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AFLP指纹分析.pdf

合集下载

我国小麦条锈病致病生理小种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我国小麦条锈病致病生理小种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致病性分化及群体遗传现象张晶摘要本文阐述了小麦条锈病菌的致病性分化及群体遗传现象和抗病育种在小麦病害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总结评述了建国后50多年来我国在小麦条锈菌致病性和小麦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以及在小麦抗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利用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经验。

在对病菌致病性和品种抗病性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中鉴定出31个生理小种; 明确主要由突变和异核作用不断产生的新小钟为导致7批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品种的遗传分化、混杂退化和布局利用、环境因素特别是地理生态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发现陇南和川西北为小麦条锈菌的主要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研究建立了小麦条锈菌DNA分子遗传标记体系.首次提出了小麦条锈菌基因漂移的证据,进一步揭示了陇南易变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菌源传播关系,提出了治理对策。

在抗病育种方面,主要总结提出了亲本选配和杂交育种以及品种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小麦条诱病病菌生理小种品种抗病性遗传抗病育种1、小麦条锈菌的致病性分化生理小种现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对小麦条锈病生理小种的检测为例,说明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致病性分化的主要生理小种:1.1、标样来源共采集并鉴定陕西省汉中、宝鸡、咸阳、西安、杨凌和甘肃省天水等6个地区13个县的条锈病菌标样231份,其中陕西标样190份;甘肃标样41份。

1.2、鉴别寄主沿用全国通用的鉴别寄主,它们是Fulhard、保春128、阿夫、Trigo Euraka、抗引655、维尔、丰产3号、南大2419、阿勃、丹麦1号、尤皮Ⅱ号、洛夫林13号、早洋、中四、洛夫林10、水源11、Hbrid46。

1.3、鉴定方法鉴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太白高山条锈病菌小种监测试验站进行,鉴定方法同往年。

反应型分级为 0、0;1、2、3和4共6级,0-2级为低抗(R),3-4级为感病(S)。

2、2001-2002年度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监测结果:2.1、鉴定标样结果明确的有231份,标样鉴定结果见表1,鉴定鉴别寄主对各小种的反应型见表2。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浅析沈安全缪小龙摘要小麦条锈病是所有小麦病害中为害性极强的病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各地必须要加强对小麦种植的监测,降低小麦条锈病的为害。

基于此,分析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小麦条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具有极强的为害性,影响范围相对较广,对小麦的种植质量和产量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目前,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是我国小麦锈病的主要类型,在小麦等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农户不仅需要加强对小麦各种病害的监控,而且需要合理利用药剂,做好种植和防治工作,进而充分保障小麦种植的质量,为小麦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1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条锈病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小麦植株的很多部位都会感染条锈病,其中最容易出现病状的部位是小麦叶片,其次是茎部,麦穗、麦芒上出现条锈病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一般来说,如果小麦生长前期出现条锈病,会出现锁口疸,导致小麦无法抽穗,大大降低小麦种植的产量。

小麦不同生长期的条锈病状态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小麦生长早期,感染条锈病的小麦叶片上往往会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斑点,进而导致小麦叶片中的叶绿素减少,严重影响了小麦的健康生长。

而一旦小麦叶片上的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或变为黄色,则说明小麦叶片上出现了大量的孢子,此时小麦植株已经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导致小麦出现条锈病的主要因素有降水因素和天气因素。

与其他小麦病虫害相比,条锈病具有较强的越冬能力,该病害能够承受-7℃的温度,次年小麦返青时期,小麦条锈病中的病原会再次活跃,并进行大量繁殖。

一般来说,当气温回升到5℃以上,小麦条锈病中才会有孢子产生。

另外,降水因素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小麦条锈病传染及孢子的繁殖速度,通常情况下,春雨时期的孢子繁殖扩散速度相对较快,这也是春季小麦条锈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其影响范围比较广,是严重影响我国小麦健康生长的主要病害,需要各地种植人员高度重视[1-2]。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广泛分布的真菌病害,由锈菌引起。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各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病原菌的存在、气候条件、寄主易感性和人为因素等。

在防治小麦锈病时,可以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包括合理种植、病原菌检测、化学药剂和生物防治等。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菌的存在:小麦锈病的病原菌主要为锈菌,包括条锈菌、褐锈菌和白锈菌等。

这些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秸秆和感病植株等方式长时间存活并传播。

在田间种植小麦时,如果种子或秸秆中含有病原菌,则有可能引发小麦锈病的发生。

2.气候条件:小麦锈病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容易发生,特别是春季和夏季的高温潮湿天气是锈病的主要流行期。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病原菌的繁殖速度加快,感染小麦的几率增加。

3.寄主易感性:小麦品种的抗性差异也是导致小麦锈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抗锈病基因缺失或不完整的小麦品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从而发生锈病。

4.人为因素:不合理的种植措施和管理不善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几率。

连作小麦、密植、迟播、不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等都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风险。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策略来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1.合理种植:选择抗性好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通过优化农艺措施,如合理密度、合理施肥和适时浇水等,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2.病原菌检测:在种子保存和使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病原菌检测,及时发现携带病原菌的种子,并进行处理或淘汰,防止病原菌传播。

3.化学药剂防治:在小麦生长期间,可以使用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

多菌灵、融雪灵等化学药剂可以喷洒在叶面上进行防治,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

4.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小麦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如利用寄生真菌或寄生线虫等生物防治剂,有效减少病原菌的传播和繁殖。

小麦锈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通过合理的种植措施和适时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小麦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常常会遭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小麦锈病是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备受关注与重视。

本文将就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作一详细的剖析,希望对广大农民朋友在种植小麦时有所帮助。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1. 生物因素小麦锈病的主要病原菌有小麦条锈菌、小麦矮锈菌和小麦叶锈菌三种。

这三种锈菌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繁殖,会导致小麦产生不同类型的锈病。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下,小麦条锈病容易大面积暴发,给小麦生长带来严重危害。

2. 土壤因素土壤中的养分和土壤湿度也会影响小麦锈病的发生。

土壤缺乏氮、磷、钾等元素会使小麦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到锈病的侵害;土壤过于潮湿也会增加小麦锈病的发生概率。

3. 气候因素气候是小麦锈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温度和湿度是锈病菌繁殖和传播的重要条件。

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锈病菌易大量产生,并迅速扩散,从而导致小麦锈病大面积暴发。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1.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首要措施。

目前市面上已经推出了多种抗锈病的小麦新品种,具有良好的抗性和适应性,农民朋友在种植小麦时可以选择这些抗病品种,有效减少锈病发生的可能性。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也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补充氮、磷、钾等养分,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特别是在小麦苗期和拔节期,要适量增施氮肥和磷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3.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也是预防小麦锈病的重要措施。

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保持小麦田地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繁殖环境。

及时翻耕和灭虫灭鼠,减少病害的传播源和介体,也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4.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是预防小麦锈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谷类和豆类的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结构,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是生活中人们最常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生产小麦的大国,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要防止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病菌。

这种病菌对小麦的生长造成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小麦的产量会大量的减少,对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讲述小麦条锈病产生的病因以及防治条锈病的方法,以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一、如何辨别小麦得了条锈病条锈病在我国很多种植小麦的地方都会出现,其中,南方地区会多一点,南方种植人员需要加强注意,尽早进行防治,小麦的条锈病主要表现在它的叶片上,首先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健康的小麦叶片是绿色的,而患上条锈病的小麦叶子会变黄,产生十分微小的颗粒,并且这些小的颗粒会有规律的在叶子上进行排列,这是小麦初期产生的症状,在小麦患病中期时,黄色会逐渐加深,直到变成枯黄色,叶面表皮逐渐干涸,开始出现粉末状的物体,在麦子快要成熟的时候,这些粉末会变成黄色,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菌侵蚀,要注意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病症的办法,避免带来经济损失。

二、小麦条锈病发病的原因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春天,春天气温比较低。

而条锈病菌不能够在高温的状态下生存,春天是条锈病病产生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春天的降雨量较多,这为条锈病菌的生长带来了便利。

在我国众多的城市之中,四川、湖北、河南等城市成了重要的菌源基地,这些城市冬天气温适合条锈病菌的生存,到了春天,病原体开始进入种植好的小麦苗当中,从而对小麦带来危害,充足的水分是产生条锈菌的必要条件,假如,某年的降雨量减少,没有充足的水分,那么条锈病的发病几率也会大大的减低。

三、防治小麦条锈病的对策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气传病害就是指植物中的病原体,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对植物造成侵害。

在种植的过程当中,需要选取自身抵抗能力较强的品种进行播种,同时,加强对化学药剂的研究,调制化学药剂。

从根本上防治小麦锈病的产生,当发现存在条锈病菌的有幼苗时,应及时的喷洒药剂。

小麦锈病剖析

小麦锈病剖析

浓磷酸染色原生质 浓 磷 酸 染 色 原 生 表面刺明显
收缩成多球
质收缩成一个球
黑褐色、双孢、梭形
黑褐色、双孢、椭 圆形
黑褐色、双孢、棍棒形
发育温度
13~16℃ 夏孢子萌 18 ~ 22 ℃ 夏 孢 子 20~25℃夏孢子萌发需
发需要液态水
萌发需要液态水 要液态水
生活史
未发现转主寄主,以 夏孢子完成生活史, 冬孢子在生活史中 不起作用
秋苗发病:越夏后的病菌,秋季随气流从越夏区逐步向冬 麦区传播蔓延,侵染秋苗。
散生、叶鞘上略成行
表皮开裂情况
不破裂
不破裂
秆锈 茎秆、叶鞘和叶片为主,偶尔为害穗部
最大 长椭圆形至长方形
深褐色(黄褐) 散乱无规则
表皮大片开裂,常向两侧翻卷 较大
长椭圆形至狭长形 黑
散乱无规则 破裂,表皮卷起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叶锈
条锈
秆锈
病原
条锈病: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formis 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小麦病害
三种锈病:条锈、叶锈、秆锈 三种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 白粉、赤霉、根腐、全蚀、纹枯、病毒等
小麦锈病
小麦条锈病 (Wheat Stripe Rust) 小麦叶锈病 (Wheat Leaf Rust) 小麦秆锈病 (Wheat Stem Rust)
为害与分布
三种锈病在世界各国产麦区均有发生。
理 分
草属、大麦属、黑麦属和小 主唐松草和小乌头。
生大麦和山羊草。转主
化 麦属等。未发现转主寄主。 44 个生理小种。
寄主小檗和十大功劳
1~31 个不同小种
34 个小种群。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麦条锈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作者:何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3期何涛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经济的提升,人们对小麦的要求和需求量也不断的上升,这也相应的带动了大规模的小麦种植。

但是在实际种植过程当中却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条锈病便是其中最主要的病症之一。

由于种植地面积较大,所以传播的速度也极快,河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在病害虫危害之时,小麦减产量可到达30%以上。

因此,如何对条锈病有效的防治是目前我国小麦种植最为重要的任务。

一、小麦条锈病的症状小麦条锈病危害小麦的主要部位就是叶片,然后是颈部和叶穗。

在苗期小麦幼苗的叶片受病现象为叶片逐渐发黄,并呈现出轮状的排列。

如果整个植株的叶片被感染的话,在发病初期叶片从黄色逐渐转变为枯黄,而且呈行状排列,就像被针扎过一样。

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的表面就会炸裂开,并喷洒出褐色的粉状物。

等到小麦进入成熟期以后,叶片上面就会出现黑色的黑孢子堆,散出黄色的粉末。

这也是三个时期不同条锈病的病状,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就是叶锈病的孢子基本上都集中在叶片上,呈现出褐色状,对温度的要求也比较高。

而苗期主要的条锈病是容易和叶锈病混淆,叶锈病的孢子堆比较圆和大,并且规则杂乱,成熟时页面的表皮会炸开,呈大红色的斑。

二、小麦条锈病的发病条件小麦的条锈病病菌不耐高温,随意很多高温的地区很少甚至没有小麦条锈病的出现。

小麦在收获季节时,条锈病病菌会随着夏季的风吹到温度低的地区去躲避高温,在秋季播种以后,病菌又会随着空气流散到像我省这样的温度较高地区,成为感染源。

播种越早的地区受害越严重,12月时,河南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摄氏度左右,条锈病菌便会伏在麦苗上面过冬。

等到返青时期,病菌便会在田地间和小麦一起复苏,并大规模的扩散感染,当温度上升到5摄氏度时便会产生孢子,随着春雨繁殖、生长。

在大面积的病菌扩散下越过冬季和春季降雨前提下,这也是病菌传播的两个重要条件。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小麦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小麦锈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

小麦锈病的发生会导致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收益。

对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对保障小麦产量和农民的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主要分为条锈病、黑穗病和条锈病三种。

它们主要侵袭小麦的叶片和穗部,导致叶片变黄、枯萎,并在小麦的穗部形成黑色锈粉,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气候条件: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气温、湿度是其发生的主要条件。

适宜的气温和湿度能够为锈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小麦更容易受到侵袭。

2. 土壤养分:小麦在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养分过剩或者缺乏的情况,会导致小麦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受到锈菌的侵袭。

3. 小麦品种选择:不同的小麦品种对锈病的抗性不同,一些抗锈能力较弱的品种更容易受到锈病的侵袭。

4. 种植密度:小麦种植密度过大会使得小麦之间的通风不良,湿度增加,为锈病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

5. 连作问题:小麦长期连作容易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种的积累,加剧小麦锈病的发生。

以上因素综合作用,容易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

了解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小麦产量的严重损失。

二、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对于小麦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策略,尽可能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

1. 合理选择品种:小麦锈病的抗性品种对于预防小麦锈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农民在种植小麦时,应该选择抗锈病性较强的小麦品种,减少锈病的发生。

2. 种植密度: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避免过于密集的种植,保持小麦之间的通风良好,减少湿度,降低锈病的发生风险。

3. 合理施肥:小麦生长期间合理施肥,保证小麦养分的平衡,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降低锈病的发生。

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中指标分析方法

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中指标分析方法

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中指标分析方法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其有害虫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因此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为了有效地识别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并分析其中指标,研究者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指标分析方法。

首先,为了识别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调查团队需要收集大量有关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野外资料,以及有关病毒的流行形式,研究者可以减少病害的流行范围,从而减少研究的难度。

其次,调查团队需要研究小麦条锈病流行时的地区气候和环境因素,以及有关病害和有害虫的生态数据,如温度、湿度等。

结合症象学观察和气象观测,研究人员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小麦条锈病流行的高低峰期以及有害虫的活跃度。

此外,调查团队还需要分析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中的指标,以及不同地区的指标对病害流行的影响。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指标分析法。

这种新的指标分析方法把不同地区的病害流行情况作为观测点,把病害流行因素作为分析变量,然后利用不同指标模型来分析每个观测点的相关指标,并与病害流行因素建立联系,从而识别出有害虫活动和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以及有害虫和病害流行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使用新的指标分析方法,研究团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趋势,以及因病害的流行而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新技术的研究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更好地研究控制和预防小麦条锈病的
流行,从而减轻小麦病害的影响,保护农作物的安全。

总之,为了有效地识别小麦条锈病流行因素并分析其中指标,研究者们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指标分析方法。

新方法中涉及了野外调查、气象观测、症象学观察以及指标分析。

此外,新技术的研究也可以帮助农业机构更好地研究控制和预防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以确保小麦的安全。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主要有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等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病害之一。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小麦条锈病病原为条锈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通过对临夏广河县小麦大田的调查,了解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1调查地点、材料及方法1.1调查地点、材料对临夏广河县买家巷镇马家咀村王家路大田小麦进行调查。

1.2方法1.2.1取样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

样块离地埂3~5m,每个样点随机选取30株小麦,对其30株小麦上的100片叶片进行调查。

1.2.2记载方法采用分级记数法,即对照一定的分级标准进行目测,分级标准如表1。

2结果与分析2.1调查结果2.2结果处理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感染指数,即发病的轻重程度。

感染指数=(∑(病叶数×代表数值)×100))/ (叶数总和×发病最重级的代表数值)由上表得:感染指数=(913×100)/(500×6)=30.402.3结果分析与讨论由表2、表3可知,该地小麦条锈病为中重度危害,且发病面积广。

其主要原因为:小麦条锈病为流行性很强的病害之一,一旦侵染可使病情增加数百倍;小麦锈菌夏孢子能随气流远距离传播,使流行范围涵盖不同自然生态地理区域、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大陆;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4个环节。

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使得病情更加严重。

3防治措施小麦条锈病是气传病害,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危害。

3.1选用抗病品种做到抗源布局合理,品种定期轮换。

3.2农业防治适当晚播,可减轻秋苗期条锈病发生;及时拔除自生麦;速效氮不宜过多、过迟,防止小麦贪青晚熟,加重受害,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氮磷钾合理搭配,增强小麦抗病力;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减少产量损失。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剖析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小麦病害,会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正确的防治策略是减少病害发生的关键。

以下将对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以及防治策略进行剖析。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原菌:小麦锈病主要由锈菌引起,分为条锈菌、黑粉锈菌和黄粉锈菌。

这些锈菌以寄生形式存在于小麦表皮上并寄生在植物内部,利用植物体内的养分进行生物反应和繁殖,导致小麦损失严重。

2.气候条件: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锈菌的繁殖和传播。

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小麦锈病易于发生。

温度变化不稳定和频繁的降水也为锈菌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抗病性差异:不同品种的小麦对锈病的抗性有所差异,部分品种易受锈病侵害。

种植抗病性较差的小麦品种会增加病害发生的风险。

1.合理耕作管理:适当的耕作管理是预防小麦锈病的关键。

要选择抗锈病性较好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通过品种改良来增强小麦的抗病能力。

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适应性和健康状况,合理施肥,保证小麦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定期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减少病菌的传播和侵害。

2.轮作休闲:轮作休闲是一种有效的防治小麦锈病的措施。

通过在小麦种植的休闲期间种植其他作物,可以减少连作对土壤和植物的危害,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具体来说,可以种植一些不同的农作物,例如玉米和大豆,以减少锈病菌的寄宿和驻留。

3.化学防治:在小麦生长季节中,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病害防治。

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抑制锈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减少病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使用农药前需要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病菌对农药的敏感性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施药方法。

小麦锈病的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气候条件和抗病性差异,针对小麦锈病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合理耕作管理、轮作休闲和化学防治。

综合运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小麦锈病的发生,并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

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遗传差异研究摘要:小麦条锈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研究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遗传差异引言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育种研究中一直面临着小麦条锈病的威胁。

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穗部,造成小麦产量大幅下降。

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条锈病的遗传差异,并为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选取了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进行了遗传差异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取了国内外收集到的8个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小麦条锈病菌进行实验。

通过对这些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分子标记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形态观察,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小麦条锈病小种A表现为大形孢子,并且孢子的大小和形状比较稳定,而小麦条锈病小种B则形成较小的孢子,并且形状不稳定。

这些形态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小种的毒力和侵染能力有关。

在生理生化特性方面,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生长速度、孢子产量以及抗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小麦条锈病小种C的生长速度较快,孢子产量也较高,而小麦条锈病小种D则表现出较高的抗药性。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小麦条锈病小种在适应性进化过程中产生的。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我们对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我们获得了这些小种的基因组DNA序列,并进行了比对分析。

我们发现这8个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基因组水平上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些遗传差异可能与小麦条锈病的致病性、侵染能力以及抗药性等特征有关。

结论通过对8个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致病类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小麦条锈病小种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基因组水平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

文章编号:1000-1573(2005)02-0067-04小麦抗叶锈基因!"##的AFLP 分子标记杨文香,贾璇,闫红飞,魏新燕,刘大群,孟庆芳,张汀(河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1)摘要:利用A FLP 技术借助于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和T cL r44>T hatcher F 2代分离群体材料,获得4个!"##的分子标记,分别为P aa g :M cta 300,P aac :M c g t 85,P aa g :M cta 395和P aac :M c g t 90,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1c M 、1.1c M 、3c M 、2.2c M 和2.8c M ,为分子辅助育种、构建密集的遗传图谱、克隆!"##以及研究基因编码特性等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A FLP ;!"##中图分类号:S 432文献标识码:AIdentificati on of AFLp m arkers li nkedt o !"##resist ant t o wheat leaf rustYANG W en -xi an 9,Jl A xuan ,YAN Hon 9-f e i ,W e l x i n -y an ,Ll U da -C un ,MeNG o i n 9-f an 9,ZHANG t i n 9(D e p art m ent o f P lant p at ho lo gy ,A g ricultural U n ivers it y o f ~ebe i ,B io lo g ical C ontro l C entre o fP lant P at ho g ens and P lant P ests o f ~ebe i P rovi nce ,B aod i n g 071001,Ch i na )Abstract :F our m o lecular m arkers li nked to !"##resistance to wheat leaf rust at seedli n g sta g e w erei dentified usi n g AFLP ,near -iso g enic li nes (N I L )and F 2p ro g en y froma cross o f T hatcher ,a sus-ce p ti ble li ne ,w it h !"##N I L i n T hatcher back g round.T he g enetic m a p show ed t hat t he distances bet w een !"##and m arkers :Paa g :M cta 300,Paac :M c g t 85,Paa g :M cta 395,Paa g :M c g t 90w as 0.01c M ,1.1c M ,3c M ,2.2c M ,and 2.8c M ,res p ecti vel y .T he i dentification o f AFLP m arkers li nked to !"##f acilitates establish m ent o f t he hi g her densit y g enetic m a p ,wheat m 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breedi n g p ro g ra m and event ual cloni n g and characterization o f t he g ene encodi n g resistance to wheat leaf rust .K e y words :wheat leaf rust ;resistance g ene ;m o lecular m arker ;AFLP ;!"##利用小麦抗叶锈品种是减轻小麦叶锈病危害的经济、有效、快捷的方法。

小麦条锈病-8页

小麦条锈病-8页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条锈病是世界范围的小麦病害,在西欧和北美太平洋沿岸麦区广泛发生。

在我国是小麦三种锈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西北、西南、黄淮海等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流行年份可造成巨大损失。

1950、1964和1990年发生的三次大流行,分别使我国小麦减产60亿、36亿和25亿kg。

小麦条锈病在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田块甚至绝收。

症状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及穗部。

小麦受害后,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以后产生黄色疱状夏孢子堆,后期产生黑色的疱状冬孢子堆。

条锈病夏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在成株上沿叶脉排列成行,呈虚线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

小麦上三种锈病的症状有时容易混淆。

田间诊断时,可根据“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加以区分。

在幼苗叶片上夏孢子堆密集时,叶锈病与条锈病有时亦难以区分,但因条锈病有系统侵染,其孢子堆有多重轮生现象。

病原学名:条形柄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 f.sp. tritici Eriks.,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

病原形态:夏孢子堆长椭圆形,0.3~0.5mm×0.5~1mm,裸露后呈粉状,橙黄色。

夏孢子单胞、球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32~40m×22~29m,孢子壁无色,壁厚1~2m,内含物黄色,具6~16个发芽孔,排列不规则。

冬孢子堆多生于叶背,长期埋生于寄主表皮下,灰黑色。

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分隔处稍缢缩,36~68m×12~20m,顶端壁厚3~5m,褐色,上浓下淡,柄短,有色。

小麦条锈菌迄今尚未发现有性态,故锈孢子和性孢子不详。

图2-1 3种小麦锈菌的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上为夏孢子堆,下为冬孢子堆)1:小麦条锈菌2:小麦秆锈3:小麦叶锈菌病原生物学:小麦条锈菌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温度较低。

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适温为10~15℃;夏孢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2~3℃,最高温度20~26℃,最适温度7~10℃;侵入适温9~12℃。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

小麦抗叶锈基因Lr44的AFLP分子标记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05,13(1):86~9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371078)资助。

李春华:女,1974年生,博士,现工作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E-mail:<orchid_lee@>.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xiangruili@>.收稿日期:2004-03-25接受日期:2004-05-12·研究论文·捻转血矛线虫雌、雄成虫galectin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序列分析*李春华李祥瑞**魏晓锋徐立新(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摘要:根据GenBank中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雌、雄混合虫体的半乳糖结合凝集素(galectin)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分别以山羊捻转血矛线虫雌、雄成虫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均扩增出约880bp的产物。

将其分别克隆入pMD18-T载体,经双酶切鉴定、PCR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表明扩增片段为捻转血矛线虫cDNA。

经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和抗原性比较分析发现,雌、雄成虫的galectin基因存在一定差异,在开放阅读框内二者有3个核苷酸的差异,2个氨基酸的差异。

与已发表的其它galectin相比,雌、雄成虫的galectin与Hco-gal-3b的同源性最高。

二级结构及蛋白质特性预测分析发现,雌、雄成虫的galectin均具有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雌虫的galectin蛋白比雄虫的分别多出一个α螺旋和β折叠区。

二者的亲水性存在一定差异,但抗原性几乎无差异,且抗原表位比较集中。

如同其它galectin一样,在雌、雄成虫的galectin蛋白的N末端不存在信号肽序列。

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结合凝集素;序列分析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galectin cDNAof Female and Male Adult Worms ofLI Chun-Hua LI Xiang-Rui**WEI Xiao-Feng XU Li-Xin()A pair of gene-specific primers we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galectin genes of male and female mixture of accepted in GenBank.The880bp product was amplified by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ith total RNA extracted from female or male adult worms of as template respectively,and cloned into pMD18-T vector.Characterization by restriction enzymes RⅠ/Ⅰdigestion,PCR and sequencing confirmed that these two amplified products were galectin genes of,which were termed as parison and analyse of nucleotide acid sequences,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s or antigenicities of galectins of and other galectin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galectin gene of female worms and that of male worms,with3nucleotide and2amino acid variations in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And were similar to with99.2%and99.5%identity, respectively.Prediction and comparison of secondary structure or characteristics of deduced female and male galectin proteins showed thatα-helixes,β-sheets andβ-turns existed in them,but there was one moreα-helix andβ-sheet in female galectin protein than in male one.There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in hydrophilicity and hardly any difference in antigenicity between them.Their antigenic epitopes were clustered.Similar as that of other galectins of nematode parasites,there were no signal peptide sequences in theN-terminal of Hco-gal-f andHco-gal-m.;galectin;sequence analysis捻转血矛线虫()广泛寄生于反刍动物第四胃和小肠,因吸血可导致贫血和衰弱,引起幼龄动物,尤其是羔羊死亡,对畜牧业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孔繁瑶,1997)。

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原因与防治对策摘要:分析了甘肃省秦安县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原因,提出了加强抗条锈小麦品种的选育、抗条锈品种的合理利用、搞好生态防治、重视农业防治,减少发病条件和及时全面的药剂防治对策。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流行原因:防治对策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发生年份可导致小麦减产30%-70%。

甘肃陇南(天水市及陇南市)位于我国黄淮冬麦区的西缘,是我国小麦条锈病公认的发源地和菌源基地。

历史上黄淮麦区的每次小麦条锈病流行,几乎都是最先源于甘肃陇南,再向东、向南传播,漫延至全国。

一般来说,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的大流行,将会导致全国的大流行。

而秦安正好位于甘肃陇南冬麦区的北缘,是条锈菌越夏的主要地带。

因此,对秦安小麦条锈病的有效控制对该区乃至全国的小麦条锈病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1流行的地理条件秦安县位于东经105°21’-106°02’,北纬34°44’-35°11’之间。

海拔1120-2020m,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区域性差异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境内地势复杂,有川区、半山区、高山区。

极端最低气温-17.50-24.90℃极端最高气温31.70-38℃,年平均气温10.20℃,无霜期145-185d,年降水量450-560mm之间。

高山区,夏季冷凉,条锈菌可越夏;川区、半山区,气候温和、光、热、水、肥条件较好,是条锈菌重要的越冬地带。

小麦种植呈垂直分布,种植面积2.30万hm2主要以冬小麦为主,高山区有春小麦零星分布。

2流行的原因根据1985、1990、1991、2002年大流行的调查研究,本地小麦条锈病流行主要受当地菌源、品种、降水三大因素所制约,其中当地菌源和感病小麦是发生大流行的关键,3、4、5月份降水量是发生流行的决定性因素。

2.1条锈病既能越夏也能越冬秦安县在海拔1120-2020m范围的高山、河谷、阴山、川地、阴湿地区中,存在着一年最热月份气温不超过22℃的地方,这样锈病孢子就可以越夏;在低海拔日气温不低于-8℃的地方,条锈菌就可以越冬。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

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
蒲蓉蓉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信息》
【年(卷),期】2010(000)021
【摘要】@@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主要有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等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病害之一.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总页数】1页(P33)
【作者】蒲蓉蓉
【作者单位】麦积区甘泉镇政府,甘肃天水7410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条锈病菌源基地小麦返青期条锈病发病程度预测
2."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条锈病流行区系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病性评价
3.78份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系)条锈病抗性鉴定与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检测
4.251份欧洲冬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及抗条锈病基因检测
5.2007年小麦条锈病累计发生面积达169.3万hm^2 农业部加大小麦条锈病防控力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条锈重点调查

小麦条锈重点调查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小麦条锈病调查报告小麦是我国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其在我国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

特别是在西北地区,小麦产量的多少与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息息相关。

我省是小麦种植大省,而小麦条锈病是我省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它是一种气传真菌病害,俗称黄疸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主要产麦区,其病原是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病原拉丁学名: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s et Henn,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小麦条锈病流行性强、危害严重。

1950年以来,该病害曾多次流行成灾,是制约小麦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灾害性因子。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 地处东经103°2 7′0 9″~104°19′30″、北纬35°03′40″~35°56′07″,海拔1 730~3 670 m, 年均气7 ℃, 年降水量550 mm, 7- 8 月平均气温18. 5 ℃, 干旱少雨, 属内陆季风气候。

在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中属陇南、洮岷及甘肃中部晚熟春麦和自生麦苗越夏区。

目前临洮县种植的冬小麦主要是临农系列品种( 系)D92362、D7230、D475、D7749 等, 春小麦品种有临农20 号和定西30 号等, 均为中抗、耐旱品种。

但随着条锈病生理小种水14、水源11 致病类群的出现,以上品种抗病性有所降低,使得近年来临洮县小麦条锈病连年中度及中度以上发生, 成为严重威胁临洮县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

为此,我小组在2011年7月1日对临洮县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1 采样时间和地点1.1 时间:2011年7月1日1.2 地点: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涛阳镇旭东村2 调查方法2.1 取样方法及取样样本大小2.1.1 取样方法采用五点取样法。

选有代表性的(从品种、地形、地势、肥力、生育好坏等方面来考虑具有代表性)麦田3块,样块离地埂3-5m,分别在每块田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上各取一个样点。

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的开题报告

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的开题报告

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小麦条锈菌是小麦生产中严重威胁因素之一。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小麦条锈病常常会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小麦条锈菌的研究对小麦的生产具有很高的意义。

其中,探究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是了解其遗传特征的重要方法,可以为小麦条锈菌的动态演化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AFLP技术分析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

通过PCR扩增、电泳分离等操作,获得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的AFLP指纹图谱,并利用专业软件对其进行分析。

同时,本研究将应用序列分析,将AFLP产生的多态性进行测序验证。

三、研究意义通过探究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可以深入了解其演化机理。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持,促进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计划1. 采集样本。

在四川省越夏区采集小麦条锈病样本,获得约50个样本并对其进行鉴定。

2. DNA提取与AFLP扩增。

使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样本DNA,并使用AFLP试剂盒进行PCR扩增。

3. 电泳分离。

将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离并定量,获得AFLP指纹图谱。

4. 数据分析。

对AFLP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计算其遗传多样性指数并绘制遗传谱图。

5. 序列分析。

将AFLP产生的多态性进行测序验证。

6. 统计分析。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相关图表。

7. 论文撰写。

整理数据,撰写毕业论文。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探究四川省越夏区小麦条锈菌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获得其遗传谱图及多样性指数。

同时,预计撰写发表论文1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