈政治体制改革
•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 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 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 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 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 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 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 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1000字据世界银行报道,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也意味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政治体制一直备受关注,许多人认为中国政治体制需要进行改革。

本文将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目的和方向三个方面谈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跟上时代步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政治体制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民主治理水平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需要更加注重民主化,提高民主治理水平,建立更为科学、现代化、健康的政治民主体制。

3.深化改革开放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由中国政治制度的改革所支撑的,无论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还是推进法治化建设,都需要彻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1.建立现代政治体制现代政治体制具有民主、法治、透明、公正等特征,是建立稳定繁荣的社会和谐的基础。

2.提高政府效率提高政府效率可以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提高政府质量,不仅可以增强政府形象,也可以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3.加强社会治理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加强社会治理,改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1.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独立加强法制建设和司法独立,让人民信任司法,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避免跨越式落后,建立一个公正、公平、有序的社会。

2.深化政府职能转变革新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让企业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建设高效、透明、负责任的政府。

3.促进政治民主化加强政治民主化,积极推进政府与人民的交流,加强议会和政党制度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让政府与人民更加接近。

总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与时俱进的,基于实际情况和时代需求进行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让国家和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的实施策略
(二)核心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其一,推 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健全人 大职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作用。其二,推 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在 党的领导下,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 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 施之中。其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 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畅 通各种参政议政的渠道,让社会各种力量凝聚成深化改革的合力,形 成执政党、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管的局面。
政治体制改革的制约因素
(二)既得利益者不愿改
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如果体制僵化,就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他们 从现存体制中取得私利,反对和阻碍进一步改革。既得利益者中的一 些人,由于其本身的财富地位就是通过一些非正常的手段而来,所以 难以有心安理得之感;另一方面,他们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经营自己 的关系网,自然身心就非常疲惫。另外,既得利益者中很多人的财富 既然不是通过合法规则取得,那么未来是否能守得住财富具有不确定 性,预期的不确定性自然带来集体性的郁闷。既得利益阶层对于政治 体制改革抱有抵触情绪。
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
二、内部动力分析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发展,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 体制改革,切实维护政治大局稳定。 政治体制改革是涉及上层建筑和经济 基础的深刻社会变革,是一项复杂的 系统工程,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坚持与生产 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与经济 体制改革相适应,遵循中国政治发展 的客观规律,有领导、有步骤、有秩 序地推进。
⑥始终坚持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 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 监督和信访制度,突出民主的监督职能。
二、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 问题 (政改的 必要性)
1、权力过分集中
在政党权力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 充分发挥作用。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 地位还不明确,政治协商的程序也不够规范, 这就难免使协商流于形式。在政府与公民的权 力配置上,政府占优势。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 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 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大、过多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 我国的政治体制
二、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 (改革的必要性)
三、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我 国的政治体制
1、30年来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成 绩
①党政关系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逐步完善和 发展
③选举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一、历史地、全面地分析看待我 国的政治体制
三、怎样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应该确立 “三清”“四权”的标准
“三清”——“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 清明”,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概念,具有政 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针对性。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 程中,三者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关系。干部清正 是后两者的前提。“四权”——“废除特权、弘 扬民权、约束公权、保护私权”,反映中国现实 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着力解决。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 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 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 级自由化。
• 3.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态度积极, 又要步子稳妥。 • 4.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 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
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 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 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健全民主制度, 丰富民主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 规范化、程序化,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 •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涵义和标准
必要性
遵循的原则
任务
一、政治体制的涵义和标准
1、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是基本政治制度(对 阶级统治和国家性质的规定)的具 体表现和实现形式,主要指党和国 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 度等具体制度。 2、标准: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能否 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 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1.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发 展和不断完善的内在要求
• 2.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深入发展的迫切 要求;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 3.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 定发展的需要。
三、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报告
• •
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 民主权利。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 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 量。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 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然而滞后的现象在很多国家仍然普遍存在。

历史惯性、利益固化、制度稳定性、外部干扰以及民众参与度都是导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

这些因素使得改革变得艰难,同时也突显出改革的挑战性。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政治体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改革的路径选择,尽快解决滞后的现象,推动政治体制向积极发展的方向迈进。

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涉及国家政治发展的大局,更关乎全体公民的权益和福祉。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重要性、困难性、历史惯性、利益固化、制度稳定性、外部干扰、民众参与度、挑战、路径选择、必要性1. 引言1.1 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在于其关乎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础,决定着政府的决策过程、权力分配和运行方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旨在优化现有政治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确保国家治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政治体制改革还能够促进政府机构的透明度和责任制,减少腐败现象,增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改革能够使政府更加贴近民生、关注民意,更好地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举。

只有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社会。

1.2 政治体制改革的困难性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权力的重新分配和制度的重构,容易引发各方利益的冲突和对抗。

在改革过程中,原有的权力集团和利益集团往往会为保护自身利益而进行阻挠、抵制甚至反对改革措施,导致改革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政治体制的稳定性和惯性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困难。

长期以来形成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往往根深蒂固,难以轻易改变。

6.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6.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 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 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 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促进政局稳定 提高政府效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西方学者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认识
李普塞特:民主化的经济、社会前提 亨廷顿:三次民主化浪潮
(3)积极稳妥的推动民主发展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社会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必须积极、 稳妥地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领导是根本 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 依法治国是保证
中国民主发展路径
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 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推动协商民主
谢谢大家!
“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 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陈规,机构 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 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 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 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1986年前后,在多种场合下强调政 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
两个先锋队 推进党内民主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之一
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 领导层新老交替规范化、有序化
政治体制改革成果之二
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提高了政府效率,有效支撑了 经济、社会发展。
1982-1983 1987-1988 1997-1998 2003 2013 精简、合并、转变职能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陈建兵
讲授提纲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三、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三、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

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得以运行和发挥功能的体制安排,涉及政治制度运行的组织体系、功能结构、工作机制和程序安排。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政治制度的某些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和工作方式的自我革新和完善。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的弊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兴利除弊,建设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其中,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

2、改革开放前我国政治体制及其弊端委任制成为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任免方式,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我国现行的党政领导干部委任制,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权力机关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主要负责人的提名、任命,还包括政府各部门领导机关对本单位各级行政负责人的委任。

委任制是由任免机关在其任免权限的范围内,直接指定任用人选,委派其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委任的对象主要为两类:一是整个领导班子,如派出机构和非党组织的党组;二是单个领导职务。

委任的方式包括直接委任和间接委任两种。

直接委任指的是上级部门直接发文委托某一领导职务。

中国共产党党章第13条规定:“在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基层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上级党的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或者指派下级党组织的负责人。

”非党组织的党组成员以及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派出机关的领导成员,均由有关党委直接任命。

还有党委内设机构和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一般也是直接委任的。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
“要 向着三个 目标 进行。 “第一个 目标 是始 终保 持 省和 国家 的活力。 “ “第 二个目标 是 克 服官僚主 义,提高 工作效 率。”
第 三个 目标是调 动基层 和工人、农 民、 知 识分子 的积极性。”
5.政治 体制改革 的原 则和方法. 要 坚 决 又要慎重,要根 据我 国的实 际情 况进 行改革;不 能照搬西 方模式,不 能搞 自由化;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有 秩序 地进
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经过十年左右 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 的目标。
2004年9月9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 设的决定》,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科 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 法》,明确了公务员的9项基本义务和16项 纪律规范。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 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 干问题的意见》,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完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 设、改革司法保障体制等方面,提出60项 改革任务。
“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 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 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 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国 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的改革’。
2.政治体 制改革 的前提 和方 向。我们 的 政治 体制改 革是 有前 提 的,即必 须 坚 持
四 项 基本 原 则。 ’,.“中国 的政 治体制 改革,要讲 社会 主义 的民主,也要讲社会主

1-政治体制改革

1-政治体制改革

课件制作者:潘春玲
课件审定者:彭庆红
中国政治制度切实保证人民民主权利
(二)
中国政治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三)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一)中国政治制度推动经济长期高速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 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政治 制度条件。社会的政治上层 建筑的好坏归根到底是看它 能否适应、促进社会的经济 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政 治制度的保障下,我国创造 了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 速发展的奇迹,现在中国已 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 目共睹。
思考题
我国政治制度具有怎样的优越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怎 样的成就? 为什么还要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把握好哪些基本原则?
说明和致谢
本课件仅供高校日常教学使用,请勿外传。 课件中引用了他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限于版面未能注明, 特此说明,在此对这些作者表示感谢!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目录
一 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 和主要成效
三 四 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中国政治制度推动经济长期高速发展
(一)
本 节 概 要
一、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二)中国政治制度切实保证人民民主权利
在中国,“人们不分民 族、种族、性别、职业、家 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 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 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 可以享受到公民的各种民主 权利,广大人民享受的民主 权利是真实可靠的,是形式 与本质相符的,是真正的人 民民主。”

15大完整版

15大完整版

十五大之政体改革一、政体改革的目的、目标、原则和评价标准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维护和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扬人民民主。

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们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是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之后,他又指出:政治体制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

“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这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能动摇。

其次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邓小平为我们指明评价政治体制的标准。

他说:“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二、十五大政体改革的三大特点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政治体制改革再次提到重要位置,专门写了一部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新的论述和部署。

其突出特点是:第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目的更加明确,即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在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一部分中,江泽民开宗明义地讲道:“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在我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确立“法治”概念,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
2.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第一,坚持和完善民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第三,推进机构改革,建设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四,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第五,维护社会稳定。
2.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3.政治体制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
4.政治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客观要求。
5.政治体制改革能够推动着我们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目标和任务
1.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
第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三,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世界上最先进最优越的民主政治。但是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建立的时间不长,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因此,它的发展还不充分,在具体形式、具体制度上也很不完善,需要大力建设。我们应当充分估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绝对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和不需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摘要】政治体制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为什么会一直滞后呢?历史沿革造成了政治体制的惯性,让改革变得更加困难。

利益固化导致了一些利益集团对改革持保守态度,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权力集中也成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障碍,政府部门实力庞大,难以做出快速而彻底的改革。

社会稳定也使得政治体制改革的难度增加,因为改革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社会动荡。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滞后,是由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和社会稳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克服这些困难,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滞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社会稳定。

1. 引言1.1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滞后的现象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而要解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历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政治体制改革之所以滞后,往往有多种原因导致。

从历史沿革上看,政治制度往往是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一旦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就会对改革带来阻力。

利益固化是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权力集中也是导致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原因之一,权力集中会使得改革变得困难,因为改革需要挑战既得利益和权力。

社会稳定也是影响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因素,一旦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社会动荡,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政治体制改革为何会滞后?历史沿革、利益固化、权力集中和社会稳定等因素都在其中发挥作用。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仅要深刻理解其原因,还需要寻找出路,为实现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历史沿革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从历史沿革中找到一些线索。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政治体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演进。

由于历史上的政治体制往往是由一些特定的社会阶层或政治精英所控制,因此改革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改革往往需要经历长期的斗争和牺牲,才能取得一些进展。

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中国政治制度变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发生了不小的变迁,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增强司法公信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这篇文章将系统分析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准确、客观、深入的了解。

一、政治制度变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政治体制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

这两方面的改革是相互联系、影响相互的,二者统一起来共同推进国家的发展。

1.政治体制改革的变迁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1)1949年至1978年的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引导下,创新了一些历史性的政治制度,例如人民公社,大跃进等。

但是,这些制度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弊端,导致经济萎靡、社会动荡等严重问题。

(2)1978年至1992年的阶段毛泽东逝世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政治体制改革得到了更多的空间。

在这一阶段内,中国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国有企业、扩大民间经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等。

这些措施在促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使国家在政治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3)1992年至今的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政治体制改革的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其中主要包括:实行“三分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选举权、增强人大和其他民主制度的作用等。

并且,中央领导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持程度也在不断加深。

2. 司法体制改革的变迁在21世纪初期,中国宣布全面启动“依法治国”战略,这也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将成为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1)2001年至2005年的阶段在这个时代,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实行认罪认罚从宽、提高检察机关的权力、保障律师和被告人的权益等。

(2)2005年至2012年的阶段在这个时代,中国继续扩大司法权、规范司法程序、加强司法保障等,进一步加强了中国的司法体制,推进了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ppt课件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ppt课件
中 国 的 政 治 体 制 改 革1
2民主Βιβλιοθήκη 法制34民主化与法制化
政治体制改革
5
政 治 体 制 改 革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与
6

1.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关系,理顺党政 关系。
改 2.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巩
的 固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 3.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政府
要 管理体制。
任 4.精简机制,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政府
务 管理水平。

5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调动地方和 基层的积极性。
7
推 进 政渐 改进 的式 方 式 :
8
对政改的一些思考
9
外 患
10
食品卫生:
内 忧
11
医疗、就业、教育:
12
温 总 理 谈 政 改
13
14
谢 谢!
15

我国改革的特点

我国改革的特点

我国改革的特点引言我国改革是指中国自20世纪末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其改革的特点也日益显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改革的特点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一、全面改革1. 经济领域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我国经过多次改革,逐渐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实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和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建立特殊经济区、引进外资、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我国的经济逐渐实现了转型升级,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

2. 政治体制改革我国改革的特点之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

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上积极探索,着力提高政府的效能和公众参与。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了党内民主、基层民主、人大制度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使得政府更加透明、廉洁、高效,也提高了公众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度。

3. 社会领域改革我国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社会领域改革的进行。

中国积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我国的社会领域改革包括了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使得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稳步推进我国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稳步推进。

中国的改革没有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长期的试验和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进。

我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了急功近利和一刀切的错误。

稳步推进的改革策略保证了改革的成功实施和成果的可持续性。

三、改革创新我国改革的另一个特点是改革创新。

中国改革面临着独特的国情和历史条件,必须有自己的改革创新路径。

我国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大胆尝试,敢为人先,进行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举措。

这些创新包括了农村土地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

改革创新使得中国能够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持续的发展优势。

四、民生为本我国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具体目标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的具体目标,就是要增强党与行政机构以及整个国家领导机关的活力;就是要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各行各业以及基层的积极性,从而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主要任务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3]历史胡锦涛在广东深圳向邓小平同志铜像献花1980年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邓小平在会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这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1)实行党政分开。

党政职能分开,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地走向制度化。

(2)进一步下放权力。

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情,都由下面决定和执行。

(3)改革政府工作机构。

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合并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的专业机构,使政府对企业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到间接管理为主。

适当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信息部门,转变综合部门的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对宏观经济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

(4)改革人事制度。

对“国家干部”进行合理分解,改变集中统一管理的现状,建立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改变用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人员的现状,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改变缺乏民主法制的现状,实现干部人事的依法管理和公开监督。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5)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

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事情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

(6)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

理顺共产党和行政组织、群众团体的关系。

更充分地尊重选举人的战略和策略相结合的角度讲,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至少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推进。

二是把发展民主与健全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坚持依法治国。

三是把政治体制改革与尊重和保障人权结合起来,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

四是把发展民主法制与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直接的实惠。

五是把执政党依法执政与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

六是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

七是把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与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公民舆论监督和信访制度。

八是把选举票决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完善了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形式。

[8-9]作用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做报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中国一项基本国策,发展经济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要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进一步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发展社区服务方便群众生活。

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的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等。

可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体制还不完善,一些矛盾暂时得不到解决,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制度建立后,不可能是立即就完美无缺,往后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必然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又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发展过程。

促进和推动这一变化发展的动力根源于该社会的基本矛盾。

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而且其他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引发。

政治是经济的一种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的影响经济发展。

所以在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特点和优势,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各级决策机构要完善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程序,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改革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使之成为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决策机关,并使它逐步走向"服务性机构"。

应加大决策机构的领导群体与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互动性,拉近领导群体与群众的距离,使领导层避免官僚主义,更真实的听取意见开展工作贴近民众。

但真正的“政通人和”是和决策机构的领导阶层整体素质成正比。

首先在权力运用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利运行体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的做到利为民牟;权为民用。

其次要深化人事制度,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管理人才聚到党和国家的的各项事业中来,扩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再要加强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学习。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再一次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一项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要求各级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需要;是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向方针政策的需要;是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需要。

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哲学修养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元化”这个词现在虽不在用,但也有影响,邓小平同志说过:“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得特权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强加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的,不加分析的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利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提别是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

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变成个人领导。

”在权力过分集中的体制下,必然造成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严重的缺少党员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从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缺少制度化,法律化的有利保障,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都难以充分实现。

由于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主要靠人的因素而不是制度的因素,必然忽视制度和法律建设,已有的制度和法律也没有应有的权威,官僚主义以及个人专断,家长制,形形色色的特权也就难以避免。

所以就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否则不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不改革政治体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现代化的实现。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10]成绩十七大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说,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至今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观点是错误的,2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就。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提出改革开放,原因在于当时的真理标准讨论造就了思想解放的氛围和民主政治发展,因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一开始就是从民主政治推动下起步的。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战略和策略上其实是互相结合的,具体表现在,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并且以经济体制改革的名义来推动;民主与法制结合起来,强调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民生与保护公民权利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享受到实际的实惠;基层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

此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还将执政党依法治政和参政党依法参政结合起来,完善中国式的政党制度;把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以党内民主来推动人民民主;把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公民直接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公民舆论监督;把选举投票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等。

李君如说,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发展表现出3种走向: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通过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最终在中国建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为基础的民主政治体制。

他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通过选举和协商两种形式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制。

通过政治改革,完善这样的民主政治制度,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走势。

[11-12]理论温家宝强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有光明前途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不搞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阻碍经济体制改革,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

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三是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是旧的传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总病根”,政治体制改革要注重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根本问题。

四是认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坚定不移的目标,绝不允许有任何动摇。

五是认为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是传统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政治体制改革要把党政分开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关键。

六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致力于改善党的领导,党只能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坚决铲除“以党治国”这个“国民党的遗毒”。

七是认为肃清思想政治方面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个任务重点在于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

八是认为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既坚决、又审慎的方针。

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但改革总要有一个期限,不能太迟。

显然,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是对国内国际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集中体现和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构成了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16]措施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执政思想的转变;3、服务型政府构建;4、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