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中医护理方案-肠痈

肠痈(阑尾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气滞血瘀证: 脘腹胀闷,脐周疼痛阵作,随即转移至右下腹,按之剧,恶心欲吐,舌质正常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

2、瘀滞化热证: 腹痛较剧,右少腹硬满,按之痛甚,或可扪及压痛之肿块,发热,自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3、热毒炽盛证: 腹痛更其,弥漫全腹,腹皮硬,手不可近,壮热自汗,大便秘结,小门复制全舌质红绛,舌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腹痛1、观察腹痛的特点,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有无压痛、反跳痛。

2、腹痛甚时可遵医嘱用黄金如意散外敷右下腹,每日1-2 次。

3、中药灌肠: 可采用通里攻下、清热解毒等中药灌肠,每次200ml,每日2次。

(二)、恶心、呕吐1、观察恶心、呕吐的频次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3、呕吐患者汤药宜少量频服,服药前生姜汁数滴滴于舌面或姜片含于舌下,以减轻呕吐。

4、遵医嘱艾灸神阙、中脘、内关等。

5、遵医嘱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1、术后病人,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2、术后肠道功能未恢复患者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双天枢等。

(五)、发热1、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2、保持皮肤清洁,汗出后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忌汗出当风。

3、遵医嘱取合谷、曲池或尺泽放血。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内服中药(1)恶心呕吐者宜浓煎频服(2)服用含有大黄成份的中药后,要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及性质,尤其年老体弱患者。

2、中药外治法(1)腹部有包块者,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2)针灸疗法:具有促进肠蠕动、促使停滞物的排出、改善血运、止痛、退热、提高人体免疫机能等作用。

主穴:双侧足三里或阑尾穴。

配穴:发热加曲池、合谷或尺泽放血;恶心、呕吐加内关、中脘:剧痛加天枢;腹胀加大肠腧、次髎。

均取泻法,每次留针0.5-1 小时,每隔15 分钟强刺激1 次,每日 2 次。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优质推荐】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优质推荐】

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优质推荐】辨证施护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同病异护相同症状由于引起疾病原因(机体自身、地区、季节)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如感冒,因发病季节、致病因素不同可表现风寒证和风热证,只有把风寒症和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正确施护。

又如腹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无论何因引起的不通皆可致痛。

治疗腹痛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依据,以通为原则,按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通法。

护理同样以实则攻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气滞者理气、血瘀者活血确定护理措施。

3.异病同护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可采用同一护理方法。

如子宫脱垂和脱肛是不同的病,但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用提升中气的护理方法,即注意休息,避免过劳,以培育中气,可针刺百会、关元等穴位,以补中益气,可用黄芪、党参炖母鸡益气健脾,促使回纳为基本原则。

4.中医护理不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和症状不同相同的病机或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

不同的病机或证要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

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护理方法就是辨证施护。

5.正护与反护(1)正护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护的一种常见护理原则,又称逆护法。

如寒则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均为正护法。

临床此为多用。

(2)反护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护的一种护理方法。

大多在特殊情况下用。

如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分别采用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护理方法。

这就是以寒护寒,以热护热的反护原则。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腹痛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信息,帮助患者缓解
腹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调理和日
常生活建议等内容。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腹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腹痛可
能由气滞、瘀阻、湿困等不同原因引起。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开方配制中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
好转。

患者应按医嘱准时服用中药,并注意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灸调理
针灸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
能力。

针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建议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调理,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缓解腹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
生冷食物。

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腹痛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心理调节:腹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态、积极应对问题,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

-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规律
的作息惯。

请注意,本文中提供的腹痛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判断和指导。

中医腹痛ppt课件

中医腹痛ppt课件
辩证要点:腹痛﹢瘀血阻滞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0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营活血;生蒲黄、五灵脂、没 药逐瘀止痛;血得温则行,故用肉桂、干姜温经暖营;小 茴香、元胡理气止痛。如有包块者加桃仁、红花、莪术, 若腹部手术后作痛者加泽兰、红花。若属跌仆伤后作痛者 加王不留行、三七粉、云南白药。如瘀结于腹,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者可加水红花子、陈葫芦、泽兰,或用隔下逐瘀 汤。
辩证要点:腹痛﹢积热内阻症状
治法:泄热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25
此方峻下实热燥结,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荡涤肠胃;芒硝咸寒润燥,软 坚破结;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痞除满。若热偏重, 加黄芩、黄连、公英、银花等,湿胜,苔白腻,去芒硝, 重用厚朴,加木香、苍术。
21
分型论治
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更甚,多有受寒病史。 兼症: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大便不通,手足 厥冷。 舌脉: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分析:寒邪所客。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中 阳不运,气血被阻,脉络挛急,故腹痛暴急。寒得温则散, 遇冷则凝,故得温则减,遇冷更甚,阳气不达四末,故手 足不温,甚至畏寒喜暖。若中阳受伤,运化不健,则大便 溏薄。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苔薄白、脉弦紧均为寒盛 之象。
3
[历史沿革]
① 《素问》: 病因:外邪侵袭,尤寒邪 病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部位:脾胃大小肠,兼肝肾。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 间,…急引而痛。”
《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 痛而闭不通矣。”
4
②《金匮要略》腹痛分实寒、阳虚、实 热、血虚等辨证施治。
③《诸病源候论》腹痛专立单独病候, 把腹痛分急腹痛、久腹痛,

腹痛辨证论治

腹痛辨证论治

腹痛辨证论治介绍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论治能够根据个体特点和整体症状来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分析1. 寒痛型寒痛型- 腹痛寒冷,喜热喜按,不喜凉,痛引腰背,经期痛经明显。

- 可能病机:寒邪侵袭脾胃,中焦阳气不足。

- 治疗原则:温经散寒,调和脾胃。

2. 湿痛型湿痛型- 腹痛阵发,呈胀痛,喜按喜摩擦,口苦口干,舌苔厚腻,大便不规律。

- 可能病机:脾胃湿滞,运化失司。

- 治疗原则:祛湿健脾,调和脾胃。

3. 气滞型气滞型- 腹痛胀满,喜按喜放屁,情绪烦躁易怒,舌质暗,苔薄白。

- 可能病机:气滞不畅,郁而化热。

- 治疗原则:理气活血,调和气机。

4. 血瘀型血瘀型- 腹痛剧烈,定位明确,疼痛持久,经期或经后疼痛加重,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 可能病机:血液瘀滞,气血运行不畅。

-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调和气血。

论治建议根据辨证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腹痛,可采取以下治疗建议:1. 寒痛型:可使用温补药物,如附子、肉桂等,同时调整饮食,避免寒凉食物的摄入。

2. 湿痛型:可使用健脾祛湿的草药,如半夏、白术等,饮食上宜清淡为主,避免油腻和湿热食物。

3. 气滞型:可采用理气化痰的草药,如香附、枳实等,同时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压抑和愤怒。

4. 血瘀型:可使用活血化瘀的草药,如川芎、桃仁等,饮食上可适量摄入有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红糖、山楂等。

注意事项1. 在使用中药治疗腹痛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同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监督。

2. 如果腹痛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3. 饮食方面要保持健康均衡,避免过饱过饥和暴饮暴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中医师。

腹痛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腹痛的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

腹痛一、辨证施护1.寒邪内阻(1)主要症状:腹痛急暴,遇冷则甚,得温较缓,痛处拒按不显,怕冷,蜷卧,口不渴,大便或溏薄,或秘结,小便清利,舌苔薄白,脉弦紧。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宜温热,忌生冷瓜果、凉拌菜,可适当用姜、葱、芥末等作调料。

②药物内治:治以温中散寒为法,方选正气天香散加减。

常用药有香附、乌药、干姜等。

③其他疗法:可灸神阙、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给予腹部热敷法、葱熨法、盐熨法以温中散寒止痛。

给服木香、肉桂粉各1.5g,用以温中止痛。

痛时稍进热食或热饮,可饮生姜红糖茶,缓解疼痛。

④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有无伴随症状,如怕冷、蜷卧等。

⑤康复指导: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下床活动。

2.中脏虚寒(1)主要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或感挛急,痛处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疲劳后痛势更甚,大便稀薄,伴见神疲,气短,畏寒,舌苔淡白,脉沉细。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饮食宜选温热、细软、易消化之品,冬季可多食羊肉、狗肉。

②药物内治:治以温中补虚为法,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小建中汤加减。

常用药有附子、干姜、党参等。

③其他疗法:灸足三里穴位,腹痛时增加气海、关元等穴位。

大便稀薄者,可服附子理中丸5g,每日2次,口服,或以丁桂散置入阳和膏贴脐部。

④药后观察:观察患者腹痛部位、程度、时间及有无神疲、气短、畏寒等症状。

⑤康复指导:冬季可用羊皮或狗皮做成腹兜覆盖脐部,增暖防寒。

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根据体力和病情,适当下床活动。

3.气滞血瘀(1)主要症状:脘腹或胁下胀痛或刺痛,痛引少腹,胸闷嗳气,或痛位固定,触之有形,苔薄,舌质紫黯,脉细涩。

(2)施护措施①饮食调护:可食大蒜、韭菜、香菇等行气温中。

山楂、酒酿能行气活血。

忌食或少食土豆等壅阻气机的食物。

②药物内治:治以理气活血化瘀为法,方选柴胡疏肝饮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有柴胡、枳壳、青皮等。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

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健康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

下面将以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来展示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方法。

患者信息:男性,50岁,主诉腹痛、反酸、嗳气。

辩证分析:1. 脾胃虚弱:患者多年来饮食不规律,长期暴饮暴食、寒凉食物过多,导致脾胃功能衰弱,出现腹痛、反酸等症状。

2. 阳虚:患者年龄逐渐增长,阳气逐渐衰退,导致肾阳虚弱,出现嗳气等症状。

护理计划及实施:1. 药膳调理:为患者制定糯米红枣粥、山药薏仁粥等温补脾胃、健脾化湿的药膳,提高脾胃功能。

指导患者每日三餐规律,少食多餐,避免寒凉食物,增加对脾胃的保护。

2. 针灸疗法:采用足三里、关元、中脘等穴位进行温阳补肾的针灸,增强肾阳功能,改善嗳气症状。

每周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持续一月。

3. 草药汤剂:开具加味附子汤、参苓白术散等中药处方,强壮脾胃、温补肾阳。

每日一剂,连续服用两周。

4. 饮食调控:指导患者忌烟酒刺激,减少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易消化、温热食物,如姜、葱、银耳等,促进脾胃消化功能恢复。

5.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增强对疾病的信心。

6. 运动锻炼:推荐适量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等,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提高阳气。

7. 定期随访: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症状的变化、药物服用情况等,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通过以上的护理措施的实施,报道患者逐渐好转的情况,腹痛、反酸、嗳气症状减轻,精神状态改善。

并在随访中及时调整针对不同阶段病情的护理计划,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此次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护理记录辩证施护的书写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详细地记载病人的辩证分析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中医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记录也对下一次护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为其他类似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腹痛的辨证施护

腹痛的辨证施护

温 中散 寒 。方 选 :天香 正 气散 加减 。
四) 省攀枝花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 670 l 1 100 2 0-92 修 回 日期 2 O.01 020- 2 O21-1

当护 生 到 门诊 实 习时 门诊 护 士 长应 向护 生 表示 欢 迎 ,并 向护生 介绍 门诊 的环境 、一般 情 况 、实 习 的计
划 、实习的内容及怎样注意处理好护患关系等。一般 1 护 士 带 教 1名 护 生 ,带 教 护 士 须 了解 护 生 的性 名
康 淑琼 ,刘 晓平
关键词
腹痛 ;辨证施护
13 护 理措 施 .
① 病 室 应 温 暖 ,防寒 避 外 邪 ,腹 痛
发作时应卧床休息 ,缓解期可适当活动。②注意腹部
腹痛 是 内科 常见 病种 之 一 ,系指 胃脘 以下 、耻 骨 以上范 围 内发 生疼 痛 。 《 问 ・ 痛 论 》说 : “ 气 客 素 举 寒 于肠 胃之 间 ,膜厚 之 下 ,血不 得 散 ,小 络急 引而 痛 ” 。 此 病 因外 感 时邪 ,饮 食不 节 ,情 志失 调 ,素 体 阳虚 等 导 致气 机郁 滞 、脉 络痹 阻 或经 脉失 养 、气 血运 行 不畅
其 次 ,护生 实 习 的年 龄正 处 于青 年 的初期 ,她 们 热 情高但 心 理 尚未完 全 成熟 ,带教 时应 根据 她们 的特 点 注意 以灵 活多 变 的方式 ,调 动护生 的积极 性 、主 动 性 和求知 欲 ,启发 思 维 ,提 高 动手 能力 ,根 据具 体情 况带 教护 生 ,提高 她 们 护 理 技 术 和护 理 观察 的技 能 ,
传 、帮 、带 ,在 实施 具 体治疗 、护 理技 术操 作 时 ,患 者希 望技 术 较好 的护 士 为他们 做 治疗 ,这也 是人 之 常 情 。对护 生 的操作 患 者容 易 产生 不信 任 感 ,有 的患者 甚 至认 为 护生 为他 们 做治 疗是 拿 自己 当实验 品 。反 映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来。

腹内有许多脏腑,并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一症,牵涉的范围很广。

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脏之腑,症情之寒热虚实等,进行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病因而论,则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虫病、癃闭、积聚等,均能致腹痛。

以疼痛部位而言,则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闭病;虫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后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病,但需结合其他症情,灵活看待。

以疼痛性质来说,则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痛在脏者,脉多沉弦。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2 辨证施护原则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症状的总称,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凡脏腑、经脉,或外因邪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的温养者,均能产生腹痛,对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从寒、热、虚、实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证施护。

2.1 寒证腹痛特点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洁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积留滞而作痛,饮食应注意宜温热,禁食生冷食物,多着衣被保温,可用热水袋敷脐中,或用葱熨法、盐熨法或针灸神厥、关元、气海等穴,温中止痛,中药汤宜温服。

2.2 虚证腹痛特点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带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缠绵,多因素体阳气亏虚,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致。

让病人注意休息,加强食补,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并应定时、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

虚证、寒证腹痛,临床往往相互兼气,为此,在护理工作中两者应宜兼顾,随证施护。

妇人腹痛的辩证施护

妇人腹痛的辩证施护

妇人腹痛的辩证施护《金匮要略》妇人三篇是现存医籍中最早系统论述妇人腹痛的专注,对后世影响深远。

选择30例妇人腹痛患者,分别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气血虚弱、四种证型辩证施护,通过对妇人腹痛患者疼痛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辨证施护,提高了临床治愈率,有效地控制了复发率,明显提高了妇人腹痛的治疗效果。

先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蕴结血虚失荣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等类型。

标签:妇人腹痛;辩证施护;一般护理妇人腹痛是指女性妇女不在行经、妊娠及产后期间发生小腹或少腹疼痛,甚则痛连腰骶者。

腹痛多由于外感、内伤,累及脏腑、气血、使其功能失调。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阿。

病情有寒、热、虚、实之别,治疗有温、补、通之异。

传统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治疗效果显著,因此,按照中医的方法辨证施治,以利于妇人腹痛的护理,降低或缓解女性因疼痛导致的痛苦。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医的妇人腹痛患者30例,年龄18—48岁,33平均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3.6年。

2 一般护理2.1病情监测:观察生命体征,按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血压、脉搏、心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高温时给予物理降温。

进行妇科检查及产科、妇科手术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阻断医源性感染。

如有手术切口或引流管存在,应观察切口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性质。

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2.2生活起居: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外阴部清洁卫生,增强机体抵抗力,尤其是在经期、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体位,以利于炎性分泌物或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局限。

盆腔炎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急性盆腔炎,防止转为慢性。

2.3情志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了解其对疾病的心理感受。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过程,指导家属关心、体贴和理解其病痛。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解除焦虑,保持良好的情绪,坚持治疗,促进康复。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凡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积滞、痰瘀内停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腹痛。

【范围】腹痛是临床常见病症。

西医学中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性腹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术后肠粘连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至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胆囊炎、肾绞痛、膀胱炎等所致腹痛,可参照相应章节的病证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六淫侵袭感受寒邪内侵腹中,伤及中阳,凝滞气机,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不通而痛;夏月酷暑,外感暑热之邪,暑热夹湿,内结于腹中肠间,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不通而痛。

2.情志因素七情过极,脏腑气机逆乱,气化失常,使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或气病及血,血行不畅,血瘀络脉闭阻不通而痛。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使食物内停于肠道滞而不化,腑气阻滞不通,或食物停积不化,酿成湿热结于肠,腑气不通;或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中阳受戕,运化失司,寒积于中,使气机不和运行受阻,腹部脏器之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恣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助湿生热,致火热、湿热之邪壅遏肠道,气机阻滞不通。

以上因素均可引起腹痛。

4.劳逸失度劳力、劳神、房劳过度,日久则阴血不足,精气衰少,腹部经络血脉失养,不荣而发生疼痛。

5.正虚由于禀赋不足,素体阳虚,中阳衰惫,阴寒内盛,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其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6.其它多由腹部手术以致经络受损,脏器之间粘连,使局部气血流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不通而痛。

二、病机1.发病一般来说,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等引起的不通而痛多起病较急;而正虚及劳逸失度引起的不荣而痛多起病较缓,常反复发作,术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多持续不解。

2.病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与大小肠及肠间经脉、脾、胃、肝、胆关系密切。

3.病性不外虚、实及虚中夹实三类。

实者为寒邪内阻,湿热积滞,气滞血瘀f虚者为中虚脏寒;虚中夹实者为正虚而感邪。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1.按痛症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适中。

(2)伴有发热、急腹症、出血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以免加重疼痛。

(4)疼痛未明确诊断时,尤其是腹痛者,禁用或慎用麻醉止痛剂。

(5)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诱因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

观察呕吐物、二便及伴随的病症、药物疗效、毒副反响并应详细记录。

(6)饮食宜清淡素食及瘦肉类、蛋类等营养丰富食物。

热证忌辛辣烟酒;头痛、心痛、胸胁痛忌肥厚油腻饮食;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7)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

尽快地为患者实施恰当的处理,减轻患者的疼痛,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产生平安感,自觉的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8)汤药一般宜温服,中西成药宜坐起服,使药物尽快溶解、发挥药效。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肠梗阻症、腹腔内出血〕,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临证〔症〕施护:(1)按按外科有痛症应急处理。

(2)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那么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3)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坐位,以防毒邪上壅。

(4)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症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服子、生姜葱炒热慰腹部。

(5)腹胀痛者可耳穴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6)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大黄30g煎水保存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4.抚慰体贴患者,防止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饮食有节、宜清淡,勿恣饮酒浆、肥腻辛辣。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6.做好卫生宣教:养成饮食有节,温寒适宜的良好习惯。

防止腹部受凉,注意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酒精中毒的中医护理常规一.按急症一般护理常规。

二.按中毒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分别安置抢救室、监护室或观察室,实施相应有效的急救措施。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护理在分诊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分诊是指医院或诊所在患者来就诊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评估和分类,以确定患者的优先级和需要的医疗资源。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进行病情评估。

中医强调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身体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舌苔的颜色和厚薄、脉搏的节律和强弱等来初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更好地安排患者的就诊顺序和医疗资源的分配。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主诉进行疾病判断。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即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主诉和体征,判断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和病理机制。

在分诊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和病史情况,从而进行初步的疾病判断。

例如,患者主诉腹痛、腹泻,中医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腹痛的性质(阵发性、隐痛等)、腹泻的颜色和质地等来判断患者是属于寒热、虚实等不同的病理类型,以便更好地安排患者的就诊和治疗。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可以进行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辨证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强调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和健康的恢复。

在分诊过程中,中医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判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建议。

例如,对于属于寒症类型的患者,可以建议患者多喝热水、保持温暖,避免受凉等;对于属于热症类型的患者,可以建议患者多饮凉茶、多吃清淡食物,避免暴饮暴食等。

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在分诊中还可以进行中医药辅助治疗。

中医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腹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腹痛患者的辩证施护

腹痛患者的辩证施护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病症而言。

临床上极为常见,可出现于泄泻、痢疾、肠痈、虫积、淋证、疝气、积聚等多种疾病中。

西医的多种疾患,如急慢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过敏性紫癜、膀胱炎、疝气等,凡病程中出现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和护理。

我院2012—2013年共收治腹痛患者100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辨证施护及饮食调理,取得一定效果。

现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65例;年龄5—88岁,虚寒证35例,气滞证 25例,血瘀证15例。

食积证25例,结果治愈89例,治愈率80%,好转20例,好转率20%,总有效率100%。

2、一般护理2.1病室应温度适宜,注意生活规律化,注意防寒,尤应避免腹部受凉。

2.2腹痛甚者,应卧床休息。

病人常烦躁,不愿受打扰,故病室内要保持安静,说话行动要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免频频打扰病人。

2.3一般腹痛不重,时作时止者,可以根据体力及病情,适当下床活动,有助于气血畅行,减缓疼痛。

2.4加强精神护理:鼓励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同医护密切配合,共同战胜疾病。

肝气郁滞腹痛者,常因情绪波动而致气机瘀滞,加重腹痛,要设法帮助病人控制情感。

腹痛剧烈时,常烦躁易怒,恐惧忧伤,更需耐心给以精神安慰。

2.5饮食护理:1)、饮食不节常是引起腹痛的重要原因,所以腹痛病人应合理安排饮食。

主要是饮食应有节律,定时定量,勿过冷过热,进食前稍事活动,进食后休息片刻。

2)、腹痛剧烈或伴呕吐者,可暂禁食,待缓解后,再由稀而稠,逐渐加量。

3)、食物的制作宜精细软,以病人食用后感觉舒适为好。

2.6针刺法止痛:选穴足三里、合谷、内关、天枢、中脘。

2.7大便秘结者,可用轻泻剂通便,如番泻叶5克泡茶饮,或大黄30克煎水,保留灌肠。

通便后可能使腹痛缓解。

2.8服用通下导滞药后,应注意药物是否起效,观察大便次数、性状、便后腹痛是否缓解。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腹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的疼痛。

凡外邪侵袭、劳倦内伤、饮食积滞、痰瘀内停等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腹痛。

【范围】腹痛是临床常见病症。

西医学中肠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化不良性腹痛、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术后肠粘连等,均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至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肠炎、胆囊炎、肾绞痛、膀胱炎等所致腹痛,可参照相应章节的病证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六淫侵袭感受寒邪内侵腹中,伤及中阳,凝滞气机,经脉气血运行受阻,络脉绌急,不通而痛;夏月酷暑,外感暑热之邪,暑热夹湿,内结于腹中肠间,湿热内蕴,气机阻滞不通而痛。

2.情志因素七情过极,脏腑气机逆乱,气化失常,使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利;或气病及血,血行不畅,血瘀络脉闭阻不通而痛。

3.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使食物内停于肠道滞而不化,腑气阻滞不通,或食物停积不化,酿成湿热结于肠,腑气不通;或过食生冷瓜果、饮料,中阳受戕,运化失司,寒积于中,使气机不和运行受阻,腹部脏器之经脉气血运行失畅;恣食辛辣之品,助阳生火,或过食膏粱厚味,助湿生热,致火热、湿热之邪壅遏肠道,气机阻滞不通。

以上因素均可引起腹痛。

4.劳逸失度劳力、劳神、房劳过度,日久则阴血不足,精气衰少,腹部经络血脉失养,不荣而发生疼痛。

5.正虚由于禀赋不足,素体阳虚,中阳衰惫,阴寒内盛,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其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6.其它多由腹部手术以致经络受损,脏器之间粘连,使局部气血流行不畅或瘀滞不通,不通而痛。

二、病机1.发病一般来说,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等引起的不通而痛多起病较急;而正虚及劳逸失度引起的不荣而痛多起病较缓,常反复发作,术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多持续不解。

2.病位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与大小肠及肠间经脉、脾、胃、肝、胆关系密切。

3.病性不外虚、实及虚中夹实三类。

实者为寒邪内阻,湿热积滞,气滞血瘀f虚者为中虚脏寒;虚中夹实者为正虚而感邪。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2、情志护理:患者出现焦虑、情绪激动、紧张等情绪
波动时,可能会导致腹痛发作或加重。护理人员要耐心解
释病情,消除紧张心理,尽量回答患者提出问题,可使用
抚触等肢体语言安慰患者。
3、饮食护理:需禁食禁饮的患者严格按医嘱禁食禁饮,
恢复饮食后,从流食-半流质饮食-细软易于消化的饮食-正
常饮食过度,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不
6、腹水检查: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做腹水常规检查、腹 水淀粉酶测定或腹水细菌学检查。
精选版课件ppt
26
护理措施
精选版课件ppt
27
五、护理诊断
1、疼痛:与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素体阳虚 等因素有关。
2、焦虑:与起病急,担心预后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腹痛造成的禁食、食 欲下降有关。 4、自理能力下降、知识缺乏、睡眠形态紊乱等等
: 3、伴随症状 (1)腹痛伴呕吐 腹痛明显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如胃肠道梗阻,呕吐物
呈酸性胃液;若为胆汁液则为高位梗阻;呕吐物有粪臭, 则为低位梗阻,常伴有腹胀、肛门无排气等。
(2)腹痛伴发热 剧烈腹痛伴发热、寒战、黄疸,应考虑急性梗阻性化脓
性胆管炎;腹痛开始时体温正常,伴随炎症发展而出现发 热者,一般为外科疾病腹痛;先发热后腹痛则以内科疾病 腹痛为主。
精选版课件ppt
29
五、护理措施
6、建立静脉通道 7、抗感染遵医嘱予以抗生素 8、疼痛护理 9、心理护理 10、必要的术前准备
精选版课件ppt
30
五、护理措施
(二)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清洁、安静、空气流通,保持适宜的温
湿度,注意避免腹部受凉。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对于躁
动不安的患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坠床。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腹痛的辨证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腹痛的辨证要点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腹痛的辨证要

1.辨寒热虚实
腹痛拘急冷痛,疼痛暴作,痛无间断,腹部胀满,肠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则痛减者,为寒痛;腹痛灼热,时轻时重,腹胀便秘,得凉痛减者,为热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则痛增,得食痛减者,为虚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疼痛持续不减,得食则甚者,为实痛。

2.辨气血
血腹痛胀满,时轻时重,痛处不定,攻撑作痛,得暖气矢气则胀痛减轻者,为气滞痛;腹部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痛处拒按,入夜尤甚者,为血瘀痛。

3.辨急缓
突然发病,腹痛较剧,伴随症状明显,因外邪入侵,饮食所伤而致者,属急性腹痛;发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绵绵,痛势不甚,多由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所致者,属慢性腹痛。

4.辨部位诊断
腹痛,辨其发生在哪一位置往往不难,辨证时主要应明确与脏腑
的关系。

大腹疼痛,多为脾胃、大小肠受病;胁腹、少腹疼痛,多为厥阴肝经及大肠受病;小腹疼痛,多为肾、膀胱病变;绕脐疼痛,多属虫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 食物积滞 . .
胃脘胀满 , 甚则疼痛 , 嗳腐吞酸, 或吐不消
t n2 0 4 ( ) 1 1 2 . i ,0 2, 1 3 :2 —1 4 o
化 食 物 , 痛 减 或 大 便 不 爽 , 厚 腻 , 滑 。 1情 志 护 理 : 做 吐后 苔 脉 () 多
( 收稿 日期 2 1 0 0 0— 3—1 ) 2
患者思想工作 , 保持情绪安定 , 不要暴饮暴食 , 以免引起气机紊 乱, 脏腑功能失调 。 病室保 持安静 、 整洁、 空气流通。 对患者进行
各 种 护理 操 作 时 应 先解 释清 楚 , 明 目的 , 作 做 到稳 、 、 , 说 操 准 轻 尽 量 减少 患 者 恐惧 心理 。2 饮 食 调 护 : 食 上 首 先 给 予禁 食 , () 饮 待 病 情缓 解 后 方 可 进 流质 、 流 质 软食 。 肥 甘厚 味及 辛 辣 刺 激 不 半 忌 消 化食 物 , 酒 。 愈 后做 到饮 食 有 节 , 暴 饮 暴 食 。() 症 护 忌 病 不 3对 理 : 于 暴 饮暴 食 , 腹胀 满甚 者 , 用 催 吐法 , 食 1 用 盐 对 脘 可 进 h后 汤催 吐 以涌 吐 宿食 或 口服保 和 丸 以消 食导 滞 。食 滞 胃脘 胀 满 疼 痛 者 可针 刺 足 三 里 、 中脘 以 和 胃理 气 止 痛 。
胃痛隐隐 喜温喜按 , 得温痛减 , 遇寒痛增 ,
腹 痛 指 胃脘 以下 耻 骨 毛 际 以 上部 位 发 生 的疼 痛 为 主 症 ,多 见 于 急 、 性肠 炎 , 慢 胃肠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道肿 瘤 等 。 中医 学认 肠 为 , 症 多 因寒 邪凝 滞 、 热 壅滞 、 食停 滞 、 机 郁滞 、 滞 血 本 湿 饮 气 气 瘀 、 胃虚 寒 而 发 , 机 为 气血 瘀 阻 、 脉 阻滞 , 通则 痛 , 经 脾 病 经 不 或 脉失养 , 血失和而痛。 气 临证 时 应 辨 清 虚 实 寒热 , 证求 因 , 审 辨证
烂, 温度适 宜, 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忌肥甘厚 味、 硬固 、 黏腻类食
物 。 汤 应 热服 , 药后 宜 进 热 粥 、 饮 , 助疗 效 。 热 服 热 以 可饮 姜 糖 水 , 忌生 冷 。 ( ) 症 护 理 : 察 胃脘 痛 时 间 、 位 、 质 、 发症 状 、 3对 观 部 性 伴
施护。 1 辨证 施 护
泛 吐 清水 , 纳食 减 少 , 疲 乏 力 , 者 手 足 不 温 , 便溏 薄 , 淡 神 甚 大 舌
苔 白, 细 弱 。 ( ) 志 护 理 : 予 患 者 关 怀 、 慰 , 持 心 情 舒 脉 1情 多 安 保
畅 , 常 深 入病 房 , 意患 者 情 志 状 况 和情 绪 变 化 , 意休 息 , 经 注 注 生 活有 规 律 , 保 证 有 充 足 睡 眠 时 间 。2 饮 食 调 护 : 物 要 热 、 、 并 () 食 软
气时不 可进 食 ,忌食 辛辣刺激 及不易 消化 的食 品。如忌 食南 瓜、 山芋 、 土豆等壅 阻气 机的食物 。进 餐时不应谈论 影响情绪
的 话 题 , 要 思 虑 不 愉 快 的 事 物 。 多 食 易 消 化 的清 淡 食 品 , 不 如 新鲜蔬菜 、 果 等。 () 症护理 : 腹疼 痛明显时 , 水 3对 脘 可针 刺 内 关 、 谷 、 脘 、 三里止痛 , 服用沉香 粉 、 胡 索粉各 1, 合 中 足 或 延 g以
1 1 寒 邪 直 中 患者 症 见 腹 痛 暴作 ,恶 寒 喜 暧 ,腹 痛 得 温则 . 舒 , 热则剧 , 心呕吐 , 遇 恶 口不 渴 , 风寒 , 淡 苔 白 , 浮 紧 。 治 恶 舌 脉 应 温 中散 寒止 痛 。汤 药 宜 热 服 , 制 饮 食 , 吃 生 冷 、 辣 食 物 ; 节 不 辛 注 意 保 暖 ; 用 热 水 袋或 将 盐 炒 热 置 入 布 袋 敷 于脐 部 , 可 以祛寒 止 痛 。 腹 痛较 轻 者 , 服 用 生 姜 红糖 水 , 痛 明显 可 艾 灸 中脘 、 可 腹 关
诱发 因素与寒热 、 饮食的关系等以助 医生 明确诊断 , 禁用麻醉性
止 吐剂 。 意保 暖 , 勿受 凉 , 要 时 胃脘 部 热 敷 法 或 针刺 中脘 、 注 切 必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 1 0 0年 1 1月 第 l 9卷 第 1 1期 J T M. o. 0 0 V 11 , o 1 E C N v2 1 , o. 9 N . 1
心 , 之 愉 快 安 心 地 接 受 治 疗 。 ( ) 食 调 护 : 伤 、 怒 和 生 使 2饮 悲 发
, U.
理气止痛 。
[ ] 闫秀琴 , 2 王彦华 , 吴翠萍 , .胃脘痛 的辨证施护 【】 等 J.中国实用护
理 杂 志 ,0 92 ( )7 . 2 0 ,5 3 :7
【 ]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1 ) 3 第 辑
[ ] 1 9 :4 S . 9 37 . [ ] K a sn PG, aa h e , i . ee rh—b sd p at e A — 4 lse K r m r F Ll JIR s ac a J e ae rci : p c py g t tn ad n rige u a o [ ]. o ra f u n d c - l n e s d r us d c t n J J un l mi E u a i h a n i oN g
腹 痛 的 中 医辨 证施 护
吴李 莉 樊 玲
中图 分 类 号 :2 82 文 献 标 志 码 : R 4 . B
文 章 编 号 :0 4— 4 X(0 0 1 2 0 0 10 7 5 2 1 )1— 0 4— 2 【 关键 词 】 腹 痛 辨 证 施 护
12 3 脾 胃虚寒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