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词帝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字玄靖,号鹤林,雅号景文,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因为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杰出成就而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煜生于李景隆与甄德光之子,南唐开宝十年(975年)出生于太平(今江苏苏州)。
他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年仅15岁即登基为帝。
李煜的统治只持续了短短4年,最终被北宋所灭,南唐灭亡。
传说李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擅长文学和音乐。
李煜的诗文才华横溢,尤擅长词,被誉为“千古词帝”。
他的词作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个人的失意沉浮,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无奈。
他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后世词人学习借鉴的楷模。
李煜的文学成就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之一。
李煜一生遭遇了不少的悲剧,他几经战乱,被迫害,甚至被囚禁,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
他的词作中流露出的深情和忧郁,深深触动了后人的心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贵遗产。
李煜的词作充满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透露出对忧伤和幸福的感悟。
他的词作在表现个人感情和情感体验方面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苦痛和坚韧。
李煜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李煜对词的贡献不仅在于其个人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对词体的改革和开拓。
他在词的形式、表现手法和题材上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词人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启迪。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高度的赞誉和推崇,而且在后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煜的词作中透露出的生活哲理和情感体验,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之一。
李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对人生、情感和命运有着深刻感悟的智者,他的词作永远流传于世,为后人指引前行的道路。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字元瑜,是北宋末年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一生作词近万首,并被后世尊称为“千古词帝”,被誉为中国古代词坛上的巅峰人物。
李煜于南唐宣宗嘉祐元年(即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61年)出生在江南的金陵(今南京市)。
李煜从小聪明过人,敏感善良,文才出众,他的神采飞扬,才子佳人的形象,深深吸引了当时的名门望族的目光。
北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南唐皇族被流放,李煜也被流放到深山中。
李煜在流放期间,饱受困苦和逆境的煎熬,但他不屈不挠,坚持学习和写作。
他的词作颇多,但以辞章含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著称。
他写的词多以悲凉、忧伤为主题,倾诉着他对故土的思念和忧愁的心情。
他的词承袭了前辈词人的优良传统,风格古朴庄重,情感细腻真挚,极富感染力。
李煜的《长相思·其二》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词曰:“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表达了他在流亡途中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割席断亲的痛苦。
这首词既表现出作者对故土的留恋之情,又与国家的兴衰相结合,表达了他对南唐的忧国忧民情怀。
除了悲凉的情感外,李煜的词作也有明亮的色彩。
他的《清平乐·别来春半》是一首温情浪漫的词曲,词曰:“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离别情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衰老无常的感叹。
李煜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后世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他的词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堪称中国古代词坛上的巅峰之作。
他的《诉衷情·天净沙·秋思》更是成为了中国古代词的代表作,被后世推崇为经典之一。
李煜的词才并没有在他的一生中得到应有的认可和成功。
他在940年被俘后,北宋政权将其流放到终南山。
在终南山流亡九年期间,李煜创作了大量动人的词作,但他一生未能返回故土南唐,最终在流亡地终南山病逝,终年40岁。
李煜的词作却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
李煜,字献之,号太白,又号酆都,五代后蜀皇朝蜀汉梁武帝李从美之孙,汉室宗亲,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名士,中国千古四大才子之一,号为“千古词帝”,与苏轼、辛弃疾、张若虚大名鼎鼎,受历史上甚至政治家也影响巨大,后人也称其为“士竟一统王”
李煜的文学特点是以词的精灵及吟颂的佳作而著称,他是南宋凤凰山庄四大名宿之一,文章以豔抒,咏怀为主,其诗文表现出疲累的国恨,哀怨的政治,未竟的任何,无奈的求贤,余香断肠的失宠情结,等等,都让人有种叹为观止的动人感染。
其诏于朱熹的“三曹
歌在此足矣”,与李杜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等,都是不朽的古典诗。
李煜不乏抒发思想的文章,如《念奴娇》中关于廉洁、博爱等道德准则深刻而朴实的阐述,充分表现出李煜作为一位有识之士的思想性。
李煜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诗文、论文风格鲜明,而且实践中也无政治动机,彰
显出他的思想深邃、思想坚定、价值审美正确,有着对国家富有激情的保护持续,文章中
凝聚出的抗争的精神,也深受后人的敬仰。
历史上若把“孙伯符”放在一边,那么“千古
词帝”李煜便会成为一座经久不衰的偶像,应当表示我们的钦佩和尊敬。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年-978年),又被称为李随之、李太后,是南唐的第四位皇帝,也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父亲李昪是南唐的第三位皇帝,李煜于943年即位,年仅六岁,此后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李煜一生经历了南唐覆灭的悲剧,但他的诗词却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价值,因此被誉为“千古词帝”。
他的词歌情真意切,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爱情的苦闷,流露出浓郁的忧国忧民之情。
李煜的词作风格多变,既有豪情壮志的作品,也有深情缱绻的抒情佳作,其中最著名的词作有《长相思》、《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他的词作刀刻了玉,珠破了线,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思亲之情和思意中人之情。
《长相思》是李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他思念家乡的情感。
词的开篇就展现了他郁闷的生活状态:“一重山,两重山。
”他用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人物内心的悲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的结尾“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方面表达了他深深的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他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的抒情之作,其中含有对爱情的痴迷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
他用虞美人这个形象,来比喻爱人的容貌,表达了他对爱人的倾慕之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他反复诉说着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易改的无奈之情。
这首词描绘了他对爱情的追求与眷恋,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李煜的词作风格独特,他注重意境的塑造,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以求达到最大的艺术效果。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独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他的词作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精品却层出不穷,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笔。
尽管李煜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他的政治才能却不足以挽救南唐的命运。
南唐是一个小小的封建国家,对抗北方的强大国家北宋,最终不敌而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煜的悲剧也是南唐的悲剧。
他被北宋俘虏后,被囚禁在金陵,度过了凄惨的晚年。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千古词帝”李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词作风流悲凉,深受后人喜爱,并被誉为南宋词的代表人物之一。
本文将就李煜的生平事迹、词作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平事迹李煜,字稷山,号勤民,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是宋徽宗的第六子,生于一零○五年。
李煜自幼聪慧过人,喜好文学,深得其父宋徽宗的宠爱。
1125年,金兵入侵,宋徽宗被俘而南宋政权由宋钦宗继任,李煜亦被立为皇太子。
1127年,绍兴南渡,隐居于临安。
1130年,李煜即位为帝,是为宋高宗。
李煜即位后,开始着手治理国家,力求振兴南宋政权。
他的统治时期却饱受外敌入侵和内部政治斗争的困扰。
南宋与元朝的战争不断,国力日薄,加之宦官专权,贪官污吏横行,社会秩序混乱,民生凋敝。
尽管身处动荡年代,李煜仍然执政为民,励精图治,努力改善国家状况。
他推行“青词九斤”政策,提倡文风俭朴,力图改善文风。
无奈时势所逼,李煜最终未能挽回南宋政权的颓势。
1161年,发生崖山海战,南宋舰队惨败,李煜被金兵俘虏,被迫投降。
之后,他被关押在北方,饱受折磨,直至1162年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二、词作特点李煜的词作充满了悲凉忧伤的气息,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他的词作大多写景寄情,词调多为豪放,对比强烈,意境深远,以抒发自己的忧愁和无奈之情。
他的词语言清丽,表现手法多样,善用对比、典故和典型化手法,展现出词人特有的文学魅力。
李煜的词作题材广泛,描写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和景物,内容丰富多样。
其中以描写临安风物、江南水乡、宫廷宴乐为多。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清平乐·别来春半》等名篇,都是他创作的经典之作。
这些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被传颂至今,并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李煜的词作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喜爱和推崇。
他的风格独特,内涵深刻,意境清丽,语言优美,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视,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三、影响和评价李煜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对中国文学、音乐、历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又被称为“千古词帝”,是南唐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南唐王朝达到了辉煌的巅峰,也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独立的南方政权。
李煜出生于公元937年,是南唐宣宗李璟的第九子,因此被封为建州府王。
在他的童年时代,父亲被李后主废黜,成为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
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李煜原本是一个以文艺才能为主的皇子,他酷爱文史,尤其是词曲,以至于他的才情和文采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李煜的诗才无人能及,他的词作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和个人经历。
他特别擅长描述爱情和离别之苦,他的词作在后世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唱”。
他的词风格婉约而独特,词句间表达了深情和对人生幽寂的思考,这符合了中国文化中对悲剧与离散情爱的关切。
李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将自己的词曲正式收集出版的皇帝。
他的著作《南唐二主集》收录了他的一些杰作,向人们展示了他非凡的才华和极度的悲剧经历。
这部词集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也让人更加了解李煜这位才情出众的皇帝。
尽管李煜在文学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但他却无力改变南唐面临的困境。
在北方,宋朝已经取代了后周王朝,成为中国的中央政权。
而这个新的王朝对南唐采取了强硬的政策,企图把南唐彻底吞并。
李煜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发动了对宋朝的抵抗,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南唐在公元975年被宋朝征服,李煜被俘,南唐王朝也就这样结束了。
李煜在被俘后,被宋朝软禁在金陵,他的后半生就在监狱中度过。
但即使是在困境之中,李煜的才情和斗志仍然没有消失。
他继续创作词曲,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懊悔和对爱国家园的思念。
他的这些作品都被称为“监狱词”,展示了他那颗永不熄灭的文学之心。
李煜于公元978年在金陵去世,终年42岁。
他的词作在后世广为流传,对文学史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的词才被奉为“千古词帝”,可以说是中国词坛的巅峰之作。
李煜的词作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爱情和家国情怀,也揭示了他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作品激发了后人对于离散情爱和人生真实意义的研究和探索。
千古词帝

• 常见的诗歌意象
• • • • • • • • • 流水 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风、烟 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雨 孤独,感慨生命悲凉 秋 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千年不变的 情节 浮云 漂泊不定的游子或恶势力 草 以荒草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芳草 比喻离恨 落红 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 凭栏 表示怀远、凭吊,抑郁愁苦
பைடு நூலகம்
•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 “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 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 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 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其词主要收集在 《南唐二主词》中。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 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谢谢合作!
千古词帝
•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为五 代十国君王,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 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 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 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 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 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 称为“千古词帝”。
•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 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 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 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 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 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 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 “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 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 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 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 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 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 也。”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皇帝。
赵匡胤灭南唐时,李煜被俘至汴京,后被封为金国的“恭王”,但在宋朝灭金后自杀身亡。
李煜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
被尊为“千古词帝”的皇帝,其词作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李煜的词作在形式上以“长调子”和“短调子”为主,较为奔放激昂,兼有直抒胸臆、刻画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各种手法进行形象描写,形象生动,语言艺术高超,深受后人的称赞。
李煜的词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真切的人文情感感染着无数读者,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
李煜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流散的愁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活
的热爱和对爱情的痴情。
在他的词作中,他常常表达出对自己的悲愤和无奈,同时也表达
了对亲友和忠诚臣子的爱和思念。
他的爱情词作中则展示了狂热的爱情,情感深沉,文字
动人,成为他词作的一大亮点。
李煜的作品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严复曾赞誉其作品“神韵高妙,眼力过人”,李
清照也因其爱慕李煜的词而被後人称为“小李杜”、“女李煜”,又因此被视作李煜唯一
的后代。
而康有为更是称李煜的词为“赋以银钩,句句震人”,以及“词之所以能传千古者,在于其无私无我之风骨也”。
李煜是一位兼具政治、军事和文化才能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南唐经济、文化、军事
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南唐达到了其辉煌的巅峰。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尊为“千古词帝”
的皇帝,在千年之后,其作品仍然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难得一见的珍品。
他的作品即便远离了时空,但依然能感染着我们当代人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慰藉和启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古词帝
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
”我想,这句话用在他身上是很合适的。
千古词帝--李煜。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巅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
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多,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却寥寥无几。
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
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
李煜,初名从嘉,即位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因生重瞳而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
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
李煜不适合做皇帝,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
造化把这个最不想做皇帝的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煜在位15年,历史家一直批评他在位的时候无所建树,其实即使雄才大略的君主,面对此时的南唐也一筹莫展,南唐的颓势早就注定了,在他父亲在位的时候已经向宋称臣,此时,大宋一统天下不过早晚的事。
更何况,虽然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但他不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
多年以后,宋真宗从问南唐旧臣潘慎修,李煜真的是一个暗懦无能之辈吗?潘慎修回答:“若他真的是无能之辈,又如何守国十余年?”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已很难得,如果说是机缘,那么我觉得也不合适。
李煜死讯传到江南,百姓无不哀痛。
这样的君主,是昏庸无能之辈?难道哭的只是他词作成就?
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
李煜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宛,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属于李煜的美好时光不复存在了,他从一国之君变成了任人宰割的阶下囚,现实生活中的巨大落差强烈的刺激着诗人敏感的神经,使他体验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痛苦煎熬着李煜的生命,被煎熬的生命放射出奇丽的光华。
在亡国后的幽居生活中,李煜写下来名传千古的佳作。
在他失去帝王生活的同时,他奠定了自己“词中之帝”的地位。
也许没有亡国之痛,就没有李煜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在中国历史上,亡国破家的降王虽然不少,可是其中像李煜那样在亡国之后不改真情,不顾一切的发出对于亡国的感叹的人却是绝无仅有。
所以他成了亡国之君中的特殊人物,——性格软弱,却毫不掩饰的表达自己的哀怨。
他的率性任情让心胸狭窄、嫉妒李煜才能的的宋太宗赵光义怎能容忍,于是在李煜四十二岁生日那一天,在他留下千古绝唱《虞美人》之后,一杯毒酒要了他的性命。
纵看其词,《破阵子》是作为前后期的分水岭,
前期创作----绮丽奢华,流露命运哀愁
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
虽然,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但是也有写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他的“愁绪”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出见端倪。
自小生活在皇宫的李煜,更比一般人更早懂得爱恨情愁。
正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
在这期间他的词大多辞藻华丽,不甚成熟,所忧愁的也不过是怕这种满足与美好转瞬即逝。
后期创作----哀怨缠绵,尽抒亡国家恨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柳永等所谓的“婉约”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诗的特点
(一)寄意深远,感人至深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书。
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精义。
”这就是说只有作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作家情感的最真流露,才会使其作品真实感人,才能打动读者。
而“后主词真所为以血写书也。
”李煜被囚后屈辱的生活使他体味到常人所体味不到的那种生活滋味,这就使他把悲伤表现得分外真切,格外沉重,进而在感情上震撼读者扣人心弦。
(二)白描手法、率直纯真
李煜的为人是不假雕饰的,他的词风也恰如其人,以纵情任性、自然率真见长。
清周济曾以“粗头乱服,不掩国色。
”这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李煜词的风格。
王国维《人间词话》更以“神秀”二字来概括李煜词的特色,都是很精辟的。
李煜的这种词风一直贯穿在他整个创作历程中。
他前期词的创作摈弃了“花间词”浓艳纤巧的作风,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生动鲜明的形象,抒写真率真实的情感。
(三)形象鲜明,高度概括
李煜词是善于塑造形象的,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一定的现实生活。
李煜的词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一些看来似乎简单的句子里却含有丰富的内容。
它概括了人生中一些典型的、共同的、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如喜怒哀乐、离情别绪、人生愁恨等等。
人们从这些共同事物中容易引起共鸣,或者也有类似遭遇的人,又凭借他的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了。
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这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词,这种思想感情就带有很大的普遍性。
一句“梦里不知身是客”概括了多少他乡做客人的共同感受。
最后一句“天上人间”,高度概括了后主今昔生活的对比。
当然,这仅只是我作为一位李煜词的爱好者的一点拙见,只是我走近李煜的一些肤浅看法。
毕竟李煜,对也罢,错也罢,并不是某个人就可以决定的。
历史不会重演。
走近李煜,我看到的是一个放浪文人的才华;是一个亡国之君的无奈情愁;更是一个历史人物的沧桑落幕。
或许就像《虞美人》中所吟唱的那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就让李煜的文华,情愁,无奈,沧桑都随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流下去,任人体味评说吧。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