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机器换人成本账
数据解说东莞“机器换人”
数据解说东莞“机器换人”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人们喜欢看大数据,一目了然,我们今天也通过大数据来解说一下东莞最近很火的“机器换人”。
早在1月份,东莞市政府就发布了目前中国最全面、最系统的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文件中提出了东莞力争2020年在机器智能装备产业的产值要增长30%,达到1000亿元左右的目标。
有数据统计,从2014年9月到去年年底,以制造业和加工贸易著称的东莞企业累计申报“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项目共1262个,总投资达103.84亿元。
目前东莞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有400家,(好分板机认准科立自动化)从业人员约55000多人,去年全年所实现的工业总产值约为260亿元。
同时,有调查报告显示,在东莞“机器换人”项目完成以后,这些企业据估算可以减少71253人工,单位产品的成本平均下来可以减少到9.98%,而产品的合格率却可以平均提高5.4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平均能提高65.25%。
过去的2015年被称为是制造业的“寒冬”,东莞更是遭遇了“倒闭潮”“用工荒”。
在这种境况下,东莞政府并没有放弃,反而从2014年就开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政策。
财政连续3年每年都会安排2亿的预算资金用于支持企业技术革命和机器换人。
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
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工作抢夺大战已经开始,富士康 并不是挥起屠刀第一人。 以江苏昆山为例,其是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中心之一, 昆山政府调查发现,多达600家企业已经计划在不久 的将来引入机器工人。昆山共有4800家台湾企业, 占其GDP的60%以上。如果自动化计划进展顺利, 可能迫使250万人失业。 30万VS250万,舆论压力能迫使富士康承诺明年不 裁员,但谁又能保证后年不裁员、大后年不裁员?
• 在传出富士康要“跑”之后,富士康用机器人取代江苏昆山工厂 6万名工人的消息,让人类为之恐慌。
• 虽然郭台铭允诺不裁员,“鸿海在中国的百万员工未来不会减 少”,但其发言传递的多种信号可没有这么温情:
• 面对机器人崛起,郭台铭称将协助基层劳工转型,升级为技术 工——如果普工转型不成功呢? • 在出席中国贵阳数博会开幕式时,郭台铭引用英国牛津大学分析, 称未来20年内,人类的工作将有47%,会被机器取代,而中国有 许多农民工势必要转业升级,就需要有配套措施。 • 郭台铭还指出,现在已有部分厂房采取关灯生产,成为无人工 厂,——不用发工资,不用担心机器人出现心理问题,效率又更 高,富士康真能拒绝这种诱惑?
机器人还被大量运用于条件艰苦的生产 环境中。佛山有大量的焊接机器人,除了 能够解决传统焊接飞溅较多、烟尘大、次合格率也从80%提升到 99.8%。
•大量使用机器人之后,企业成本下降、 效率提高,管理成本下降,企业开支 减少,公司营利显著增多。在此情况 下,每年进入工厂的数千万90后将有 可能逐渐被机器人替代,成为失业人 群。失业之后,这部分90后唯一选择, 就只能是回家种田。
总之,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生产效率将被大幅提高,这是事实,也是大势 所趋,对这种形势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但同 样可以预见,由此产生的阵痛将会十分强烈, 甚至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我们以保护弱 者的方式予以阻挡,我们应该感到羞愧。如果 是那样的话,我们遭遇到的真正的敌人,将会 是自己。
惠州市企业座谈会 多家代表畅谈“机器换人”
技改后每年可增纯利3000万
多层线路板行业近年来分化严重,不少同类企业纷纷倒闭,但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却保持了20%的高速增长。该公司负责人坦言,取得这个成绩的秘诀就是科技创新。“我们投资建设的智能车间,今年7月份已试投产。过去完成10亿元产值需要1900名工人,现在通过‘机器换人’,只需要350人。”该负责人在座谈会上透露,从去年开始,公司淘汰了50多条耗能高的生产线,用耗能低的设备代替耗能高的设备,且更利于环保,目前回收率达70%。
座谈会上,该负责人还举例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形势来看,投资1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机器换人”换掉600人。如果1亿元技术改造金额以十年折旧,那么一年的成本增加1000万元,而600人一年的工资成本至少4000万元。也就是说,我们平均一年至少多了3000万元的纯利润。“正是因为看到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大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计划逐步实现全自动化,我们车间的人将会越来越少。”该负责人说。
◆谈计划
成立研发机构孵化更多新企业
谈到未来的发展,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该公司负责人在座谈会透露,公司已注册成立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市亿纬新能源研究院,并获得省科技厅认定和资助,接下来将着力孵化更多新企业。“此外,在各方支持下,新建厂房和第二期建设用地也将为企业高速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该负责人说。
“今年初,我们提出‘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第一个轮子是‘双 ’转型,即推进‘智能 互联网’转型,建立‘产品 服务’新商业模式,由此建立新的业务能力,这是我们的既定战略,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业务。第二个轮子是国际化再出发,我们考虑在印度、巴西、南非建立产业基地。”李东生表示,除了深入推进“双 ”战略转型,TCL集团还将提高流动资产周转效率,继续做大产业规模。同时,推进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业务结构等措施。“企业要健康持续发展,必然会有进有退,有保有放。TCL集团未来将进军一些新领域,也会放弃一些业务,加强在主营产业和新兴业务上的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推荐下载】“世界工厂”珠三角车间掀起机器换人革命
“世界工厂”珠三角车间掀起机器换人革命今年以来,广州、佛山、中山等地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机器人换工人。
珠三角不仅广泛地使用机器人,还要打造机器人或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已列入珠三角多地未来发展议程。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机器人应用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深圳机器人协会秘书长毕亚雷表示,珠三角工业机器人年增速已达30%,有些行业达60%。
让世界工厂摆脱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意义所在。
珠三角的机器人革命是全国工业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在近日举行的2014长江东北高峰论坛上,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办公室主任张国宝曾表示,由发改委主导的东北振兴方案起草完毕,已上报国务院,等待审议。
该方案重点在于向东北地区放权,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区域创新和加强培育新兴产业。
其中,加强培育新兴产业中就包括了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这一要点。
作为全国工业的领头羊与核心地带,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转型拥有巨大的潜力空间。
伴随着政策的扶持,东北地区有望延续珠三角的成功模式,通过机器人的替代革命逐步完成工业化转型。
产业升级转型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外的工业机器人厂商早已对前景广阔的我国市场虎视眈眈。
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排行榜上,日本安川以30万台位列第一,瑞士ABB以25万台位列第二。
这两家公司很早就选择了布局我国市场。
2013年,安川在常州的机器人工厂已经投产,目前在青岛的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建设中。
ABB则更是把全球机器人事业总部以及两大生产基地之一放在了上海浦东。
ABB机器人我国区负责人李刚曾表示,ABB对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已经全面做好准备迎接我国工业机器人黄金期的到来。
与外企一样,国内公司自然也想抓住行业转型机遇拓展市场。
A股公司中,有。
“机器换人”计划的好处与影响
产业背景
含义解释
“机器换人”是以“现代化、自动化” 的装备提升传统产业,利用机器手、 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对企 业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实现“减员、 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的。机器 换人 通俗来讲:“机器换人”就是在用工 紧张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提升 机器的办事效率,来提高企业的产出 效益。 借鉴2014年8月分布的《东莞市“机 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机 器换人”是指企业通过利用先进自动 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 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艺 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 质率,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目标与措施
发展目标 要在电子、机械、食品、纺织、服装、家具、鞋业、化工、物流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 劳动强度大、有一定危险性的行业领域企业中,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全面推动实施 “机器换人”,并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和先进自动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和示范带 动,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的目标要求,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企业 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贡献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主要措施 (1)设立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扶持资金。 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东莞市政府在“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2亿元, 专项用于推动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扶持“机器换人”应用项目、服务机构和公共服 务平台项目等,支持开展应用示范、产需对接推广、宣传培训。 (2)实施“机器换人”培训工程。 2014年9月以来,由东莞市中小企业局主办,东莞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服务协会和东莞 市科技创新企业协会承办了系列企业家面对面暨“机器换人”服务培训活动,邀请谷唐 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权威的精益自动化实践研究领域专家联手在东莞莞商学院各分 院巡回作“企业低成本实施‘机器换人’”专题演讲,宣传“机器换人”政策,促进管 理咨询公司与制造业企业面对面辅导交流,帮助中小企业理清“机器换人”思路,并通 过分享成功应用案例的方式引导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转型。
“机器换人”机不可失——“热”市场要“冷”思考_
聂尔来指出,从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特点看,首先,产业化程度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当前我国的机器人生产都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定制,存在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货周期长、成本较高,产品低端,而且质量、可靠性差等。产业链尚未形成。二是市场占有率低,专业从事机器人开发应用的企业约300多家,但以集成应用为主。三是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交流伺服电机、RV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加之长期受到国外品牌的打压,以及机器人基础研究水平不高,研究队伍小,缺乏人才,等等。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在会上提出,要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加快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他建议,机器人市场“热”的同时要“冷”思考,在鼓励应用的同时,要加大对国产智能装备产业的扶持力度。浙江大学校长助理、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世强同样呼吁,用户企业要给国产设备制造商相对宽容的应用环境和机会,政府要积极引导并给与补贴扶持。
“机器换人”市场热并不是偶然,谭建荣表示,“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蒸汽机替代纺织工人开始,工业发展的过程实质就是不断进行“机器换人”的过程。
我国人口红利已经过去了,招工难将长期存在。特别是一些特殊工种,比如说喷涂、焊接、危险的有毒有害、高污染的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都需要“机器换人”。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现状是大而不强,从大国走向强国是未来若干年中国制造业的方向。而“机器换人”是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一步!
朱森第强调,从制造强国的综合指数来看,在由4个一级指标(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持续发展)及18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制造强国评价指标体系中,中国2012年综合指数为81.4,同年美国为155.9,日本为121.3,德国为110.7。
广东加快“机器换人” 一台机器两年回本
广东省经信委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处长王月琴说,今年开始,广东将连续三年通过奖补措施推动珠三角地区企业“机器换人”,今年的目标是600家企业。具体措施是,按照企业购买机器人的合同额,将10%~20%的款项反补企业。对于设备的更新也相应有一些奖补措施。
“制造业的智能化是下一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王月琴透露,国务院正准备下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相应的,广东省也在酝酿《广东省智能制造10年规划》。
政府的重视让相关行业倍感兴奋。不过,一些企业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政府推动需要具体细则,比如进口相关先进设备时减免税收。此外,人与机器的关系也需要磨合。
制造业智能化
机器换人的背景是用工荒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因此,传统的制造业密集地区如浙江、广东率先尝试“机器换人”。
新年伊始的广东,除了省长报告,多个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均在不同场合提到“机器换人”。
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政府将加大力度支持新一轮的技术改造,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入、贴息等方式促进智能化改造。
广东当地的机器人生产企业或将受益于这些政策利好。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兴称,该公司预计今年能卖4000~5000台机器人,而2014年这一数字是2800台。
一两年能回本
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透露,国产机器人的可靠性较外资品牌仍有很大差距,其寿命只有8000小时,而外资品牌可以达到5万~10万小时。
黄兴认为,政府应该在各个行业推动一些智能化改造的示范性工程。“工业机器人不像汽车,买回来就能开,而是针对不同产业有不同的工艺和设计,因此推广开来有一定难度。”不妨做一些示范线让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机器在生产线上的运用。
此外,对于我国制造业来说,实现机器换人还将面临其他问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曾对媒体指出,整个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厂和下游行业应用这三大块,国内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为实现下游应用,即通过对国外采购的机器人,为下游客户进行相应的方案设计,实现利润。而产业链上游无核心零部件制造商支撑,关键零部件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外国企业,因此长期受制于人。
中国各地出现“机器换人”
中国各地出现“机器换人”
作者: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一版》2017年第06期
“五一”节是劳动者的节日。
与此同时,一种“机器人劳动者”正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工信部官网显示:浙江率先推进机器换人,至2015年已累计减少普通劳动工人近200万人;安徽正抓緊推进“‘机器换人’十百千工程”;广东、山东等地则在自身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已有不少人工岗位被机器人劳动力替代。
当前我国机器人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改革需要、用工成本高以及用工难等因素共同推动各界对机器人劳动力的期待。
“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很多银行、运营商、电商甚至地方政府都在开始运用机器人。
未来,机器人可以在消防、救援、守护、医疗护理等公共服务等领域大有可为。
解析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当下的智能时代,呈现出劳动者一步步自我解放的路径。
过去主要靠超负荷、强体力的劳动来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而在智慧经济时代,劳动者的技能、头脑和创意则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中国智慧经济正高速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有重合之处,已经在不少行业中崭露头角。
在“减负”的同时,智慧经济也势必要求劳动者不断提升技能,以驾驭人工智能,适应新经济形态。
素材速用一种“机器人劳动者”正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机器换人”所涉范围,已不局限于工业制造业,一些服务领域的人工岗位也开始被机器人劳动者悄然替代,这标志着中国的智慧经济已经到来。
用工成本与机器换人
关于东莞企业人工成本与机器换人发展前景的调查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而随着外部需求锐减,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广东开始遭遇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世界工厂”正在经历全方位转型。
经济发展如何转型升级,如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也是两会期间各界关注的议题。
而最令广东制造业困扰的问题之一就是企业招工难。
大企业缺工、小企业缺单的现象依然没有改变。
尤其是90后当道的生产一线,人员流失情况日益严重。
受此困扰,广东提出以“机器换人”来完成转型升级。
眼下,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东莞政府对“机器换人”的大力支持,东莞企业间正掀起一股“机器换人”热潮。
与此同时,先行一步的机器人制造企业也纷纷涌现。
相关专家表示,东莞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机器换人”上,还应该乘此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对媒体表示,东莞已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机器换人计划;欢迎全国各地研究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院来广东发展,也欢迎制造机器人的企业到广东投资,也欢迎更多的企业使用机械手、机器人。
为此,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需要,在查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将本调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企业用工成本现状与有效措施,第二部分是“机器换人”战略对企业的影响等方面作深入调查。
1.企业用工成本现状与分析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城市,东莞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制造业规模,但由于这些产业大多位于价值链中低端,加上近年来劳动成本上升导致招工难,东莞的制造业面临困境。
另外从2015年5月5月1日起,根据广东省政府发布的《关于调整我省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全省所有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9%。
东莞市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也由每月1310元提高到1510元,对应的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则调整为14.4元/小时。
最低工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
它提高了加班补贴、养老保险、社保、公积金等的最低计算基数也要相应调整,劳动者的生活又多了一份保障。
“机器换人”的两种模式及其社会影响
“机器换人”的两种模式及其社会影响作者:许怡许辉来源:《文化纵横》 2019年第3期许怡许辉一、中国的路径选择:从“逐底竞争”到“智能制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得益于以土地、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融入全球生产网络。
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和出口加工区,吸引境外资本和技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
然而这种全球代工生产(OEM)模式也导致了对出口订单的高度依赖,一旦欧美国家市场疲软,消费不振,中国的加工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甚至出现破产倒闭潮。
[1]从另一个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主要动因是“逐底竞争”,[2]即寻找低成本的劳动力,经济学家称之为后发展国家可资利用的“人口红利”。
[3]这种逐底竞争模式也必然引发劳工社会学家和劳工权益倡导者所关注的“血汗工厂”问题,以及伴随而来的劳资纠纷和工人集体行动。
[4]正如著名学者西尔弗所言,“资本走到哪里,劳工和资本的冲突很快就跟随到哪里”。
[5]因此,当制造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工开始要求更高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逐渐从过剩转向短缺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迫切需求与必然选择,当前中国的发展刚好处在这一转型的关键时期上。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务院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国将在2025年实现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目标,进而到2035年能够有能力跟发达国家展开竞争,最终在2049年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领导力量。
智能制造被视为未来20年中国制造的主攻方向。
其中,包括工业机器人、自动化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及智能生产线的研发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化道路正在超越“世界工厂”模式,一方面是以“技术红利”取代先前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则通过消费升级,驱动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化和智能化转型。
制造业变革:机器换人的时代来临
制造业变革:机器换人的时代来临让我们回顾一下机器换人的发展历程。
早在20世纪末,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换人概念应运而生。
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机器换人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并在制造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今,在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机器换人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
在生产效率方面,机器换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大大提高产能。
以汽车制造业为例,通过引入自动化的生产线,一辆汽车的生产时间可以从原来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十分钟。
在精确度和稳定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有助于提高产品品质,减少不良品率。
以电子制造业为例,的精确操作可以有效避免人为误差,提高产品可靠性。
机器换人在降低劳动力成本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企业招聘难度越来越大。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通过引入,企业可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从而降低劳动力成本。
以纺织业为例,的应用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盈利能力。
然而,机器换人并非一帆风顺。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诸多挑战。
一方面,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国机器换人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我们需要不断研发创新,提高技术的水平,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成为关键。
机器换人的推广需要大量具备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亟待加强。
机器换人时代来临,对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也带来了深刻影响。
在管理层面,企业需要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转变为以为核心的生产模式,对生产流程、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在商业模式层面,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发出适应机器换人时代的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
制造业变革:机器换人的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积极应对,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
制造业转型:机器换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制造业转型:机器换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在这个进程中,机器换人成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这一变革也给人力资源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影响,积极应对,以期在这场变革中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机器换人将导致部分岗位的消失。
在过去,制造业的生产线主要由人力操作,但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产线开始采用进行生产。
这使得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岗位逐渐被机器所取代。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传统的冲压、焊接等工序已经大量采用进行操作,从而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然而,这也意味着原本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需要面临失业的风险。
机器换人将促使人力资源的素质提升。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过去,制造业生产主要以劳动力为主,对员工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低。
如今,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趋向于高技能、高素质。
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以适应这一变革。
再次,机器换人将加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随着的广泛应用,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也将发生重大调整。
一方面,企业需要对现有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整,将员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加复杂、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面对与人类员工之间的协同问题。
如何使与人类员工实现高效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挑战。
1. 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员工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需求。
2.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和未来发展,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促使员工从简单的体力劳动转向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
3. 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机器换人:制造业人力资源的转型
机器换人:制造业人力资源的转型作为一名制造业的老员工,我亲身经历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不断上升,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制造业人力资源的转型,即“机器换人”。
“机器换人”并非简单的用机器替代人工,而是通过引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管理者需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考虑,对企业文化、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企业文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石。
在“机器换人”过程中,企业需要强调创新、高效、共赢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员工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同时,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机器换人”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架构和人才培养是实现“机器换人”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建立适应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求的部门和团队。
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内部培训、外部引进等手段,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领导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机器换人”提供人才保障。
在管理制度方面,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机器换人”的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管理制度。
通过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机器换人”顺利推进。
企业还需要关注“机器换人”过程中的社会责任。
在引进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关注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转型过程中员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通过加强与员工沟通,解释“机器换人”的意义和目的,消除员工的顾虑,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在实施“机器换人”过程中,我们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识到,“机器换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推荐下载】该不该“机器换人” 还需因地制宜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张小只机械知识库该不该“机器换人” 还需因地制宜到广东东莞采访,发现这个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地方,工人大幅减少。
有毛织之乡之称的大朗镇,自2007年摁下自动化按钮以来,陆续投入数控织机4万多台。
如果按一台机器能替换68个熟练工人来计算的话,现在累计减少了20多万工人。
有人把这种产业自动化现象,描述为机器换人。
东莞是广东最早一批推行机器换人的地方,到2014年底,该市已有六成工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
同时,佛山等地也在大规模地实施类似计划。
另据了解,不少中西部地区也纷纷效仿,大有共同迎接机器换人时代之感。
但对机器换人这种现象,各地还得有清醒认识。
在珠三角,机器换人最初其实是企业应对工人短缺的自发行为,是情势所迫。
前些年,劳资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走高,加钱也招不到人的现象,在不少企业中愈演愈烈。
为了招到工人,各企业绞尽脑汁,不断提高员工介绍亲朋好友进厂的奖励。
比如,介绍女工进厂的一人奖励800元,介绍男工进厂的一人奖励600元;而如果介绍来的是熟手,还可享受200元至800元不等的奖励。
对珠三角和很多先富起来的沿海地区来说,依靠廉价劳动力来发展制造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倾向就近打工,新一代劳动力的首选,也往往不再是生产工,需求和供给出现了倒挂:管理类、文员类需求不大,却符合多数人的心理定位;技工、普工供不应求,却没多少人愿意去填这个坑。
所以,对珠三角地区来说,机器换人并不意味着机器和人抢饭吃,主要还是填补生产空缺。
对企业而言,不仅可以减低用工成本,而且由于自动化控制的精度普遍优于人工,劳动质量控制体系得以建立。
对工人来说,既有压力也是解放生产环境得到了。
【推荐下载】调查:“机器换人”需求大但成本高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调查:“机器换人”需求大但成本高
经过前段时间的摸排调查,制造业在机器换人方面的需求的确不小。
杭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楼倻捷说。
然而,尽管生产企业对机器换人有不小的需求,可成功的案例却并不如想象中多,仅占20%左右。
因此,市经信委在举办各种培训班的时候,开展供需对接会也就成了题中之义:为有想法却无办法的企业提供一个平台,改变生产企业与自动化设备研发企业双方信息不够对称的局面,通过各个企业的互相交流,找到机器换人项目发展受阻的病根,对症下药。
日前,杭州市经信委主办的智慧经济、三新开发、机器换人和两化深度融合培训班吸引了全市大大小小数百家企业关注。
其后又连续举办了四场对接会,共分为机器换人与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与节能减排、物联网与智慧工厂与微营销与电商新趋势四个组,其中机器换人与装备制造业的参与人数占总人数的一半。
生产企业:机器换人成本高,爱你在心口难开
作为生产企业来说,每个车间在生产流程中对机器换人都有一定的需求,而且对自动化设备研发企业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虽然机器换人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但是可以降低不小的人工成本,最好是可以根据我们车间的需求,设计一套完整合适的方案并投入使用。
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老总对记者说。
然而,事实却并不如想象中美好,就目前而言,机器换人项目的成本仍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机器换人”会让就业更难吗?
作者: 徐甫祥
出版物刊名: 新产经
页码: 35-36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7期
主题词: 无人工厂;工业转型;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沿海地区;三年;产业基地;精密技术;用工荒;
中西部经济
摘要:<正>"机器换人"并不是如"狼来了"一般,我们大可不必谈虎色变,而应沉着应对,迎接它的到来。
2015年3月,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至2017年末,初步建成10个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建成2个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制造产业基地,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近期,广东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
“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机械制造论文“机器换人”时代已经来临文/李树翀近年来,在严峻的用工形势倒逼下,机器换人现象在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比较突出,各地工业机器人扶持政策也纷纷出炉,政策扶持将推动“机器换人”在制造业领域常态化。
“机器换人”时代真正来临。
对当前的中国而言,机器人的全面应用基本可认为是工业4.0或智能制造时代到来的标志,将会对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制造效率、产业结构乃至生活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
当今世界正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变革和调整阶段,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将目光重新投向制造业,而中国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新兴产业,是完成工业发展转型升级,助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层次深度融合的一条最理性的发展道路。
可以说,用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廉价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已是大势所趋。
这不仅是由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导致的人口红利消失,也是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还背负着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历史使命。
榜样的力量近几年,受全球范围内的制造业持续走低,市场、就业等因素施加在各国经济上的压力逐步增大等因素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期望利用智能制造来应对国内疲软的经济形势,夯实经济基础,并对抗制造业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大趋势。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希望利用智能制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综合竞争力。
德国提出标志性的“工业4.0”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长远目标,而智能制造装备又以工业机器人为标志。
工业机器人密度则是评价一个国家工业机器人普及率和自动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上世纪60年代,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美国首先成功研制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并将其首先应用在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领域。
美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算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过程,相较于日韩等国,政府施加的影响较小。
当前,美国的机器人密度远低于日本、韩国和德国。
日本受制于二战后面临的劳动力缺乏和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等问题,迅速引进技术,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很快发展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摘要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机器换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东莞机器换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时候、结构性收入的同时,培养出一个机器人产业。
”
本报记者卜凡广州、佛山、珠海、东莞、深圳报道
“你们宿舍有没有WIFI,有没有电脑?”7月21日,美的公司在佛山的中央空调车间里,其车间主任陈贤勇说,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现在招工遇上90后,特别难。
佛山市市长鲁毅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服务过多年。
他在接受“粤创粤新”媒体采访团采访时透露,根据佛山社保局调研的数据,佛山春节后的返工率仅为87%。
这意味着,年前100个工人上班,年后只有87个工人上班,缺13个工人。
鲁毅认为,中国人口红利的拐点已然到来。
从这一点出发,包括佛山在内的“世界工厂”珠三角,正经历大规模的智能制造升级,让机器人更多地承担流水线上繁重、枯燥的劳动。
表象上看,这是一股“机器换人”浪潮,但深入其中也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中国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典型样本。
我们观察到,“机器换人”或许是不得已的选择,对珠三角而言言,既蕴含着机会,也预示着挑战,转型成功将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东莞、佛山不仅有玩具和陶瓷称雄世界,还有庞大的机器人上下游产业为中国和世界提供智能制造工具,但它的前提条件是,珠三角要及时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重新匹配资源,让科研接近市场,真正实现“创新驱动”。
机器换人成本账
为适应新一代劳务工的要求,美的公司在车间装了WIFI,在宿舍还装了空调、电脑,甚至配了健身房。
即便是这样,对包括美的在内的珠三角制造企业来说,招工还是一年比一年难。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农民工增长率已经降到了0.1%。
而在2010年,这一数字是6%。
不出意料,今年下半年或是明年,我国农民工将出现负增长。
用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的话说,中国的农民工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可以说不再是取之不尽的蓄水池。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过去30年,靠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尽。
用机器代替人工,成为珠三角制造业的现实选择。
在美的的中央空调车间,一台约三米高的码垛机器人正在按程序把成品从生产线上取下并整齐地堆放在一旁,而堆到一定程度就有小型运输机器人过来把货物运走。
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该车间一共有25台这样的小型运输机器人,每台至少可以替代一个工人,另外,还有8台机器手。
为此,车间一共投入了1700多万。
而整个美的集团已经累计使用800台的机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团自动化投资累计投入20多亿元,效率提升15%以上。
该公司计划2015-2017年新增机器人1700台,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
用机器换人划算吗?
在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佛山某陶瓷企业在喷釉工序上,原来需要10个喷釉工人,每人月工资6000-7000元,一年工厂要支付77万元;而用机器人之后,只需要两个工人,人工费用每年可节省60余万元。
更重要的是,用了机器人之后,由于精度大大提高,工厂的釉料损失每年可以节省约50万,废品率由原来的5%左右降低到1%,单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省近600万。
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计算,在这一项目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和人工生产对比,每年节省综合成本689.6万元。
按照机器人设备的产能估算,两套设备可轻松完成年产45万件的喷釉任务,因此设备的投入在1-2年内可收回成本。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正是企业可以接受的回收年限。
但对机器换人而言,除了解决经济性,还有个难点是工厂自身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科教局局长邓国军说,全流程自动化改造不是简单地从国外买回几台机器人就可以实现的,还要求企业有应用研发的人才和能力。
采访中,美的公司是其中做得较好的。
前文中提到的码垛机器人就经过了车间技术人员的改造。
该公司的王伟津和左新苗发现进口回来的这台机器人在工作中会出现吸盘脱落或者因吸盘吸力不足导致物品摔落,便通过加长机器人爪子长度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
尝到甜头的美的加大了机器人方面的研发投入。
据了解,美的正在大力推动产品部件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
同时,美的旗下在香港上市、以零部件为主业的子公司威灵电机,已在开发、生产伺服电机等机器人的零部件。
此外,佛山市市长鲁毅透露广东省九大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华南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也放在了美的。
“原来我们考虑是政府直接做,后来我们一想,应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华南机器人研究院这块牌子就挂在美的研究院。
”
在解决“劳动力短缺”时培育一个机器人产业?
但显然,更多的制造类企业没有能力自主实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改造。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曾对佛山的陶瓷、铝材等行业进行调研后发现,尽管企业进行机器换人的意愿强烈,但遇到的困难普遍是与实际工艺需求对接不上。
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ABB集团中国总裁顾纯元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当前“机器换人”浪潮中,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机器人来改变工艺生产流程。
“否则企业会发现用了几年之后,招工问题是解决了,但如果不解决制造周期、成本以及整个工艺流程的问题,产品仍然没有竞争力。
如果是简单的机器换人,那世界上这个任务早就完成了。
”
顾纯元认为,在这方面,中国的产业是有机会的。
佛山、东莞等地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显然也看到了这其中的产业机会。
鲁毅透露,佛山制造业大约需要2万台套工业机器人,但截至2015年6月,实际使用的仅有3000台套,市场空间巨大。
为此,佛山着力引进世界机器人制造企业落户,同时加大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企业。
到今年6月,佛山市内机器人生产、应用、服务的企业有上百家。
东莞市市长袁宝成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机器换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望东莞机器换人在解决劳动力短缺的时候、结构性收入的同时,培养出一个机器人产业。
”
袁宝成说,到目前为止,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全部在国外,但中国有做进口替代的习惯,先买外国的,我们来模仿制造、消化吸收再创新。
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已经聚集起了200多个机器人企业。
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国内机器人企业沿引进、改良、自主创新路径进化的典型。
据介绍,该公司成功实现了机器人在不锈钢无痕免打磨工艺上的应用。
但公司的目标不仅限于此。
其总经理卢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目前自主研发了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减速器,成本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二十分之一。
虽然公司研发的这一产品质量还与国外产品有很大差距——泰格威减速器寿命还
只有一年多,国外产品可以达到7年,但卢新建还是很为自己的公司自豪。
“我们总是有一个前进的过程,但是首先第一点我们打破了国外的封锁,突破了它的核心技术。
”
实现这一点并不容易。
卢新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研究减速器需要数学建模,涉及到很多理论,但公司并没有这样的人才,研究进度很慢。
后来公司入驻了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借助广东工业大学的科研力量,很快实现研发突破。
事实上,上文中反复提到的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是佛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平台。
该研究院由广东省科技厅、佛山市、南海区、佛山高新区管委会以及广东工业大学共同建设,是一个开放式、网络化、集聚型的公共服务平台。
该院不仅牵头开展佛山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需求调研,还成立了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创新联盟,不时组织相关企业举办面向不同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对接会。
更重要的是,研究院还发行“科技券”、“人才券”支持入驻企业引进高端人才,研发新产品,新技术。
泰格威的技术问题就是通过“科技券”,委托高校解决的。
对此,广东工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陈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研究院较好地实现了在高校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高校成果转化不足的短板,也真正为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智力支持,成为了“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这样的平台还很有限,未来需要更多这样能够实现协同创新的新型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