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李秋华)
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
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晚云烘日》等。
唐宣宗大中年间,女蛮国派遣使者进贡,她们身上披挂着珠宝,头上戴着金冠,梳着高高的发髻,让人感觉宛如菩萨,当时教坊就因此制成《菩萨蛮曲》,于是后来《菩萨蛮》成了词牌名。
另有《菩萨蛮引》、《菩萨蛮慢》。
《菩萨蛮》也是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字句格律与词牌前半阕同,用在套曲中。
此调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以繁音促节表现深沉而起伏的情感,历来名作最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菩萨蛮的原文赏析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
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古代民歌《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15篇《菩萨蛮》原文赏析1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
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
阴风翻翠幔,雨涩灯花暗。
毕竟不成眠,鸦啼金井寒。
翻译深秋的虫声好似哭泣声,惊醒睡梦中的女子,帷帐里的她不由得哭了起来。
每夜独自一人冷冷落落,残更与梦一样长。
寒风呼啸,用力吹着绿帘子,雨却是绵绵地下着。
毕竟已经睡不下去,只听叫寒冷的井外,传来了一声鸦啼。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罗帏:帷帐。
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
玉肌:指女性莹洁温润如玉的肌肤。
阴风:冬风,此指寒风、冷风。
翠幔:翠绿色的纱帐。
雨涩:细雨缠绵不爽,有滞涩之感。
灯花:灯心余烬结成的花形。
金井:施有雕栏的井。
创作背景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元祐旧党被打压,秦观一贬再贬,多次流放,漂泊各地,他在这个时期所写的女性大多独守空房,凄凉悲苦。
这首词即是秦观这一时期的作品,其具体创作年代不得而知,或认为这首词是秦观早期作品,可备一说。
赏析这首词描写的是闺中孤寂情怀。
词一开始即浓墨重彩渲染一种秋夜孤寂的氛围:寒蛩低吟似诉,寒露晶莹如泪珠,已是清冷凄凉之境,紧接着即下一“惊”字,将闺中人那种敏感而脆弱的情丝拨动,继而写她受秋夜清景之惊后的动作神态。
罗帏、鸳鸯锦等闺中陈设,为我们展示出这位闺中人物质生活方面的富裕,着以“泪湿”二字,则又与这种富丽的陈设形成对照,衬出其内心的孤独、空虚、失落。
接下来两句,将泪湿的原因作了交待:心上人儿离她远去,她只能独守闺房,那罗帏、那绣着象征爱情双栖双宿的鸳鸯锦被里,只有她一个彻夜难眠的苦心人儿。
夜冷兼心凉的她,置身于锦被之中,却没有一丝的暖意,反而只觉玉肌生凉。
这里,词人不动声色地从环境过渡到了心境,刻画出这位闺中思妇因夜寒生凉到因“独”处而心凉的心理状态。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让她心“惊”,引起她一腔幽怨。
《菩萨蛮》教案
《菩萨蛮》教案《菩萨蛮》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掌握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教学难点:感受词中的情感和美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菩萨蛮》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以及词中的生字和生词。
2.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菩萨蛮》这首词,感受词中的韵律和节奏。
3. 分析法:分析《菩萨蛮》这首词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以及词中的情感和美感。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菩萨蛮》这首词的主题和意义,以及词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文学形式吗?(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3)介绍词这种文学形式: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词的句式不像诗那样整齐,而是长短不一,因此又被称为长短句。
词的内容通常是描写自然风光、人物情感、社会生活等方面的。
2. 讲授新课(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菩萨蛮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无人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鸳鸯梦。
慢脸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梦迷春睡中。
人生愁恨何能免,消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简析】:幽期密约,选在了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一想到好不容易才挨到元宵,终于要和情郎见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胸中不免小鹿儿乱撞。
时刻到了,尽管放轻脚步,还是觉得脚步声如同山响,心都提到嗓门口儿了,鬼机灵地,干脆脱下金丝绣鞋,用手提了;只穿着丝袜,迅速下了台阶,一溜烟跑到画堂南畔。
赏析(1)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欢爱的词是李后主再与大周后(李煜妻)的妹妹小周后偷欢时写的李煜仅存的四十余首词中,《菩萨蛮》共有三首,写的都是男欢女爱的光景。
而这一首又是把两人偷欢的情景写得紧张刺激又温馨浪漫。
这首词以小周后为第一人称:“花明月暗”之时,女方手提绣鞋,悄悄潜出;看到恋人,扑将上去,身上还在瑟瑟发抖这两个细节,当真是描绘得惟妙惟肖,有如神来之笔。
文中的“后”指的是李煜的第一任皇后,名周娥皇,史称大周后。
而“小周后”就是她的妹妹。
当时大周后重病,小周入宫探病,结果没有见姐姐,却是跟后主XXXX,限于身份和舆论的压力,两人不能公开交往,只能展开地下恋情。
于是才有了上面的《菩萨蛮》……后来后主就娶了他的这位小姨子,史称小周后。
(2)娥皇作了四年的皇后,就生了重病。
为此娥皇年仅十四岁的妹妹女英进宫探视。
女英正值豆蔻年华,天真烂漫、娇柔动人,且《后唐书》中说其“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
”李煜一见,不禁心生爱怜。
为此,李煜想方设法和小姨接近,细心呵护,大献殷勤,把情窦初开的女英勾引得芳心大动,难以自持,不久就投入了姐夫的怀抱。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 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 的联想中,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 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 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 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度”将一种动态注入静态的描摹之中,使诗 句平添几分生机。
是在绣罗襦上刚刚贴绣好的,花纹是 “双双金鹧鸪”,一对一对金色鹧鸪鸟。 在中国,常用鱼鸟,比目鱼,鸳鸯鸟, 一对一对,成双成对的,代表一种幸福 美好的生活,代表找到理想的对象,理 想的归宿。 词中所写是一个孤独的女子没有人欣赏 的寂寞心情。衣服的贴绣是反衬,点醒 她所追求的是双双对对的理想。
美丽的衣服和装饰 代表美好的才智, 品德,操守。无论 是否有人赏识,任 用,都要保持高洁, 美好,芳香的本质。
这首《菩萨蛮》把妇女 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 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 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 仕女图。
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
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 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 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 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 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 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 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 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 巧不能说不高。
菩 萨 蛮
——温庭筠
洛阳市东方高级中学 程鹏燕
词之初体验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 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词最初称 为“曲词”或“曲子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 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 又叫“诗余”。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牌《菩萨蛮》本来是乐曲的名称。据说是由于唐代 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 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 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 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菩萨蛮课件ppt课件
2023/11/29
23
04
菩萨蛮的传承与影响
2023/11/29
24
对古代文学的贡献
菩萨蛮的起源与演变
菩萨蛮起源于唐代,是古代诗词的一种体裁 ,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历史长河中,菩萨蛮的创作不断演变,融 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
文化价值的体现
菩萨蛮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化 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对古代音乐、绘画 、文化交流等领域的贡献。
10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总结评价
2023/11/29
李白的这首词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景色和自己的心境,意境深远, 感人至深。
他的用词精妙,如“寒山一带伤心碧”,将心境与景色完美融合,使读 者更能感受到他的情感。
11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创作背景
韦庄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他曾长时间流落江南 ,这首词就是他描述江南美景和自己的感受。
“眉间翠钿深”:描绘了女子的眉间翠钿的深邃和神 秘。
2023/11/29
17
张先《菩萨蛮·十八香罗胸胜雪》
• “腰如纫柳脸如莲”:用柳枝的柔软和莲花的洁净来形容女子 的腰肢和面容。
2023/11/29
18
张先《菩萨蛮·十八香罗胸胜雪》
总结评价
2023/11/29
张先的这首词用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美人的外貌和气质,用词精准而生动,给 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加细腻、深刻。
26
在国际文坛的地位
要点一
跨文化传播与影响
菩萨蛮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代表之一,其影响力远及海外 。在东亚、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爱 好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菩萨蛮,进一步彰显了其国际地位。
《菩萨蛮》原文赏析
《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菩萨蛮》原文赏析1菩萨蛮·湘东驿宋代:范成大客行忽到湘东驿。
明朝真是潇湘客。
晴碧万重云。
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
别后书难得。
先自雁来稀。
那堪春半时。
赏析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
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
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
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
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
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
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
“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
作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
作者并没有交待迁官的具体始末,仅从自惊自叹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读者去联想得之。
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识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吴故地是那样的遥远。
“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
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
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
两阕之间,过度自然,浑然一体。
语言朴素明白,毫不费解,却又含蓄曲折,意蕴深沉,称得上是洗尽铅华、反璞归真。
菩萨蛮反衬手法
菩萨蛮反衬手法
1、《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句子是:“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特别是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作者的寓意。
这两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
2、《菩萨蛮》全文内容为: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3、《菩萨蛮》全文翻译如下:
早晨醒来,画眉有深有浅,额黄有明有暗。
耳边的乱发披在雪白的脸上。
懒洋洋的起来,慢腾腾地梳洗、妆扮,描画蛾眉。
用前后两面镜子对照着把花插在头上,花光与人面亦相互映衬,真是美极了。
罗袄上有新贴上去的成双成对的金鹧鸪,她不禁心所感。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古诗意思
作品原文菩萨蛮⑴·书江西造口壁⑵郁孤台下清江水⑶,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⑷,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⑸,山深闻鹧鸪⑹。
[1]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造口:一名皂口,在江西万安县南六十里(《万安县志》)。
⑶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又称望阙台,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
此处代指宋都汴京。
宋刘攽《九日》:“可怜西北望,白日远长安。
”⑸愁余:使我发愁。
《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⑹鹧鸪:鸟名。
传说其叫声如云“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
[2-5]白话译文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
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6]创作背景这首词为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鹤林玉露·辛幼安词》条云:“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
幼安自此起兴。
”《宋史》高宗纪及后妃传载,建炎三年(1129)八月,“会防秋迫,命刘宁止制置江浙,卫太后往洪州,腾康、刘珏权知三省枢密院事从行。
闰八月,高宗亦离建康(今南京)赴浙西。
时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十月,西路金兵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奔洪州追隆祐太后。
康、珏奉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
”《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载:“质明,至太和县(去吉州八十里。
《太和县志》),又进至万安县(去太和一百里。
《万安县志》),兵卫不满百人,滕康、刘珏皆窜山谷中。
《菩萨蛮》曲调出于云南古代傣族考辨
作者: 杨槐
出版物刊名: 昆明学院学报
页码: 67-69页
主题词: 《菩萨蛮》;《花间集》;孙光宪;《全唐诗》;北梦琐言;崔令钦;宣宗;八拍蛮;胡震亨;
曲子词
摘要:<正> 《菩萨蛮》是自盛唐以来就风靡一时的曲调。
曲名于唐开、天间早列入崔令钦《教坊记》中,敦煌曲子词也表明此曲至迟于开、天时已广泛在民间流传。
中唐以后,官苑至于文坛倾倒于此曲的记载更不少见。
《花间集》录晚唐温庭筠《菩萨蛮》词作十四首:(《全唐诗》录十五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还记得有关这个曲调的轶事一则:“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令狐綯)假其新撰(温作)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菩萨蛮》意思-赏析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菩萨蛮》意思|赏析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
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
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
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
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
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
《论语》上说过: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对于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
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
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
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
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
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
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此词最突出的写 作特点。词以眼前景道心中事。眼前的景, 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中事则包括家 国之悲、今昔之感、壮志难酬之叹,等等。 以清江之水起兴,用江水比喻“行人泪”, 既形象,又语带夸张。“青山遮不住,毕 竟东流去。”两句构成一个意象,托意是 一种理念。结拍的两句,通过创造一种氛 围来进行比兴,具有一定的朦胧性。
词人的爱国情怀
感情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对主和派的愤怒之情
比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爱国志士和人民不能放弃 恢复中原的强烈情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1.词中暗寓作者的苦闷的句子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词中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中 原的怀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忧 国忧民之感 3.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 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 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 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 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 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 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 忧伤满怀。
பைடு நூலகம்
注释及译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 流水,水中有多少 中间多少行人泪? 行人的眼泪。我抬 西北望长安,可怜 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无数山。
①可怜:可惜。 ②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 (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 国土)。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 青山。
注释及译文
青山遮不住,毕竟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 挡住,浩浩江水终 东流去。江晚正愁 于向东流去。江边 余,山深闻鹧鸪。
梁启超云:“《菩萨蛮 》如此大声镗鞳(tāng tà ), 未曾有也。”此词抒发对建炎年间国事艰危之沉痛追怀, 对靖康以来失去国土之深情萦念,故此一习用已久陶写 儿女柔情之小令,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 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比兴传统 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 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 眼前景写出。显有寄托,又难以一一指实。但其主要寓 托则可体认,其一怀襟抱亦可领会。此种以全幅意境寓 写整个襟抱、运用比兴寄托又未必一一指实的艺术造诣, 实为中国美学理想之一体现。全词一片神行又潜气内转, 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在词史上完全可与李太 白同调词相媲美。
词牌——菩萨蛮
唐时俗称美女为菩萨,女蛮国的人梳有高高 发髻,戴金饰帽子,挂珠玉项圈,故称之为 “菩萨蛮”。 菩萨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 调。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 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 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 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 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 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 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 《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 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 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 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 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 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 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 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 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 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 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 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宋 辛弃疾
基础知识回顾
1.辛弃疾,字 幼安 ,号 稼轩 ,历城(今山 东济南市)人。 南宋 (朝代)词人。 《稼轩长短句》 词集:______
收复失地、抗金救国 政治理想:_______
2. 比兴作为表现手法 “比”就是:
用别的事物来比喻这一事物,即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说其他的事物来引起所要咏唱(描述)的事物 “兴”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比兴例句
1、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贺敬之《回延安》 2、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才长得好。”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 3、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民歌《东方红》) 4、天上下雨地上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 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 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 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 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 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 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 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 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 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金兵猖狂,国势衰微。写出 了背离故乡的无尽悲苦。
赏析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鹧鸪这一意象寄寓着词人对主和 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 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这里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 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 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 己东归的愿望。 这里的青山比喻压 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 主要指投降派。
③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 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 挡。 ④愁余:使我感到忧愁。 ⑤鹧鸪:鸟名,传说它的 叫声像“行不得也哥 哥”,啼声凄苦。
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此处用典。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 之情与渴望收复中原的愿望。
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 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 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 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 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 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 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 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 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 兴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