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2
科学教案:中班儿童感官认知科学实验2
科学教案:中班儿童感官认知科学实验2中班儿童感官认知科学实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感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感官的刺激,孩子们能够获得丰富的感受和认识,如扩展感知范围,帮助认知事物,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等。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儿童的感官认知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中班儿童更好地了解感官认知科学,了解各种感官的运作原理和场景应用,让儿童进一步探索感官和科学的奥秘,培养其好奇心和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过程:1.触觉实验:将盲人用手触摸物体的情形录制下来,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触材料来体验视障人士触觉的神奇。
2.听觉实验:播放不同的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汽车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等,通过辨别不同声音来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
3.味觉实验:在香水班地点模拟更换味道的情形,让孩子们尝试辨别不同香水的气味。
通过嗅觉进一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味觉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了解新奇的事物。
4.视觉实验:将孩子们带到房间里,点燃各种不同的蜡烛,然后每个孩子都会得到一个显微镜和一个小棉签,让他们在蜡烛燃尽的地方,取一点异味物质。
孩子们分别观察自己取到的异味物质,通过显微镜看到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并尝试猜测那种异味物质最近离他们最近。
5.嗅觉实验:在房间里播放各种香水和果汁味道,让孩子通过闻不同味道来判断对应的口味,从而进一步读懂感官的奥秘。
6.感观综合实验:让孩子们进行一次感官综合的实验。
摆放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物品,让孩子们用手触摸,通过触感代替视觉或嗅觉来推测物体的属性,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多元感知。
三、实验目标及效果评估:通过该实验,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和效果:1.增强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进一步了解科学的奥秘。
2.培养儿童的多元感知和感官认知能力,提高其对世界的敏锐度和思考能力。
3.通过多种感官的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4.通过实验,让孩子们体会和认识其中的科技成果,增加对科技产生兴趣和热爱。
神奇实验室——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
神奇实验室——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中班科学活动教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普教育逐渐被人们重视。
特别是在孩子的科学启蒙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便是为了满足孩子在科学探索和创新方面的需求而开展的一项非常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个神奇实验室的中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教案介绍1.教案名称:神奇实验室——中班科学活动教案2.教案目的: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的认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兴趣。
3.教案内容:通过设计各种有趣的实验、故事和小游戏,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实验设计与实施: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设计了各种有趣的实验项目,如水与油的分离、白醋与小苏打的反应、光影变换等,引导孩子们参与实验过程,探究科学现象,体验科学乐趣。
(2)故事讲解与解读:老师选取了一些有关科学和自然环境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演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感受自然环境之美。
(3)游戏和活动设计: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兴趣,设计了各种互动游戏和科学竞赛活动,如拼图比赛、拔河比赛、挑战大楼、捉虫比赛等,让孩子们在娱乐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案实施1.教学前准备:老师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并确保教室、实验室和场地的安全性。
学生要充分了解上课的主题和目标。
2.实施方案:老师首先以各种艺术手段,如唱歌、跳舞、游戏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再呈现有关科学和自然环境的故事和实验,让孩子们参与进来,从实践中体验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
3.教学反思:老师要结合本次课程的情况,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思,并适时改进课程和教学方法。
三、教案评估1.学生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践和反应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如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合作和科学素养等方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科版
2.3 光的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果冻。
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课前启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
(二)导入新课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三)新授1.光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生:结合图2.1-1天然光源和图2.1-2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
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生:讨论交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2.光的传播(1)提出问题师:(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
)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生: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苏教版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教学目标:1、知道变异可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
2、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极大地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4、了解科学界对用人工方法使生物产生变异存在着争议。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难点:了解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材料、课件,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和变异的内容,谁能来举例说一说什么是遗传现象?什么是变异现象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遗传变异)2、现在来看一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辣椒)3、再出示彩椒,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又是什么吗?叫什么名字呢?这是彩椒,又叫太空椒,这是科学家们近几年培育出来的新品种,4、现在谁来说一说,它们两个有亲缘关系吗?它们两个谁是父代,谁是子代呢?(学生回答)那么彩椒从辣椒遗传来了哪些特征,彩椒的哪些特征是变异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和平时吃辣椒时观察到的特征跟同组同学说一说。
5、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是彩椒从辣椒遗传来的特征,彩椒的……是变异的特征)6、提出问题:你能猜一猜,辣椒是通过什么把这些特征遗传给了彩椒,彩椒又是什么产生了变异呢?把学生的猜测写在副板书,如果猜不出的话在辣椒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DNA 基因)7、学生猜测。
8、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和科学家们一起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板书课题)二、讲授1、谈话:关于这个秘密你用什么方法来揭开呢?我们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查阅资料(无法观察、实验,那们我们就来查阅资料,你们现在有这方面的资料吗,那我们就利用书上的资料来研究这个问题。
2、我们先来认识一位科学家。
(出示图)你知道他是谁?这就是孟德尔,他对豌豆进行了研究。
孟德尔是怎么研究的?研究的结果怎样?我们来读一读书上资料,边读边想。
6年级科学教案 2 太阳系大家族冠军奖
太阳系一、教材分析《太阳系大家族》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二课。
结合教科版教材,对本教材内容进行略微调整,分为两大活动:活动一:认识太阳系,根据太阳系的侧面图初识太阳系,再借助VR眼镜俯瞰太阳系和太阳系动画了解八大行星,形成对太阳系的初步认识;活动二:建一个太阳系模型,让学生借助VR眼镜收集八大行星相关的数据进行小组合作建立太阳系模型,使学生在一次次建模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交流、探讨、质疑,对太阳系的真实情景认识越来越深刻,体验太阳系的浩渺及行星的渺小和行星间距离的遥远,不仅加深学生对太阳和太阳系中的组成天体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建立有关宇宙空间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太阳系知识并不是一无所知的。
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得各种各样关于太阳系的信息。
他们可能会说出太阳是恒星,能说出太阳系的几大行星,甚至个别学生还能说出更多的知识。
但大多数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肤浅的,缺少直观的经验,甚少观察。
尤其对于太阳系其他天体的组成、行星的大小、位置排列等,更是知之甚少。
因此本课学习就要让学生建立对太阳系的完整认识,并在建模过程中,认识到太阳系的辽阔,宇宙的浩瀚。
另外,虽说是六年级学生,但学生缺乏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
VR眼镜虽然提供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有关数据,但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处理能力显然不够,不能从数据的背后去发现蕴含在数据中的有关太阳系的真实情况。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也是偏弱。
学生往往专注于现实情境的观察,对宇宙空间及天体的运行缺乏在头脑中建立立体的形象,这也是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所决定的。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认识太阳系八颗行星,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分析八颗行星相关信息,建立太阳系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太阳系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激发起探索宇宙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制作简易显微镜首师大版(含教学反思)
2、制作简易显微镜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3、了解通过两个放大镜的一种组合观察物体,与通过一种显微镜观察物体,二者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教学重难点:
1、设计制作简易显微镜。
2、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发展设计和动手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个组准备2个放大镜、玻片标本等;
(学生):1、两个放大镜、镜筒(学具);500ml或350mL的透明饮料瓶;透明塑料片、小棍、铝箔;剪子、双面胶等;
2、织物、有字的纸、印有彩色图案的电话卡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2、制作简易显微镜
主要组成:物镜靠近被观察的物体,
目镜靠近眼睛。
工作原理:物镜得到放大实像,
目镜放大。
教学反思:材料里有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材料,直接下发,不讲制作,孩子们很快就琢么出来如何组装了,一边玩一边体验使用方法,
这时我提出调节中间距离,实际是在调节什么?孩子们马上也就能想到是调节焦距,把以前所学结合进来,这样就让显微镜更加贴近孩子。
小学科学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影响。
2. 掌握不同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
3.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影响。
2. 不同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3. 如何保护环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环境问题的定义、影响、具体问题及其原因,以及保护环境的方法。
2. 图片、视频资源:用于呈现具体的环境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环境问题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
2. 概念解释(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环境问题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环境问题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 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20分钟)教师介绍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问题的严重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找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4. 保护环境的方法(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如节约用水、减少空气污染、分类垃圾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和相关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5. 活动训练(20分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并设计一份保护环境的宣传海报。
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海报,既展示了他们对所选环境问题的理解,也能加深他们对保护环境方法的记忆。
6. 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所学的环境保护方法。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垃圾分类、植树等。
2. 鼓励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其他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鼓励学生用简短的口号或标语来宣传环境保护,如“保护环境,我们的责任”。
小班科学教案1个和2个
小班科学教案1个和2个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帮助孩子们培养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而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因此为他们设计一个既有趣又能激发思考的科学教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小班科学教案中的1个和2个教案。
我们将会以结构化的方式进行展示。
一、小班科学教案1个科学教案1个:主题:动物世界目标:通过观察和探索不同的动物来让孩子们认识到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步骤:1. 介绍动物- 让孩子们看一些图片或卡片,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并问孩子们他们是否见过这些动物,以及他们对这些动物有什么了解。
- 讨论孩子们对动物的喜欢和不喜欢之处,并让他们解释为什么。
2. 观察不同的动物- 带领孩子们到附近的动物园或农场进行实地观察。
让他们仔细观察不同动物的外貌、颜色、大小、行动方式等特征,并记录下来。
- 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观察到的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引导他们思考这些特征和习性的原因。
3. 动物的需求- 引导孩子们思考动物的需求,如食物、水、住所等。
通过与孩子们的讨论,让他们明白不同动物有不同的需求,并帮助他们认识到人类应该如何关心和保护动物。
4. 制作动物画册- 带领孩子们制作一个动物画册,让他们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观察结果。
- 鼓励孩子们亲自绘制动物的图片,并写下他们对动物的感想和体会。
二、小班科学教案2个科学教案2个:主题:植物的生长目标:通过实践和观察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步骤:1. 种植种子- 给每个孩子一颗大豆种子,并让他们用湿纸巾和透明塑料袋来制作一个简易植物培养箱。
引导孩子们种下种子,并在透明塑料袋上标记他们的名字。
- 解释种子需要什么才能生长,如土壤、阳光和水。
帮助孩子们明白他们要如何照顾这颗种子,让它能够生长。
2. 观察种子的生长- 每天让孩子们观察自己种下的种子,并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如种子的颜色、大小、出芽情况等。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 我的感官丨冀人版
《我的感官》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的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2.能用语言如实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人的感官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重点: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准确描述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1、课件、观察记录单、相关图片、网络寻找的声音、铃铛、水果糖、醋、酱油、纸箱、蒙眼布、水果、各种质地玩具等。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指导法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热身操《小手拍拍》二、探究新知,活动一:1.观察花的颜色师代表小猪佩奇邀请同学们一起去佩琪家参观,引导孩子们观察各种花的颜色。
生通过观察说出各种花的颜色:蓝色、红色、粉色、黄色.......师顺势引导孩子“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些花的颜色的?”生:“我们用眼睛观察的。
”师“孩子你回答的很准确,我们就是用眼睛观察的,眼睛是我们的五种感官之一,你们猜一猜我们还有那些感官呢?”生进行猜想:手、口、耳、目......(教师板书,等待验证)师:“那到底是不是呢,我们一起来验证。
”2.听声游戏师:“听佩琪家里有好多的声音,你们仔细的听一听都有哪些声音?”师播放声音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请学生回答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回答。
小猫坎迪、小狗丹尼、小羊苏西、小马佩德罗........师:“听的真认真啊,那你们是用什么了解到是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呢?”生“是用耳朵听到的。
”师:“对通过我们的观察验证我们得到了,耳朵也是我们的感官之一”3.尝糖的味道师:欢迎小朋友们来参加佩琪的party,猪妈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吃的糖果,但是猪妈妈比较粗心,不小心把各种口味的糖放在了一起,这下可愁坏了猪妈妈,分不清哪些是甜的那些是酸的,你们说该怎么呢?生:尝一尝师:你们好聪明那就赶紧来尝一尝。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分出糖果的?生:用舌头尝的。
科学教育教案:带孩子制作种子标本2
科学教育教案:带孩子制作种子标本2带孩子制作种子标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更多地接触科学与科普知识,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
然而,科学教育也受到了“泛科普”的影响,让很多孩子感到枯燥无味。
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科学的趣味,在越玩越聪明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科学的奥秘呢?这时候一个种子标本制作的活动或许会帮助你。
种子标本是种子植物经过干燥、贴标签加工后制作的一种样品,通常用于教学、科研或园艺。
将种子标本制作成手工艺品可以增加它们的美观性并发挥教育效果,使孩子更易于接受和理解。
以下是实现这个活动的教案内容。
一、环节设置1.制作种子标本的简介在认识种子标本之前,引入一段干燥的种子供孩子们观察感受,然后解释这些种子形成的原理和生育过程。
接着向孩子们介绍什么是种子标本,常见的制作材料有哪些,以及用途和价值等。
2.材料准备家长或老师根据课程计划提前准备好制作材料,包括草稿纸、切割器、标签纸、膜和干燥剂。
老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木板和制作步骤说明。
3.实际操作孩子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制作自己的种子标本。
首先准备筛选出干燥透彻的种子,然后标注时间、地点、品种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接着将种子贴在标签纸上,再把标签贴在草稿纸上。
之后将草稿纸和标签纸用切割器割成所需的形状,把它们归为同一类别进行分类,最后再把它们放在膜内固定。
二、活动收尾1.总结为了巩固孩子们刚刚学习的知识,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种子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奥秘,老师需要进行合理的总结和讲解。
总结时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鼓励孩子们进行类比和推理性思维训练。
2.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种子标本,介绍采集和制作过程、兴趣点、可学习到的知识等内容。
展现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并据此引导孩子们完成更深入的思考、发掘更多的种植知识。
3.评价家长和老师应该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孩子们的作品进行激励和鼓励。
通过对制作过程、时限、制作方式、成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从而认识到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科学课教案
科学课教案科学课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课教案1活动目标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吐丝结网的特征。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1、有颜色的胶带、尼龙绳或橡皮筋、碎纸。
2、图片活动过程一、幼儿讨论:1、蜘蛛为什么会吐丝结网?2、蜘蛛网有什么功能?3、除了蜘蛛之外,还有什么动物会吐丝呢?二、展示挂图,并结合幼儿用书,和幼儿交流科学:好忙好忙的蜘蛛的内容。
1、把幼儿分成数组,邀请各组幼儿为蜘蛛先生结蜘蛛网2、说说蜘蛛是怎样结网的?想要结哪一种网呢?(1)把有颜色的胶带或纸胶带粘贴在地板上,用线条建构成一个想象中的`蜘蛛网。
(2)用尼龙绳建构一张挂在墙面上的蜘蛛网。
(3)用橡皮筋串围成蜘蛛网,或用一条橡皮筋勾出蜘蛛网。
(4)用碎片构成蜘蛛网。
三、请幼儿说说合作过程中有趣的事情。
四、活动评价1、能说出蜘蛛网的形态构造。
2、能合作完成蜘蛛网的布置。
科学课教案2活动目的: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流程:观察环境,引出主题—观察尝试,操作发现—自我创造、描述构思—情感激发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好吗?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小学科学2天气的影响(教案)
小学科学2天气的影响(教案)小学科学2 天气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了解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图片、气象仪器模型、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新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天气的影响。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吗?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请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步骤二:学习(15分钟)1.通过图片和教学课件简要介绍常见的气象现象,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风等。
2.探讨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例如,晴天适合户外活动、多云会降低光线强度、雨天需要带雨具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1.呈现一个案例:小明计划周末和家人去公园野餐,但听说有可能会下雨。
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下雨了,小明该怎么办?2.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意见。
3.分享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天气情况下的相应行为和准备。
步骤四:实践操作(30分钟)1.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模型,如温度计、风向标、雨量计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亲自操作气象仪器模型,并进行测量和记录不同时间的温度、风向和雨量。
3.帮助学生分析结果并思考,不同气象现象对气象仪器的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步骤五:反思与讨论(10分钟)1.请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为什么我们需要关注天气预报?b.掌握天气情况对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决策有帮助?2.引导学生讨论天气预测的重要性,例如安排户外活动、选择合适的衣物等。
3.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一周内的天气情况,并制作天气日记。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天气日记,思考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和出行。
3.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台或气象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天气预报和气象科学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不同气象现象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冀人版
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学
生进行补充。
(5)讨论:
①观察三个烧杯中的水量,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小结: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7)推想:根据土壤的渗水性推想不同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肥力有什么差异。
3.观察豆苗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
(3)观察:学生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 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页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土壤。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与修正。
(5)小结: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是黏质土。
2.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1)引导: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你知道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较强吗?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4)汇报:选择合适的时机,指定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讨论:通过以上
实验的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6)总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1.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引导: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生长的植物也不同。如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且沙土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西瓜积累糖分。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较好,耐旱耐涝,适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出示教材第6页的沙质土地和壤土地的图片)
(2)作业:请同学们课后搜集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生长的植物。比一比,谁搜集到的资料多。
(3)展示:选择合适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展示评价。
2.了解黏质土的用途。
(1)提问:黏质土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小学科学2《樟树与彩叶草》(教案)
小学科学2《樟树与彩叶草》(教案)樟树与彩叶草 - 小学科学2教案【引言】本节课是小学二年级科学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学习樟树和彩叶草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特征。
这将帮助学生们积累一定的植物知识,并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1. 了解樟树和彩叶草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2. 掌握樟树和彩叶草的生长过程;3. 培养学生们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樟树和彩叶草的外部特征;2. 樟树和彩叶草的实物标本;3. 鲜花或切花样本展示彩叶草的生长过程;4. 小组活动材料: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引导学生们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植物和动物的特征。
2. 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和好奇心,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植物?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植物外观。
【Step 2】展示和讲解1. 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樟树和彩叶草的外部特征,包括树干、树叶、花朵等;2. 简要讲解樟树和彩叶草的生长环境,樟树属于乔木,常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而彩叶草属于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Step 3】观察和比较1. 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实物标本,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和比较;2. 引导学生们注意樟树和彩叶草的外部特征,例如树皮的颜色、叶子的大小和形状;3. 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发现樟树和彩叶草的异同点,记录在纸上。
【Step 4】彩叶草的生长过程1. 展示鲜花或切花样本,让学生们观察彩叶草的生长过程,例如芽苞、开花和结果等;2. 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彩叶草叫彩叶草?为什么它的花朵是彩色的?3. 编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纸张上画出彩叶草的生长过程,并用彩色笔标记花朵。
【Step 5】小结与扩展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们总结樟树和彩叶草的外部特征和生长环境;2. 提问:“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樟树和彩叶草?”引导学生们思考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植物的意义。
小学科学第2课像与不像(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像与不像(教案)【小学科学第2课】像与不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像与不像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比较和分类等方式,提高对事物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1. 一些常见的物体模型或图片,如动物、植物、食品等。
2. 白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 老师用大屏幕或实物图片展示一些物体,如苹果、梨、小狗、猫等,然后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步骤二:探究(约15分钟)1. 老师将一些物体模型或图片放在桌上,并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
2. 老师要求学生两两配对观察并比较这些物体,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时,提醒学生要观察颜色、形状、大小、种类等方面的差异。
3.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有哪些?你是怎么样找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4. 老师适时地总结学生发现的规律,在白板上展示出来,供学生参考。
步骤三:讨论与总结(约15分钟)1. 老师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像,有的物体不像?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回答。
2. 引导学生探讨像与不像的原因,并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形状相同、颜色相同、大小相同等。
3. 老师可补充一些科学知识,如物体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像与不像的原因。
步骤四:绘画活动(约20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
2.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选定的主题,绘制一幅包含不同物体的图片,目的是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互相帮助,提高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步骤五:展示与分享(约15分钟)1. 每个小组将自己绘制的图片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
2.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展示出绘画中物体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分享的方式加深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认识。
大班科学教案斜坡滚物二
大班科学教案斜坡滚物二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物体在斜坡上滚动的原理;2. 能够观察和描述滚动物体的运动特征;3.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斜坡的倾角对滚动速度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堂课将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斜坡上滚动物体的运动特征和倾角对滚动速度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实验用具:斜坡、滚珠或轮子、计时器、直尺、书本等;2. 实验材料:不同角度的斜坡板、滚珠或轮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物体在平面上滚动时会有哪些运动特征?请举例说明。
2. 概念讲解(约10分钟)介绍斜坡滚物的概念和原理:当物体在斜坡上滚动时,重力和斜坡面的作用力会使物体滚动。
滚动时物体的速度与斜坡的倾角有关,倾角越大,物体滚动的速度越快。
3. 观察实验(约20分钟)设计实验一:观察不同角度的斜坡上物体滚动的速度。
步骤:a. 准备不同角度的斜坡板,如30°、45°、60°等;b. 将滚珠或轮子放置在斜坡上,同时启动计时器;c. 观察滚珠或轮子滚动的速度,并记录下时间;d.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时间。
提醒学生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斜坡太陡导致物体滚动过快而滚出。
4. 思考讨论(约15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思考:不同角度的斜坡对滚动速度有何影响?通过实验结果,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斜坡的倾角越大,滚动物体的速度越快。
5. 实验设计(约15分钟)设计实验二:探究不同物体在相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
步骤:a. 准备相同斜坡板,如30°的斜坡;b. 准备不同物体,如滚珠、轮子、书本等;c. 将不同物体放置在斜坡上,同时启动计时器;d. 观察不同物体滚动的速度,并记录下时间;e.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时间。
让学生设计实验并讨论如何记录实验结果,提醒他们要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6. 结果分析(约10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不同物体在相同斜坡上滚动的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不同物体的滚动速度会受到其质量、形状和滚动阻力的影响。
小学科学第2课微小的生命体(教案)
小学科学第2课微小的生命体(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2课微小的生命体一、教学目标1.认识微小的生命体,了解它的分类和特征。
2.掌握观察和描述微小生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微小生命体的种类和特点。
2.观察和描述微小生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合理组织学生观察微小生物的实验活动。
四、教学准备1.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
2.显微镜、玻璃片、拖网。
3.放大镜。
4.注射器、蒸馏水、显微镜准备液。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7分钟)1.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微小的生命体,它们包括哪些种类呢?”2.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昆虫、细菌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兴趣。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步骤二:认识微小的生命体(10分钟)1.利用幻灯片或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种类的微小生命体图片。
2.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看见了哪些微小生物?它们长得怎样?”引导学生描述它们的外观和特点。
3.介绍不同种类微小生物的名称和特点,如昆虫、细菌、真菌等。
步骤三:观察和描述微小生物(15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每组一台显微镜、玻璃片和拖网。
2.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寻找、观察一些微小生物,如昆虫、细菌、蚯蚓等,并利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和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4.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微小生物的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实验活动(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观察涡虫。
2.向学生演示如何使用注射器吸取涡虫样本。
3.学生操作注射器吸取涡虫样本,用玻璃片装载并观察涡虫的特征。
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描述涡虫的运动方式、形态等。
步骤五:总结归纳(8分钟)1.组织学生就刚才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微小生物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更多有关微小生物的问题。
2.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并扩展相关知识。
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 (2)
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大班科学教案:倒立的水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水是向下流的,没有见过水能够倒立流动的情况。
但是,通过一些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也可以倒立流动。
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本科学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简单的实验,帮助大班幼儿了解倒立的水的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幼儿能够观察并体会到水的倒立流动现象,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
实验材料:1. 宽口玻璃杯2. 透明塑料薄膜3. 饮管实验步骤:步骤1:简单实验观察1. 将一个宽口玻璃杯装满水,确保水满到玻璃杯口。
2. 用手轻轻将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在玻璃杯口,注意让薄膜紧贴杯口并尽量不留空气。
3. 将整个玻璃杯倒过来,维持水杯倒立状态,然后慢慢松开手指。
观察现象:孩子们会发现薄膜上方的水不会立刻倒出,而是慢慢地向下滴落。
薄膜下方空气不能进入玻璃杯,所以水的倒立流动现象就会发生。
步骤2:探索实验1. 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宽口玻璃杯和一张透明塑料薄膜。
2. 引导幼儿重复步骤1中的实验过程,让幼儿自己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在重复的实验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发现,不管杯子中的水有多少,只要将薄膜紧贴在杯口,水都能够倒立流动。
实验解释:这一现象是由于大气压的存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认为水是向下流动的,这是因为大气压会抵消住液体表面上方的压力,使得液体向下流动。
但是,当我们使用薄膜把杯口封闭时,水下面的空气无法进入杯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
这时,上方的大气压就会使得水在杯子内部形成一个真空状态,而水表面上方的大气压还在作用。
大气压与水的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使得水能够倒立流动。
进一步思考与拓展:1. 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实验方式来观察倒立的水现象吗?尝试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2. 为什么当薄膜不紧贴杯口时,水就会立刻流出来?尝试通过增加薄膜与杯口的接触面积来解释这一现象。
3. 除了水以外,你可以尝试使用其他液体进行相同的实验,在哪些情况下你预计会观察到倒立的液体流动现象?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得以观察和体验到水的倒立流动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四年级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
建国梁
2014、8、28
科学教材分析
一、教材设计说明
本单元为“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由《考察前,我们要……》和《考察计划展示会》两个活动标题组成。
“计划与组织”是本学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项,本单元旨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制定考察活动计划这一活动载体,使学生了解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初步体验怎样计划与组织,这是本单元探究能力培养的“二级目标”。
为了增强教学实效,我们将计划与组织能力的培养内容进一步具体化、系统化,使教材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能有的放矢。
在设计和编写本单元教材时,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探究能力螺旋式上升发展的规律,着力凸显“计划与组织”的指导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体会计划与组织的意义,讲究训练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教材首先设计了“合作方块”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准备、实施和反思的过程,体验计划与组织的重要意义。
然后通过“考察计划展示会”这一活动着力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帮助学生体验计划与组织的过程与方法。
为了充分展开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教材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是组织学生讨论“考察前我们要做好哪些计划与组织工作呢?”并用小组讨论的场景图和记录讨论结果的例子展开这一教学过程;第二是分组制定考察活动计划并组织“考察计划展示
会”,教材里呈现了四个不同内容的例子,组织学生围绕“计划与组织”的内容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好考察前的计划与组织工作等问题,讨论与总结,同时教材用“计划与组织项目清单”的形式展开指导和训练;第三是在学生明确“计划与组织”的内容和方法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制定完整的考察计划,并评出最佳考察计划,促进他们评价和反思自己的计划与组织能力。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
阳店镇第一小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