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李后主

合集下载

南唐后主李煜绝妙诗词十首

南唐后主李煜绝妙诗词十首

南唐后主李煜绝妙诗词十首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定都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传三世三帝,建国三十九年,是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南唐传到后主李煜的时候,就已经衰败的不行了,加上后主李煜沉湎酒色,任意妄为,枉杀大臣,所以到后来投向了宋太宗赵匡义,被折腾的一点连面都没有,最后落得个被刺死的下场。

据说,李煜死的时候,是被赵匡胤赐牵机药而鸩杀。

所谓的牵机药,就是人服下之后,手足相抵致死,死状类似一个大对虾。

李煜这个人虽然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造诣非凡。

他精于书法,善于绘画,通晓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高度,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都是他的代表作。

政治上失败的李煜,给词坛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经典十首诗词。

1、【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解析】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是牛郎织女会面的日子,也是后主的生日。

此时的李后主,已经沦为阶下囚,之前被赵匡胤被封为违命侯。

后来赵匡义继位,李煜依旧是阶下囚。

七月七这天,他写了这首《虞美人》,在住的地方命歌妓作乐,唱新作的《虞美人》。

这事情传到宋太宗赵匡义耳朵里,大怒不已,难道你还想图谋复国?还是死人最保险,所以,就命人赐毒酒,将后主毒死。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了结。

往事涌上心头,想到在南唐时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不堪回首,再也不想看见春花秋月。

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金陵的故国生活不堪回顾了。

那里宫殿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只是人的容貌因愁苦变得憔悴了。

倘若要问有多少愁苦,恰恰象一江春水的向东流去,无穷无尽。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他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老子不管你有没有复国的念头,老赵我送你上西天,才是最保险。

李煜简介

李煜简介

李煜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年代:唐作者:李煜《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年代:唐作者:李煜《长相思》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年代:唐作者:李煜《长相思》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年代:唐作者: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年代:唐作者:李煜《捣练子令》云鬟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年代:唐作者: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早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年代:唐作者:李煜《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年代:唐作者:李煜《更漏子》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年代:唐作者:李煜《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一.人物简介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词人李煜,便是南唐烈祖李昪(biàn)的孙子。

李昪死于公元943年,其子李璟即位,改元保大,是为“南唐中主”。

李璟死于公元961年,李煜继承君位,史称“南唐后主”,公元975年为北宋所灭。

二.李煜词的基本内容在亡国之前,他的诗词基本上都是香艳瑰丽的艳词,比如《玉楼春》里的“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都是他和自己的姬妾美人寻欢作乐时的兴起之词。

亡国之后,他的词都是伤春悲秋、充满亡国之恨。

比如《虞美人》、《浪淘沙》等。

李煜的词有对自己灵魂的忏悔,有对命运的关注和探索,也有对自己精神家园的向往。

三.李煜词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把词作为抒发感情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感情真挚、直抒胸臆;不事雕饰,自然神秀;以景抒情,情景妙合;比喻贴切,生动感人;善用白描,刻画人物;高度概括,创设意境等特点,对后世词的创作有着极为深远的重要影响。

四.李煜的重要词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这首《相见欢》又名《乌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力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首句“无言独上西楼”看似平淡,意蕴却极为丰富。

“无言”并非真的无言,从一个“独”字便可看出,是无人共言。

登“西楼”,词人可以东望故国。

仅六字,一下子简练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态。

李煜词作风格特点

李煜词作风格特点

下面,我们以《浪淘沙》为例,结合背景,探讨李后主前 期词作。

注解:
1.潺潺:形容雨声。 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2.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铅粉.红粉面指用胭脂花粉匀过的面颊. 3.怜:爱.
金雀钗, 上阕写相见 红粉面, 金雀钗,红粉面.少女精心打扮去与 花里暂时相见。 情郎约会.但是,如此精心的打扮,如此 热烈的期盼见面,换来的只不过是"暂 知我意, 时相见".表现了巨大的反差.也许还 感君怜, 有什么力量阻止他们见面,现实的
•由这首《更漏子》我们可以得出: 李后主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 “花间”习气。主要描写富丽堂皇的宫 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题材较 窄。如《谢新恩》,《玉楼春》等。
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 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 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 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 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 生日,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追封 吴王,葬洛阳邙山。

注解:

无限江山:指原属南唐的大好河山。 流水落花:落花随流水而去。
下阕写伤别
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 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 “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 独自莫凭栏, 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 无限江山, 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 别时容易见时难。 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阕“春 流水落花春去也, 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 天上人间。 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 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 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 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 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 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 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古今中外人物小传之李煜

古今中外人物小传之李煜

李煜一.人物简介: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时间(961-975),亦为五代时最忧郁最悲伤出色的词人。

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锺隐。

莲蓬居士。

徐州(今属江苏)人,一说湖州(今属浙江)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

无奈命运弄人,他玩物丧志、奢靡生活、崇尚神佛,也是刻于历史卷宗上的亡国之君。

功过事非,已成历史之轨迹……李煜词的成就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由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年表: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978年(太平兴国三年),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与美酒中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因其“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二.李煜词十首:【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

李煜
李煜
第 十 讲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一、生平简历
中文名:李煜(千古词帝) 代表作品: 《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 《相见欢》、《破阵子》等
名族: 汉
出生日期:
937年
谥号:文宪昭怀孝愍mǐn皇帝
逝世日期:
978年
政权:南唐
主要成就: 词曲、书法
在位961年-975年
(二)人物生平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 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 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 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 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 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 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 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 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 与政事。
(二)人物生平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 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 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宋建 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 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 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 陵登基即位。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 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 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 二月,曹彬攻克金陵。公元975 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
为了增强娥皇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将自己写的《后庭花破子》书 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
玉树后庭前
玉树后庭前, 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 天教长少年。
在词作中,李煜衷心地希望自己和大周后 能白头偕老,岁岁长圆。然而大周后不久就得
了重病。就在这时候,她和李煜最钟爱的小儿
•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 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 的欢娱。

李煜文学常识

李煜文学常识

李煜文学常识李煜(937— 978),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征至汴京,被俘至京师,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在洛阳病死。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李煜在政治上无甚建树,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3、其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望江南》:6、《破阵子》:7、《虞美人》:8、《浪淘沙令》:9、《乌夜啼》: 10、《相见欢》: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写得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全词共分两片。

上片主要写今日之愁,下片则转入对往日之情的追忆。

开头三句便以设问起笔。

“昨夜”,点出时间是“昨夜”,从时间上推断,抒情主人公与亡国之君应是同时之人,但词中并未交代“故国”的具体所指。

古代文学常识五首1、《登金陵凤凰台》: 2、《虞美人》: 3、《浪淘沙令》: 4、《乌夜啼》: 5、《相见欢》: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词,写得自然流畅,生动活泼。

全词共分两片。

上片主要写今日之愁,下片则转入对往日之情的追忆。

开头三句便以设问起笔。

“昨夜”,点出时间是“昨夜”,从时间上推断,抒情主人公与亡国之君应是同时之人,但词中并未交代“故国”的具体所指。

“凤凰台”点出地点,“凤凰”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它是用梧桐的枝叶、花果喂养大的,当它出现时,是吉祥的象征。

古代传说:谁如果能乘坐它到达金陵,就可以得到天下。

南唐后主

南唐后主

公元978年8月13日(农历七夕),当李煜在 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写出脍炙人口 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 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 礼厚葬于洛阳邙山。并请原南唐旧臣为李煜写 了墓志铭,自己也特诏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李煜亡国的原因应该具体分析,就南唐国来 讲,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论上,当时整个中国 的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要求南唐灭亡,北宋统一; 事实上,南唐国势已败,李煜即使有能力也无力 回天,更何况国策早有失误,在李煜继位的前一 年,其父李璟已经因国势衰危而称臣于宋,减制 纳贡了。宋朝灭南唐的形势已定,李煜继位,也 只能采取消极守业的政策。但是,尽管李煜时的 南唐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其毕竟维持政权达 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终时时不忘 故国,心系故土,从未心归宋朝,终至客死他乡。
史载,赵光义曾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 果真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答道: “假如他真是无能无识之辈,何以能守国十余 年?”徐铉在《吴王陇西公墓志铭》也写到:李 煜敦厚善良,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 明在世,也难保社稷;既已躬行仁义,虽亡国又 有何愧!
评价 陆游:①后主天资纯孝......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 年。②.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故颇废政事。兵兴之际,降御札移易 将帅,大臣无知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 纳兰性德: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 致。 王国维:“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 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 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王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 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 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 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然而在我看来, 不管历史上如何评价他,是好与坏?我们都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一个人的一生,因为我们所在的 时代、位置不同,假如我们与之换位又该如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词帝李后主“我思昧昧最神伤,予季归来更断肠。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这是清代词人郭麐写的一首感慨李煜身世的诗《南唐杂咏》。

就算作今天讲解的开篇词吧。

大家好,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讲述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千古词帝李后主。

我先简单介绍下李煜,让大家有个了解。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君,在位十五年,史称李后主,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原名李从嘉。

李煜是一个典型的文人皇帝,他不通政治,艺术才能却十分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与文都有一定的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我的讲解分为四个部分:身登大宝、大小周后、后主之殇、词开万代。

【身登大宝】李煜是南唐第二个皇帝元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李璟的第六子。

按照古代宗法制,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而李煜是元宗的第六子,继承皇位再怎么排也轮不到李煜。

然而事无定法,很多事都有机缘巧合。

李璟在即位之初就在先皇灵柩之前立下誓言,表示兄终弟及,并在保大五年立其弟齐王李景遂为皇太弟,将政务交予李景遂全权处理,而李璟长子李弘冀当时只被封做燕王。

于是李弘冀与其叔父李景遂之间爆发皇储之争。

后来由于朝廷大臣萧俨、孙晟等人坚持立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得以在交泰元年入主东宫,但却并没有得到父亲的欢心。

李弘冀此人“为人猜忌严刻”,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君之位,就于同年八月在水中下毒害死了自己的叔父李景遂。

李璟以其残害亲叔叔而废除其太子之位,他也在次年九月暴病而卒。

而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这样皇位继承权自然就落到了李煜的头上。

早在李弘冀做太子的时候,身为安定郡王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李煜的号就是在这期间取的,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个人认为这不是以进为退,而是明哲保身,本身李煜就无意于皇位。

人有的时候确实身不由己,本不该做皇帝的李煜却当上了皇帝,这或许就是一出注定的悲剧吧。

但是我们转过头来再看,假如李煜没有当皇帝,他能写出那些凄凉悲壮的词吗?没有那些非凡的人生经历,他或许就是像陈后主那样只会写几首艳情诗的普通皇帝罢了。

这应该就是杜甫诗中所写的“文章憎命达”吧。

北宋建隆二年,李璟由以前的金陵(南京)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

同年六月李璟逝世,25岁的李煜在金陵登基,并改原名李从嘉为李煜,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大小周后】讲这节之前,相信很多女生都想知道下李煜到底长什么样子,所以先谈下李煜的相貌问题,南宋陆游所著《南唐书》中说: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

(从嘉就是李煜的原名,颡的意思是额头,颊就是面颊,骈齿就是牙齿重叠,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骈齿在古代被认为是圣人之像,三皇五帝中帝喾、周武王、孔子都有骈齿,这几位都是圣人,李煜也可称做词中之圣人了。

重瞳子就是眼睛瞳仁里有两个瞳孔,这在古代也被认为是帝王的象征,诸如舜帝、晋文公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

)总的来说李煜相貌奇伟,有帝王仪表。

他哥哥猜忌他想必也是这个原因。

保大十二年,时年18岁的安定郡王李煜与南唐司徒即宰相周宗之女,19岁的周娥皇结为连理。

周娥皇就是大周后,这位大周后可谓才貌双全,史书上这样写道:“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至于采戏弈棋,靡不妙绝。

”也就是通晓经史,又擅长跳舞唱歌演戏下棋,而且技术不差,可以说是样样精通。

史书上关于大周后相貌如何并没有详细描述,不过我们倒是可以从李煜自己为大周后写的词中看出,大周后的相貌也必定不输于四大美人中的任何一个,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李煜登基之后即立妃子周娥皇为皇后,两人感情十分融洽,可以说三千宠爱在一身。

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后主以后好音律,因亦耽嗜,废政事”。

意思是后主因为大周后精通音律,而日夜痴迷,以致政事废弛。

大周后再被立为皇后的第三年,因病逝世,年二十九。

逝世之前,大周后犹不慌乱,亲自取来先帝元宗赏赐的国宝烧槽琵琶和平时穿戴的约臂(戴在手臂上的一种环形饰物)玉环,向李煜道别。

大周后死后,李煜悲痛欲绝,自己亲手制成诛刻之石,与大周后喜欢的金屑烧槽琵琶同葬,又作了一篇诔文《昭惠周后诔》哀悼大周后,并自称鳏夫煜,什么叫鳏夫呢?老而无妻曰鳏,鳏夫就是妻子死亡后未再结婚的男人。

这篇诔文洋洋千言,极其酸楚,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其中有句云:绝艳易凋,连城易脆。

实曰能容,壮心是醉。

信美堪餐,朝饥是慰。

如何一旦,同心旷世?什么意思呢? 人说绝美之花易凋零,连城之壁易破碎。

你是那样宽怀能容,令我壮心如醉;秀色可餐,我们一起度过多少美好岁月。

如何一日之间,同心之人就弃世而去?真可谓字字读来都是血。

大周后为李煜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仲寓,次子李仲宣。

小周后是大周后的妹妹,比大周后小14岁,李煜与大周后成婚时,小周后年仅五岁。

等到大周后生病卧床不起时,此时小周后15岁,因为姐姐生病,然后去宫中探病,久而久之李煜就喜欢上了这位虽才艺不如大周后,但相貌却不差的小周后。

南唐书上说,大周后卧病在床时,小周后就已经进了宫,大周后在有一次打开幔帐时看到了小周后,惊讶地问道:“你什么时候来的?”小周后这个时候才十五岁,尚且年幼,不知道嫌疑,回答说:“已经来了几天了。

”大周后听后十分生气,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向外面看一眼。

所以有人说李煜对大周后的死表现得过于哀伤,是为了遮掩他和小周后的丑事。

在大周后死后四年,小周后被封为皇后,之前一直养在宫中,这一年她也十九岁,和她姐姐大周后嫁给李煜的年龄相同。

为何等到四年才封为皇后呢,是因为大周后死后一年,李煜的母亲圣尊后也去世了,古人在双亲去世之后是要服丧三年的,这期间自然不能结婚了。

小周后在被封为皇后之后,对于后宫的治理十分严厉,宫中美人无法得到相应的名分,若有心怀怨愤而不能忍耐的,小周后要么大声斥责一番,要么直接遣送出宫。

就连幼年进入南唐宫廷,深受大周后欣赏的黄保仪,也只能靠着卑躬屈膝侍奉小周后得以保全在宫中。

而李煜对这位小周后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大周后,李煜与小周后寸步不离,视六宫粉黛如尘土,又在群花中做了一个小亭子,雕刻得极其华丽,仅能容下两人,每天都与小周后在里面开怀畅饮,浑不知人间日月。

宫中的爱情故事固然美好,可是这个时候的南唐已经不是李煜父亲在位时西灭楚国,的南唐了,而是面临着内忧外患,到了岌岌可危,随时都有可能政权覆灭的境地。

【后主之殇】讲这个之前,先讲一下南唐的历史吧。

五代十国就像东晋十六国一样,是个乱世,整个中国四分五裂,朝代更迭极其频繁,有些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是纷繁复杂的,里面的头绪理都理不清。

南唐的前身是五代十国中的吴国,吴国在杨隆演之后政治混乱,人心不稳,大将徐温通过权力斗争逐渐独掌大权。

徐温是谁呢?徐温就是李煜的养曾祖父,也就是说李煜的祖父是他的养子。

李煜的祖父名叫徐知诰,他借助其养父徐温的势力掌握了吴国的权柄,一方面对吴国旧臣施以怀柔政策,一方面积极扶持自己的势力,这样经过20年的苦心经营,羽翼大成,终于在吴国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废黜吴国傀儡皇帝登上皇位,国号大齐。

次年,徐知诰恢复原姓,改名李昪,并改国号为大唐,以继承唐祚为己任,求天下一统。

其实他只是以李姓假托自己是唐宗室后裔,以便于自己的统治。

南唐建立之后保境安民,休兵罢战,与邻国保持友好关系,又远交契丹,持续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徐知诰死后,其子李璟继位。

在位期间战事频繁。

先是为了对付吴越国,南唐趁闽国内乱之机出兵占据三州,灭亡闽国,生擒闽王王延政,形成了对吴越国三面包围的形势;后是楚国兄弟兵戎相见,南唐借机出师一举灭楚。

南唐政权达到了高峰,此时的疆域包括如今的江西湖南全境、湖北安徽江苏福建贵州的大部分,与处于中原的后周政权不相上下。

可惜的是,后来楚国大将刘言击败唐军,湖南得而复失,又李璟奢侈无度,朝廷政治腐败,国力下降。

后周世宗三次亲征南唐,唐军一溃千里,淮河水军全军覆没,李璟上表周世宗请求划江为界,南唐尽失江北之地,淮南十四州及鄂州江北两县。

而且南唐向大周称臣,去年号和帝号,大家知道年号在古代是一个帝王的象征,一个政权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就表示臣服于另一个政权,去帝号就不称作皇帝,而是称为国主,并迁都南昌。

自此南唐国力衰退,不复大国之强盛。

等到李煜继位的时候,李煜将都城又迁到金陵,疆域只剩下江南一隅,大概包括今江西全境,安徽福建的一部分。

这个时候后周已被赵匡胤所篡,南唐依然向大宋朝称臣,并每年向宋朝缴纳高额的供奉。

南唐早已今非昔比,李煜这个皇帝当得可以说是相当的屈辱。

南唐书上说,当初李璟虽然称臣于周朝,但只是去除了一个帝号,也就是不要皇帝的名分,其他一切都用的皇帝的礼节。

大家知道古代等级是十分森严的,什么人穿什么衣服,就用什么礼节。

而等到李煜那个时候,同样称臣于中原政权,情况却大不一样。

皇帝都穿的是黄袍,但是如果有大宋使者来到,李煜就要穿着紫袍相见,等到使者退出之后再换回黄袍。

李煜穿紫袍见宋朝使者就说明甘愿俯首称臣了。

以前他父亲还只是名义上的称臣,到他就是实质性的了。

更有甚者,李煜于开宝四年十月自称江南国主,去除南唐国号,改称江南国。

开宝五年春正月,李煜下令贬损礼仪制度,改诏为教,并将所有官名改变名称,以与中原政权不同,然后将他的几个弟弟的爵位由王爵降为公爵,这时的李煜可以说就是宋朝的一个王爷了,南唐也变成宋朝的一个藩属国。

到了开宝七年,宋太祖遣使下诏说:“朕将以仲冬有事圜丘,思与卿同阅牺牲。

”并告诉李煜说,马上要出师南伐,你应该早点进京。

李煜以生病为由推辞不去,并说:“臣事大朝,冀全宗祀。

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表现得尤为决绝。

于是太祖下令大将曹彬讨伐南唐,水陆并进,同时宋朝藩属国吴越国也举兵侵犯。

宋朝大军所到之地,南唐守城将士皆率城投降,不出数月即兵围金陵。

这时南唐洪州节度使,也就是南昌的地方官朱令赟率领大军十五万从水路赶来相救,旌旗战舰数不胜数。

大军赶至皖口(即现在的安徽怀宁),碰到了北宋的军队,朱令赟下令倾倒火油焚烧北宋舰船,不料刚好刮起北风,火焰反向将南唐舰船烧着,南唐军士不战自溃,朱令赟和几位大将全被俘虏。

这就是皖口之战。

至此,南唐在长江中下游的兵力全部丧失,都城金陵成为一座孤城。

于是李煜两次派大臣徐铉谒见宋太祖,请求暂缓进兵,以守祭祀。

第一次徐铉说:“煜事陛下,如子事父,未有过失,奈何见伐?”太祖道:“汝以为父子分两家,可乎?”徐铉哑口无言,不能对答。

第二次徐铉说:“李煜因病未任朝谒,非敢拒诏也,乞缓兵以全一邦之命。

”言辞恳切,与宋太祖再三辩论,太祖辩不过,拔剑而起,怒斥徐铉道:“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徐铉不敢再言。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白虹贯天,金陵城破,数位将军及壮士数百力战而死,勤政殿大学士钟蒨身穿朝服,正襟危坐于家中,乱兵到来,举族就死不去。

光政使、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身亡。

李煜率宰相殷崇义等在军门肉袒出降,南唐灭亡,经三世,历3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