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肝胆 辨证施护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浅论肝胆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肝位于肋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娇脏。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主藏血:是说肝脏是藏血之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人体的各部分的血液流量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有所增减。
如人体在休息睡眠时,部分血液便回流到肝脏贮藏起来,当人体运动时,肝脏便将贮藏的血液流出,运送到有关的脏腑组织。
以供应人体活动的需要,正如唐代王冰注释的《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之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
”正说明了肝脏具有藏血,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主疏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①情志方面,人体只有肝气疏泄正常时,气机调肠的情况下,才能心情舒畅。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如果肝气失其疏泄之职,气机不调,就可引起情志方面的变化。
②消化方面,如果肝脏的疏泄正常,一方面可以调畅气机,协调脾胃消食运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
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是保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
肝主疏泄与肝主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泄功能的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血液也因之流通无阻。
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的组织。
筋的收缩舒张,才可使肌肉关节活动自如。
《素问·痿论》说:”肝主身之筋膜。
”所以说肝主筋,是因为全身筋膜的营养要靠肝血的濡养,才能活动自如有力。
”爪为筋之余”,所以说手足的活动与肝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窍于目: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
目得到肝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的视觉作用。
正如《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辩五色矣。
”肝与胆的关系十分密切,胆附于肝,经脉互相络属,构成了表里关系。
胆汁来源于肝,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时,才能保持胆汁的排泄通畅,胆汁的排泄功能正常时,肝的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临床上,肝于胆的病变有些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肝病常常可以影响到胆,胆病也常影响肝,最后形成肝胆俱病。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一、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以保障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护理。
其中,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对症施护,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机体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二、辨证施护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同样患有高血压的两位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 综合分析原则综合分析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3. 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以调节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辨证施护内容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
例如,在对于一个寒性体质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等按摩手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药浴中药浴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是指将中药材加入到浴缸中,让患者在其中泡浴,以达到调节机体平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020年肝与胆证辨证施护(精选干货)
2020-11-30
13
护理 1、病情观察:主要观察精神情志与面色、目睛、小便、经带、胁肋
等表现;注意中风、出血、痉厥等先兆及其表现。
2、情志护理:忌抑郁,戒恼怒。 3、用药护理:疏肝药多辛散疏利,不应过用、久用,以免辛燥伤阴。
2020-11-30
14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慎食油腻,戒酒。注意饮食卫生。对湿 热、肝郁诸证,忌食辛辣动火之食物。
2020-11-30
22
所以肝系病症涉及的部位很广,上及头目耳咽,中在胸胁,下达少 腹阴部,都可有所表现。
2020-11-30
4
【肝胆的异常表现】
肝与胆、脾胃、肾脏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肝病常影响脾胃而引 起消化道症状;肝阳要和肾阴保持平衡,肾阴不足时,肝阳就会上亢; 肝胆是藏血的场所,同时,肝脏又需要血来濡养,才能保持正常的功 能,肝的藏血功能失常,会出现出血症状,而肝血虚时,也会引起肝 脏的疾病。Leabharlann 2020-11-305
临床常见的肝系病证有:
中风、眩晕、头疼、失眠、耳聋、耳鸣、痉证、厥证、胁痛、 黄疸、积聚、臌胀、吐血、衄血等。可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脑血 管意外、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急慢性肝炎、肝硬化、黄疸、 贫血等多种疾病。
2020-11-30
6
【肝气郁结】
•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胸闷不舒,喜太息,胁肋或少腹胀痛或 窜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 甚至闭经,食减纳呆,嗳气呃逆,脘腹胀满疼痛,大便不调;舌质紫, 脉沉弦涩。
身目发黄,或睾丸肿痛,或少腹疝痛或阴囊湿疹,或带下黄臭,外 阴瘙痒。大便不调,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泄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中医辨证施治与肝胆疾病
中医辨证施治与肝胆疾病肝胆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医以辨证为核心,通过施治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肝胆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探讨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肝胆疾病的分类与病因肝胆疾病包括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多种类型。
中医将其归纳为病因复杂、辨证多样的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肝胆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情志失调、饮食不当、体虚不固等因素相关。
二、中医辨证与肝胆疾病中医辨证是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观、问诊及脉诊等方式,分析病症变化并作出诊断。
在肝胆疾病的辨证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病人的脉象、症状、舌象等信息,判断病人的体质类型、病变部位及程度等关键信息。
1. 辨证类型根据中医理论,肝胆疾病可以分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瘀血阻滞等不同类型。
肝气郁结类型的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舌苔较光白。
湿热蕴结类型的患者常出现黄疸、尿黄等症状,舌苔厚腻。
瘀血阻滞类型的患者常出现腹痛、舌质暗紫等特征。
通过辨证分类,中医医师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
2. 施治方法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医师会制定相应的施治方案。
例如,对于肝气郁结的患者,常会采用疏肝理气、解郁舒肝的方剂进行治疗。
而对于湿热蕴结类型的患者,则会采用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可以进一步辅助治疗。
三、中医辨证施治与肝胆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医辨证施治在肝胆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床上,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病情的具体表现,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肝炎对于肝炎患者来说,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肝炎属于湿热负郁型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理气疏肝的方剂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结合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2. 胆结石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辨证施治也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对于湿热胆石症的患者,可以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治疗。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肝胆疾病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肝胆疾病中医对肝胆疾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肝胆疾病。
一、肝胆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运化、调节胆汁分泌与排泄等作用。
胆附于肝,内藏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生,具有助消化的功能。
肝胆互为表里,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肝胆疾病的常见病因1、情志失调长期的精神压抑、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气血运行不畅,就可能引发各种肝胆疾病。
2、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油腻之品,或饮酒过度,会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进而影响肝胆的疏泄功能。
3、外感邪气外感湿热、寒湿等邪气,侵犯肝胆,也可导致肝胆疾病的发生。
4、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使肝胆失于调养。
5、久病体虚身体虚弱,正气不足,容易导致肝胆功能失调,引发疾病。
三、肝胆疾病的常见症状1、胁痛胁肋部疼痛是肝胆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的性质、程度和发作时间等都有所不同。
肝气郁结者,胁痛多为胀痛,走窜不定;肝胆湿热者,胁痛多为灼热疼痛;瘀血阻络者,胁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
2、黄疸黄疸是肝胆疾病的重要表现,多因胆汁排泄不畅,溢于肌肤所致。
黄疸分为阳黄和阴黄,阳黄颜色鲜明如橘色,多由湿热熏蒸所致;阴黄颜色晦暗如烟熏,多由寒湿阻滞所致。
3、口苦口苦多由肝胆湿热或肝胆火旺引起,胆汁上溢则口苦。
4、眩晕肝阳上亢或肝血不足都可能导致眩晕。
肝阳上亢者,眩晕多伴有头痛、烦躁易怒;肝血不足者,眩晕多伴有视力减退、失眠多梦。
5、其他症状肝胆疾病还可能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四、肝胆疾病的辨证分型1、肝气郁结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不舒,善太息,嗳气频作,舌苔薄白,脉弦。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肝胆疾病
中医如何辨证论治肝胆疾病中医认为,肝胆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相互关联。
肝胆疾病的发生,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感湿热、劳逸失度等因素有关。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肝胆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肝胆疾病的常见症状1、胁痛胁肋部疼痛是肝胆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疼痛的性质可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等,疼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肝郁气滞者,多为胀痛,走窜不定;瘀血阻络者,多为刺痛,痛有定处;肝阴不足者,多为隐痛,绵绵不休。
2、黄疸黄疸是肝胆疾病的重要表现之一,其特征是皮肤、巩膜发黄。
中医认为,黄疸的发生多与湿热蕴结、寒湿内阻、肝郁血瘀等有关。
阳黄者,黄色鲜明如橘色,多因湿热熏蒸所致;阴黄者,黄色晦暗如烟熏,多因寒湿阻遏所致。
3、口苦口苦多由肝胆郁热或肝胆湿热所致。
肝郁气滞,久而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均可导致胆汁上溢,出现口苦。
4、眩晕肝胆风火上扰,或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均可导致眩晕。
眩晕的表现为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甚至站立不稳。
5、情志异常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肝胆疾病常导致情志异常,如肝郁气滞者,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肝阳上亢者,多表现为急躁、失眠多梦等。
二、肝胆疾病的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型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所致。
表现为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宜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胆湿热型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嗜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表现为胁肋胀痛,口苦纳呆,恶心呕吐,身目发黄,小便黄赤,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瘀血阻络型多因久病入络,或外伤导致瘀血内阻肝胆所致。
表现为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4、肝阴不足型多因久病耗伤肝阴,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表现为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肝与胆证辨证施护[可修改版ppt]
【护理要点】
1、重点观察面色、神志、血压及肢 体运动与感觉等变化情况。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活动与锻炼。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呼吸、语言、血压及 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随时救治的准备。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 3、指导、协助病人适当的活动肢体、翻身等,
并取合理体位。 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5、饮食宜流质、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之
治法:清肝泄热。 主方:龙胆泻肝汤
护理
1、病情观察:主要观察精神情志与面 色、目睛、小便、经带、胁肋等表现; 注意中风、出血、痉厥等先兆及其表 现。
2、情志护理:忌抑郁,戒恼怒。
3、用药护理:疏肝药多辛散疏利,不 应过用、久用,以免辛燥伤阴。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慎食油腻, 戒酒。注意饮食卫生。对湿热、肝郁 诸证,忌食辛辣动火之食物。
【肝胆的异常表现】
肝与胆、脾胃、肾脏的关系非常密 切,所以肝病常影响脾胃而引起消化道 症状;肝阳要和肾阴保持平衡,肾阴不 足时,肝阳就会上亢;肝胆是藏血的场 所,同时,肝脏又需要血来濡养,才能 保持正常的功能,肝的藏血功能失常, 会出现出血症状,而肝血虚时,也会引 起肝脏的疾病。
临床常见的肝系病证有:
中风、眩晕、头疼、失眠、耳聋、 耳鸣、痉证、厥证、胁痛、黄疸、积 聚、臌胀、吐血、衄血等。可见于西 医的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神经官 能症、神经性头痛、急慢性肝炎、肝 硬化、黄疸、贫血等多种疾病。
【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胸闷不 舒,喜太息,胁肋或少腹胀痛或窜痛, 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 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食减纳呆,嗳气呃逆,脘腹胀满疼痛, 大便不调;舌质紫,脉沉弦涩。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
中医辨证施护是中医调护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来制定护理方案的一种具体实施步骤。
下面是一个护士中医辨证施护方案的范例,供参考。
一、护理目标:
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制定合理的护理目标。
比如,如患者属于寒湿重,脾胃虚寒的辨证类型,则护理目标可以是温补脾胃、祛除湿寒,改善消化功能。
二、护理措施:
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合理安排饮食,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温性食物,如姜、葱、胡椒等,同时避免食用寒性食物,如西瓜、冰淇淋等。
2. 药物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中药进行调理。
比如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温中扶正的中药,如参、肉桂等。
3. 穴位按摩: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调理。
比如脾胃虚寒型的患者可以按摩足三里、健胃等穴位,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
4. 养生指导: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给予相应的养生指导。
比如对于寒湿重型的患者,可以告诉他们适度运动,保持身体的温暖,避免受寒潮湿的环境。
5. 精神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精神调理。
比
如对于虚寒型的患者,可以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鼓励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护理效果评估:
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患者的疗效,进行护理效果的评估。
比如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以及患者的主观感受等。
四、护理记录和交接:
将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包括辨证依据、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估等,以便后续的护理工作参考。
并及时向接班护士进行交接,提供必要的护理信息。
黄帝内经中的肝胆疾病辨证论治
黄帝内经中的肝胆疾病辨证论治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宝库。
其中关于肝胆疾病的辨证论治,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本文将从黄帝内经中的肝胆疾病的辨证论治进行探讨。
一、肝胆疾病的基本概念肝胆疾病是指肝脏和胆囊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胆囊炎等。
在黄帝内经中,肝胆疾病被认为是由于肝气郁结、胆火上炎等原因引起的。
肝胆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胁疼痛、黄疸、恶心呕吐等。
二、肝胆疾病的辨证根据黄帝内经的理论,肝胆疾病的辨证可以分为肝气郁结、胆火上炎两种类型。
1.肝气郁结型肝气郁结型的主要症状是胸胁疼痛、胁肋胀满、情绪烦躁等。
舌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上应以疏肝解郁为主,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实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疏通肝气,缓解症状。
2.胆火上炎型胆火上炎型的主要症状是黄疸、恶心呕吐、口苦口干等。
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上应以清热泻火为主,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龙胆草、柴胡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药泻火汤、清胆汤等方剂来治疗。
三、肝胆疾病的预防与调理除了辨证论治外,黄帝内经还提供了一些预防和调理肝胆疾病的方法。
1.合理饮食黄帝内经中提到,肝胆疾病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合理饮食对于预防和调理肝胆疾病非常重要。
应避免暴饮暴食、过食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胆的功能。
黄帝内经中提到,适度的运动可以疏通肝气,缓解肝胆疾病的症状。
因此,每天适度运动对于预防和调理肝胆疾病非常有益。
3.情绪调节情绪对于肝胆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黄帝内经中提到,情绪的不稳定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肝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学会调节情绪,对于预防和调理肝胆疾病非常重要。
四、结语黄帝内经中的肝胆疾病辨证论治为后世医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肝胆疾病的辨证论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肝胆疾病。
此外,黄帝内经还提供了一些预防和调理肝胆疾病的方法,对于保护肝胆的健康非常有益。
肝胆不和如何辨证治疗
肝胆不和如何辨证治疗关键信息项:1、辨证方法症状表现脉象特征舌象特点2、治疗原则调理肝胆关系兼顾其他脏腑3、治疗方法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节4、预防措施生活习惯运动锻炼11 辨证方法111 症状表现肝胆不和的症状多样,常见的包括情绪波动大,如易怒、抑郁、焦虑等;胸胁胀满或疼痛,可牵连至肩部或背部;口苦咽干,头晕目眩;消化不良,如食欲不振、腹胀、嗳气等;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状。
112 脉象特征脉象多弦,弦脉为端直而长,如按琴弦。
但在具体辨证时,还需结合其他脉象特征,如弦细数、弦滑等,以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
113 舌象特点舌象常见舌红苔薄黄,或舌边尖红,苔薄白等。
若肝郁化火,则可见舌红苔黄;若肝郁气滞,可见舌淡红苔薄白。
12 治疗原则121 调理肝胆关系治疗肝胆不和,应以调理肝胆的气血阴阳平衡为重点。
疏肝理气,清肝泻火,补肝养血等方法应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122 兼顾其他脏腑肝胆与脾胃、心肺、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在治疗时,应注意兼顾其他脏腑的功能,如疏肝健脾、清肝泻心等。
13 治疗方法131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结果,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
如肝郁气滞者,可用柴胡疏肝散;肝郁化火者,可用丹栀逍遥散;肝胆湿热者,可用龙胆泻肝汤等。
132 针灸治疗选取相关穴位,如太冲、行间、期门、阳陵泉等,通过针刺或艾灸等方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33 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萝卜、佛手、玫瑰花等。
134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
通过适当的方式缓解压力,如听音乐、散步、旅游等。
14 预防措施141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肝胆之气。
142 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瑜伽、慢跑等,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调和肝胆功能。
在进行肝胆不和的辨证治疗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适用性。
中医诊断学肝胆病辨证
闻诊
听声音
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判断病情的 虚实和寒热。
嗅气味
通过嗅患者呼出的气味,判断病 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
01
02
03
04
问寒热
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怕冷等 症状,判断病情的寒热性质。
问汗出
询问患者是否有出汗、无汗等 症状,判断病情的虚实和寒热
。
问疼痛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和 程度,判断病情的性质和程度
肝火上炎证
总结词
头痛目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
详细描述
肝火上炎证是肝胆病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头痛、目赤、口苦、咽干等 症状,患者容易急躁、发怒。治疗上以清肝泻火为主,常用药物有龙胆泻肝汤等 。
肝阳上亢证
总结词
眩晕耳鸣,头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详细描述
肝阳上亢证是肝胆病中常见的证候之一,主要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患者容易心烦、发怒,伴有失眠 多梦等睡眠障碍。治疗上以平肝潜阳为主,常用药物有天麻钩藤饮等。
定期复查
生活方式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定期进行相 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 果。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肝胆疾 病的康复。
心理调适
预后
肝胆疾病往往与情志有关,患者应保持心 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以利于疾病的康 复。
肝胆疾病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应 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和心态,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结果,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进行治疗,如疏肝理气、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等。
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调节气血,达到 治疗肝胆疾病的目的。
中医辨证论治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依据
中医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 脉象,辨证为肝火上炎型胆结石。
治疗方法
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同时配合耳穴 压豆、中药贴敷等外治法。
治疗原则
清肝泻火,利胆排石。
案例三:肝肾阴虚型肝硬化患者康复历程回顾
治疗原则
诊断依据
中医四诊合参,结合患者症状、 体征及舌脉象,辨证为肝肾阴虚 型肝硬化。
感谢您的观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胆 系统疾病的趋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西医结合治 疗肝胆系统疾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 势,中医辨证论治将与西医治疗手段 更好地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推 广与应用
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个性化治 疗方案将在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得 到更广泛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将更 加注重个体差异和精准施治。
肝脏、缓解肝区不适。
常用中药及方剂介绍
1 2
柴胡疏肝散
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等药物组成,主治肝 气郁结所致的胁痛、胸闷、月经不调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
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等药物组成,主治 肝胆实火所致的头痛目赤、口苦胁痛等症状。
3
一贯煎
由生地黄、沙参、麦冬、当归等药物组成,主治 肝肾阴虚所致的胁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 状。
03
肝癌
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 明显,晚期可出现肝区疼痛、消瘦等 症状。
05
04
胆囊炎
胆囊的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右上腹疼 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长期饮酒
酒精对肝脏有直接毒性作用, 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疾病。
不良饮食习惯
高脂饮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 食习惯可增加肝胆系统疾病的 风险。
肝与胆证辨证施护
2、情志护理:忌抑郁,戒恼怒。
3、用药护理:疏肝药多辛散疏利,不 应过用、久用,以免辛燥伤阴。
4、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慎食油腻,
戒酒。注意饮食卫生。对湿热、肝郁 诸证,忌食辛辣动火之食物。 5、起居护理:肝病病人应保证休息, 劳逸适度,重症者应卧床休息。重视
环境、居室及个人卫生。
6、对传染性肝病应注意消毒、隔离。
中风、眩晕、头疼、失眠、耳聋、 耳鸣、痉证、厥证、胁痛、黄疸、积 聚、臌胀、吐血、衄血等。可见于西 医的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神经官 能症、神经性头痛、急慢性肝炎、肝 硬化、黄疸、贫血等多种疾病。
【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情志抑郁或易怒,胸闷不 舒,喜太息,胁肋或少腹胀痛或窜痛, 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 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食减纳呆,嗳气呃逆,脘腹胀满疼痛, 大便不调;舌质紫,脉沉弦涩。 治疗原则:舒肝解郁。
【护理要点】
1、疏导情志,促进心情舒畅,避 免不良因素刺激。
2、加强病情观察,尤其是局部体 征的观察。
【护理要点】
1、重点观察头、目、情绪、出血等方 面的表现。
2、环境宜凉爽、清静。
3、出血者,应及时止血,并按血证护
理。
【护理要点】
1、重点观察面色、神志、血压及肢
体运动与感觉等变化情况。 2、劳逸结合,进行适当活动与锻炼。
【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神志、面色、呼吸、语言、血压及
肢体活动等情况,做好随时救治的准备。
2、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
3、指导、协助病人适当的活动肢体、翻身等,
并取合理体位。
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5、饮食宜流质、清淡,忌油腻、辛辣、烟酒之
中医 肝胆 辨证施护
肝着辨证施护(慢性乙型肝炎)辨证施护1、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气滞型。
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
②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不宜操劳,怡养精神,情绪乐观,精神愉快,避免劳倦。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中医辨证属肝着.瘀血阻络型。
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减少疼痛。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坚硬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肝着.湿热蕴结型。
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
③中药宜偏凉服。
4、中医辨证属肝着.肝肾阴虚型。
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阴血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5、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脾虚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肝着.脾肾阳虚型。
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
中医脏腑辨证-肝胆的详细辩证
中医脏腑辨证-肝胆的详细辩证肝与胆病辨证(一)生理功能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互为表里。
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足厥阴肝经绕阴器,循少腹,布胁肋,络胆,系目,交巅顶。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使气血畅达,助脾运化,疏泄胆汁,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调节精神情志,有助于女子调经、男子泄精;肝又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胆: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并主决断。
(二)病理特点肝病:主要病理为疏泄与藏血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情志抑郁或易怒、头晕胀痛、肢体震颤、手足抽搐,以及眼部症状、月经不调、阴部症状等。
胆病:主要病理为贮藏和排泄胆汁功能失常,常见症状有: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口苦、黄疸等。
(三)常见证型肝病:常见证型可有虚、实和虚实夹杂之分。
实证:多见肝郁气滞证、肝火炽盛证、肝经湿热证、寒滞肝脉证;虚证:多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虚实夹杂证:多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
胆病:常见证型有胆郁痰扰证。
(1)肝血虚证定义:指肝血不足,机体失养,以眩晕、视力减退、肢体麻木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证候表现: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爪甲不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面唇淡白,舌淡,脉细。
证候分析:病因:多由脾胃虚弱,或肾精亏少,血源不足,或久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等而形成。
①肝血不足,头目失养,故头晕目眩,视力减退或夜盲;②爪甲失养则干枯脆薄;③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④肝血不足,神魂不安,故失眠多梦;⑤肝血不足,不能充盈冲任之脉,所以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⑥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唇、舌,则见面、唇、舌淡白;⑦血虚不能充盈脉道则脉细。
辨证要点:眩晕、视力减退、肢体麻木与血虚症状共见。
定义:指肝阴不足,虚热内生,以眩晕、目涩、胁痛及虚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
(2)肝阴虚证证候表现: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胁肋隐隐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两颧潮红,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中医胆系病证辩证原则和临证备要
中医胆系病证辩证原则和临证备要
一、胆
胆附于肝,其经脉属胆络肝,两者互为表里。
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决断、贮藏和传送胆汁,泄注于胃肠,协助水谷的消化。
胆病表现为少寐,易惊胆祛,或胁痛、黄疸等症。
肝胆疾病有密切联系,在辨证、立法、选方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胆病辨治可与肝病辨治互参。
二、辨证原则
胆病的辨证治疗须分虚实。
虚证为胆气虚法,治宜补益;实证以湿热为主,治宜清利;虚实相兼者,分别主次,兼顾治疗。
三、临证备要
1.胆病注意心胆、肝胆同治。
胆虚每多兼有心虚,而为心胆虚法,可见胆不寐、心悸不安等症,治疗宜同时补益心气。
胆实每与肝同病,而为肝胆湿热。
若蕴久不化,胆汁结成砂石,阻滞气机,疏泄失常,往往突发胁痛、黄疸、呕吐,且伴寒热等症,治当用清热化湿、利胆消石、理气行瘀、通腑等法。
2.胆实证在饮食上须禁忌动物脂肪、油煎鸡蛋等,以免助湿生热,影响胆汁的疏泄,加重胁痛与呕吐。
肝胆郁结类疾病的辨证施治(一)
肝胆郁结类疾病的辨证施治(一)在六经中,肝胆经也就是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症状涉及范围最广,肝与胆相表里,当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出现问题时,也就是我们说的肝胆症状,比如最常见的肝火太旺,或是肝气郁结,或是肝阴不足等等,其实都与胆有密切联系,我们在用药的时候,通常会顾及到肝胆这两个系统。
肝胆经疾病,从西医角度来看,肝脏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参与身体各种新陈代谢,并且负责分解代谢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此外我们的情绪变化也会占据一部分肝脏能量,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同时胆也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肝胆在一起,就像是人体的一个化工厂一样,负责原料的产生,输送和收集排泄废物。
当人体这个化工厂运转不良时,我们就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疏解调整和管理。
首先,当过度的运转,功能亢进导致这个工厂太热,产生了过多的热量不能排出时,我们要用药进行疏散,最常用的比如葛根、防风、连翘、柴胡等,通过打开皮表这扇窗户来散热,或是用清热药,清降肝胆的火,比如黄连、黄芩、栀子等清热泻火药,还有一个渠道就是用利胆的药,比如茵陈、郁金,让肝胆郁热向下走,或是从下水道通腑泄热,用大黄宽肠通便,如果肝胆郁结更加严重,产生淤血或癥瘕,也可以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比如丹参、鳖甲、赤芍、丹皮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这样从表中里多个方面疏解排解肝胆郁热,解决肝胆经的郁结。
我们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当身体这个升降出入的循环出现问题,某一个环节卡住了,就会出现症状,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胆气上逆,就会出现口苦口干等症,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就会恶心呕逆,不思饮食,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胆汁反流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口苦。
肝胆疏泄不利,人还会出现情绪问题,情绪低落抑郁,默默不欲饮食等。
治疗肝胆疾病,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可以说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一个经典方剂,首先柴胡性辛苦,能够辛散疏解少阳经的郁热,解决肝经郁热引起的心烦,情绪抑郁,肝火旺盛等症状,黄芩苦寒,善于降上焦的热,柴胡、黄芩疏解少阳,清理肝胆郁热,是柴胡剂也是肝胆经不可缺少的两味药,半夏是治疗胃气上逆的主药,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肝胆郁结出现口苦往往伴有口中黏腻,痰湿阻滞,咽喉异物感,少阳的口苦其实就是因为少阳肝胆之气旺盛,胃气上逆,引动胆汁反流,不能胆随胃降,所以用半夏降胃气,胆随胃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肝胆的症状。
中医对肝胆疾病的防治
中医对肝胆疾病的防治肝胆疾病是指肝脏和胆囊等器官发生的各种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等。
中医在对待肝胆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等手段,达到疏肝理气、利胆通便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医在肝胆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中医防治肝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肝为藏血之脏,胆为司疏泄之腑,肝胆疾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生活习惯不健康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防治肝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中医防治肝胆疾病的具体措施1. 药物治疗中医使用草药、中药配方等进行治疗肝胆疾病。
常用的草药有柴胡、茵陈、枸杞子等,这些草药具有疏肝理气、调节胆囊功能等作用。
也可以根据病情选用中药配方,对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合理的饮食可以预防和改善肝胆疾病。
中医建议患者要少食油腻、辛辣食物,忌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有助于保护肝细胞,增强肝功能。
3.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与肝胆密切相关,负面情绪对肝脏和胆囊有不良影响。
因此,中医防治肝胆疾病时注重情志调节,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压力过大。
可以通过适当的休闲活动、运动、音乐疗法等方式来舒缓压力,维持精神稳定。
4. 调理经络中医强调通过调理经络来改善肝胆疾病。
可以通过按摩、拔罐、针灸等方法,刺激相关穴位,调理气血运行,促进肝脏、胆囊的健康。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太冲穴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肝脏功能。
三、中医防治肝胆疾病的临床应用中医在肝胆疾病的防治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慢性肝炎患者,中医采用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调节肝功能;对于胆结石患者,中医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促进胆囊收缩,缓解疼痛;对于脂肪肝患者,中医注重饮食调理,同时辅以草药治疗,可以减轻脂肪肝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中医脏腑辨证之肝胆护理课件
肝胆相关疾病的辨证
肝胆相关疾病
肝胆相关疾病包括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都有所 不同。
肝胆相关疾病辨证
对于肝胆相关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病 因,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4 中医肝胆护理方法与实践
CHAPTER
饮食调理与肝胆护理
推荐食物
如枸杞、山楂、菊花、绿茶、绿豆等,这些食物具有疏肝利 胆、清热解毒的作用,有助于保护肝脏和胆囊。
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对于肝胆护理非常 重要,建议患者在护理期间保持适当 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
经验二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重饮食调理,推 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同时 要戒酒戒烟。
问题与答疑
问题一
中医脏腑辨证的肝胆护理与传统西医治 疗有何不同?
VS
答疑一
中医脏腑辨证的肝胆护理更注重整体观念 和个体化差异,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 、饮食结构和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达到治疗 目的,而传统西医治疗则更侧重于使用药 物和手术等手段来治疗疾病。
禁忌食物
如油炸、烧烤、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品,这些食物会加重 肝脏负担,影响肝胆健康。
运动与肝胆护理
推荐运动
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这些运 动可以调和气血,舒缓身心,对肝胆 健康有益。
注意事项
运动时应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肝 气,影响肝胆健康。
中药调理与肝胆护理
常用中药
如柴胡、黄芩、黄连、黄柏等,这些中药具有疏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对肝脏和胆囊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肝病辨证
根据中医理论,肝病可分为肝气 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 阴不足等证型,每种证型的症状 和治疗方法都有所不同。
胆病的常见症状与辨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着辨证施护(慢性乙型肝炎)辨证施护1、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气滞型。
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
②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不宜操劳,怡养精神,情绪乐观,精神愉快,避免劳倦。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2、中医辨证属肝着.瘀血阻络型。
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通,减少疼痛。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坚硬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肝着.湿热蕴结型。
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
③中药宜偏凉服。
4、中医辨证属肝着.肝肾阴虚型。
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阴血之物,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5、中医辨证属肝着.肝郁脾虚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肝着.脾肾阳虚型。
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
少食甜食、糖类。
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
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7、中医辨证属肝着.正虚邪恋型。
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
②嘱患者不操劳,怡养精神,消除忧郁、紧张、激动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性以利康复。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平淡食物,苡仁、萝卜、山药、扁豆及柑橘、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健脾理气之品,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④中药汤剂宜温服。
对症施护⑴有胁痛者,①针刺止痛,取穴内关、鸠尾、阳陵泉、太冲。
②耳针止痛,取胆、交感、十二指肠穴以缓解疼痛症状。
③给予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
④用电脑肝病治疗仪穴位治疗以改善肝区疼痛。
⑵嗳气吞酸者,每日用生理盐水给患者作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⑶有黄疸者,阳黄.湿热蕴结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阴凉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或半流饮食,宜进偏冷食物,多食水果,少食甜食、糖类。
禁食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③中药汤剂偏凉服。
④给予神农退黄膏穴位贴敷以帮助退黄,1日1次。
阴黄.寒凝阳衰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住向阳病室,注意保暖,避风寒潮湿。
②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温热食物,忌生冷瓜果、油腻、辛辣之品,禁油炸、坚硬的食物,③中医汤剂浓煎温服。
④给予神农退黄膏穴位贴敷以帮助退黄,1日1次。
⑷食欲不振患者,予多样化和清淡适口膳食以增进饮食。
⑸恶心呕吐者,嘱少量多餐,并予生姜、萝卜、山楂等降气止呕之品以止呕吐。
恶心呕吐频发者,暂时禁食,予以补液。
⑹便秘者,予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另以生大黄3~5克泡水频服以通利大便。
⑺腹胀患者,①令多吃新鲜蔬菜,并予具有理气健脾作用的柑橘、苡仁、箩卜、山药、扁豆等食物以利消除腹胀。
②予药棒循经按摩以消除腹胀。
⑻小便短赤者,予茅根、鸡内金各30克煎水频服以通利小便。
积聚辨证施护(肝硬化代偿期)辨证施护1、中医辨证属积聚.湿热内阻型。
施护如下:①病室保持安静、整洁,室温宜偏低。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荤荠、藕汁、西瓜汁、绿豆汤、冬瓜汤等清热祛湿,忌油腻、海腥、辛辣等。
③中药宜凉服。
⒉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脾血瘀型。
施护如下:①嘱安心静养,适当活动,以助气血流。
通②宜清淡饮食,勿食过冷、过热、过硬之品,吞咽缓慢,防止络破出血。
③中药汤剂宜温服。
3、中医辨证属积聚.肝郁脾虚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环境安静。
②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脾运有序。
③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萝卜等理气食物。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④中药汤剂温服。
4、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虚湿盛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凉温适宜病室,保持空气新鲜。
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健脾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之品。
少食甜食、糖类。
忌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③中药汤剂偏温服。
④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嘱病人听音乐散步以调节情志,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湿浊易化。
5、中医辨证属积聚.肝肾阴虚型。
施护如下:①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大枣、母鸡、紫河车、鳖甲等补养气血之物,及辛辣刺激、坚硬之品。
③汤药、饮食宜偏温服。
6、中医辨证属积聚.脾肾阳虚型。
施护如下:①安置患者于在向阳温暖病室,安静幽雅,避免噪声,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病室温度保持在20℃以上,病室湿度保持在60%以上。
②给予软食,宜进苡仁、山药、扁豆、萝卜等健脾理气食物,适当服用黄芪粥、党参粥、核桃粥等健脾温中之品。
少食甜食、糖类。
忌生冷、油腻、煎炸、硬固及刺激食品。
③中药汤剂浓煎热服。
对症施护⒈腹胀者实胀:①给于腹部药棒循经按摩治疗,1日1次。
或用艾灸法,②用艾灸法,在腹部以脐为中心呈十字形灸,即上下左右艾灸穴位30分钟以行气消胀。
虚胀:①用艾灸法,采取艾灸关元、神厥、中极穴以理气消胀,②予腹部热敷法以消胀。
⒉肝区疼痛者,用神农化积膏肝区贴敷以镇痛软肝。
或用电脑肝病治疗仪穴位治疗以改善肝区疼痛。
肝癖辨证施护(脂肪肝)辨证施护⒈中医辨证属肝癖.肝郁脾虚、痰湿阻滞型。
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安居偏温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嘱患者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消除急躁情绪,坚定治疗信心。
精神愉快、肝气畅达则湿浊易化。
③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进食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品,以及柑橘、佛手、苡仁、萝卜、山药、扁豆等理气健脾食物。
多食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高蛋白食物。
忌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和酒类等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少食甜食、糖类。
少进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食品。
④中药汤剂偏温服。
2 中医辨证属肝癖.痰阻血瘀、湿郁化热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阴凉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多食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高蛋白食物,进偏冷食物,多食水果,少食甜食、糖类。
忌汤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和酒类等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少食甜食、糖类。
少进肉汤、鸡、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食品。
③做好情志调护,减轻患者思想负担,消除急躁情绪,坚定治疗信心。
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湿浊易化。
④中药汤剂偏凉服。
3 中医辨证属肝癖.湿郁血瘀、肝阴不足型。
施护如下:①保持病区环境安静幽雅,患者安居偏温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嘱患者保持情绪乐观,精神愉快,消除急躁情绪,坚定治疗信心,精神愉快、气机畅达则血淤易化。
③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可多食蔬菜、水果、瘦肉等清淡有营养的食物,进食瘦肉、紫河车、鳖甲等养阴之物,以及佛手、瓜萎、丝瓜、菠菜、茄子等疏肝行气之品。
忌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和酒类等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少食甜食、糖类。
少进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食品。
④中药宜偏温服。
对症施护1、酗酒者,戒酒。
2、控制热量摄入,每公斤体重应供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
每天供给热量…(20千卡×公斤体重)千卡。
3、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
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供给脂肪0.5~0.8克,每天供给脂肪…(0.5克×公斤体重)克。
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2~4克,每天供给碳水化合物…(2克×公斤体重)克。
4、高蛋白饮食。
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2~1.5克,每天供给优质蛋白质…(1.4克×公斤体重)克。
5、限制食盐。
每天予食盐6克左右。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排泄。
7、适量摄入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食物,如小米、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干贝、淡菜等,以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帮助肝内脂肪转化。
8、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中速步行(115~125步/分)、骑自行车、上下楼梯、打球、跳舞、游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静脉博动100~160次/分、持续20~30分钟、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运动实施频率及持续时间为每周3~5天,每次在15~60分钟之间,步行从5000步/日逐渐增加到7000~8000步/日。
9、肝区疼痛者,用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以消除疼痛。
或用电脑肝病治疗仪穴位治疗以改善肝区疼痛。
10、运动治疗方案①运动种类: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步/分钟)等。
②运动强度:运动时脉搏应维持在(170-年龄)次/分钟,最多不超过(200-年龄)次/分。
或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③运动持续时间:每次20分钟至60分钟。
④运动实施时间:选择在下午或晚上。
⑤运动实施频率:每周3-5次。
⑥适应症:用于体重超重的脂肪肝患者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病人。
11、饮食治疗方案①根据患者的体力活动量和肥胖程度确定每日进食的总热量。
并计算出患者每日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量。
②据患者每日所需的总热量和食品互换法整理出食物种类。
③由此制定出患者的每周食谱,并嘱患者实行。
黄疸(慢性乙型黄疸型肝炎)辨证施护1、中医辨证属阳黄.肝胆湿热型。
施护如下:①患者安居阴凉病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②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给予软食或半流饮食,进偏冷食物,多食水果,少食甜食、糖类。
禁食辛热、酒及油腻之品。
③中药汤剂偏凉服。
④给予神农退黄膏穴位贴敷以帮助退黄,1日1次。
呕吐频繁严重者,中药偏凉频服。
有高热者,给予鲜芦根、麦冬各30克煎水代茶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