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问题详解解析汇报

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 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B。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 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 A。

其几何意义是:R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引言:理论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理论力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章:牛顿力学1.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求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物体所受合力F=ma=mv/t,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t为时间。

由此可得物体的位移s=vt+1/2at^2。

2. 一个质点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求它在t时刻的速度和位移。

答:在重力作用下,质点的加速度为g,即a=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质点所受合力F=mg。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为v=g*t,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为s=1/2gt^2。

第二章:拉格朗日力学1. 一个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求它的动能和势能。

答:质点的动能由动能定理可得,即K=1/2mv^2,其中m为质点的质量,v为质点的速度。

质点的势能由引力势能可得,即U=-GmM/R,其中G为引力常数,M为圆周的质量。

2. 一个质点在势能为U(r)的力场中运动,求它的运动方程。

答:根据拉格朗日方程可得,质点的运动方程为d/dt(dL/dv)-dL/dr=0,其中L=T-U,T为质点的动能,U为质点的势能。

第三章:哈密顿力学1. 一个质点在势能为U(x)的力场中运动,求它的哈密顿量和哈密顿运动方程。

答:质点的哈密顿量由哈密顿定理可得,即H=T+U,其中T为质点的动能,U为质点的势能。

质点的哈密顿运动方程为dp/dt=-dH/dx,其中p为质点的动量。

2. 一个质点在势能为U(x)的力场中运动,求它的哈密顿正则方程。

答:质点的哈密顿正则方程为dx/dt=dH/dp,dp/dt=-dH/dx,其中x为质点的位置,p为质点的动量。

结论:通过对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MG129]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 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将RB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B。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点的主矩是:向A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A和一个力偶M A,且:如图所示;将RA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大小等于RA。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理论力学习题及答案(全)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一、是非题1.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即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形。

()2.在理论力学中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3.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4.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任意两个力成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两个力的作用线相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作用于刚体的力可沿其作用线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运动效应。

()6.三力平衡定理指出: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然互相平衡。

()7.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时,力多边形各力应首尾相接,但在作图时力的顺序可以不同。

()8.约束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止的被约束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的。

()二、选择题1.若作用在A点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力F1和F2,沿同一直线但方向相反。

则其合力可以表示为。

①F1-F2;②F2-F1;③F1+F2;2.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的力;②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偶。

③一对平衡的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3.三力平衡定理是。

①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互相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②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③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4.已知F1、F2、F3、F4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为平行四边形,由此。

①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偶;②力系可合成为一个力;③力系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④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5.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①二力平衡原理;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③加减平衡力系原理;④力的可传性原理;⑤作用与反作用定理。

三、填空题1.二力平衡和作用反作用定律中的两个力,都是等值、反向、共线的,所不同的是。

2.已知力F沿直线AB作用,其中一个分力的作用与AB成30°角,若欲使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在所有分力中为最小,则此二分力间的夹角为度。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引言习题1-11.问题描述:给定物体的质量m=2kg,加速度a=3m/s^2,求引力F。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代入已知值,可求得F=6N。

习题1-21.问题描述:给定物体的质量m=5kg,引力F=20N,求加速度a。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4m/s^2。

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习题2-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以恒定速度v=10m/s匀速直线运动,经过t=5s,求物体的位移。

2.解答: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

代入已知值,可得s=50m。

习题2-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以初始速度v0=5m/s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经过t=3s,求物体的位移。

2.解答:由于物体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可以通过公式s=v0t+0.5at^2计算。

代入已知值,可得s=(53)+(0.52*3^2)=45m。

第三章: 动力学基础习题3-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4kg,受到的力F=10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5m/s^2。

习题3-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3kg,受到的力F=6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第四章: 动力学基本定理习题4-1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8kg,受到的力F=16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习题4-21.问题描述:一个物体质量为m=6kg,受到的力F=12N,求物体的加速度。

2.解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将已知值代入,可求得a=2m/s^2。

以上是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习题的答案。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5章点的复合运动分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5章点的复合运动分析)

第5章 点的复合运动分析5-1 曲柄OA 在图示瞬时以ω0绕轴O 转动,并带动直角曲杆O 1BC 在图示平面内运动。

若d 为已知,试求曲杆O 1BC 的角速度。

解:1、运动分析:动点:A ,动系:曲杆O 1BC ,牵连运动:定轴转动,相对运动:直线,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r e a v v v +=0a 2ωl v =;0e a 2ωl v v ==1e1ωω==AO v BCO (顺时针)5-2 图示曲柄滑杆机构中、滑杆上有圆弧滑道,其半径cm 10=R ,圆心O 1在导杆BC 上。

曲柄长cm 10=OA ,以匀角速rad/s 4πω=绕O 轴转动。

当机构在图示位置时,曲柄与水平线交角 30=φ。

求此时滑杆CB 的速度。

解:1、运动分析:动点:A ,动系:BC ,牵连运动:平移,相对运动:圆周运动,绝对运动:圆周运动。

2、速度分析:r e a v v v += πω401a =⋅=A O v cm/s ; 12640a e ====πv v v BC cm/s5-3 图示刨床的加速机构由两平行轴O 和O 1、曲柄OA 和滑道摇杆O 1B 组成。

曲柄OA 的末端与滑块铰接,滑块可沿摇杆O 1B 上的滑道滑动。

已知曲柄OA 长r 并以等角速度ω转动,两轴间的距离是OO 1 = d 。

试求滑块滑道中的相对运动方程,以及摇杆的转动方程。

解:分析几何关系:A 点坐标 d t r x +=ωϕcos cos 1 (1) t r x ωϕsin sin 1= (2) (1)、(2)两式求平方,相加,再开方,得: 1.相对运动方程trd r d t r d t rd t r x ωωωωcos 2sin cos 2cos 22222221++=+++=将(1)、(2)式相除,得: 2.摇杆转动方程: dt r tr +=ωωϕcos sin tandt r t r +=ωωϕcos sin arctan5-4 曲柄摇杆机构如图所示。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习题4-1.求图示平面力系的合成结果,长度单位为m。

解:(1) 取O点为简化中心,求平面力系的主矢:求平面力系对O点的主矩:(2) 合成结果:平面力系的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力系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合力偶,大小是260Nm,转向是逆时针。

习题4-3.求下列各图中平行分布力的合力和对于A点之矩。

解:(1) 平行力系对A点的矩是:取B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B点的主矩是:向B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B和一个力偶M B,且:如图所示; 将R B 向下平移一段距离d ,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 ,大小等于R B 。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矩形面积,作用点通过矩形的形心。

(2) 取A 点为简化中心,平行力系的主矢是:平行力系对A 点的主矩是:向A 点简化的结果是一个力R A 和一个力偶M A ,且:如图所示;将R A 向右平移一段距离d ,使满足:最后简化为一个力R ,大小等于R A 。

其几何意义是:R 的大小等于载荷分布的三角形面积,作用点通过三角形的形心。

习题4-4.求下列各梁和刚架的支座反力,长度单位为m。

解:(1) 研究AB杆,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2) 研究AB杆,受力分析,将线性分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3) 研究ABC,受力分析,将均布的载荷简化成一个集中力,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校核:结果正确。

习题4-5.重物悬挂如图,已知G=1.8kN,其他重量不计;求铰链A的约束反力和杆BC所受的力。

解:(1) 研究整体,受力分析(BC是二力杆),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解方程组:反力的实际方向如图示。

习题4-8.图示钻井架,G=177kN,铅垂荷载P=1350kN,风荷载q=1.5kN/m,水平力F=50kN;求支座A的约束反力和撑杆CD所受的力。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5

理论力学课后答案5

6.11 图示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摇杆 O1C 绕 O1 轴摆动, 连杆 AD 上装有两个滑块, 滑 块 B 在水平槽滑动,而滑块 D 在摇杆 O1C 的槽内滑动。已知曲柄长 OA 5 cm , 其绕 O 轴的角速度 O 10 rad s ,在图示位置时,曲柄与水平线成 90 角,摇杆 与水平线成 60 角,距离 O1D 7 cm 。求摇杆的角速度。
6.3 图示两齿条以速度 v1 和 v 2 同方向运动。在两齿条间夹一齿轮,其半径为 r , 求齿轮的角速度及其中心 O 的速度。
魏 魏 魏

泳 泳 泳
ww
涛 涛 涛
m
解: 在齿轮上以 B 为基点研究点 A 速度。
以 B 为基点研究点 A 速度
以 B 为基点研究点 O 速度
v1 v2 v AB 由于各速度矢量都在同一方向上,所以 vAB 2r v1 v2 v v 1 2 2r 再以 B 为基点研究点 O 速度 vO v2 vOB 同样,由于各速度矢量都在同一方向上,所以 v v vO v2 vOB 1 2 2




四川大学 建筑与环境学院 力学科学与工程系 魏泳涛
ww
w.
kh
da
40 2π 2 π m s ,沿 AB 方向 60 5 BC 刚体做平动,因此 v B 与水平方向成 30 ,指向左上方。 v A OA OA 0.3
w.
co
解: 研究杆 AB 。
我在沙滩上写上你的名字,却被浪花带走了;我在云上写上你的名字,却被风儿带走了;于是我在理论力 学的习题答案上写上我的名字.
ww
w.
kh
da
w.
解: 研究杆 AC , AC 杆上与 B 铰重合的点 B 的速度沿 CA 方向。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全部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全部习题答案
由加速度的微分形式我们可知
代入得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可得 :
( 为常数)
代入初始条件: 时, ,故

又因为
所以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可得:
1.6 解 由题可知质点的位矢速度

沿垂直于位矢速度
又因为 , 即

(取位矢方向 ,垂直位矢方向 )
所以

即 沿位矢方向加速度
垂直位矢方向加速度
对③求导
对④求导
把③④⑦⑧代入⑤⑥式中可得
时, 得 ,故

同理,把⑦代入⑤可以解出
把⑦代入⑤
代入初条件 时, ,得 .所以

1.23证 (a)在1.22题中, 时,则电子运动受力 电子的运动微分方程
①-②-③
对②积分

对④再积分


( 为一常数)
此即为抛物线方程.
当 时
则电子受力
则电子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①-②-③
同1.22题的解法,联立①-②解之,得
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全部习题答案理论力学第三版周衍柏周衍柏理论力学答案理论力学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周衍柏理论力学周衍柏pdf理论力学第三版答案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理论力学复习题及答案理论力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 质点力学
第一章习题解答
1.1 由题可知示意图如题1.1.1图:
设开始计时的时刻速度为 ,由题可知枪弹作匀减速运动设减速度大小为 .

所以 ,代入 的表达式中可得:
此即为子弹击中斜面的地方和发射点的距离 的最大值
1.21 解 阻力一直与速度方向相反,即阻力与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但都在轨道上没点切线所在的直线方向上,故用自然坐标比用直角坐标好.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解答附答案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解答附答案

5.27证取广义坐标
因为
又因为
所以
5.28解 如题5.28.1图
(1)小环的位置可以由角 唯一确定,因此体系的自由度 ,取广义坐标 ,广义速度 。小球的动能:
以 为势能零点,则小环势能
所以拉氏函数
(2)由哈密顿原理

所以
又由于
所以
因为 是任意的,所以有被积式为0,即
化简得
5.29解 参考5.23题,设 ,体系的拉氏函数
⑶小球动能
又由
①式得
设小球势能为V,取固定圆球中心O为零势点,则
小球拉氏函数
= ①
根据定义

根据正则方程


对式两边求时间得:
故小球球心切向加速度
5.25解根据第二章§2.3的公式有:

根据泊松括号的定义:

所以
同理可知:
,
由②得:
同理可得:
,
5.26解 由题5.25可知 的表达式
因为

同理可求得:
势能:
根据定义式

因为
所以 为第一积分.又

得 为第二个第一积分.
同理

得 为第三个第一积分.
5.23解如题5.23.1图,
由5.6题解得小球的动能

根据定义



根据哈密顿函数的定义
代入③式后可求得:

由正则方程得:


代入⑤得
整理得
5.24如题5.24.1图,
⑴小球的位置可由 确定,故自由度
⑵选广义坐标 ,广义速度 .

根据哈密顿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1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1-1 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 A ,ABC 或构件 AB ,AC 的受力图。

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N1A PF N 2(a) (a1)F TA PF N(b)(b1)AF N1P BF N 3F N 2(c) (c1)F TBF AyP 1P 2AF Ax(d) (d1)F AF BFAB(e)(e1)qFF Ay F BF AxA B(f) (f1)FBC F CAF A(g) (g1)F Ay FCCA F Ax BP1 P2(h) (h1)BFCF CF AxDAF Ay(i) (i1)(j) (j1)BF B FCPF AyF AxA(k) (k1)F CAF AB 2 F AC CA2 F ABBF ACF BAA P (l) (l1)(l2)(l3)图 1-11-2 画出下列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

题图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 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N 2C2 F P 2(a1) F N1N(a)BF N1BC F N 2F NP 2P1P1F AyF Ay F AxF AxAA(a2) (a3)F N1AP1F N3B P 2F N 2(b) (b1)2 F NF N3F N1ABP 2P1F N F N 2(b2)(b3)F AyF AxA C D F N2BP 2P 1F N1(c)(c1)F AyF TAF AxD2 F F N2TBP 1F N1P 2(c2)(c3)F AyF BqBAF AxCDF C(d)(d1)F DyF AyF BqqD2 FDxBAF AxCF Dx D 2 FDyF C(d2) (d3)F Ay2 FBxqBF AyF AxqAB 2F ByF AxF CxC F CyP F BxAB PF Cx (e1)CF ByF Cy(e)(e2)(e3)F 1CF 2F AyF ByABF AxF Bx(f)(f1)F Cx2 FCxCCF 1F CyF 2 F 2F AyCyF ByAF BxF Ax B(f2)(f3)F BF AyCBAF AxP(g)(g1)2 F CyF T2 FCxCF AyF BF TDCF AxBAF Cx P (g2)(g3)DF 1F CyF B2 F 2F BBCF CxBF Ay AF Ax(h)(h1)(h2)A F AxF AyF CyF CxC2 A F EF CyF F OyCDF OxF Cx 2EOB(i)(i1)(i2)A A2 F Ax2 FE2 F AyFEC D F ByF ByF OyF BxF OxF BxOBB (i3)(i4)F AyDE F CxF TA F AxF ByC CHF By F Cy BPF BxF BxB(j)(j1)(j2)F Ay F Dy 22 F Ey2 F CF Cx 2 E F AxT 2 D F T 22FExF ExA D F Dx 2E F DxF T3F T12FCyF DyF Ey(j3)(j4)(j5)EFF BCED2 BF Cx⎝2 2 F DEF Cy(k)(k1)F BF FC BF Cx⎝EC F Cy90︒ ⎝FDED DF AyF AyAAF AxF Ax(k2) (k3)F B2 FBF 1F DBBDCAF AF C(l)(l1)(l2)F 22 DF DF 1F 2DBAC EE F EF AF C F E(l3)(l4)或2 2 F DyF2F 1F F Dy F 2F 1B 2 DF DxF DxBBD D F ExA C E C E F ExF CF EyF AF CF Ey(l2)’(l3)’(l4)’2 F ADAF CyF CxCF 1B(m)(m1)F ADDF ADHEF 2A DF EF HF AD 2(m2)(m3)F N AAF kF N BF OyF OxBO(n) (n1)F N1B Dq2 F BF N 2F N3(n2)FB D FF C F EF AF G GCEA(o)(o1)FBB DFDF BF E F FF C F D2 FEA F AF B 2CD(o2)(o3) (o4) 图 1-2第2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2-1 铆接薄板在孔心 A ,B 和 C 处受 3个力作用,如图 2-1a 所示。

理论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篇一:理论力学教程思考题答案第三版.doc】2r?.。

这表示质点的径向与横向运动在相互影响,它们一起才?2,a??rar??r??r?能完整地描述质点的运动变化情况1.3答:内禀方程中,an是由于速度方向的改变产生的,在空间曲线中,由于a恒位于密切面内,速度v总是沿轨迹的切线方向,而an垂直于v指向曲线凹陷一方,故an总是沿助法线方向。

质点沿空间曲线运动时,ab?0,fb?0z何与牛顿运动定律不矛盾。

因质点除受作用力f,还受到被动的约反作用力r,二者在副法线方向的分量成平衡力fb?rb?0,故ab?0符合牛顿运动率。

有人会问:约束反作用力靠谁施加,当然是与质点接触的周围其他物体由于受到质点的作用而对质点产生的反作用力。

有人也许还会问:某时刻若fb与rb大小不等,ab就不为零了?当然是这样,但此时刻质点受合力的方向与原来不同,质点的位置也在改变,副法线在空间中方位也不再是原来ab所在的方位,又有了新的副法线,在新的副法线上仍满足fb?rb?0即ab?0。

这反映了牛顿定律得瞬时性和矢量性,也反映了自然坐标系的方向虽质点的运动而变。

1.4答:质点在直线运动中只有a?而无an,质点的匀速曲线运动中只有an而无a?;质点作变速运动时即有at又有an。

1.5而dr即反应位矢r大小的改变又反映其方向的改变,是质点运动某时刻的速度矢量,dtdrdr?j而dr?r?i?r??。

在直线运动中,?r只表示r大小的改变。

如在极坐标系中,dtdtdt规定了直线的正方向后,drdrdrdr。

且的正负可表示的指向,二者都可表示质点dtdtdtdt的运动速度;在曲线运动中drdrdrdr?,且也表示不了的指向,二者完全不同。

dtdtdtdtdvdv表示质点运动速度的大小,方向的改变是加速度矢量,而只是质点运动速度大小dtdtdvdvaan,而?a?。

dtdt的改变。

在直线运动中规定了直线的正方向后,二者都可表示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在曲线运动中,二者不同,1.6答:不论人是静止投篮还是运动投篮,球对地的方向总应指向篮筐,其速度合成如题1.6v球对人v人对地题1-6图图所示,故人以速度v向球网前进时应向高于篮筐的方向投出。

理论力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理论力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12·理论力系第2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一、是非题(恰当的在括号内踢“√”、错误的踢“×”)1.力在两同向平行轴上投影一定相等,两平行相等的力在同一轴上的投影一定相等。

2.用解析法求平面呈报力系的合力时,若挑选出相同的直角坐标轴,其税金的合力一定相同。

(√)3.在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两个投影轴一定要互相垂直。

(×)4.在维持力偶矩大小、转为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将例如图2.18(a)右图d处为平面力偶m移至例如图2.18(b)所示e处,而不改变整个结构的受力状态。

(×)(a)图2.185.如图2.19所示四连杆机构在力偶m1m2的作用下系统能保持平衡。

6.例如图2.20右图皮带传动,若仅就是包角发生变化,而其他条件均维持维持不变时,并使拎轮旋转的力矩不能发生改变。

(√图2.19图2.201.平面呈报力系的均衡的充要条件就是利用它们可以解言的约束反力。

2.三个力汇交于一点,但不共面,这三个力3.例如图2.21右图,杆ab蔡国用数等,在五个力促进作用下处在平衡状态。

则促进作用于点b的四个力的合力fr=f,方向沿4.如图2.22所示结构中,力p对点o的矩为plsin。

5.平面呈报力系中作力多边形的矢量规则为:各分力的矢量沿着环绕着力多边形边界的某一方向首尾相接,而合力矢量沿力多边形半封闭边的方向,由第一个分力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分力的终第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图2.21图2.226.在直角坐标系中,力对坐标轴的投影与力沿坐标轴分解的分力的大小但在非直角坐标系中,力对坐标轴的投影与力沿坐标轴分解的分力的大小不相等。

1.例如图2.23右图的各图为平面呈报力系所作的力多边形,下面观点恰当的就是(c)。

(a)图(a)和图(b)就是平衡力系则(b)图(b)和图(c)就是平衡力系则(c)图(a)和图(c)就是平衡力系则(d)图(c)和图(d)就是平衡力系则f2f2f1(a)(b)(c)2.关于某一个力、分力与投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理论力学》习题三答案讲解

《理论力学》习题三答案讲解

《理论力学》习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求解质点动力学问题时,质点的初始条件是用来( C )。

A 、分析力的变化规律; B 、建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C 、确定积分常数; D 、分离积分变量。

2. 在图1所示圆锥摆中,球M 的质量为m ,绳长l ,若α角保持不变,则小球的法向加速度为( C )。

A 、αsin g ;B 、αcos g ;C 、αtan g ;D 、αtan gc 。

3. 已知某点的运动方程为2bt a S +=(S 以米计,t 以秒计,a 、b 为常数),则点的轨迹为( C )。

A 、是直线;B 、是曲线;C 、不能确定;D 、抛物线。

4. 如图2所示距地面H 的质点M ,具有水平初速度0v ,则该质点落地时的水平距离l 与( B )成正比。

A 、H ;B 、H ;C 、2H ;D 、3H 。

5. 一质量为m 的小球和地面碰撞,开始瞬时的速度为1v ,碰撞结束瞬时的速度为2v(如图3),若v v v ==21,则碰撞前后质点动量的变化值为( A )。

A 、mv ;B 、mv 2 ;C 、mv 3;D 、 0。

6. 一动点作平面曲线运动,若其速率不变,则其速度矢量与加速度矢量( B )。

A 、平行; B 、垂直; C 、夹角随时间变化; D 、不能确定。

7. 三棱柱重P ,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重Q 的匀质圆柱体静止释放后沿斜面作纯滚动,则系统在运动过程中( A )。

A 、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C 、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 、均不守恒。

图1图2图38. 动点M 沿其轨迹运动时,下列几种情况中,正确的应该是( A )。

A 、若始终有a v⊥,则必有v 的大小等于常量;B 、若始终有a v⊥,则点M 必作匀速圆周运动; C 、若某瞬时有v ∥a ,则点M 的轨迹必为直线;D 、若某瞬时有a 的大小为零,且点M 作曲线运动,则此时速度必等于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