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合集下载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花香时代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花香时代

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花香时代李煜是一位极有才情的皇帝,他“善属文,工书画,知音律”拥有全面而高雅的艺术修养。

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与宋徽宗赵佶都是最不会做皇帝的“艺术家皇帝”。

宋徽宗“书画两绝”,但在诗词的造诣却不及“词帝”李煜。

两人的命运也有相似之处,均为亡国之君。

清朝文人袁枚形容李煜:“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性尚奢侈”、“荡侈不羁”,偏安于南唐小国。

面对大宋江山的威胁,依旧过着豪华富贵,奢侈享乐的生活。

每到春事烂漫,百花盛开,李煜命人在雕梁画栋间,拱柱台阶上,做上一排排的小木筒,再遍插百花。

花筒平铺组成花墙,花墙延伸辗转,一个拐角,一个檐边,忽入花海,忽坠桃源,别有洞天。

李煜在他的词作中留下了大量有关“香”的印记,《浣溪沙》“帘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

”《采桑子》“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李煜词中的“香”很少涉及敬天奉神的祭祀活动,描写的大多是宫廷生活与日常生活的用香情况,这也映射出李煜的性格特征,远离政治,亲近生活。

陶谷《清异录》中记载:“李煜伪居长秋,周氏居柔仪殿,有主香宫女。

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万字金、凤口婴、玉太古、容华鼎,凡数十种,皆金玉为之。

”李煜不仅喜好“用香”,而且还热衷自己研发、调制合香。

在历代的合成香料配方中,与李煜有关的“江南李主帐中香”与“李主花浸沉香”都辑录在香类书籍中。

江南李主帐中香:沉香一两/剉细如炷大、苏合香/以不津磁器盛,右以香投油,封浸百日爇之,入蔷薇水更佳。

此方最后说“入蔷薇水更佳”,可知比较上品的帐中香是用蔷薇水来调合的。

蔷薇水是阿拉伯人制作出来的玫瑰香水,唐代时期传入中国。

用蔷薇水调制合香,让花香与沉香混合,制作带有花香的混合香型。

帐中香除了优雅的花香型,还有清甜的果香。

帐中香其中一方就是取鹅梨汁来混合沉香一起蒸。

帐中香法:用沉香一两,细剉,加以鹅梨十枚,研取汁于银器内盛却,蒸三次,梨汁干即用之。

花间派和西蜀词派

花间派和西蜀词派

花间派和西蜀词派花间派是晚唐南北朝时候的主要流派之⼀。

当时词主要分为两派:花间派和西蜀词派。

花间派的代表⼈物有温庭筠、韦庄、⽜希济、欧阳炯、李珣等等,词风⾹艳秾丽,但我个⼈认为他们的⼤部分词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感情空洞,没有让我爱不释⼿的感觉。

韦庄算是其中风格⽐较清丽的⼀位了,但我最喜欢他的⼀⾸却不是典型花间风格的,⽽是⼀⾸很热烈的“思帝乡”: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风流妾拟将⾝嫁与⼀⽣休纵被⽆情弃不能羞西蜀词派的代表⼈物只有三个:南唐主李璟、他的⼉⼦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他们三个的词我都特别喜欢,清丽⾃然,感情很细腻动⼈。

像李璟的“细⾬梦回鸡塞远,⼩楼吹彻⽟笙寒”;像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池春⽔”。

此时的词派主要都是由诗向词的过渡时期的产物,各个流派经过相当时间融汇和演化,⽽且由于⿍盛时期豪放词派的崛起和成熟,词派划分的重点就转确定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的涵义更⼴,她是⼀⼤类风格的总称,作品⾖油思想深度。

代表⼈物有我们⼤家熟知的柳永和李清照,其实秦观、⼤⼩晏(⽗晏殊、⼦晏⼏道)、张先、姜夔、吴⽂英、周邦彦都是个顶个的⼤家,各有特⾊,各有成就。

⼤⼩晏精⼯;张先视⾓独特,像“⼼似双丝⽹,中有千千节”这类词句就不象通常的婉约风格;姜夔就是著名的姜⽩⽯,擅长作曲、⾃创词牌,咱们国家现在发现的为数不多的宋词的曲⼦就有他的“姜⽩⽯⼗⼋⾸”;吴⽂英也擅长⾃创词牌,他⾃创的“戚⽒”是现存最长的词牌;周邦彦被称为“婉约派集⼤成者”。

“婉约派”和“豪放派”这种流派的划分⽅式,是站在词的发展史的制⾼点的⼀种划分,所以影响⽐她前后各个时期的流派划分⽅式影响都⼤。

总地来说,花间词和婉约词这两个词派的区别包括:存在的时期不同,风格不尽相同,流派的内涵、⼴度、深度不同,影响也不同。

代表⼈物肯定也是不同的了。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导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及译文《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

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

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注释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

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

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

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

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

识,别作“惯”。

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

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指潘岳。

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

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

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

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

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浅析李煜生活经历对其词作风格变化的影响

浅析李煜生活经历对其词作风格变化的影响

浅析李煜生活经历对其词作风格变化的影响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2007级汉语言文学2班姓名:汪士为学号:200701010164指导教师:丁恩全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因其波折的生活经历,以亡国为界其词作分为前后两期,通过对李煜词的研读发现,其前后词作风格是深受他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的影响而产生了巨大差异的关系,本文由此入手,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李煜生活经历前期后期风格在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进程中,华夏大地不断涌现出一位又一位的文学巨匠,他们才华横溢,他们挥洒自如,他们或是感怀身世,或是歌咏美景,或是寄托思念,字字句句,力透纸背,每首名篇佳作无不凝结着他们对生活的感悟。

这其中,南唐后主李煜可谓是其中一位与众不同的词人。

李煜,在政治上的短浅目光与优柔寡断决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位留名后世的帝王。

然而在那些留名后世的帝王中,或伟大的,或失败的,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在诗词方面超越李煜,在前后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中,李煜凭借他出众的艺术才华与坎坷的人生体验一步一步走上了词中之帝的宝座,他的词与他的生活息息相关,他善用白描,多用虚词,感情真挚,对后世词人影响深远。

一、李煜的前期生活经历与创作风格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第三位国君,同时也是南唐的亡国之君,其父李璟是南唐第二位国君,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对李煜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很大。

李煜有五位哥哥,二哥到五哥早死,实际上他就是第二子,由于害怕大哥李弘冀猜忌,他每日以诗书为伴,李弘冀在毒死李煜未遂之后不久也死了,所以李煜就顺理成章的走上了帝位。

李煜的生活以975年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期,975年以前他是一国之君,975年之后他成为阶下囚。

李煜“不同时期的生活遭遇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反映为不同的生活内容,同时,在风格特点上也各有不同。

”[1]在975年以前,李煜的生活还可分为即位之前和登基之后两个阶段。

(一)登基之前在李煜登基前他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条件优越的贵族生活未必就没有令人忧虑的地方”[1]他曾写过这样两首词来表达自己向往自由,无意政治的情感以摆脱太子李弘冀的猜疑,词如《渔父》其一: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全诗翻译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全诗翻译赏析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全诗翻译赏析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李煜系列:宋词精选-经典宋词三百首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赏析「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准备晚上歌舞的宫女晚妆已毕,明艳照人,预示了歌舞的美妙精彩。

「鱼贯列」三字说明宫女人数之众,舞队整齐。

由此可以想见舞蹈场面的花团锦簇、婆娑妖娆。

「笙箫吹断水云间」,笙与箫都是管乐器,所以说「吹断」。

「吹断」即「吹尽」,乐工们尽自己所能,吹到极致,乐声上扬,飘荡于水云之间;于是天上人间到处充溢萦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欢乐的气氛。

而「重按霓裳歌遍彻」,则进一步表现出恣意欢乐的浓郁情兴。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它本是盛唐时代玄宗改制、贵妃善舞的大曲,到南唐时已经亡失,只遗留下残句。

而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昭惠皇后(即大周后)都精通乐理,「妙于音律」,在得到残留的乐谱后重新整理了这一名曲。

此时正当春殿歌舞欢畅之际,所以下令「重按霓裳」,反复演唱这首盛唐时代的名曲,欢娱之情尽寄曲中。

下阕词抒写宴游情致。

后主宫中原本「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此时主香宫女用精美的香器焚烧起名贵的香屑,氤氲香气随风飘来,闻香而不见焚香之人,于是明知故问:「临风谁更飘香屑?」此句无理有情,更显得意兴飞扬,飘然欲仙。

「谁更」上承「重按」,表明了欢乐的进一步升级。

「醉拍栏杆情味切」,既是酣饮醉人,又是欢乐中的陶醉,醉中忘形,手拍栏杆,神采俊逸。

前六句写尽了歌舞饮宴的欢乐绚烂,而歌阑酒散,情满欢极之后,这位情思婉转、风流倜傥的南唐国主却妙笔一转,写到了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清凉世界。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清明的月色,宁静的夜,清脆的蹄声,朦胧的花树,习习的春风,这个清新淡雅的境界却在极欢极乐后更令人回味无穷。

李煜亡国前后诗词变化

李煜亡国前后诗词变化

李煜亡国前后诗词变化
李煜的作品可以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后变化如下:前期所做的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

后期所做的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

前后荣与辱、乐与悲的强烈反差,极大地改变了李煜的性情与气质,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前后期的词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南唐后主李煜和大小周后的缠绵悱恻

南唐后主李煜和大小周后的缠绵悱恻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集昏庸亡国之君与一代词学宗师于一身。

李煜的皇后有大小周后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都是南唐重臣大司徒周宗之女。

娥皇经常随父出入宫廷,容貌美丽,精音乐,尤善琵琶,亦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精妙。

她还恢复了因战乱而残缺的《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曲》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

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

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至五代十国,留存残曲断谱。

许多宫廷和民间乐人试图修复,均未成功。

而娥皇和李煜“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

修复《霓裳羽衣曲》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霓裳羽衣组舞。

之后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

由此,娥皇常在宫中举行《霓裳羽衣曲》歌舞会。

《玉楼春》将此事描述为: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春殿霓裳羽衣歌舞的盛况,下阙写了歌舞之后余兴未了的情景,夫妻俩陶醉在艺术的天堂里。

娥皇本性天真淘气、活泼娇柔,在李煜的《一斛珠》有写道: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和娥皇是包办婚姻成功的幸福的代表,也许是李璟眼光好吧。

如果不是李煜当了皇帝,这样一对郎才女貌,该是多么美满与幸福?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都冲淡了吧,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

李煜在位四年,娥皇生重病。

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欲祝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年幼,从椅子上摔下来摔死。

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唐朝李煜是什么派的诗人

唐朝李煜是什么派的诗人

唐朝李煜是什么派的诗人李煜,后世称为南唐李后主。

著名诗人,那么李煜是什么派的诗人?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李煜是什么派的诗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煜是什么派的南唐后主李煜从小就不爱关心朝政,只是对诗词歌赋十分感兴趣,他能够如此逍遥自在还要感谢他那天生的重瞳眼,他因为从小眼睛异于常人总是被他的大哥猜忌怀疑,于是他主动要求退出朝堂,这样正好遂了他的愿。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的兄长就去世了,他只好担任太子之位,最终登上皇位。

对于李煜的诗很多人都说他的诗属于婉约派,其实不然,他的诗的风格分为两个阶段,前部分在他国破家亡之前,另一部分则在南唐灭亡之后。

在他的国家灭亡之前诗的风格大多与爱情有关,范围较为狭窄,这可能与他的生活阅历有关,他从小生活在宫中,没遇到过什么危险,也没有见过世间百态,在那之前他知道的世界是安全的美好的,他与周娥皇的爱情也是顺顺利利的,周娥皇长得貌若天仙,与他的爱好又十分相似,两人在一起琴瑟和鸣,乃是天作之合。

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大多是歌颂爱情的。

然而在南唐灭亡之后,他的身上瞬间背负了孩儿夭折,爱妻去世,国家灭亡的重担,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一样,,从此他的诗里多了情感,这不仅仅是爱情,更是对孩子的思念,对国家灭亡的无可奈何,更是对寄人篱下的忧愁与伤感,这种种的感情使他的诗更能够打动人们。

李煜词的特点李煜,他的表字是重光,自号是钟隐。

我国古代南唐最后一位君王,人称“李后主”或者是“南唐后主”。

他在位十五年后,南唐灭亡,南唐所在的领土尽归宋朝。

他年幼时就饱读诗书,在诗词音律方面造诣很深,他的诗词在文坛上更是独树一帜。

李煜的诗词从古至今都是为人称道的,他所写的《虞美人》更是千古流传,凄婉的语调缓缓道出他的心声。

在他所写的众多诗词中,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亡国前后。

亡国前的他偏居江南这一隅之地,但是他文中的欢乐清晰可见,那时的他,诗词是艳丽柔婉,虽是描写奢靡的生活,但也带上了些许哀愁。

亡国之后的他,比之以前,文中的哀愁更甚,感念故国,凄哀悲凉的语调更显他感情的深广。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

《破阵子·李煜》原文与赏析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挥泪对宫娥。

这首词有人认为是李煜亡国后被俘北上途中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北上后追赋之词,更有人认为是白马迎降时作。

第一种说法似更有道理。

上片词人追怀已宣告结束的帝王生涯,下片述被俘后之凄凉景况,抒发其失国之痛,情见乎辞,动人心魄。

李煜的词人生活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即在亡国以前,写了一些描述宫廷豪华生活的及艳情之作,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一斛珠》:“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吐”,《菩萨蛮》:“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等。

这些词显出妩媚之态,极妍丽之致,其风格与花间派词颇多相似之处。

后期,即北去后,身茹亡国之痛后,原来的一国之君变成阶下之囚,生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他的词风也开始变了。

他彻底摆脱掉花间派的窠臼,采用清丽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也即他所深切感受到的“别是一般滋味”,直言不讳地倾吐出来,感情真挚沉郁。

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人间词话》)李煜所表达的虽然多是他怀恋故国之情,与一般人的思想感情有距离,但因为全由肺腑中出,较为深刻地表达了他的痛苦和悲哀,因而能够强烈地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词可能是李煜亡国后写的较早的一首。

一开头,作者即以感慨之句出之:“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无限痛惜,无限深情。

南唐自李昪(即徐知诰)于后晋天福二年(937)灭吴自立,到宋开宝八年(975)为宋所灭,共历时三十九年,说“四十年”,是举成数而言。

南唐原据有江、淮、皖、赣、楚、闽等共三十余州,方圆三千里,其版图较之吴越国更为辽阔。

这个由其祖父辛苦缔造,又经祖与父以及自己惨淡经营近四十年之久的国土,一旦归于别姓,他岂能不痛心而感叹唏嘘?词人想到了在金陵的宫廷。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76品 评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思佳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思想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五代时期,在偏安一隅的区域形成两个词体的创作中心,从而形成两个著名的词派,一个

五代时期,在偏安一隅的区域形成两个词体的创作中心,从而形成两个著名的词派,一个

五代时期,在偏安一隅的区域形成两个词体的创作中心,从而形成两个著名的词派,一个是西蜀花间词派和南唐词派。

西蜀花间词派代表:温庭筠和韦庄南唐词派代表:李璟、冯延巳和李煜详细介绍: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环境。

这个阶段,由于地理上分割的原因,逐渐形成两个词人创作群体:西蜀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

由于西蜀、南唐在当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生活甚至还呈现出一时的繁荣,这就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西蜀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与中原广大地区相比较,局势相对稳定,较少战争祸乱,一大批文人避难西蜀,形成创作群。

《花间集》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词的总集之一,它是后蜀赵崇祚编成的,成书于广政三年(公元940),共收18家词人的500首词。

欧阳炯(五代词人,先事前蜀,为中书舍人,后事孟知祥,官至宰相,最后降宋)曾为《花间集》作序,曰:“镂金雕琼,拟化工而回巧;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娼风,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这两段话充分说明《花间集》选录作品的特点以及这些作品产生的过程。

可见《花间集》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绝非偶然。

当然,集中也还有一些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作品,如孙光宪的《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毛文锡的《甘州遍》(“秋风紧”)反映了边塞生活;鹿虔扆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反映了亡国的哀痛;李珣《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写舟子行客的离愁;而《南乡子》十首则描绘了南国风光,其中写岭南生活的作品尤有鲜明特色与独到之处。

在“花间词人”当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庭筠和韦庄。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本不属“花间”范围,但却被后人称之为“花间”鼻祖。

《花间集》选录他的词有66首之多。

他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大词人,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朝皇帝李煜的风流韵事

唐朝皇帝李煜的风流韵事

唐朝皇帝李煜的风流韵事唐朝皇帝李煜的风流韵事2017-05-17李煜流传古今,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好皇帝,而是他是一个好词人,他曾写下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让人无比的动容,还有一首词,也让人感觉非常的好,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但是,又有几个人知道,这个词中的提金缕鞋,蹑手蹑脚跑出去幽会的小姑娘正是李煜老婆的亲妹妹周薇,李煜居然在他老婆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的和自己的小姨子好上了。

李煜和周薇一开始在一起的时光是非常快乐的,李煜有帝王的贵气和词人的浪漫,能够给周薇好多女人都想要的东西,周薇以为这辈子都可以好好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找到了一个足够让自己托付终生的好男人,却不知道,李煜却是如此的不靠谱。

南唐后主李煜后来娶了周薇,这就是后来的大小周后,亲姐儿俩共同服侍了同一个男人,先前大周后嫁给李煜的时候,和李煜是非常恩爱的,可惜她的身体一直是不太好的,而且她一生病就会让家人前来探望,周薇总是跟着来看望姐姐,这个时候的姐夫,李煜就注意到她了。

那个时候的周薇十五岁,娇滴滴的,妖艳得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虽然那个时候周薇可能并没有真的想要抢自己姐姐的男人,但是李煜已经在心底拿定了注意,要将这个小美人给吃下去。

李煜并不是一个好皇帝,相反他是非常放荡不羁的,和所有的文人雅士一样,他迷恋诗词,笙箫,醇酒,美人,并且深陷其中。

喜欢吃喝玩乐的李煜在词和女人的身上下的功夫最多,在大周后病倒在床上的时候,他就开始惦记上如花似玉的小姨子了,而且对于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怎么能够抵挡住这个老手呢,于是,就引发了这场后宫的丑闻。

后来周薇在姐姐病重的时候偷偷和李煜约会,被姐姐撞见,气的姐姐病情更加严重,直到死,大周后都没有再看李煜一眼,后来大周后死,过了三周年的j忌日,李煜便迫不及待地娶了周薇,并立她为小周后,但是小周后并没有辅佐君王的贤德,两个人整天醉生梦死的,李煜更加不处理国事,以至于后来让赵匡胤攻陷,才知道后悔。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

李煜(南唐后主)—搜狗百科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九七五年,宋曹彬破金陵,煜降宋,封违命侯,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铚《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煜善为诗词,著作甚多,惟已散逸。

后人辑存,仅诗词数十篇而已。

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

浪淘沙李煜原文浪淘沙赏析作者:[南唐]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科合,壮气蒿莱。

晚肥天净月华上开。

想要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注释>金剑:寓意南唐政权。

<韵译>可悲的追忆真的难以排解。

苔藓布满秋风庭院,任它朱帘不卷,反正没有人去。

已就是国被家亡了,从前搞皇帝的一切都磨灭在蒿莱之中。

晚凉天静,满天月色,记起远方的金陵,那些过去属我的宫殿的影子,还照曝光在秦淮河的清波里,只是人回去殿空!<评析>此词下堂宋后抒发自闭时心情。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

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

《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

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

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

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

室内也是死气沉沉。

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

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

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

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

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

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

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

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

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在极度寂寞中度日的李煜,消磨时光、排解迷茫的最出色方式就是回忆往事。

金剑沉埋入废墟,壮气疲惫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将就是一点儿也没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

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吾土”。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及鉴赏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及鉴赏

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及鉴赏导读: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及鉴赏《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五代: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译文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

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

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注释破阵子:词牌名。

四十年:南唐自建国至李煜作此词,为三十八年。

此处四十年为概数。

凤阁:别作“凤阙”。

凤阁龙楼指帝王能够居所。

霄汉:天河。

玉树琼枝:别作“琼枝玉树”,形容树的美好。

烟萝:形容树枝叶繁茂,如同笼罩着雾气。

识干戈:经历战争。

识,别作“惯”。

干戈:武器,此处指代战争。

沈腰潘鬓:沈指沈约。

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

潘:指潘岳。

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

辞庙:辞,离开。

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犹奏:别作“独奏”。

垂泪:别作“挥泪”。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鉴赏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

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

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

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名词解释花间集奥鹏

名词解释花间集奥鹏

名词解释花间集奥鹏花间集名词概念解释花间词以温庭筠为代表,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词风纤巧艳丽,大多描写男女爱情,闺怨。

以赵崇祚编的<花间词>得名。

南唐后主、南唐中主、王右丞、《花间集》温庭筠名词解释百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第三任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花间词派的名词解释花间词派是中国古代诗词学流派之一。

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

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主要花间集名词概念解释花间词以温庭筠为代表,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词风纤巧艳丽,大多描写男女爱情,闺怨。

以赵崇作编的<花间词>得名。

名词解释花间词、拟话本、唐传奇三个名词的分别名词1花间词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一部文人词。

花间词风名词解释是什么?词风词的风格《花间集》里收录了很多花间派各词人的作品,最著名的当属温庭筠,他的词风可做主要关于《花间集》,还有"艳科”希望有较专业的名词解释有人说:工笔重彩画只合画古装美人,鸳鸯湖蝶是各类画种里的"艳科”。

古人单说“艳”字仿佛没有什么贬意。

《说文名词解释"花间派”花间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

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无限感激铡请帮我解释一下名词,射谢建安七正如欧阳炯《花间集序》中所述:“家之香径,春风宁寻越艳:处处之红楼,夜月自锁嫦娥。

”花间词正花间词源名词解释?出现于晚唐五代时期,因《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集,后蜀赵崇祚在其中选录了当时十八位作家的。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译文及赏析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译文及赏析

李煜《长相思·云一涡》译文及赏析《长相思·云一涡》是由李煜所创作的,作为南唐后主,生活在奢华的宫廷之中,并没有过多的忧心事。

他经常去关注宫廷之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因此词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宫廷歌舞宴乐的盛况和男女情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长相思·云一涡》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长相思·云一涡》五代:李煜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长相思·云一涡》译文一束盘起的发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颜色的上衣配上轻盈的罗裙,不知为何轻轻皱起眉头。

独自站在窗边,风声和雨声交杂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两两的,这漫漫的寂寥长夜叫人怎么办才好。

《长相思·云一涡》注释长相思:此词调名在曾慥《乐府雅词》中作《长相思令》。

云:指妇女蓬卷如云的头发。

一緺(wō):即一束。

一说緺,读为guā,意为青紫色的绶带(丝带)。

这里指饰发用的紫青色丝带。

元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中有句:“一凤髻绿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银。

”玉:这里指插在女子头上的玉簪。

梭:萧本二主词中误作“梳”。

梭,原是织布用的梭子,这里用以比喻玉簪。

淡淡:指衣裳的颜色轻淡。

衫儿: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称衫子或半衣。

薄薄:指衣裳的质料轻薄。

罗:丝罗,这里指用丝罗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罗裙。

颦(pín):皱眉。

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青黑色颜料。

黛螺:《龙洲集》中作“翠娥”。

黛螺,又名黛子螺。

古代女子画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称螺黛。

因其用来画眉,所以常用以作妇女眉毛的代称。

相:指雨声和风声,相互应和,交织一起。

《长相思·云一涡》赏析这首词是描写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闺怨词。

“云一緺,玉一梭”两句,分写女子发式、头饰之美,用语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儿薄薄罗”,续写女子淡雅衣着,虽未明写容颜,但这种比喻和衬托却从侧面写出女子的容貌艳丽和气质高雅。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李煜,公元937年生,978年被赐毒酒死。

他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称蓬峰居士,徐州人,是五代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

他整个青年时代是在他长兄文献太子的迫害下度过的,25岁继位后,史书记载他“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重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周后死后,李后主立小周后为继室。

他沉湎于丝竹歌舞,很少关心日蹙的国势,南唐小国被灭是不可免的。

李后主也曾挣扎过,但国家迅速灭亡,他是负有责任的,战败被囚后他后悔不听潘佑、李平的忠谏一事也可为佐证。

李煜虽不属昏庸无能的君主,但朝政上是无可称道的。

他在文艺方面却可谓名副其实的才子。

他:“精究六经,旁综百氏。

常以为周孔之道,不可暂离。

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

酷好文辞,多所述作。

一游一豫,必以颂室;载笑载言,不忘经义。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文均通,尤精于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着作有文集30卷,杂说百篇,然大多佚失,他和其父南唐中主李璟合着有《南唐二主词》。

李煜的词,基本上属婉约派,但又不尽然。

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

除有的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外,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

亡国后,他的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大多是“以血书”的。

或叹怨孤寂之苦,或惆怅梦幻之景,或抒写对人生厌倦之情,字里行间渗透了他失去政权后,“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与巨痛,流露出对豪华景象的眷恋和对冷酷现实无可奈何的情绪。

风格也与前不同,摒绝了浓厚的脂粉气,显得哀怨凄恻。

虽说格调未免过于低沉悲凉,但词的思想内容要比前期的深刻得多,艺术也更臻成熟。

亡国后为宋所俘,他在生活与创作上都有了一个大的转折点。

李煜的词具有精湛的艺术性,它情酽如醇,词语凝练,真实自然。

小词不小,语浅意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唐后主李煜与荒淫逸乐的“花间派”
中国古代性文化考究之第五章封建社会“性宽松”的性文化
第七节唐代“诗词歌赋”中的性爱吟唱二、五代十国时红楼月夜的“花间派”
唐朝灭亡以后,进入了五代。

五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60多年间多次改朝换代,政治局势非常混乱,中原一带的广大人民经常处在黑暗动荡的生活里。

但是,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西蜀和南唐都是较少受到战争的破坏、因而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富饶地区,而这两处小王朝的皇帝和大臣们又都怀着苟安的心理,寄情声色,过着奢靡腐化的生活,成为沉溺于红楼月夜的荒淫逸乐之徒。

纸醉金迷的生活使这个时期以性爱为主体的文学又有了一些发展。

这个时期,适应着歌台舞榭的需要,那些剪翠裁红、专以描写女人为能事的词就大量地应运而生。

后蜀赵承祚把这些词编成一集,共收作者18人,词500首,名曰《花间集》,这
就是"花间派"得名的由来。

这个词派的主要成员有韦庄、薛昭蕴、牛峤、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鹿虔扆、阎选、尹鹗,李珣、和凝、孙光宪等。

《花间集》序文(欧阳炯作)中说:
“杨柳”、“大堤”之句,乐府相传。

“芙蓉”、“曲诸”之篇,豪家自制。

莫不争高门下,三千玳瑁之簪。

竞富樽前,数十珊瑚之树。

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

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

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

何止言之不文,所谓秀而不实。

这篇序文,可算是把“花间派”的宗旨、渊源道尽无遗。

《花间集》里的作品也确实是如此,绝大部分都是沿袭温庭筠香软词风的后尘,而内容却更加颓靡,风格也尤见苒弱。

例如欧阳炯的《浣溪沙》:“凤屏鸳枕宿金铺”,“兰麝细香闻喘息”又如孙光宪的《菩萨蛮》:“薄寒笼醉态,依旧铅华在。

握手送人归,半拖金缕衣”,这样一类的淫巧侈丽之词是很多的。

其它像牛峤的《菩萨蛮》、张泌的《浣溪沙》等,更是露骨地去描写追逐女人或幽会调情时的声态,词的格调愈见卑下。

《花间集》中比较能够脱去浓腻的脂粉气息,具有较为开阔
的生活内容的,是鹿虔扆、李珣的作品。

还有,韦庄的作品内容虽然主要也是女人、相思之类,但比较清丽疏畅、清朗自然,具有比较真攀的感情,能够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艺术价值较高。

所以,在“花间派”词人中,以韦庄显得最有成就。

三、南唐后主李煜词中的荒淫逸乐生活
在这个时期的词人中,李煜也很有代表性。

他是李景的第六子,公元961年至975年在位,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他出降,后被毒死。

他前期的作品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作品则多抒写对逝去欢乐的怀念与感伤。

例如,他的《玉楼春》词描写了他在位时宫中的歌舞宴乐之盛: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他的《菩萨蛮》词则描写了一男一女的偷情: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镂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李煜的词与唐和五代的一些艳词不同之处是比较自然与清新,而描写男女之情时感情也十分缠绵,就以上面这首词来说,正如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所评的“狎昵已极”。

据马令《南唐书·女宪传·继室周后》载,此词似为小周后而作。

小周后在她姐姐大周后抱病时,已入宫与李煜私通。

其实,文艺作品所描写的不一定是作者的某种具体经历,但李煜具有这种体验则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有些君主来说,三宫六院玩腻了,微行出宫嫖妓也是一种快乐;明目张胆地玩女人玩腻了,偷情也是一种快乐;玩女人玩腻了,玩男人也是一种快乐。

当然,醉生梦死的日子不可能很长久,他终于兵败国破被俘
了。

他的《破阵子》词描写了当时的心情: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国破家亡、肉袒出降之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可见他对享乐生活是多么留恋。

被俘三年后,相传李煜于生日(7月7日)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这位亡国之君、一代词人终于被毒死了。

链接
唐代传奇小说歌颂纯真的爱情
唐代传奇小说是性文化的一朵奇葩
唐代“诗词歌赋”中的性爱吟唱
女星穿衣不当带来的惊艳尴尬瞬间(229) 唐代《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清纯校花令人怦然心动的美艳瞬间(53) 46岁女神许晴出场穿透视衣的资本何来?女星穿衣不当带来的惊艳尴尬瞬间(228) 强奸女演员的ZXP导演究竟是何人?
唐代诗人缠绵悱恻的“香奁体”
“春哥”陪我们走过的这10年
阅兵仪仗队女兵门佳慧气质不输女星
小贝辣妹挺过6段婚变这次能挺过吗?
线报:《港囧》居然是“情囧”
隋唐时期色艺等级分明的妓女分类
做黄奕黄毅清的女儿究竟有多难?
《三体》拿到雨果奖的曲折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