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5

合集下载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五首

五言绝句古诗赏析五首

【篇一】五言绝句古诗赏析春夜喜雨朝代:唐朝|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鉴赏《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

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

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作品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 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    个角度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重难点05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5 古代诗词阅读训练-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讲与练(上海专用附答案和解析)

重难点05 古诗词鉴赏-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专用)(建议用时:60分钟)1.鉴赏范围应以古诗词文学常识及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考查内容仍以语言风格、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诗歌的形象、以及观点评价出现。

2.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

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将成为一大热点。

3.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

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流行。

1、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分析意境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3、分析技巧(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分析语言特色(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分析单字技巧(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5)该词对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6、分析情感、主旨(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7、评价题(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8、比较评价题(1)通读诗词,分别把握各自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解读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解读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解读赏析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译文】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槿(jn):即木槿花。

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赏析】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

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进一步说明了生死的自然规律,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拓展阅读】读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五》,这首诗谈对待生死的态度明真聊文化《放言五首·其五》白居易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这首诗谈对待生死的态度。

山行项斯诗歌鉴赏

山行项斯诗歌鉴赏

山行项斯诗歌鉴赏山行项斯诗歌鉴赏自古以来,山行诗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

而作为山行诗的代表作之一,项斯的诗歌更是独具特色。

在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深厚感悟,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思考。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鉴赏一些山行项斯的诗歌吧。

《采山行》是项斯的一篇代表作。

诗中写道:“登高壮观天地间,心旷神怡气自华。

山村小院藏墨客,野老林中藏猿猱。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其中“心旷神怡气自华”这句描写,把作者的情感和山水融合在一起,形象地表达了他登上山顶时的心情。

在《寻芳行》中,项斯将山行与寻找花的过程相结合,写道:“山径纤纤波溪涨,成功从寻芳所遇上。

峰压之中花香溢,积雪之境千丝绦。

”这首诗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找到美好的事物。

同时,项斯通过对山花的描绘,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另一首很有意境的《山行夜宿》写道:“夜泊清溪欲望去,疏松地旁是客舍。

烟月照山林,清风送梦回。

”这首诗以夜晚的山行为背景,通过对清泉、客舍的描绘,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同时,对于身临其境的读者来说,这首诗也给予了他们某种有形的指导,让他们知道,当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时,才能真正感受到山行的乐趣。

项斯的山行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充满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运用唯美的词语与修辞,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妙场景。

这对于我们读者来说,不仅是一次艺术享受,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被工作、学业忙得无暇顾及内心的情感与精神需求。

而在项斯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找到某种灵感与启示,让我们重新审视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体验山行的同时,我们也不禁被项斯的诗作所感染,深化了我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对于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有了更深的追求。

总之,山行项斯的诗歌具备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典诗歌鉴赏第5课时

古典诗歌鉴赏第5课时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 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 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上阕的末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它有什么作用?
答:上阕末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自语”
二字,将风吹纸响拟人化了,写出了作者深夜难眠百
无聊赖的寂寞心情。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课堂演 练
【2011· 江西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绵山被烧死。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是怎样写景的? 答:“如眉”:以眉喻月,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兰 溪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
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新晴(刘颁bān)
清 明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4分) 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 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课堂演练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4分)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 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 手法,景色越优美,越显出离别之愁苦。

古诗词鉴赏摘抄五首

古诗词鉴赏摘抄五首

古诗词鉴赏摘抄五首1.古诗词鉴赏摘抄篇一忆江南白居易〔唐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鉴赏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待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本诗其第一首,作者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春景。

全词五句。

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

“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审美意识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春来”,互文见义。

春来百花盛开,已极红艳;红日普照,更红得耀眼。

在这里,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

春江水绿,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

在这里,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

作者把“花”和“日”联系起来,为的是同色烘染;又把“花”和“江”联系起来,为的是异色相映衬。

江花红,江水绿,二者互为背景。

于是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

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

而此时,作者却在洛阳。

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来得晚。

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七绝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

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

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

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

诗歌鉴赏(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歌鉴赏篇1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伊州”为曲调名。

王维的这首绝句是当时梨园传唱的名歌,语言平易可亲,意思显豁好懂,写来似不经意。

这是艺术上臻于化工、得鱼忘筌的表现。

“清风明月”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

它的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

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

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

这种借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

”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何况一别就是十来年,“相思”怎得不“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后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

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

”嘱是“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她怎样地盼望期待了。

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这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

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

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

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词赏析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

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完善,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诗歌鉴赏的五种基本方法古典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语言的精华。

阅读古诗不但可以让我们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

在考试中,如何快速和准确地鉴赏诗歌是考生做题的关键。

掌握古典诗歌的方法,就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目标。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注意时代背景朝代的不同,国力的差别,往往会影响诗人的艺术风格,乃至形成相应的诗歌流派,表达类似的思想情怀。

比如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在初唐时期,创建清新刚健的风格成为诗人的追求。

盛唐时期,唐帝国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清秀的山水田园诗派和豪迈的边塞诗派应运而生。

中唐时期,直面现实,兴利除弊,诗人仍然向往盛唐的强大。

晚唐时期,兴国无望,诗人哀伤的情绪笼罩诗坛。

二、掌握作者人生经历正所谓,知人论世,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那么,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的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

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三、重视注解诗注是在一首诗后命题人所给的补注,可能是对作者写这首诗时相关的时代背景的介绍,也可能是诗中难读字句的解释,还可能是诗中涉及的典故等,对阅读整首诗和后面的答题都至关重要,切不可轻易放过。

诗歌鉴赏五步法

诗歌鉴赏五步法

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 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 去的情 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 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 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 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 期。
诗歌鉴赏五步法
五步表述 四步分析 三步审题 二步判断 一步阅读
一步:阅读
1、读诗题 2、读诗文 3、读注释
4、读作者
二步:判断
1、基调 2、题材 3、背景 4、风格流派 5、体裁
李白飘逸杜甫沉郁炽白热居狂易喜人民高诗人
① 送 宫 诗 诗 王元颀山牧的他 诗盛 中 晚 商 清维借李水李尖写 别 怨 ⑥⑧体 、唐 唐 唐 隐 照 孟山益诗商锐景 怀 闺 旅情 感 基 调唐边裁 清浩水卢李隐李的 国 国 辛苏抒 人 怨 愁诗塞然抒纶贺伤煜的 词五线谱李 势 势 弃轼怀 诗 爱 思,军佛忧边想感亡有 、白 削 衰 疾被( ③ 情 归宋老愤塞象国皮旅元《弱 危 陆安贬托 咏 诗 诗诗“诗高刘日豪愉愁诗曲诗白 动 游南史适放诗刘禹休物 史 ⑤,悦思⑦⑨、经居乱陈之渡岑派长中锡聂言寄政宋田欣 伤哲明》参 (卿有巴 夷易杜亮乱诗志怀治词喜 感园理诗。王 苏韦画蜀 中元牧刘杜人)诗讽,山昌 辛应”民 杜诗、稹李过甫李中②④谕其水龄 )物歌 荀柳清李 婉的鹤宗 杜
诗歌鉴赏要强化四个意识
“文本”意识 “咀嚼”意识 “表达”意识 “分层”意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该诗于大历初年,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作。

古典诗歌语言鉴赏

古典诗歌语言鉴赏

古典诗歌语言鉴赏古典诗歌鉴赏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能力层次要求最高的一道题,为e级。

分值一般为8分。

高难度、高分值,对同学们的表述能力要求也很高。

平时训练中,一些同学一见诗歌鉴赏题便避而不答,另一些同学即使读懂了诗歌,也往往因表述不完整,不能得到较高分数。

这样就导致许多同学对诗歌鉴赏题望而却步。

这里将就这个问题谈谈诗歌鉴赏题尤其是语言鉴赏题答题时的一些规律性技能。

一、动词例1.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这首诗第二联特别为后人传诵,这两句中,又有两个字用得特别妙,算得上是诗眼,试问是哪两个字?其妙在何处?赏析: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这两个字很容易分析出是“掬”和“弄”,但这两个词使用的妙处需仔细把玩这一联内容方可知晓。

首先分析句义,用手掬起水,那月便清晰在手中,可见诗人是描写泉水的清澄明澈,能照见月亮;品玩欣赏花儿,花儿的香气便溢满全身,是写山花香气馥郁。

其次便能揣测出诗人写这两句不仅写了景,而且写了人,勾勒出了物与人和谐的画面,营造出清幽可人的意境。

最后便参透本诗表达的诗人对春山夜月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到这里,这两个词使用的妙处就非常清楚了。

我们从这一题中,领悟出了一种做题的思路,那就是:先分析字意和句意,用形象的语言把句意描述出来;然后再揣摩诗人营造的意境;最后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情。

只要围绕这三个方面答题,就会有思路,表述也就全面了。

这个答题思路是否正确和全面呢?我们再看两首诗。

例2.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冷清清的落照,只剩一树柳弯腰。

(孔尚任《哀江南》)试分析“剩”字使用的妙处。

赏析:孔尚任的《哀江南》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典范之作,通过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反映南明覆灭的历史悲剧。

首先分析句义,“剩”有“残存、残余”之意,“只剩一树柳弯腰”令人想到昔日之繁华,“剩”的时间性,表达了一种昔盛今衰的变迁感。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2013-4-16
B、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 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4 2013-4-16来自C、通过体会诗中字词体现的色 彩,理解诗人有意构筑的画意与 诗情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1 2013-4-16
1、汝果欲学诗,先懂诗家语 2、借助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3、意象组合的规律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2 2013-4-16
A、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 所炼之“意”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 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7 2013-4-16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8 2013-4-16
艺术再现
欣赏诗歌首先要注意诗歌语言的特征, 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诗歌创作是诗人敏锐地抓住大自然的声 音、光线、色彩,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借 助语言表现出来,诗歌鉴赏就是运用联 想将诗歌中作者的体验还原出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5 2013-4-16
山居秋暝
王维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

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1.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风李峤〔唐代〕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解落:吹落,散落。

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

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

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赏析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

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

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2.古代诗歌鉴赏大全精选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古典诗词鉴赏:XXX五首《浣溪沙》词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XXX五首《浣溪沙》词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XXX五首《浣溪沙》词赏析高考研究2014-07-06 0020XXX五首《浣溪沙》词赏析XXX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XXX恣肆,明白XXX,与XXX并称欧苏,为XXX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XXX并称XXX;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XXX并称XXX;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XXX、XXX、XXX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XXX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1.簌簌:花飘落的样子。

2.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3.村南村北:泛指整个乡村。

4.缫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

“缲”同“缫”。

5.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XXX《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XXX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zhì],豕也,即猪)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

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狸《艇斋诗话》:"予尝见XXX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6.欲:想要。

7.漫:随意。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XXX《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XXX《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译文】枣花纷繁落在衣巾上。

村子里响起纺车织布的吱呀声。

身着蓑衣的农民在老柳树下叫卖着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会儿。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三)常用的表达技巧(四)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五)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六)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一、边塞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古典诗词鉴赏之隋唐五代诗歌

古典诗词鉴赏之隋唐五代诗歌

古典诗词鉴赏之隋唐五代诗歌一、诗歌概况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

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

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

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

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一般我们将唐诗的分期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有初唐四杰、陈子昂;盛唐有李白和杜甫。

中唐有白居易。

晚唐有李贺、杜牧、李商隐。

二、作品赏析1.送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五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650 —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赠答诗 诗歌鉴赏

赠答诗 诗歌鉴赏

赠答诗诗歌鉴赏
《赠答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特定类型,它是指诗人之间互相赠答、表达情感、探讨学问的诗歌作品。

赠答诗起源于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之间的交往,用以表达友谊、寄托情怀、激励才智。

在诗歌鉴赏中,赠答诗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情感表达:赠答诗通常表达了诗人之间的深厚友谊、敬意和祝福。

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对方的敬仰、感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品行和才学。

2. 文化内涵:赠答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人在诗中引用典故、成语、神话传说等,展现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学识。

通过解读这些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刻含义。

3. 意境塑造:赠答诗往往具有优美的意境。

诗人运用意象、比喻、拟人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诗歌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我们在鉴赏赠答诗时,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意境来品味作品的魅力。

4. 言志抒怀:赠答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也体现了他们的志向和情怀。

诗人在诗中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悟、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解读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诗人及其时代背景。

在鉴赏赠答诗时,我们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之间的关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以及诗中蕴含的情感、文化内涵和言志抒怀等方面,从而全面、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方法指导(Ⅰ)
理解:词义、句义
古 诗 鉴 赏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鉴赏: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把握意境(景 、 事、情)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阅读卢纶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
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回答问题 问:“暗”、“惊”、“寻”、“没”四字妙 在何处?
蒙冲巨舰一毛轻。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④注意注释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 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
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从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 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 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 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 但落花流水却无情。
寂静的夜空,冰冷如霜的月光勾勒出一个蛾冠广袖
的少女徘徊的身影。(得分点)意境是情与景的融合。
读者只要领会清雅幽静之境,便能走进女诗人超尘
拔俗,淡雅清纯的内心世界。(得分点)
答:这个“暗”字既透露了朦胧的夜色,又渲染 出一片黑乎乎的森林; “惊”字不只是风吹草动 ,而且给人一种阴森的感觉;“寻”字说明昨晚 夜射是误会;“没”字把将军射艺高超,臂力惊 人的形象描绘出来了。
2、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 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 知处。”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2003年春季题)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五 言绝句。(考查诗体常识)这两首诗都是抒 发思乡之情(或“秋思”)(考查思想内容)
(五)多角度领会
①理解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与作品风格:
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
②体察背景:
同是烽火战争-唐朝安边创立功业,南宋 收复失地悲壮。
③注意题目
观书有感二首
朱熹
其一
其二
半亩言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昨夜江边春水生,
(三)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1、认知精妙词语:生动、富有表现力词语 (动词、形容词、虚词等) 例:明月别枝惊鹊 惊:使……鹊惊
日出江花红胜火山寺月中寻桂子胜:超过寻:找
体会意境:明月别枝惊鹊(依恋美好情)
“寻”、“看”(清闲、幽静)
2、领会意境创作的方法 ①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危冠(高帽子) 南方 广袖(宽袖子) 贵族 楚宫装(窄腰裙)女装 独步 逐 自敲 清歌 孤寂 清纯 清 高 典 雅
意境
清雅 幽静
形象
闲庭 环 境 夜凉 砌竹 月如霜
凉爽的闲庭 寂静的夜空 如霜的秋月 清幽 寂静
让理想的雄鹰展翅高飞!
祝同学们 高考金榜题名
答案示例: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清雅幽静的意境。(得分点)暗蓝 色的天幕上一轮秋月高悬,凉爽的闲庭中女诗人依 阶低吟。清泠的吟诗声和着玉钗敲竹的节拍飘荡在
B、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A、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 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 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B、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 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 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送别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伤感情调。 关于送别诗的做法,有人归纳如下: 首联叙题意趣;颔联合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 颈联合说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尾联合说何时 再会,或嘱托,或期望。中二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 不可重复,须有次第。末句要有理警,意味渊永为佳。
思考:(1)“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是谁 在“独看”呢?儿女在旁,又为什么说是“独 看”呢? (2)此诗构思上有什么巧妙之处?
(1)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
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
(2)不从自己角度写思念对方,而从对方思 念自己的角度来反向表达思念之苦,全诗侧 面虚写(化实为虚)。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答: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 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思 乡情。故诗人常借雁来抒情,寄寓自己的浓 浓乡愁(考查形象)
课堂巩固练习
1、阅读下列唐诗,简答下列问题。
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⑤注意比较
简析两首诗中采 莲少女形象的异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同之点。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①萦波: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飐风:在风中摇摆。 ②搔头: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两首诗中的采 莲少女都热爱 劳动,辛勤劳 作。王诗中少 女美丽,欢快, 充满青春活力。 白诗中少女羞 涩,纯真,情 感真挚
注: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 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寄居羌村。七 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 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 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 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二)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 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 龙》)。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 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
答: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 入诗,显得清淡朴素,更加耐人寻味。
3、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
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
身在此山中。”回答问题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岭”、“成峰 ”的具体形象,给人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 到底是什么状貌呢,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 同”让读者去想像。
两首诗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也都表达了 极为相似的物是人非的感慨。(得分点)崔诗 用“人面”“桃花”作为线索贯串,通过“去 年”寻春艳遇和今日重寻不遇,虽同时同地同 景但人不同的对比,把诗人因此而生的惆怅, 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得分点)欧阳修词 上片说去年,下片说今年,元夜、花、柳、灯、 月都依旧,就是“不见去年人”,继而用“泪 满春衫袖”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 得很充分。(得分点)
鉴赏指导: 据诗题可知,此诗为诗 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要理解诗的 意境,关键在于把握住张立本女“独步”、 “自敲”、“清歌”的形象和“凉”“月 如霜”这此透露气氛特征的词语,在此基 础上归纳并作具体分析即可。
要求:采用文学短评形式写一段不 少于100字的意境。(专题短论)
外貌
描写 少 女 行动 描写
4、结合注释,阅读下面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 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延伸研究练习题)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①,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②,清歌一曲③月如霜。
注:①“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
装。②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人歌吟的习
惯。③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
鉴赏方法指导(Ⅱ)
1、整体感知主旨
2、组合意象,探究内涵 3、认知精妙词语体会意境
4、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5、多角度领会
(一)整体感知主旨
例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 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 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析:忌先扣某些字眼,如“苦”“愁”“寂寞” 等字眼,以免扰乱全局理解,以为是概叹梅之 不幸,生怜惜之情。应当先整体把握作者用先 抑后扬手法,赞美梅花高格劲节美好品质意境。
②表达技巧:
虚实结合、烘托、比喻、夸张、 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四)抓住诗眼体会主旨
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眼为“心远”。因为“心远”所以, “无车马喧”、“地自偏”、不必辨言。“真 意”虽比“心远”深一层,但也是从“心远” 中生出来的。将“心远”与各组合的意象印证, 本诗主旨“退隐后对尘世超脱的心境”就非常 明确了。
2、思考:(1)下面两首诗词采用了极为相似的修辞 手法,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2)两首诗词表现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生 查 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4、
李颀《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尽,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