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

合集下载

李炳亭翔宇的理想课堂

李炳亭翔宇的理想课堂

【原文地址:李炳亭:翔宇的“理想课堂”作者:诸向阳】在江苏乃至于全国,翔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相当高的。

这所目前国内最大的民办教育集团,现有10所子校,在校学生达50000名,教职工6000人。

十年前,翔宇靠“体制改革”而“名”动全国,从此走向了一条阳关大道。

十年后,当翔宇“抢”在江苏省规范办学之前,锁定课堂搞“二次”创业革命时,同样是疑问鹊起。

有人找到卢志文说,翔宇一不缺好师资,二不缺生源,三不缺资金,旗下的老牌名校宝应中学,更是江苏省著名品牌学校,改什么改?尤其是听说翔宇竟要“不耻下问”,借鉴杜郎口经验时,更是引发了“名校心态”下的哗然。

翔宇的“改”字诀从“体制改革”中走来的翔宇,把“改”当成创业的精神传统。

其实课改始终伴随着翔宇,并推动着翔宇的发展。

卢志文说,翔宇刚刚起步后,即便是在离高考最近的宝应中学,也坚守着几条教育的底线,他们称之为“五个每”:每班有一个图书馆;每晚有一次电视新闻;每周有一个名片剧场;每学期有两至三次名家讲座;每位同学有一份翔宇自己的报纸。

而针对于课堂的,则是被他们视为教学秘密的“两项改革”,即以“基础教案”、“基础作业纸”为载体,支撑着自己的教学行走。

但就是这样,他们还深感到这仍是在“原地”的“修补”,而不是旧城建造中的“易地新建”,“隔靴搔痒”“聊胜于无”而已。

随着集团规模的高速扩张,尤其是后来“新教育”团队在集团的“落户加盟”,为翔宇“二次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卢志文说,我不否认翔宇是名校,但真正的教育人,眼光应落在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缺失之中。

他开始在“名”之外,从创业的初衷思考翔宇的发展增长倒底有没有极限?而持续发展的空间又在哪里?他说,既然是名校,翔宇就更应该担当更大的责任和贡献,才对得起社会给予翔宇的这一份信任。

当过“名师”,又对教学研究情有独钟的卢志文有个观点,他认为,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这个“经由”的过程就是“课改”。

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2

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2

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龙永忠尊敬的领导各位教育同仁及兄弟们:大家好!要感谢王校长给了一个机会让我重回这里与朋友们交流。

今天,结合自己的教学及体会,只能说是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如能对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所促进,是我最大的心愿,耽搁了大家的宝贵时间,还请多多包涵。

看到孩子们上课无精打采,看到学生的学业课业负担重可效果不如人意,看到一些老师的课堂氛围沉闷,而我们那可爱的弟子们就像油锅里的油条被煎熬着,想想这样比喻也不为过。

现在的孩子已经失去了童年,更不要说童年的乐趣,少年的风采了。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我们那时候虽然物质不富裕,可是我们的时间是富裕的:我们有很多时间跳皮筋、跳房子、捉迷藏、打游击,捞鱼……现在的孩子呢?他们怕周末,因为周末比上学还累,有学不完的课业;他们怕放学,因为放学了,有写不完的作业,难道这不是在油锅里煎熬吗?中国著名的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说了一句震撼人心的话:课改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所以,今天我也要借李老师的话,与朋友们聊聊课改的话题。

今天,我要谈谈课堂改革五句话:一、课改关系到学业成绩的提高;二、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关键;三、重抓课例研究是核心;四、教师成长在学习;五、反思总结是进步。

这五个方面,是我过去一直关注最多,也花力气最多的五个大的方面。

一、课改关乎学业成绩。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觉得,我们为师一天,就要为学生的成绩提高用上一天的心。

成绩是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抢战时间也好,加班加点也好,抓各项常规的落实也好,我们的落脚点,无非是让学生的成绩能得到快速的提高!你教的班级成绩考得好,学生高兴,家长高兴,领导高兴,自己当然也十分快乐!谁都想的事情,可为什么一到实践中,偏偏为什么会不如人意呢?我想,这与以下因素有关系:第一,你的课堂受学生欢迎吗?第二,你是否真正热爱你的学生热爱你的职业?第三,你想提高成绩就是打时间仗吗?课堂不受学生欢迎,学生难过,老师更难过!不真正爱自己的职业,你就无法找到工作的乐趣!想提高成绩,就打时间仗,这样一来,老师累,学生也累,都在活受罪!我还是举一个自己亲身的经历为例吧。

与李炳亭对话

与李炳亭对话

与李炳亭对话——关于课改的22个答问1. 课改到底是改什么?李炳亭(以下简称李):这个问题需要从不同的认识程度上回答,课改表面上看是改课堂结构,倡导少讲多学,实质上是改变教学关系,也就是在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下,重构新的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这从本质上来说是改变教育教学思想。

一节课究竟看什么?我以为要看课堂背后的两个支撑,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识,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2. 您多次说过课改是改人,如何理解?李:课改不仅仅是改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人。

然而,很多学校至今还把课改理解成改结构、改方法,虽然改总比不改强,但要真正让课堂完成质变,仅仅靠改“技术”(课堂结构流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是无法达成最终目的的。

改人,意味着教师要敢于转变角色成为“新教师”,如果“角色”的转变没有成功,仍然完不成课堂的本质变革。

3. 教师要真正完成角色的转变,很难吗?李:是的。

一方面,教师受旧经验和旧观念的支配,缺少“自我否定”的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让很多教师不敢贸然去改变。

传统的教育教学缺少一些“人本”情愫和“人文”关怀,不习惯于“放手”和“信任”学生,唯恐学生一旦动起来不好管理。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们的大多数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

4. 为什么说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李:教育即“人学”,也就是说教育必须首先从儿童出发,或者说,唯有儿童才是真正重要的课程。

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一旦离开了对儿童的研究、认识和发现,则无法称其为教育!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蒙蔽下,我们缺少对学生的尊重、研究、认识、发现,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存在,忘记了成人和儿童的差异性,从而让教育失却了“人性”,让教学失却了“情感”。

我们一味地研究书本、教法、教学目标,对学生强制、要求、替代、包办,缺少对学生的信任、放手、激励、点燃。

李炳亭老师的《给学校的22条建议》

李炳亭老师的《给学校的22条建议》

原文地址:给学校的22条建议作者:李炳亭1、校训是学校的脸面;校训是学校的招牌、形象、灵魂。

校训要追求历史感、独特性、人本化,要淡化“政治性”,强调为教育的“人类学”意义。

2、学校文化要从细节入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会生活、懂得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可惜中国现阶段的学校一般没有文化,千年老校也没文化,除了教学楼和绿草坪,哪里有文化的影子?文化应无处不在,潜移默化。

3、校园里的一切的“规则”,都应由学生自定、监督和执行,可以成立“班级纪委”,每间教室充满希望,学校就有希望,中国就有希望。

4、学生犯错可以“惩罚”,但绝不能侮辱。

“劳动惩罚”要不得。

上帝在孩子时都会犯错,要平等善待每一个学生。

教育从手段上有时候可以总结为“刺激”,也就是激励调动每个人追求美好、自我约束、敬畏自然、遵守大道。

5、谁应该成为班主任?当然是学生。

学生是主体、主人、主角。

班级的管理权归属学生所有,为什么不偿失“两党执政”?把班级划分为AB两党,轮流执政,比拼精彩,一切都希望其实就是教室里萌芽。

6、你的学校有没有气质?有什么样的气质?建议所以校长要围绕“学校气质”加以思考。

气质需要修炼,文化内化就变成了气质。

7、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要随意“请家长”,更不要给学生轻易下结论,哪里有差生,差生都是教师“培养”和制造出来的。

8、把让学生写检查变成由教师写作与学生的“对话录”,任何沟通都是从心开始的,板着脸训斥的结果只能是“离心离德”,让学生恨你不死。

9、学校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场所:让情感得以“体验”、灵魂能够“飞翔”、让精神得以“升腾”。

教师岂能成为“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有什么权利“塑造”和“雕刻”别人?!一切教育都应该服从天性、尊重自由生长。

10、谁都有无数个”第一次“,要巧借每个学生的“第一次”,为他们的生命成长做好奠基,这才是教三年,为三十年负责。

谁还记得第一次入团是什么时候?第一个六一节呢?第一次没评上三好学生教师给予你怎样的疏导?11、中国有无数个节日,每个节日用好了都可以变成一个充满意义的“成人礼”。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

高效课堂的文化与评价理念李炳亭高效课堂评价系统叫“以学评教”系统评价不是为了甄别、排队、控制和打压,而是为了改进、完善、激励和提升。

如果高效课堂是“汽车”,那以学评教系统就相当于“高速公路”。

没有高速公路,仍然显现不出“汽车”较之传统课堂那架“旧马车”的优势。

高效课堂之所以把相信学生当做教师的师德,是基于教育必须体现在学生身上,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情感、课堂幸福指数、学习收获、成长轨迹等作为判断课堂价值的依据。

尤其是课堂幸福指数,它要考量学生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按照马斯洛的五大需求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能力、关注永续发展,从关注个别人的发展到满足团队的发展需求,从关注达标率到关注情绪、情感和精神,从要求承受到关注但当,从教导式管理模式到关注自主成长模式。

任何有意义的成长都必须基于自主,基于信任、尊重和发挥。

承认价值和发挥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价值感,高效课堂依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个灵魂建构评价体系。

当然相信学生是把学习交付学生的前提,敢于交付。

不仅交付“学权”,还要交付“评价”,即以学评教。

经验告诉我们,课改成在教师,败在校长,校长在课改中的责任什么时候都应该比教师的更大,而不应该一味把不改的责任加于教师,不明确这个职责,课改很难推进下去。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羊,就应该发挥出领军的“羊群效应”,否则校长就会成为课改最致命的“短板”。

以学评教首先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以身作则、揪住课改、建构评价。

评价的核心是明辨是非,统一“好课”的标准。

高效课堂这样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的课才是好课。

这当然是仅指实然目标,加上应然目标,这样说就较为完整,“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课才是好课”,能让学生学会并且会学、乐学、创学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德国教育家狄斯多维认为,一个教师教会了学生知识他不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教会学生发现知识,他才是好教师,叶圣陶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威廉·亚瑟·伍德认为:平庸的教师讲述,好的教师解释,优秀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

李炳亭解析杜郎口

李炳亭解析杜郎口

李炳亭解析杜郎口:今天怎做名校第一部分:关于名校从80度到100度,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到底是什么?我们必需通过课堂寻找突围。

1、校长要有“新闻眼”。

用“新闻”透视是否有价值。

2、学会“雷达下的飞行”,避开耳目,切忌穿自己的鞋走别人的路。

3、校长要有“胆商”:敢于在实践上另辟蹊径。

胆识过人可成名。

4、教育要具有两个属性:教育性和新闻性。

A、不反“人性”,起码守住“教育的底线”。

成就人而不是“毁人不倦”。

其次要做能让孩子记忆一生的教育。

“在心灵上写诗”:一句话、如看月亮、赏雪。

B、新闻性就是“行动求证”和“问题破解”。

已经不是要有“亮点”,而是取决于“价值”。

仅仅靠几句看起来很美的所谓“理念”想成就一所名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逐鹿中原靠的是实力和谋略。

我们可能更关注来自民间的“草根教育”。

5、名校要从三个方面寻找突破。

何谓“名校”?第一、善于发现问题,揪住要害“捻针尖”。

捻下去,入肉入骨才叫特色。

第二、注重“行动阐释”。

围绕几个词汇:高效课堂、另类教学、教育创新、专业素养、班级自主、学校自治……。

第三、学校必走的“三步曲”。

从“学习自主”到“班级自治”然后到“校园自治”。

得家长者得天下。

教育因开放而美丽。

6、“挨骂”的教育也要满足两种需要第一、高考的需要。

为了不挨骂。

考不上大学家长骂。

第二、学生的需要。

为了不挨骂。

应试教育学生骂。

做错了事校长骂,忙得顾不上家老婆骂,对不起学生自己骂。

其实成了名校同行骂。

选择教育就是选择了挨骂。

争当自己不骂自己的教育英雄。

7、希望在农村:“变”才能“化”。

城市精英教育只是体制的怪胎;为什么典型非要出在“农村”?“生存”问题。

当年的小岗村承包和今天的杜郎口课改有着惊人的相似,“穷则变,变则通”;另一方面,我对于所谓的城市教育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以为城市教育只是优资教育资源的霸占者,在动辄数亿元的各类建筑包装下,那只不过是披了一件光鲜的外衣以此来遮掩先天的“驼背”而已,哪里没有这样的学校?8、城市学校更应该开放。

李炳亭=让教师“普通”起来

李炳亭=让教师“普通”起来
因为心痛教师,我在讲座时这样说,无论是谁,都必须尊重教师,对教师多一点关照,让教师多一点轻松和幸福。而之于今天的课改,任何人都无权以课改的名义给教师们增加任何负担,否则便是对课改犯罪,更是对教师的不尊重!
若果真的尊重教师,请勿再把教师当成“特殊职业”,让他们“普通”起来吧,有普通人的收入,过普通人的生活,做普通的教育。至于有人想优先什么,那是“不普通”的人的事,谁知道他们整天想干什么,咱普通人猜不透,而他们又不喜欢对咱普通人说实话,那就和我们普通人无关了吧。
?其实,课改就是让老师们做回“普通人”,普通教师才是好教师——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敢于“一传”,而不是硬要去传道、授业、解惑,能传能授能解的人,不是普通人,这样的人不是今天我们想要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当然也不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当然也不太尊重自己!
教师要得到尊重,首先要学会自己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是——做一个普通教师,而不是哗众取宠地在各种场合表演自己的“与众不同”,所有教师都应该懂得并且拥有这份职业的“共性”——不是做人梯,而是和学生一起成长;不是做蜡烛,而是和学生一起绽放朴素的生命的辉煌,不是做石子,而是和学生一起去建构自己的信仰,纵然是荒原上的小草,哪怕缺少些骄人的绿色,也要默默无闻地享受一回属于自己的春天。咱千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自暴自弃,教师的希望在教师,教育的希望在变革!
我是带着心酸开始讲座的。我坐在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的听众,我小心翼翼地开场,一股悲恋之情刹时就湿润了我的眼睛。我不是真的为听我讲座的教师而悲哀,我是为教育,如果今天的教育依然不能尊重和体恤教师时,无论什么“优先发展”,口号喊得越响,越显得虚伪可笑!
我不希望有人总说“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这句话本身就是对教师的蔑视。官僚们难道不是个特殊的职业?教师和官僚,一个被称为蜡烛,一个被称为“人民的勤务员”,教师难道不是人民的一部分吗?那么,官僚同样应该成为“教师的勤务员”,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教师的确是蜡烛,而且早就开始“两头燃烧”了,他们不仅收入偏低,并且在人格上一直享受不到应有的尊重。那些名之曰“勤务员”的,今天要求教师成为“教育家”,明天又要求教师做一个新时代的道德楷模,似乎无论什么人,想起来什么,都有资格对教师发号施令一番,教师被人吆来喝去,折腾来折腾去,末了还得要求装出一副很“高潮”状,请问这是对教师的尊重吗,享有这样“礼遇”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吗?对一个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教师,你还要求他成为教育家?请问,谁见到月工资1000元的教育家?因而便说教师是个“特殊的职业”!

李炳亭:给想出名学校的22个忠告

李炳亭:给想出名学校的22个忠告

李炳亭:给想出名学校的22个忠告教学园地11-23 2315李炳亭:给想出名学校的22个忠告1、好教育是有共性的,正像所有的美女都仿佛是一个妈生的,唯有不好的教育才千差万别,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谈“特色”,中国30几万所学校,不可能每所学校都有特色。

2、真正的“特色”恰恰是要遵循儿童的“天性”,“特”在对儿童的“认识”上——让每个儿童长成他自己,如果有了这样的“特色”,那么,每一个儿童都是课程。

3、特色就是让每个儿童有真正的“个性”,须知教育不是把短板补长,而是让长处更长。

不能把扼杀儿童的天性、个性当成学校的“特色”。

4、学校的魂是什么?找到魂,然后塑魂、立魂,这一切比什么都重要。

5、如果学校的办学理念仍然是“八个字”,那么,至少校长没形成真正的办学思想。

6、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们学校。

如果说不清,那表明这所学校“泯然众校”。

7、能用三个词语概括学校教师,如果是严肃、陈腐、辛苦之类。

这种情况下,校长必须请辞,谁都不可以以牺牲教师为代价去“发展”学校!以人为本其中包括要尊重教师,关注教师的生活和生命状态。

8、学校常让孩子背弟子规、三字经、论语什么的吗?如果是,这所学校是一所控制欲很强的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一般很守规矩,“彬彬有礼”,教育必须告别陈腐、僵硬、机械,体现出生活化、新鲜感、现代性。

9、学校的作业量大吗?如果是,这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有大问题。

这样的学校不可能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

10、学校是否在课改?但如果仅仅是“为升学而改”,而不是“为中国而改”,那么,这所学校培育出的可能是考生而不是学生。

11、有多少特级教师?如果在3位以上,说明这所学校曾经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

如果这几位特级教师积极参与课改,那么,这所学校将依然会受到很多人敬重。

12、学校是怎样重视备课的?如果依然是要求教师写教案,如何抠知识点、考点,那么,这所学校依然在“倒车,请注意!”13、德育、体育、美育在学校的地位如何?如何仅仅是知识化的“智育”,任何人都有权鄙视这所学校。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

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开场语:我是一个有影响的人(听众稍愣),听说我要作报告,许多校长都被吓跑了。

(会意笑,因为临近会议的尾声,有部分人为了赶车提前走了)我希望今天的讲座换种形式(没用PPT,当然也没看稿子),希望诸位在座的校长们可以给我提问题,哪方面都可以,讲座也得变传授式为问题解决式,灌输式是原始落后的。

老师们,说到课改实在不是该不该改的问题。

我只问,现在的课堂快乐吗?课堂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组成12年。

请问孩子12年快不快乐,走上社会会快乐吗?传统课堂,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个个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鲜的木乃伊。

中国教育六个字:老师讲,学生记,这是美国的朱棣文说的,他还说:不要担心中国的崛起,中国没有未来。

小日本也说:中国没未来,满大街的洗头房,独没有书店。

我坚决反对唯知识课堂,未必有知识的人就有智慧。

人类文明的传承靠什么,知识还是智慧?我们都会老,下一代人能治理保卫好这个国家吗?许多教师自诩为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你有那么伟大吗?教育不改革,国家没有希望。

小学一年级都厌学。

当成负担。

才有了“减负”这个词。

一但某件事变成负担,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

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上一节课,都是负担。

遗憾的是,竟然观望,及至批评改革的人还有那么多!为什么网吧有魅力,网吧的魅力何在?想玩什么,想学什么,不用老师安排,不用听命于老师。

能不能把网吧的“学习法”做一个移植?用儿童的方式去学,任其学。

一但移植了,任何课堂都可以成为杜郎口。

如果用课堂的手段上网结果会怎样?我认为,学生恐怕会逃离网吧,你看,假如像上课一样上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倒背着手坐好——开始上网,上网只能按规定的方式玩规定的游戏,玩完还要留作业写篇“玩后感”,那么学生还会对“网吧”感兴趣吗?再比如,喝酒也用课堂的手段……那么酒鬼也会不再喜欢喝酒。

改造教师的10大策略-李炳亭

改造教师的10大策略-李炳亭

改造教师的10大策略-李炳亭经营管理11-09 2147改造教师的10大策略-李炳亭有些人对我讲,得改了,再不改顶不住了。

我很好奇,问他们是什么样的压力让你顶不住?他们回答,一是政策,二是教师。

其实,很多人总在抱怨体制如何、上级如何,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还是不敏感,这些年总书记和总理一直在呼吁教育改革,课改的大气候早就形成,可很多人仍然以为课改是一件“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再说了,有那么多的课改学校早就异军突起了,现在改也无非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螃蟹早就被别人吃过八回了,算不得是什么“出格”的事,你恐慌什么呢?要说到课改的恐慌,恐怕只有一点,见识问题!多教育人目光短浅,见惯不怪了学生在传统课堂油锅里的痛苦。

山东有一个“优秀”教师,整天发表文章,就曾经这样问我:学习难道不是痛苦的?我不相信课堂还能有“狂欢”!如此“优秀”的教师尚且有如此的见识,真的不能不让人失望和愤懑!所以,自此以后,我从来不把会写文章的教师等同于优秀教师。

我以为好教师不一定会写文章,会写文章的教师同样也未必就是好教师!当然,有些人例外,既会写文章也会教书的。

教很师是教书,这句话很像是废话。

可我们仍然要沿着这句废话追问一句:教师仅仅是教书的吗?杜郎口的崔其升当年曾经把“教书育人”调整为“育人教书”,他这样说,教师一旦离开了育人,只剩下“教书”这档子事还有意义吗?可育人如何育?你千万不要以为一提育人便没有见识地以为那是德育课堂的问题。

错了,一切的课堂首先都要包含“育人”并且围绕着育人来设计教学,只是知识传授,便是“应试教育”,那实在是末位的末位,这样的教育不是为未来的国家培养人才,而是在做一件釜底抽薪、断子绝孙的勾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便是功在千秋、利在当下的功德。

无数的仁人志士早就开始披荆斩棘了,课改实在不仅仅是政策的需要,而是有志者必然的选择。

我认识一个老师,这个人叫李文君,他曾经在衡水的某一所高中任教,出于对民族未来的忧患,他选择了课改,这是一个人的课改,他所经受的刁难、误解、奚落、指责可想而知,可他没有退缩,在一次会议上他的一句话让我当众潸然泪下,他说:哪怕我头撞南墙,碰得头破血流,也要把墙撞个窟窿!李文君老师也写文章,可他相比那些只写文章的人,高尚了很多,因为他在以自己的良知和血肉书写有体温的文章。

触动我教育神经那些话(一)

触动我教育神经那些话(一)

触动我教育神经那些话(一)教学园地04-18 1635∙斯蒂菲更将教师生涯分为五个阶段:预想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和退出生涯阶段。

∙倒乾坤、以巧敌力、怒为抚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剑法高超、临乱不惊的武术家。

黔驴发威、刮骨疗毒、一立千钧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老谋深算、城府极深的阴谋家。

以德立威、始劳终逸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处事干练、善于应变的政治家。

敲山震虎、围而不打、瓮中之鳖、以毒攻毒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

一声叹息、顺水推舟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细致入微、举重若轻的心理学家。

当头棒喝、鸟尽弓藏中见到的是一位疾恶如仇、人品至上的思想家。

激怒制怒、破镜重圆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驾御时空、收放自如的指挥家。

历苦知甜、一路奔跑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脚踏实地、认真务实的实干家。

一石二鸟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改革家。

打草惊蛇、指鹿为马、投石问路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独辟蹊径、自得其乐的冒险家。

扶弱成强、一叶障目、乍暖还寒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富有爱心、值得信任、可以相托的慈善家。

直言破狡、遇强更强、点石成金中我们见到的是一位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智谋家。

∙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写到:“教育需要管理,管理需要方法。

教师要理解学生,顺应学生,最后要有能力改变学生。

”∙人的本性是喜欢走自己的路,而且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寻找这条道路的过程,就是帮助他们成为自己的过程。

“活出自己”,不仅是对青少年朋友的期待,也是教育的重要追求。

——朱永新∙小原国芳在《全人教育论》中提出的:真正的教育即“全人教育”应是人在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及生活这六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天生地养的孙悟空,不也乘木筏渡惊涛访仙山拜高师才神通广大的么?面对广漠的大千世界,置身变幻的社会环境,谁都会遇到无穷的未知数。

欲解未知的答案,只有求教,只有探索。

∙谦虚和内心的安宁是携手同行的。

新课改从不排斥升学率

新课改从不排斥升学率

新课改从不排斥升学率经营管理09-01 0005:好的教育从不为考试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

高考其实是考人品,高考成绩其实是教育的副产品。

人品包括哪些呢?心灵的力量,对未来目标的期盼,克服困难的勇气,态度情感价值观,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对待困难挫折的态度,自我的管理水平,热爱生命,尊敬父母,尊重他人,能够与他人友好的交往协作……【课改当前,很多学校仍按兵不动,尤其是高中校。

不动的理由貌似很有道理:升学率是高中的生存之本,我们不能不要升学率。

升学率真的和课改是一对天生的矛盾?还是人们的想当然?本期问道围绕山东昌乐二中的课改实践探讨这个话题。

】■本期对话嘉宾刘良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副院长潘永庆山东省潍坊教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山东省潍坊市教科院院长赵丰平山东省潍坊市昌乐二中校长■对话主持:李炳亭教师只为高考而教,学生只为高考而学,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规律【李炳亭】: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新闻报道的记者,我已跟踪采访昌乐二中多年,几乎见证了她课改前后的每一点成长。

作为当年高考成绩突出的名校,还敢于冒风险大胆突破,打破传统课堂的束缚,进行彻底的课堂改革,我佩服他们的勇气。

赵丰平:学校的高考虽然曾经成功,但是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辛苦。

教学过程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心灵的成长。

我认为学生精力的流失,主要是因为老师简单机械、生硬、霸道地灌输。

这与我们倡导的素质教育显然相悖。

什么是素质呢?爱因斯坦说过,素质就是把知识都忘记了,剩下的那些东西。

我们恰恰是运用剩下的东西去思考,去与人交往,去战胜困难,去设定目标,去实现我们的理想,去创造我们的幸福。

我一直在强调,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才是学习本身。

孩子的大脑就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知识是用来思维的元素,知识就是种子,思维就是耕种,只有当我们把知识用思维耕种到大脑里的时候,知识才能变成力量,否则就是无用的垃圾在大脑里的堆积。

李炳亭在局长峰会上的讲座: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在局长峰会上的讲座: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在局长峰会上的讲座:教师角色的“再认识”李炳亭在局长峰会上的讲座:教师角色的“再认识”【注】5月3日上午。

课改中国行·走进黄冈·黄冈市素质教育现场推进会在闻一多家乡浠水县举行。

《中国教师报》采编部主任李炳亭先生应邀作了题为《教师角色的“再认识”》的专家指导报告。

博主有幸现场聆听了这场报告。

李炳亭: 各位课改局长、教育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一直以为教育是一个事件,是由师生共同来生发的,那么这个“事件”的发起人显然是教师,而事件整个过程的主角肯定是学生,所以说教师决定着这场“事件”的性质和方向,乃至于决定着最终的结果。

李炳亭: 因此我们才说教师的手里托举着未来,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都在对世界施加着影响,我们才说教师每天走进课堂首先面对的是学生,其次才是书本等等。

所以教师太重要了,是教育的关键,他决定着教育乃至于国家、民族的成败,因此我今天就想讲清一个问题《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李炳亭: 在讲教师这个角色的认识之前,我先把我的教育主张给大家介绍清楚,请大家现在开始动一下手,在纸上写七个字,第一个字是“一”、第二个字是“二”,第三个字是“工”,第四个字是“下”,第五个字是“上”,第六个字是“止”,第七个字是“正”,也就是说我的主张都包含在一个字当中,就是“正”字。

李炳亭: 今天一系列的改革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正”教育,这个“正”字大家看如何写,起笔的第一划是“一”,“一”是“道”,“道”是什么?在教育当中“道”就是学生主体,也就是说离开了对学生作为人的一种尊重,离开了对学生权益的尊重,离开了主体的发挥,教育是无道的。

大家看这个“正”字去掉学生主体之后变成什么字了?就是一个“止”字了,没有学生主体教育就止了,就没了教育。

李炳亭: 当然教育也不可以离开老师,所以这个“二”字,上边一道叫学生,下面一道叫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天和地。

能够把天地贯通起来的,中间一个竖,这一竖我把它叫做小组,只有小组才能做到“顶天立地”,这样的课堂才是“工”的,你看天地之间有三划,就是新课改理念反复告诉我们的自主、合作、探究,那么至于如何解释上和下,我不在多说了,你仔细回去琢磨,也就是一个正字就说清了我全部的教学主张,但是你仍然不要忘了起笔的第一划——学生。

李培根校长的演讲词,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30次!

李培根校长的演讲词,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了30次!

亲爱的 2010 届毕业生同学们:你们好!首先,为你们完成学业并即将踏上新的征途送上最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一定有很多珍贵的记忆! 你们真幸运,国家的盛世如此集中相伴在你们大学的记忆中.08 奥运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金牌数的第一,不仅是开幕式的华丽,更是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民族向心力的显示;六十年大庆留下的记忆,不仅是领袖的挥手,不仅是自主研制的先进武器,不仅是女兵的微笑, 不仅是队伍的威武整齐,更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旗帜的威力;世博会留下的记忆,不仅是世博之夜水火相容的神奇,不仅是中国馆的宏伟,不仅是异国场馆的浪漫,更是中华的崛起, 世界的惊异;你们一定记得某国总统的傲慢与无礼,你们也让他记忆了你们的不屑与蔑视; 同学们,伴随着你们大学记忆的一定还有什锦八宝饭;还有一个 G2 的新词,它将永远成为世界新的记忆. 近几年,国家频发的灾难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记忆.汶川的颤抖,没能抖落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撼动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悲的哭泣,更是大爱的洗礼;西南的干旱或许使你们一样感受渴与饥,留给你们记忆的,不仅是大地的喘息,更是自然需要和谐,发展需要科学的道理. 在华中大的这几年,你们会留下一生中特殊的记忆.你一定记得刚进大学的那几分稚气,父母亲人送你报到时的情景历历;你或许记得"考前突击而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考场时的悲壮" ,你也会记得取得好成绩时的欣喜;你或许记得这所并无悠久历史的学校不断追求卓越的故事; 你或许记得裘法祖院士所代表的同济传奇以及大师离去时同济校园中弥漫的悲痛与凝重气息;你或许记得人文素质讲堂的拥挤,也记得在社团中的奔放与随意;你一定记得骑车登上"绝望坡"的喘息与快意;你也许记得青年园中令你陶醉的发香和桂香, 眼睛湖畔令你流连忘返的圣洁或妖娆; 你或许 "记得向喜欢的女孩表白被拒时内心的煎熬" , 也一定记得那初吻时的如醉如痴. 可是, 你是否还记得强磁场和光电国家实验室的建立?是否记得创新研究院和启明学院的耸起?是否记得为你们领航的党旗?是否记得人文讲坛上精神矍铄的先生叔子?是否记得倾听你们诉说的在线的 "张妈妈" ?是否记得告诉你们捡起路上树枝的刘玉老师?是否记得应立新老师为你们修改过的简历, 但愿它能成为你们进入职场的最初记忆.同学们,华中大校园里,太多的人和事需要你们记忆. 请相信我,日后你们或许会改变今天的某些记忆.瑜园的梧桐,年年飞絮成"雨", 今天或许让你觉得如淫雨霏霏, 使你心情烦躁, 郁闷. 日后, 你会觉得如果没有梧桐之 "雨" , 瑜园将缺少滋润,若没有梧桐的遮盖,华中大似乎缺少前辈的庇荫,更少了历史的沉积.你们一定还记得,学校的排名下降使你们生气,未来或许你会觉得"不为排名所累"更体现华中大的自信与定力. 我知道,你们还有一些特别的记忆.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 从热闹和愚蠢中, , 你们记忆了正义; 你们记住了 "打酱油" "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和 , 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华中科技大学的几年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我记得你们为烈士寻亲千里,记得你们在公德长征路上的经历;我记得你们在各种社团的骄人成绩;我记得你们时而感到"无语"时而表现的焦虑,记得你们为中国的"常青藤"学校中无华中大一席而灰心丧气;我记得某些同学为"学位门",为光谷同济医院的选址而愤激;我记得你们刚刚对我的呼喊:"根叔,你为我们做成了什么?"——是啊,我也得时时拷问自己的良心, 到底为你们做了什么?还能为华中大学子做什么? 我记得,你们都是小青年.我记得"吉丫头",那么平凡,却格外美丽;我记得你们中间的胡政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创造了本科生参与研究的奇迹; 我记得 "校歌男",记得"选修课王子",同样是可爱的孩子.我记得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频临退学的学生与我聊天时目光中透出的茫然与无助, 他们还是华中大的孩子, 他们更成为我心中抹不去的记忆. 我记得你们的自行车和热水瓶常常被偷,记得你们为抢占座位而付出的艰辛;记得你们在寒冷的冬天手脚冰凉,记得你们在炎热的夏季彻夜难眠;记得食堂常常让你们生气,我当然更记得自己说过的话:"我们绝不赚学生一分钱",也记得你们对此言并不满意;但愿华中大尤其要有关于校园丑陋的记忆.只要我们共同记忆那些丑陋,总有一天,我们能将丑陋转化成美丽. 同学们,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即将背上你们的行李,甚至远离.请记住,最好不要再让你们的父母为你们送行. "面对岁月的侵蚀,你们的烦恼可能会越来越多,考虑的问题也可能会越来越现实,角色的转换可能会让你们感觉到有些措手不及."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请记住,未来你们大概不再有批评上级的随意,同事之间大概也不会有如同学之间简单的关系;请记住,别太多地抱怨,成功永远不属于整天抱怨的人,抱怨也无济于事;请记住,别沉迷于世界的虚拟,还得回到社会的现实;请记住,"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这是华中大的精神风貌,也许是你们未来成功的真谛;请记住,华中大,你的母校."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多么朴实精辟!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如果问你们关于一个字的记忆,那一定是"被".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被就业","被坚强",那就挺直你们的脊梁,挺起你们的胸膛,自己去就业,坚强而勇敢地到社会中去闯荡. 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 "被"华中大记忆!。

2李炳亭经典语录 2

2李炳亭经典语录 2

李炳亭经典语录1. 教育即目的,教学即行为,课堂即工具,教师即角色。

2. 教师不是“二传手”,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发动者”。

3. 发动,就是点燃,就是激励,就是唤醒。

4. 发动学习三个条件:了解习性,投其所“好”;认识学习,放手去“谈”;掌握规律,注重认“知”。

5. 发动学习三部曲:带入—体验—兴趣。

6. 课改不等于改课。

7. 课改改什么:改观念,改生态,改关系。

8. 三种课堂:灌输课堂----能力课堂----智慧课堂。

我们致力于智慧课堂。

9. 教师服务三大中心:教师“生活”中心;教师“情感”中心;教师“教学研究”中心。

10.课改三大预备动作:构建教师文化;把学校还给学生;领导身先士卒。

11.世上唯一不可替代的是经历。

12.儿童最大的习性是---好奇心和展示欲。

13.第三代课改三大特征:无限放大“自学”,充分利用学生;去教师主导化;走组,走班,走校。

14.高效课堂三抓手:组织抓手—小组建设;流程抓手—教学模式;目标抓手—导学案编制。

15.教师真正的舞台不在课堂上。

16.学生三大好去处:沙坑---水池---种植园。

17.一个不尊重、不发展、不维护教师生活和权益的学校,不可能找到好教育。

18.学校课改四变: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

19.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信仰:当校长就是带队伍;带队伍就是树作风;树作风就是铸灵魂。

20.激活三力:信念力、执行力、创造力;培育三气:正气、豪气、霸气。

21.课的背后三大支撑:教育思想;对学生生命成长方式的认识;教师教学意图。

22.课改三大指向:人;学为核心;师生共同发展。

23.教学质量三看:看师生生命质量;看学习力;看发展潜力。

24.理想的小学教育:童话的(把小学建成童话世界);自然的(把小学建成种植园);人性的(给每个孩子找10条优点、培养孩子内在秩序感、培养孩子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的思维等)。

25.构建课堂文化三个场:学习场(适宜的学习)、生活场(构建关系的能力)、精神场(如,取班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txt举得起放得下叫举重,举得起放不下叫负重。

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底气。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

人生三难题:思,相思,单相思。

李炳亭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高峰论坛会上的讲话实录开场语:我是一个有影响的人(听众稍愣),听说我要作报告,许多校长都被吓跑了。

(会意笑,因为临近会议的尾声,有部分人为了赶车提前走了)我希望今天的讲座换种形式(没用PPT,当然也没看稿子),希望诸位在座的校长们可以给我提问题,哪方面都可以,讲座也得变传授式为问题解决式,灌输式是原始落后的。

老师们,说到课改实在不是该不该改的问题。

我只问,现在的课堂快乐吗?课堂是由无数个45分钟组成的,组成12年。

请问孩子12年快不快乐,走上社会会快乐吗?传统课堂,让孩子失去了创造力,个个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鲜的木乃伊。

中国教育六个字:老师讲,学生记,这是美国的朱棣文说的,他还说:不要担心中国的崛起,中国没有未来。

小日本也说:中国没未来,满大街的洗头房,独没有书店。

我坚决反对唯知识课堂,未必有知识的人就有智慧。

人类文明的传承靠什么,知识还是智慧?我们都会老,下一代人能治理保卫好这个国家吗?许多教师自诩为知识的源头、真理的化身,你有那么伟大吗?教育不改革,国家没有希望。

小学一年级都厌学。

当成负担。

才有了“减负”这个词。

一但某件事变成负担,就没有任何乐趣可言。

减负不是减量,而是增加兴趣。

当学生不喜欢学时,哪怕每天上一节课,都是负担。

遗憾的是,竟然观望,及至批评改革的人还有那么多!为什么网吧有魅力,网吧的魅力何在?想玩什么,想学什么,不用老师安排,不用听命于老师。

能不能把网吧的“学习法”做一个移植?用儿童的方式去学,任其学。

一但移植了,任何课堂都可以成为杜郎口。

如果用课堂的手段上网结果会怎样?我认为,学生恐怕会逃离网吧,你看,假如像上课一样上网,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倒背着手坐好——开始上网,上网只能按规定的方式玩规定的游戏,玩完还要留作业写篇“玩后感”,那么学生还会对“网吧”感兴趣吗?再比如,喝酒也用课堂的手段……那么酒鬼也会不再喜欢喝酒。

教育毁了两代人。

爷爷告诉孩子要好学,说像你这么大是没学上的,孙子问那是个什么时代?爷爷说是万恶的旧社会,孙子说,爷爷,我也想回到万恶的旧社会。

有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学生的作文题目是长大了当退休人员,今天的教育已经扭曲了理想,警惕呀。

我不说课改,我把课堂换个词叫“放生”,我写过一篇文章“课改就是从油锅里捞孩子”,捞晚了学生就“焦”了,焦了就跳楼就自杀,今年五月份跳楼自杀的学生一百多,这是“要命”啊!谁敢说多少厌世不是来自厌学呢?教育的底线是什么?保全学生的生命。

有跳楼的学生,不用调查,把校长直接拉出去枪毙。

中国教育的确缺了许多东西,但最缺的是教育人的良知,即便是身为父母,看到孩子在课堂上受煎熬,您与心何忍?!课改如何改?我以为必须走四步路。

第一是理念变观念。

今天的中国教育实在不需要再有什么新的理念,理念必须落地,转换成行动,才能“鱼游大海”。

中国的教育专家都应该像袁隆平那样,把教育科研搬到田间地头去,我们的专家为何不能去指导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而空谈理论呢?以后别称呼我为“专家”,你那是在骂我,我丢不起那个人,专家是专门捣蛋的家伙,简称专家。

一线教育必须有一线教师来救赎,教育家只能从一线产生。

第二,观念变方法。

第三方法回到文化。

第四文化变信仰。

学杜郎口什么?管理哪家好?我以为全国就两家单位管理最好,一家是杜郎口,另一家是寺庙,你见过哪所寺庙的方丈忙得像校长一样,每天打卡考勤的,为什么?因为每一个“员工”都把工作当信仰。

教育也需要信仰。

我就有信仰,我的信仰是课改,别人叫我“教育疯子”,但我乐在其中。

有人说我有一种“精神”,我认为可以倒过来——“神经”,“神经”但没“病”就是精神。

今天教育的问题其实是校长的问题,我这样说,中国教育成在教师,败在校长。

一个想干事的老师跟着一个不干事的校长,比找错老婆还可悲。

可惜,不干事的校长还都成了重点中学的校长。

手握重金挖生源,削尖了脑袋想夺个状元,无耻呀。

我现在负责教师报的采编部。

我的目标是:让无耻的学校休想露一个字的脸(全场掌声)。

《中国教师报》16个版,服务于教育课改。

有人叫“中国课改报”,我很高兴,这就是媒体的价值。

我建议大家去研究教师报,别说我在推销征订,你可以不订,订,一定让你有收获,教师报值得每个教师期待,我们元旦后创办六大周刊,总有一刊适合你,不信你去读,本人不打诳语。

现在几乎课改学校都在追逐我们的“现代课堂周刊”,因为现代课堂周刊就代表着中国课改的方向,我们从实用出发,力图办成课改的说明书,比如本期的主题是“课堂的收和放”,下期,是“活和实”,最好的报纸其实就应该是“说明书”,能办成课改说明书的我相信一定是中国教师报。

现在有很多校长谈理念,你什么理念?不要给我空谈,让课堂去验证你的理念行吗?先把课堂做好,你才有资格和我对话。

有人问我,李老师,课改太复杂了,你能否简单概括什么是课改?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

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麻将,需要语文老师补拼音,而且补习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请专家作麻将技法20讲?如果这样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没学完,死了。

简单的办法,只需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

尊重学生的方式就是课改。

反对用成人的方式替代儿童的方式。

成人是从经验出发处理事情。

儿童必须有经历才有经验,被剥夺经历就扼杀了经验。

必须把经历权还给学生。

学习就像打篮球练投篮。

第一次失败了,别怕,失败是成功之妈。

我再投一次,又失败了,基于两次失败,那么在失败中就会找出经验,从中总结与反馈。

第三次投篮,进了,这叫成功是成功之父。

失败,反馈,矫正就是学习的规律。

一切学习的起点都源自于失败。

其实教育就是发现儿童和发展儿童,而前提是先要研究儿童。

研究学习心理和年龄的关系。

什么课题研究离开了学生都没有意义。

研究关于学生的课题。

研究什么?找四个字,杜威的兴趣中心。

天冷了,毛衣就是兴趣中心;肚子饿了,面包就是兴趣中心;女孩子的兴趣中心是逛街;男爷们的兴趣中心是喝酒。

找到儿童的方式才有真正的学习。

关于厌学。

恩施话是世界上最难懂的话,恩施两岁孩子就会说,为什么?每个孩子除了睡眠都在学习,学习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天性。

今天的课堂,成了和孩子的天性作对的地方,没有对儿童的研究,脱离了儿童的方式,岂有真正的教育?关于“课堂”。

咬文嚼字,“课”,言果也,言的是“果”;堂这个字好玩,上是学字头,离开了学,谈什么堂。

课堂两个字反复告诉我们的是:表达。

每一个汉字都富有深味。

宇宙是混沌的,“一”;清者上升,浊者下沉,是为“二”;“三”,天、地、人;能把天地人通起来的就是“王”;能点头的就是“主”;“一”两头一对接就成了零。

“言”,一万年前的人就懂得新课改。

今天的新课改是符合“道”的。

如何把理念变成方法。

飞机必须落在跑道上。

第三句,动就是课改。

动前是“活”,活动,活就动。

“同学们,静一静!”你要那么静干什么!须知,“静”和“死”常在一块。

高效课堂,让学生不开小差不打瞌睡,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走两步”,没有谁走着睡觉的。

但仅仅有生动还不够,还有要有心动,就如追女孩子,必须让心动。

一心动就六神无主。

这就叫心动,火候也就快到了。

再让她神动,这个女孩就是你的了!动中解决了素质的问题。

别以为你搞什么书法比赛就叫素质教育,20人练书法,3000人当观众。

你看人家杜郎口,一动解决了所有素质的问题:每节课都动,这岂不是体育课?每节课都说,是演讲课;每节课都写。

是书法课,每节课都在合作,是交际课、德育课。

课堂必须“动”,别怕纪律乱,要纪律干什么!只要在学,你管他跪着还是趴着干吗?只要不学,哪怕坐得像墓碑一样直。

老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传统的过失是,把老师的角色定位错了。

“二传手”,教师就是二传手。

学校的产品是课堂。

可教师也有差异呀,就像五指有长短。

即便每个人都是二传高手,可不想“传”怎么办?因此传统课堂完全是依赖于教师的传,因此导致了离开了“教”,学生将不会有“学”,我们培养了一批完全依赖教、不会学的学生。

新课改,就是拨乱反正,转变教师的角色。

让学生和知识直接对话,取消老师的“二传”,实现教师真正的解放。

教师实在应该袖手旁观,隔岸观火。

请大家记住两句话:老师是学生的同学,是课堂上的第51名同学。

课堂的第一资源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我这个人喜欢穷究,既然知道了教师的角色,那么接下来该研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课上,我形象地说是为“李大爷”报仇,前方是日本鬼子,架起了机枪;学生是土八路,大刀长茅。

学生不敢攻击,面面相觑。

“李大爷”上前控诉敌人的罪恶,燃起学生复仇的怒火……还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把湿柴火弄干”。

上来就讲,讲完就跑,柴火是湿的,讲有什么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形成“干柴烈火”。

最好的老师是“本拉登”,把人忽悠成肉体炸弹,如果你有本拉登的能耐,什么样的学习困难克服不了?因而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和激励。

所谓导入实在不应从知识上而应从情感上,教师的作用就是主导,主导即“主要在引导”,主导发挥在四个方面。

学案主导,学习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

我不展开细说了,没时间。

如果单纯从知识教学的角色,我以为课堂的任务就是学会不会的,前提是首先让学生找到不会的,然后自主解决。

你要懂得自学这个概念,自学不是一个人,是自主学,即独学,对学,群学。

我这样试验过,学习任务是五个问题,第一班,教师45分钟讲授完成不了,我在另一班,我在教室里准备十个篮球,告诉学生谁学会谁去打篮球,结果15分钟后,教室空无一人。

教学是多么简单的事啊!一旦教师讲授,就变得复杂了。

编制导学案,围绕三个学,三个原则。

第一,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

原则,必须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必须变教法研究为学法指导,必须变单纯知识利益与能力利益,比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应用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手段。

动手有多少重要!好比知识是一张纸,如果讲授,它仍是一张纸,而让学生动手呢,这张纸就变化了,比如叠成小鸟、飞机,纸就变成了艺术品,假如再受到赏识,飞机就变成了情感作品,那么会价值无量。

告诉的、听来的,和学生动手获得的,两码事。

还比如情书,自己的情书不舍得舍弃,别人的情书和你没有关系。

现场校长问,搞课改如何应试?利用前十名。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不要断章取义。

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都是有套路的,有人说无法,是害怕你们学去,夺了他们的饭碗。

要坚决以学评教,变教为学。

请问什么样的是好教练?打篮球能让学生会投篮就是好教练,光会自己投,不让学生练不是好教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