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金龙山金矿区控矿构造简析
陕西省镇安县丘岭金矿成矿特点与成矿机理简析
陕西省镇安县丘岭金矿成矿特点与成矿机理简析发布时间:2021-01-20T06:39:02.33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23期作者:卢春明[导读] 本人通过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制等工作,查明了该区主要含矿地层,地层分布范围,空间展布。
矿床与地底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本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特点,发现断裂构造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
进行总结与研究后,得出地下热水循环改造型金矿是主要成因,本区金矿床为细微浸染型层控金矿床。
卢春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邯郸分院河北邯郸 056001摘要:本人通过地质填图、地质剖面测制等工作,查明了该区主要含矿地层,地层分布范围,空间展布。
矿床与地底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本区内褶皱、断裂构造的特点,发现断裂构造与矿床形成关系密切。
进行总结与研究后,得出地下热水循环改造型金矿是主要成因,本区金矿床为细微浸染型层控金矿床。
关键词:构造;改造型金矿;细微浸染性层控一、区域地质特征1.1区域地层区内上古生界地层出露较齐全,其中,中、上泥盆系为具类复理石沉积特征的浅海相碎屑岩,为巨厚的陆源碎屑类复理石沉积,厚度大于八千米,是金矿的主要含矿层位。
中生界仅有三叠系,新生界仅有第四系零星分布。
1.2区域构造区域构造以近东西向为主,褶皱构造多以复背斜、复向斜形式出现。
(图1)图1 丘岭矿区区域构造纲要图1.3岩浆岩区域内未发现有大规模岩浆活动。
二、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镇板断裂南侧丁家山-丘岭-丘岭三级背斜的丘岭矿带丘岭矿段内。
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的袁家沟组。
(图2)上泥盆统南羊山组(D3n),区内分布较广,多呈近东西向出露于丘岭背斜的核部,粉砂岩夹粉砂质页岩、钙质页岩,灰岩多呈薄层或纹层状与粉砂岩和页岩互层。
下石炭统袁家沟组中部岩性段(C1y2),主要由深灰色含炭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灰岩等。
图2 陕西省镇安县丘岭金矿地质图2.2构造本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为伴生于褶皱构造发育的韧脆性剪切断裂系统,以北东向断裂、近东西—北西向、北西向断裂为主,次为南北向断裂。
构造式样组合对卡林型金矿含矿热液封存的控制以陕西金龙山丘岭金矿床为例
构造式样组合对卡林型金矿含矿热液封存的控制以陕西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为例刘新会1!刘爽1!曹东宏1!魏宽义2!1.武警黄金部队第五支队"陕西西安710010#2.长安大学"陕西西安710000$摘要!以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为例9通过对发育在容矿层上的构造类型与其上封盖层岩性类型进行研究9划分出9种构造与盖层岩性组合类型9并分析其对含金热液的控制9总结出中-低温热液卡林型金矿床富集规律C I 型组合发育区容矿层的含矿液性最好9皿9H 9皿型组合发育区容矿层的含矿液性最差9H 9w 9V 9w 9皿组合发育区容矿层含矿液性较好o 最后提出了在金龙山外围有望找金区域o关键词!卡林型金矿9盖层9容矿层9构造与岩性组合类型9陕西中图分类号!P6139P618.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12"2003#S 0-0032-04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属于后生中-低温热液矿床o 其成矿元素组合以Au 9A g 9A s 9Sb 9~g 9Pb 9Zn 9Ba 9V 为主9表现出成矿元素来自容矿地层9通过流体循环系统萃取\活化\迁移\沉淀而成矿 1o 前人在研究卡林型金矿床即中-低温浅成热液型金矿形成条件时9往往只注意了构造\含矿建造\岩相组合及环境\沉积成矿环境\围岩蚀变等条件9而忽视了热液形成时的封存条件9即容矿层的埋深\构造作用与应力场\盖层岩性\水文条件等地质因素o 构造与盖层岩性的变化往往对含金热液的封存与运移起着重要的作用o 在查明构造与盖层岩性控制含矿热液规律的基础上9划分构造与盖层岩性组合类型9探讨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富集规律和成矿预测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o1韧性剪切变质带与容矿地层的含矿液性金矿化带的形成受特定的韧性剪切变质带类型控制o 国内外报道的金矿化带均产出在低温韧-脆性变质带中9在中温脆-韧性剪切变质带及高温韧性剪切变质带中9至今未发现令人满意的金矿化带o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更是相当典型的层控低温浅成热液金矿床(涂光识)o 故本文以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为例9探讨发育于容矿层上的脆性变形(破裂断裂)构造及塑性变形(褶曲)构造对容矿层中含金热液的控制o 1.1脆性变形"断裂#构造与容矿层的含矿液性脆性变形(断裂)构造从力学性质分为压性断裂和张性断裂o常见的压性断裂有冲断层(即逆断层\断层面倾角大于45 )\逆掩断层(断层面倾角在25 ~45 之间)\辗掩构造(断面倾角小于25 )以及称作叠瓦状构造的一系列平行的冲断层 2o 这类压性断裂往往由成群的相互平行的挤压破碎面组成挤压破碎带9挤压破碎面呈舒缓波状o 挤压破碎带内角砾\糜棱岩中碎斑具定向排列9粒间胶结紧密o 胶结物叶理化和片理化明显o 研究认为9具密闭性的压性断裂面及胶结紧密的岩石组构构成的压性断裂带及其附近成为构造应力集中区9可加大此区域含金热液的压力9提高矿液浓度9使含金热液很难透过挤压破碎带运移扩散o常见的张性断裂为正断层\拉张走滑断层或发生反转的逆断层及张节理o 张性破裂面呈锯齿状\断面粗糙不平9倾角较陡9走向上连续性较差o 张性断裂面常成带出现9有时有侧列现象o 研究认为9张收稿日期!2003-10-12作者简介!刘新会(1964-)9男9陕西澄城人9工程师9学士9从事金矿地质工作o第18卷增刊2003年12月地质找矿论丛VO1.18Su p .D ec .2003性断裂带由胶结疏松 多孔的张性角砾岩组成 具开放性 成为含矿热液运移的极好通道 张性断裂带及其附近由于构造应力释放而成为低压区 含金热液易扩散 使容矿层含矿液量急剧下降 但在远离断层面<150~250m >的两侧一般形成两个平行断层呈对称的条带状构造应力高压区 3容矿层含矿液量相对较高 可形成阻止含金热液向断层运移的天然屏障 高压区过后仍为原压区 1.2塑性变形!褶曲"构造与容矿层的含矿液性在区域水平压力持续作用下 主褶曲的幅度逐渐加大 诱导出褶曲内部不同部位的局部构造应力场 4 而这些构造应力场驱使容矿层内的含金热液发生运移在背斜轴部中性面以上 向斜轴部中性面以下为构造应力低压区;在背斜轴部中性面以下和两翼 向斜轴部中性面以上和两翼为构造应力高压区 研究认为 低压区内应力易释放 使容矿层内含金热液容易流失 高压区内应力集中 使含金热液浓度提高 矿液量增加 压力增大使含金热液集中而保存下来 在成矿期含金热液有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趋势 1.3韧性剪切带与容矿层的含矿液性韧性剪切带不仅能成为含矿热液迁移的通道 而且其发育过程直接与金的后生富集相联系 并且提供了容矿空间 通过研究秦岭构造带上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特征<如马鞍桥金矿床 八卦庙金矿床 金龙山-丘岭金矿床等> 大多数金矿床都具有脆-韧性剪切特征 发育于层状岩石之中的剪切带为这些矿床重要的控矿构造 这种剪切带以剪切褶皱为先导 以轴面劈理 层间走滑劈理为SC 面广泛发育不同程度的糜棱岩为特征 1在剪切褶皱形成过程中 层的弯曲必然导致层内各部分质点的相对变位 从而引起应变 层的弯曲可以简分为3种模式:弯滑褶皱 弯流褶皱和剪切褶皱 前两者类似于平板梁末端加压而成的弯曲 由平行层面的剪切而实现层的弯曲 剪切应变集中于层面之间 此时形成弯滑褶皱 如果剪切应变透入性地分布于整个层中 剪切作用发生在沉积物内部颗粒之间 宏观上没有明显的滑动面 此时因剪切作用而产生质点的流动 则称为弯流褶皱 剪切褶皱又叫作滑褶皱 是岩层沿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面发生不均匀的剪切而形成的褶皱 研究认为 弯滑褶皱 弯流褶皱 剪切褶皱分别是在脆性 脆-韧性和韧性条件下形成的 前两者发育在脆性及脆-韧性地质环境中 层面在褶皱过程中起控制作用 弯滑褶皱中的层滑消减了剪切应力 弯流褶皱中的流动虽已发生 但被限制在层内 物质的迁移受到限制 只有剪切褶皱形成于一系列与层面交切的密集不均匀剪切 它常发育于较深层次的层状岩系或韧性剪切带中 物质的迁移是在活性度高 穿切岩性复杂多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更有利于中-低温含矿热液的萃取 活化 迁移和沉淀 1.4实例分析通过对金龙山-丘岭金矿区不同地层中的中小型褶皱进行详细的等倾斜线分析结果表明 袁家沟组地层中的褶皱为IB型 是典型的弯滑褶皱类型;四峡口组地层中的褶皱为尖棱褶皱和箱形褶皱 其本质仍为等厚褶皱 故定名为IB褶皱;而含矿层南羊山组地层中褶皱为I c-H 型 明显地具有剪切褶皱的特点 而且具有等倾斜线由收敛至发散较大跨度的复杂变化 上述研究说明褶皱类型反映了应力应变的本质特点 有一定的成矿专属性 与围岩及封盖层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结论:剪切褶皱<即H 型褶皱>是较深层次的产物 常与韧性剪切带相联系 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证明其与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相关性最好 弯滑褶皱<I B型褶皱>发育于近地表脆性环境 剪切应变集中在层间 其成矿的专属性较差 而弯流褶皱<I C型褶皱>则界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 相对贫矿2封盖层特征与容矿层含矿液性在韧性剪切变质带内 金矿的形成<包括金从容矿层中提取到最终沉淀的全部过程>需要有一种含金的流体是无可置疑的<刘喜山 李树勋1989>① 含金流体的存在当然离不开包容含金流体的容矿层及其封盖层的封存 封盖层系指容矿层周边地层 主要包括容矿层的顶 底板地层 封盖层对含金热液起保存作用 以免其中含金热液向周边扩散通过研究认为 造成盖层遮挡性能的原因有二 一是它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 二是①刘喜山 李树勋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关系 见:地质矿产部秦巴协调领导小组编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关系及韧性剪切带糜棱岩研究 198933第18卷增刊刘新会等:构造式样组合对卡林型金矿含矿热液封存的控制图2金龙山矿区构造与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分布图(据魏宽义919979修改)F i g .2D isrri buri On m a p Of 1i1hO1O gy -srr ucr ure cO mbi nari Onsr y 1es i n ji n1On g shan Au m i ne area1.向斜构造2.背斜构造3.断裂4.金矿体5.韧性剪切带6.构造与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编号在排替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不够大时9具有较大的厚度9但盖层的厚度与遮挡能力之间没有绝对关系O 据盖层的遮挡性能将容矿层的封盖层划分为屏蔽层\半屏蔽层\透水层O 屏蔽层的代表岩石有泥岩\粉砂质泥岩\泥灰岩和灰岩等9半屏蔽层的代表岩石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等9透水层的代表岩石有粉砂岩\千枚岩\粉砂质千枚岩\裂隙灰岩等O3构造与封盖层组合类型根据封盖层类型\构造类型与容矿层含矿液性的关系9可以划分出9种不同的组合类型(表1)O I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褶皱高压区和逆断层9封表1构造与封盖层组合类型(据桑树勋919999修改)T ab1e 1T O p 1ir hO1O gy -srr ucr ure cO mbi nari On sr y 1es封盖层压性构造过渡性构造张性构造屏蔽层I 型组合w 型组合w 型组合半屏蔽层H 型组合V 型组合皿型组合透水层皿型组合H 型组合皿型组合盖层为屏蔽层9H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褶皱高压区和逆断层9封盖层为半屏蔽层9皿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褶皱高压区和逆断层9封盖层为透水层9w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单斜和少量断层9封盖层为屏蔽层9V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单斜和少量断层9封盖层为半屏蔽层9H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单斜和少量断层9封盖层为透水层9w 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正断层和褶皱低压区9封盖层为屏蔽层9皿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正断层和褶皱低压区9封盖层为半屏蔽层9皿型组合的典型地质构造为正断层和褶皱低压区9封盖层为透水层O4中-低温热液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富集规律研究认为C I 型组合发育区容矿层的含矿液性最好9成矿条件不好9早期不易成矿9但在后期叠加开放性构造场则易成矿9皿9H 9皿型组合发育区容矿层的含矿液性最差9一般不成矿9H 9w 9V 组合发育区容矿层含矿液性较好9易成矿9w 9皿型组合发育区容矿层的含矿液性较好9由于构造场具开放性9早期可成矿9如遇后期构造叠加9易成富矿O5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实例分析5.1构造与封盖层组合类型分析矿区位于镇安 板岩镇断裂南侧\金鸡岭复式向斜北侧9次级褶皱之松 枣背斜南翼O 受SN 向(15 ~30 )主压应力作用9形成近E W 向(280 ~320 )之褶皱式韧-脆性剪切构造O 由东向西依次发育有金龙山背斜\腰俭背斜\丘岭背斜\古楼山背斜O 这些背斜核部地层为上泥盆系南羊山组(D 3T )9翼部地层为下石炭统袁家沟组(C 1S )和中石炭统四峡口组(C 2S )O 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本区锑金矿床的容矿层9又是提供金等成矿物质的源岩 6 O 通过研究认为9南羊山组和袁家沟组下段由细碎屑岩\细碎屑岩和颗粒碳酸岩高频互换的岩层\中薄层细晶灰岩等组成透水层9是含金热液运移的主要岩层O 下伏地层扬岭沟组(D 2S )微晶灰岩\上覆地层四峡口组(C 2S )碳质板岩\泥质板岩及二叠系块状泥质灰岩\三叠系泥质灰岩夹钙质页岩巨厚层(厚3500~4000m )组成了屏蔽层O 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容矿层的构造与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9可以把43地质找矿论丛2003年本区的构造与封盖层岩性组合类型自北向南划分为 镇安 板岩镇断裂北侧为皿型组合发育区 镇安 板岩镇断裂南侧为w 型组合发育区 金鸡岭复式向斜为I 型组合发育区<图1>镇安 板岩镇断裂北侧地区 如铁厂北侧的北沟-大坪背斜异常区为皿型组合发育区 因后期构造不发育 仅在小柴沟 龙王沟一带发现小型金矿体 这与其异常特点为面广值低相吻合镇安 板岩镇断裂南侧地区为金龙山 丘岭褶皱剪切带 发育有金龙山背斜 腰俭背斜 丘岭背斜 古楼山背斜 区内容矿层南羊山组地层中剪切褶皱发育 为w 型组合发育区 是理想的成矿区 已发现的金矿体16条 提交<333>资源量25805k g 尤其丘岭矿段 异常最好 矿体最富矿区南侧金鸡岭复式向斜为I 型组合发育区 成矿条件不好 仅有西沟一个矿点 5.2地质时代中构造与封盖层组合类型对含金流体的控制镇安 板岩镇断裂长78k m 为通过全区的区域性断裂 E W 走向 N 倾 倾角50 ~60 该断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 加里东-印支期断裂主要表现为挤压应力作用下的逆断层性质 断裂南侧为w 型组合发育区 有效地阻止了含金热液在这个阶段的北侵 而聚集在断层下盘 燕山早期 北部有酸性岩体侵入 表现为正断层性质 断层内为低压区 而在其南侧金龙山 丘岭<150~250m >一带 表现为条带状应力高压区 阻止了含矿热液的扩散 燕山期以后 表现为逆断层性质 随着递进变形的加剧和劈理的发育 叠加于早期构造带上的中期韧-脆性剪切变形由于劈理的密集发生对层理的置换 连续的剪切作用下形成膝折带及共轭膝折带 形成较开放的扩容部位 有利于含金流体贯入该变形带 并在压力 温度和化学条件的明显变化下导致含金硫化物及硅质 铁白云石的沉淀 这种叠加的<或多期式>韧-脆性剪切变形控矿构造 不但对含矿围岩成矿物质具有反复萃取的功效 而且多期构造活动造成多次矿化富集作用 成为本区改造型锑金矿床成矿作用的主要特征①6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外围成矿预测通过对金龙山 丘岭金矿床的构造与封盖层组合类型的分析 认为在以下地区应引起重视 <1>在北沟 大坪背斜一带寻找低品位金矿床或在深部<背斜核部>找矿<2>腰俭背斜与N W 向正断层交汇部位三方坪地区寻找金矿床<3>丁家山背斜 玉皇山背斜与NE 向断层交汇部位寻找金矿床<4>金鸡岭复式向斜核部与N W 向断裂交汇部位参考文献![1 张复兴.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综合地质化学特征[j .地质评论 2001 476<5> 495.[2 西安力学学会工程应用力学手册 编写委员会.工程应用力学手册[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2016-2018.[3 桑树勋 范炳恒 秦永.煤层气的封存与富集规律[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20<2> 104-107.[4 李东旭 周济元 地质力学导论[M.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86.88.[5 张复新 魏宽义.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地质与找矿[M.西安 西北大学出版社 1997.160.THE COVER R OCK LI TH OL OGY -H OST R OCK STRU CTURECOMB I NAT I ON CONTR OL ON ORE FL UI D AN D OREF OR MAT I ON OF CARLI N TYPE AU DEP OS I TA CASE OF JI NL ON GSHAN AU DEP OS I T SHAANX I PR OV I N CELI U x i n-hui 1 LI U s huan g 1 CAO Don g -hon g 1 W EI Kuan-y i 2"下转第51页#53第18卷增刊刘新会等 构造式样组合对卡林型金矿含矿热液封存的控制与围岩接触带产生热液交代和蚀变的夕卡岩化 硅化 大理岩化等 内接触带的石英闪长岩 石英闪长玢岩中有含铜硫化物和含铜石英细脉断续出现 呈串珠状或透镜状产出 局部可达矿化 品位高 形成斑岩型铜矿化 外接触带围岩夕卡岩化和角岩化极为发育 且普遍具铜矿化 形成夕卡岩型铜矿体 矿石品位较富劣布铜矿区经初步地质工作查明 发现并圈定矿体3条 矿体范围处于一条近SN 向的形态极不规则的矿化带内 该矿化带长大于4.5k m 宽50~100m 总体倾向SE 倾角40 ~60 与围岩接触界线呈港湾状或不明 其中以I -1矿层矿化最好 呈现出具备寻找较大规模的 与喜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型-接触交代型-火山热液型中型铜矿规模以上的远景 找矿前景良好参考文献I1 芮宗瑶 李光明 王龙生 等.西藏斑岩铜矿j .西藏地质 2002 2 3-12.2 程力军 李志 刘鸿飞 等.冈底斯东段铜多金属成矿带的基本特征 j .西藏地质 2002 1 53.3 蒋光武 郭建慈.西藏谢通门 拉萨 沃卡韧脆性剪切带特征及其意义 j .西藏地质 2 64-70.4 于浦生.海相火山-沉积建造铁铜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j .地球科学 1996.17 3 16-25.5 王少怀 陈自康.西藏克鲁 冲木达铜金矿带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矿规律 j .地质与勘探 2003 39 2 21-25.GE OL OG I CAL CHAR ACTERI ST I CS OF LI EBU CU DEP OS I TNA I DON G COUNTY T I BET AN D ANAL YS I S OF I TS PR OSPE CTFANG s hu-y uanNo .2 G eolo g ic al aTd Eo P loratioT I TStit ute o f CEES PutiaT 351111 ChiTaAbstract Based On dar a cO11ecr ed f Or L i ebu Cu m i ne di srri cr g eO1O g i ca1and g eO p h y si ca1and Ore bOd y characr eri sri cs Of r he de p Osir are ana1y sed and su mm ed u p .Then i s m ade r he p r Os p ecr Of r he di srri cr .Ke y words p Or p h y r y cO pp er de p Osir cOnr acr m er asO m ari c Ore vdcani c h y dr Or her m a1Ore g eO1O g i ca1f ea-r ure Ore-searchi n g p r Os p ecr L i ebu Cu de p Osir 。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床金矿物演化特征
厚地层。巨厚的覆盖层压在矿源层之上产生压实作用,使成矿层位(D,n—C,y)中的含Au水溶液由粘土
层和碳酸盐岩层向砂质层运移,致使后者成为成矿流体的储集层,而粘土层形成的板岩、页岩以及碳酸盐 岩等形成屏蔽层(刘新会,2005)。 在显微镜下对金龙山金矿区末改造的岩石进行观察,认为CaO主要以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形式存在;A1:0,主要集中于粘土矿物(高岭石、蒙脱石)及重结晶的绢云母中;SiO:主要以石英砂、硅
的各种形式的金:以下面几种形式存在,金的硫氢配合物、金的氢氧化合物、作为独立矿物的超微细粒 金、溶解或吸附在气泡上的纳米级金。成矿流体中的超微细金是活动态的。正是金以活动态形式从围岩向 容矿构造迁移,形成金矿床。
通过研究黄铁矿增生环带的形成过程(刘新会,2005),依据增生环带形成阶段把构造热液期划分为
谱分析表明,该黄铁矿含微量砷0.01%一0.66%,含微量金0,6×10~一1.7 x10~。金龙山矿区在泥盆
纪台盆相带中,微生物(细菌)从岩石中吞食和积累金、砷等成矿物质,形成具有生物结构假象的黄铁 矿(张复新,1997)。显然,微生物及铁、硫对金具有吸附作用。 成岩晚期,以细粒沉积物为主的层段中粘土矿物、微生物、有机质,含量与同-d,层序中的其他段相 比要高。有利于吸附水体和气体中的超微细粒Au等元素和沉淀黄铁矿。也有利于黄铁矿捕获水溶液中的
金矿金的成色为999,具高成色特征,说明其来源于深源(华曙光,刘新会,2004)。硫同位素(矿S为
-4.23%o一+0,73%。)值具有火山热液硫源;铅同位素(∞值介于37.00—41.15)反映来自下地壳(张 复新,1997)。矿源层下覆沉积柱上志留统中金的丰度值(表1)是地壳克拉克值的3.45倍(杨志华,1991)。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金龙山金矿的金矿物主要来源于泥盆系地层、下覆沉积柱以及沿同生断裂上涌的喷 流、喷气所携带的成矿物质。如此巨量的金供应是金龙山金矿有望成为超大型金矿床的主要因素。
陕西金龙山金矿古楼山矿段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图2金龙山1:I万土壤测量金异常
土壤测量结果呈现以下特点。 (1)金矿(化)体上呈现Au、A。、Hg、Ag元素异 常,异常点数多、面积大、浓集中心突出。 (2)异常强度高,Au元素峰值>100xlO-9,平均 值>20×10-9。
异常编号
I Ⅱ Ⅲ
型
位置
铁厂铺 丘岭 腰俭
垒丝坐
异常点数
64 4l 18
(2)在R型聚类谱系图上(图3),当元素的相 关系数>O.3时,主要有3组元素组合:Cu—Pb—zn、 As—Sb—Au、W—Mo。As—Sb—Au组合是一套低温元素 组合,与本区低温成矿流体活动有关,为前缘元素; W—Mo元素组合是一套高温元素组合,与本区高温 成矿流体活动有关,为一组尾晕元素组合,且与 As—Sb—Au呈负相关,在地表未形成异常,表明该元 素组合距离地表较远。
(1)Au、As、Sb、Hg组合异常是本区金矿床的显 示,其中Au、As异常吻合最好,但较Sb、Hg异常面 积小。
(2)异常形态较规则,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 规模,异常强度高,浓集中心突出,均具内、中、外 3个带。
(3)异常浓集中心由金矿(化)体中心部位向水 系下游位移。例如,Ⅲ号金异常浓集中心向下游位移
3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圉l金龙山l: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分币
3.1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1990。1996年,武警黄金部队在该区按100 mx
(10~20)m网度完成l:1万土壤测量57.57 km2(图 2),经统计Au元素背景值为2.78x10胡,标准离差为 1.61×104,确定异常下限为6x10母。圈定次生金异常 184处,其中编号异常109处,甲乙类异常54处。异 常特征和异常出露区地质特征见表3。
并非成矿元素,其因子载荷为15.759%,不占主要地位, 但其出现对热液有活化作用。元素成矿序列也说明在 古楼山矿段中该元素组合为尾晕元素组合。
中秦岭金龙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斜切南羊山组的断裂中, 尤其是 N E向断裂是主要的含矿断裂。 控矿空间相互之间相通, 各种类型的矿 化体之间有成因联系, 形成了 “ 三位一体”成矿模式;盖层中可形成锑金矿化体, 其特征是 “ ( 上 盘、 部) 有锑矿下 ( 部) 盘、 有金矿、 金龙山矿区由盖层和矿源层共同含矿构成了 “ 二层楼” 成矿模式. 笔 者得出, 在金龙山矿区深部具有很大的找金潜力, 在其东部锑矿下部有望找到金矿化体, 在金鸡岭向斜 南翼的公馆一 马家沟汞锑矿带内有进一步找金的必要。 关健词 :短轴背斜 ;金矿床,成矿模式;找矿方向;金龙山
据。 区东部有丁家山一 矿 马家沟汞锑矿, 西部有长哨、
锡铜沟铅锌矿床, 南部有公馆汞锑矿床 。文岭金矿
收稿日期: 070一0 20一81,修回日 期: 071一3 20一1 1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勘查项目,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研究 (07 o8 20 ̄20 ) 作者简介: 刘新会 (94) 男,18 年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 l 6一, 97 学士,工程师,主要从事金矿地质研究工作。通讯地址: 70 0 ,西安市长安区凤栖西路,武警黄金第五支队;电话 :098603 。Em i x 568@13cm。 110 2一5163 一 a :lh 568 6.o l
见矿真厚度 04 ̄66 m, .2 . 9 平均 14 m, .5 厚度变化 系数 8 %; 5 金品位 09 Xl- 1.3 o 6平均 .8 o一 16 Xl一,
. 7 『‘ 35 XI ,品位变化系数 1 %。 1 2 ②北东向矿体: 该矿体主要分布于金龙山矿段和丘岭矿段 ,矿区内 主要的富矿体是北东向矿体, 0一 号矿体, 如343 位于 弧形构造西翼的丘岭矿段 , 走向 3 , 0 5 倾向北西, 局 部反倾 (0 线) 倾角 80 5, 12 , 0 ̄80 平均 80 地表圈 3。 定矿体长度 57 见矿真厚度 。8 ̄3。 m, 9 m. . 5 s 平 2 均 9s 厚度变化系数 15 金品位 09 X1一 .m, 0 %; . 0 ‘ 4  ̄1.o 06 52 X1一,平均 35 Xl一,品位变化系数 .6 o‘ 9 6%。矿体赋存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 ( ) 内, 从n 赋 矿围岩为粉砂岩、粉砂质板岩,钙质板岩、碳质板 岩、薄层灰岩等, 几乎包含了整个南羊山组各个岩 性段。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带和地层控制,呈似 板状, 并且与近东西向的 341 342 344 34 0一、 0一、 0一、 0- 5 号等矿体斜交。 矿石以角砾岩型为主, 金属矿物主 要分布在角砾中,而胶结物中并不多见。蚀变以硅 化、方解石化为主,地表矿化以褐铁矿化为主,深 部矿化以黄铁矿化、含砷黄铁矿化、毒砂矿化等为 主。 ③北西向矿体: 该矿体主要位于弧形构造西翼, 如 32 0 号脉出露于丘岭矿段与古楼山矿段之间的红 岩沟、 扇子凹一带。 矿化带长s m, o c 总体走向30 3
陕西金龙山金矿区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评价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 石炭统的袁家沟组,紧邻矿区外围为中一下石炭统 四峡口组。 本区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构造的展布方向与 区域构造是一致的,受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北 西西向一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断裂构造格架。在金 龙山背斜形成过程中派生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 向、南北向四组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并伴生于褶皱构造发 育的韧脆性剪切断裂系统,以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 为主,次为北西、南北向断裂。矿区大的断裂构造 12个。北东向断裂主要有F6、F6—1、是矿区主要 的赋矿构造之一。北西向断裂主要有F4、F9—1、F9 —2。南北向断裂是矿区次要的赋矿构造。
金龙山矿区位于陕西省镇安县,是我国秦岭金 矿成矿带新资源基地,是我国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的重要成矿带之一,近年来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 破。该地区成矿条件良好,探矿潜力巨大。地表氧 化矿体在过去近十年的开采中,氧化矿已近消耗殆 尽。故寻找原生矿体,扩大金矿资源、扩大矿床规模 是当前地质研究和勘查的主要工作。
・收稿日期:2009—02—20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脉带特征 本区矿化蚀变~般发育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
石炭统袁家沟组地层中,矿化蚀变具有一定的层控
特性,在粉砂岩、页岩层内及与灰岩的界面上矿化一 般较强,单纯厚层灰岩中矿化较弱。 矿化蚀变严格限定在上述地层的构造变形带 内。蚀变矿化组分较简单,与含矿岩系组成成分具 继承性,显示”土生土长,就地取材”的特征。含金 硫化矿物极其微细,肉眼难以辨认。矿化与构造变 形和蚀变强弱关系均较密切,岩石破碎和蚀变作用 不强烈,矿化一般较弱,矿石品位则较低,反之一般 矿石品位则较高。 矿体均赋存于金龙山短轴背斜的轴部及两翼的
脉状交代原岩,蚀变强者呈斑杂状,甚至呈块状,此
第三章 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演化
第三章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演化第一节构造特征矿区主要出露岩石为太华群闾家峪组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角闪片麻岩、石英岩等。
根据前人研究,老变质岩区老构造至少经历了三幕变形,并形成了老鸦岔背斜和金罗斑向斜。
在此构造背景格架上,形成了线性或带状的控矿构造。
本次研究由于侧重于找矿预测,因而本文主要论述是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控矿构造。
控矿构造主要表现为带状和线性断裂构造。
具有多期活动,多次叠加的复杂特征。
同时该区可见到从韧性剪切带到韧脆性及脆性剪切迭加的特征。
常常在一条大的剪切带中见到从韧性到脆性不同阶段构造叠加的综合特征。
首先,仅根据构造线方向的不同,将矿区控矿构造分为二大类:即近东西剪切构造带;NNE—NNW向共轭剪切构造带。
现分述如下:一、近东西向剪切构造变形带弱变形带次强变形带强变形带次强变形带弱变形带N图3-1 文峪韧性剪切带特征示意图总体走向90°~110°,倾向南,倾角40°~70°,是本区规模最大,活动最强,活动时间较长,多次复活的一组构造。
其形成时期较早,为成矿期前形成,但其在成矿期复活活动较强,是本区最重要的成矿构造带。
该构造带早期形成时是以韧性剪切带发育为特征。
构造带宽度较大,可达几十米至上百米。
该剪切带由强变形带(糜棱岩带+片理化带)和弱变形带(主要为弱变形块状斜长角闪岩或含石英条带斜长角闪岩)组成(图3-1)。
强变形带主要是由斜长角闪片麻岩或花岗片麻岩为原岩变形而形成的糜棱岩带或片理化带组成。
当斜长角闪片麻岩或花岗片麻岩所夹的斜长角闪岩厚度较小时,斜长角闪岩则形成片理化黑云母和绿泥石,甚至为绢云母。
因而也形成强变形带的一部分。
而当斜长角闪岩夹层厚度较大时,呈块状构造时,则形成弱变形带。
另外,在韧性剪切带中常见到宽50~80 cm的长英质脉体,已发生退变质,石英呈眼球拉长状,重结晶明显,钾长石退变为高岭土等粘土矿物,因而脉体颜色发生了退色,形成灰白色糜棱岩化脉体。
金龙山金矿古楼山—金龙山矿段矿床特征及控矿要素对比
金龙山金矿古楼山—金龙山矿段矿床特征及控矿要素对比史文胜;杨宝利;高景刚;刘新会【摘要】文章在阐述金龙山金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矿段典型矿体矿化蚀变强度、矿石组构特征以及构造与矿化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就矿区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总结了金矿床的控矿规律.矿床属于中—低温微细浸染型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主要为构造,其空间分布、力学性质以及控矿规模等存在明显差异.%Based on brief statements on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features of the Jinlongshan gold deposi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ineralization intensity, ore fabr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e and mineralization, especially discusses controlling affection of structure on the mineralization,and summarizes ore -controlling regulation of Jinlongshan gold deposit. It is considered that Jinlongshan gold deposit belongs to intermediate - low temperature micro - finedisseminated type and the main ore - controlling factors are structure.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ore - controlling scale varies significantly.【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2(003)003【总页数】7页(P356-362)【关键词】成矿控制;构造控矿;微细浸染型金矿;金龙山【作者】史文胜;杨宝利;高景刚;刘新会【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710100;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710100;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西安710054;武警黄金第五支队,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P618.51秦岭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
南秦岭镇安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_毛归来
50
成为主要赋矿空间; 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从晋宁 期到燕山期均有出露,调查区侵入岩以印支期为主, 华里西期、燕山期次之,矿化形成与印支期侵入岩关 系密切; 地层属南秦岭地层分区之江口—柞水地层 小区、镇安—旬阳坝地层小区,青白口系—中上泥盆 统地层均有出露,地层单位较多,以寒武系、志留系、 泥盆系地层为主,主要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少量变 质岩。地层北西西向展布,不同时代地层大多为断 层接触,形成构造岩片。
区内金矿床点较多,典型矿床有正河金矿床、黄
K2 O 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从铝指数分析看属 金美金矿床、太白庙金矿床、丰富东沟金矿,主要特
于准铝质花岗岩类。在 K2 O - Na2 O 图解中,东江口 征见表 1。
表 1 测区典型矿床要素
名称 控矿层位
构造
正河 金矿床
泥盆系 星红 铺组
富矿脉产于较晚期的脆韧性剪切带 中,特别是受具有一定组 合 规 律 的 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断裂构造控 制。在走向上见追踪现象; 在倾向 上可由单 脉 逐 渐 变 为 复 脉,且 向 深 部矿体品位提高。
北部的 As、Cr、B、Sb,中部的 Nb、Co 及南部镇 安地区的 Pb、Mn,小河、双河地区的 Au、Hg、Sb 含量 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 其余元素均低于地壳克拉克 值。 2. 2 构 造
南秦岭地块现今基本构造格局是在印支主造山 期沿两缝合带( 商丹和勉略) 碰撞造山构造基础上 形成的[6],其 中 又 叠 加 了 佛 坪、小 磨 岭 等 大 小 不 一 的穹窿构造,使之构造更加复杂多样。地层均遭受 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构造作用而有不同程度的 变 形。 区 内 褶 断 构 造、逆 冲 推 覆、走 滑 断 裂 构 造 发 育。
化探在金龙山金矿勘查中的应用
2.2 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汞锑矿床 ,东部为汞锑(金)共(伴)生矿床 ,中部为金
199 0^ 1 996年,我部在该 区按(100m X 1 0m ) (汞锑)共(伴)生矿床,西部是单一的金矿床。
^(100m X20m )网度完成 1;1万土壤测量 57.5 7 2.3.2 金矿体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深,找矿潜力仍然很大。将 目前见矿深度 285m 代
人上述公式求得:R2=46oR 值可作为K'K值参考
使用 ,上式为 :
4 结论
QH = 1/ R·EP /40X H
由上 可 知 ,这一公式适用于金龙 山金矿 区及外
围地 区 。
如果 设 矿 区平均见矿深度为 200m ,代人上述 公式对矿区及外 围 4个异常估算资源量 ,合计 达
图 1 金龙山矿区丘岭矿段 102剖面金、砷、锑异常图
104(m 2%),P,=2.9X10"(m2%),P4=1.89 X 1 05
(m20o );而且知道 目前丘岭矿段工作程度相对较
Fig .1 T he A u, A s,S ba nomalymapo f Jin lon gs ha n A u d ep osi t
金矿(化)体有清晰的 Au,A s,H g,A g元素异常,金 合异常是金矿带(或矿床)的特征指示标志。组合异
矿(化)体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的点数多,面积 常呈带状分布,其方向和矿带(或矿体)展布方 向一
大,浓集中心突出;② 金矿(化)体土壤地球化学异 致。Au,A s元素异常较 Hg,Sb 异常范 围小,在多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 270k m2,按 4个点/km2采
样密度,采用原子吸收法(检出限 0.3 X 1 0-9)进行 微金分析,样品报出率为 96%,合格率为 9000。经
南秦岭镇安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成 为主要 赋矿空 间 ; 区 内岩浆 侵入 活动强烈 , 从晋 宁
期到燕山期均有出露 , 调查区侵入岩以印支期为主, 华里西期 、 燕山期次之 , 矿化形成与印支期侵入岩关 系密切 ; 地层属南秦岭地层分 区之江 口 一柞水地层 小区、 镇安一 句 阳坝地层 小 区 , 青 白 口系一 中上泥 盆 统 地层均 有 出露 , 地层单 位较 多 , 以寒武 系 、 志 留系 、 泥盆 系地层 为主 , 主要 为碎 屑 岩 、 碳 酸盐 岩 , 少 量 变 质 岩 。地 层北西 西 向展 布 , 不 同时代 地 层 大 多为 断 层 接触 , 形 成构造 岩 片。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镇 安 地 区位 于南 秦 岭造 山带 南 缘 , 北邻 南 秦 岭
与北秦岭结合带 , 构造岩浆活动强烈 , 区内构造表现 为一 系列 向北 倾斜 的断 裂 和线 形 直 立 、 向北 倒 转 的 褶皱 , 具有板块俯冲前缘强烈挤压的变形特征 , 褶断 构造 、 逆冲推覆和走滑断裂构造发育, 这些广泛发育 的主断裂衍生了大量的张 性、 扭张I 生 次级断裂构造 ,
陕西秦 巴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根据陕西金矿成 矿区( 带) 的划 分, 本研究 的南秦岭镇安地 区属凤 县一商南泥盆系分布区岩金成矿带, 矿床类型以构 造角 砾岩 型和构 造 蚀 变岩 型 为 主 , 金 品位 高 J 。该 地区同样属山阳一柞水华力西、 燕 山期铁银铅锌铜 金红 石成 矿带 和 镇安一 句 阳铅锌 金 汞 锑成 矿 区 L 2 j , 在前 人研究 资 料基 础上 引, 2 0 1 2年 陕西 省 地 矿 局 地质 调查研 究 中心 对 陕西 境 内岩金 矿 进 行 了统 计 , 迄今 为止 , 省 内 已发现 的岩 金 矿 ( 点) 有7 8处 , 其 中 镇安 地 区的岩金 矿 有 十余 处 , 包 括 太 白庙 、 正河 、 黄 金美 、 丰富东沟等大中型矿床和镇安云镇双庙 、 大东 沟、 石 泉沟等金 矿点 。 本研 究通 过对南 秦岭镇 安地 区金矿 控矿 地质条 件的分析, 总结了该地 区金矿床 的控矿因素和矿化 富集 规律 , 提 出 了镇安 地 区金矿 直接找 矿标 志 , 为今 后该地区金矿地质找矿突破提供信息。
陕西镇安县金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陕西镇安县金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刘 勃,周国伟,王建良(西北有色七一二总队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通过对勘探资料的深入研究和野外观察,初步确定金坪金矿床矿石类型主要为方解石石英脉型,次为蚀变岩型。
金矿化主要与硅化、黄铁矿化、铁碳酸盐化、绢云母化有关。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1-0089-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Jinping gold deposit, Zhen'an County, Shaanxi ProvinceLIU Bo, ZHOU Guo-wei, WANG Jian-liang(Xianyang Northwest Colored 712 General Team Co., Ltd., 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in-depth study of exploration data and field observation, it is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at the ore type of Jinping gold deposit is mainly calcite quartz vein type, followed by altered rock typ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 iron carbonation and sericitization.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 of the deposit1 区域地质背景金坪金矿床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镇板断裂北侧,镇安—红洞向斜核部,属南秦岭丁马汞锑金(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西延。
陕西金龙山矿区开采设计
陕西金龙山矿区开采设计通过对金龙山矿区的地质地形条件、矿层赋存条件结合其工程地质条件、安全生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出了相应的开采方法,通过多种开采设计方案的比较,确定了最优的矿山开采设计方案。
标签: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回采1 引言在金属矿山开发建设中,必须要做好规划和设计,尤其是矿山的开采设计,开采工艺及流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矿山的基建、投产和达产指标。
因此,在进行矿山开采设计时,要根据矿山的地质地形条件、矿层赋存条件、安全生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多方案的比较,以选出最优的矿山开采设计方案。
2 矿区基本情况2.1 矿区地理位置陕西金龙山矿区位于镇安县城南东方向(115°),直距40km,行政辖区为陕西省镇安县米粮镇光明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29′19″~109°29′46″,北纬33°19′20″~33°19′32″,面积0.235km2。
交通便利。
2.2 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该区属秦岭南麓之中的低山地区。
山脉多呈东西向展布,地势北西高,东南低,海拔高度618~1699.2m,区内地形变化较大,有利于降水的自然排泄。
区内属于汉江水系,金龙山矿段处于矿区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顶端,即分水岭附近,矿区附近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670m。
区内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工业不发达。
矿区已通10kV高压线路,生产和生活较为方便。
3 矿山开采设计3.1 开采范围及开采技术条件3.1.1 开采范围本次设计的开采范围为矿权范围内的101、103、103-1、116号等四条矿体。
101号矿体出露于工作区北部,西起17号勘探线西侧,东至1号勘探线东,地表出露标高为770~924m。
103号矿体出露于工作区中部,西起9号勘探线西侧,东至1号勘探线东,地表出露标高为720~822m。
103-1号矿体出露于工作区中部,103号矿体的上盘,西起17号勘探线西侧,东至8号勘探线,地表出露标高为740~816m。
镇安县铁铜沟金矿预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镇安县铁铜沟金矿预查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镇安县铁铜沟金矿预查区在区域上属于扬子沉积区南秦岭分区,镇安——板岩镇断裂从预查区西南角通过,预查区周边已知矿床较多,为区域金矿成矿带,区内已发现多处矿点,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标签:镇安铁铜沟;地球化学特征;找矿前景1 区域地质概况预查区在区域上属杨子沉积区南秦岭分区风县~镇安地层小区,也是传统划分的中带泥盆。
预查区主要分布在镇安~银花小区内。
主要出露地层有:中泥盆统古道岭组、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上泥盆统九里坪组、下石炭统袁家沟组,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油房坪组。
由于古地理环境的差异和不同期次构造活动的强弱不同,导致区内古生界各沉积小区在沉积特征、生物种类、变质程度和建造旋回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预查区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中北部,属南秦岭冒地槽建造类型,它是在中晚元古代火山岩系裂谷构造基底上发育起来,经历了加里东期以来各构造期的发展演化阶段,于印支运动中褶皱造山。
岩石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由于各期构造运动的特点不同,形成了一系列的褶皱与断裂构造,造就了本区复杂的构造景观。
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向北西偏转。
控制预查区地层的主体构造为风镇~山阳大断裂及其次级的三官庙~鱼洞峡大断裂、镇安~板岩镇断裂、以及两大断裂带之间的云镇~柴家庄褶皱束。
区域上岩浆活动不发育,仅在预查区北部风镇~山阳大断裂两侧有少量侵入岩、脉岩及与侵入活动有关的侵入角砾岩、爆破角砾岩产出。
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角闪闪长岩~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序列,该序列包括角闪闪长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两个单元,后者出露于前者内部,两者界限不甚清楚,反映出岩浆源由中性~酸性的演化过程,其形成时代大致为加里东早期,与区内成矿无关。
另一类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斜长花岗岩序列,两个单元同时侵入于印支晚期~燕山晚期,矿化蚀变特征基本一致,岩石具有较普遍的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接触带常具有较强的矽卡岩化,并伴有硅化、绿帘石化及碳酸盐化,铜、钼矿化,是区域铜钼矿床的重要类型。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_刘新会
南秦岭⾦龙⼭⾦矿构造控矿作⽤及成矿模式研究_刘新会刘新会,杨登美,王伟峰,郑卫军武警黄⾦第五⽀队,陕西西安710100摘要:运⽤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法,对⾦龙⼭⾦矿区成矿带构造、矿区构造、矿脉、矿体及矿⽯矿物特征进⾏研究,得出⾦龙⼭成矿带脉赋存规律为NE 或NW 向断裂构造⾓砾岩型矿化体与近EW 向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交会,主矿脉呈NE 向展布,矿脉延深⼤于延长,控矿构造以主断裂控矿为主、次级断裂控矿为辅。
建⽴了NE 向主构造控矿模式:左⾏⾛滑构造带在剖⾯上呈负花状构造,⾦矿脉及其上部的汞锑矿脉发育在断裂带中,形成断裂构造⾓砾岩型矿化体,控矿断裂旁侧层间剪切带中形成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
锡铜沟—⾦龙⼭成矿带分布着4个应变中⼼,⽬前仅东坪—两河应变中⼼未发现任何矿床(仅有铅锌矿点),所以该应变中⼼将是下⼀步找矿的远景区。
北侧的镇安—龙王沟和锡铜沟—铁⼚构造变形带中同时存在强变形带及弱变形域,这2条变形带也是重点成矿区域,可作为成矿远景区。
关键词:控矿构造;成矿规律;成矿模式;⾦龙⼭⾦矿;南秦岭中图分类号:P618.51⽂献标志码:A⽂章编号:1005-2518(2013)06-0001-10引⽤格式:刘新会,杨登美,王伟峰,等.南秦岭⾦龙⼭⾦矿构造控矿作⽤及成矿模式研究[J ].黄⾦科学技术,2013,21(6):1-10.收稿⽇期:2013-07-08;修订⽇期:2013-09-02.基⾦项⽬:“陕西省镇安县⾦龙⼭⾦矿带⾦赋矿规律研究”(编号:HJ20120207)资助.作者简介:刘新会(1964-),男,陕西澄城⼈,⾼级⼯程师,从事⾦矿地质勘查与研究⼯作.lxh556688@/doc/d290245b650e52ea54189813.html南秦岭⾦龙⼭⾦矿已达到特⼤型规模,找矿潜⼒仍⼗分巨⼤。
该区地质特征[1-4]、地球化学特征[5-11]及矿床成因机制[12-14]等⽅⾯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研究该矿床的成矿作⽤并建⽴成矿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究——以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地区金矿矿床为例
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探究——以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地区金矿矿床为例任金彬; 张颖; 刘涛; 祁晓鹏; 吕宏伟【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找矿标志; 矿床成因; 金矿床; 金龙山; 南秦岭【作者】任金彬; 张颖; 刘涛; 祁晓鹏; 吕宏伟【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 710055; 长安大学陕西西安 710064;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陕西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南秦岭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格局,早在上世纪初就有不少国内外地质学家涉足本区,进行开创性调查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陆续有武警黄金部队、地矿、冶金、有色、核工业等部门先后派地质队伍进入本区开展基础地质、地质找矿等活动。
同时,还有地质科研单位和一些大专院校进入本区开展地质特征,构造演化,成矿规律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工作,该区也发现了一大批矿点、矿床,本文拟较系统地研究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地区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金龙山金矿矿床位于镇—板断裂南侧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属留坝—旬阳构造带,其北以镇—板断裂为界,呈近东西向展布;褶皱构造属金鸡岭复式向斜北翼之次级褶皱松(松树岭)—枣(枣树滩)背斜南翼。
地层出露齐全,岩体主要有海西期的基性—超基性岩、闪长岩和燕山期的中酸性小斑岩体,多集中分布于该断裂带的西部及北部,遥感显示矿区有隐伏岩体。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泥盆统南羊山组和下石炭统的袁家沟组,紧邻矿区外围为中—下石炭统四峡口组。
其层序及岩性组合见表 1。
该区褶皱和断裂均较发育,构造的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是一致的,受近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北西西向-近东西向展布的褶皱断裂构造格架。
在金龙山背斜形成过程中派生出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四组断裂构造(见图1)。
其关系为东西向构造最先形成并进行金元素的预富集,当与其它方向构造交汇时形成金工业矿体;其后形成北西向、东西向一组共扼剪切断裂构造,并进行金元素的再次富集形成金工业矿体;最后在剪切作用的基础上局部地段发育南北向张性断裂使金锑再次富集形成富矿体。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陕西省镇安县金龙山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查明了区域水文地质和矿区水文地质及其特征,弄清楚了区域内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状况,掌握了各含水层的岩性和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最后查明了矿区含水层各岩层的分布及特征。
1矿区地质特征1.1矿区地层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包括:南羊山组(上泥盆统)和袁家沟组(下石炭统),矿区外围不远处分布着四峡口组(中—下石炭统)。
1.2 矿区构造矿区构造活动强烈,褶皱断层分布较多,构造具有多期次、多方向的特征。
总体的构造方向受控于区域构造控制,主要的褶皱走向以及断层多呈现北西西-近东西向的构造格局。
1.3断裂本区断裂构造非常多,具有多期次、多方向的特征。
主体方向以近东西走向和北东走向为主,其次为北向走向和近南北走向。
这些断裂属于区域上更大的韧脆性剪切断裂系统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韧性剪切特征,与矿区的成矿有一定联系。
矿区规模较大的 13 个断裂构造,统计出了矿区断层的主要特征。
从表中看出,金龙山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且变化非常多,既有正断层又有逆断层以及平移断层,倾角普遍较陡。
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2.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本区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当降水沿地表岩石中的孔隙、裂隙及构造破碎带等渗入地下以后,其在各种水文地质条件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将发生沿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径流与汇集。
2.2区域含水层根据地层岩性分布、地下水埋藏条件、水理特征等,可将全区地下水分为以下 4 类: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类、层状基岩裂隙孔隙层间水含水类、岩溶化基岩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类、块状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类。
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岩类由第四系残坡积、洪冲积物形成,主要分布于平缓山坡、山麓沟口、沟谷两侧及支谷地带。
岩性主要为砂质粘土、粉粘土、砂土、含粘土碎砾石及砂砾石、砂卵石等。
分选性、磨圆度均很差。
该含水层地下水埋藏浅,随着季节变化含水性会发生变化,如当雨水较为丰沛的夏秋季节来临时,泉水和井水的水位会上涨。
丰宁金龙大西沟金矿东西向主断层构造控矿浅析
丰宁金龙大西沟金矿东西向主断层构造控矿浅析发布时间:2021-12-05T06:09:25.864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1月上31期作者:高壤壤张洪鹏[导读] 大西沟金矿开采历史悠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致使矿山储备资源压力增大,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矿区范围内的构造进行浅析,明确构造控矿体特征,确定后续探矿靶区,为矿山增储奠定基础,促进企业后续发展。
丰宁金龙黄金工业有限公司高壤壤张洪鹏生技科摘要:大西沟金矿开采历史悠久,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致使矿山储备资源压力增大,结合已有地质资料对矿区范围内的构造进行浅析,明确构造控矿体特征,确定后续探矿靶区,为矿山增储奠定基础,促进企业后续发展。
关键词:东西向;构造控矿;浅析1前言作为开采弥久的金矿山企业,随之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储量压力明显加剧,为缓解资源储量压力,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进行分析,重新对矿区范围内的控矿构造进行研究,分析各构造之间的关系及控矿情况,为下一步探矿工作指明方向。
2大西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分为东西组、北东组、北西组和南北组。
以东西、北东和北西组最为发育,前者是矿区重要的导矿-控矿-容矿断裂构造,后者是矿区主要的破矿断裂构造(图1-3)。
2.1东西组断裂东西组断裂为区域性近东西向深大断裂的次级平行断裂构造。
矿区内东西向断裂为自西向东横贯全区的小西沟--一号井--主竖井—太阳沟--五号井压扭性—张扭性断裂,走向NE70--110°之间,一般为NE80--90°,倾向SE∠75--85°乃至直立,局部反倾。
控制走向长度约2.8km,延深大于600米,宽度5—100余米。
次级断裂发育,表现为分支复合、平行断裂,分支断裂出现在EW向断裂走向拐弯处的NE或SW凸起的内弯部位(图1-3),走向间隔240—300米左右,平行断裂分布于主断裂的上下盘,间隔约200-3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