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十大词人——李后主剖析

合集下载

唐宋十大词人——李后主

唐宋十大词人——李后主

第二讲“赤子之心”李后主一,李后主其人李后主(937—978),初名从嘉,后名李煜,字重光,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亡国之君。

李后主之所以非常有名,主要不在于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主要在于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亡国之君。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83个亡国之君。

在所有的亡国之君当中,李煜的才华是首屈一指的。

1,李后主的才华李后主在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佛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在词的创作方面,达到了一个无人可及的高度。

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讲:后主词无上上乘,一字一珠,勿庸选择。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上乘”是一个佛教用语,在这里是指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品”。

况周颐说李后主的词是“无上上乘”,就是说在词史上,再也没有比他的词更好的词了;他说李后主的词“一字一珠,勿庸选择”,是说李后主的词在艺术上是无可挑剔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况周颐的话是不是有些说过头了?其实在词学界,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现代词学大师王国维、唐圭璋等,都是这个观点。

例如唐圭璋先生就这样讲:在词一方面,第一就要推到李后主了。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李后主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自然,体现了词人的真性情,不假雕饰,如同天籁。

李后主可以说是“词中的后主”,“词中的皇帝”。

2,年轻时不过问政治李煜虽然生长在帝王之家,但是年轻的时候,从不过问政治。

宋人陈彭年讲:后主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之风。

母兄冀为太子,性严忌,后主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李煜从小就喜欢读古书,他自己的文章也有汉魏古风。

他的兴趣,他的快乐,全都在古代的典籍当中,从来不过问政治。

陈彭年在南唐生活了16年,曾经被李煜召进宫里,和李煜的第二个儿子仲宣一块读书,他的这个记载是可信的。

3,不过问政治是为了避嫌李煜为什么不过问政治?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说起来有些出人意料,这居然跟他的长相有关。

试论李后主词艺术

试论李后主词艺术

雕 绘情


摹 写人 物
但 意 境 狭窄

难 以 怀抱 意 志
,
难与读 者感

韦庄 同 写闺 阁相思
,
离愁 别苦 感情较 真挚 深 切 辞 藻也较 清新

但仍 不 脱
,
花间


作 品过 于 拘 狭落实 很难从 中得 到更多 的联 想 和 启 发 但 整体成 就仍 然不大
,

,
冯延 已 的词 意 境有所 开 拓
, ,
由 于 贵族 及上层 文人 的介 入 语言雕 绘 藻饰
,
词 却走 入 调 脂弄 粉

,
描黛徐 红 的歧 从温

词 风艳 丽 香 软
内容庸 俗
,
意 境 狭窄
后 主 以 前 的晚唐 五 代词 人
, ,
韦庄到 冯 延 已 描绘声 色饮 宴


填 词 的 作 家 越来 越多
,
词 这 一 形式 也趋 于 成熟
词 萌 芽 于 隋末唐 初 成 于 晚唐 五代 盛 于 两 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它最早 来 自 民 间 的曲 子 词 思 想感 情 明朗
词 基 本上保 持 了 民 间词 清新 爽朗
, ,
,
直率

,
风格 爽朗朴 素

,
语 言通 俗生动
, ,

中唐 前 后
,
,
明快 自
,
然 的特 色 途 庭绮 形容

但 是 到 了 晚唐
,
写离情别 绪 的抒 情小 词 给人 以 清新 之 感 南唐 的灭 亡

以无我之境分析李后主词细腻的主体情感

以无我之境分析李后主词细腻的主体情感

以无我之境分析李后主词细腻的主体情感®夜淋学教育2。

19.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悶内容摘要: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于自我主体情感的抒发是十分重视的,或而彰显或而隐秘,或而壮怀激烈 或而悠悠噎噎。

主体情感抒发是作者触物兴词,是作者对于人世浮沉的一种情感寄托,或于物象来表达人生之 不如意,或直接铺陈直叙不加以任何象征使用,将内心情感毫无遗漏表达给世人,望怜倾听。

李煜作为南唐一位 皇帝,国势衰微,零落不堪。

如枯叶即将凋零,却是毫无办法,他或许为政很失败,但是在词的抒发创作方面独树 一帜。

他的情感细腻深幽,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而这种极其细腻之情,主体情感表达十分含蓄隐匿,与王国维先 生所说的“无我之境”十分相像。

所以本文主要借用王国维先生的理论分析李煜词当中一种含蓄委婉的主题情 感,从而看到这位曾经亡国之君内心深处隐匿的复杂情感。

关键词:无我之境主题情感含蓄委婉隐匿李煜作为一位亡国之君,在 历史上背负了太多的骂名,有人 说他懦弱无能,有人说他只知花 天酒地,留恋宫娥,一副好色酒徒 形象。

但是往往忽略了他在词方 面的影响力,很多学者非常讨厌 五代以来积淀深厚的宫廷诗风,尤其花间词积弊犹厚,因为他们 的绮丽奢华,艳俗粉脂。

但是既然 这种诗风能够存于文坛之上,且 被许多人借鉴,那必定还是有它 的优秀之处的,不能全然否定。

李 煜词中所流露的是一种深沉委婉,令人凄神哀怨的细腻情感。

王 国维先生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有 过这样一种表达:“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 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 我,何者为物。

”所以我个人觉得 “无我之境”是一种细腻的、深邃 的、不容易察觉的主体情感,是作 者委婉含蓄表达此刻内心心境的 一种方式。

李煜经过了浮浮沉沉,人世易分,曾经的雕栏玉砌与美 轮美奂如今全然消逝,一国之君 沦为阶下之囚,何等凄凉,所以他010只能将这复杂情感悄然流露,只能隐藏了自己太多的愁绪。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李煜(937年—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璟第六子,九六一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绝代才人薄命君王———读李后主词有感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贵为君王而云“簿命”者,因为当李煜嗣位南唐国主时,历史已经注定他的悲剧命运了。

其时,赵匡胤已经“陈桥兵变,皇袍加身”,正在雄心勃勃地用武力统一中国。

隔扛相望的南唐国时已称臣于宋,风雨飘摇。

李煜又是“好声色,不恤政事”的词人,国破身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李煜作为—个君主是“历史的误会”,作为一个词人却是才华冠绝当世。

他的父亲南唐中主李璟是当时江南屈指可数的词人,李煜从小就在一个文艺环境中长大,工书善画,深谙音律,妙于诗词文章。

嗣位后,耽于歌舞声色,把许多时间用在填词作曲上。

他是一个任情纵性的人,有纯真而深挚的感情。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他“不失其赤子之心”,“阅世愈浅,性情愈真”,今人叶嘉莹也说:“后主之为人为词的最大好处,原来就在于他的真纯无伪饰”。

“后主就正是以他的赤子之心体认了人间最大的不幸,以他的阅世极浅的纯真的性情领受了人生最深的悲慨。

”(《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他的词就是他的生命之歌。

他写词不是为著书立说,垂名青史,也不是为了炫弄才华,夸耀当世,而是纯粹为了个人感情生活的需要。

词,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

他写词不必计较别人的毁誉,因而不假矫饰,是最真实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亡国前他耽溺于奢靡的享乐生活,他的词是用欢笑写成的,这方面的代表作为《玉楼春》,其词曰:“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策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栏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抒写宫廷歌舞宴乐的词,也是以奔放自然之笔,写其纯真任纵之情。

不难看出,后主面对阴艳照人的宫蛾和凤箫吹断的歌舞,意兴遍飞,完全沉醉于享乐之中了。

他是作为—个纯情的诗人来写词,早已忘记一国之君所需要的理性的节制了。

当然,如果他想到这点,也许就写不出这样俊逸神飞的作品了。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唐国君李煜人物生平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词鉴赏ppt 课件下载

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词鉴赏ppt 课件下载

《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 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 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 几 下世。”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可以 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 什么情感?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表 达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
落红逐水流,春光已逝去,世事变化急速, 美好的事物一去不复返。从前在“天上”过着 自在自由的帝王生活,而今在“人间”却是暗 无天日的俘虏生活,一天一地,差别是何等巨 大!
君 对 景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阶故
融入哀愁 暗含遭遇
下 国 感 罗衾不耐五更寒
身寒更是心寒
囚思
的 念 梦 梦里不知身是客,
无及
尼采说:“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林花谢了春红 ”,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暮春
伤春惜花之情
“太匆匆”包含了几层意思?
“别时容易见时难”中“难”和“易”包含着怎样的 感情?
“别时”,指当初投降被俘,辞别金陵,被押 往汴京之时;“见时”,指现在囚禁汴京,思念 故国,欲再重见旧地之时。前者“容易”后者“ 难”,在这一易一难的鲜明对照之中,蕴含着词 人多少故国的情思,夹杂着多少伤心和悔恨啊!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除了叹 春,还有怎样深刻寓意?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说明只有在梦里, 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 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可惜,梦中之乐是虚幻的、短暂的,梦后之苦是实在的、 长久的。进一步突出了国亡被俘后处境的可悲可怜。

古代诗人李煜详细介绍

古代诗人李煜详细介绍

古代诗人李煜详细介绍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圣,作品千古流传。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

笃信佛教,“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

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

”在宫内和国内大兴宗教,甚至在军国大事上都以佛事为凭,自己每日穿袈裟诵佛经。

直到宋军临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李煜题:韩干画照夜白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至汴京,李煜托病不往。

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攻南唐。

974年12月,曹彬攻克金陵,南唐灭亡。

李煜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汴京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976年,宋太祖暴死,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封陇国公。

尝与金陵旧宫人书写:“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

宋人笔记上说赵光义多次强暴小周后。

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

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

史载三年七月初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李煜卒,年四十二。

一说李煜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用牵机毒杀之。

牵机药或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

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死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李煜南唐后主

李煜南唐后主

李煜南唐后主李煜:南唐后主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后主,原名李弘祚,自号宣和子,是中国南唐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

他在位的时间虽然短暂,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本文将围绕李煜南唐后主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进行论述。

一、生平事迹李煜于937年出生在南唐的金陵(今南京),是南唐开国君主李昪的第三子。

他小时候聪颖过人,喜欢读书诗词。

因为李昪指定继承人的死亡,李煜在962年继位为南唐皇帝,成为南唐的最后一位君主。

然而,李煜上位之时,北方势力不断扩大并向南方侵略,南唐陷入了危机之中。

作为一个文人皇帝,李煜并不具备军事才能,因此在抵御北方侵略者的过程中屡屡失败。

最终,李煜在975年投降北宋,南唐王朝正式灭亡。

二、文学成就尽管李煜的政治能力不足,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表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他精通音律,自弹自唱,并且擅长写詞。

李煜以其豪放洒脱的词风而闻名于世,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悲伤和对逆境的反抗为主题,以此来减轻他内心深处的痛苦。

他的词作流露出对境遇的悲愤,但同时又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李煜的词作中最著名的当属《长恨歌》和《浪淘沙令》。

《长恨歌》表达了李煜对南唐覆灭的痛苦和对抗争失败的懊悔,而《浪淘沙令》则是他对逆境中女子坚韧乐观的赞美。

这两首词作以其真挚深情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三、地位与影响李煜被后世称为“李后主”,他的一生虽然充满了戏剧性和悲情,但他的文学成就使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首先,李煜的词作开创了豪放的词风,为后世词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创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风格,而是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强调情感的真实与独立。

这对于后来的文人来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让他们在表达内心感受时更加自由和自在。

其次,李煜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文学作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被赞美和传颂的文人君主。

尽管他统治的南唐王朝不久即灭亡,但他的才华和意志坚定却值得后人敬仰。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展开全文“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李煜词艺摭谈五代词有两个中心,一在西蜀的成都,一在南唐的金陵(今南京)。

西蜀词奉温庭筠为鼻祖,词风香艳软媚,大都为公私宴集间的应歌之作。

公元940年后蜀赵崇祚编定《花间集》十卷,就是这一派词的总结。

南唐词较西蜀词稍晚。

不过《花间集》结集时,除李煜仅四岁外,冯延巳三十八岁,李璟二十五岁,都已经染濡词笔。

但南唐词人,不取温庭筠以来宫体与丽情的旧的作词蹊径。

他们兴当时流行的短曲令章,抒写发自生活实感的人生的怅触与哀愁,情致缠绵,吐属清华,在花间词派之外另辟了一个新的艺术境地。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冯正中堂庑特大,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

”词在晚唐五代尚是一种新兴的诗体,摆脱“花间派”风月脂粉的氛围而转向正常的抒情道路,并从而确定了文人词的抒情传统,这就是南唐词,主要是李煜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本名从嘉,即位后改名煜。

当时南唐臣服于宋,故除去帝号,只称国主,史称为李后主。

李煜的艺术才能很高,工书画,明音律,擅文辞。

但作为一个孱弱的小国之君,却是个屈辱者与不幸者。

他二十五岁即位,无力应付强邻日逼、国势日蹙的危局,几乎在惊惧疑虑中惴惴度日。

三十九岁时,宋军渡江南下,李煜遂身为降虏,在汴京过了二年多的阶下囚生活。

他在与金陵旧宫人的信中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最后在七月七日生日这一天,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李煜的悲剧,在五代十国转向北宋的统一过程中,不过是个时代的插曲。

但这个错生在帝王之家的艺术种子,倒因过度的痛苦和不幸,催化出落为一个善唱哀歌的大词人。

李煜传世词不多,南词本《南唐二主词》著录李煜词三十四首,王国维跋谓出于南宋初辑本,“且半从真迹编录,尤为可据。

”李煜词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以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为界。

前期词二十余首,已显示出李煜才情酝藉而又多愁善感的特点。

如《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关于词帝李煜的作文及李煜的词赏析10篇

关于词帝李煜的作文及李煜的词赏析10篇

关于词帝李煜的作文及李煜的词赏析10篇李煜,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的词,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词帝李煜的作文及李煜的词赏析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关于词帝李煜的作文及李煜的词赏析范文一【我眼中的李煜】李煜原名李从嘉,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所以也被世人称作南唐后主。

在家中排行老六的李煜对权力其实并没有多大欲望,只因前面的哥哥们都过早夭折,才阴差阳错当上君主。

才华横溢却优柔寡断、风流奢靡的李煜,作为皇帝,实在是个笑话,但作为词人,却是个神话。

尤其被俘以后,身为阶下囚的他天天过着以泪洗面的生活。

面对春花秋月、良辰美景,缅怀故国之情油然而生,饱含悲痛继续创作,南唐的沦陷也挡不住他成为天才的杰出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歌词,几乎每首都上了他那个时代的金曲榜。

说到李煜,不得不谈谈他的父亲——李璟,李璟虽然皇帝本职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书法、诗词等方面他样样都拿得出手,尤其是他精通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多种书法,尤其是隶书,他要模仿前代专家的手迹,连鉴宝专家都分辨不出来。

他写的词虽然只留下五首,但首首都是精品,足以列入词坛名作家的排行榜。

特别是因为李璟有这么多爱好,所以他对南唐的文化事业格外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去兴办学校、搜集图书,招揽人才,君臣之间经常展开文学方面的讨论。

跟着这样的父亲,要学治国的本事估计比较困难,但文学艺术方面因为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因为父亲缔造的文化环境,李煜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发展,表现出惊人的天赋,可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什么诗词、音乐、书画等,可以说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李璟对于李煜来说,是一个理想的父亲,是很好的导师,他不仅为李煜提供了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还引导鼓励他走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学艺术世界。

如果他一直过着养尊处优、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恐怕后人也无法知道这么传奇的词宗,想来一定是悲情苦难大大激发了他的潜能,由此,是词缔造了李煜千古词帝的地位,最后也是那曲千古传唱的《虞美人》将他送上了西去之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后期词抒情特色探析

李煜后期词抒情特色探析

李煜后期词抒情特色探析南唐李后主李煜既是一个亡国灭家的无能君主,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卓越词家。

前人曾为李煜“天教心愿与身违”的坎坷一生大鸣不平,但正是“薄命君王”的悲惨遭遇,造就了“绝代才人”的不巧勋业;正是南唐国祚的终结,玉成了李煜词作的升华。

正因为李煜亲身经历了“高岸为谷”的惨痛,他才能对冷酷的境遇怨愤不平,一反娇态软语直抒胸臆;才能抛却浮艳雕饰而注重自描勾勒;才能写出融血凝泪的感人诗词;才能用性情真挚、风格质朴的词作,把历经隋唐五代的词推向崭新境界。

标签:情感真率;激情奔涌;思想深遂;注重白描;擅用比喻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是南唐最末一个皇帝,史称李后主。

千百年来,在人们心目当中,李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

然而,见诸史册的李煜,却是一个庸懦无为的君主。

郭麐在《南唐杂咏》中有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现在,我们姑且不赘述“薄命君王”的人生之路,而是通过欣赏这个“绝代才人”的后期词作,来细心品味其词作的抒情特色。

李煜自小长相出众,阔额丰颊,英俊秀美,且目生“重瞳”,天赋中极具诗人的气质。

其父中主李璟是南唐屈指可数的著名词作家。

作为一个风流才子,李煜天性懦弱多病,喜文厌武,他又知音律,工书画,尤其擅长词章。

李煜的词之所以具有一种从字里行间迸发出来的魅力,是因为他的词是他“纯真深挚感情的一种全心倾注”(叶嘉莹语),它们抒发的情是真情,有很高的纯度,有很厚的深度,因而也就有很强的力度。

这是李煜词作贯穿始终的鲜明的抒情特色。

尤其在他抒写亡国之恨的后期词作中更是加深和强化了这一特色。

在这一类作品中,他的真情实感被思想力量加强为高度的激情,一种忍无可忍的悲痛,又使这种激情具备了很厚的深度,因而产生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公元975年,南唐被北宋灭亡,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过着“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日月。

一个掌握生杀予夺之权的一国之主,忽而变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景况一落千丈,他的悲痛愁恨更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最新整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最新整理)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之李煜【导读:你要知道,诗人词人说我非常忧愁,十分忧愁,我十二分的忧愁,我十二万分的忧愁,那我也不能被你感动……】李后主是一个重要的作者,所以我们要对他作一个整体的介绍。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有人从表面上理解,批评王国维把李后主抬得太高了。

但王国维所说的他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的本意是一个比喻和象征。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我们不是李后主,但我们的生命都是这样消逝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个真理!“往事知多少!”也是一个真理!每个人都在这大网罗之中。

李后主写一个人的悲哀,而他写出了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是他的词的成就。

而李后主怎样达到这样一个成就呢?有一种人的内心有一个锐感的诗心,像是一池春水,你只要向它投下一块石头,不需要多,只要打在水的中心,它水波一延荡,一震动,也就是摇荡性情,性情摇荡的时候,自然就把它的境界推广了。

李后主属于主观诗人,主观诗人不必多阅世,他虽然没有到各种阶层去生活过,但他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悲剧,如同一块巨石,打在他敏锐的诗人心灵中。

他一下子就扩散出了这么深沉,悠远,把整个生命的悲哀都表达出来的意境。

还有,王国维说后主之词是”以血书者也“.于是有人就说这话不对,词里边很多只是写流泪,很少是写到血的.他说后主之词也只说泪,不说血。

王国维说以血书不是你刺破手指写个血书,也不是说你写的词里边都是血,不是的。

我们说话常常嘴皮子一碰就说出来了,而文字呢?大家也是千古文章一大抄,都抄来了。

你要用最真切最深挚的自己的心灵感情说出来自己的话。

李后主一生中干了多少错误的事情,而作为一个文学家,作为一个词人,他唯一的一大长处,就是说自己的话,而且他有敏锐的真切的深挚的心灵和感情。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

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李后主(李煜)诗词鉴赏《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有人说,在我国历史上,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个皇帝人们不会太相见欢在意,但是,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一位词人恐怕就会给后人留下一些遗憾了。

此话看来,很是在理。

李煜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后主,词作远过于他在位期间的作为,尤其是亡国以后的词作相当沉痛、深切和凄恻动人,如果撇开思想内容,仅就艺术技巧来说,大部分词作已经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特别是小令。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接着“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用月光笼罩下的梧桐突出环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极准确,极通俗,真可谓境界全出。

上片十八字共写了四项内容,即人物、地点、时间、季节,虽然只是疏笔勾勒,但却是一副非常美丽的图画,而且背景极为广阔,读之使人如身临其境,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 下片具体写离愁,是词的旨意所在,也是这首词写的最深刻的地方。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波涛汹涌,把全篇推向高潮。

离愁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思想情绪,它能感觉到,但却看不见,摸不着,要对它本身作具体描写,确实非常困难。

然而,在这首词中,词人通过比喻使之变得具体可感,而且表达得如此贴切、自然,以至成为千古名句。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用了一个比喻,写离愁的另外一个境界,即人对它的具体感受。

这种感受是不可名状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类滋味来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种具体东西的滋味来比拟,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只能称之为“别是一般滋味”,亦即稼轩词所谓“欲说还休”,可见词人体验之深,愁情之苦。

千古词帝李后主

千古词帝李后主
“ 古 词 帝 ” 千 。
娥 皇 音 乐 才 华 出 众 , 其 擅 长 弹 琵 琶 。单 是 尤
李 煜 是 南 唐 中 主 李 } 第 六 个 儿 子 , 性 天 , 景的 生 真 、 漫 , 境恬 淡 , 无 意朝 政 , 没有 什 么 野 浪 心 本 他 心 , 想 成 就 什 么 大 业 , 心 只 要 做 个 饱 读 涛 书 不 一
E—mal a s@2 3nt — id yh 6 . : e
口 袁 也
● 只 相 当风 流 才 子 不 想 当皇 帝
号 , 称 “ 南 国 主 ” 国 库 都 空 自 江 ,
在 中国两千 多年 漫长 的封 建 社 会 历 史 中 , 望 当 皇 帝 却 渴
不 能 如愿 者 可 谓 数 不 胜数 , 而 本无 意为帝 却坐 上龙 椅 的也大 有 人 在 。 五 代 时 期 南 唐 后 主 李
了 , 还 要 收 集 大 量 财 物 每 年 却
进贡宋朝 。面对宋朝 的压力 ,
他逆 来顺受 , 图苟且 偷安 。 以
李 煜 不 是 像 阿 斗 那 样 没 心 没 肺 的 人 , 也。
李 煜 ( 元 9 7年 — — 9 8 公 3 7
成 为 规 模 盛 大 、 势 宏 伟 的 大 型 舞 曲 。 杨 贵 妃 当 气 年 之 所 以 能 集 玄 宗 三 千 宠 爱 于 一 身 , 了 因 为 她 除
而 , 偏 他 的二 兄 到 五 兄 都过 早 夭 亡 , 兄 李 弘 偏 长
冀 虽 然 最 想 当 皇 帝 , 终 因鸩 杀 叔 父 景 遂 而 丢 了 但 性命 , 他 2 岁 那年 , 王病故 , 得不 顺理 成章 在 5 父 不 地 继 承 了 皇 位 , 了南 唐 围 主 。 做 李 煜 即 位 时 , 唐 早 已 沦 为 大 宋 的 国 , 南 处

李煜词赏析

李煜词赏析

李煜不是一个好皇帝,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
艺术家和词人。李煜词以被俘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词作多描写宫廷生活与男欢女爱,香艳精致,
才情蕴藉;后其词作多倾泻失国之痛和去国之思,
沉郁哀婉,感人至深。
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 •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谥文宪昭怀 孝愍皇帝。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 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 “凡俗万物且入词,悲欢离合皆为境。”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 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 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词六:
数 声 和 月 到 帘 栊
无 奈 夜 长 人 不 寐
断 续 寒 小 深 砧 庭 院 断 空 静 续 风
李 煜
捣 练 子
《捣练子》赏析
这首词所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孤独的人,独居小院,在月明 的夜晚,听窗外风送捣衣声,无法入眠。 词以实境起。“深院静,小庭空”点明词人所居之地。词人没有 直写自己的孤独,却以只描写居所的空寂的无我之境加倍烘托出词人 的孤独和由孤独而产生的无法名状的痛苦。 “断续寒砧断续风”如果只是四下空静也没什么,也许词会很快 入睡,然而无奈的是,时断时续的风吹送着不知何处的捣衣声敲打着 词人的耳骨,更敲打着词人脆弱的神经。其实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这捣 衣的寒砧已成为一种符号,代表着对远游不归的人的一种思念。此时, 听到捣衣声,词人知道那不知身在何处的远人正被家人牵挂着、思念 着,然而,却不知远在长江边的故国还有没有人在怀念被迫远游于此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
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 的 风格。

毕业论文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doc

毕业论文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doc

*****学院成教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 指导教师 **** 学员姓名 **** 学号 ****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目录摘要关键词(中文) (1)摘要关键词(英文) (2)引言 (3)一、李煜——悲剧皇帝 (3)二、从人生的变迁看李煜词风的转变 (5)三、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0)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学院论文写作提纲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内容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优美婉转,含蓄中凭添了几许忧愁、无奈,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最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他的词不加雕琢,写得非常真实、具体、率真,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珍贵的遗产之一。

关键词:李煜;真实率真;愁绪;离别Discusse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and His word Abstract:Wang Guowei, "Human World" says, "words to the beginning of Li Yu and great vision, emotion, then deep, then change the words of the workers Ling words for the literati." Li Yu's words, beautiful mellowed, implicit in the tales a dash of sadness, helplessness, a record of his joy, the sorrow of his talk is the most natural expression of real feelings. His words do not add polish, written in a very real, specific, straightforward, and his living condition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factors and literature melting the word aloof from the world of its art style, is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culture in one of the precious heritage.Key words:Li Yu; the real Frank;melancholy; separation引言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

走进诗人南唐后主李煜-实用模板

走进诗人南唐后主李煜-实用模板
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李煜生平及 其诗词作品的介绍 和分析,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这位伟大 诗人的心路历程和
艺术成就
同时,我们也应该 认识到,作为一个 历史人物,李煜的 人生经历和思想观 念也受到时代和环 境的限制和影响
因此,在欣赏他的 作品时,我们应该 结合时代背景和个 人经历进行深入思
考和理解
3
李煜的诗词作品以真情 实感、语言优美、意境 深远而著称
他的作品多以个人生活 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 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 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同时,李煜在诗词创作 中还善于运用各种修辞 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 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
4
李煜的诗词作品在中 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
的地位和影响
2. 后期作品
后期作品主要抒发李煜对亡国的悲痛以及囚徒生活的苦闷。这一时期的作品深刻反映 了李煜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痛苦,情感真挚动人,语言朴素自然,意境深远。如《虞美 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都是李煜后期作品的经典之作
3. 代表作《虞美人》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这首词通过对春花秋月、往事如梦的描述, 表达了李煜对亡国的悲痛和无奈。词中运用对比、设问 、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练优美,情感真挚动人 ,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 极高的艺术价值, 还深刻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现实和人们
的思想情感
李煜的作品被后人 广泛传颂和传承,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
中的瑰宝
许多文学家和艺术 家都受到了他的影 响和启示,包括后 来的宋词大家苏轼、
辛弃疾等人
01
02
03
04
5
1
2
3
4

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词鉴赏ppt 苏教版

词家魁首李后主——李煜词鉴赏ppt 苏教版

对比映衬:
梦里不知身是客”——“梦”与“客”
虚实结合:
梦境与现实
总结 积累
诗词中意象
流水
流水
——多表示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无尽 哀伤与愁怨。
1.李煜《虞美人》:“间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 3.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水流春去欲尽,
是因 为凭栏远眺,是为了要看到昔日的宫阙楼阁,以满足 思念故国之情,然而,汴京距金陵甚远,中间有“无 限江山”的阻隔,因而只能是欲见不得,徒唤奈何而 已。更何况这“无限江山”,也不再是南唐的国土, 而是宋朝的属地,看到这已经沦丧的国土和易主的江 山,岂不是只能增加心中的悲苦吗?所以,“莫凭栏 ”, 不是词人不想凭栏,而是不能凭栏。
首句从哪两个角度描写的?写了什么景,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描写梦醒之后的所见所闻:帘垂夜深,潺 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 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 成为过去。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 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特别是这“春意阑 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 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如此情景,又 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
投 降 的 哀 曲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 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 沈腰潘鬓销磨。
最是仓惶辞庙日, 教坊犹奏别离歌, 垂泪对宫娥。
绝 命 之 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赤子之心”李后主一,李后主其人李后主(937—978),初名从嘉,后名李煜,字重光,徐州人。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他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亡国之君。

李后主之所以非常有名,主要不在于他是一个亡国之君,主要在于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亡国之君。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83个亡国之君。

在所有的亡国之君当中,李煜的才华是首屈一指的。

1,李后主的才华李后主在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佛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在词的创作方面,达到了一个无人可及的高度。

近代词学大师况周颐讲:后主词无上上乘,一字一珠,勿庸选择。

——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上乘”是一个佛教用语,在这里是指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上品”。

况周颐说李后主的词是“无上上乘”,就是说在词史上,再也没有比他的词更好的词了;他说李后主的词“一字一珠,勿庸选择”,是说李后主的词在艺术上是无可挑剔的。

可能有人会认为,况周颐的话是不是有些说过头了?其实在词学界,许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现代词学大师王国维、唐圭璋等,都是这个观点。

例如唐圭璋先生就这样讲:在词一方面,第一就要推到李后主了。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李后主的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真实,自然,体现了词人的真性情,不假雕饰,如同天籁。

李后主可以说是“词中的后主”,“词中的皇帝”。

2,年轻时不过问政治李煜虽然生长在帝王之家,但是年轻的时候,从不过问政治。

宋人陈彭年讲:后主幼而好古,为文有汉魏之风。

母兄冀为太子,性严忌,后主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李煜从小就喜欢读古书,他自己的文章也有汉魏古风。

他的兴趣,他的快乐,全都在古代的典籍当中,从来不过问政治。

陈彭年在南唐生活了16年,曾经被李煜召进宫里,和李煜的第二个儿子仲宣一块读书,他的这个记载是可信的。

3,不过问政治是为了避嫌李煜为什么不过问政治?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呢?说起来有些出人意料,这居然跟他的长相有关。

据史书记载,李煜的长相有这样几个特点:广颡(sǎng),隆准,丰颊(jiá),骈齿,一目重瞳子。

脑门子很开阔,鼻梁很高,脸颊很丰满,牙齿重叠,而且有一只眼睛有两颗瞳仁。

这种长相,就是古人所说的帝王之相。

据史书记载,刘邦就是隆准,周武王就是骈齿,舜帝和项羽就是重瞳。

而李煜的祖父,南唐开国皇帝李口,就是“广颡隆准”。

李煜有10兄弟,他是老六,前面还有五个哥哥。

按照“立长不立幼”的惯例,他是不可能被立为太子,不可能做皇帝的。

对于这一点,他自己是很清楚的,所以不做“非分之想”。

但是由于生成这么一副帝王之相,反倒受到自己的亲哥哥、太子弘冀的猜忌。

《十国春秋》记载:广额,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

——[清]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后主本纪》文献太子就是他的长兄弘冀。

从嘉,就是李煜最初的名字。

覃思经籍,就是深入思考古代的典籍。

人生什么都可以选择,就是父母不能选择,长相不能选择。

李煜有什么办法呢?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很纠结的。

为了避免太子的猜忌和迫害,李煜只有远离政治,专心读书,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寄托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和佛经上面。

为了向太子,也向所有的人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他先后为自己取了几个雅号:钟峰白莲居士钟峰隐居钟峰隐者“钟峰”,就是南京的钟山;“居士”,就是在家里修行的人;“白莲居士”,就是像白莲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的居士。

常言道:“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

”李煜隐于钟山下的皇宫,可以说是一个大隐士。

他的这些雅号,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了他的一种处世态度,这就是:远离政治,与世无争。

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环境造成的。

李煜的危险处境,使得他选择一种远离政治、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久而久之,这种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就养成了一种单纯的性格,养成了一种真性情。

4,阴差阳错做了南唐国主常言道:“天道不测,造化弄人。

”李煜的一生就应验了这句话。

出乎他的意料,也出乎当时所有人的意料,就在他23岁的时候,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这一年的九月,太子弘冀因病去世。

而在太子去世之前,李煜的其他四个哥哥早已先后去世。

那么按照惯例,就只能是由他来接班了。

25岁的那一年,李煜被正式立为太子。

做太子不到五个月,他父亲(中主李璟)去世,李煜继位做了皇帝,也就是南唐后主。

虽然由于命运的安排,李煜无意间做了南唐国主,但是,就他的个人条件以及当时的形势来看,他是否合适做这个国主呢?事实证明,他做这个国主,显然是不合适的。

第一,长期深居简出,不问政治,一旦做官就做很大的官,实际上并不了解情况,既不了解民间的疾苦,也不了解官场的复杂。

第二,长期与书本打交道,与音乐、绘画、书法、诗词、佛经打交道,与古人打交道,很少与现实中的人打交道,性格单纯,性情率真,缺乏辨别真假是非的能力和经验。

第三,北宋早已虎视眈眈,南唐的国事风雨飘摇。

早在李煜即位之前的六年,也就是公元955年,后周就基本上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并且开始攻打南唐了。

李煜即位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1年,宋朝已经建立一年多了。

李煜亡国(975)之前,北宋已经平定了南方的南平(963)、后蜀(965)、南汉(971)等三个小国,平定南唐是迟早的事。

李煜应对不了这种外部局势。

第四,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南唐小朝廷内部又意见不一,党同伐异,长期争论不休。

李煜也应对不了这种内部局势。

5,被“小长老”忽悠在这种复杂的内外情形之下,李煜由于缺乏经验,性格单纯,所以常常被人忽悠。

小的不说,只说一件大事。

据陆游《南唐书》等史书记载,北宋平定南平(今湖北荆州、荆门一带)、后蜀(今四川)之后,就着手准备对南唐用兵。

在正式用兵之前,他们要弄清南唐的底细,就决定派间谍过江来侦察。

派什么人来呢?他们得知李煜笃信佛教,于是就投其所好,物色一个小和尚过江,到了金陵(南京),自称“小长老”。

此人用了大量的珍宝,贿赂南唐的关键人物,于是得以进宫。

进宫之后,就大讲特讲天宫地狱因果报应之事。

李煜对他大加推崇,以为是“一佛出世”,对他深信不疑。

取得李煜的信任之后,这小长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鼓动李煜大建佛塔,大造佛像。

又在牛头山建了一座大寺庙,房子一千多间,僧徒一千多人。

以此来耗费南唐的财力。

后来宋军过江,这个寺庙就成为他们的军营;二是摸清了南唐的底细,包括军事部署。

宋军围城的时候,李煜求助于小长老。

小长老说:“宋军虽强,岂能挡我佛力?”他登上城楼,用手一挥,宋军就向后退了一点。

这都是事先约定好了的。

李煜崇拜得五体投地。

一方面重赏小长老,一方面号召全体军民,口念救苦救难的菩萨,“声如江涛”。

等到宋军打破金陵城,再召小长老时,小长老装病不出。

直到这个时候,李煜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间谍。

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

6,“以眼泪洗面”公元975年(宋太祖开宝八年)的农历11月17日深夜,宋军攻破金陵城,李煜投降,南唐亡国。

第二年正月,李煜一行45人被押解到北宋的首都开封,做了阶下囚。

李煜在开封所受到的侮辱是多方面,除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在政治上所受到的侮辱,还有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在人格上所受到的侮辱。

举一个例子。

李煜的皇后小周后,是一个绝色美人;而宋朝的皇帝宋太宗,则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好色之徒。

小周后到了开封之后,被封为郑国夫人,也就是朝廷命妇。

按照惯例,朝廷命妇必须按时进宫朝见皇帝。

小周后每次进宫,都不能当天回来,都要被宋太宗扣留好几天。

每次回到家里,她都要大哭大骂,连外边都能听到。

李煜实在听不下去,就只有回避;有时候实在是回避不了,就劝说一句:“此非汝家。

”意思是说,这里不是你的家。

“此非汝家”这四个字,包含了一个亡国之君、一个阶下囚、一个男人、一个丈夫的多少屈辱,多少辛酸,多少无奈,多少悲伤!据宋人记载,李煜曾经给金陵的旧宫人写信,信中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宋]王铚《默记》意思是说,他在开封,白天黑夜都在流泪。

这句话,可以说是他的“真情告白”。

7,真性不改虽然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天过着“以眼泪洗面”的日子,但是,李煜的个性有没有什么改变呢?应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还是那样的真性情,还是那样的不设防。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话在李煜的身上再次得到应验。

据宋人王铚的《默记》一书记载:李煜在南唐时,有一个大臣叫徐铉。

徐铉跟着李煜一块投降之后,做了宋朝的官。

有一天,宋太宗问徐铉:“你见过李煜没有?”徐铉说:“臣哪里敢私下去见他?”宋太宗说:“你只管去,就说是我让你去的。

”于是这徐铉就带着皇帝的旨意去见李煜。

到了门口,有一个老军人把门。

徐铉说明来意。

老军人说:“皇帝有旨,李煜不得见任何人。

”徐铉说:“我正是奉旨来的。

”于是这老军人才去通报。

徐铉站在台阶下面等候。

过了一会,李煜戴着纱帽,穿着便服出来。

徐铉正要下拜行礼,李煜快步走下台阶,牵着他的手,把他带上去。

对他说:“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你还行这个礼做什么?”他让徐铉坐下,然后拉着徐铉的手,大哭一场。

哭完之后才坐下来。

一言不发。

过了一会,忽然一声长叹:“我很后悔,悔当时杀了潘佑、李平!”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两个忠臣。

由于南唐的国势日渐衰弱,宰相汤悦等一班文武大臣又不作为,潘佑连续七次上疏,批评朝政。

李煜虽然对他的言论表示嘉奖,但是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于是潘佑第八次上疏,直接批评李煜,说李煜被奸臣所蒙蔽,“败乱国家”,连历史上的夏桀、商纣、吴主孙皓等著名的亡国之君都不如。

还说自己“终不能与奸臣为伍,事亡国之君。

”由于这些言论太过激烈,李煜勃然大怒。

他认为潘佑之所以这样大胆,是因为和李平走的太近,受了李平的指使。

于是先把李平关起来。

潘佑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在家里自缢而死。

潘佑死后,李平也在监狱中自缢而死。

潘佑死了之后,李煜再想想他平时的言行,发现他并没有什么坏心眼,于是又很后悔,对他的家属厚加抚慰。

所谓“悔杀了潘佑、李平”,就是指这件事。

8,被宋太宗下“牵机药”王铚接着讲:铉既去,乃有旨再对。

询后主何言。

铉不敢隐。

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

——[宋]王铚《默记》徐铉回去之后,宋太宗再次召见他。

问李煜说了些什么?徐铉不敢隐瞒,只能实话实说。

于是宋太宗就派人用牵机药毒死了李煜,也就是在赐给他的御酒里下了牵机药。

牵机药是一种烈性毒药。

服下这种药之后,由于肠胃剧痛,身子倒下来之后,前后伸缩数十回,最后头、脚圈在一起,像牵机的样子。

也就是说,服了这种药之后,死的非常痛苦,死相也很难看,一点尊严都没有。

9,李煜的死因李煜死的这样惨,这样没有尊严,直接的原因是什么呢?王铚又接着写到: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宋]王铚《默记》请大家注意“并坐之”这三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