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五文言断句与简答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课件27张
五、旧题重做(三)
【答案】D
【解析】”王之“的主语是”先入关者“,是”吾与诸将曰“的具体内容, 排除BC项,”吾与诸侯曰“和”与父老曰“是对应的句式,排除A项,故选 D
六、新题型——高考真题2023
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 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 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 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 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 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 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
时间词
俄而
断开
句末语气词 陈述句末尾 也、矣、焉、耳
其后一般断开
(四)断虚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其后一般构成疑问
疑问语气词
何如、奈何
句,其前一般断开
复句 关联词语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 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断句
一、考点解读
文言文断句题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 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因而断句能力的高 低,也成为判断文言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和理解,同时要熟 悉断句的方法,培养语感,掌握答题步骤及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言文复习之断句 教学PPT课件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 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 矣!”
练一练: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断句基本方法
⑴整体把握语段含意(语境)——准确断句的前提。
断句基本方法
(1)整体把握语段含意(语境)——准确断句的前 提。
(2)从最容易把握的分歧处入手,借助技巧加以判 断——准确断句的关键。
(3)通过译文进一步验证——准确断句的保证。
二、断句怎么断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a.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 预。 b.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 得干预。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然予居于 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一)断句方法:根据句法结构,抓名、代、动词
一句话往往在主语之前需要断开;在谓语或宾 语处结束,需要断开。
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动词常作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以及动词,就 可确定停顿的位置。
基本原则 修辞(对称) 虚词 固定句式 第三步:检验
小结
第三步:检验 1、内容符合语境和情理。 2、符合语法规范。
第四章
你来出题
史传类文本结构
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 课件 (共32张PPT)(完美版)
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三弗中∕ 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怒曰∕妻 子内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 ∕何则∕痒者∕人之所自知也∕自知而搔∕宁 弗中乎
从前有人身上痒,让他的儿子寻找痒处,抓 三次而三次都抓不中。他又让他的妻子寻找痒处, 抓五次而五次也抓不中。那个人生气地说:“妻 子和儿子是最了解我的人,为什么难于搔到我的 痒处?”(那个人)就自己伸手(搔痒),一搔, 痒就停止了。为什么呢?痒这种感觉,是只有自 己才能感觉到的。自己知道再去挠,难道会挠不 中吗 ?
高考真题 (10年湖南卷)
B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
/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宽恕、赦免别人的过失,惩处故意犯法的行 为/B、,以宥生都过道无不杀大人分//刑大虽故死小无不小,怨/杀这帝者者是/之王帝政者也王之/事处以也佚理道政使人事/的虽劳原不则怨 。 用使百姓安乐之道来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劳 苦/C、却以宥生也过道无不杀大人生刑//怨虽故死言无不小;怨//用帝杀者使者之/百政王也姓者/之生以事佚存也道之使人道/来虽劳杀不掉怨 犯法的百姓,百姓即使死去也没有怨恨杀掉 他/D、的以宥生人过道无,杀大/这/人刑是虽故死帝无不小王怨//做帝杀者事者之/的政王也原者/之则以事佚。也道使/人虽劳不怨
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技巧
探究一:下面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 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 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 喜/亦多可悲
窍门1: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 名词、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名等
江苏版高考语文 专题十五 文言断句与简答
第五部分文科加考项目专题十五文言断句与简答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考纲要求“给文言材料断句,并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在“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这部分规定:“文言文阅读,约3题10分。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江苏省主要采用“断句+填空+简答”的题型,题型稳定,注重思想性和可读性的结合。
文言文断句的选材大多为议论性文字。
2016—2018年均要求点断4处,赋4分;2015年要求点断5处,赋5分;2014年要求点断3处,赋3分。
文学文化常识考查多采用填空题,概括与理解题则多采用简答题。
这一命题思路可能仍会延续。
疏通文意、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此,断句前要熟读精思。
读不懂或不理解就可能影响断句,强行点断,则会使节奏失衡,导致失误。
另外,虚词也是断句的依据之一,如果对虚词的用法不甚了解,错断的情况就时有发生。
如果不懂文言语法,浏览马虎,不按规范,就容易使句子支离破碎。
文学文化常识题的命题点非常灵活,涉及文学、文体、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概括与理解可以是对节选文字的概括评析,但以常见浅显的为主,并结合所学教材的知识。
概括与理解重在考查对于文本某方面内容的提取与整合、概括与评价,还有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以及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真题典例】(2018江苏,2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书《汤海秋诗集》后龚自珍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
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
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
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
要不肯挦撦[注]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挦撦:摘取。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ppt课件
吕 蒙 正 以 宽 厚 为 宰 相/太 宗 尤 所 眷 遇/有 一 朝 士/家 藏 古 镜/自 言 能 照 二 百 里/欲 因 公 弟 献 以 求 知/其 弟 伺 间 从 容 言 之/公 笑 曰/吾 面 不 过 碟 子 大/安 用 照 二
百里
13
3、对话标志词: 曰、道、云、言等
14
(二)看修辞 顶真 反复 排偶
例:无乃尔是过与?(《论语》)
恐怕这该责备你吧?
14、……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 谓乎 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 的就是……吧”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 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27
15、孰与 与……孰 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谁)……”; 孰若 译 为“哪里比得上”
《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 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 ,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 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 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18
(三)观句式
19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掌 握这些句式,翻译、断句可以达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
1、庸……乎 译为“哪里……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向他)学习道理,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 比我小呢?
2、……,抑…… 译为“……,还是……”或“…… ,或者……”
言 二、抓住标志,巧断句读。
文 断
(一)找词语:虚词、名词(代词)、
句 对话标志词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典题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傅岐,仕梁,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 始新令。县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 乃移狱于县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解析:画波浪线文字的前文是:被打死的人的家人把这件事告到郡中。据 此,我们可以找下文中“郡”是如何处理的。画波浪线部分两次出现“郡”,再 根据“终”“以”“便”等进行断句。
7.修辞断句法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根据 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典题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 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 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典题6: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 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
(节选自顾炎武《廉耻》) 解析:这段文字中,“非一朝一夕之故”是判断句,“然而松柏后凋于岁 寒”“鸡鸣不已于风雨”是介词结构后置,都可作断句的依据。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解析:这段文字中,“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受厚赏”“处尊位”等都 是动宾短语,这些独立的动宾短语后,都需要点断。
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 之即祸及身矣/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
参考译文 绛侯周勃是沛地人。文帝即位之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给金 五千斤,食邑一万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劝说周勃:“您已诛灭了吕氏家族, 拥立代王为天子,威震天下。您受到丰厚的赏赐,处在尊贵的地位,这样受 宠,时间长了将会有灾祸降到您的身上。”周勃害怕了,自己也感到危险,于 是就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周勃)于是辞去丞相职 位回到封地。
2020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断句题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栏
目
导
航
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
二、文言断句三步解题法
随堂巩固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一、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
技法一 凭借名(代)词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某一类词性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名词 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 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 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 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 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 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运用排除法。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 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遂亲率群僚临会吊祭”,主语是“先主”, 动词谓语为“率”“吊祭”,意思是“于是亲自率领群僚聚集哀哭凭吊祭祀”,中 间不应该断开,排除C、D两项;分析A、B,不同之处是“年四十卒还葬成都”, 句子中主语为“霍峻”,意思是“担任官职三年,四十岁的时候死去”,“卒”为 “死”,不应该看作“最终”,排除B项。
[参考译文]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官编修。成化六年, 上疏请求编修《大明通典》,并且续写完成《宋元纲目》,文书下发到管辖的部门进行 审理。成化十一年,提升为礼部右侍郎,他推辞不就,不被允许。遭遇父亲去世服丧, 丧期满,起用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就地改任礼部左侍郎。成化二十二年春天,被召回朝 廷辅佐兵部。占城王古来被安南逼迫,离开国家前来请求援助。讨论此事的人打算送他 回去,尹直说:“他走投无路来归顺我们,如果驱逐使他回国,就等于杀了他。应该派 遣大臣马上询问他,再权衡合适的方法处置。”诏命听从他的建议,命令都御史屠滽前 去。贵州镇巡官奏报苗族造反,请求发兵,朝廷议论打算依从他,但尹直说这是挑起事 端邀请功赏,不能听信。命令官员前去考察,果然没有敌情。这年九月,改任户部兼翰 林学士,进入内阁。过了一个月,晋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2024届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课件(41张PPT)
03 常见断句难点分析
难点一:虚词断句
虚词断句的重要性
虚词在文言文中起着关键的 作用,如“而”、“则”等 ,它们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句 子的转折、并列或因果等关 系,因此对虚词的正确理解 和断句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断 句技巧
常见的虚词如“而”、“则 ”、“虽”等,它们在不同 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用法和 含义,掌握这些用法和断句 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 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断句,即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句子的意义和语
断句的重要性
2
法结构,将长句或复杂句划分成短句或简单句的
正确的断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过程。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步骤。
,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能避免因误解句子结构
而产生的错误理解。
3
断句的技巧
断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识别主谓宾、理解
词义、分析句子结构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
识别虚词用法
1 虚词用法的识别
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往往能揭示出句子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因此,掌握虚词的用 法是断句的关键。
高分断句策略分享
理解文言文断句原则
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如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 等,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和 解读文言文的含义。
掌握高频词汇断句技 巧
熟悉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高频 词汇和短语,可以帮助我们 在阅读过程中快速准确地进 行断句,提高阅读效率。
运用修辞手法辅助断 句
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各种 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 设问等,可以帮助我们在断 句时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和文本的深层含义。
虚词断句的实践与应 用
通过大量的文言文阅读和实 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虚 词的用法和断句技巧,从而 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能力,为高考文言文的学习 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21张PPT)
2.找动词/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是活 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断句时,可以先确定作 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 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一般来讲,找 到谓语就找到了一独立的小句子,是为“一谓一句”断 句法。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 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 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 传〉后》)
3.找对话(引文)定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 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 以后就只用“曰”“云”等,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 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注意: 转述别人话语有时不断开。如:韩非书云夫子善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 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 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 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 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 事不谐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 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 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断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断句曾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第四步:通读全文,进行检查断句步骤例1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湖阳公主新寡/ 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2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 /曰 /子非吾友也!当堂断句练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例3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技法丨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三原则”1.字句意思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鉴》)分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
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标点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项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即“方成佳器/有子如此”。
专题15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五年(2020-2024)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专题15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组)试题简析一、(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紧张感、改善血液循环,让我们身体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运动更是让我们心情愉悦、大脑强健的“灵丹妙药”。
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喜欢运动,经常运动的人,相信..都体验过“跑者欣快”,即连续高强度运动一段时间后, ① ,但心情很好,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是因为,运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许多与愉悦感相关的“快乐物质”,如多巴胺、内啡肽等。
而运动后的大脑,还会分泌一种名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质,有助于强健大脑。
因此,运动不仅会让你轻松快乐,还会让你头脑更清晰,更有活力。
当然,不是每个人 ② ,但即使做一些轻微运动,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下列句子中的“相信”与文中加点的“相信”,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身处困境他却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
B .我满心欢喜地迎接他回来,相信现在的他一定和从前不同。
C .看到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会激动不已。
D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答案】20.多年以前,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不但疗效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
21.①虽然身体很累(虽然身体很疲惫);②都能高强度运动。
22.C【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运动就已被列入情绪障碍的治疗方法之一”搭配不当,应删去“之一”;第二处,原文“疗效不但立竿见影,令人信服,而且适用范围很广”中,关联词“不但”语序不当。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动词断句法(课件23张)
答案【】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答案【B】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
高考文言文复习 断句专题
析考情
• 断句是对文言文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考 查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必考 题。
★ 一般设题在文言文阅读的第1 小题,其分值一般在3分左右。
学习目标:
• 1.通过练习, 总结归纳断句的规律 和方法。
• 2.能够灵活地将方法迁移运用,提高 断句题的正确率,树立做断句题的 信心。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动词断句 法 (课件23张)
2、观前后,定主宾
动词之后的名词或代词一般做宾语,其后要停 顿;动词之前的名词或代词,一般做主语,其 前要停顿。
高考文言文复习:断句技巧 课件(共31张PPT)
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上书请益助。自关以东,大
抵尽畔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八月,沛公将数万攻武关,屠之。高恐二世怒,诛及其
【边练边悟】 5.(2022·哈尔滨市高三检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四年,西幸,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 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 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从这以后,天下处于战国时代,互相争斗,尊崇欺诈和武力而轻视仁义 道德,推崇先占有财富而后讲究辞让。所以平民百姓中富有的人有的累积上 万财富,而贫穷的人有的连糟糠都吃不饱;强大的诸侯国兼并弱小的诸侯国, 使他们称臣服从,而弱小的诸侯国有的断绝了祖宗的祭祀,国家也灭亡了。
(七)凭借谓语中心词断句
首先找到句子当中的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但要善 于识别兼语句和连动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 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 不舍/金石可镂
6.用“/”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
J解析:“学”是“兵法”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言”是“兵事”的谓语, 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断句类题》附答案详析
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追踪检测题《文言文断句类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莫敢言时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尝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纣耳。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也。
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
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
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
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
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B.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C.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D.父瑗/尚书都令史/时尚书杜预有所增损/瑗多驳正之/以公方著称/终于建平太守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三 虚词
①句首发语词:“其、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 窃、请、敬、盍、夫、且夫、今夫、”等前面可断句,而常用于句 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 俄顷、是时、后、昔者、乃今”等。 ③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耶(邪)、与(欤)、乎、哉、 夫、兮、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复音虚词是指由几个单音虚词构成的语言单位,常以固定形 式出现,所以有人称之为“固定结构”。 ⑥复音虚词: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 若、至于、足以、何以、然则——复音虚词需保持完整, 不能点断。
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无乃:译为“恐怕……” 奈何:译为“……怎么办?为什么……?” 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子:故 不 积 跬 步 无 以 至 千 里 不 积 小 流 无 以成 江 海 骐 骥 一 跃 不 能 十 步 驽 马 十 驾 功在 不 舍 锲 而 舍 之 朽 木 不 折 锲 而 不 舍 金石 可 镂
断句步骤
1.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2.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
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 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选自《荆轲刺秦王》)
四 句式
习惯句式: “…者…也、孰与…乎、为…所…、受…于…、得无…乎、 何……焉为、“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 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 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 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 ”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需抓五类语言标志 PPT课件
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 /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 骏马之奔驰
参考译文: 先生具有深厚的气质,高远的见识,加以精微的学术 功力,因此作为文章,发为议论,豪放、强劲,英俊、奇 伟,神奇、巧妙、灿烂、美好。在心胸中的才力,浩大有 如江水的积储;发为文章,明亮有如日月的光辉。那清亮 幽雅的韵调,凄凄切切如急雨飘风的突然来到;
5.修辞标志
(1)以“顶真”确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 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 式来考虑句读。
(2)以“排偶”确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 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5.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1)臣 之 妻 私 臣 臣 之 妾 畏 臣 臣 之 客 欲 有 求 于 臣 皆 以 美 于 徐 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2)宋 人 或 得 玉 献 诸 子 罕 子 罕 弗 受 献 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 之。
(《左传·襄公十五年》) 解析:(1)句中紧密相连的相同词语是“臣”,(2)句 中类似的词语是“子罕”和“玉人”,可以根据顶真这一 修辞来考虑断句。
•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1)然青莲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 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不胜述. (2)西厢记 张珙 崔莺莺 (3)自己的命运与杜甫类似;自己的才华与杜甫相当.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判断文言句式的 能力,体现了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 化的热爱. 解答本题,首先要考虑题干中“限5处”的要求.“以清平调三绝宠遇明皇”意思完整,中间 不能停顿,在“皇”后停顿;“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和前一部分结构相似,因此中间不 停顿,在“世”后停顿;“一见而辄阻”是“彼拾遗者”的谓语部分,应在“阻”后停顿;“而 已”一般位于句尾,应在其后停顿;“慷慨”意为“感慨”,与前面的联系更为紧密,应在其后 停顿.
何 所 发 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4分)
(2)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3分)
(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
答案 (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钅术心/亦何所发明? (2)司马迁 班固 范晔 (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
5.(2015江苏,20—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
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 一 言 一 行 之 可 纪 述 者 靡 不 旁
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
4.(2016江苏,2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
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
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 欲 以 末 学 陋 识 操 觚 窜 定 其 间 虽 复 穷 老 尽 气 刿 目钅术 心 亦
解析 (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否断开要看情况,有空间就 断,没有空间就连在一起.“因并废其文”是动宾结构,省略的主语即“后来卑陋之士”,前后 应断开.“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生平”是在世之年的意思,与后面的 “死后”对举;又因为“胡”为“为什么”之意,应放句首,所以“此公生平所谓流俗”之后断 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与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齐名的苏门三父子:苏 洵、苏轼、苏辙. (3)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从文中摘录相关信息,如“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 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同时文人,虽或意 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按 照时间顺序排列、概括.
2.(2018江苏,21—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当
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字,有诗三千余
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曰:完.何以谓
(3)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4分)
答案 (1)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 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 (2)李贺 李商隐 (3)言为心声,诗如其人;不沿袭他人之言.
解析 (1)根据句式对称特点,抓住“所欲言”“所不欲言”“在是”等词语,即可断句. (2)唐李贺曾居昌谷,故以此为别名.李商隐,号玉溪生. (3)本题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整合文段中评论性的文字等,即可概括出答 案.
[参考译文] 过去江淹说过:“(说到)编纂史书的困难之处,没有比写志更难的了.”(这)确实因为志是国 家典章制度的寄托,不是谙熟典故的人不能做.陈寿号称擅长叙述,李延寿也号称能穷究、洞 悉旧事,然而(他们)所著的两部史书,(尽管)都有纪和传两部分,(但他们却)唯独不能写志,(是因 为)这件事太难了.更何况上下几千年,贯穿二十五个朝代,想用微不足道的学识持笔在史书 中删正改定,即使再穷尽气力、呕心沥血(用心极苦),又有什么新的创见呢?我姑且辑录见闻, 以防备遗忘罢了.
解析 (1)据意断句:“以末学陋识”,介词结构做状语,前置,后面应断开;“操觚窜定其间”语 意完整,前后应断开;“穷老尽气”与“刿目钅术心”结构相同,为并列关系,应断开.抓标志 词辅助断句:“虽”和“亦”为句首词,词前应断开. (2)“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东 汉班固所著的《汉书》、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3)根据“宪章之所系”“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等句,可推知该书所记述的大致内容. 《文献通考》,简称《通考》,是一部中国古代政书,由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编撰,记载了从上古 到宋朝宁宗时期的典章制度,是继《通典》《通志》之后规模最大的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 的著作,和《通典》《通志》合称“三通”.
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4分)
(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
、
.(2分)
(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4分)
答案 (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2)苏洵 苏轼 (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今世说>序》)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
(5分)
(2)《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1分)
(3)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4分)
答案 (1)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 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 (2)刘义庆 (3)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加评述.
[参考译文] 诗人因诗出名,诗更因为诗人而出名.唐代的大诗人像李白、杜甫、韩愈和李贺、李商隐;以 及宋代、元代的苏轼、黄庭坚、元好问,当代的诗人吴娄东,都是诗作与人融为一体的.人之 外没有诗作,诗作之外没有人,诗人与其诗就完整地融为一体了.益阳人汤鹏,字海秋,有三千 多首诗,经过删除之后保留的有两千多首,评论者不少于几十家,最后嘱托龚巩祚写总结评论, 龚巩祚也只写一个字罢了:完.凭什么说“完”呢?海秋的情感全在他的诗里,想要说的在诗 里,不想说最终不能不说的在诗里,不想说最终也没有说的,本不该说到底还说的也在诗里.总 之不愿摘取他人的言语作为自己的言语,随意选取一首,无论是熟识他的还是不熟识他的人,都 说:这是汤益阳的诗.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武林人王子丹麓,亲手修订了《今世说》一书,他模仿刘义庆所作《世说新语》的形 式,而减少了一些条目.我拿过来读了一下,文中所载之事,既有清兴盛以来的名臣和重相,也 有来自民间的隐士、学士,文中的一字一句无不是作者广泛搜集而来,根据文章内容合理分类, 成一家之言.其主要内容引自那些流传广泛的序记杂文中引用的重大事件,他都不敢妄自多 加一词.他的叙事详备,处理谨慎,不厌其烦可见一斑.
皇实甫见知于花拖而荣耀当世彼拾遗者一见而辄阻仅博得早朝诗几首而已余俱悲歌慷慨苦
不胜述.为录其诗三首,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谁谓古今人不相及哉!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5分)
(2)王实甫的杂剧代表作为《
》,其中男女主人公是
、
.
(3分)
(3)根据材料,概括文中古今人“相及”的内涵.(2分)
张珙的“珙”字易写错.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体现在探究中理解、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素养,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材料中“见吾两人之遇,异世同轨”的意思是看出我们两个人的际遇,虽处在不同的时代,命运 (却)相同.可结合这一句理解“相及”的内涵.
[参考译文] 我在卧龙山的山顶读书,每当遇到刮风下雨天色昏暗时,总是大声喊杜甫.唉,唐代用诗赋来选 取读书人,(但是)像李白杜甫这样的(诗人)却不能被举为进士;元代用元曲来选取读书人,但是 像王实甫,到现在都被人啧啧赞叹的人,终究不能够被举为进士.但是李白凭着三首《清平 调》受到唐明皇的恩宠,王实甫因为受到花拖的赏识从而在当世获得荣光.但是杜甫见了皇 帝一次就遭到猜忌,只留下几首早朝诗罢了,我对他们都非常同情感慨,内心的苦楚难以描述. 我写了杜甫的三首诗,看出我们两个人的际遇,虽处在不同的时代,命运(却)相同.谁说古人和 今人命运不相关呢!
之完也?海秋心迹尽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而竟不言于所不
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挦撦[注]他人之言以为己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
诗.
[注] 挦撦:摘取.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2)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
、
.(2分)
[参考译文] 宋政和年间官局编书,众多大臣的文章,唯独《临川集》能够参与其中.靖康之祸(后),官书散 落丢失.私集竟然也没有完善的版本,不像欧阳修的集子、曾巩的集子、苏洵和苏轼的集子 盛行一时.王文公是超出同类的英才,正气所产生.同时代的文人,虽然有的人意见向来与他 不同,尚且推崇王文公的文章,口中赞许心中佩服,经常是到了极点.而后来一些品质恶劣的 人,不满王文公的宰相的功业,于是一并废止他的文章,这就是王文公生平所说的世俗.为什么 在王文公去世后还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