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诗和远方”:亏到吐血 心有所得

合集下载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人、作家、电台主持人。

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才华和深邃的思想而备受关注。

高晓松的人生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了艰辛与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高晓松出生于1962年,他的童年并不富裕。

他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母亲是一名会计。

尽管生活条件有限,但高晓松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

他由于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环境中,从小就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晓松的音乐天赋也在童年时期得到了展现。

他充满活力和热情,经常在家中弹奏钢琴和吉他。

在那个年代,音乐艺术的发展并不如今天那么广泛,高晓松坚持不懈地追求他的音乐梦想。

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音乐理论,并参加学校里的音乐活动。

他的才华逐渐得到了认可,他开始组织自己的乐队,参加学校的音乐比赛,并获得了一些小奖项。

这些经历为他今后的音乐事业奠定了基础。

高晓松在大学期间继续培养自己的音乐才华。

他加入了学校的合唱团和摇滚乐队,并致力于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就在他大学毕业的前夕,他的音乐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

他的乐队成员纷纷离队,他的创作才华也受到了质疑。

在这个困境中,高晓松选择了放弃,他转行进入了一家电视台工作。

高晓松的音乐梦想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他在电视台的工作中饱含了对音乐的热爱,他开始创作并演唱自己的歌曲,并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音乐节目的比赛。

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的音乐作品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于是他决心走上音乐道路,辞掉了稳定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音乐创作中。

高晓松的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歌曲温婉而真实,歌词深情而富有哲理,深受听众的喜爱。

他的创作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成为中国音乐界的重要人物。

他的音乐作品被广泛传唱,并获得了众多音乐奖项。

除了音乐事业,高晓松还以其深入的思考和洞察力而被人们所熟知。

他是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他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有着独到的见解。

高考作文素材“诗与远方”材料写作素材与整理

高考作文素材“诗与远方”材料写作素材与整理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打动了许多人,已成为网络上的流行语。

它源于高晓松在一篇文章中写的一段话:“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生活就是适合远方,能走多远走多远;走不远,一分钱没有,那么就读诗,诗就是你坐在这,它就是远方。

”“诗与远方”已经成为美好憧憬的代名词,不少人将其作为人生的追求和改变当下生活的动力。

按照高晓松的描述,“远方”就是和当下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但当我们因为各种限制不能够远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坐在原地读诗。

关于这个话题你需要知道的背景1. 高晓松出生于清华大学里有名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他的母亲是着名建筑学家张克群。

在母亲的书《红墙黄瓦》的序言中,高晓松这么写道:“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

”可见,张克群自己便是追寻“诗与远方”之人,也因为张克群的教育,高晓松和他的妹妹高晓江也几乎走遍世界。

2. 高晓松曾说过,王小波是他最欣赏的近现代作家。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是王小波在小说《万寿寺》中的一句话,也是他本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在高晓松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王小波式的对于“精神世界”无限向往的影子。

他会那么推崇“诗和远方”,就再好理解不过了。

焦点考题对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有人认为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人认为是廉价的心灵鸡汤,你怎么看?诗与远方中的诗,你认为是什么样的诗?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

写作这道考题你需要了解的多方观点!观点1:正是不美好的细节,构成了生活的全部“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是一对虚假的对立。

我在东京一年的生活,表面:看是诗和远方,生活在迷人的异域,鸡毛蒜皮消失了,可东京的生活同样存在着无奈的人性、琐碎的沟通、窘迫的算计与虚伪的寒暄。

高晓松写过的经典歌词名句

高晓松写过的经典歌词名句

高晓松写过的经典歌词名句1、我们这个行业,卖身卖艺卖青春,用欢笑泪水,献爱与自由。

从未巧取豪夺,鱼肉乡里,干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

演好了,鞠躬拜票谢观众,演砸了,诚惶诚恐不成眠。

顶三五载虚浮名,挣七八吊养老钱。

终归零落成泥,随风散去。

观众总会有新宠,不复念旧人。

看在曾带给大家片刻欢娱,能否值回些人间温暖?——高晓松《微博》2、这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如丧》3、我恨我不能交给爱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带来幸福的旋律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高晓松《流浪歌手的情人》4、我是你闲坐窗前的那棵橡树我是你初次流泪时手边的书我是你春夜注视的那段蜡烛我是你秋天穿上的楚楚衣服——高晓松《模范情人》5、每个人都站在窗前看这个世界,有些人看见的只是镜子,有些人伸手不见五指。

——高晓松6、青春之丧,来于你无欲之韶华,逝于你无望之山岗。

昨日已靡,前路迢迢,一曲未终已被弃于四季,一梦未醒已委身于尘土,毫不防备。

——高晓松7、总要有些随风有些入梦有些长留在心中于是又是疯狂有时迷惘有时唱——高晓松《立秋》8、很多人分不清理想和欲望,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高晓松9、相信爱的年纪没能唱给你的歌曲让我一生中常常追忆——高晓松《恋恋风尘》10、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高晓松《同桌的你》11、“人生如戏”,“谢谢,是戏如人生”——高晓松《大武生》12、“你杀气太重,难成盖世英雄!”——高晓松《大武生》13、我象每个恋爱的孩子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高晓松《模范情人》14、你举着一支花等着有人带你去流浪——高晓松《立秋》15、一百个“我爱你”难换一句“我爱过你”。

前者让人笑,但不一定真;后者让人哭,但是真情——高晓松16、喝罢黄河之水天上来酒醒杨柳残月且偷欢唱罢笑傲江湖祭沧海雁渡寒潭有几只回还——高晓松《刘欢好风长吟》17、我发现人不能多年在同一座城市待着,疑似认识的人太多,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周围熟人千丝万缕导致不敢放开吹牛逼的痛苦。

如何评价高晓松

如何评价高晓松

如何评价高晓松、许巍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01许巍的歌,我最喜欢歌名只有两个字的,《时光》《纯真》《礼物》《执着》《故乡》……多少个逃课的日子,扫着锈迹斑斑的琴弦,唱许巍的歌,这是很多人张扬青春里的写照。

当别人忙着上节目,炒冷饭,沾沾自喜于自己是乐坛的“半壁江山”,许巍异常冷静平和,谦卑地走遍异国的角角落落,感受那些真正音乐家、艺术家的生活环境,通过学习来补充自己的薄弱,这种音乐态度,甩那些穿着歌手衣服的商人几条大街。

名校是国之重器,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晓松,一路走来名利双手,靠的从来不是那张A3脸,真的是拼才华。

当他赚够钱后,开始真正的艺术创作,于是有了《默》,有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第一次听高晓松的这句话,我想到的是王小波的那句“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情人》中被王小波称作“无限沧桑尽在其中”的开头是这样的: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

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是的,我也喜欢这个开头。

02“妈妈坐在门前,哼着花儿与少年,虽已事隔多年,记得她泪水涟涟。

”光是这样一个场景,我似乎就已经听到了那位妈妈哼的小曲:凤凰山那个山头穿破了天,一眼望不尽的大草原,阿妹是才开的红牡丹,阿哥是春天的少年。

红牡丹长满胶原蛋白的脸沟壑纵横,美少年撒泼尿滴得鞋袜都差点打湿,“少年子弟江湖老,红颜少女的鬓边终于也见到了白发”,这是人世间最残酷的事。

高晓松的作品,物像一直用得很妙,橡皮、相片、长发、嫁衣,听者都很有共鸣,所以十几年不衰。

诗一般的场景描述,却又不脱离生活,总能击中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比如: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

励志歌曲《52赫兹》: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你独特

励志歌曲《52赫兹》: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你独特

励志歌曲《52赫兹》: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你独特《52赫兹》,迎面扑来的讯息海洋形成翻腾的波浪,把我们卷入其中,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焦虑和迷茫。

以下是店铺带来的歌曲《52赫兹》: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你独特,欢迎阅读。

歌曲《52赫兹》:有一种孤独是因为你独特1992年,美国海军的声呐系统在太平洋北部侦测到了一头叫声奇特的鲸。

有人把鲸鱼发出的声音诗意地称为“鲸歌”,这是鲸群之间相互联络与交流的方式。

普通鲸鱼的发声频率一般在,5赫兹到40赫兹之间,而这头鲸的发声频率却是52赫兹。

人们因此把它命名为52赫兹鲸(52-hertz whale)。

同时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做,alice。

二十多年来,52赫兹鲸从不与其他鲸鱼为伍,她就这样孤身一人在无尽的海洋里游来游去。

因为它是世界上唯一用这个频率唱歌的鲸,其他的鲸听不懂、甚至根本听不见它发出的声音。

它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鲸。

2013年,由陈绮贞、钟成虎与陈建骐组成的乐队The Verse为alice写了一首歌,名字叫作《52赫兹》,献给那些和alice一样,独特而孤单的人。

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每天要面对如此繁杂和过量的信息,我们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充分的条件接近外面的世界,以及有充分的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迎面扑来的讯息海洋形成翻腾的波浪,把我们卷入其中,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焦虑和迷茫。

如何选择过自己的生活,如何坚定不移的踏着自己所相信的步伐,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时代都要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有多少机会,我们能真正潜入海底,正视自己的孤寂?又有多少人能像alice,耐得住寂寞,始终肆意的在海洋里遨游?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高晓松和许巍联手熬的鸡汤作者:曾于里这两天,微信朋友圈已经被高晓松作词作曲、许巍演唱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刷屏了。

许巍在歌里幽幽唱着高晓松的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也算是高晓松的一个标签了。

诗和远方的原话

诗和远方的原话

诗和远方的原话“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

意思是生活不能仅仅局限于琐碎的日常,还应该有美好的理想和憧憬的远方。

(例:朋友抱怨工作累,另一个人就说:“哎呀,别老盯着这累人的工作嘛,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咱得抽空出去走走,找找那美好的地儿。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诗和远方,就是心灵的栖息地。

”——佚名。

意思是如果内心没有安定之所,无论走到哪里都像在漂泊,而诗和远方能让心灵找到安稳。

(例:一个人在旅途中感慨:“唉,我这心老没个着落,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看来我得赶紧找到我的诗和远方,让心有个地儿呆着。

”)“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问一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没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远。

”——三毛。

意思是远方的距离取决于内心的向往,只要心中有渴望,哪里都可以是远方。

(例:年轻人迷茫地问:“远方到底有多远呢?”旁边的人回答:“远方有多远?请你,请你告诉我,到天涯海角,算不算远?这得问你自己的心呀。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意思是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勇敢地朝着远方前进,不畏艰难。

(例:准备创业的人给自己打气:“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怕啥,干就完了。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诗和远方,就是让灵魂去旅行。

”——佚名。

意思是要不断充实自己,要么通过身体的行动去探索世界,要么让灵魂在知识和想象中遨游。

(例:爱读书的人说:“咱虽然不能老出去跑,但咱可以读书呀。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诗和远方,就是让灵魂去旅行。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诗和远方,就在那未知的远方等着我。

”——一位老师的辞职信。

意思是对广阔世界的向往,渴望去探索不一样的地方。

(例:上班族羡慕地说:“你看人家多潇洒,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咱也得找咱的诗和远方呀。

高晓松《如丧》经典语句

高晓松《如丧》经典语句

1.我恨我不能交给爱人的生命我恨我不能带来幸福的旋律我只能给你一间小小的阁楼一扇朝北的窗让你望见星斗摘自《流浪歌手的情人》2.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3.青春之丧,来于你无欲之韶华,逝于你无望之山岗,昨日已糜,前路昭昭,一曲未终已被弃于四季,一梦未醒已委身于尘土---毫无防备4.关山南越,谁背失路之人?萍水相逢,我爱他乡之客5.他走了没有消逝,只是迁徙了如今他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碎的声音时间的马累倒了6.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皇的眼,等岁月改变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人和人互相在街边,道再见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7.在蒲公英绽放的瞬间,火车开往冬天,路旁的白桦林里,那些花儿装扮着我的天使,那是我的青春,我月亮般遥远的纯真年代。

这是一条在劫难逃的旅途,没有童话世界没有模范情书,没有青春无悔和白衣飘飘的年代,甚至没有雨后的海,只有一些久违的事,像黑白电影般渐渐消失在车窗外。

8.惟愿她生如夏花之绚烂,落也如秋叶之静美9.工作和薪水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人生还有诗与远方10.岁月长,衣衫薄,各位,来日方长11.除夕短信:月微残,相见欢,祝福虽晚,聊以御寒。

老晓松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驰骋于塞北辽阔原野,仰望皓月圆润如昨日青春!他妈的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2.我想到的最好的报答就是我长大以后也会像你们一样,让冰冷的江湖温暖如初13.电影如同人生朝北的窗,月上东窗弦,星落大海边。

幸福永远只属于相信幸福的人们。

、14.是相许以身,相忘于江湖;还是相濡以沫,相看泪眼模糊?冬夜弹琴,举世隔音15.早晨你来过留下过弥漫过樱花香,窗被打开过、门开过,人问我怎么说?你曾唱一样的月光,陪我为落叶悲伤,曾在落满雪的窗前画我的模样16.月光下的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人群里的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

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高考结束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各高校2017的自主招生考试已经以高度密集的阵势陆续展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欢迎大家查阅。

北京大学北大于6月11日进行了三大自主选拔的笔试环节,包括自主招生和筑梦计划的笔试、“博雅计划”中被评为优秀的学生的面试。

北大自招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面试,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学生还将量身定制测试方式。

例如,对于自主招生中的科创类考生,还将进行一对多的现场答辩方式,来自不同学科的多位专家会就考生的作品或成果进行多角度、多方面提问,对考生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价与考核。

北大2017博雅的面试内容有:1、社会公益和社会公害2、解读两个社会效应的名词3、关于中国人口政策沿革的思考4、集体行为逻辑和破窗效应。

此大题还包含三道小题,比如举两个事例说明破窗效应,并说明解决破窗效应的条件。

5、用3分钟说最想说的话北大2017自主招生笔试的试题由120道选择题组成,语文和英语各50道,数学20道,部分试题内容有:1、阅读理解材料为莫言的小说《奇遇》2、中文系考题没有选择题,只有作文题,字数和题材不限,题目自拟,考题为对高晓松的'“诗和远方”的看法。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初试已于10日举行,笔试理科考数理化,文科考语文、数学和历史。

清华自主选拔初试采取机考形式,全部为客观选择题,直接在计算机上做答。

题型为:理科数学30题,物理20题,化学18题;文科语文12题,数学35题,历史20题。

关于笔试考题,今年有明清时的自然经济瓦解、抗日战争、诗词等内容,主要考查阅读面、逻辑思维深度等,数学与逻辑难度较大。

今年的语文试题对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材料多出自社会热点或经典著作,注重对知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对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的考查。

众多考生表示,本次数学试题较易,物理难度较大,化学正常。

今年的物理试题注重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采用单选和多选题随机编排的方式,来考查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物理模型,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设置了部分内容来考查学生运用物理学基本原理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问题的能力。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

诗与远方作者:高晓松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36期高晓松我不愿意让别人称我为诗人,还是称呼我游子吧,我觉得我配得上这两个字,而诗人我实在是不敢妄称,我觉得诗是需要看尽了所有东西才能写的。

对我来说,我觉得拿起笔来就写的几个长短句,那只能叫作小品。

但是真正的诗,一定要看透了世间种种以后才能写。

人可以看不透就拍电影或者写歌,但是诗就是用来把事情看透,所以自己要有能看透世事的眼睛。

我觉得诗人需要的第一个气质就是要冷酷,如果你没有不够冷酷的眼睛,你就看不透,你看不透你就写不了。

还有一种人看透了,但是他又不敢直面,你不敢直面的时候,那你写什么诗呢?诗歌在我心里有很神圣的地位,我认为它是七大艺术之首。

当然了教科书上说七大艺术是从建筑开始排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诗,然后电影排最后。

这可能是从诞生的时间来排列的。

因为人类最开始只有建筑,其他的都是后来。

我觉得诗是应该排第一,就是如果按照离心灵的距离的话,就是所谓的远方吧。

什么东西最能代替最远方,那一定是诗排第一位的,诗能带你去最远处,然后才是音乐。

然后才可能是绘画,然后才是建筑。

其实我现在也能背出很多诗,但是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诗,也就是说今天我想起来,还能觉得特别的,唯一的一句就是我觉得北岛有一句诗到今天我还是能够感受到那种东西。

比如小的时候,我老觉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有点儿意思。

可是真正我体会了人生,我体会了很多东西、看透了很多东西,是我到四十多岁的时候,就不觉得这样的诗是很好的,因为我不觉得总结性的诗是很好的,我觉得只有特别凌厉的那种,比如说我现在还能喜欢一句就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我觉得特别好,远方其实就是只有远没别的东西,就是天天向往远方,远方有多远呢,其实就是一无所有。

我觉得这句还行,就是因为我真的去了很多地方,我大概只有两次清楚地感觉到,这个地方就叫远方。

不是因为距离,是因为离你自己心灵的距离很远。

“苟且”与“远方”

“苟且”与“远方”

“苟且”与“远方”作者:陈鲁民来源:《中华魂》 2016年第10期文/陈鲁民前些时,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金句”被广为流传:“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有人说这是满满的正能量,也有人说是廉价的心灵鸡汤,还有人说是“吃饱了撑的”。

“ 苟且” 一词有多意,譬如苟且偷安,男女苟且之事等。

高晓松这里显然指的是只顾眼前的物质生活,得过且过的意思。

如果说这种苟且是“ 务实”,那么诗和远方就是浪漫,人要吃饭要活着才能浪漫,所以务实是浪漫的必要基础,浪漫则是务实的升华提纯。

一味的苟且,浑浑噩噩,那就是个没出息的庸人;而无物质基础的浪漫,则如同画饼充饥,水中捞月。

实事求是地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更加关注的还是眼前的“ 苟且”,这也是很现实很无奈的选择。

因为,没有收入就无法生存,没有房子就无法安居,没有老婆就只能独守空房,所以,相应的“ 苟且” 还是不可或缺的。

“诗与远方”尚在其次,首先要填饱肚子,无生存之忧,可以体面地活着,然后才可能“诗意的栖居”。

当然,也有一种人能把“ 诗和远方” 放在“ 苟且”之前,饿着肚子去写诗为文,衣衫褴褛地奔向远方,“ 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

这种人少之又少,自然也很珍贵,而且多行程艰辛,结局悲壮。

杜工部住着漏雨的茅草屋,“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还诗兴大发,心忧天下;曹雪芹衣食无着,“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仍著述不止,砥砺前行,给世人留下伟大的《红楼梦》;诗人食指的名作《相信未来》,就是写在他生活极度困顿窘迫之时;而舒婷最好的诗也写在她早年生活清贫之际。

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 令人堪忧的是,现在许多人早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先富起来了,却仍在苟且生活,除了吃喝玩乐、纸醉金迷、满足于口腹之欲、感官刺激之外,没任何精神的追求。

这不仅是眼光短浅的,且是没有前途的。

而如果一个民族都处于这种状态,只知苟且,忘记诗与远方,则是没有什么希望的。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高晓松,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名人,作家、主持人、音乐人、艺术家,在娱乐圈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成就背后是一段深藏的故事,他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高晓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他的求学历程并不顺利。

在他的童年时代,他没有得到家里特殊的关爱,他的父母对他没有太多的期望。

他也没有出类拔萃的才华,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可以说是普通到无可挑剔。

这并没有阻挡住他对知识的渴望,他心中有一个念想,想要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

高晓松自小酷爱音乐,他对音乐充满了热爱。

他经常跑到嗓音洪亮的大堂主持节目,用自己琴声填鸣。

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音乐学生,他渴望成为一个音乐家。

于是,他决定放弃普通的学业,投身音乐的海洋。

高晓松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反对。

父母认为音乐只是一种消遣,不能成为他的职业。

高晓松并没有被他人的言论所动摇,他义无反顾地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他决定去北京音乐学院深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音乐家。

在北京,高晓松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他没有扎实的音乐功底,他需要从头开始学习。

他从早到晚地练习,他的手指时常出现被琴弹伤的痕迹,他的身体经历了被音乐摧残的痛苦。

这并没有打消他追求音乐之梦的决心。

高晓松经历了4年的坚持,他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他并没有选择在音乐界深耕。

他觉得音乐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他想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于是,他决定转行做一个作家。

他辞去了音乐教师的工作,亲自去编辑部投稿。

起初,他的作品没有很大的反响,然而他并没有放弃。

他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笔,他选择了新颖的写作手法。

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自己独特的笔法描绘出文字的魅力。

他迅速地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作家。

高晓松的作品,并非歌颂大美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捧回了一座又一座文化大墙砖出来,尽量用叙述全球故事给读者翻墙潜逃,顺便说几句郑重感幸好家住淘金盐,环境干净,周围的对话不会影响我。

他的作品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高晓松,是中国音乐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他曾是一位著名的摇滚歌手、词曲创作人,也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制作人和电台主持人。

他的音乐作品曾风靡一时,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高晓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才华。

他的热爱音乐的心却一直在他心中燃烧着。

从小的时候,高晓松就展现出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在自己家里的小房间里弹吉他,模仿当时最流行的摇滚乐队的演唱风格。

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着,引发了他对音乐事业的向往。

高晓松的音乐才华得到了他身边的人的认可。

他的家人和朋友一直鼓励他追求音乐梦想的也帮助他在音乐上有了一些突破。

他开始参加一些音乐比赛和演出,逐渐积累了一点知名度。

在他刚刚踏入音乐圈的时候,他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挫折。

他参加一个全国性的音乐比赛,结果却遭到了裁判的一致否定。

当时,他的歌曲一度被认为是太过晦涩和难以理解,根本无法走红。

这次失败的经历几乎让高晓松丧失了信心。

他并没有放弃音乐,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意识到,自己的音乐作品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他决定再一次重新审视自己创作的方式和风格。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摸索,高晓松独辟蹊径,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的音乐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的触动。

他的歌曲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声名远播。

高晓松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制作人。

他帮助了许多刚刚进入音乐圈的歌手,带领他们找到自己的音乐风格,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除了音乐上的成就,高晓松还是一位出色的电台主持人。

他的电台节目非常受欢迎,他以他独特的口才和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很多听众。

他的电台节目不仅在音乐界取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也为他赢得了许多忠实的粉丝。

高晓松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执着追求展示了音乐的力量。

他告诉我们,只要心怀热爱,努力不息,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 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

【名人故事】高晓松一尘不染,心有翩翩少年高晓松,是中国著名音乐人、作家和主持人。

他以其独特的才华和个性而备受赞誉,成为了广大观众喜爱的名人。

高晓松出生于1965年,成长在一个音乐世家。

他从小就对音乐充满了无比的热爱和兴趣。

他的母亲是一位钢琴家,父亲则是一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高晓松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发展。

高晓松非常喜欢写作,他热衷于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在中学时期,他就开始写作,并且通过一些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些作品。

这也为他日后的作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期间,高晓松选择了学习音乐专业。

他在这段时间里探索了音乐的更多可能性,并且开始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他参与了一些乐队的演出,并且逐渐在音乐界中崭露头角。

1994年,高晓松推出了自己的个人专辑《不懂甘霖》,这也是他的音乐生涯的重要里程碑。

这张专辑获得了广大乐迷的喜爱和好评,而且凭借这张专辑,他获得了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最佳摇滚男歌手”奖。

除了音乐,高晓松还非常擅长主持。

他的幽默和机智的个性,加上对音乐的研究和了解,使得他成为了一位备受欢迎的主持人。

他主持的电视节目《我想和你唱》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高晓松还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家。

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智慧和情感,触动了广大读者的内心。

他的散文集《晚唐故事集》获得了中国文学奖的提名,并且广受好评。

在事业的顶峰时,高晓松却选择了自我放逐。

他远离了娱乐圈的喧嚣,选择了一个宁静的地方,专注于写作和音乐创作。

他的作品更加深刻和成熟,每一首歌、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高晓松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就,他不断挑战自己,追求新的突破。

他在音乐、写作和主持等方面都有着新的尝试和突破,不断展现出自己的多面才华。

高晓松用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就了自己,也获得了广大观众和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他的故事一直在鼓舞着那些追求梦想的人,让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运用诗句的作文

运用诗句的作文

运用诗句的作文“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的这句话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而于我而言,诗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不经意间打开了生活中一扇扇充满惊喜和美好的门。

就说那次爬山吧。

我和朋友气喘吁吁地朝着山顶攀登,山路崎岖又漫长,感觉自己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朋友一边擦着汗,一边嘟囔着:“这山怎么爬不完啊,累死了。

”我却突然想起了杜甫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兴奋地对朋友说:“你可别抱怨啦。

咱现在就像是在朝着杜甫看到的那个伟大景象前进呢。

等咱到了山顶,那所有的山在我们眼里都会变得渺小,那感觉肯定倍儿棒!”朋友被我这么一说,也来了精神,嘴里念叨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终于爬到了山顶,那景色真的是美不胜收。

连绵的山脉在脚下蜿蜒,云朵仿佛就在身边飘荡。

我张开双臂,大声喊道:“这简直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啊!”站在这高高的山顶,所有的疲惫都被眼前的美景一扫而空。

那些曾经觉得烦恼的事情,在这一刻,就像山脚下渺小得几乎看不见的石头一样,根本不值一提。

诗还能在我心情低落的时候给我力量。

有一回,我在考试中失利了,心里就像被一团乌云笼罩着,怎么都驱散不开。

我垂头丧气地坐在房间里,突然看到了书桌上的一本诗集。

随手翻开,映入眼帘的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心想,李白这家伙可真够牛的,一生那么坎坷,还能这么有信心。

我这一次小小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呢?就像李白在困境中都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我也一定可以重新振作起来。

于是,我重新拿起书本,开始分析自己的错题,准备下一次的战斗。

诗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有时候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号角,有时候又像安慰我们心灵的良药。

它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还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都能让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而美好的角落。

所以啊,让我们把诗融入生活,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远方”吧。

摘抄原句并仿写100字

摘抄原句并仿写100字

摘抄原句并仿写100字1. 原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高晓松。

仿写:生活不只是当下的忙碌,还有梦和希望。

就像我的朋友小明,每天在办公室忙得晕头转向,可他心中一直有个开民宿的梦,那是他的希望所在。

这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困住,要心怀远方。

2. 原句:“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海子。

仿写:我岁月空耗,徒留满心迷茫。

比如说我表哥,在社会上混了好多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个正经目标,结果现在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干啥,徒留迷茫。

这警醒我们要珍惜光阴,找准方向。

3. 原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

仿写:困境给了我困窘的境遇,我却用它寻找出口。

像我邻居家的姐姐,家庭条件不好,可她没有自怨自艾,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找到了改变命运的出口。

这说明即使身处困境,也不能放弃希望。

4. 原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泰戈尔。

仿写:生活以苦待我,要我回之以笑。

我的同事小李,工作上总是遇到难题,被老板批评,可他还是每天乐呵呵的,积极改进,最后得到了认可。

这让我们知道要乐观面对生活的苦。

5. 原句:“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尔。

仿写:你静静地站着,不和我有啥交流。

而我感到,就为这个,我已期盼了许久了。

我有一次在图书馆看到一个很有气质的女孩,她就静静站在那看书,我当时就有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很奇妙。

6. 原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仿写:种桃西院里,闲适望北山。

我奶奶在老家的院子里种了好多桃树,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她就坐在院子里,望着远处的北山,那闲适的样子就像诗里的画面。

这体现了田园生活的惬意。

7. 原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

仿写:最是时光留不住,青丝离首叶离枝。

我看到妈妈头上渐渐增多的白发,就像秋天树叶离开树枝一样,时光匆匆,这让我很是伤感,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亲人在的时光。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这句话最早是谁说的?最早是高晓松说的“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

后来演变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读不懂的诗和到不了的远方。

”出处:《给母亲新书写的序》作者:高晓松原文: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著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徽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

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建议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痴迷一生。

妈妈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悟,因此才有了这部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

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妈妈从小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

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性创意,这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我妈画的!哈哈!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

我爱你。

[二文][民谣是条狗 勾勾手指头]歌词

[二文][民谣是条狗 勾勾手指头]歌词

民谣是条狗勾勾手指头
2019-03-05
作曲 : 二文
作词 : 二文
出品:祸祸民谣
声明:本歌曲无恶意攻击,纯属娱乐!
万晓利的陀螺转啊转
宋冬野和董小姐就去了草原
马頔说我们结婚吧傲寒
伤感了尧十三,贰佰回了太原
赵雷挽上南方姑娘的手
花粥一腔诗意就喂了狗
陈粒走马自渡易燃易爆炸
搞乱了谢春花还捎上了陈一发儿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好妹妹说往事只能回味
谁让我们是失散多年的兄妹李志还在问港岛妹妹
你为什么小了我六岁
钟立风和旅店老板娘
搞得像艳遇一样很忧伤
你看高晓松划船从来不用桨人家靠得是诗和远方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间奏}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乖!就摸摸头!
李健说假如爱有天意
贝加尔湖畔他将放飞自己老狼不能自已想把自己唱给睡在他上铺的兄弟我要你在我身旁
我要看着你梳妆
这夜的风儿吹
吹得心痒痒我的兄长
我在他乡
望着月亮——
都说民谣是条狗
你勾勾手指头
谁勾他就跟谁走
乖!就摸摸头!
乖!就摸摸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EER/职场精英文青”高晓松高晓松的“诗和远方”:亏到吐血心有所得高晓松,著名才子,也是成功的商人和投资者。

唱片业红火的时候,他出专辑成功积累了第一桶 金。

唱片业不景气时,他又周游各 国四处置业,炒房赚了大钱。

这些 年回国后,他开办了各种王牌节目 不说,还涉足电影、音乐圈,作品各 个既有□碑又有收视率。

可最近,他偏偏做了一件‘‘亏了血本”的事:在北京开办了一家 名为"雜•書舘”的藏书楼,占地三 千多平方米,馆藏文本近百万册。

更有意思的是,此馆竟然免费开 放!房租、人员工资、曰常维护、珍 贵书籍的特殊保养……无一不是 巨额开销。

高晓松脑子抽了什么 风,要玩这种‘‘赚了 □碑丢了宝贝”的行为艺术?面对疑问,高晓松用 那句名言做出了回应“生活不只的社会里越来越难得,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昧道,令人沉醉且乐于交往。

’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其实无论现在有多成功,高晓松的心中,依然是那个爱书的白衣少年,捧着《似水年华》坐在清华的草地上,细细品读……旧书信里的温情脉脉性情潇洒不羁,被称为‘‘浪子班头”的高晓松,之所以会有收藏旧书这般高雅的嗜好,多赖于家庭的熏陶。

1969年出生的高晓松,生长在北京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是中国有名的建筑学家。

高晓松的第一份收藏品,是18岁那年从母亲梳妆合里翻出的一份电报,电报上只有五个字:‘‘除夕得一女”。

年轻的高晓松一头雾水,这皱巴巴的一张旧电报,母亲为何会把它放在珍贵的玛瑙盒子里?带着疑惑去问母亲,这才了解到电报背后的故事。

原来,母亲是外公外婆在德国留学期间所生。

那时的外公外婆都是穷留学生,生了女儿想给国内的家人报喜,可电报上的字按个数算钱,囊中羞涩的外公外婆没法说得详细,只得简单拍下这五字电报。

4职场精英/CAREER电报传到国内,家人喜悦不已,视 作珍宝收藏,之后辗转回到母亲手 中。

聪明的高晓松,立马体会到在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份电报能 给国内的家人带来多大的喜悦和 希望,真可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 万金”。

没想到,一份简单的五字电报 背后,竟有一段如此温情的故事,感动不已的高晓松立即提出要代 为收藏,母亲笑着答应了。

于是,18岁的高晓松,有了人生中的第 一份藏品。

收藏电报让高晓松发现了旧 书信之美,那泛黄的纸张有着被岁 月氤氲过的温暖,一字一句间皆是温情。

潘家园里的常客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 学无线电专业。

但令父母失望的 是,他的志向并不在科学研究上,反而对音乐、文学、历史表现出浓 厚的兴趣。

没课的时候,他组乐队、玩吉他,或者骑上一辆从同学那儿 买来的二手自行车,往潘家园、后 海等二手书市场里钻。

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北京,刮起了一阵收藏风。

名家手稿、书信、札记等,在二手书市场上均有 出售。

但高晓松去二手书市场淘旧 书信,完全是机缘巧合。

高晓松的 家,是清华校园里的一栋两层小 楼,四周邻居全是中国顶级知识分 子。

一次放了学,高晓松从系里步 行回家吃晚饭,途中碰上一位做古 籍研究的退休老教授,正气喘吁吁 地扛着一个大麻袋往家走。

高晓松 上前帮忙,两人闲聊中,高晓松了解到,麻袋里装的是梁启超、康有为等名人的书信。

老教授气愤地告诉高晓松,在潘家园里,这些颇有研究价值的名人书信都是明码标价、论堆论袋地卖。

有些不识货的人,将名人手稿、书信当作废纸按斤卖掉,甚至直接丢弃在垃圾堆里。

说起此事,老教授痛心不已。

为了抢救这些旧书信,他跑遍北京的二手书市场,将退休工资全花在了买旧书稿、信件上。

年轻的高晓松,好奇地问老教授“这些旧玩意,为什么那么珍贵?”老教授知无不言,详尽地跟他解释了旧书信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从书信中,不仅能看到名人自己的悲喜哀愁,还能了解到一个时代的风貌,窥见历史的痕迹。

以文青自居的高晓松,自然不会错过这场收藏潮流。

此后,他便踩着咯吱响的自行车,经常往潘家园、后海等地跑。

一次,高晓松从潘家园里出来,自行车后座上捆着两个大麻袋,哼哧哼哧地往家里骑。

进了清华校园,有认识的同学问他:你这驮的是什么呀?”高晓松抹掉脸上的汗珠,高兴地冲对方喊:捡到黄金了丨”原来,高晓松□中的‘‘黄金”,是他从潘家园买来的两大麻袋书信。

其中还包括老舍、巴金、沈从文等人与出版社编辑讨论书籍出版细节的来往信件。

对高晓松来说,这些都是宝贝,不仅具有历史方面的研究价值,还能从中学习到前辈们读书撰文的宝贵经验,可谓受益无穷。

但同学们并不理解,甚至嘲笑高晓松花几百块买一些破烂回来。

那时候的几百块,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了。

同学的话,高晓松并未放在心上。

他坚信自己的眼光,假以时日,人们一定会发现,他们原认为的破烂,是极富价值的收藏品。

事实证明,高晓松是正确的。

如今,他手里的那些名人手稿和书信,价值一翻再翻,比当年那几百块钱不知高出了多少倍。

甚至一些极珍贵的手稿,对于今天的收藏家来说,完全是有价无货的。

对旧书信了解越是深入,高晓松就越发热爱收藏。

甚至,他养成了每到一个地方,先去当地二手书市场淘宝的习惯。

有时工作忙碌,不能第一时间赶去,工作后他也会千方百计挤时间前往。

但即便这样,他还是有错失好东西的时候。

有一次在后海散步时,高晓松在地摊上发现一本曹禺的手稿。

里边的内容丰富繁杂,有断想、日记、人物对话,还有曹禺写的诗,以及想写的剧本提纲等等。

高晓松一看,便断定这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立马开□问价。

对方要150元,高晓松伸手翻□袋,却发现自己因为换了衣服忘记带钱包了。

他留下话,让对方等他回去拿钱,便急匆匆往家跑。

可等他拿到钱赶回来,卖书人却不见了。

错失曹禺手稿,高晓松郁闷不已。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天天跑潘家园,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去看,盼望能找到那位卖主,可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这份遗憾,让高晓松至今还在念叨。

以书会友,以书交友对高晓松而言,藏书最有趣的地方,是它能帮助自己收获一段段5CAREER/职场精英可贵的友谊。

1998年,旅居德国的 妹妹准备结婚,高晓松前往柏林参 加婚礼。

临行前,高晓松特意带上 一封珍贵而特别的信。

那是一位姓 贝的德国太太写给高晓松母亲的 信。

母亲出生在德国,当时正值英 美大轰炸,父母逃亡路上多有不 便,就将她暂时寄养在德国贝太太 家。

贝太太将母亲视如己出,后来 母亲跟随亲生父母回国,便与贝太 太失去了联系。

高晓松3岁时,家中曾收到一 封来自德国的书信,正是贝太太寄 来的。

可当时正逢文革,国内对海 外关系十分敏感。

母亲不敢回信,只能偷偷把那封信藏起来。

这件事 一直是母亲心中的遗憾,此次借着 妹妹结婚的机会,高晓松打算帮母 亲找到贝太太,了却她一桩心愿。

按照信上的地址,高晓松来到 当年的和平村。

可二十多年过去,和平村早已物是人非。

高晓松敲开 贝太太家的房门,却发现贝太太早 已搬走了。

好在现在的住户是贝太 太的亲戚,他告诉了高晓松贝太太 的新住址,高晓松这才辗转找到贝 太太。

见到曾经养女的儿子,贝太太 喜极而泣。

她不仅热情款待了高晓 松,还作为亲属参加了高晓松妹妹 的婚礼。

此后的每一年,高晓松都 会抽空探望这位德国外婆。

而居住 在德国的妹妹,更是常常去贝太太 家拜访,两家人亲如一家。

喜欢收藏旧书的高晓松,在妹 妹结婚期间还得了意外收获。

当时 正赶上柏林大学举办二手书交易,高晓松闻风赶到现场。

一进交易市 场,痴迷旧书的高晓松两只眼睛就 像雷达一样开始搜索。

无意间,他在一位德国学生的书摊上发现一本清刻版的《镜花缘》,如获至宝的高晓松,当即以不菲的价格买下这本书。

买卖成交后,高晓松并未急着走,他饶有兴趣地向德国学生打听书的来源。

腼腆的德国学生告诉高晓松,自己的曾祖父曾经去过中国,这本书是在北京潘家园里买的。

高晓松一听就乐了,说到潘家园,没人比他更熟悉。

从潘家园聊起,两人越谈越投机,对方还向高晓松透露,祖父曾把一本咸丰四年出版的《镜花缘》送给一位瑞士的朋友。

收藏旧书多年,咸丰四年百花香岛版本的《镜花缘》,正是高晓松一直求而未得的藏品。

为了一睹真面目,高晓松在妹妹婚礼结束后,就急不可耐地飞往瑞士苏黎世。

可惜的是,那位获得赠书的朋友已经去世,而《镜花缘》被他转送给了另一位友人。

打听到这位友人住在日内瓦隆河右岸山坡上的旧城区,高晓松又马不停蹄地赶过去。

但好事多磨,对方出门旅游,要一个月后才能回来。

执着的高晓松,足足在曰内瓦守候了 一个月。

而那位收藏者归来后,被高晓松的执着和热忱所打动,直接将孤本《镜花缘》送给了他。

对方割爱相赠,高晓松感动不已,两人惺惺相惜,由此成为朋友,到现在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种种事迹传出,逐渐有人找上门来贩卖旧书。

有一回,高晓松去上海做活动宣传,竟有人拿着一叠民国合订本老报纸和宣传画报,跑到活动后合来找高晓松推销。

而高晓松不但不觉得唐突,还乐呵呵地以过万元价格买下这些旧书。

因志趣相投,高晓松结交了一群藏书家朋友,其中就有资深收藏家赵先生。

走进赵先生的书房,近两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塞满了赵先生数十年来收藏的心血。

不等高晓松夸赞,赵先生却先开□诉起苦来“别看这一屋子的书,放置、修补、保养真是个大问题。

我年纪大了,没有那么多精力。

原本想跟几位朋友一起,将藏书安置在国家图书馆,可加起来几十万册的旧书,没有图书馆能够安置得下。

”高晓松一拍大腿“不如我们开个图书馆?”大家一拍即合,杂书馆便从想法变成现实。

而且还有一批藏书家加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大家把珍藏的资料贡献出来,共有百万册图书文献,光分类上架就花了一年多时间。

杂书馆分为国学馆及新书馆两大馆区。

走进新书馆,雅致考究的装潢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高约四米的书架森然矗立,气势磅礴。

读者来到这里,不仅可以阅读,还可以品尝免费的茶水和水果,就连孩子也有专属的儿童阅读区。

要维持这样一座大型的私立公益性图书馆,成本是个很大的问题。

为了尽量节约资金,监控设备都是高晓松自己牵头制作的,甚至连杂书馆的策划、管理、网站设计他都亲自操刀,力求完美。

当有记者问起高晓松打算把这‘‘亏本的营生”坚持多久时,高晓松很坚定地回复“一辈子!”对于高晓松来说,"雜•書舘”最需要传承的不是书,而是读书人,所以他根本不在乎是否‘‘亏到吐血”,只愿"心有所得”……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