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态度与管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 -
1、态度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研究,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 经过三个阶段: (1)顺从: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 的要求、群体的规则和别人的意见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 行为。 (2)同化:指个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 己的态度逐渐与他人相一致的过程。 (3)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 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
- 14 -
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态度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支配,以意向为表现。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动之以情”必先“晓之以理”; 情感是态度的关键要素,对认知有调节作用,导致行为 的结果。行为意向是态度的外观和表现。 人的态度的构成有时是单一情感成分,有时是情感和 认知两种成分,多数情况下是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 分。 三者之间一般是协调一致的。但有时,三者也可能不 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第四章 பைடு நூலகம்度与管理
-1-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 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 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2-
案例欣赏: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 “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 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 建一座城市。”
- 15 -
三者
密切相 关
认知=评估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 如我的人,这不公平。
情感=感觉
我讨厌我的主管!
行为=行动的意向
我要换工作! 我向别人抱怨我的主管!
- 16 -
三、态度的特征
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调控性 态度的两极性
- 17 -
四、态度与行为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 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 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 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3-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 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 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 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
- 10 -
二、态度的构成
认知 (Cognition)
行为意向 (Behavior)
情感 (Affect)
- 11 -
认知(cognition) 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 是态度的理性成分,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反映的是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 体的知识、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 性的思维方式。 例如:关于“周立波”你有什么想法?
- 12 -
情感(Affect) 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轻视与尊敬、同情与排斥、 喜欢与厌恶等。——正性的、中性的或者负性的。 反映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要程度。 情感是态度的动力与核心。 例如:提到“周立波”会引发什么感受?
- 13 -
行为意向(behavior) 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 对态度对象准备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例如:当你有机会现场观看周立波的表演时你会怎么做?
-5-
心态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两个口渴的人面对 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真不幸,只有半杯水了。”而 乐观的人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呢!”引发快乐的原 因,并不是因为水量的多少,而是因为看待问题的态度。 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高度,干任何工作,干任何 事情,都是如此。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能否把这件工作、这件事情做得更 完善、更完美。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上更高的职 位。
-6-
-7-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 组织承诺
-8-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二、态度的构成 三、态度的特征 四、态度与行为 五、态度的形成 六、态度改变理论 七、态度改变的方法
-9-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 (1)态度是一种心理现象,既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 括人们的行为倾向。 (2)人们的态度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人物、事件、 国家、集团、制度、观念等等。 (3)态度是行为倾向,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4)态度是潜在的,不能直接观察,主要通过个人的言 论、表情、行为来反映。
态度是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行为是对态度对象的具 体表现。 态度和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为可以反映态度, 态度可能影响行为,人们经常可以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 其行为。
- 18 -
态度和行为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有时态度和行为是相分离的,人们并不按自己所说的 来做(言行不一)。 而且行为的发生并不单单由态度决定,除了态度以外, 行为还决定于其它因素,如社会道德规范、传统的生活 习惯、当时的情境以及对行为结果的预期等等。 因此,态度影响行为,但不决定行为。人们表现出的 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 19 -
那么,态度在什么情况下能预测行为,哪些因素影响 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态度
影 响 因 素
行为
态度的强度 环境压力 态度形成的方式 态度对象与个体的关系 时间因素 个性因素
- 20 -
五、态度的形成
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习得形成的,是 社会化进程的结果。 态度的形成: 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 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多样的态度; 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的态度。
-4-
第一个工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郁闷的,想的 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是满肚 子怨气。 第二个工人要比第一个工人心态好,尽管也是在砌墙, 但他却把这堵墙当作一栋楼房来建,心里想的是如何将楼 房建设得更好。 第三个工人心态最好,工作那么辛苦,他还那么自信那 么专注。人最可贵的就是“认真”二字,第三个工人把砌 墙这样的小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看待,十年后成为老 板也就不足为奇了。
1、态度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研究,提出态度的形成过程主要 经过三个阶段: (1)顺从:个体为了获得奖酬或避免惩罚,按照社会 的要求、群体的规则和别人的意见而采取的表面服从的 行为。 (2)同化:指个人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 己的态度逐渐与他人相一致的过程。 (3)内化: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 彻底转变自己的态度。
- 14 -
三种成分之间的关系: 态度以认知为基础,以情感为支配,以意向为表现。 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动之以情”必先“晓之以理”; 情感是态度的关键要素,对认知有调节作用,导致行为 的结果。行为意向是态度的外观和表现。 人的态度的构成有时是单一情感成分,有时是情感和 认知两种成分,多数情况下是认知、情感、意向三种成 分。 三者之间一般是协调一致的。但有时,三者也可能不 一致,甚至相互矛盾。
第四章 பைடு நூலகம்度与管理
-1-
在工作面前,态度决定一切。没有不重要的工作, 只有不重视工作的人。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 人生,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从而决定不同的结果。
-2-
案例欣赏:
三个工人在砌一面墙。有一个好管闲事的人过来问: “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工人爱理不理地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工人抬头看了一眼好管闲事的人,说:“我们在盖 一幢楼房。” 第三个工人真诚而又自信地说:“我们在 建一座城市。”
- 15 -
三者
密切相 关
认知=评估
我的主管提升了一个能力不 如我的人,这不公平。
情感=感觉
我讨厌我的主管!
行为=行动的意向
我要换工作! 我向别人抱怨我的主管!
- 16 -
三、态度的特征
态度的对象性 态度的社会性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的稳定性 态度的调控性 态度的两极性
- 17 -
四、态度与行为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 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一家 房地产公司的总裁,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态度决定高度,仅仅十年的时间,三个人的命运就发生 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
-3-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 追求和目标。具有积极、乐观心态的人,其人 生目标必然高远;有了高远的目标,必然会为 之努力。有努力必有回报。
- 10 -
二、态度的构成
认知 (Cognition)
行为意向 (Behavior)
情感 (Affect)
- 11 -
认知(cognition) 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认识和评价。 是态度的理性成分,是态度形成的基础。 反映的是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 体的知识、意象或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倾向 性的思维方式。 例如:关于“周立波”你有什么想法?
- 12 -
情感(Affect) 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轻视与尊敬、同情与排斥、 喜欢与厌恶等。——正性的、中性的或者负性的。 反映个体对客观事物的需要程度。 情感是态度的动力与核心。 例如:提到“周立波”会引发什么感受?
- 13 -
行为意向(behavior) 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 对态度对象准备做出反应和采取行动的可能性。 例如:当你有机会现场观看周立波的表演时你会怎么做?
-5-
心态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两个口渴的人面对 半杯水,悲观的人会说:“真不幸,只有半杯水了。”而 乐观的人会说:“真好,还有半杯水呢!”引发快乐的原 因,并不是因为水量的多少,而是因为看待问题的态度。 态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高度,干任何工作,干任何 事情,都是如此。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能否把这件工作、这件事情做得更 完善、更完美。同时,也决定着一个人能否走上更高的职 位。
-6-
-7-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工作满意度 第三节 组织承诺
-8-
第一节 态度概述
一、态度的定义 二、态度的构成 三、态度的特征 四、态度与行为 五、态度的形成 六、态度改变理论 七、态度改变的方法
-9-
一、态度的定义
态度:是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一定对象所持有的比较 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行为倾向。 (1)态度是一种心理现象,既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 括人们的行为倾向。 (2)人们的态度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诸如人物、事件、 国家、集团、制度、观念等等。 (3)态度是行为倾向,是一种心理上的准备状态。 (4)态度是潜在的,不能直接观察,主要通过个人的言 论、表情、行为来反映。
态度是行为反应的心理倾向,行为是对态度对象的具 体表现。 态度和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行为可以反映态度, 态度可能影响行为,人们经常可以从他人的态度来预测 其行为。
- 18 -
态度和行为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可能一致, 也可能不一致,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有时态度和行为是相分离的,人们并不按自己所说的 来做(言行不一)。 而且行为的发生并不单单由态度决定,除了态度以外, 行为还决定于其它因素,如社会道德规范、传统的生活 习惯、当时的情境以及对行为结果的预期等等。 因此,态度影响行为,但不决定行为。人们表现出的 态度很难预测他们的各种行为。
- 19 -
那么,态度在什么情况下能预测行为,哪些因素影响 态度对行为的预测?
态度
影 响 因 素
行为
态度的强度 环境压力 态度形成的方式 态度对象与个体的关系 时间因素 个性因素
- 20 -
五、态度的形成
态度是人们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习得形成的,是 社会化进程的结果。 态度的形成: 从没有某种态度到具有某种态度; 从简单的态度到复杂多样的态度; 从不稳定的态度到稳定的态度。
-4-
第一个工人总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心情是郁闷的,想的 都是一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回答别人的问题时都是满肚 子怨气。 第二个工人要比第一个工人心态好,尽管也是在砌墙, 但他却把这堵墙当作一栋楼房来建,心里想的是如何将楼 房建设得更好。 第三个工人心态最好,工作那么辛苦,他还那么自信那 么专注。人最可贵的就是“认真”二字,第三个工人把砌 墙这样的小事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看待,十年后成为老 板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