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高翔 4-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I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动态评价及应用
英文并列题目Emergency Management Dynamic Assessment of Vulnerability and Application for Coal Mine
学生姓名高翔
学号S2*******
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矿业管理
入学年月2010.09
完成时间2012.04.18
经济管理学院
目录
一、立论依据 (1)
(一)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研究目的 (2)
2.研究意义 (3)
二、文献综述 (3)
(一)国外研究现状 (3)
1.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3)
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4)
3.国外煤矿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5)
(二)国内研究现状 (5)
1.国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5)
2.国内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9)
3.国内煤矿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9)
4.国内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研究现状 (10)
三、研究内容 (11)
四、研究流程图 (19)
五、研究方法 (19)
六、论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20)
(一)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20)
(二)论文的创新点 (20)
七、课题研究计划 (21)
八、课题所需经费概算 (21)
九、参考文献 (21)
十、附录:论文提纲 (24)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一、立论依据
(一)选题依据和立论背景
目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各个国家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各个城市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社会公众也在财力、身体、心理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些突发事件其实带来的问题很多,面对着突发事件,可能使城市、行业、企业等在各个方面更加脆弱,因此我们要进行相关的脆弱性评估,脆弱性评估研究对减灾控灾、减灾投资以及灾害风险管理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当今,不少世界灾害管理组织以及政府部门都把减灾的重心转移到风险管理和脆弱性评估上面[1]。

在应对突发事件尤其是应对巨灾,宏观战略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即应急管理工作模式实现了由推动型(Push)向拉动型(Pull)的转变,把事前应急准备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由原来传统的以应急处置为重点转移到强调事前防灾和应急准备的工作模式上,也就是变被动应急为主动应急。

因此近几年,脆弱性(Vulnerability)这个关键词高频度地出现在应急管理科学论文和事故灾难调查分析报告中,在应急管理和公共安全学界内正在形成科学聚焦,脆弱性已成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日益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

这一科学问题涌现与其说是来源于科学家理论探索,还不如将其看作是人类应对各类事故灾难事件的深刻反省[2]。

由于应急准备包含各级政府的努力,通过政府、私人部门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调行动,以识别危险、确定脆弱性和识别所需要的资源,所以脆弱性评估就是从科学理论上回答“如何评判应急准备是否充分”[3]。

煤炭行业是我国工业生产中伤亡事故最严重的行业。

煤矿安全事关安全生产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历来得到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的高度重视。

党和国家先后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5号),要求加大煤矿瓦斯治理力度,继续整顿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4]。

2010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5]指出,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自2009年4月以来,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
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动态评价及应用
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后,山西全面展开了煤炭资源整合与煤矿兼并重组。

经过企业兼并重组,煤矿“多、小、散、乱”的产业格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煤炭行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技术现代化、产权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煤矿安全生产总体情况趋于好转,但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较,还是没有改变事故频发、伤亡惨重的局面。

由于自然、人为或技术等原因,当煤矿企业事故灾害不可避免的时候,提高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建立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组织及时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风险、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关键甚至是唯一手段[6]。

关于脆弱性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最初主要用于地质方面的灾害研究,后来不断扩展到自然、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脆弱性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关于脆弱性的机理、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或模型的构建等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评价方法上如何克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事件影响下各子系统的动态性变化及其对事件严重程度的影响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所以对于事故频发的煤炭行业,加快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的研究工作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煤矿作为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所有相关状态都是开放的,动态的,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安全问题的干扰和侵袭,因此需要研究一套适合于煤矿应急管理的脆弱性识别、衡量及评估方法,并提出一些更具适应性的应急管理策略和技术。

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更好的评价其应急能力,发现各种薄弱环节并加以改善,从而提高区域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脆弱性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耦合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很难对其给出一个唯一的、确定的评价,所以研究科学、可靠的脆弱性评价方法则是突出防治工作的基础,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加合理地应用应急准备措施、减少应急工作的盲目性、节约应急工程费用,从而有效地保障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煤矿企业经济效益。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论、应急管理、多项目管理基本思想,探讨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评价模型的构成。

详细分析了影响煤矿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和脆弱性评价的功能,科学的确定了评价指标,按是否对评价指标加入事件的影响将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分成脆弱性静态和动态评估。

运用AHP-RS组合权重法和均等权重法进行煤矿静态系统脆弱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煤矿动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

并寻找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解决对策,据此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煤矿应急管理研究的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运用AHP-RS组合权重法和均等权重法确定煤矿静态系统各指标的权重,综合考虑了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为相关部门评估煤矿应急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评估方法,提高了决策的准确度,更具实用价值。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动态系统的脆弱性评价,考虑了事件影响下各子系统的动态性变化以及其对事件严重程度的影响,可以得出其当前应急能力下允许它出现事故的情况,并为制定考核标准的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全面掌握煤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应急管理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源于其所应对的客体---突发事件在人们身边的不断出现。

美国对突发事件的定义[7]为:由美国总统宣布的、在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下,在美国的任何地方发生的需联邦政府介入,提供补充性援助,以协助州和地方政府挽救生命、确保公共卫生、安全及财产或减轻、转移灾难所带来威胁的重大事件。

欧洲人权法院[8]认为:公共紧急状态是一种特别的、追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有了突发事件,也就有了应急管理。

对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国外应急管理多是以危机管理出现。

罗伯特·吉尔(Robert Girr)(1981年)认为: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格林(Green)(1992年)注意到危机管理的—个特
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动态评价及应用
征是“事态已发展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一旦发生危机,时间因素非常关键,减少损失将是主要的任务,危机管理的任务是尽可能控制事态,在危机事件中把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事态失控后要争取重新控制住;米特罗夫(Mitroff)和佩尔森(Pearson)(1993年)认为收集、分析和传播信息是危机管理者的直接任务,危机发生的最初几小时(或危机持续时间很长时的最初几天),管理者应同步采取—系列关键的行动,这些行动是“甄别事实,深度分析,控制损失,加强沟通” [9]。

George D.Haddow和Jane A.Bullock[10]认为:应急管理(或灾害管理)是关于处理和避免风险的科学,包括灾害发生前的准备,灾害响应以及自然或人为灾害发生后的支持和社会重建。

在应急管理体系及机制上,Landesman[11]认为一般级别的突发事件可由政府机构根据应急预案来进行资源调配处理。

如果突发事件向更高级别的紧急事件转化时,则应该用非常规的程序去实施紧急措施,或者运用特定的权力去控制事件的蔓延。

Hoetmer[12]认为紧急状态和灾难事件的宣布应该是经过特别批准的行政行为,这必须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进行支持。

在应急决策和决策支持系统上,France J.Milliken[13]分析了应急决策环境中的三种不确定性:状态、效果和反应,以及这些交互因素对应急决策组织行为的影响。

Kate Ody[14]分析了应急决策中决策者的责任和任务,包括目标识别、信息收集、威胁分析、沟通反应合作以及决策制定,并研究了决策者的支持手段和方法。

Jean Luc Wybo[15]研究了应急决策指挥中心的运作,包括概念识别问题、分析通信和信息发布等过程,并讨论了其中的应急决策支持技术。

Ikeda[16]研究了应急决策情境中的决策模型构造技术,探讨了用多媒体技术支持多个群体的应急决策问题。

Papamichail和French[17]以核事故为背景,集中讨论在紧急条件下,早期阶段必须快速决定是采取庇护措施还是撤离,并设计了RODSS(Real.time On 1in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它是一种实时在线决策支持系统,被用于解决核事故问题。

2.国外应急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在应急资源的布局、调度和评估上,Subramanian[18]考虑到在同一个服务区内,可能会同时出现两起或多起突发事件,这样就会造成应急设施不能满足救助需求的情况,提出了“救助的机会成本”概念,并在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救助车辆布局模型,以实现“机会成本最小”。

讨论了救灾物资运输计划编制中的两阶段随机规划框架:首先是根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据最先得到的信息建立了一个不同生活资源、通过不同的运输方式经过运输网络运送到灾区的模型,目标是使运输费用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货物量最小。

第二个阶段判断可能产生的损失大小,然后根据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建立第二个线性规划模型,目标是使总费用最小,运输模式转换成本和在第二阶段中持有量和短缺导致的损失最小。

Robert[20]等对现有的消防系统进行了评估,基本方法是统计数据计算出整个洲的火灾对资源需求量和潜在危险的资源需求,和现有的消防资源比较。

Akella[21]等建立模型对应急管理中的通讯设施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Richard和Evelyn[23]对车辆自动选址系统的派遣策略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应急准备成为应急管理的核心任务[21],美国的“州应急准备能力评估表(CAR)”定义了13个“功能项”、209个“属性”和1014个“特征”,用于评估州的行动准备和应急管理能力[24]。

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台湾等国家或地区也有类似的应急能力评估[25-27]。

对于脆弱性的分类,McEntire曾经提出了一个“脆弱性”发生关系图,如图1所示。

作为脆弱性分类的矩阵图,它指出了同“脆弱性”密切相关的四个属性是“风险”、“易感性”、“抵抗力”、“抗逆力”,且从不同角度对属性进行了分类[28]。

3.国外煤矿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为减轻矿井灾害的影响,避免某些安全管理执行的限制,Kinilakodi Harisha和Grayson R. Larry [29]提出了一种叫the Citation Reliability Approach(CRA)的方法,通过进行随机抽样检查,消除来自主要灾害危险的条件,根据煤矿安全标准来研究矿山的绩效。

Daught Charles等人[30]提出了新的知识管理方法,帮助潜在的矿山应急管理人员更好地应对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环境。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国内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现状
对于突发事件的定义,最具权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第一章第三条的规定[31]:“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动态评价及应用
在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上,陈安[32]将应急管理定义为:在应对突发性事故的过程中,为了降低事故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事故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并提出了现代应急管理的概念:现代应急管理(Modern Emergency Management,MEM)是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灾难性的危险,基于对造成突发事件的原因、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科学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现代管理方法,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监测应对、控制和处理[33]。

同时,王影[34]认为,应急管理是指在应对突发性生产事放、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等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危害,通过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所进行的相关控制和处理等活动过程。

祁明亮等[35]认为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前、爆发后、消亡后的整个时期内,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干预和控制,使其造成的损失最小。

刘新建等[32]认为: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爆发的事前、事中、事后3个阶段的全过程中,分别进行快速预警、有效控制和积极处理,以使造成的损失最小。

李万伟等[36]对政府应急管理进行了描述,他们认为:政府应急管理是指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主要任务是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

其中概括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是计雷等人[37]的观点:应急管理是在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达到优化决策的目的,基于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有效集成社会各方面的相关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的过程。

在应急预案及应急管理机制上,李华等[38]在对国内外200多套应急预案进行试验性知识抽取的基础上,构建了应急预案本体模型,用形式化的语言描述应急预案领域的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语义框架。

郑双忠等[39]认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必须与所在区域或当地政府的应急预案有效衔接,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

解决政府与生产经营单位之间应急预案衔接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应急预案中建立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及相互关系;应急预案相关的工作制度、运行方式和程序;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政府行为的法律、规章、条例;应急队伍和装备等。

于辉等[40]在突发事件下何时启动应急预案的问题上做了充分研究。

首先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构造了单个企业何时启动应急预案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局内决策理论与方法建议了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案,并引入“竞争比”来刻画了这种方案的有效性;然后,考虑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了两个企业何时启动联合应急预案的问题,指出分散决策会造成企业启动预案时间的扭曲,最后建议了援助机制来协调企业在突发事件下的启动预案行为。

艾厚文[41]选择随机Petri网作为建模工具,通过对铁路应急预案的四个子流程进行描述和分析,建立基于随机Petri网的铁路应急预案流程模型,最后利用马尔可夫过程的求解方法及模糊数学原理对随机Petri网模型进行系统性能分析,进而实现了应急预案的系统化和数字化。

同时,李万伟等[42]认为我国应建立公共财政下的应急管理保障机制:在准备阶段建立应急管理资金投入机制;在回应阶段建立应急管理风险分担机制;在恢复阶段建立应急管理资金监督机制。

罗建平[43]将应急管理的五个基本要素—预警机制、应急机制、动员和协调机制、立法决策机制和权威执行机制分别别对应于金、木、水、火、土,并建立了五行应急管理模式,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分析了应急管理五大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姜金贵等[43]利用网格化管理共享性、前瞻性、综合性、立体性、开放性的优势建立了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有效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处理能力。

赵红等[44]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划分为体系运行机制、预警机制、紧急处理机制、善后处理机制及评估机制五个部分。

过聚荣[45]认为,应急管理机制由两大模块组成,分为平时与战时两种状态。

平、战状态的划分主要是由于涉及资源的取量是否能合理、优化以满足事件处理要求。

资源配置在平时以虚拟形式存在,而在战时则会实体化。

处理原则根据突发事件的等级,通过对事件的评估,按照一定的激活程序分步启动相关子系统。

这一特征相应要求处理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管理。

因此,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体现为:平战结合、分级转进和综合管理。

王霞等[46]认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应该建立和完善灾害事故意识教育、灾害事故宣传机制和与灾害事故相关的法律机制,加强对灾害事故的监控和研究,建立有效的防控预警机制、信息联动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并有效实行反馈机制。

在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及相关模型上,贺银凤[47]对应急管理体系提出了意见和原则,并对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闪淳昌等[48]通过总结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脉络,总结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路。

王影[34]建立了我国工业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体系,该体系由六个子体系构成,它们分别是应急救援指挥调度子体系、应急救援决策支持子体系、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子体系、应急救援信息管理子体系、应急救援资源保障子体系和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子体系。

姚杰等[49]通过带有潜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事件与机构之间的定量联系,
煤矿应急管理脆弱性动态评价及应用
并分析了如何应用模型进行机构应急管理绩效评价和制定机构考核标准。

包兴[50]分析了因突发事件而能力受损生产运作系统在应急期间应急管理模式,构建了多阶段的能力应急模型。

唐恒永等[51]给出了一个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中断一继续随机排序模型,分析了在突发事件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期望加权完工时间和、期望加权误工时间和及期望加权误工工件数达到尽可能小的目标规划问题,并证明了在相融条件下,它们都是多项式可解的。

肖东生等人[52]针对应急管理团队的信任问题,引入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建立了应急管理团队成员间信任模型,指出了影响团队信任的重要因素,讨论了影响团队信任的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路径。

于瑛英等[53]构造了一个基于时间、资源供给和需求的损失函数,对损失值较大的资源布局建立优化模型进行调整,优化模型考虑到了增加或者减少应急服务点的个数以及增加应急服务点的资源量,是集选址和资源配置于一体的模型。

上官艳秋等人[54]通过对影响突发事件“可挽救性”大小的关键因素的详细分析,设计了一个可量化计算的“可挽救性”评估模型,在辅助救援决策方面有较高的价值。

洪文学等人[55]基于应急管理的4R理论构建了应急管理系统功能模型和结构模型,提出了基于资源层、状态层、决策层和操作层表达的四层结构应急管理可视化多元信息系统模型,并给出了多元信息可视化表示方法示例和分层递阶可视化融合和应急决策模型。

在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及其他方面,张超等人[56]从技术框架设计、网络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安全性设计4方面设计了火电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分析了火电厂应急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块划分及主要功能,并讨论了火电厂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式及主要工作界面。

李娜[57]认为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该由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演练系统、应急指挥系统(救援资源调度、救援决策支持、救援指挥)、坚持预警联动系统(远程动态监控、资源共享应急联动)、信息发布和信息门户组成,对应急管理业务建模,探讨了应急管理基础信息标准体系的构成,对基于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SOA)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并对关键应用进行了分析。

范会川等人[58]将V oronoi图应用于铁路应急管理中应急物资的调运问题,又将Delaunay三角网应用于突发事件影响分析问题上,两种图的性质分别可以在解决问题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沈荣华[59]主要从构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助关系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史波等人[60]详细地定义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定义、特征以及实质等相关属性,从资源优化配置视角分析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中的资源属性,进而提出公共危机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