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圆锥)单元备课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篇1单元总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

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 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

圆柱与圆锥教案(集锦7篇)篇1:圆柱与圆锥知识要点:圆柱:(1)特征: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

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柱的侧面及其与底面之间的关系: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圆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

(4)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某高,用字母表示为S侧?Ch(5)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某2(6)体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某高,用字母表示为V?Sh圆锥:(1)特征: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它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2)圆锥的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3)体积:?11?公式:V?V?Sh圆锥圆柱?33?13解题大智慧一、用圆柱的特征解题1、填空(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就是它的(),圆柱的高就是它的()(2)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3)把一个底面半径是 2 cm 的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

2、把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圆柱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多少?3、一个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5cm的圆柱,沿底面直径把它切割成两个半圆柱后,切割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厘米?二、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题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31.4dm,高是10dm,求它的侧面积?如果不是已知底面周长,而是已知底面半径或直径呢?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94.2cm,高是25cm,求它的表面积。

3、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10顶帽子需要多少面料?4、用铁皮制作1节通风管,它的长是60cm,底面圆的直径是10cm。

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5、做一对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40cm,底面直径是30cm,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厘米?6、把一张长16cm,宽6.5cm的长方形围成一个圆柱形纸筒,这个圆柱形纸筒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7、挖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已知它的底面直径是3m,池深2.5m。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精神。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特征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3. 圆锥的特征4. 圆锥的体积计算5. 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圆柱、圆锥的特征及其关系。

(2)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灵活运用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圆柱的特征(1课时)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1课时)3. 圆锥的特征(1课时)4. 圆锥的体积计算(1课时)5. 圆柱、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相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如三角形、四边形等,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进而引入圆柱和圆锥。

2. 新课学习:(1)圆柱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底面、高、侧面等特征,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的内部结构。

(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讲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例题讲解。

(3)圆锥的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底面、高、侧面等特征,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的内部结构。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五篇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优质范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

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

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

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明确复习目标同学们,我们在《圆柱和圆锥》这一单元中学习了有关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对这些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并运用它们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自主作业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三):两两交流、解疑(兵教兵)同桌之间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二、探索尝试,解释交流。

1.感知圆柱、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大家看,这个茶叶盒的形状就是圆柱,这个积木的形状就是圆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1)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2)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3)质疑: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侧面是粗细均匀的?(4)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5)在日常生活中,硬币的高叫什么?钢管横着放高叫什么?圆柱形水井的高叫什么?(6)结合实物,师生一起整理圆柱的特征。

(7)谁能结合板书,完整的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 圆柱》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圆柱》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圆锥》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知识,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柱和圆锥作为比较抽象的立体图形,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受,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体积公式的理解。

2.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建立圆柱和圆锥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相关练习题,用于课堂巩固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瓶、铅笔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圆锥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圆柱和圆锥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了解它们的特点。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运用相关的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过程,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第一章:圆柱的认识1. 学习圆柱的定义:圆柱是由两个平行且相等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面、侧面、高。

3. 理解圆柱的性质:圆柱的底面和顶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二章:圆柱的计算1. 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2. 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

3.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圆锥的认识1. 学习圆锥的定义:圆锥是由一个圆面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几何体。

2. 掌握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底面、顶点、侧面、高。

3. 理解圆锥的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曲面。

第四章:圆锥的计算1. 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底面积×高÷3。

2. 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实践与应用1. 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问和解决问题。

3.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总结,了解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教学PPT、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以直观展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2. 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集体备课教案和计划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圆柱和圆锥的计算公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巩固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了解它们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2.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和圆锥的模型、图片、幻灯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以及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柱和圆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立体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出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测量圆柱和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体积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圆柱和圆锥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柱与圆锥》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探索圆柱和圆锥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计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直观感知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学会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并能够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柱和圆锥的特征2.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操作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圆柱和圆锥的制作过程,增强对立体图形的感知。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柱和圆锥的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动画演示。

3.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提问:你们见过哪些物品是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高等。

同时,展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

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单元备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特征2. 圆锥的特征3. 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 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5.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 利用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柱和圆锥的概念。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特征。

2. 探究圆柱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触摸圆柱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等特征。

3. 探究圆锥的特征:让学生观察、触摸圆锥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高、底面半径等特征。

4. 总结圆柱和圆锥的联系和区别:引导学生对比总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5. 运用圆柱和圆锥解决实际问题: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体积计算公式。

7.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9.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特征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与圆锥圆柱的体积的教案设计(优秀6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类比、分析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预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两者共有的体积公式: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另一个熟悉的几何图形,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圆柱的体积》。

(二)探索新知1.圆柱体积公式的猜想在大屏幕出示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等吗?预设: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所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相等。

追问:类比之前学过的体积公式,圆柱的体积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可能是什么?预设:圆柱的体积和底面积、高有关,圆柱的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2.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回忆圆的面积是通过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提问:圆柱可以转化成已知体积公式的哪个图形呢?预设:可以把圆柱转换成长方体。

让学生根据提前下发的能自动等份分割的圆柱体学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如何把圆柱转化为长方体呢?预设:学生分一分,拼一拼,组合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

此时教师应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把圆柱等份分成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境,随着等份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拼成的长方体和原来的圆柱具有怎样的关系?5分钟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

预设:长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圆柱的底面积、高和体积。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案•相关推荐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

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

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

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

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

(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2)认识侧面。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一章。

具体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能画出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圆柱和圆锥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柱和圆锥的定义、特征、计算方法的掌握。

难点:圆柱和圆锥之间的联系和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如饮料瓶、圆锥形的沙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强调圆柱和圆锥的关键特点,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圆柱:定义:底面为圆,侧面为矩形的立体图形。

特征:两个底面平行,相等;侧面展开为长方形。

计算:体积 V = 底面积× 高;表面积 S = 底面积× 2 + 侧面积。

圆锥:定义:底面为圆,侧面为扇形的立体图形。

特征:底面圆心到顶点的线段为高;侧面展开为扇形。

计算:体积 V = 底面积× 高÷ 3;表面积 S = 底面积 + 侧面积。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圆柱的底面是________,侧面是________。

(2)圆锥的底面是________,侧面是________。

(3)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________,表面积计算公式是________。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七单元《圆柱和圆锥》。

具体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的特征。

2. 让学生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了解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计算器、PPT课件。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2)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讲解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1)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表面积。

(2)圆柱体积的计算:给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其体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6. 圆锥体积的计算:讲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圆柱:(1)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

(2)表面积:2πrh + 2πr^2(3)体积:πr^2h2. 圆锥:(1)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

(2)体积:1/3πr^2h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0cm。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底面半径为4cm,高为6cm。

2. 答案:(1)表面积:2π×5×10 + 2π×5^2 = 150π(cm^2),体积:π×5^2×10 = 250π(cm^3)(2)体积:1/3π×4^2×6 = 32π(cm^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计算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熟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和圆锥》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圆柱和圆锥》。

具体内容包括: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够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直尺、三角板、圆规。

学具:圆柱和圆锥模型、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实物,如易拉罐、陀螺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和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 新课导入3. 讲解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2)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4. 例题讲解(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

5. 随堂练习(1)计算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

(2)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沙堆的体积等。

(2)拓展:讨论圆柱和圆锥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圆柱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

2. 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3. 圆锥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扇形。

4.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20cm。

(2)计算一个圆锥的体积,已知底面半径为15cm,高为30cm。

2. 答案(1)圆柱表面积:1500cm²,体积:6283cm³。

(2)圆锥体积:7065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情况,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第一章: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1.1 圆柱的定义解释圆柱的形状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矩形,两底面平行且相等。

展示圆柱的实际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1.2 圆锥的定义解释圆锥的形状特点:底面为圆形,侧面为三角形,顶点到底面圆心的线段为高。

展示圆锥的实际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二章:圆柱和圆锥的性质2.1 圆柱的性质讲解圆柱的底面半径、高、侧面积、体积等概念。

利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2 圆锥的性质讲解圆锥的底面半径、高、侧面积、体积等概念。

利用公式和实例进行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圆柱和圆锥的计算3.1 圆柱的计算讲解圆柱的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3.2 圆锥的计算讲解圆锥的侧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第四章:圆柱和圆锥的应用4.1 圆柱的应用举例说明圆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杯、油桶等。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圆柱形状的实际应用。

4.2 圆锥的应用举例说明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淇淋杯、漏斗等。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其他圆锥形状的实际应用。

第五章:圆柱和圆锥的拓展5.1 圆柱的拓展讲解圆柱的变种形状,如圆台、圆柱的组合等。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5.2 圆锥的拓展讲解圆锥的变种形状,如圆台、圆锥的组合等。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六章:圆柱和圆锥的图形转换6.1 圆柱和圆锥的相互转换讲解如何将一个圆柱转换为圆锥,以及反之如何将一个圆锥转换为圆柱。

利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转换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6.2 圆柱和圆锥的混合转换讲解如何将多个圆柱或圆锥进行组合,形成复杂的几何体。

展示实际例子,如圆柱和圆锥组合而成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第七章:圆柱和圆锥的剖面7.1 圆柱的剖面讲解圆柱的剖面特点,如横切、竖切等。

利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不同剖面形状,让学生直观理解。

7.2 圆锥的剖面讲解圆锥的剖面特点,如横切、竖切等。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

六年级《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圆柱的概念及其性质2. 圆锥的概念及其性质3. 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体积计算4. 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 圆柱和圆锥的绘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柱和圆锥的概念、性质、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圆柱和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2.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自主掌握圆柱和圆锥的性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几何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 采用动手操作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圆柱和圆锥模型、幻灯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绘图工具等。

六、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积、体积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解题过程。

4.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应用: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和圆锥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物体,拍摄照片或绘制简图,分析其特点,下节课分享。

九、单元测试本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方面进行评价。

【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教案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四个练习,把内容分成四段教学。

依次是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

在单元结束时,还安排了整理与练习以及实践活动《测量物体的体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和圆锥。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圆柱,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等活动初步感受了圆柱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不同之处。

例1先教学认识圆柱,再教学认识圆锥,要让学生从整体上体会它们的特征,了解围成圆柱或圆锥的各个面,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圆柱从识别圆柱形的物体开始,因为学生已有这样的能力。

例1的图片里,有些物体是圆柱形的,有些物体的一部分是圆柱形的,也有些物体不是圆柱形的。

而且,在圆柱形的物体中,有的高,有的矮,有的厚,有的薄,这就为认识圆柱提供了丰富的具体对象。

认识圆柱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同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讲解。

让学生仔细观察圆柱,发现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相同的圆形,圆柱的侧面是曲面,而且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

前两点学生容易注意到,第三点往往会疏忽,在交流的时候,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练一练里,教材安排了上、下两个底面大小不同的杯子和木桶,两个底面虽然相同但两底之间粗细不同的腰鼓,还有底面是正六边形的盒子,让学生指出这些物体都不是圆柱形,从而加强对圆柱特征的体验。

在学生交流圆柱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可相机指出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及时出现圆柱的几何图形,在图形上标出圆柱的底面和侧面,这是建立圆柱概念的重要一步。

同时指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并在圆柱的几何图形上标出高,既直观地表达高的意义,又能使学生想到测量圆柱高的方法。

例题引导学生把认识圆柱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认识圆锥上来,在观察圆锥形物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在交流圆锥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圆锥的高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圆锥的高是圆锥内部的一条线段的长。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

《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六年级数学教案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圆柱、圆锥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如,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引入。

在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再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以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空间,加强对图形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

例如对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教材一开始就提出问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展开观察,再进一步探索: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的关系,宽与圆柱的高的关系是学生在自主操作、观察与探索过程中获取的。

在此基础上教材又提出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圆柱的表面积怎么计算呢?使学生探索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另外,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时,教材增加了用长方形(或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的活动。

此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对策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这部分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柱、圆锥)单元备课单元总目标: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

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

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

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

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

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
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

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错例的估计和采集:概念辨析题:(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

(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3)做一节铁皮水管,要多少铁皮是求水管的()(4)给个圆柱体的花瓶包装在盒子里,需用多大的盒子是求花瓶的()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

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解决问题:(1)一个圆锥形的沙堆,底面直径是2米,高是0.5米,如果每立方米是800千克,这堆沙子一共多少千克?写出基本关系式再解答
(2)有一个礼堂内有8根直径是50厘米、高5米的圆柱形的柱子,用了8千克的红色油漆粉刷,每平方米需用多少油漆?写出基本关系再解答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
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

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

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
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

)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
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

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31页至33页及例1
2、圆柱的表面积33页例2--例3
3、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36页例4及补充一道已知R求V 的例题。

4、认识圆柱的容积37页例5
5、圆柱有关公式的对比练习39页8、9(增加不同位置类型的圆柱体)39页7、10
6、圆锥的认识41页
7、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42页至43页例1
8、圆锥体积的应用43页例2
第三课时课例教案:天河区华阳小学杨海英
第三课时:计算圆柱体的体积36页例4及补充例题(已知R 求V)
目标:1、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体积。

2、再次培养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探索新知的意识。

重点: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

难点: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和学具:教师准备课件一个,投影仪,学生准备圆柱形的橡皮1~2块。

重点包含要素的分析:1、让学生能从知识间或图形的联系的角度想到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研究它的体积。

逐渐培养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

2、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并且掌握转化前后两种图形各个量间的关系,也是灵活运用公式的关键。

与其它教学重点的联系:掌握V=SH是解决有关求圆柱体的体积或容积基础,同时也是下一步学习圆锥体体积计算的基础。

突出重点的策略:1、回忆圆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利用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圆柱体的过程来启
发学生猜想:圆柱体能切拼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激发学生的思维。

2、学生有前面的推测,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实物(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橡皮)操作,验证猜想,探索体积的计算方法。

3、补充一个已知R求V的例题进一步突出求V必须先求S。

突出V=SH的基础性。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体积的概念
2、我们学过求哪些几何图形的体积?怎样求?
(为学习圆柱体的体积的意义做迁移,并为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填充新知做好准备)
3、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圆柱体的体积吗?
4、想知道怎样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圆柱体的计算方法。

-----出课题
二、新课探索:1、;以前我们所研究过的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时,使用最多的是什么方法?
如: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呢?请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过程。

接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堆成一个圆柱体)能否也利用转化的思想把圆柱体转化成学过的几何图形?
2、转化成什么图形,小组讨论。

(猜想)
3、汇报猜想的结果。

4、动手实践: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

5、思考讨论:转化后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各个部分有什么联系?
6、汇报,全班交流。

长方体的体积=圆柱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高=圆柱体的高
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体的底面积
7、根据以上过程请在小组内对照图形讲述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汇报如下: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8小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V=Sh
三、公式的应用:1、教学例题4:一根圆柱形钢材,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高是2.1米。

它的体积是多少?
(1)带领学生画图。

(培养学生会画图帮助分析的能力)
(2)让学生讲方法,尝试列式。

教师板书过程。

2、补充例题:已知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底面半径是5厘米,这个茶叶筒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讨论方法汇报,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3、小结:对比以上两个题的解题过程,你觉得计算圆柱体的体积一定要根据条件先计算什么呢?(明确只要不是直接给出底面积,那就必须先由条件求出底面积。

并补充
V=лr2h)
四、巩固练习:38页1、2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