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二)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环境问题(教师版)

“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和湿地的破坏与保护”等生态环境问题是高考重要命题点。

以区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危害、成因与治理,是重要考查方向。

考向1 环境问题[模拟诊断]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图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局部地形图,甲、乙两县为国家级贫困县。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该地区的脱贫,政府规划建设一条地方性公路,最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①B.②C.③D.④2.据图分析甲县精准脱贫不适宜采取的措施是A.合理开发煤炭资源B.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C.大力发展旅游业D.整体移民搬迁3.两县在脱贫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有①过度开发导致煤炭资源枯竭②破坏植被,加剧土壤盐碱化③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④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加重命题趋势专题十二××环境问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D2.D3.C【解析】1.题意表明,政府规划建设这条地方性公路是为了该地区的脱贫,因此该地方性公路应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口脱贫。

图中①、②、③方案只是连接了两个县城,沿途几乎没有连接其它聚落,排除A、B、C。

图中④方案中途连接多个聚落,利于该地区脱贫,D符合题意。

故选D。

2.图中显示,甲县境内为煤炭资源分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让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和财政收入,有利于脱贫,排除A。

图中显示,甲县境内多山,平地较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可以根据地形特点发展立体农业,有利于当地脱贫,排除B。

当地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风情独特,山区景观优美,适宜发展旅游业,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居民收入,利于当地脱贫,排除C。

整体移民搬迁不太现实,且成本过高,不利于保护当地民族文化特色,选项D符合题意。

专题01 选择题的信息拆解(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01 选择题的信息拆解(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新高考通用)

专题01 地理选择题的信息拆解目录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二、试题情境任务的问题设置三、最新模考题组练一、高考试题情境来源要素及设计要素地理高考试题情境的来源要素和设计要素从高考地理情境命题的角度看看解题思路,主要是了解不同情境试题的特点以及能辨析出题者组织表达的地理情境信息,根据情境任务进行信息的对应。

(一)试题来源特点从近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情境来源的途径多样,主题性质反映出以生产情境、生活情境和学术情境为主的情境类型,时空分布反映出当代的各种现实问题。

试题情境主要基于真实生活中的社会生产活动及其知识应用,以及科学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成果,体现了试题情境来源的应用性和科学性。

结合来源的途径来看,同一组试题的情境主题可能同时反映和联系着几种情境类型。

例如广东卷第1-2,7-8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产情境;第3-4,5-6组题考察学术情境+生活情境。

【案例1】(2023广东卷1-2题)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

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

图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A .大幅增加B .保持不变C .略有增加D .有所减少2.由图中信息可判断,长江下游南岸市县比北岸市县( )A .公路网更完善B .车流量更大C .人口更为稠密D .河网更密集【解读】该题以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对河流南北两岸的通勤时间为情境主题,主题性质反映的是地理学相关的学术理论,说明此试题情境的类型属于学术情境,试题情境的来源是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的变化与通勤时间。

而此试题的情境任务正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该学术情境,通过对比图示南北岸通勤时间的差异及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应用+因地制宜)专题检测(十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专题检测(十四)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2月15日,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成功实现通水,标志着这一跨流域调水项目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引大济湟工程是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业区,包括西宁市。

虽然流域内的土地面积仅占全省面积的2.23%,但人口却占全省人口的57%。

(1)分析湟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引大济湟”对湟水流域的生态有什么影响?(3)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可从地形、降水、土壤、植被等方面分析。

第(2)题,本题的限定词是“生态”,水量增加可改善湟水的水质,改善区域的小气候,增加植被覆盖率等。

第(3)题,解决湟水流域缺水问题还可采取修建中小型水利工程、修建水窖、生态移民等措施。

答案:(1)湟水流域干旱时间长,植被生长困难,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裸露,土质松散;地面多沟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提高湟水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促进地下水发育,完善区域内水循环,增加流域内的湿度和降水;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等。

(3)①加大节水投资,充分节水;②修建中小型水库;③建设淤地坝、水窖等雨水利用工程;④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一批小型提灌工程;⑤对于水资源极度缺乏地区,可适当将人畜迁移到湟水干流的河谷地区等。

2.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 %,且大多埋藏较浅,甚至可以露天开发。

目前,新疆正在致力于我国西部能源基地的建设,不仅加大煤炭开采,还致力于提高外运能力和拓展外运方式。

读图回答问题。

(1)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2)目前新疆正在建设一批坑口火电站和路口火电站,致力于推行“疆电东送”。

和“疆煤外运”相比,两种能源输出方式各有什么利弊?(3)简析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可能引发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五)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2023年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质检卷(十五)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单元质检卷(十五)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下图为雅砻江干流某河段梯级开发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通过对雅砻江干流某河段进行梯级开发,该流域适宜发展的工业是()A.甘蔗制糖B.精密仪器C.高档家具D.有色冶金2.雅砻江水电开发受季节影响较大,针对“丰枯不均”的现象,开发时应注意()A.统一管理,科学调度B.修高大坝,增加库容C.招商引资,扩大开放D.疏浚河道,发展交通(2021贵州贵阳二模)同比变化率=(某年产量-上年产量)/上年产量×100%,下图为我国2010—2018年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及石油自给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推断图示时间段我国石油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我国石油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增加B.海外石油进口稳定可靠,价格持续降低C.我国石油勘探技术提高,油田数量增加D.延长我国油田开采年限,保障石油安全4.2016—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同比变化率为负值而自给率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A.汽车逐渐增多,石油使用量增加B.石油发电量所占比率大幅度降低C.新能源占比提高,燃油效率提升D.煤炭资源价格下降,使用量增加海上浮动核电站(如图)也被称为海上移动“充电宝”,是小型核反应堆和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可为海洋石油开采和偏远岛屿提供安全、有效的能源供给,也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国家,最适合广泛使用海上浮动核电站的是()A.巴西B.印度尼西亚C.冰岛D.尼日利亚6.与陆上核电站相比,海上浮动核电站的优势是()A.机动灵活,发电量大B.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小C.适用范围广,建设难度小D.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7.美国核工业界一直在寻求建造一种模块化的小型核电站以满足美国阿拉斯加地区的能源供给,他们认为这些小型核电站应该建造在地下,主要原因是()A.建造在船舶上所需要的成本高B.为了有效防止恐怖袭击C.有利于在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D.阿拉斯加地区海冰广布(2021甘肃兰州模拟)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橡胶材料做成坝袋并固定在河底,再将其用空气或水充胀形成袋式的挡水坝。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一 区域认知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思维方式一 区域认知

【示例剖析】 第(1)题,地理事物主要分为点、线、面三种情况。可考查 点与点、点与线、点与面、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共6种空间分布特
征( C32 排列组合)。此题考查的是面与面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答题格式
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本题图中没有纬度,所以不用写纬度 位置。但有海陆位置,根据图例可以叙述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 及雷州半岛地区。其他图例可根据相对位置关系来写。答案还要有总体 空间分布特点,此题没有时间因素的特点。(注意:相对位置关系以广东省 还是广州市为依据。)
【示例剖析】
第(1)题,
步骤
分析
定要素 地形要素对地貌、水文、气候的影响,进而对里海产生影响
明机制
地形隆起改变了地貌分布和地貌类型;改变了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阻挡水汽进入,使气候变干
山脉隆起,使里海与古地中海分离,使原来是海域的地方成为湖泊,原
联情境
来的洋盆成为湖盆;里海再也无法与古地中海进行水体交换,汇水面 积大大减少;山脉隆起阻挡了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水汽,使里海流域降
(2)尺度效应 ①内涵: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的背景;小尺度上的 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局地尺度与全球尺度之间相互影 响,互为因果;从不同尺度观察地理事象的特点得出的结果并不相同;在一 种尺度上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种尺度。 ②举例:因气候暖湿化,卓乃湖水位上涨而溢出,造成清水河以上河段(卓乃 湖、库赛河、库赛湖、海丁诺尔、盐湖)贯通,使长江水系北源流程延长拓 展。(小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构成大尺度上地理事象的诱因)
③举例:青藏高原的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属于河 谷农业,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即河谷内地势低,气温高,热量较充足,得以发 展种植业。此事象产生的背景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高原面气候寒冷,热量不 足,不能发展种植业。青藏高原这个大尺度区域的热量条件是河谷农业小 尺度种植业发展的背景。(大尺度上的地理事象是小尺度上地理事象产生 的背景)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湘教版: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特别提醒】复种指数和垦殖指数不是越高越好
(1)复种指数是指一定耕地上,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用百分数表示。水热条件匹配性较差的地区复种指数太高会导致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中营养物质减少,耕地质量下降;采用多施化肥的办法来满足作物的肥力需求势必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制约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关键能力——能力突破掌握解题技法
关键能力一耕地资源保护与我国粮食安全
【典题精研】
[典例1][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短缺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受、地形、地质等因素影响多为缺水,而南方地区由于不合理用水、水体受到等以缺水为主
(2)水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物来源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
表现
我国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染排放量明显较高,城市污水排放量日益增长,处理率不高
目前,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不合理灌溉和过度施用化肥、农药
土壤次生盐碱化、耕地污染严重
生态退耕
退耕还林、还湖、还草、还沼等
3.我国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
确保耕
地数量
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执行非农建设的耕地补偿制度,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
地质量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天然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即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径流,流入江河、湖泊、沼泽和水库的地表水,以及渗入地下的地下水。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

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专题13 三类灾难区域的综合治理一、考情深度解读1.考点分布2.命题趋向1. 以区域地图或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要紧灾难分布区及形成缘故、危害和治理措施。

2. 大江大河治理仍旧是命题的热点问题。

二、主干知识整合一、水土流失的治理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三、河流的综合整治三、重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水土流失问题关于水土流失应把握以下问题:1. 水土流失类型:水蚀:流水腐蚀作用,分布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显著;风蚀:风力腐蚀作用,在洪涝半洪涝区分布较多,要紧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洪涝风沙区;冻融腐蚀:冰川腐蚀作用,我国青藏高原较集中。

2. 成因分析: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 治理措施:从工程、技术、生物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1)写出该地貌类型名称,并描述该图中部、东北部和西南部的地貌特点。

(2)简述该地貌的形成缘故。

(3)该地貌类型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试分析其缘故(4)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提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解析】该题要紧考查我国典型的水土流失区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该题以等高线形状表现黄土地貌的特点,要求考生从等高线形状特点判定黄土地貌特点,即塬面表现为等高线稀少,说明地势平坦,而沟壑区域等高线密集,从图中能够看出,在西南部沟壑纵横,而东北部为大型冲沟,假如能从图中等高线形状准确判定该区域为黄土高原,则(2)(3)(4)题的答案就能够依照教材组织答案。

【答案】(1)黄土地貌。

中部地表平坦;东北部有大型冲沟,坡陡沟深,两侧还有小沟;西南部沟壑纵横,有河流向西南流出。

(2)黄土由较细的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一样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3)水土流失。

自然缘故: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地表缺少植被爱护,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故水土流失严峻;人为缘故:由于开发历史悠久,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几次农牧经营方式的变更,致使原有的植被遭到严峻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更趋恶化。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向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考向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10 11 12 13 14
9.深陷塘天坑坑壁退化程度最弱的是( A )
A.西北坡
B.西南坡
C.东南坡
D.东北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0.该天坑海拔相同的四个典型样方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 C) A.①
B.②
C.③
内 容 索 引
考点诠释 【例1】 辽河口湿地生长着一种耐盐碱的一年生草本植 物——翅碱蓬。翅碱蓬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其生长与潮滩湿地水体盐度显著相关。下图为 辽河口潮滩植被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考点诠释 (1)辽河口潮滩植被演替的总体趋势是( D ) A.翅碱蓬—芦苇—光滩 B.翅碱蓬—光滩—芦苇 C.光滩—芦苇—翅碱蓬 D.光滩—翅碱蓬—芦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图 2 中任一与之关联 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
【答案】(3)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不乱砍滥伐)。地表水体面积:植被覆 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补给河 湖水量增加,地表水体面积增加。土壤水分: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 源能力增强,利于地表水下渗,土壤水分增加。地表温度:植被覆盖率 提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蒸腾作用增强),地表温度下降,土壤 蒸发减弱,土壤水分增加(或地表蒸发减弱,地表水体面积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与甲地相比,分析 2019 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
【答案】(2)乙地地处背风坡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干燥(干热河谷), 植被稀疏且耐热耐旱;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时降水减少,植被所受影响较 小,植被覆盖率下降较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幅较小,地表吸收热 量增幅较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

地理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资源综合开发【命题趋向】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第二部分是了解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第三部分了解是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及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第四部分了解是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1)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明造成某区域环境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某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并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3)掌握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整治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4)会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高考重点:(1)从考核内容上看,侧重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区、森林、湿地等生态效应,以及对某一地区资源、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江南丘陵的综合整治,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

(2)从考核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并配以丰富多样的图表和文字叙述。

(3)从能力考核上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某一区域的环境问题,区域发展及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综合分析及实际应用,考查考生读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和推理判断的能力。

命题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不难看出,为了配合我国的国土整治这一热点,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整治,江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集中分布在以下地区:西北地区、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大江大河、青藏地区等。

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重点把以上地区的自然、人文的优劣势条件,整体的地理环境,各地形要素的因果关系、原因分析及整治方向等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回归教材】测试要点一: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说明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湘教版(统考版)第3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湘教版(统考版)第3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第3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最新考纲】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知识体系导引考点一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流域和水系(1)流域:又称供水区,由A________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B________、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

2.田纳西河概况发源于A________________山脉的西侧,是B________________支流——C______________的支流。

3.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1)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2)田纳西河的开发利用:仅限于________。

【点拨】图示田纳西河流域的位置、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河流的影响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2.一般河流流域开发方式及其内容对河流开发利用,要考虑河流的自然背景特点和流域整体性特征。

(1)水能资源的开发分析时可从开发条件(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结冰期长短、地形地质条件是否适合开发),开发需求(本地区用电需求、经济发展程度、输电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

(2)内河航运价值开发【活学巧用】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6分)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湖区流域开发背景及影响1.[海南卷]下图示意某湖泊位置。

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湖泊()A.湖面少风浪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C.冬季不结冰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A.①B.②C.③D.④(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C.入湖河水量减少D.出湖河水量增大考法二水能资源开发的评价2.[浙江卷,37(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区域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调动和运用知识] 本题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等知识内容。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结 合该地区的区域特征分析可得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 件,而苹果种植的效益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方面进行分析。 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可通过发展沼气避免果渣露天堆放;可 作为农村生活能源;可作为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 的施用。
(2)综合治理、开发整个流域 我国许多水利工程没有从整个流域综合开发的角度去考虑, 给进一步实现流域多目标开发和促进流域经济综合发展造成 了障碍。不过,我国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如成立的黄河 水利管理委员会就是对黄河水资源统一调配的指挥机构。
鲁尔区经济振兴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纵观鲁尔区由繁荣到衰落再到繁荣的发展过程,对当前我国 工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有大 中型企业改造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一些传统的老工业 基地,如辽中南重工业区更具有积极意义。
(2)社会经济条件的分析 主要从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工业基础、交通条件、劳动力 状况、开发早晚等方面分析。
(3)农业布局特点的分析 农业布局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区域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 同一区域内部同样差别较大,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是解决问题 的关键。一般而言,平原地区适宜发展耕作业,形成专业化 生产基地;山区适宜发展林牧业、水果种植业、畜牧业等; 水资源丰富地区适宜发展淡水养殖业;气候相对干旱区应该 从育林、护草、改善生态、适度发展畜牧业角度考虑;城镇 周边地区应该布局面向城镇市场的蔬菜种植业、观光农业等。
达到百年一遇。 (2)航运。诺克斯维尔以下均可通航。
(3)发电。共建成30座水电站,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 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4)提高水质。措施包括防治污染、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库区生 态环境的改善等。 (5)旅游。建立了一大批公园、野生动物管理区、风景区、宿 营地和俱乐部以及规模宏大的教育中心。旅游业收入成为一 项重要来源。 (6)土地利用。做土地规划,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控制水土流失。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一

2024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地理(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项练题型一

4.(2023·福建高考预测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贡山独龙江乡是我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地,境内最高峰4 969米,最 低点1 17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93%,是“野生动植物天然博物馆”。长期以来, 独龙族人通过毁林烧荒轮种玉米、芋头、土豆维持一家人口粮,通过伐木、 采挖野生药材、捕猎换钱贴补家用。2011年独龙江乡开始推广“林+蜂”模 式,在不砍树的前提下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药食两用中药材),同时在 草果地招引独龙蜂,收获蜂蜜。2018年年底独龙江乡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 下图为独龙江乡的位置及水系图。
1234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引水式水电站引用河流上游的水至河段下游,集中 落差并经压力管道,引水至厂房进行发电。由于尼洋河流域洪水期输沙量 大,河床床沙多为砾石、卵石,即尼洋河输沙中大粒径比重大,在发电过程 中容易对发电设备(电站)造成危害,故为了减少悬沙进入电站,应将双坝设 计的另一道坝修建在引水式水电站的坝前位置。
1234
第(4)题,读图可知,与其他河流相比,寿溪流程短,流域面积小。由上文可知, 聚落布局与水源、水热条件、地形、土壤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这些角 度继续分析。如该地纬度较低,蒸发量大,降雨量小,水源较少,水热条件较 差;河流流程短,流量小,河流沉积作用较弱,土壤较为贫瘠,地形较为崎岖等。
1234
1234
2.(2023·广东佛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0年以来,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 超过10亿吨,连续4年占全球粗钢产量比例超过一半。我国铁矿石品质一 般,生产成本较高,钢铁生产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石。西非铁矿石资源丰富, 但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各国基础设施薄弱。中国是投资西非铁矿最多的 国家。下图示意西非铁矿资源(图中百分数为铁矿石品位)和中资企业铁 矿项目(序号1、2、3、4、5)分布。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体现的古代人地关系思想是A. 人定胜天B. 天人相关论C. 地理环境决定论D. 可持续发展论【答案】D【解析】2.(1)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①人口稠密②市场广阔③原料充足④科技发达2.(2)贵安新区吸引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集聚的条件是()①政策支持②产业基础好③运营成本低④基础设施较好2.(3)贵安新区提高数据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最有效措施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C.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D.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全球【答案】D【解析】A、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B、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且生产技术落后,故环境问题严重。

C、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

4.甘肃玉门油田石油资源的枯竭属于A. 环境污染问题B. 由污染演化的问题C. 生态破坏问题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D【解析】5.(1)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5.(2)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 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 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 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6.(2)乙类问题在广东省危害不严重的原因是()①森林覆盖率高②地形条件③降水充沛④纬度位置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B【解析】【答案】B【解析】7.(1)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是畏惧和崇拜的阶段是( )7.(2)区域性环境问题蔓延到全球出现在________阶段( )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8.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单元十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pptx课件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单元十区域协调发展与区际联系pptx课件

主干精讲 1.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 比较地理事物之间异同点,要求我们客观、全面地认识相对应的地 理事物。区域差异分析类问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 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1)比较分析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思维流程为:
(2)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1.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 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地区,依托国家 “一五”计划发展起来,形成了工业体系,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随时 间的推移,导致2005~2010年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因此主要原因是人口惯性的影 响,故A正确;环境条件的改善,可能导致生育愿望的提高,但不是老龄人口增 加的原因,故B错误;材料显示嘉峪关工业比重较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 青壮年人口外迁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康养产业的发展是随着老龄人口增加相 匹配的,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故D错误。答案选择A。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
1.读图,分析19世纪鲁尔区发展成为重要工业区的有利条件。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水资源及煤炭资源,市场广阔。
2.说出20世纪中期,导致鲁尔区一度衰落的原因。
提示:传统产业衰落,替代产业尚未形成,生态环境恶化。
3.简述鲁尔区再度振兴所采取的措施。
提示:改造传统产业,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治理环 境污染,加强生态管理。
大单元主题突破
主题1 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
典题导悟 [2022·全国甲卷,4~6]近年来,吉林、河南两省相继提出实施“秸 秆变肉”工程和“秸秆变肉换奶”计划。一是重点推进秸秆饲料化进 程(2021年吉林、河南秸秆产量分别为4 000万吨和6 550万吨);二是稳 妥推进具有良好经济与生态意义的“粮改饲”工作,即在玉米产区规 模化种植青贮玉米、甜高粱、苜蓿等饲料作物,以满足肉牛等发展需 求。据此完成1~3题。

地理二轮复习的五大问题及解决方案

地理二轮复习的五大问题及解决方案

2.解决方案
(2)能力在高度上增长:让层级训练成为学生的 增高鞋垫。对试题进行合理的分类,按类别有目 的地选取和设计题目,尤其组卷的时候注意题目 的层级关系,反对平面式的训练。
问题2:每天忙忙碌碌,浑浑噩噩,陷于题海 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渐渐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迷失了复习的方向。 1.问题阐述: (1)迷信于大剂量的重复训练,不研究高 考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2)不清楚选题的依据是什么,只凭自己 的好恶和感觉选题,造成训练的“缺”和 “漏”。
①五大自然规律(地球运动规 律、大气运动规律、水运动规 律、地质循环规律、地域分异 (1)知识在宽度上瘦 规律); ②五种区位理论(城 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 身:挣脱教材知识主线 中心); ③五种数据分析(时 的束缚,打破原有的知 间、气温、降水、人口、产 识体系,根据高考的需 针对性的题型 值);④五组地理概念(大气、 要,构建以训练为主线, 地质、人口、城市、产业); 复习 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概 ⑤五个区域问题(在哪里,什 念、自然原理、人文规 么时间,有什么,为什么,怎 么样);⑥五类地理观念(自 律、地理观念四个复习 然地理环境整体观、地理事象 模块。 渗透到其他 时空演变和分布观、区域差异 与因地制宜观、可持续发展观、 专题 因果逻辑关系观)。
(3)注意区域空间尺度对答题思路的影响。
某一种农作物种植的有利条件是:区域特征+知识结 构+作物习性。
(4)进行针对性强的“题型复习”,力 争做到高考怎样考平常就怎样复习,实 现“高考像平时,平时像高考”。
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12个),二是区域 分析综合题(2个),三是自然灾害综合题 (1个)。区域综合分析题是重点。
2.解决方案
(1)审题能力——划分概念是提高学生审题 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划分概念就是找出概念的外延,立足于概念 外延的划分,帮助学生确定分析问题的切入 点和基本思路。 2013年全国文综卷36(2)“推测攀枝花1 月份的天气特征”。

热点三 乡村振兴——2024届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资讯模块训练(含答案)

热点三 乡村振兴——2024届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资讯模块训练(含答案)

热点三乡村振兴——2024届地理二轮复习热点资讯模块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浙江某中学社会实践成员开展有关小城市近郊河漫滩农业的田野调查,该河漫滩农业带约五千亩,由几十户农户种植。

通过田间观察和走访农户,他们发现近四十年来该农业带稳定种植油菜和少量小麦,最近两年该农业带只种植小麦,不再种植油菜。

完成下面小题。

1.农户在河漫滩种植油菜,目的是( )①发展城郊旅游业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③方便利用河水灌溉④为后续小麦种植施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最近两年,该地全部改成种植小麦,原因最可能是( )A.种植小麦成本远远低于油菜B.郊区城市化导致当地粮食需求增加C.国家种粮政策的引导和鼓励D.河水水位低于常年,小麦耐旱性强“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

我国目前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种子以满足国内的需求,且进口总量和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存在一些种业“卡脖子”现象。

农作物种业容易形成“卡脖子”的领域主要存在于种质资源(包括农作物的栽培种、野生种和濒危稀有种的繁殖材料)和育种两个环节,下图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不同类型作物种源“卡脖子”类型。

完成下面小题。

3.根据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玉米“卡脖子”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该种质资源B.小麦和水稻种子我国基本可以自给自足C.我国种源进口依赖是普遍存在的D.蔬菜和花卉种子需要大量进口4.下列有关应对农作物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措施,错误的是( )A.加大全球范围内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拓宽种质资源B.建立种质资源库,收集并贮藏各种农作物品种种子C.加强育种技术研发投入D.禁止进口国外种子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酸汤是用红辣椒、西红柿等众多配料腌制发酵而成的,其色泽鲜红、味道鲜美,是酸汤鱼等菜肴的底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见下图),建立以酸汤产业为中心的全产业链,促进了当地乡村振兴。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最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3.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①国内石油资源不足,供需矛盾突出; 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③国际石油资源竞争激烈; ④进口来源单一,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 ⑤运输方式和运输通道较单一,过分依赖海洋运输,单一的运输 路线; ⑥石油战略储备不足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思维流程第(1)题: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第(2)题: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答案 (1)A (2)C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经典对练•得高分]
(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二模)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 净进口国,石油进口依赖度达60%以上。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规划建设了 三条陆上和一条海上油气进口通道,分别为东北(中—俄)通道、西北(中 国—中亚)通道、西南(中—缅)通道以及经马六甲海峡、南海的海运通道。 四大通道都是油气兼备。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从20世纪末开始由能源出口国变为能源净进口国的主要原因是
2022
高考总复习
专题十二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专题突破
地理
内容索引
网络构建•专题总览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专项模块•素养培优
网络构建•专题总览
战略储备 粮食储备
石油
空间配置 环境问题
高频考点•能力突破
核心考点一 能源与国家安全
[归纳提升•学技法]
1.我国能源存在的问题 (1)能源地区分布不均,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地区不匹配。
核心考点一 核心考点二 核心考点三
4.我国的下列城市中,最适合建设大型煤炭地下气化工程的是( ) A.上海市 B.大庆市 C.六盘水市 D.济南市 5.煤炭地下气化相对于传统采煤方法( ) A.地面塌陷事故增多 B.地表土壤污染加剧 C.不受地质条件的影响 D.煤炭资源利用率提高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十二含解析

专题强化练(十二)一、单项选择题(2020·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期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

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旨在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读图,完成1~2题.1.“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②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③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一带一路"的西端是世界乳畜业发达地区,其最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是()A.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C.劳动力资源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解析:第1题,“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东西两端,区域内部经济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我国处于东部,是著名的“世界工厂",产能大,需加强对外合作以输出过剩产能,①对;中亚地区是全球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石油资源依赖国际市场,②对;欧洲经济发达,人才济济,但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③错;南亚地区因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是粮食的进口区域,④错。

据此分析,①②对,选A。

第2题,乳畜业的主导因素是饲料供应和市场远近.“一路一带”的西端是西欧,该地是乳畜业发达地区,主要原因是该地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乳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其他社会经济因素都不是主导因素。

据此分析选D。

答案:1.A 2.D(2019·吉林延边二中高三) 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兴起于明朝,盛行于清朝,是把名家书法墨迹镌刻在木板或者石板上,然后拓印成墨本并装裱成册的技艺,整个生产过程由纯手工完成。

其工序可分为选稿、选材加工、雕版、拓印和装帧。

雕刻木材主要为平原地区生长缓慢、木质较硬、纤维较短的梨木和桃木。

很长一段时间内,衡水市从事法帖雕版拓印技艺的人员较少,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技艺得以重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十二)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1.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风电产业发展迅猛。

下图为我国有效风能和主要风电场分布图。

材料二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3年发布的《关于做好分布式电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对于普通用户自建的发电设施所产生的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

分布式电源是指位于用户建筑附近,单个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以自发自用为主的发电设备,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所有清洁能源。

(1)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内蒙古东部大力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3)分析我国推广分布式电源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据图指出总体分布趋势和两个富集区即可。

第(2)题,内蒙古东部开发风能资源的有利自然条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原地区风力大且大风日数多;二是地势平坦,土地充足,有利于风电场的建设。

第(3)题,分布式电源利用的主要是清洁能源,大力推广分布式电源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同时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1)分布不均。

由沿海向内陆先减少后增多;主要有两个富集区,即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2)位于西北高原地区,受西北季风影响大,大风日数较多,风力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充足,地价较低,有利于风电场建设。

(3)可增加我国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2.(2016·商丘一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山西省已经确定把资源综合利用同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相结合,引导扶持一批大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标志着山西省由单纯的煤炭、电力单一产业开始向煤、电、铝、冶金、建材等产业联合经营的转变。

材料二山西省煤炭外运主要线路图及各产业投资比重图。

(1)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分析)。

(2)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电力投资比重接近煤炭投资,有何优点?(3)分析山西省应怎样才能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消费重心位于东部沿海,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运输方式是铁路。

结合题干提示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煤炭以外的投资增加,势必会影响产业结构和缓解煤炭外运压力。

第(3)题,资源型经济转型一般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①地理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输煤、电距离近。

②市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

③交通: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外运条件好。

(2)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减轻煤炭外运的交通压力。

(3)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协调三大产业的发展,适当压缩煤炭产业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使煤炭工业向气化和液化产品的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农业、轻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工业比重;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016·兰州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消费426 000万吨标准煤(2004年为230 281万吨标准煤),占全球消费量的22.4%。

核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冷却水,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截至2015年8月16日,我国大陆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6台,加上正在修建的共51台。

根据“十三五”规划草稿,我国将在2016年开始的5年内,每年建设6到8座核电站。

近年来我国核电企业与英国等多国展开深入合作,与阿根廷签下核电装备近60亿美元大单。

(1)与2004年相比,简述我国2014年能源消费特点。

(2)分析我国已运营核电站全部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3)对于我国今后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电,请说出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

解析:第(1)题,对比2004年和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可以得出我国能源消费特点的变化。

第(2)题,可以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沿海地区的能源状况以及核电的优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可以选择从应该的角度回答,也可以选择从不应该的角度回答。

选择应该的理由可以从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核电的优点、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选择不应该的理由可以从我国能源资源概况、核电安全问题及废料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煤炭消费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占有很大比重;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明显,但仍不足20%;能源消费结构正在趋向合理。

(2)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能源需求量大;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匮乏;核电为高效清洁能源,既能缓解沿海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又能减少环境污染;水源丰富,核电生产冷却方便。

(3)应该。

理由: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核电是清洁能源,可以减轻污染;核电可以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核电装配出口,为国家创汇,提高经济效益。

(或不应该。

理由: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不必大规模发展核电;核电生产存在安全隐患;部分民众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工业废料处理难度大。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斯湾地区不仅石油资源丰富,而且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

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并且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原油外运方便。

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

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目前,沙特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

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0%。

(1)分析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2)简述沙特阿拉伯在内陆地区发展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3)指出沙特阿拉伯大力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作用。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对波斯湾沿岸地区石油资源特点的描述和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分布,作为波斯湾沿岸最大石油生产国的沙特阿拉伯,具备石油开采成本低、运输成本低和品质好的优势。

第(2)题,根据图中沙漠和降水量的分布特点等信息,可知沙特阿拉伯在内陆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纬度低,太阳辐射热量高;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第(3)题,此题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对国家未来可持续发展”。

沙特计划大力发展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到50%,改变沙特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石油的比重,从而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从长远来看,降低沙特对原油出口的依赖,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沙特经济可持续发展。

答案:(1)沙特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能够自流喷发,易于开发,开采成本低;石油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海运成本低。

(2)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热量高;气候干燥,云量少,太阳光照强。

(3)能源结构方面:能源结构从依赖石油为主的单一结构向多样化转变;环境方面:减少石油燃料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经济方面:从依赖原油出口,向石油化工产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5.(2016·中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多采用水平井和岩层压裂技术(目前主要为水力压裂,将大量水夹杂着化学物质、泥沙,高压注入地下井,压裂岩石,收集天然气)开采。

美国的页岩气层厚度较大、埋藏较浅,目前开发一口气井的费用仅470万美元,但第二年产气衰减率较快,需要较多的气井投入。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储备页岩气开发技术,21世纪进入大规模商业性开发。

下图为美国本土页岩气开采区域和天然气管道分布图。

(1)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东北部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的有利条件。

(2)根据页岩气的生产技术特点,判断甲、乙两地页岩气生产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3)对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美国公众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请你表达其中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资源储量、开采条件、基础设施、技术、市场等方面分析。

第(2)题,开采页岩气需要大量的水源,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冬季;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由此可知甲、乙两地页岩气生产的季节不同。

第(3)题,本设问为开放性题目,回答时注意观点与论据统一。

答案:(1)页岩气层厚度大,埋藏浅,开采成本低;河流湖泊多,水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好,天然气管网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工业发达,市场广阔;专业化程度高,开发技术先进;市场经济发达,融资环境好。

(2)差异:甲地冬季产量大,乙地夏季产量大。

原因:开采页岩气需大量利用水资源。

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水资源丰富;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受夏季风影响,水资源丰富。

(3)赞同。

理由:美国页岩气丰富,生产成本低;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大规模开发页岩气可弥补能源不足;可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

(或反对。

理由:页岩气为非可再生资源,大规模开发易致资源枯竭;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水资源,且易致地下水污染;产气衰减率较快,打井多,破坏植被及生态环境。

) 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我国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

据粗略估算,该地区可燃冰的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的油当量。

材料二世界已探知“可燃冰”分布。

(1)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作为能源,可燃冰具备的特点可能包括( )①可再生②使用方便③燃烧值高④清洁无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结合材料二,描述已探知可燃冰的分布规律。

(3)青海省可燃冰开采可能面临哪些问题?(4)试分析我国陆域发现可燃冰的重要意义。

解析:第(1)题,“可燃冰”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不可再生的,作为能源具有天然气的优点。

第(2)题,由图中“可燃冰”分布可看出其主要分布在海洋与陆地的交界处。

第(3)题,青海省的“可燃冰”分布在冻土带,会给开采带来一些问题,如技术、成本等,同时青海深居内陆,生态脆弱,开采时易造成生态破坏。

第(4)题,陆域“可燃冰”的发现,可增加能源消费中天然气使用的比重,减少污染,扩大能源储量,保障能源安全等。

答案:(1)D(2)主要分布于陆地的近海地区(海洋大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