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生理学课件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生理学课件05血液与循环系统-1血液(一)
特征:细胞质内具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6-8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
在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2)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 2-4%。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
5. 血浆的pH值 人血浆pH: 7.35-7.45 波动范围小,由血浆NaHCO3/H2CO3等缓冲决定。
三、血液的生理机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通过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和单 核细胞的吞噬以及淋巴细胞 的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3.缓冲功能 血浆缓冲体系 红细胞缓冲体系
4. 生理性止血功能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后自然停止。 可用出血时间的长短来反映。
2.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比重: 全血 1.050-1.060 /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以进行红细胞与血浆 的分离,以及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 女:0~20mm/h
红细胞
嗜碱性粒 嗜酸性粒 中性粒 淋巴细 胞
一、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M 数量: 420万~500万个/µl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 如白细胞增多时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6-8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
在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2)嗜酸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的 2-4%。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
5. 血浆的pH值 人血浆pH: 7.35-7.45 波动范围小,由血浆NaHCO3/H2CO3等缓冲决定。
三、血液的生理机能
1. 运输功能 2. 防御功能
通过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和单 核细胞的吞噬以及淋巴细胞 的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3.缓冲功能 血浆缓冲体系 红细胞缓冲体系
4. 生理性止血功能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后自然停止。 可用出血时间的长短来反映。
2.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比重: 全血 1.050-1.060 / 血浆 1.025-1.030 红细胞 1.090-1.092
利用红细胞和血浆比重的差异,可以进行红细胞与血浆 的分离,以及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 女:0~20mm/h
红细胞
嗜碱性粒 嗜酸性粒 中性粒 淋巴细 胞
一、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M 数量: 420万~500万个/µl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20mm/h 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 如白细胞增多时
生理学 PPT课件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以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气温、 气压、光照等。 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 面,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机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 (二)任务 : 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 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
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
【复旦大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学习】_模式识别受体
快速熟悉
Pattern recognition
Charlie Janeway
1. All bugs contain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not present in the host (e.g., dsRNA, LPS, peptidoglycan, β-glucan) 2. APC possess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 that recognise these
• PRRs识别结合的配体分子,即病原微生物某些共有的高度保守的分子 结构,称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例如细菌脂多糖、脂蛋白、肽聚糖、鞭毛蛋白、 非甲基化cpG,DNA、病毒双链RNA、真菌细胞壁等。
快速熟悉
PRRs: coupling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ity
• 固有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防御机制,主要特点是固 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的受体可识别多种“非己”异物共同表达的模 式分子,经特殊的信号转导途径表达效应分子以产生免疫效应。
• 这种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的能识别病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的某些 共有的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称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
molecular signatures of microbes 3. PRR triggering promotes APC activation and leads to T cell priming
Janeway Jr, C. A. (1989) Cold Spring Harb Symp Quant Biol. 54:1-13
复旦大学生理学课件1
Feed-forward signals
Receptor
Center
Effector
Feedback signals
§ 3.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Nervous 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 Reflex & reflex arc Humoral 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 Hormone & its secretory forms
Telecrine, paracrine, neurosecretion, etc.
Autoregulation * Definition & the characteristics
Reflex & reflex arc
§ 4.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in the body Non-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pen loop system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 Closed loop system, Automatic control
* Negative feedback system * Positive feedback system 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More quickly, less oscillated & foresigh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cine & physiology * Physiology is on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复旦生理学课件 (7)PPT精品文档19页
0.80
Fat
37.7
19.7
0.71
Direct calorimetry
Indirect calorimetry
Factors affecting energy metabolism Exercises Concept of oxygen debt Nervous Thinking peacefully & anxious Food specific dynamic effec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Others: age, sex, circadian rhythm, hormones, diseases, etc.
* Measurement NPRQ=0.82; NPTEO=20.18 kJ/L; BMR=20.18 kJ/LVo2/(m2·h) or
BMM R V SV 10% 0 SV
MV: measuring volume; SV: standard volume * Physiological variation & clinical significances
Chapter 7
ERGY METABOLISM & BODY TEMPERATURE
§ 1. Energy metabolism Introduction & definition Substantial metabolism Assimilation metabolism Dissimilation metabolism (ca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
Thermal equivalent,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 Respiratory quotient (RQ) of 3
生理学(第9版)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1)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对完整的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依赖性,常简称为“完整性” ➢ 互不干扰性,常简称为“绝缘性” ➢ 双向性 ➢ 相对不疲劳性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直径、髓鞘有无及厚度、温度等 ➢ 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意义及方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熟悉 1. 神经对效应器组织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 2.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非定向突触传递 3. 调质的概念;突触可塑性的概念和机制 4.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5. 大脑皮层运动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式图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及其功能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7.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神经肽 的概念 8. 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不同于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9. 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易化和突触前易化的概念及机制 10. 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基底神经节损伤有 关的疾病
生理学(第9版)
(1)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 对完整的神经纤维结构和功能的依赖性,常简称为“完整性” ➢ 互不干扰性,常简称为“绝缘性” ➢ 双向性 ➢ 相对不疲劳性 2)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直径、髓鞘有无及厚度、温度等 ➢ 测定神经传导速度的意义及方法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熟悉 1. 神经对效应器组织的营养作用和神经营养因子 2. 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非定向突触传递 3. 调质的概念;突触可塑性的概念和机制 4. 氨基酸类递质及其受体 5. 大脑皮层运动区,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几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模式图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及其功能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正副高等题库都已入库。
生理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7. 乙酰胆碱及胆碱能受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神经肽 的概念 8. 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传播不同于 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征 9. 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后易化和突触前易化的概念及机制 10. 脊髓对姿势反射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与基底神经节损伤有 关的疾病
生理学课件ppt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通过实验设计、操作、观察和数 据分析,探究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规律。
临床观察法
通过对病人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 ,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方法。
动物模型法
通过建立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 ,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
生理学的重要性
保障健康
了解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保持健康,预防
G1期
G1期是细胞周期中的第一个阶 段,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 合成。
S期
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此时 DNA的合成最为活跃。
G2期与M期
G2期是DNA复制后的阶段,M 期则是细胞分裂的阶段。
03 器官生理
循环系统
01
02
03
心脏
是循环系统的核心,通过 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送到 全身各部位。
血管
疾病。
指导医学实践
生理学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础, 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理论支持和
实践指导。
促进科学发展
生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医学有 重要影响,也对其他科学领域如 生物学、心理学、药理学等有着
深远的影响。
02 细胞生理
细胞膜与离子通道
01
02
03
04
细胞膜的组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 糖类组成,其中脂质双层构成
生理学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细胞生理 • 器官生理 • 神经系统生理 • 内分泌系统生理 • 生殖系统生理 • 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与平衡
01生物体正常生 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差异,生理学可 分为微生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和人类生理学等。
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PPT幻灯片
感受器 传入N纤维 中 枢 传入N纤维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
→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
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二、生理学水平和研究内容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1/阈值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 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
心率维持在高水平。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①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
→生理效应。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
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二、生理学水平和研究内容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1/阈值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2.内环境: 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
体液和体液的分布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 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
心率维持在高水平。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课件]复旦大学介绍PPT
复旦名人录:
• 复旦历史上曾经拥有一大批学术大师和著名学者,在国内 外享有盛誉。周谷城、陈望道、颜福庆、 苏步青、谭其 骧、周予同、陈建功、朱东润、胡曲园、严北溟、张世禄、 伍蠡甫、卢鹤绂、谢希德等著名学者长期在校执教,为复 旦奠定了雄厚的学术传统和基础。 谈家桢、吴浩青、谷 超豪、胡和生、王迅、陈中伟、杨雄里、杨福家、汤钊猷、 顾玉东、李大潜、陈灏珠、沈自尹、闻玉梅、王威琪、陆 谷孙、章培恒等一大批知名 专家,仍活跃在国内外学术 舞台上,成为复旦当代学术精神的代表。建校以来复旦大 学共培养了18万余名各类毕业生,涌现出包括于右任、邵 力子、陈寅恪、竺可 桢、张志让、李岚清等校友在内的 众多杰出人才,为国家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复名复旦公学。 “复旦”二字由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 育家马相伯先生选定,选自《尚书大传•虞 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 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 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
• 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 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1937年抗 日战争 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并于1941年改为 “国立”。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鲁迅、 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 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复旦大学在新中 国成立 后经历了几次分离、再组合,在改革开放后逐步 发展成为了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技术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研究型综合 大学。
• 现今的复旦大学,已是上海医科大学和复 旦大学强强合并的一所综合型大学。无论 是文科还是理科都位列中国高校前五名。
重点专业:
• 哲学类: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政治经济学 经济 学:世界经济、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国际 关系 • 文学类: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历史地 理学、 • 理工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 理、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生态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电路与系统、微 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医学类: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 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肾病、 传染病)、儿 科学、神经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普外科、 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肿瘤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 结合临床、社会医学 与卫生事业管理。
生理学课件ppt
体温等功能。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 感受、传导和整合信息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 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各种复杂 的生理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 ,负责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种感觉 器官以及肌肉等组织。
生理学的重要性
医学应用
生理学是医学学科的基础,为疾病诊 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命科学研究
人类健康保障
通过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理学 有助于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生理学为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其他生 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生理学
古代哲学家和医学家对生命现象 的观察和思考,奠定了生理学的 基础。
观察法
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 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分类
根据观察条件和目的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 察法等。
观察法应用
观察法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用于观察人体生理现象和行为变化,如呼 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测量。
生物电与兴奋传递
1 2 3
生物电的产生与传播
生物电的产生与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有关,通过离 子通道和离子泵的作用,形成动作电位和电紧张 电位等生物电现象。
兴奋传递的机制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及兴奋的 离子机制等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与兴奋收缩耦联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具有 感受、传导和整合信息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是神经 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各种复杂 的生理活动。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 ,负责连接中枢神经系统和各种感觉 器官以及肌肉等组织。
生理学的重要性
医学应用
生理学是医学学科的基础,为疾病诊 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生命科学研究
人类健康保障
通过研究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生理学 有助于维护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生理学为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其他生 命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生理学
古代哲学家和医学家对生命现象 的观察和思考,奠定了生理学的 基础。
观察法
观察法定义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 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分类
根据观察条件和目的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 察法等。
观察法应用
观察法在生理学研究中主要用于观察人体生理现象和行为变化,如呼 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测量。
生物电与兴奋传递
1 2 3
生物电的产生与传播
生物电的产生与细胞内外离子分布有关,通过离 子通道和离子泵的作用,形成动作电位和电紧张 电位等生物电现象。
兴奋传递的机制
兴奋通过突触传递,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及兴奋的 离子机制等过程。
神经肌肉接头与兴奋收缩耦联
第九版生理学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第1~3节)
2. 神经纤维的分类方法和主要类型 3. 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类型和主要功能
4. 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
5. 主要神经肽的种类、受体和主要生理作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6.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主要作用
7.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传出通路,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
非定向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生理学(第9版)
3. 影响定向突触传递的因素、环节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内流的重要作用、神经毒素影响突触传递的机制
(2)影响递质清除的因素 (3)影响突触后膜反应性的因素: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称为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机制:兴奋性递质且Na+内流大于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
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使细胞膜面积大幅扩展,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范围 和敏感性 树突棘在数量和形态上都具有易变性 是脑功能可塑性的基础 与智力的发育有关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顶树突上的树突棘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接受、整合、传导和传递信息
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作者 : 王继江 单位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1)神经元的概念:神经元是一类为执行多样化调节功能而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特殊细胞
4. 多巴胺及其受体;5-羟色胺及其受体;组胺及其受体
5. 主要神经肽的种类、受体和主要生理作用;嘌呤类递质及其受体 6. 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的主要作用
7. 脑干对姿势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传出通路,基底神经节的纤维联系
非定向突触的结构模式图
生理学(第9版)
3. 影响定向突触传递的因素、环节
(1)影响递质释放的因素:Ca2+内流的重要作用、神经毒素影响突触传递的机制
(2)影响递质清除的因素 (3)影响突触后膜反应性的因素:受体的上调与下调
4. 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在突触后膜引起的去极化突触后电位称为兴奋 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 EPSP) 机制:兴奋性递质且Na+内流大于K+外流,发生净内向电流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相应受体,使某些离子通道开放,后膜对Na+和K+的通透性增大
与其他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使细胞膜面积大幅扩展,提高了神经元信息接收的范围 和敏感性 树突棘在数量和形态上都具有易变性 是脑功能可塑性的基础 与智力的发育有关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顶树突上的树突棘示意图
生理学(第9版)
2.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
接受、整合、传导和传递信息
胞体和树突:主要负责接受和整合信息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作者 : 王继江 单位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生理学(第9版)
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一)神经元
1.神经元的一般结构
(1)神经元的概念:神经元是一类为执行多样化调节功能而在形态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特殊细胞
生理学(全套课件)
坚持同型输血,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在紧急情况下,可遵循一定的异 型输血原则。
输血反应与处理
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 应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 理。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中,心房和 心室的机械活动都经历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生理学在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如生物膜学说、基因表达调控等。同时 ,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如神经生理 学、免疫生理学等。
0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02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等
03
小肠液的作用
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碱性环境有利于酶促反
应的进行;小肠的蠕动和绒毛的摆动有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充分混合。
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结构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
大肠的功能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
大肠内的细菌作用
合成维生素B族和K族;利用食物残渣形成粪 便。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 能
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消化系统的调节
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
口腔内消化
口腔的结构
包括口唇、颊、腭、牙 、舌和口腔腺。
口腔的功能
咀嚼、吞咽、言语和感 觉。
唾液的作用
湿润食物,便于吞咽; 溶解食物中的可溶性成 分,使之变成液态;清 洁和保护口腔。
胃内消化
胃的结构
输血反应与处理
包括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 应等,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 理。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中,心房和 心室的机械活动都经历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生理学在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取得了突破 性进展,如生物膜学说、基因表达调控等。同时 ,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如神经生理 学、免疫生理学等。
0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02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等
03
小肠液的作用
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碱性环境有利于酶促反
应的进行;小肠的蠕动和绒毛的摆动有助于食物与消化液的充分混合。
大肠的功能
大肠的结构
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五部分 。
大肠的功能
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
大肠内的细菌作用
合成维生素B族和K族;利用食物残渣形成粪 便。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 能
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消化系统的调节
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
口腔内消化
口腔的结构
包括口唇、颊、腭、牙 、舌和口腔腺。
口腔的功能
咀嚼、吞咽、言语和感 觉。
唾液的作用
湿润食物,便于吞咽; 溶解食物中的可溶性成 分,使之变成液态;清 洁和保护口腔。
胃内消化
胃的结构
《生理学》课件——绪论
皮肤血管收缩、寒战,使体温不致降低
生理性适应
加强运动、增加衣着、使用取暖设备等
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reproduction)
是人类得以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15
第三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
体液
(占体重40%)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基础上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摘除和破坏某一器 官或移植等,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器官的功能或功能 紊乱等。
8
如何学习《生理学》
(一)结构和功能相联系 (二)局部和整体相联系 (三)人体与环境相联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9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25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
26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1)概念: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在某种变 化过程中,其结果降低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2)特点:普遍存在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 液5% (指血浆)
(占体重20%)
内环境
组织液15% (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16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17
二、稳态(homeostasis)
(一)概念: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物 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称之为内环境的稳态。
2024年度-《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 调节网络。
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实现生理 功能的协调统一。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
生物节律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生物钟调控生物 节律的发生和维持。
30
06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31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细胞内外信号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 和转录因子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与认知科学
探讨神经系统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包括感知、学习、记忆、决策等 方面的研究。
免疫生理学与炎症反应
研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应对外来病原体,以及炎症反应在疾病发生 和发展中的作用。
代谢生理学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生长发育等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器参与等
20
04
组织的基本功能
21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 少。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 上皮。
上皮组织的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感觉。
22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系统生物学方法
整合多层次、多组学数据,从系统角 度揭示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5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的观察,形成 了一些朴素的生理学观念。
随着解剖学、医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 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19世纪
20世纪至今
随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的提出, 生理学在细胞、组织、器官等各个层次上 取得了重要进展。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 调节网络。
高级中枢的调控作用
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实现生理 功能的协调统一。
生物节律和生物钟
生物节律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生物钟调控生物 节律的发生和维持。
30
06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与展望
31
生理学的研究热点
细胞信号转导与基因表达调控
研究细胞内外信号如何影响基因表达和细胞功能,涉及多种信号通路 和转录因子的研究。
神经生理学与认知科学
探讨神经系统如何处理和解释信息,包括感知、学习、记忆、决策等 方面的研究。
免疫生理学与炎症反应
研究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和应对外来病原体,以及炎症反应在疾病发生 和发展中的作用。
代谢生理学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细胞凋亡的概念
细胞程序性死亡,维持内环境稳定和生长发育等
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基因调控、信号传导和细胞器参与等
20
04
组织的基本功能
21
上皮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 少。
上皮组织的分类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 上皮。
上皮组织的功能
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感觉。
22
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的特点
系统生物学方法
整合多层次、多组学数据,从系统角 度揭示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和整体性。
5
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的观察,形成 了一些朴素的生理学观念。
随着解剖学、医学的发展,生理学开始从 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实验科学。
19世纪
20世纪至今
随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等的提出, 生理学在细胞、组织、器官等各个层次上 取得了重要进展。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消化系统
总结词
人体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吸收
详细描述
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 大肠等器官组成,负责将摄入的食物 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 和脂肪酸,供身体细胞利用。
呼吸系统
总结词
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场所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和肺组成,负责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肺是主要的呼吸 器官,负责气体交换。
人体的适应与Βιβλιοθήκη 激反应总结词适应和应激反应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
详细描述
适应和应激反应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机制,可以帮助人体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和突发状况,保持机体的稳定和平衡。
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
总结词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而 衰老则是人体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
VS
详细描述
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受到 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 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发生变化, 出现衰老现象,如皮肤松弛、器官功能衰 退等。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 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 方式等。
核酸
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RNA则参与蛋白质翻译过程,对基因表达进 行调控。
糖类
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等类型。糖类是 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之一,同时也在细胞识别、信息传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泌尿系统
要点一
总结词
人体内废物和多余水分的排泄通道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负责过滤血液 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
生殖生理-复旦精品课程
时间:4周~12岁 特点:8岁以前(儿童早期):
幼稚型:卵巢低度发育;子宫体颈比1:2; 阴道上皮薄,酸度低,易感染; 卵泡:窦前期
8岁以后(儿童后期): GnRH抑制解除 :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乳房开始发育)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3)
青春期 adolescence,puberty
时间:月经初潮(10~19岁),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与遗传、地理、体质、营养、心理有关)
排泄:肾脏(E:肝肠循环)
排卵后:黄体
激素合成与分泌
雌激素
双细胞 双促性腺作用(1)
.垂体、下丘脑:负反馈、正反馈
调节HPOA的活动;
.卵巢:协同促进和控制卵泡发育;
影响卵巢对FSH及LH的反应性 调节卵巢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子宫: 子宫体:
肌肉: 促进子宫发育,肌层增厚, 收缩力,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3~5周: 移行至生殖嵴 6~8周: 卵原细胞
3~7月: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终止于分裂前期的双线期 初级卵母细胞
排卵前: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排卵后: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 终止于分裂中期
受精后: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卵子
(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
颗粒细胞分泌卵母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
.垂体、下丘脑:
负反馈 调节HPOA的活动;
.卵巢:促进和控制卵泡发育;
影响卵巢对FSH及LH的反应性 调节卵巢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子宫:
子宫体:
肌肉:松弛,收缩力, 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孕卵生长发育;
内膜:分泌期变化;有利于孕卵着床;
子宫颈:宫颈口闭合、粘液,
NaCl, 拉丝度
幼稚型:卵巢低度发育;子宫体颈比1:2; 阴道上皮薄,酸度低,易感染; 卵泡:窦前期
8岁以后(儿童后期): GnRH抑制解除 :第一、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乳房开始发育)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3)
青春期 adolescence,puberty
时间:月经初潮(10~19岁),生殖器官发育成熟。 (与遗传、地理、体质、营养、心理有关)
排泄:肾脏(E:肝肠循环)
排卵后:黄体
激素合成与分泌
雌激素
双细胞 双促性腺作用(1)
.垂体、下丘脑:负反馈、正反馈
调节HPOA的活动;
.卵巢:协同促进和控制卵泡发育;
影响卵巢对FSH及LH的反应性 调节卵巢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子宫: 子宫体:
肌肉: 促进子宫发育,肌层增厚, 收缩力,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3~5周: 移行至生殖嵴 6~8周: 卵原细胞
3~7月:进入第一次减数分裂, 终止于分裂前期的双线期 初级卵母细胞
排卵前: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 次级卵母细胞
排卵后:进入第二次减数分裂, 终止于分裂中期
受精后: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卵子
(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
颗粒细胞分泌卵母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1)
.垂体、下丘脑:
负反馈 调节HPOA的活动;
.卵巢:促进和控制卵泡发育;
影响卵巢对FSH及LH的反应性 调节卵巢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子宫:
子宫体:
肌肉:松弛,收缩力, 对催产素的敏感性;有利于孕卵生长发育;
内膜:分泌期变化;有利于孕卵着床;
子宫颈:宫颈口闭合、粘液,
NaCl, 拉丝度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双凹圆蝶形: a:增加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球 形时大。 b:细胞中心薄,有利于气体进出红细胞。 c:有利于可塑性变形,以通过口径比它 小的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
RBC in a capillary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300 mmol/L (300 mOsm/Kg H2O,相当于770 kPa)。主 要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80%来自Na+和Cl-。 (细胞内外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其中白蛋白分子 量小,故为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来源。(血管内外水平衡)
Clotting, Immunization O2, CO2, Nutrition, Excretion, Hormone
pH, Temperature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body weight)
Body fluid: (60%
Intracellular fluid: 2/3 Extracellular fluid: 1/3 Interstitial fluid: 3/4 Plasma: 1/4 Internal environment = extracellular fluid Homeostasis: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3.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血浆渗透压主要来自于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
血液的理化特性
4. 血浆的pH值:
正常值为7.35~7.45。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缓冲对,其中最主要缓冲对为NaHCO3/ H2CO3, 比值为20。(肺和肾的排出)SummaryHemopoiesis
造血(Hemopoiesis):血细胞的生成过程。(自学)
Hemopoietic stem cells
Plasma proteins
Plasma proteins
Functions of plasma proteins
1. 运输功能
2. 营养功能
3. 形成胶体渗透压
4.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5. 缓冲功能
6. 免疫功能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Composition of the blood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 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人:成年男性 40%50%
成年女性 37%48% 新生儿 55%
Composition of the blood
Plasma proteins
Plasma protein: 60-80g/L
Composition of the blood
Blood:
Plasma: 水,低分子物质 (电解
质、小分子有机化合 物),蛋白质,气体
Blood cells: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Platelet (thrombocyte)
Hemoglobin: 男: 120-160g/L; 女: 110-150g/L; 新生儿: 200g/L(5d); 最低值(6m); 逐渐升高(>1y)
Hemoglobin
Erythrocyte
Erythrocyte
Erythrocyte
• 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The shape and count of erythrocyte RBC: 男: 平均5.0* 1012/L, (4.5-5.5)*1012/L; 女: 平均4.2* 1012/L, (3.8-4.6)*1012/L; 新生儿: 平均6.0* 1012/L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 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
半透膜
渗透压 NaCl (1 mol/L+?) NaCl (0.1 mol/L-?)
H2O
H2O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TRODUCTION
Heart Blood vessels Blood
INTRODUCTION
Functions of blood
Blood: (7-8% body weight, 70-80ml/kg)
1. Transportation:
2. Regulation: 3. Protection:
Albumin: 40-50g/L (分子量较小,浓度最高) Globulin: 20-30g/L (1-、2-、-、-globulin) Fibrinogen:(分子量最大,浓度最低)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临床上提示肝脏疾患 Serum (plasma without fibrinogen)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 全血比重:1.0501.060(红细胞多比重大) 血浆比重:1.0251.030(蛋白质含量多比重大) 红细胞比重:1.090 1.092(与血红蛋白含量呈 正比)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
2. 血液的粘滞性(viscosity) 由液体分子的内摩擦形成。与水相比,血液 相对粘滞性为4 5,血浆为1.6 2.4。
红细胞数、血浆蛋白含量和血流速度等影响 决定粘滞性。(血流动力学)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血液的理化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