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7 散文阅读(一)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集训提升练 散文阅读(二)
专题集训提升练九散文阅读(二)一、(2020·哈尔滨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千年丝路归去来陈晋源①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地。
剔透的天没有任何白云,蓝瓦瓦地将大地罩了个严严实实。
地也是尽力地延展,在尽头迫不得已而与天交于一线。
这无垠的沙地与戈壁本没有路,一个脚印踏过,来一阵风,便什么也不再留下。
②这样的一方天地,一直在沉睡。
终于,公元前138年,等来了一位27岁的年轻人。
他与和他年纪相仿的君主“一拍即合”,为了击退匈奴,决心打通西域。
这位正值盛年的侍从官,从汉武帝刘彻的手中接过象征授权的符节,再拜君主,一表心系朝廷的忠心,二表定当竭力完成任务的决心。
前路漫漫,这位名叫张骞的侍从官,带领着100多名随行人员,转身骑上骏马,向西域进发。
这一转身,便是一个新纪元的序曲。
③马匹走在沙丘上,四周悄无声息。
久居长安城,从未见过如此阔大的景致,他惊叹于大自然的壮美。
天似穹庐,笼盖四方沙地。
人与马被晚霞映得通红,犹如披着一件神圣的袈裟。
④张骞用一生丈量出一条蜿蜒的路,这条路将时间与空间融为一体。
再大的风也抵挡不住历史的进程,丝绸之路应运而生。
长安和罗马,形形色色的人一队又一队,带有中亚的骏马、印度的医药、西亚的金银器……在这贫瘠的地上留下了文明的印记。
⑤张骞来过后,这里便设有玉石障,五代是天门关,明代又称嘉峪关。
站在关上,天地尽是金黄,城楼的砖与戈壁沙漠连在一起,分不清彼此,仿佛这嘉峪关是大自然一手造就的。
古老的风,似从城墙上吹起,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⑥一阶阶走下千古关隘,觉得这已经被风干的历史,此刻却都活了起来。
我能听到,驼铃声、熙攘的人声和着羌笛和胡笳,点缀着这条路,与自然浑为一体。
随着人群来到关隘里的一个小楼之前,这座红色木制的关帝庙,与这个土黄色的世界格格不入。
敦煌这一带本该是佛教盛行之地,那莫高窟、榆林窟,吸引了一代代工匠前来修葺,也吸引了中外虔诚的信徒来此拜谒。
⑦可偏偏,为什么在这丝路之上,出现了这样一座庙?殿内供奉着关公,手持青龙偃月刀,赤面长髯,带着一种与莫高窟瑰丽色调完全不同的美感。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二轮专题训练及
2020 年高考散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㈠下边的文字,回答文后各。
也春季的三个画面才你一听到青春少女几个字,能否是马上想到、美、天真和活力?假如是你就了 ! 你青春的印象不过一种未做深入体的大概的看法而已。
青春,它是包含着不一样段的异样丰富的生命程。
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十六、十八——无是她外在人的感,是内在的自我感,都不同样;就像春季,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好不一样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春季的里找出三个画面?我有三个画面。
它不是来自我的故故乡,而是在遥的也三次旅游中的画面定格,它可非一般! 在那个用音来召和描绘春季的城市里,春季来得特充足、特致、特蓬勃,甚至特震惊。
我先五月,再三月,最后四月,它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觉震,并留下一个永拥有震惊力的画面。
五月的也,到花簇,春意正。
我到城市郊的山上游乐,当晚被山上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朴的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
睡前我成心不关窗子。
好到外丛林的气味,一彻夜就像睡在大丛林里。
天醒来,屋内竟大亮,翻开的窗子 ?正异着,忽窗前一束的玫瑰。
放在那边的?走去一看,呀,我怔住了,本来夜窗外新的一枝花的玫瑰,趁我酣睡,一点点将窗子开,伸屋来!它沾露珠,溢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居然悄无声气地又这样煌地来了! 你,世界上有哪一个春季的画面能这样震惊人心?那么,三月的也呢?季的也一片空濛。
阳光没有除残雪,色得格外吝。
我在多瑙河散步,从河口那吹来凉的,偶会感觉一点春的气味。
此的季,就凭着些的春的泄漏,人生无穷希望。
我无心中扭一瞥,看了一个无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以想象得出的画面——几个姑娘站在岸,她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伸脖,眯着眼,撅着芳香的小嘴,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季的 ! 她做得那么投入、心、沉醉、神圣。
把她的、巾和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涛似的着,看就像一件大的雕塑。
直就是那些人来春季的仙女啊 ! 能想到专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季 ?你,有哪个春季的画面,比更迷人、更意、更浪漫、更震惊?我心中的画廊里,已挂着也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季的画。
2020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大二轮讲义:专题七 散文阅读 训练三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训练三艺术赏析练前提醒审美鉴赏是浙江卷文学类文本考查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主要题型是以赏析描写艺术为主的赏析句子题和以赏析语言特点为主的语言艺术赏析题。
1.赏析画线句子题.注意从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优先考虑修辞方法和描写手法。
为准确判定所用的手法,阅读时既要对所给句子精读、细读,又要联系上下文来判断。
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扣住文本,结合语言,全面体会在情感表达及结构上的作用或意图。
2.赏析语言艺术题.赏析角度要从词语、句式、修辞和风格方面考虑。
不过,一定要从作者的表达意图或者文本所要表达的目的去品味、去赏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20分)错误!塔下人家沈念和那个阳光般的男孩相见时,抬头就是被雨淋湿的古塔.那是一片老城区,黑色的、赭色的屋脊,高低交错,如波浪翻滚,把一块块光投射到远处的天幕、山峦、岛屿、湖泊.塔就站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波浪"之上,瘦削的身体,穿一身褶皱青衣,脸色永远白皙。
“塔,记录了我对这座城市的初印象。
”我和男孩说起25年前的记忆。
成长于乡野之地的少年,14岁离家,尚未脱去稚气,求学而来,懵懂无知地“探”进这座城市.那时候,我乘坐的大客车要搭上轮渡才能抵达城市。
汽车排着老长的队伍,把前面的车挤上船,然后等着后面的车把自己挤上去。
我在车上伸长脖子,也看不清城市的面目,只能眺望车窗外一湖阔朗的水波。
在我“渡"到这座城市的漫长分秒中,屹立水边的塔,若隐若现。
男孩恰是那一年出生在塔下人家。
他的咿呀学语、玩耍嬉戏、学习成长,塔都是见证者.塔看着人们来来往往,蹁跹游走,看着城市换着容颜,延展变迁。
那时的老城区是衰颓、晦旧的,房屋、水电等各类基础设施苟延残喘、灰头土脸,塔下人家的生活也多艰涩愁郁。
男孩那张阳光灿烂的脸,自信,刚毅,活力潜涌,怎么看都不像是从老城区走出来的孩子。
“你到鱼巷子,离塔就不远了,我家就在塔下面。
”男孩的电话指路,让我想起多年前寻塔的经历,同样被人这般介绍而记住了呈“7"字形的鱼巷子。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一部分7语用+默写+散文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最新整理)
7 语用+默写+散文类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3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姓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符号,也是跟随一生的形象标签,在起名上求新求变、追求个性, 是人之常情。
虽然用生僻字起名是值得尊重的个人权利,但这并不值得鼓励。
仅仅因为名字中有生僻字就买不了车票、办不了电话卡:在公共服务上处处碰壁,这样的“窘境”是时候改变了。
不仅如此,生僻字还是的汉字文化的一部分。
每一个字都记录着一段汉字的历史,传递着文化的印记.用起名的方式来传承这种文化,不失为一种令大众喜闻乐见的方法.也别小看了人们对生僻字的接受能力,不久前,一首名为《生僻字》的歌曲红遍网络,这首歌了70多个生僻字,串连成一首歌,一时引起无数网友学唱。
不仅如此,各个领域的网友还地改编了法律版、地学版、乐高版等版本的《生僻字》,玩得不亦乐乎,让人不得不感慨:高手在民间啊!由此可见,( ),只要方法对了,就能让人们对生僻字产生兴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来渊源流长收集津津有味B.固然源远流长搜集津津有味C.本来源远流长收集饶有兴致D.固然渊源流长搜集饶有兴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
①“固然”是先承认某个事实,引出下文转折。
“本来”即由本而来,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先天本有的唯一的不变的自然存在状态;也指原来,向来;原先;先前。
语境说的是在起名上求新求变、追求个性,是人之常情。
这句话并没有转折之意,所以选用“本来".排除B、D两项。
②“源远流长”意为历史悠久,通常与“文化"“友谊”等搭配.“渊源流长":“渊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如“历史渊源”“家学渊源”.语境强调的是汉字文化历史悠久.所以此处选用“源远流长"。
排除A.③“收集”和“搜集”,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两者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收集”侧重于“收”,即收拢,对象是现成的事物;“搜集”则重于“搜",即搜寻,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限时训练:散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十散文阅读专题限时训练(时间:90分钟分值:80分)一、(2018浙江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20分)不一样的城李萦枝(1)接触地面的瞬间,我有一种绵软的匍匐下去的感觉。
青藏高原的空阔闪电般迅速展开,耀眼的明亮强大得使我近似胆怯地半眯着眼睛。
这明亮像一面奇异的镜子,照见了我自身。
我看见自己在拉萨的天空下通体发亮。
(2)我以几近膜拜的心迎着高原之上的日光。
阳光是稠密、坚韧、油性而片状的。
它肆意倾覆,在道路、旷野、河流和群山之上流泻,以交响乐般的恢弘拍打着高原的寂静。
万物发疯了似的在质感的丰厚中高亢地敞开自己。
当它涂抹着我的身体,我感到一种饱满的幸福,类似果实看见了自己甜美、殷实的肉体的光泽。
(3)我的眼睛向上,炫目的光芒后面是蓝得不含一丝杂质的天空。
蓝,近似执着的澄净,使天空无比高远。
当我的目光拂过天空,像一滴水融进湛蓝的海,我忽然获得释放自己的快乐。
我在天空中看见了尘世之上的道路通往四面八方。
心飞奔而出,鸟儿一样展开翅膀,以自由的姿态抵达深处的蓝。
(4)天空有着宁静与热烈的两重世界。
蓝之于阳光如同冰之于火,火并不融化冰,而是彼此映照。
拉萨的天空是极端的阳光和极端的蓝的统一,它因而是强烈的。
(5)当我的目光从天空折回大地,我最先注意到的是藏民的身影。
略显笨重的藏袍,领子、袖口、袍的边缘用各种亮色镶边,在阳光下变得绚烂。
黑而非光滑的发辫,因为不经常梳理显得毛茸茸的,就像毛线被反复磨擦后的样子。
脸黑得发红,瘦削,粗糙而结实,留着日照和风的痕迹。
我看着他们的眼睛,看到了隐忍,平静,甚至淡淡的迷茫。
(6)他们在拉萨的大街移动脚步,身上散发出混合的气息。
这气息经过我,在我的视野里带出了旷野的苍茫,风的刀刃,帐篷的孤单和行走在高原上的坚韧。
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骨骼、肌肤和内心的愿望支撑起世代的藏民在高原之上站立和生长。
(7)我在风中经幡的劈啪声中聆听他们的心跳。
他们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抽象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
高考现代文之散文专题复习精练(第二轮用).doc
高考现代文之散文专题复习精练(第二轮用)一.阅读下文,回答1----3题江南古镇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江南的古镇。
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曲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乐段。
当你参观了一座座江南的古镇后,就会惊异地发现:这些古镇的设置是那么的规整,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缱绻缠绵处就是一座古镇。
假如说长江黄河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那么一条条委婉曲流就是滋养古镇文明的清泉。
穿梭往来的舟舸,举帆落帆,扬桨收桨之间,就把一座古镇同整个江南人文大背景勾织得异常和谐熨帖。
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一条,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见其对水的依傍。
青石板的街面,被千万双脚打磨得发亮,把一道邈远的历史融凝进去,却不留一丝痕迹。
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之于平直简约,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联着古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把整个古镇引宕得一波三折,仿佛有了音乐的节奏。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那绵长清丽的诗意从古镇的小巷里抽绎出来。
而夜卧古镇的吊脚楼上,听“欸乃”橹音从远处飘来,又从你枕下飘向远方,载去你的遐想与憧憬。
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帧行草书法,笔墨淋漓之间,有一缕墨韵衔接着,构成了整体的韵律和完美。
对一条条漂泊的远舟来说,那古镇就是一处驿站。
白天,他们在河道里经历了风与浪的搏斗,在夕阳西下,落霞铺彩之时,挟着唱晚的渔歌,沾着浪尖的飞沫,泊进古镇平静的港湾里。
那掌舵的老大或拉纤的汉子便循着窄窄的石级缓缓地走上来,在古街上溜达一下,舒张舒张疲乏的身躯,然后在临河的一爿小店坐下,沽一壶酒,买两碟菜,慢悠悠地喝,把余下的一丝精力蘸着酽浓的酒液,直喝到酥酥的微醉,然后枕着古镇的恬静酣睡一夜,蓄养出勃勃的精力。
再供明天的风浪去销蚀。
明天路程的终点也许还是一座古镇,就那么山一程水一程地漂泊过去,一座座的古镇就钩连着他们的今天、明天和后天,在时空的坐标轴上,古镇就勾画出他们一条条生命的曲线。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70分钟)1.(2019·长郡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1)~(2)题。
(9分)秋风辞刘彻[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汉武帝。
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欣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A[A项,“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6分)[答案]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
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每点2分)2.(2019·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人教版】2020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题点三散文阅读题点对点练9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
题点对点练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猫季羡林①老猫虎子蜷曲在玻璃窗外窗台上的一个角落里,缩着脖子,眯着眼睛,一副寂寞、凄清、孤独、无助的神情。
②我从小就喜爱小动物。
同小动物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它们天真无邪,率性而行;有吃抢吃,有喝抢喝;不会说谎,不会推诿;受到惩罚,忍痛挨打;一转眼间,照偷不误。
同它们在一起,我心里感到怡然、坦然、安然、欣然。
③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它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蜷曲在狭窄的室内窗台上,可活动的空间好像还很大。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我给它起名叫虎子。
④有一天傍晚,我看老猫神情很不妙,我预感要发生什么事情。
我唤它,它不肯进屋。
我把它抱到篱笆以内,窗台下面。
我端来两只碗,一只盛吃的,一只盛水。
我拍了拍它的脑袋,它偎依着我,“喵呜”叫了两声,便闭上了眼睛。
我放心地进屋睡觉了。
第二天凌晨,我一睁眼,就拿着手电三步并作一步,到外面去看。
哎呀!不好!两碗全在,但猫影顿杳。
我心里非常难过,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我手持手电找遍了塘边、山上、树后、草丛、深沟、石缝。
“屋前屋后搜几遍,几处茫茫皆不见。
”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永远永远地消失了。
我简直像是失掉了一个好友,一个亲人。
至今回想起来,我内心还颤抖不止。
⑤在我心情最沉重的时候,有一些通达世事的好心人告诉我,猫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寿终。
到了那个时候,它们决不待在主人家里,是为了避免主人看到死猫感到心烦,或感到悲伤。
它们总是逃出去,到一个最僻静、最难找的角落,地沟里,山洞里,树丛里,等候最后时刻的到来。
因此,养猫的人大都在家里看不见猫的尸体。
⑥我听了以后,若有所悟。
现在看来,倒是猫临终时的所作所为,即使仅仅是出于本能吧,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7 散文阅读(一)
专题限时集训(七) 散文阅读(一)(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落葵简①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②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③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④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⑤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⑥去年夏天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方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⑦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⑧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文本阅读精准训练精准训练 含解析
精准训练一分析句段作用练前提示句段作用题是以句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全文结构思路的一种题型。
答好这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
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
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只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
2020《新高考 二轮专题突破+考前集训 语文》1.阅读提分快练 3.2.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节 散文)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节散文文1关键词:亲情父亲建议用时:15分钟[2019湖南长沙一中、雅礼中学、长郡中学、师大附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老屋·父亲李翰父亲走了以后,老家临街的两间平房,屋顶也披离下来。
毕竟有三十多年房龄,风雨侵蚀,那些桁条、椽木,也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
父亲买下这块宅基地的时候,也就是两间白灰小瓦的平房,年深日久,破破烂烂。
父亲看中的,主要是屋后的一大片荒山。
读书人似乎都有个陶渊明情结,父亲是“文革”早期的大学生,那个年代算是高知了。
有一方自家的天地,既给子孙留下恒产,又可以种种花草,养些鸡鸭,闲暇时安静地读书喝茶……这块地,最宜作他的归田计。
父亲胼手胝足,前前后后差不多忙活了六七年,起了两层砖混小楼,搭建了两间平房。
原宅高耸的古砖院墙,青铁皮的实木大门,都还保留着,整体看起来,颇有几分气象。
父亲又种上竹子、香樟、蜡梅,以及桃、杏、梨、枇杷等果树,沿着屋基脚,则栽种了一簇簇月季。
每年春天,都是从竹外的杏花开始。
粉薄的花瓣,透射着阳光或露水,蜜蜂也忙碌起来,小狗绕树追逐它毛茸茸的短尾。
杏花败,桃花开,一场雨后,竹笋悄悄钻出地表,香椿在枝头探出新芽。
我们用长长的竹篙,绑上铁丝钩,咔嚓,咔嚓,香椿芽一爿爿掉下来,青莹润泽。
弟弟从鸡窝里摸出几枚刚下的鸡蛋,母亲捏着鸡蛋,在锅沿上一磕,两指一掰,鸡蛋便在油锅里嗞啦作响。
煎到五分熟,加入香椿芽,一股说不出的清香,立刻从厨房弥漫开来。
春暮夏初,月季绕着屋角绽放,熏得人犯困,天渐渐热起来。
街坊有位退休的房老师,总来我们家纳凉。
他写得一手好书法,还能作诗。
他一边写,一边哼唱着,都写好了,再摇头晃脑,用他那枞阳腔从头到尾高声吟诵一遍。
父亲很喜欢和房老师往来。
一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至今还挂在家里。
房老师90年代中期去世,父亲很是伤感。
大概也就是那时,父亲开始学写古诗。
王力的《古代汉语》第三册介绍格律诗写作,有关平仄、声韵的书页,因经常翻阅,纸张尤为暗黑。
【优质试卷】2019-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8 散文阅读(二)
专题限时集训(八) 散文阅读(二)(限时40分钟)一、(2018·襄阳市高三五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几男子(节选)余秋雨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
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
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这种说法可能得不到太多认同。
不少朋友会说:“到了国外仍然可以读唐诗啊,而且,别的国家也有很多好诗!”因此,我必须对这件事情多说几句。
我心中的唐诗,是一种整体存在。
存在于羌笛孤城里,存在于黄河白云间,存在于空山新雨后,存在于浔阳秋瑟中。
只要粗通文墨的中国人,一见相关的环境,就会立即释放出潜藏在心中的意象,把眼前的一切卷入诗境。
心中的意象是从很小的时候就潜藏下来的。
也许是父母吟诵,也许是老师领读,反正是前辈教言中最美丽的一种。
父母和老师只要以唐诗相授,也会自然地消除辈分界限,神情超逸地与晚辈一起走进天性天籁。
于是,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
而且,这种唤醒全然不是出于抽象概念,而是出于感性形象,出于具体细节。
这种形象和细节经过时间的筛选,已成为一个庞大民族的集体敏感、通用话语。
有时在异国他乡也能见到类似于“月落乌啼”“独钓寒江”那样的情景,让我们产生联想,但是,那种依附于整体审美文化的神秘和诗境,却不存在。
这就像在远方发现一所很像自己老家的小屋,或一位酷似自己祖母的老人,虽有一时的喜悦,但略加端详却深感失落。
失落了什么?失落了与生命紧紧相连的全部呼应关系,失落了使自己成为自己的那份真实。
当然,无可替代并不等于美。
但唐诗确实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一读,都能把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回头一想,这种清醇、高迈本来就属于自己,或属于祖先秘传,只不过平时被大量琐事掩埋着。
唐诗如玉杵叩扉,叮叮当当,嗡翁喤喤,一下子把心扉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一个非常美好的自己。
这个自己,看似稀松平常,居然也能按照遥远的文字指引,完成最豪放的想象,最幽深的思念,最入微的观察,最精细的倾听,最仁爱的同情,最洒脱的超越。
【人教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2 小说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5 小说阅读(二)
专题限时集训(五) 小说阅读(二)(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教师(节选)刘慈欣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
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窗外的田垄上,娃们在为他烧香和烧纸了。
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
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
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
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
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
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
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发射奇点炸弹!”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又闪起,然后慢慢消失……隔离带在快速推进。
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三号行星。
3号行星检测,检测30个随机点。
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1号随机点检测。
”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开始3C级文明测试。
”1号测试未通过,2号测试未通过……10号测试未通过。
“发射奇点炸弹!”最高执政官突然想起什么:“继续测试。
”11号测试题未通过!12号测试题未通过!“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冲刺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7 散文阅读(一)【精】
专题限时集训(七) 散文阅读(一)(限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落葵简①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②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③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④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⑤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⑥去年夏天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方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⑦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⑧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 散文阅读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四)散文阅读(限时30分钟)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
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
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
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
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
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
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
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
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皲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
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
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
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
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
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后来,长大了些,在书里读过很多下雪的场景。
“风雪山神庙”里那一场越下越紧的大雪令人惊心动魄,林冲的人生又将何去何从?读到《红楼梦》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想到漫天大雪、万物归一的世界,难免有些悲伤。
读过唐代诗人刘长卿的诗:“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新课标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散文阅读202002100113
专题限时集训(四) 散文阅读(限时30分钟)编者按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写人记事类散文,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文中的人、事都来自生活,并非虚构。
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每一朵雪花都认真飘落余君才雪是什么时候开始下起来的,我已经记不清了。
母亲在半夜里翻身,在沉寂的夜里忍不住大声咳嗽。
大半夜的,风轻轻推开虚掩的窗户,屋子里越发清冷,母亲帮我盖好棉被,又走回了自己的屋子,然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咳嗽声。
窗外的天空低垂,风更加凛冽起来,我静静地躺在夜里,毫无睡意,看着窗外。
窗外的天空慢慢地变亮,我感觉雪就要落下来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又睡过去了,母亲起身的时候,我也不知道。
雪要落下来了,母亲想起了山野上的那一块麦地。
麦苗青青,但疏于人力,麦垄里的杂草还没有来得及铲掉。
母亲拿起锄头,走向了那块月光下的麦地,她对山野里那些迎风招摇的麦子无比珍视。
她要赶在雪花落下来之前将那块麦地的杂草除掉。
不然大雪落下来,麦子连同杂草埋在下面,土地的营养全被杂草给吸走了,冬雪之后的麦子就会面黄肌瘦。
母亲回到家的时候,雪已经越下越大。
我透过房间的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走回来。
她的脸颊已经被冻得通红,母亲用皲裂的手轻轻掸去落在身上的雪花,将锄头靠在屋前的墙角,然后经过庭院走进屋子里。
母亲的身后,大雪将夜晚映得发亮。
窗外的雪越下越紧,每一片雪花都在天空中飞舞。
仿佛一个盛大的节日,雪花纷纷扬扬,在大地上尽情狂欢。
那一年的雪可真大啊,它是我记忆中最大的一场雪。
雪落在大地上,发出簌簌的声响,一会儿工夫大地就变成雪白的一片。
那一年的庄稼也大丰收,母亲说:“瑞雪兆丰年,多亏那场雪啊!”但我总是觉得所有的收获都是母亲劳动得来的,我永远忘不了那场雪,忘不了透过房间窗户看见母亲扛着锄头从大雪纷纷的小路上劳作回家的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七) 散文阅读(一)
(限时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落葵
简
①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②人总是企求圆满,寻常人情如此,平凡的生活事物也用心营造,期待在众物皆备的情境下,开始释放情感,使人与物相互交融而享有美好。
③所以好花需配以好瓶,置于厅堂中最好的位置,又讲究地铺设娟秀的桌巾作为底衬,如此,才放心赏花。
这固然是人的本性,精心去实践一份美,但牵涉的细节有些非人能控制。
小处瓶花如此,扩及人情世故亦是如此,往往可得者十分不及三,美无法圆满地被实现,人也在缺憾中惊心度日了。
④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
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
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
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⑤遇见那丛野落葵就是如此。
⑥去年夏天台风季节,菜价翻了好几次筋斗。
我们决定自力救济,到那块六十多平方米的荒地上找去年种的地瓜叶。
空地挨着屋舍,平常多余的花籽、树苗随手乱种,长得最好的当然是五节芒、杂草。
还好,地瓜命硬,勉勉强强夺了一方土地,叶子又瘦又小,摘不到几回,束手无策了。
⑦后花园鱼池畔,搭着的一面网墙上,落葵任劳任怨爬出半壁江山,由于阳光不足,倒像一队老兵残将,仗还没打完,个个病恹恹地躺在路旁呻吟。
我打量了半天,该下山买菜认输呢,还是再撑几天尊严?落葵是民间常见的草药之一,据说有利肠胃亦能降火,抬眼一看,它又像背医箱行吟江湖的大夫,顺着墙根网壁爬,一路悬壶济世。
春日结紫珠果时,曾摘了一碗,捏破珠果,滤出紫液用来染素棉纸,倒也淡雅。
早知落葵的叶可食,平日太平盛世没机会吃它,不知味道如何?想必比王宝钏苦守寒窑摘食的马齿苋要好吧。
⑧果然香嫩滑口,也可能心理因素,愈是缺菜愈渴望食蔬,吃起来添了珍贵之感。
菜荒解除前,那棵落葵早秃了。
恢复菠菜、小白菜、水蕹的日子后,偶尔食箸之际,还想起落葵的救命之恩,它的香嫩是真的滑入记忆了。
⑨没想到还有一次缘。
某日上山,原想找一棵去年发现的薏苡,却意外在杂树间看到丰饶的落葵丛,赶紧跑回家叫人手,拿个大篓子去摘落葵。
那条路是荒径,虽人迹来往,恐怕认得落葵的人不多,就算看到,也不晓得它是鲜美的野菜。
⑩我们摘到日暮黄昏才歇手,欢愉地像诗经时代的女人背一大篓野菜回家,连续几天,餐餐有一盘快炒蒜爆的葵叶,它特有的嫩液也成为舌瘾了。
⑪吃光最后一把落葵,相约再采。
才几天不见,那条荒径已被全部清除,想必是附近那位勤劳的老妇,她常常开垦废地,撒菜籽、搭瓜棚,用红塑胶绳围出一畦畦菜圃。
诗经时代人人可采的野菜一下子变成现代老妇的私人田园。
她并不知道镰刀扫倒的,除了落葵还有很多可以用来烹茶祛暑的青草。
至少,她不知道落葵有多好。
⑫我仍记得那丛丰饶的落葵,野外第一次相逢也是相别,但在记忆里,仍是最好的一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初见落葵的淡然和漠视,到再见落葵的惊喜和欢愉,再到最后落葵被清除后的伤感,作者的情感脉络清晰。
B.作者认为,在劳碌的世间,人总是不能实现圆满,再要苦苦一味抱怨,就是徒然与自己为敌。
C.第⑤段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又引出后文中与落葵的相遇,并照应题目。
D.作者眼里的落葵味道鲜美,用处多,还曾有过救荒救命之恩,落葵的这些好,也许是那位老妇人体会不到的。
A[初见落葵应该是喜爱和感激,“落葵被清除后的伤感”错,“我”与落葵相别,更多是一种淡然随兴。
] 2.结合文章,分析“在最荒废的角落,也可能照见小小的美好”一句的含意。
(6分)
【答案】①再不圆满的地方,也仍然有美存在。
在菜荒时,落葵让“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滋味。
(3分) ②在不如意时,我们要有随兴的心情,也要能欣赏生活中的小小的美好。
(3分)(意思相近即可) 3.本文行文构思颇有匠心,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
【答案】①以落葵为线索,脉络清晰。
②先议后叙,突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别具一格。
③写落葵时,欲扬先抑,行文曲折有致。
(每点 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2018·菏泽市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
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
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
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
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
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返乡那一趟车。
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
每一次看见返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
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伸,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
今
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漠,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
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
有了火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火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
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
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
在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
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
从那时候起,火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
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车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
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
这些与火车有关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舶来品。
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2月17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的关系的叙述。
B.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C.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的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的关系。
D.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B[因果关系不当,应是因为它将驶向你最熟悉最温暖的故乡。
]
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6分)
【答案】①空间上,铁轨连着故乡和远方,吸纳着中国人的时代记忆与个人情感。
(3分)②时间上,铁轨连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
(3分)
6.“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案】①结构上,全文线索,贯穿全文;②情感上,情感的载体,中国人的一种情结;③内容上,陈述对象,形象地利用“火车”地特点展开联想;④主旨上,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前途与繁荣。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