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

合集下载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一、框架理论的概念界定框架是源于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美国学者高夫曼(Goffman)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后,再度被引入到大众传播领域,并成为其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戈夫曼:“框架就是个人将社会生活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是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所谓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心理模式;所有我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经验归纳、结构与阐释都依赖于一定的框架;框架能使我们确定、理解、归纳、指称事件和信息。

因此,框架可被视为个人或组织(包括新闻媒介)对社会事件的主观解释和思考结构一、心理学角度,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

“个体体验的事件和经历同已有的框架发生联系,从而被理解,这些已有的框架是固定的、隐含的。

”二、社会学角度,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

综合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就形成了对于框架概念的两种理解:一类是指“界限”,可引申为对社会事件的规范,人们藉以观察客观现实,凡纳入框架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另一类则是指人们诠释社会现象的“架构”,以此来解释、转述或评论外在世界的活动。

框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事件如何被新闻媒介主观呈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受众如何主观地解读新闻报道。

二、框架与受众认知现在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中:客观现实,即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媒介现实,媒介所呈现出来的媒介世界;受众现实,即受众通过媒介对客观现实的认知。

受众在阅听新闻报道的时候,会依照过去的经验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这就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并实现三种现实之间的转换。

(从马航事件发生早期一系列假消息的发布辟谣发布再辟谣就可以看出,在重大灾害性事件面前,主流媒体应该运用及时、准确、全面的新闻框架对事情进行报道,这有利于受众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否则大道不通就为小道消息、谣言、流言提供了空间,产生更大的社会危机。

)怀疑性认知方式:第一步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

第二步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第三步信源是谁?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第四步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第五步其他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第六步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三、框架与事实呈现框架理论和议程设置一样,虽然不能保证让受众怎样想,但是却可以在让受众想什么上产生效果。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框架这个词,比如我们会说某个问题的“框架”是什么,或者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思考的框架”。

然而,对于这个词的具体含义和定义,很多人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解释和探讨框架理论的概念,并深入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让我们更加明确地定义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浙瑞斯基提出的,他认为人类的思维和理解是通过建立和运用各种认知框架来实现的。

简单地说,框架理论指的是人们脑子里存储的一种思维结构,用于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些框架是通过个人的经验、文化背景以及社会交往而形成的,它们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框架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概念框架”。

概念框架是对特定概念的基本认知结构和逻辑组织的表达方式。

以“爱情”为例,我们每个人对于爱情的理解都可能不同,因为我们在不同的文化和环境中成长,对于爱情的经历和看法也不同。

这些个人的经验和理解形成了我们对爱情的概念框架。

而这个概念框架又会影响我们对于爱情的思考和行为。

框架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动态性。

框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个人的经验和学习而演变和变化。

人们在解释和理解世界时,会根据自己的框架进行思考和推断。

但当遇到与现有框架不符合的信息时,我们可能会经历认知冲突,我们需要调整或改变我们的框架来适应新的信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时候需要接受新的观念或改变旧有观念的原因。

框架理论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

在语言学中,框架理论被用来解释语言的意义和语义。

根据框架理论,我们的理解和使用语言是基于概念框架的交互和启发。

在心理学中,框架理论被用来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信息,并进一步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在社会学中,框架理论被用来研究社会认知和社会行动,例如如何形成和传播社会思潮和观念。

在政治学中,框架理论被用来研究政治沟通和舆论形成的过程,以及人们对于政治事件的认知和看法。

理论框架梳理

理论框架梳理

理论框架梳理在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框架的梳理起着重要作用。

理论框架作为研究的基础,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并在研究中起到指导和解释的作用。

本文将从梳理理论框架的定义和意义入手,介绍常见的理论框架类型,并通过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理论框架的定义和意义理论框架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对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和解释框架的构建。

理论框架不仅包括理论的选择和构建,还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释。

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理清思路,明确研究目标,提供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对于研究的可信度和学术价值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理论框架类型1. 理论描述框架:这种框架通常用于描述某个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假设等内容。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理论进行描述和解释,进而探究研究问题的根源和机理。

例如,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描述框架被广泛运用,可以以其核心概念和原理为基础,分析社会现象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

2. 理论模型框架:理论模型框架通常用于建立某种理论模型,以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

研究者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可以定量地分析研究对象的变量关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在经济学领域,供需模型和消费者行为模型等理论模型框架被广泛用于定量分析市场供需关系和消费者行为。

3. 理论分类框架:理论分类框架通常用于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理论进行分类和归纳。

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理论的比较和分析,理清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该学科的发展和演变。

例如,在心理学领域,可以根据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等理论分类框架,对不同理论进行整理和划分。

三、案例分析以社会心理学为例,来具体说明理论框架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自我概念理论框架进行梳理。

自我概念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是其行为和情绪的重要驱动力。

自我概念理论框架可以通过对个体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的概念、测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梳理。

框架理论 脉络梳理

框架理论 脉络梳理

框架理论——梳理一、框架的定义及其发展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由高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社会学家代表作:《框架分析》【主要观点】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她对于情景的定义,这种定义可以分为条和框架,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高夫曼对于框架的定义: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框架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源自过去的经验,二是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美国西北大学政治系学者丹尼斯&詹姆斯传播学者和政治学家所称的“框架”一词主要涉及两种情况:①媒介框架(或称传播框架):当有关议题或事件的信息传递给某听众时,讲述者所使用的字词、图像、短语和讲述风格,强调讲述者想要突出的重点。

②受众框架(或称思维框架):指某受众对事件情况的认知性理解,强调受众所认定的事件最重要的部分究竟是什么。

美国天普大学学者Zizi Papacharissi&Maria de Fatima Oliveira框架即是选取已知事实的某些因素,并使之在用于沟通的文本中更加引人注目,目的是促使人们对被描述事件产生某种特定的认知,因果判断,道德评价、应对措施。

美国学者加姆桑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框架的定义,认为框架定义可以分为两类:界限: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取材的范围框架架构:人们通过架构的方式来解释外在世界n.&v.作为名词:即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事实框架的过程对于动词的框架,其具体机制有以下几种说法:基特林: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恩特曼:认为是选择和凸显钟文蔚&臧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二、框架理论1、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来自两方面的研究:黑尔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宏观层面: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舍瑞夫(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frames of reference)微观层面: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层面分析入手,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和建构信息的方法)凯尼曼和特威尔斯基: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框架理论意味着在新闻媒介中存在不同的、用以观察、描述媒介事件的方法,这依赖新闻记者使用的框架。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唐纳德·J·戈夫曼(Donald J.Goffman)在1959年发表的一部重要著作《行为者在公共场所中的表演》(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中提出的一种框架理论。

这种理论揭示了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的自我表现,强调人们为了获得被允许的角色和能力而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形象进行精心包装的社会行为特点,即“表演自我”的社会行为,从而揭示了社会学中自我和自我表现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内容。

该理论可以用四个基本元素来概括:
(1)现场:指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人们表演自我的现实空间。

(2)角色:指表演者为了适应现场的要求所采取的不同的角色,这些角色体现了表演者在现场中的身份。

(3)表演:指表演者根据现场的要求,采取行动或说话等方式来表现自己,以证明自己是可以接受的。

(4)维护:指表演者如何保持自己在现场中的角色,以便在现场中获得成功。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n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

用Goffman(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neman、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

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n &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ntman,1993)。

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

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n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

用Goffman(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neman、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

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n &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ntman,1993)。

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

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理论框架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和概念组成的结构,用于解释问题、推导研究假设,并为研究提供支持和指导。

而研究模型则是基于理论框架构建而成的可视化描述,用于展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研究假设的验证。

1. 理论框架的作用理论框架在论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首先,理论框架为研究问题提供了基础,通过整合和归纳相关理论,帮助研究者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其次,理论框架是研究假设的来源,有助于构建有关变量之间关系的预期模型。

最后,理论框架可以提供理论支持,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提供依据。

2. 构建理论框架的原则构建理论框架时,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守。

首先,选择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的理论,确保理论框架与研究主题一致。

其次,整合多个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充分利用不同理论的优势和观点。

此外,理论框架应具有逻辑性和内在的一致性,确保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和论证的连贯性。

3. 研究模型的构建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模型的构建是进一步细化和验证理论的过程。

研究模型主要使用图形和符号,描述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研究问题的解释路径。

在构建研究模型时,需要明确定义各个变量,并从理论出发,假设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研究模型有路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等,研究者应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模型。

4. 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的关系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是相互关联的,二者相辅相成。

理论框架为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逻辑基础,指导研究设计和问题的解释。

而研究模型则是理论框架的具象化表达,通过图形和符号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验证理论和检验研究假设。

综上所述,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在论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理论框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引导研究的范围和方向;研究模型则是理论框架的具象化表达,用于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验证研究假设。

研究者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将理论框架和研究模型视为论文中的核心内容,力求精准和完整地呈现,以提高论文的可信度和学术水平。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

戈夫曼框架理论
爱德华·戈夫曼框架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戈夫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提出了人类的行为是由两种力量——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冲突决定的。

爱德华·戈夫曼框架理论认为,人们在决定行为时,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动机的影响。

外部环境指的是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内部动机则指的是人们的个性、价值观、兴趣爱好等。

爱德华·戈夫曼认为,外部环境和内部动机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会相互影响,从而决定人们的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外部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内在动力,内在动力也可以影响外部环境。

例如,当一个人的内在动机是对社会的贡献,而外部环境却让这个人感到社会越来越残酷时,这个人就会受到挫折感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在动机。

爱德华·戈夫曼框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这一理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如社会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经济学等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的内在动机如何影响外部环境。

爱德华·戈夫曼框架理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学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行为的原
因,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

关系框架理论关系框架理论是一种社会心理理论,源于美国心理学家马克罗斯(Mark L. Rosen)的研究。

在这个理论中,罗斯提出人们是以“框架”来理解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框架”实际上是我们认知中的一种形式,是人们把事物放进一种表达形式,以便以一种方式理解和表达事物的过程。

罗斯的理论着重强调个体的社会性,特别是,罗斯认为个体是通过关系来丰富自己的对社会的理解。

在罗斯看来,人们通过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这种关系可以建立在四个层面:社会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和记忆层面。

由此,罗斯提出了关系框架理论,即个体通过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来建立对自己所处社会环境的框架理解,使个体可以把自己的认知、情感、行为和记忆架构在一个综合的框架中,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

罗斯的理论发展出许多其他的研究,如社会认知理论、情感理论等。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参与关系时,会把社会环境的要素组合起来,形成他们自己的观点,而情感理论则指出,人们在参与关系时,会产生种种情绪和情感,这些情绪和情感会在人们处于社会关系中时发挥作用。

罗斯关系框架理论可以进一步用于批判性思考,以及理解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差异。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以提高人际交往的效率。

此外,罗斯的框架理论也可以被应用于帮助做出正确的选择,比如当你面临一个重要的决定时,可以根据你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人对该决定的反应,来做出最佳决定。

总而言之,罗斯的关系框架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理解社会关系,研究人们如何在社会环境中理解彼此,以及如何根据这种理解作出正确的选择,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社会环境,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

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在学术研究中,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理论框架提供了研究的基础和理论支持,而概念定义则确保研究的概念清晰准确。

本文将对论文中的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进行探讨。

一、理论框架理论框架是研究的核心基础,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组织的结构,并引导研究者进行相关分析。

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研究问题和目的:理论框架应该清晰地阐述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研究问题明确了研究中要回答的核心问题,研究目的则指明了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2. 理论基础:理论框架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即相关的理论支持。

这些理论可以是经典的理论,也可以是前人的研究成果。

研究者需要对这些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3. 研究假设和变量:理论框架应该明确地提出研究的假设和变量。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解释,而变量则是用来测量和观察的具体指标。

明确的假设和变量可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研究范围和方法:理论框架应该明确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研究范围决定了研究的领域和对象,研究方法则指导了研究者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概念定义概念定义是确保研究的概念准确清晰的重要环节。

概念定义可以用来界定研究中的关键概念,确保读者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一致。

1. 定义的目的:概念定义应该明确概念的目的和含义。

它可以帮助读者准确地理解研究中使用的关键概念,并避免概念的混淆和歧义。

2. 定义的形式:概念定义可以以文字形式进行,也可以使用图表和数学符号等方式进行。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概念的定义必须清晰简明,能够传达给读者所需要的信息。

3. 概念分类与关系:概念定义还可以根据其属性和关系进行分类和归纳。

这有助于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关联,提高研究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4. 概念的操作性:概念定义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操作性。

这意味着研究者应当给出一个可操作的定义,使得研究中能够对概念进行测量和观察。

框架理论的传播学解释

框架理论的传播学解释

框架理论的传播学理解本题目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讲解:PARTⅠ: 框架的基本概念框架的定义是什么?1、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2、对于Goffman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戏剧主义理论中的符号相互作用理论家,他用戏剧性的比喻来分析人的行为。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简单说来,框架是人们对世界进行主观思考和解释的一个结构其来源是:过去的经验+社会文化意识影响框架(Frame):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的期望。

3、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界限:包含了取舍的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围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为一个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 作为名词:就是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真实的框架过程对于作为动词的框架,学者们对于它的具体机制作了许多的研究,并且有不同的说法:eg:基特林(Gitlin , 1980)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恩特曼(Eentman)指出是选择与凸选而的钟蔚文与藏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PART Ⅱ:框架研究的基本情况介绍框架研究(framing research)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被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

20多年来,框架理论被广泛引用.1、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理论前提)来自两方面的研究:黑尔德(Heider)的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宏观层面: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高夫曼(Goffman)的框架分析(frame analysis)舍瑞夫(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frames of reference) 微观层面: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从个人层面分析入手,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和建构信息的方法)凯尼曼(Kahneman)和特威尔斯基(Tversky):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归因理论假设人类不能理解纷繁复杂的世界,因此个人试图从感官信息中引申出潜藏的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即由谁来负责。

框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 (1)

框架理论在我国的研究: (1)

(三)高姆森发展
• 专门从事社会运动研究的美国学者高姆森可能是迄今引用框架
理论最重要的研究者, • 高姆森将框架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界限之意,可引申 为对社会事件的规定,另一类则指人们用以诠释社会现象的 “架构”。由界限的定义来看,框架像是人们藉以观察世界的 镜头,凡属此镜头纳入的实景,都成为人们认知世界中的部分。 再由架构的定义来看,人们藉由框架来建构意义,以了解社会 事件发生的愿意与脉络。前者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后者则显示
的影响、对信息的价值判断态度以及行为反映的影响。
• 心理学上“框架效应”。 • 称为框架效果并不是绝对的,只有在与受众框架互动的过 程中,透过受众框架的过滤才能发挥其效果。
(四)受众框架
• 受众个人接受和处理大众传播信息的认知结构和诠释规则。 • 围绕不同新闻事件所产生的各种舆论反应,实际上是大众 传播的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相互作用的结果。

存储在人的记忆系统里。
• 认知“基模”即“诠释的框架”
2、框架效应:预期心理学视角 • 框架效应是凯尼曼(Kahneman) 特威尔斯基 (Tversky)决策研究中所考察现象之一,指
同一种资讯经由不同的表述会导致不同的选
择。
• 情景设想:假设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该病可能导致 600人死亡。
意义的结构,是一种观察事物的世界观。
• 将框架理论引入新闻传播领域的是美国传播学者吉特林。 • 他认为框架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
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
框架是一个持续不变的认知、解释和陈述框式,也是选择、 强调和遗漏的稳定不变范式。通过这样的框架,符号的处 理者按常规来组织话语。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特定的新闻 报道,而是一种经过了抽象并且具有一般规律的处理方式。

框架理论与框架效果

框架理论与框架效果
谨慎处理。
内容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定量分析媒介内容中不同框架的使用情况,评估框架效果。
详细描述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对媒介内容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了解不同框架在媒介内容中的使用情况 。内容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但内容分析法可能受到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等因素的影响,需要谨慎处理。
调查法
总结词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受众对某一框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信息,以评估框 架效果。
详细描述
调查法是一种以受众为主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了解受众对某一框 架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信息的方法。调查法具有较高的外部效度,能够较好地反映受 众的真实情况。但调查法的结果可能受到样本选择偏差、问卷设计等因素的影响,需要
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框架理论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强调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性和加工 方式。
02
随着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发展,框架理论逐渐被应用于解释社会
现象和传播过程。
目前,框架理论已经成为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政
03
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框架理论的应用领域
政治领域
用于分析政治话语、政策制定和传播策 略,探究政治现象背后的认知框架。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如正式、非正式或口语化,会影响信息的传 达效果。
信息组织
信息的组织方式,如列表、表格或故事,影响受众对 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受众特征
知识水平
受众的知识背景和水平影响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 接受程度。
兴趣与需求
受众的兴趣和需求决定了他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 和接受意愿。
心理状态
受众的情绪、动机和信任感等心理状态影响他们 对信息的认知和态度。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发展

框架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运用及其发展

引言
社会认知理论是一种个体如何理解、预测和影响他人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在社 会工作领域中,社会认知理论的运用有助于加深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理解, 提高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社会认知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并探讨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方法。
社会认知理论概述
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的是个体如何通过自己的信念、预期和判断来理解他人,以 及这种理解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该理论强调,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并不是客观 的,而是受到个体的知识体系、经验、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人 们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和判断也并非绝对准确,而是常常出现偏差。
2.框架理论的创新发展及优点
框架理论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框架理论强调对传播现 象的全面把握,既包括传播内容、传播者,也包括受众和传播效果;其次,框 架理论注重对传播现象的深层次分析,强调对信息的选择、强调、省略和理解 过程的分析;最后,框架理论强调对传播现象的动态把握,既包括传播过程本 身,也包括受众和传播效果的变化。
5.框架理论在政治传播中的运用
政治传播是政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视角。 在政治传播中,框架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政治宣传的本质和影响。政治宣传 者通过框架理论来设计和传播宣传信息,以影响公众的政治态度和行为。同时, 框架理论也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政治宣传,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政治 决策。
本书的另一个亮点是它对传播学框架的独特见解。郭庆光教授认为,传播学的 框架应该包括传播者、受众、信息和媒介四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他进一 步提出了传播学的四个基本框架:传播者框架、受众框架、信息框架和媒介框 架。这四个框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传播现象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为学生们提 供了一个理解和解决传播问题的重要工具。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简介理论假设理论特点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简介理论假设理论特点

框架理论的名词解释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1927)是“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

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戈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其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关于框架如何而来戈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框架理论的简介框架理论的来源有两方面的取向,一方面是心理学,一方面是社会学。

心理学方面的学者主要是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研究框架,他们认为框架是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称基模,schema),“为人们据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心智代表,若经启用可影响其后续诠释或判断”(黄惠萍,20xx)。

另有一种心理学研究取向认为,框架是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中安排信息,以至于一个议题的某些东西在个人的认知资源中占有更大的部分。

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这一部分东西在影响个人的判断和推断上变得很重要[1] 。

实际上,这两种研究中的“框架”一词的含义已经有了一些差别,前者指的是已经形成的框架(frame),后者指的框架形成的过程(framing)。

虽然frame和framing两个英文单词对应的中文都是“框架”,但显然是两层意思,而这两层意思在框架理论的相关叙述中也时常交替出现。

加姆桑(Gammson)在戈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为一个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

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真实的框架过程;作为名词,就是形成了的框架[3] 。

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

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

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
理论框架是指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现象所构建的理论体系或结构。

它由相关概念、假设、原则和关系组成,旨在解释、预测或指导研究或实践。

概念定义是对特定概念进行具体解释和界定的过程。

在一个理论框架中,概念定义是理解和应用理论的基础,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起点,确保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一致。

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密不可分。

理论框架提供了一个理论的脉络和结构,而概念定义则确保理论内部的概念清晰明确。

理论框架所包含的概念定义是对于探索问题的关键概念做出的严谨解释。

在进行理论研究或实践应用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理论框架。

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定义和界定,理论框架可以提供一个共同的语言和理解基础。

而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者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或政策制定。

总之,理论框架和概念定义是研究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

它们提供了一种组织思维、理解问题的方式,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

框架理论名词解释

框架理论名词解释

框架理论名词解释框架理论(Frame theory)是由Goffman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是社会心理学中一种解释个体对于社会情境的认知方式的理论。

框架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嵌入现有的认知框架中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些框架由个体的经验、文化、语言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塑造,对于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和思维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框架是个体对于特定情境的心理表征。

它是一个认知结构,包括了一系列的概念、信念、预期和期望,用于解释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事件。

例如,对于一个人来说,购物这一情境可以被嵌入一个消费者框架中,该框架包含了有关购买商品的意图、评估和选择商品的标准、支付方式的偏好等信息。

其次,框架具有嵌套结构。

个体携带着多种框架,而这些框架之间可以相互嵌套、嵌套层次也会不断地发展变化。

例如,一个人可能同时携带着工作框架、家庭框架和休闲框架等不同的认知结构,而在特定的情境下,这些框架之间可能会相互嵌套和影响。

再次,框架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具有导向性。

通过框架的引导,个体对于信息的接收、加工和解释具有方向性。

框架可以促使个体关注特定的信息,忽视或过滤掉与框架不一致的信息,从而对事物进行主观的诠释。

例如,一个人如果将一个事件框架嵌入到宗教信仰的框架中,他可能会更倾向于将这个事件解释为宗教的奇迹或警示。

最后,框架之间可以产生冲突和变化。

由于个体携带着多种框架,这些框架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导致个体在认知和决策过程中出现困惑。

同时,随着个体经历和认知能力的变化,框架也会发生变化和演化。

这种冲突和变化促使个体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框架,以适应新的情境和需求。

总而言之,框架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认知方式的理论。

它指出,个体通过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嵌入现有的认知框架中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这些框架由个体的经验、文化、语言和社会背景等因素塑造,并在社会互动中对个体的行为和思维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理解和运用框架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推动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

论文写作中的理论框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理论框架是一个核心的部分,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机的架构。

理论框架指的是用于整合、解释和理解研究问题的理论和概念体系。

本文将探讨论文写作中理论框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理论框架。

一、理论框架的重要性理论框架在论文写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理清思路,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置于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范畴中。

其次,理论框架提供了一个理论引导,能够指导研究者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

此外,理论框架还可以提供相关研究的参照,有助于研究者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进而突显自己的研究创新之处。

二、构建理论框架的过程1.明确研究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什么,确保所构建的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相契合。

在明确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文献调研,寻找与自己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

2.选择合适的理论:在选择理论时,要考虑其与研究问题的契合度、可操作性以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程度。

此外,还要注意理论的可验证性和可解释性,确保所选择的理论适用于自己的研究。

3.整合相关理论:在构建理论框架时,可以将多个相关的理论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更为全面、有机的理论体系。

整合理论时要考虑理论之间的逻辑关联和内在联系,确保整个理论框架的一致性和逻辑性。

4.构建概念模型:在理论框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构建概念模型来表达理论之间的关系。

概念模型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呈现,清晰直观地展示理论的结构和联系。

同时,概念模型还可以指导研究者制定研究假设和设计研究方法。

三、理论框架的应用构建好理论框架后,需要将其应用于具体的论文写作过程中。

在撰写论文的理论基础部分时,应综合介绍并解释所选理论的相关概念、假设和研究成果。

要注意理论的引用和参考文献的标注,确保有准确的来源和引用方式。

此外,还需要阐述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说明为什么选择该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并引出对研究问题的解释和发现。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一、引言理论的范畴与框架是指理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它们共同构成了理论研究的基本结构与逻辑框架。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为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撑。

本文将从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定义、功能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定义理论的范畴与框架是指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

具体包括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等内容。

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本要素,构成了理论研究的基本结构与逻辑框架。

理论的范畴是理论研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础。

理论的范畴包括理论的概念、定义、属性、关系和演化等。

理论的范畴是理论研究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理论的框架是理论研究中的逻辑结构和思维模式等,它们是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理论的框架包括理论的问题、目标、方法、结论和发展趋势等。

理论的框架是理论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基本的逻辑和方法。

三、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功能理论的范畴与框架具有指导性、规范性和创新性的功能。

首先,理论的范畴与框架具有指导性的功能。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指导和支撑,它们指导着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

在理论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对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明确研究问题和方法,从而提高研究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理论的范畴与框架具有规范性的功能。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规范和标准,它们规范着理论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必须遵循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规定,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以确保研究的可信性和可靠性。

最后,理论的范畴与框架具有创新性的功能。

理论的范畴与框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它们鼓励理论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在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通过对理论的范畴与框架的创新和拓展,提出新的观点和理论,推动理论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传播学界,许多学者认为“框架”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Scheufele,1997),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相当模糊的、充满矛盾的概念,在新世纪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框架理论起源于两方面的研究:首先是社会学方面,Heider的归因理论和Goffman的框架分析认为,世界纷繁复杂,个体为了洞悉事物的因果关系,往往采用“主体框架”来认知世界。

用Goffman(1974)的话来说,框架作为一种认知的结构,帮助个体去“定位、感知、确定和命名”周遭的环境和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认知心理学,Sherif的参照框架理论和Kahneman、Tversky的预期理论认为,个体的判断和认知是在一个参考框架下进行的,而框架则是一套控制感性认识、逻辑评价或社会行为的标准、信仰或预期。

这两种起源的区别在于,后者认为框架是“心灵的内在结构”,而前者则认为框架是“建构话语所使用的策略”(Pan & Kosicki,1993)。

框架理论与传播学结合起来,强调框架就是选择事实的某些方面,使被选择的部分在传播文本(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等)中更为显著(Entman,1993)。

也就是说,框架按照某种特定的规范和惯例,简化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实,有选择地迅速将其整合到新闻报道中,这个框架隐含在采写、编辑、组织等过程——当然,这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来说,实际上,框架理论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新闻生产角度,研究媒体框架如何被建构;其次是从媒体内容的角度来考察媒体框架是什么;最后是从效果研究的角度来分析受众如何接受和处理信息,即受众框架(陈阳,2007)。

如何和框架理论的两个起源联系起来,我们不难看出,前两个角度(新闻生产角度和媒体内容角度)是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的,该方面研究往往站在一个批判的立场,比较典型的就是讨论新闻生产与权力的关系、媒体内容与社会偏见的关系;而效果研究的角度则与心理学结合,则往往处于相对保守的立场,关注的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基于研究选题的需要,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媒体内容这个方面,也就是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新闻文本的研究。

框架是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为新闻事件赋予意义”(Gamson,1987)。

正如前面提到的,框架就是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或排除,是某些信息在新闻文本中更加突出,从而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乃至态度。

建构框架常采用的方法包括选择和重组——选择就是一种“边界”,就像李普曼所说,新闻就像是探照灯射出的光束,光束之外的社会事实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框架确定了某种边界,边界之内的事实被强调,边界之外的事实则被“无视”。

重组是建构框架另一种方法,它通过从新排列新闻素材的报道顺序并赋予新的含义,从而形成一套解释社会现象的内在结构或角度。

但无论是采用选择还是重组,框架都是通过符号和修辞而建立起来的。

因而,我们的研究对象就是这些在新闻文本中构成特定框架的符号和修辞。

McCombs等人(1997)认为,框架理论与议程设置理论关系密切,是“议程设置的第二个层面”。

该看法正确与否并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但他们提出来的frame building和frame setting两个概念得到了其他学者的广泛认同。

用这两个概念,结合Entman(1993)提出的四种框架类型①Problem definition②Causal interpretation③Moral uation④Treatment recommendation, Zhou & Moy(2007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对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关于“宝马案”的新闻报道和网络民意的内容分析研究)的模型:这个模型对于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还必须根据选题的需要进行修改。

从框架类型的方面来说,有学者在对美国和欧洲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后提出了五种新闻框架类型(Semetko & Valkenburg,2000)——①Conflict frame②Human interest frame③Economic consequences frame④Moralityframe⑤Responsibility frame。

结合上述模型和这个五种新闻框架类型,根据将要进行的、具体对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建立一种适用于该研究的模型,是我们下一步的讨论、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参考文献1. Goffman, E. (1974. Frame analysis: An essay on the organization of experience.2. Pan, Z., & Kosicki, G. M. (1993. Framing analysis: An approach to news discourse. Political Communication.3. Scheufele, D. A. (1999. Framing as a theory of media effect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 Entman, R. M. (1993. Framing: Toward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5. McCombs, M., Shaw, D. L., & Weaver, D. (1997. Communication and democracy: Exploringthe intellectual frontiers in agenda-setting theory.6. Zhou, Y. & Moy, P. (2007. Parsing framing process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media coverage.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7. Semetko, H & Valkenburg, P. (2000. Framing European politics: a content analysis of press and television new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8. 高芳,(2008),《简析框架理论》,《理论视野》;9. 陈阳,(2007),《框架分析:一个亟待澄清的理论概念》,《国际新闻界》。

框架理论——新闻框架传播学补考一名词解释另补考过了 662010-06-01 17:14框架理论(Framing Theory)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 , 1955),由高夫曼(Goffman , 1974)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

后来再被引入到大众传播研究中,成为了定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高夫曼认为对一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就是他或她对情景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分为条和框架。

条是指活动的顺序,框架是指用来界定条的组织类型。

他同时认为框架是人们将社会真实转换为主观思想的重要凭据,也就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

关于框架如何而来,高夫曼认为一方面是源自过去的经验,另一方面经常受到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

加姆桑(Gammson)在高夫曼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框架定义可分为两类,一类指界限,也就包含了取舍的意思,代表了取材的范围;另一类是架构——人们以此来解释外在世界。

这里可以把框架概念理解为一个名词和动词的复合体。

作为动词,是界限外部事实,并心理再造真实的框架过程;作为名词,就是形成了的框架(臧国仁,1999)。

对于作为动词的框架,学者们对于它的具体机制作了许多的研究,并且有不同的说法,如基特林(Gitlin , 1980)认为是选择、强调和排除,恩特曼(Eentman)指出是选择与凸选,而台湾的钟蔚文与藏国仁认为是选择与重组等。

中国学者潘忠党认为,框架的分析,“是一个关于人们如何建构社会现实的研究领域”。

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是源自高夫曼的思想。

坦克德(Tankard ,1991)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

恩特曼认为框架包含了选择和凸显两个作用,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

在对新闻框架的形成因素的研究中,伍(Woo, 1994)等认为,框架是新闻工作人员、消息来源、受众、社会情境之间的互动的结果。

框架分析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传播学者的重视并且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黄旦教授在《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一书中,对框架理论分析到,从框架分析角度,新闻生产本省就是一种社会性生产。

在这样的一种生产过程,新闻首要的是一种社会制度。

首先,新闻是对新闻消费者制作能够得到的信息的一种制作化方法。

消费者购买报纸是为了他或她要阅读喜剧或桥牌专栏,了解天气预报,寻找正在放映的电影,或阅读关于洪水、水灾或社会动乱的报道。

其次,新闻是合法机构的同盟。

国务卿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普通的男男女女就不能这样使用媒介,一般市民也不能像合法政治家和机构所拥有的那种权力,把自己对新闻的反应变成公共政策和计划。

最后,新闻是在组织机构中工作的专业从业者所发现、搜集并传送的。

这样,新闻不可避免地依赖于制度化过程可遵循制度化操作的新闻从业者的产品。

这些在操作必然包括和那些按惯例新闻要予以报道的机构合作。

理论假设框架理论的理论假设来自两方面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社会学和微观层面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特定的诠释框架来理解日常生活。

通过对于社会角色、社会情境的诠释,使人们能够了解特定行动场景中自己应有的交往行为和表现,从而协调与他人的行为,使日程生活井然有序。

框架就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用来理解社会境遇的一套特定期望。

这是所谓的象征互动视角。

心理层面的研究认为框架是个体处理信息和建构信息的方法。

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的认知框架去体验现实,并根据这种框架采取行动,从而建构现实。

这就是预期理论。

框架理论并不是一个发育完全的理论范式,可以说,它从属于话语分析的范畴。

新闻媒介框架是在戈夫曼的象征互动视角和心理学层面的预期理论视角的基础上得来的。

新闻媒介框架由瑟尔斯提出,他认为新闻媒介倾向于以各种不同的方法构造议题。

定义框架可以界定为采取一种集中的组织思路,通过选择、强调、排除、增加和精心处理等方式,通过标题、导语、引文和重要段落的体现,对新闻内容做出报道的做法。

如对恐怖主义的报道。

理论运用新闻框架影响了受众如何想,影响受众如何处理和储存信息,将受众的注意力引到事实的某些方面,从而使其忽略其他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