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践行人本主义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践行人本主义理念

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践行人本主义理念2008-12-10 08:35:33| 分类:学校管理| 标签:|字号大

小订阅

一、学校办学思想概述

我校的办学思想主要有三方面组成:(1)办学理念:始于快乐,终于智慧。始于快乐:让学生拥有快乐的童年,美好人生的幸福起点;终于智慧: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能、学有所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办学目标:活力校园、魅力校园、创力校园。活力:时时洋溢快乐;魅力:处处绚丽多彩;创力:人人自主创新。(3)学校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传统,融入现代教育思想,塑造儒香校园文化。教师“博雅”文化:博爱众生,博学多才,志趣高雅,举止优雅;学生“少年君子”文化:明德、慎思、笃学、尚行。

二、学校背景的深层分析

多年来,学校坚持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方向,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塑造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学生群体。教师大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制定了日趋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师生常规管理规范,各项工作呈良性有序发展态势。开拓课程改革的新领域,始终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作出了切实有效的探索。面对当前时代的挑战,学校欲求进一步发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应对,如;提升学校品牌的意识不强,形成学校内涵个性不鲜明,教师主动积极性调动不够,教师专业发展结构的突破不足,尤其是学校教育发展中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一) 相随学校的“企业影子”

学校2004年由企业移交地方政府,然而挥不去企业的情结,企业的影响至今还发挥作用,这种影响既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1)企业管理文化的影响。因较长时间隶属企业,企业的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模式根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学校管理文化烙上企业的印迹。如企业职工激励观念和机制。(2)企业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校管理体制在变,但学校的社区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变得更高更严。企业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管道(社区媒体、家长、学校职工家属等)传递到学校,尤其是企业福利政策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职工的心态。

(二) 教师团队的“年轻“态

学校办学历史不长,教师队伍的年轻化特征比较明显,45周岁以下的教师55人,占74%,30周岁以下的教师23人,占32%。更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队伍年轻化有其优势:专业知识扎实、精力旺盛、工作热情高,具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明显不足:教学实践短、缺乏经验,教学质量没有竞争力。而且,学校大部分“80后”教师为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明显。年轻教师处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期,如何使他们的工作憧憬和热情,经过磨砺,内化为对教师工作的职业认同和价值理解,坚守这方热土,成为“行家里手”,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三) 跨世纪的“娇骄”宝贝

现在学校的教育对象绝大多数是跨世纪的独生子女,几代人将高希望值聚焦到一个孩子生上,现代家庭家长文化素质提高、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付出精力和物力对子女教育的高投入,都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其“独生”这一独特性,“温室效应”产生了独生子女“娇骄”综合症。其一“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从家庭结构上看,孩子处于核心地位,百般的溺爱,便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爱置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之上,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争强又好胜。社会活动与生存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常常有一种孤独感。其二“娇”,来自于生活上一帆风顺,少年未尝愁滋味。其表现为:受不得批评,听不得坏话。思想偏激片面,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后果。高智商低情商,自我调节能力差,感情易冲动。独生子女这一症状的普遍性,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一个严峻而现实的课题。

三、办学思想的理性思考

如何破解学校发展中的难题?人本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教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人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本主义以取代神本主义。人本取代神本的本质是把人变为主体,号召人以主体的姿态面对整个世界;强调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即人类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所谓的人本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主义。

1、人本主义管理思想

“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以人为本”实际上是体现了组织对成员的尊重和信任、尊重个人的人格,尊重个人的劳动,尊重个人的一切权益——知情权、参与权、平等竞争权、自主择业权、取酬权、利益共享权等等。它可以通过各种具体的管理手段、形式来体现出来,如管理者善于尊重与沟通、信任与培养、合理科学地运用好影响组织成员工作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建立团队的共同目标、讨论与命令并重、弹性时间工作制、重奖励、轻处罚、满足组织成员成就感等。

学校施行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特点的内在诉求。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造就人、成全人和发展人为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管理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在对

人的关注上,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学校组织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在进行管理和接受管理的同时,得到素质、身心、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创造性,使学校成员的创造潜能极大地发挥。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即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和班级成员进行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认为教育要做到:(1)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尊重学习者的愿望、情感、需要和价值观。(2)相信学习者。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最终达到自我实现。(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环境。(4)教师必须是有感情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担当起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学生助手的角色,它应该让学生觉得是一个真诚的、可信赖的、有感情的指导者。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罗杰斯(Carl Rogers)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他主张学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能够较快地创造性的学习。其主要观点有:①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

②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用威协、蔑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③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即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④学生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水平,而不是和别人比较;⑤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⑥情感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即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学习。

(二)传统文化“教化”思想

中华民族悠远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含义广泛,其中既包含有承载诸子百家(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精髓的文化典籍,还包含陶冶性情,颐养心性的琴、棋、书、画等显性文化元素,而其

最核心的部分是孕育我们整个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难以割裂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其中“天下为公”的理念;“合而不同”的意境;“格物致知”的诉求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这些隐性文化“基因”直接影响、诠释着整个民族的绵延与生存状态。对于少儿伦理素养、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基础、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习惯养成的培养都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