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合集下载

中国画中常讲的术语,20个解释!

中国画中常讲的术语,20个解释!

中国画中常讲的术语,20个解释!大家去中国画展厅欣赏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想欣赏,找不到抓手;想夸赞,又无从下嘴;看展牌吧,又总是有一些陌生的术语挡路。

其实,在这些术语中,有一些词汇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比如绢本、设色、工笔和写意等等。

而你只要掌握了它们,便可以更好的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所以,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

1. 绢本绢,在国画中读四声,常被误读成一声。

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

代表作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区别于绢本,纸本是在国画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以纸为底,所绘制的就称之为纸本。

2. 设色设色这个词经常与“绢本”、“纸本”合用,出现在国画的基本信息展示牌中。

设色就是国画中晕染彩色的意思,一般画面中只要出现彩色,就可以说是设色作品。

与设色相反的是“水墨”,指画面中不出现彩色,或者极少出现彩色的,以墨色为主绘制的作品。

3. 人物画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

中国的人物画比山水画、花鸟画出现得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人物画的发展与人类生命相对比,理出一条发展的脉络。

★新石器时代:孕育了新生命,主要是以舞蹈纹盆为代表。

战国时代:婴儿出生,以最早的人物画《人物龙凤图》为代表。

魏晋南北朝时代:孩子的个性发展期,以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为代表。

唐、五代时期:事业成功的成熟男子,人物画的巅峰期,以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

宋代:退休的人,这一时期注重花鸟鱼山水,而人物常充当山水中的点景。

元代:病痛的老年人,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得非常好,人物画的重要性在持续走下坡路。

明清时代:晚年找到了自己业余爱好,越活越精彩的人,这一时期的人物画风格越来越多种多样,中西结合,画得也很精彩,比如清朝冷枚的《春闺倦读图》。

4. 道释画道释画常被误会成道教的画,但其实它是以道教、佛教(释教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为内容的绘画。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

字画装裱常识知识点总结传统装裱技术:传统装裱技术是指使用传统的材料和方法来制作字画装裱。

传统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卡纸、绢布、丝线、钉子等。

传统装裱的工艺步骤包括框装、裱纸、缝线、压轴等环节。

这些传统装裱技术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完成。

传统装裱技术在保存字画作品时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延长字画的寿命。

现代装裱技术:现代装裱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材料和工艺来进行字画装裱。

现代装裱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包括木框、金属框、亚克力板、背板、胶水等。

现代装裱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速度快、效果好等特点。

现代装裱技术常用于博物馆、美术馆、画廊等机构的字画装裱。

装裱的基本步骤:1. 材料准备:选用装裱所需的材料,包括框架、绢布、胶水、背板等。

2. 清理字画:对字画进行清洁、翻面等处理,以便进行下一步的裱纸工作。

3. 裱纸:将装裱用的绢布固定在字画上,起到保护和加固作用。

4. 制作框架:根据字画的尺寸,制作相应的框架,并装配好。

5. 定位裱画:将裱好绢布的字画放在框架中,进行调整、对齐。

6. 固定裱画:使用合适的方法将裱好的字画固定在框架中,以确保字画不会移动。

7. 裱画背板:在装裱完成后,需要制作字画的背板,并进行定位、固定。

8. 完善细节:最后对装裱好的字画进行检查,确保每个细节都处理到位。

装裱的注意事项:1. 对字画的尺寸、重量、材质等要有所了解,选择适合的装裱方法。

2. 裱画时要确保字画的平整,不可出现起皱、泡泡等现象。

3. 裱画时要细心操作,避免在装裱过程中对字画造成损坏。

4. 使用优质的材料和工具,确保装裱质量。

5. 对于特殊要求的字画,如古籍字画或者名家字画,需要找专业的人员进行装裱。

6. 在装裱完成后,对字画进行检查,确保装裱效果符合要求。

装裱的作用:1. 保护作用:装裱可以保护字画作品免受湿气、尘土、虫蛀等侵害,延长字画的寿命。

2. 美化作用:装裱可以提升字画作品的整体美感,让观赏者在观赏字画的同时感受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太全了!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太全了!

中国传统书画装裱技术,太全了!【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诗堂装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条屏、通景屏】条屏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其形制与立轴一样,只是多了几幅,一般为4条,也有6条、8条、12条的。

通景屏则由若干条尺寸相同、同空连贯的字或者画,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并排挂在一起。

四屏条通景屏【镜片】镜片亦称镜心,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化了的立轴装裱形式,可装在镜框里悬挂欣赏。

中国的镜框设计讲求简练,不重雕饰。

【册页】将绘画装裱成书的形式,携带、欣赏和保藏均较方便。

有的册页是页页相连的,有的则是活页。

因画幅不大,亦称“小品”。

【横披】主要用于横式构图,画幅多不太大,镶边、空白视画幅的大小而定,但左右镶边、空白一般应宽于上下镶边、空白,如上下镶边、空白为一寸,则左右为五寸,横披不装轴杆,两侧均装楣条。

【手卷】主要用于在桌面上欣赏,体积较小。

画幅的前、后,特别是后面留有相当长的空白,供欣赏者题写赞语或鉴定意见。

外有“包首”,“包首”之上贴有“题签”。

前有“引首”,中为“画心”。

紧连画心两边的是“隔水”,后有“拖尾”。

书画作品常用术语

书画作品常用术语

一、书画作品常用术语:1、宣纸未裱称软片2、托一层宣纸称镜心3、带裱边称镜片装框为镜框4、装上天杆地轴称立轴5、横式称横披6、较窄的长横披称手卷7、册页称开8、扇形纸装裱称扇片9、装扇骨的称成扇10、圆形扇面称团扇大团扇也称圆光11、信纸书写称信札二、书画作品规格名称●斗方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呈正方形,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约一尺见方),称为“小品斗方”,或者:“斗方小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以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起。

●三开呈正方形,尺寸不等,是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

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对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称”。

清明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中具有熟练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互生辉。

落款切忌宣兵夺主。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有余地。

三分画七分裱:不可不知的裱画常识

三分画七分裱:不可不知的裱画常识

三分画七分裱:不可不知的裱画常识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

装裱工艺历来被视为一幅书画作品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传统书画作于宣纸和绫绢之上,宣纸质地纤薄、柔软,一经墨色浸染,往往褶皱不平,既减弱了墨色的神韵,也不便于观赏和收藏。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

装裱程序装裱主要有“托”、“裱”、“装”三大基本工序。

“托”:装裱的第一道工序,一般称“托画”或“托画心”,是指用浆糊在书画家的作品背后加托宣纸。

“裱”:托好的画心,要用裁板、裁刀、裁尺和锥针之类的工具,打裁纸、绢、绫、锦等装饰材料。

接着,用裁好的材料把画心镶嵌起来,这道工序就是“裱”,北京话叫“镶活”。

“装”:镶活完成后,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装”,也叫“上杆”或“装轴”。

但在上杆之前,还要用砑石(光滑的鹅卵石)在裱件背面砑(yà)磨几遍,称“砑光”或“砑活”。

只有经过砑光,才能使书画背面光滑平整、易于舒卷。

嗣后再装上制好的轴杆,使书画成为一件珠联璧合的艺术品。

字画装裱类型立轴立轴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

书画装裱常识装裱也叫“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即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锦纸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书画保存,不装裱可不是个好方法。

本文带大家看看立轴、对幅、条屏、通景屏、镜片、册页、横披、手卷装裱过后,都是什么样子。

立轴原裱:把新画好的画按规范的装裱程序进行装裱。

揭裱:对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导致书画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等现象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会更加延长作品的生命力。

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立轴(上图),主要用于竖式构图,悬挂欣赏。

画幅的上下左右常常有文人或收藏家题字赞赏。

中间部分称“画心”,上有“诗塘”、“天头”,下是地脚。

上下又有“隔水”,有的天头贴“惊燕”。

起初“惊燕带”不贴实,能飘动,后贴实,纯为装饰。

“画心”上下端可加镶锦条,称“锦眉”,亦称“锦牙”。

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副字画还称“中堂”。

立轴的几种装裱样式如下:(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诗堂装(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间隔一色装▲锦眉装▲集锦装▲宋式(宣和)装▲装框两色装对幅▾对幅(上图),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画作品而组合。

如果是画,就称为“画对”;是书法,则称为“书对”,或称对联。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收藏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收藏

书画装裱知识与技巧收藏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装裱视频资料整理

装裱视频资料整理

装裱技术一、名词解释1.画心:画心即要装裱的作品,所有的工具为它而设,所有的材料围绕在它周围。

整幅装裱成品可称为一个“裱件”。

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也用来指半成品。

当画心镶上大部分材料后就可称之为“裱件”了,也叫做“画件”。

2.天头、地头:是裱件的主要部件,不管是何种品式,只要是立轴裱件,都有天地头。

天地头的两端都有天杆、地杆。

天地杆可使字画方便的悬挂和收卷。

天杆上系有丝带,用于悬挂和收卷后的系扎。

地杆两端装有轴头,使裱件美观,方便。

3.上隔水、下隔水:上下隔水分布在画心上下两端。

一般由浅色锦绫裁成。

4.边:画心左右两边的锦绫称之为“边”。

一般与上下隔水同色。

天地头、上下隔水、边都是由“锦绫”裁切而成。

5.锦绫:锦绫是锦和绫子统称。

整幅的锦绫被裁切成各种镶料,镶嵌在画心周围。

6.局条缝:画心周围镶有一个深色的细线框,称之为“局条缝”。

局条:局条由色宣裁切而成。

镶在画心四周。

装裱时画心和上下隔水及左右两边垫接,就留下一条细细的“局条缝”。

7.包边:整幅裱件的两边包有宽度一致的“包边”。

裱件包边是为了美观和不起层。

包边条也是有色宣裁切而成。

包边和前面的上局条、拼接局条缝,都是装裱工作中的细心活,需要多学多练才能够镶的均匀平直。

裱件背面:8.褙纸:由较厚的宣纸做成,画心和所有的镶料都依附在褙纸上,是整个裱件的主体。

9.包首:褙纸上端贴有一块与天地头花色相同的锦绫。

当画轴收卷时,包首包在外面,保护着画轴不受污损。

10.画签:包首的上面紧靠天杆贴有画签。

画签的作用是供书写书画作品的名称、作者、日期等等信息。

一般由仿古宣做成,宽度在2到3厘米,长度为裱件宽度的一半或三分之一。

11.角绊:在地轴上粘有两个角绊。

角绊起一个固定地杆作用,一般由锦绫的边角余料做成。

12.胶膜:胶膜通过机器的加热产生粘性,然后各部分通过胶膜一层层的组合在褙纸上,粘合、整平一次完成。

前面所说的各种原料,如锦绫、色宣等等,是在附上胶膜之后,才被裁成了天地头、隔水、局条、角绊等各个部件。

【国画知识】国画术语大全,看完了你就是内行了

【国画知识】国画术语大全,看完了你就是内行了

【国画知识】国画术语⼤全,看完了你就是内⾏了国画讲坛前天◆⽆声诗⽆声诗,指画。

古⼈以画虽不能吟,但有诗意,故称为⽆声诗能吟,但有诗意,故称为⽆声诗。

◆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和发展,相辅相成,在画史上,以先秦诸⼦的所谓:“何图洛书”为书画同源的依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颉有四⽬,仰观垂象。

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未分,象制肇始⽽犹略。

⽆以传其意,故有书;⽆以见其形,故有画。

”此为最早的“书画同源”说。

《殷契》古⽂,其体制间架,既是书法,⼜是图画,近⼈郑午昌说“是可谓书画混合时代”。

◆南北宗中国⼭⽔画⼀种理论学说。

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所创。

他把李思训和王维作品分别以“青绿”和“⽔墨”两种⼭⽔风格的始祖,以此奠定中国⼭⽔画分“南北宗”之说。

董其昌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绿”和“⽔墨”两种⼦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画分“南北宗”之说。

◆画分⼗门中国画名词。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六门,即⼈物、屋宇、⼭⽔、鞍马、⿁神、花鸟等。

北宋《宣和画谱》分⼗门,即道释门、⼈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门、畜兽门、花鸟门、墨⽵门、蔬菜门等。

南宋邓椿《画继》分⼋类(门),即仙佛⿁神、⼈物传写、⼭⽔林⽯、花⽵翎⽑、畜兽⾍鱼、屋⽊⾈车、蔬果药草、⼩景杂画等。

参见“⼗三科”。

◆⼗三科中国画术语。

中国画的分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分为六门;北宋《宣和画谱》分为⼗门;南宋邓椿《画继》分为⼋类。

元代汤垕《画鉴》说:“世俗⽴画家⼗三科,⼭⽔打头,界画打底。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所载“画家⼗三科”是:“佛菩萨相、⽟帝君王道相、⾦刚⿁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物、全境⼭林、花⽵翎⽑、野骡⾛兽、⼈间动⽤、界画楼台、⼀切傍⽣、耕种机织、雕青嵌绿。

”◆⼯笔⼯笔画亦称“细笔画”。

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种,与“写意画”对称。

装裱字画的几种形式

装裱字画的几种形式

装裱字画的几种形式装裱字画的几种形式 画心: 作者的画稿,未经任何装裱或其它形式的处理 托片: 画心的背后简单的托一层宣纸,称之为托片 镜心: 镜心又称'镜片',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放在镜框内,,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便的装裱方式 立轴: 又称为挂轴或挂幅,条幅等,特别窄的又称为'琴条' 横幅: 又称为'横批',是指经过装裱的横向的字画 吊屏: 又称扇屏,原为用于装饰用的实用物,统称为屏风 斗方: 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画叫作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 小品: 小品指的是面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挂在小房间 条幅: 长条形的字画称为条幅,如对联是两张条幅配成,,较长的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 长卷: 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长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着的 绢本: 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 纸本: 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宣纸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裱画也须细中细 一:暂不装裱的书画片不可随便折叠,摞起,否则存放一段时间一久就会从折叠出断裂,或在折处留下折痕,以至装裱后影响美观,若要临时欣赏,切不可用图钉钉于墙上或糨糊粘于墙上,否则或直接损坏书画片,正确保存书画片的方法是:可将书画片下面衬一层幅面相当薄的宣纸或皮纸,以纸卷为轴将书画片卷起,并用白纸或塑料膜包装,放在画盒内或者书橱内. 二:书画装裱后更应妥善保存,存放在地上要考虑防潮,放蛀,防鼠,防霉烂,防玷污等,可将每件书画装入一个塑料袋,也可用白纸包好,存放是要平放,切勿竖置,更不要在书画上面放置重物,如果有条件,可根据规格配置画盒,并在盒内放些樟脑或吸潮剂. 三:书画裱件存放时不宜卷的过紧或过松,更不可反卷,如果卷的过紧,会出现压痕,影响书画美观,还可能导致裱件的变形或出现脱落;如果卷的过松,容易折毁书画,如果反卷,会使书画出现一道道折痕,特别是古旧字画损害更大. 四:悬挂和展示书画时要谨慎从事,悬挂书画时一定要一手持画杈挑住画绳,一手托住书画未展开部分,然后慢慢的放开来将书画挂起,取下画衩,展开书画时要一人牵引画绳,另一人两手持轴头将书画展开,切忌两手向上持书画中间部分.否则,手五指会将书画划出折痕,对于无轴头的书画的书画作品,展示时用两指夹住,使画件从指缝中通过,此外,还应注意书画不宜长期悬挂,挂一段时间后要卷起收藏一段时间,对久存的书画要定期挂起来通风. 五:展示手绢,册页时要倍加注意,因手绢,册页的装裱较其它书画的装裱复杂,手绢在展示时要放置平整的案头或桌子上,注意案面或桌面不能有水或脏物,,手绢展开时不宜展的过长,要边展边卷,册页展开时最好不用手指翻,可用一个光滑而又无毛刺的竹条,插进册页夹页之间翻阅,册页一般较厚,开始翻页码或翻到最后几页会出现两面薄厚不均,两页之间悬空,此时如果不注意压住幅面中间的悬空处,则易造成折断现象. 六:保管已经破损的古旧字画更要谨慎,一时不能修复的不要随意展示,以避免书画再度被损,如果是已破碎的字画则更要防止散片丢失,以免给将来修复带来困难,无论是新旧字画,只要原裱尚能悬挂,画心尚无破损,一般不要急于揭裱修复,因揭瘭一次就会对书画损伤一次 。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装裱亦称“装璜”、“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

装裱也一是门艺术。

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

书画做成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

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

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

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文字记载。

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的书画作品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

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

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

而重新装裱的古书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

一书画装裱艺术的起源和概况中国书画是世界各国一致公认的东方艺术之瑰宝。

伴随着书画装传统艺术而生发的书画装裱工艺,也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

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

后来传到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成为东方别具一格的特有工艺,同样受到世界各国的珍视。

那么,我国这一独特的民族工艺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如同其它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1973 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可宝贵的原始资料。

这件珍贵文物," 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 后来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又进一步发现:" 丁形帛画的顶部裹有一根竹竿,并系以棕色的丝带,中部和下部的两个下角,均缀有青色细麻线织成的筒状绦带。

书画鉴定中常用专业术语

书画鉴定中常用专业术语

书画鉴定中常用专业术语
在书画鉴定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专业名词和俗语来说明书画装裱、质地、真伪和优劣,以便统一认识。

(1)表达书画装裱特点的用语:
蓑裱画:将字卷、字册裁成条或者片状装为立幅,或把立幅改成卷册、对联、横披等。

换就裱:将旧画心揭裱后仍用原配的凌娟装裱。

怯裱:又名俗裱,指不讲究的书画装裱。

裱残:作品有装裱,但已残破。

全色:书画装裱过程中,填补画面褪掉的色彩或补全画心破洞处的颜色,也称“添色”。

(2)表达书画质地的好坏的用语:·
麦黄色:绢地颜色多用麦黄或者深黄来形容,这是绢本书画保存最好的颜色。

葆浆亮::又称“葆光”,是画心和覆背纸犹豫长期摩擦产生的一种亮泽。

伤了:指书画质地因虫蛀、水湿或外力摩擦而损伤,若地子缺损,就叫“残了”“缺了”。

漂了:书画装裱时为了使质地洁白干净,就用漂白粉漂洗,虽然一时好看,但过一段时间往往会变得发黄,这叫地子漂过了,它往往使墨色伤神。

霉了:书画质地因潮湿而发霉,也叫“起霜了”,根据霉色则有黑霉、白霉、红霉之别。

煞了:使用稀疏的绢托纸作画,在修复时候一旦揭掉托纸,绢地就像纱布一样,造成原画墨色脱落,失去神采。

朽了:指书画质地酥脆,既无韧性又无筋骨,也称“糟朽”。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

书画装裱基础知识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

书画装裱唐朝张彦远讲:“夫金出于山,珠产于泉,取之不已,为天下用;图书岁月既久。

耗散将尽,名人艺士,不复更生,可不惜哉”。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在关注着书画作品的命运,也暗示当时有着精良的裱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裱画操作工艺。

1、立轴有一色、二色、三色裱,纸镶绫边、纸镶旗杆边等格式。

立轴画心的四周,一般由"圈档"(紧包住书画的绫、绢或纸的窄边)、"隔水"(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天地头"(隔水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包首"(书画背包起首部位,在书画卷起后包于卷的外部的那部分丝织品)、"惊燕"(裱贴于"天头"上的两条竖的绫或绢的条子)、"天地杆"(包卷在书画两头内的两根木杆)、"轴头"(套住"天地杆"暴露于书画外的木杆的两头,卷画时手握之处)、"签条"(贴于包首上的绢或绫的长形条子,用于书写书画名)等组成。

2、根据建筑物高低、画心长短的比例而定,并予以相配合。

①一色镶边框的"天地头"用同一浅色绫绢挖嵌或镶成,不用"惊燕"。

②二色裱由"圈档"、"天地头"、"惊燕"组成。

"圈档"随画心配色,"惊燕"与"圈档"颜色相同,"天地头"用蟹青、古铜等较深颜色。

③三色裱与二色裱相同,另加上、下"副隔水","副隔水"的颜色比"圈档"较深,"惊燕"色彩有别于"副隔水"("三色裱",是在"天地头"和"隔水"之间再加一层绢或绫的裱,故有三截。

超实用的书画装裱 收藏的书法作品格式及尺寸大全

超实用的书画装裱 收藏的书法作品格式及尺寸大全

书画装裱收藏的书法作品格式及尺寸大全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

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永诀书写高低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孤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书画装裱。

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书画拍卖资讯。

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形式或相互连接,或孤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未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蔓延,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

书法作气概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形式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由于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极度强调高低左右的大小、开合、照应及节拍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留意注释与落款的主次干系,款字一般小于注释,要天然灵便。

落款可写在末行注释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对于书画作品。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注释平齐,以制止形式的板滞。

也可在注释后背另占一行或两行,高低均不能与注释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脱节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

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书画网!中国书画名家、兰亭翰墨与风水博主董建民先生现场为。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书画装裱。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现实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

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

中国历代的装裱箴言汇总

中国历代的装裱箴言汇总

中国历代的装裱箴言汇总中国历代的装裱箴言汇总知重装潢:一时好事,靡然向风,知装潢之道足重矣。

——《装潢志》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

——《装潢志》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

——《装潢志》书画不装潢,既干损绢素;装潢不精好,又剥蚀古香。

——《赏延素心录》裱房:裱房恶低湿而惮风燥,喜温润而爱虚明。

装板须高,利画坚挺,必安地屏,杜湿上蒸。

——《装潢志》佳候:已凉天气未寒时,是最善候也。

——《装潢志》已凉天气未寒时最为佳候。

——《长物志》装潢书画,秋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及沍寒俱不可装裱。

——《长物志》用糊: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

——《历代名画记》霉候不宜久停,经冻全无用处。

——《装潢志》墨以胶成,裱以糊就。

调用之宜,妍媸攸赖。

——《装潢志》忌用浓糊及敝帚。

——《长物志》良工用糊如用水,止在多刷,刷多则浆水沁透纸,凝结如抄成者,不全恃糊力矣。

——《装潢志》糊帚则硬涩,旧则脆脱,利用不新不旧之间,说颇近理,附如以备艺林采取。

——《赏延素心录》装裱技法:而宾主定当预为酌定装式,彼此意惬,然后从事,则两获令终之美。

——《装潢志》画经小托,业已功成。

——《装潢志》小幅短,亦不用诗堂。

非造极者,不易语此。

——《装潢志》嵌攒必俟天润,裁嵌合缝,妙手施能。

——《装潢志》停壁逾久逾佳,俾尽历阴晴燥润,以副得心应手之妙。

——《装潢志》上壁宜润,贵起滋润;下壁宜燥,庶屏瓦患。

燥润失宜,优劣系焉。

——《装潢志》若不三雅酬兴,亦须七碗熏心。

——《装潢志》覆背纸切不可以接缝当中,舒卷久,有缝处则磨损画心。

——《装潢志》装者之能,惟在裁折。

——《装潢志》其装裱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齐东野语》天地头以好墨染绝黑。

亦即“上下天地须用皂绫”。

——《赏延素心录》勿以熟纸背,必皱起。

——《历代名画记》装之珍华,裛一藻绣,縢蕴藉。

方为宜称。

——《历代名画记》纸*画不可以绢褙。

——《历代名画记》线褊绦阔指半,丝细,如绵者,作画带不生毛。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

书画装裱知识详解光灯,用于揭裱残破旧画。

(六)人字梯:用于裱件上、下墙时蹬踩。

(七)粉刷笔: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等。

(八)棕刷:用于托裱绫、绢、纸张、画心及覆画裱件上墙等。

(九)裁纸刀: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界尺和切板:用于方正画心、裁配画料等。

(十一)锥针和镊子:用于方正画心、挑除杂物等。

(十二)启子:用于揭启挣在墙上的裱件及各种材料等。

(十三)油纸(亦称浆纸、隔糊):用于嵌入边料隔浆糊用。

(十四)砑石(亦称磨石):用于裱件反面砑光、磨平。

(十五)蜡板:用于裱件反面砑光时摩擦画违。

(十六)其他工具:剪刀、掸子、叉子、喷水壶、箩筛、木锯、电钻、钳子、铜线、面盆、手巾、毛笔、颜料、墨汁、调色盘、塑料薄膜等。

三装裱材料(一)宣纸:分为生宣和熟宣,以安徽产净皮生宣为主。

(二)绫、绢、锦、锦绫、夏布等。

(三)天杆、地杆、月牙杆、轴头、手卷片、签子等。

(四)丝带、绦带、铜钮等。

(五)面粉、明胶、明石等。

四书画装裱品式(一)立轴、中堂(二)春联(三)横披(四)条屏、通景屏(五)镜片、扇面(六)手卷(七)册页五装裱程序制浆--托画心--方正画心--(托染材料) --混合原料--嵌入--清裁大边--转边(包边) --粘串(接含口和粘搭杆) --配违(裱覆违纸) --覆画(扶活) --磨画(砑光) --剔边(批串) --配杆--钉铜钮(绦圈) --包杆(上轴头) --上杆--系绦(串丝带) --扎带--粘签条六裱件质量的评论高下评论高下裱件质量的规范简而言之为:平整光洁、绵软谐调。

详细可以分为:(一)工艺精细,镶口匀细。

(二)展挂平整大方,银幕光滑干净。

(三)画脸颜色搭配谐调。

(四)手抚摸时的感觉绵软,厚薄适度。

(五)收卷后整齐,无参差。

七古代书画装裱论著(一)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二)北宋米芾《书史》、《画史》(三)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四)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五)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六)清朝邹一桂《山包画谱》八书画裱件的展挂与收藏由于书画作品装裱的情势不同,对于不同情势的作品有不同的展挂与收藏方法。

装裱知识

装裱知识

装裱知识装裱概述以各种绫锦纸绢对古今纸绢质地的书画作品进行装裱美化或保护修复。

在宣纸和绢素上所作的书画,因其墨色的胶质作用,画面多皱折不平,易破碎,不便观赏、流传和收藏。

只有经过托裱画心,使之平贴,再依其色彩的浓淡、构图的繁简和画幅的狭阔、长短等情况,配以相应的绫绢,装裱成各种形式的画幅,使笔墨、色彩更加丰富突出,以增添作品的艺术性。

沿革书画装裱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帛画、缯书,至西汉即有装裱的绘画出现。

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端,装有扁形木条,系有丝绳,木条两端还系有飘带。

南北朝时书画装裱多赤轴青纸,著名裱工有范晔、徐爱、巢尚之等人。

书法家虞□还著有装裱著作。

至唐代始用织锦装书画,格调堂皇,高手辈出。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设“论装背裱轴”一章专门论述有关装裱事项。

宋代因书画繁荣,装裱亦获空前发展,多用绫绢作裱料,装裱样式丰富多采。

北宋宣和年间,装裱多是画心上下镶隔界,不镶绫边,周以古绸绢边栏之,称宣和裱。

此时画家米芾兼善装裱,著《论鉴赏装裱古画》一文,颇有建树。

元代宫廷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装裱书画。

明清以来,随文人画大兴,以素绢或浅色绢作裱料的装裱逐渐增多。

出现了地区性的装裱中心,所裱书画因绫绢色彩及操作技法及裱幅形式的不同而具有地方特色,如京(北京)裱、苏(江苏)裱等。

明代周嘉胄撰《装潢志》一书,论述精微,人多重之。

另外,中国的书画装裱技术还传至日本、朝鲜,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

工具和材料装裱书画需要有完备的工具和材料。

工具主要包括:①工作室,要求宽畅明亮通风。

②案台,以坚实的木材做成,用朱红油漆罩面,使之光滑平整。

③大墙或壁,分木板墙和纸墙两种,前者适用于气候潮湿之处,后者多用于干燥之处。

要求平整、光洁。

④裁刀,用于裁切纸、绢、绫、锦的材料和挖配、裁画心及修补破洞。

其刀刃锋利平直,呈马蹄形,又名马蹄刀。

⑤裁板,用于裁切之垫,多以质细纹直的椴木、银杏木或柳木为之。

⑥裁尺,用于裁切画心材料时作界尺之用,多用楠木、杉木制成。

字画专业术语

字画专业术语

字画专业术语1. “墨色”,哎呀,你看那幅水墨画,墨色有浓有淡,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变化和惊喜!比如郑板桥画的竹子,那墨色的运用简直绝了!2. “线条”,线条可是字画的灵魂啊!就好比一个人的骨架,支撑起整个画面。

像吴道子的线条,那叫一个流畅有力,看了让人惊叹不已!你再看看有些画,线条歪歪扭扭的,多难看呀!3. “构图”,哇塞,构图好不好太重要啦!就像搭积木一样,要把各个部分安排得恰到好处。

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构图多巧妙,把那么多人物和场景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你能不佩服吗?4. “落款”,落款就像是字画的签名呀!它能告诉你这幅画是谁画的,什么时候画的。

有时候看到一个有名的落款,就好像看到了明星一样兴奋呢!像齐白石的落款,多有辨识度呀!5. “神韵”,神韵这东西可神奇啦!有的画虽然画得很像,但就是没神韵,看着很呆板。

但有的画,那神韵简直要溢出来了。

就像徐悲鸿画的马,感觉那马就要从画里跑出来了,多厉害!6. “意境”,哇,意境可太重要了!它能让你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比如王维的山水画,那意境,让你感觉自己就在那宁静的山林中,多美妙啊!这可不是随便就能画出来的哟!7. “笔法”,笔法就像是书画家的武器呀!不同的笔法能画出不同的效果。

像王羲之的笔法,那真是变化无穷,让人捉摸不透,你不想去研究研究吗?8. “设色”,设色好不好能决定一幅画的颜值呢!有的色彩搭配得美极了,有的却让人不忍直视。

像敦煌壁画的设色,那叫一个绚丽多彩,多震撼呀!9. “章法”,章法可是有大学问的呢!一幅好的字画,章法肯定是很讲究的。

就像走路一样,要有节奏和规律。

那些章法混乱的画,看着就不舒服,对吧?10. “气韵”,气韵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就是能感觉到呀!有的字画一看就很有气韵,有的就很平淡。

就像一个人有没有气质一样,差别很大呢!比如八大山人的画,那气韵,绝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画装裱术语大全
托片:画心的背后简单的托一层宣纸称为托片。

镜心:镜心亦称镜片,是托裱后的画心,适用于夹放在镜框内,故称镜心。

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方便的装式。

立轴:立轴亦称挂轴,包括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等,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

横幅:又称横批,是指经过装裱的横向的字画。

对联:对联亦称楹联、门联、字联、书联、对子、门对、楹贴。

双行长句还称龙门联。

对联是由二条字数相等、内容相连、画心尺寸与装裱规格完全相同的书法作品而组合的。

排挂时,右为上联(亦称出句),左为下联(亦称对句)。

二条为一副。

屏:屏亦称扇屏。

原为用于遮挡、装饰的实用物,通称屏风。

其正面粘贴绢画。

而屏条是在立轴的基础上,将竖幅形式与屏风相连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以套或组为单位的独立装式。

屏主要分为条屏和通屏。

中堂: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的字画,称为“中堂”。

斗方:横竖大致相等的方形书画作叫斗方。

斗方可装在镜框内,十分雅致。

小品:所谓小品,指面积较小的字画。

可横可直,装裱之后,适宜悬挂在小房间,十分精致。

条幅:长条形的字画称为条幅,如对联是由两张条幅配成。

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可分裱成条幅,非常美观。

手卷:即长卷,是将字画装裱成长轴一卷。

手卷画面连续不断,多是横看的。

绢本:绘在绢、绫、丝织物上的字画,称为绢本。

纸本:绘在宣纸上的字画,称为纸本。

宣纸分两种,一种容易吸水的是生宣;另一种不易吸水的是熟宣。

跑墨:是指由于装裱不当而造成的墨渍扩散或对空白处的沾染。

一色装:画心由一种颜色的花绫、耿绢、锦绫等材料装饰。

这要根据画芯的长短画画幅长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镶料长不超过画芯长的,用一色装裱就可以了,如一张三尺长的画芯,加三尺长镶料,裱成六尺长幅式的立轴,只用一色即可,在镶料色彩的运用上,以突出画芯的画意为目的,不能用强烈的对比色,要使其美观,大方为原则。

二色装:画心由二种颜色的花绫等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如画芯长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长度,就需加四尺镶料,这样只用一色,则镶料长于画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宾夺主的副作用。

同时也显得单调。

这样就可裱成二色。

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装:画心由三种颜色的花绫材料装饰,圈框或镶接或挖嵌。

其边的宽度可随画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

圈的颜色应浅些,天、地头应深些,隔界不深不浅起过度作用。

这样裱的画,色彩为协调。

并有温文、柔和、肃穆的情趣。

但圈、隔界、天地的颜色不要过分相近,应有节奏感。

切忌,圈职业病色深,而天地色浅,这样会使读者感到空旷。

宋式装:亦称宣和装、罗汉装,其用料、用色均有具体要求,画心由米色绫隔水、古铜色绢圈、湖色绫天地头装饰。

诗堂装: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

半绫装:画心由绫圈框、纸天地头装饰。

纸镶绫边装:画心由一色纸料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绫边。

绫镶绢边装:画心由绫天地头装饰,并在其左右各镶绢“通堂边”
集锦装:二幅以上小型画心,同由一块镶料装饰,或镶接或挖联。

锦眉装:画心上下镶压锦条。

间隔一色装:亦称隔断一色装,画心由一色绫料等装饰,天地头由纸或绫条间隔为两半。

框二色装:画心上下镶接绫隔水之后,左右镶与天地头相同质料的绫边。

屏条:画心由一色画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通景屏:亦称集景屏、连屏、海鳗。

几条或若干条尺寸相同、内容连贯的画或字,分别由一色花绫等镶料装饰,排挂在一起
卷轴:是由天头、隔水、引首、尾子将画心连接而成的。

天头:古时称为“里”,绫质,多为青湖色;隔水:古时有人称为“引首”或“玉池”,绫质,多为米黄等浅色;引首:亦称“迎首”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题字;尾子:亦称“拖尾”,古时称为“贉”纸质,或原白或染色,用于叙记题跋。

撞边卷:画心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镶仿古皮纸边,并将其对折粘牢,再镶接天头。

转边卷:画心与引首挖嵌在染配好的绫或绢中,在镶接带小边的尾纸。

套边卷:画心按顺序镶接隔水、引首、尾子之后,上下两边粘包仿古色棉连纸条即“套边”,再接镶天头。

蝴蝶装:亦称蝶式,也有人称开板式。

因翻动时两页翘起,似一只展开双翅的蝴蝶,故名“蝴蝶式“。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右页,左页为副页或挖嵌“对题”,自左向右翻阅,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推篷装:亦称推式。

因由下向上翻动时,似折叠的车篷,因得名。

画心由一色镶料装饰,挖嵌在下半开,上半开或空白、或挖嵌“对题”,裱件规格需视画心情况确定。

经折装:四条画心同时由一张镶料挖嵌,并留半开空白页。

然后,左右交替折呈五页相连状,称“两半开”。

册页:册页亦称叶子,是受书籍装帧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装裱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将单张小斗方装裱成镜片,另一种是将若干张单片连在一起装裱成折叠式的本子,称册页本。

平开册页:是一种不加任何饰料,直接由宣纸托合的简易装饰。

转边册页:其嵌身料为绢或绫,不是采用通常的套边,而是以转边的方法解决脱丝毛边,故称转边册页。

册面:既本册页的封面与封底。

宣和装:又称“宋式裱”。

是北宋徽宗(赵佶)内府收藏书画的一种装裱形制。

因徽宗宣和年号(公元1119—1125年)而得名。

此种样式、是裱条中最复杂的一种。

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梁思闵《芦汀密雪图卷》,其天头用绫、瓣后隔水用黄绢,尾纸用白宋笺、加画本身共五段。

还按一定格式盖有内府收藏印章。

吴装:苏扬两地装裱历经明清数百年,承前启后,名池全国,号称吴装。

其裱件平挺柔软,镶料配色文静,装制切贴,整旧得法。

《装潢志》谓:“王州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装潢”。

明代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

”的高度评价。

红帮:装裱形制的一种。

解放前苏州,扬州和上海等地有一种专裱红白立轴
对联,专供婚丧喜庆之用的。

称为“红帮”。

行帮:解放前上海、苏州、扬州各地就其装裱工艺的不同,有一种专裱普通书画的,称为“行帮”。

仿古装池:这是解放前苏州、上海、扬州各地就够得上称为装潢艺术的,专为书画名家和收藏家装裱珍贵书画的,称为“仿古装池”。

惊燕:亦称“绶带”原只是垂画画的天头处,燕子飞近画面,两带自然飘动,可惊走燕子。

后来用它作为装饰,就把这两条带子固定在天头上,刺绶带的宽度可根据画的宽度而定,如二尺宽的裱件可用六分宽的绶带较为合适。

用料杨与隔界相同。

它的长度与天头一样,但不要太厚,厚则使画不平。

如隔界是绫子的,绫上有花纹,那么刺绶带时就要注意花纹的完整。

现在日本装还有用活动的飘带,用来惊动止栖的绳燕,以保护书画,故又名“惊蝇”。

命纸:就是画心的托纸,无论画心是纸的还是绢的都有一层托纸。

如果把画心的托纸揭掉,画心则减色无神了,即无生命,故名“命纸”。

二层:揭下的托纸,有时稍加匀填,即能谓其真画者,叫“二层”,又叫“魂于”,因其是画心二层,是命纸画的灵魂。

也叫“混子”,是以假乱真的意思。

在收购书画时,有可能遇到这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让局:就是画心四边和裱边之间留有一分宽的空隙。

谓之“让局”。

覆背:就是画幅背后整个的裱纸。

隔界:就是在条幅的上下或者手卷的前后,裱工加上一条不同颜色的绫或绢叫“隔界”或叫“隔水”。

诗堂:就是直幅画心上端,挂上一块纸方叫“诗堂”。

一因器心短,经过衬托后比较得体;二是为了题诗赞画,所以叫“诗堂”,有人亦称“玉池”。

画杆:就是卷画用的圆木杆,画上端较细的叫“天杆”,下端较粗的叫“地杆”,
轴头:就是在地杆两端接的轴头,轴头多数是用红木、紫檀、牛角、象牙制品,轴头不仅增加画轴的美观,而且展卷灵活。

绊:在画幅背后地杆两边有两条绫或绢,如葫芦或云头样式的厢边叫“绊”。

是为了保护画杆不致下落而设的。

包首:就是在画上首袖裱纸背后加架裱一段绢或缅绫。

卷好后能包住画轴之首,故叫“包首”。

画签:在包首上端天杆粘有一段纸条叫“画签”。

它是题写作者姓名和画的内容以及收藏者的姓名、年、月。

曲圈:就是画的天杆上灯的铜鼻,用它拴丝A,以便悬挂。

扎带:就是丝A中间抢的绢带,用来捆扎画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