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版
单元第_八_单元 _____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课时数4课时“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采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点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均匀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
在第一教小节学习的均匀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观点。
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材一步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列图)。
分析1.使学生理解均匀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领会均匀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说其实质意义。
教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进一步感觉统计在 学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目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
标4. 经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检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仔细察看的优秀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1. 理解均匀数的意义,加强均匀数计算的方法2. 表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色,丰富其表现形式学3.联合实质问题,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进一步领会统计的作用。
重难点课题均匀数P90-92 课型新讲课1. 理解均匀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
课2. 学生经历用均匀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累积剖析和办理数据方法,时发展统计观点。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目标3. 感觉均匀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质问题的乐趣。
重教课要点:理解均匀数的含义,掌握求均匀数的方法。
难教课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均匀数的意义。
点教如何计算均匀数?在人数不等的状况下,如何比较两支队伍的成绩?学核心任务(一)创建情境漫笔 1.发言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柜。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3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质教案一一、教学内容:《认识平均数》教学设计领导签字二、教学目标:1、集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用“平均成绩”比较哪个组成绩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学会计算平均数。
四、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1板书设计认识平均数六、教学过程:(一)炫我两分钟口算练习,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9606= 888= 764= 855= 8109=(30+50+80)4 (80+80+80+80+85)5=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的内容要围绕着“目标原则”,即尽量设计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本课重点内容为计算平均数,通过对简单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为这节课计算平均数打下基础。
(二)尝试小研究课前尝试小研究1、1号笔筒有( )支铅笔2号笔筒有( )支铅笔3号笔筒有( )支铅笔4号笔筒有( )支铅笔5号笔筒有( )支铅笔2、上图中一共有( )支铅笔。
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每个笔筒应放( )支铅笔,动手分一分。
3、列算式为:(三)课上尝试小研究1、读上面的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上面两个组哪个组的成绩好?3、你能算出每个组的平均成绩吗?设计意图:整个小研究的设计体现了低起点、多层次、深思考、求精炼的原则,课前尝试小研究的设计意在从学生旧有知识,且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逐渐渡到新知的尝试研究,充分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解决尝试新知铺路搭桥。
而课上尝试小研究通过计算平均数,加深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展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感受平均数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年级下册数学8《平均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 90-9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感受平均数存在的必要性,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具有敏感性、虚拟性等特点。
2. 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统计概念。
3. 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及平均数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白板,磁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瞧,比赛正在进行.........如果你是教练,你会选什么样的队员上场呢?生:强壮的!(打篮球一定好吗?)投篮水平高的队员。
师:下面请 7号 8号队员闪亮登场,他们是谁?师:课前老师让他们进行了一场 1分钟投篮比赛,每人投三次,这是他们的比赛成绩,课件出示张梓豪(5,5,5);卢保辰(6,4,2)。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体会投篮次数相同可以通过比总数来确定水平的高低。
师:他俩谁的投篮水平高?生:张梓豪的水平高。
他一共投中15个球,卢保辰才投中12个球。
师:他通过比投篮总数得出张梓豪的水平高?大家同意吗?(2)体会投篮次数不同应比平均投篮个数确定水平的高低。
师:老师听说王皓冬篮球打的也不错,让他试投了几次,看,这是他的成绩。
课件出示王皓冬的投篮成绩。
(5,3,6,2)师:3个人比,谁更厉害?生:王皓冬最厉害,他一共投中了 16个球。
师:比投篮总数王皓冬最厉害,谁还有不同意见?通过大家的探讨我们发现,投篮次数相同可以比投篮总数,投篮次数不同,应该比平均每次投中的个数,也就是投篮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到底什么是平均数,这节课我们就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师:我们一起来看。
张梓豪投篮的平均数是几。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案
第1课时平均数(1)教学内容教科书P87例1,完成P88“做一做”,P89~P90“练习二十二”第1、2、5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及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两个分别装水400g和600g的一模一样的杯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两杯水)大家看,这里有两杯水,这一个杯子里的水是400g,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600g,你能想办法在水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让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吗?【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想到以下两种办法:预设1:将装600g水的杯子里的水倒100g到装400g水的杯子里。
预设2:先将水合起来再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1)]二、探究交流,认识平均数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7的主题图。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导入新课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均数(如平均成绩、平均速度等)。
师:为了保护环境,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数据,说明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个人收集的数量是多少,谁最多,谁最少,请学生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姓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中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以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能够运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特点的掌握。
2. 学生能够运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黑板。
2. 学具:直尺、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发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
2. 基本概念:介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 绘制方法:讲解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4. 数据分析:提供实际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 正文: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方法、数据分析与应用作业设计:1.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教案-《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1.加强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方法。
2.多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遇到的困难,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绘制技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然而,在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和表示数据点存在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举例和演示,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有所改善。
此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注意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互相启发,共同探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使得我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充满信心。
(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刻度、如何表示数据点等细节存在困惑。
举例: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刻度,使得条形图能够清晰地表示出数据的差异。
(3)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条形统计图中分析数据,如比较不同数据的大小、判断数据的分布情况等。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版
⋯⋯⋯⋯⋯⋯⋯⋯⋯⋯⋯⋯⋯⋯⋯⋯⋯⋯⋯⋯⋯⋯⋯最新资料介绍⋯⋯⋯⋯⋯⋯⋯⋯⋯⋯⋯⋯⋯⋯⋯⋯⋯⋯⋯元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第八单元教课内容一、单P90——P102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元教课目的二、单学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理解均匀数在统计1、理解均匀数的含义,学会简。
上的意义提出问,能依据统计图现信息并进题并解答,能发计图2、认识复式条形统单的数据剖析。
行简行简现信息进的单程中,发3、在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行有条理的思虑。
数据剖析,并进单的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4、领会统计在现。
数学识题细察的学习看兴趣,培育仔系,激发5、领会数学知识与实生活的密质切联。
习惯优秀学习点。
,培育自主研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计观6、发展统元教课重、难点三、单计学上的理解均匀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理解均匀数在统,能依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计图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的数据剖析。
简单元教课安排四、单时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1⋯⋯⋯⋯⋯⋯⋯⋯⋯⋯⋯⋯⋯⋯⋯⋯⋯⋯⋯⋯⋯⋯⋯最新资料介绍⋯⋯⋯⋯⋯⋯⋯⋯⋯⋯⋯⋯⋯⋯⋯⋯⋯⋯⋯第1课时均匀数一、教课内容:均匀数P90——P92二、教课目的:1、经历研究均匀数的过程,学会找寻均匀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均匀数的含义。
2、在运用均匀数的知识解说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过程 中,进一步累积剖析和办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点。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理解均匀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
四、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课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 本书,基层有4 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从头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相同多吗?2、学生思虑,沟通议论。
师生沟通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发问:此刻每层都有6 本书了,这个6 是它们的什么数?(均匀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均匀数6 的呢?师生沟通后明确是经过把上层书籍移2 本至基层获取的相同数。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
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
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
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导航】【教学内容】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教学设计】【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探究新知】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2.能够理解和绘制条形统计图。
3.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如何正确绘制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绘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学习平均数(20分钟)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通过几个例题让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步骤和技巧。
3.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并与同学讨论答案。
3. 学习条形统计图(20分钟)1.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绘制和标注条形统计图。
3.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结果。
4. 实战演练(15分钟)1.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展示答案。
5. 总结(10分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相关练习。
2.自行寻找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并绘制条形统计图。
七、教学反思针对今天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内容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单元目标1.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和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会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3.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建议: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认识统计图的现实意义。
以知识迁移的方式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第1课时平均数●明确学习内容教材90页例1。
●厘清学习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应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的交流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例1、教学挂图、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出示情境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师:你们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这个问题中“平均”是什么意思?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2.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3.提出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4.讨论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但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平均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1、第92页“做一做”第1题和第93页练习二十二的1-3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灵活运用平均数相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3.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功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平均数的数据统计表。
【情景导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信息)(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
(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
(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
(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学读题,其他同学认真的看屏幕并倾听)师:同学们,在这些信息中都用到了同一个词,你们发现了吗?生:都有“平均”这个词。
(课件再次用红色显示信息中的“平均”)师:对,(指着50个,120厘米,3项,课件同时用粉色显示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那些知识?生: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生:平均数与平均分有什么关系?生:怎样计算平均数?生:平时在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平均数?……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今天的知识。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知平均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讲授】(一)平均数的意义。
通过课前的导入,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平均数?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归纳: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的平均值。
(二)平均数的求法。
教学例1.出示例1情景图。
1.分析问题师:这个月我校开展了保护环境,争优环保小卫士的活动,大家看看这是我班一个小队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一、单元教学内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P90——P102二、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3课时第1课时平均数一、教学内容:平均数P90——P92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
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朋友。
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展示方式,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据。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和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计算平均数和制作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直观地了解数据。
3.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数据表格、图片等。
2.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跑步比赛,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全校学生的平均跑步时间?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平均数相关的数据表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能够通过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生活中的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求平均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平均数的含义理解不深,求平均数的方法不明确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以及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条形统计图、实际操作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均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巩固所学的知识。
4.应用:学生通过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案新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平均数(1)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手拿8支铅笔,并指名四位同学起立。
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要怎样分?学生发表意见后顺势导入课题,板书:平均数(1)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中的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
提问: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4+12+11+15)÷4=52÷4=133.教师小结;13就是4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每人收集了13 个。
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求出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想一想:为什么会是平均分成4份呢?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二十二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4、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
5、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6、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课题:平均数(1)
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
3、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手拿8支铅笔,并指名四位同学起立。
请大家帮忙想一想,要怎样分?
学生发表意见后顺势导入课题,板书:平均数(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中的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的统计图。
提问: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他们收集的瓶子一样多吗?
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14+12+11+15)÷4
=52÷4
=13
3.教师小结;
13就是4个数的平均数,平均每人收集了13 个。
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先求出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的总数,再把总数平均分成4份。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想一想:为什么会是平均分成4份呢?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
四、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1、2题。
板书设计:平均数(1)
(14+12+11+15)÷4
=52÷4
=13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课题:平均数(2)
教学内容:教材91-92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理解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踢毽子吗?那么男生队和女生队比赛踢毽子,哪一队能赢呢?结果是否公平呢?
学生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比较才公平。
板书课题:平均数(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并读题,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哪个队踢毽子的总个数多就成绩好?如果
是,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总成绩来进行比较。
2.现在人数不同,又该如何比较?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板书: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
=76÷4
=19
因为17<19,所以女生成绩好些。
三、巩固练习:92页做一做。
四、课后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练习二十二4-6题。
板书设计平均数(2)
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9+15+16+20+15)÷5=17 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子个数:(18+20+19+19)÷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