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与大小周后及诗词风格介绍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风格

浅析李煜后期词作的内容和艺术风格云师大12级汉本函授班张同磊 201202164[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其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尤以后期为最。
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内容多追怀往事,悲伤阶下囚的不幸。
作品一洗过去香艳妩媚气氛,变得悲婉哀切。
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词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李煜;后期词作;内容;艺术风格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他虽然不是一位称职的君主,但是他在我国晚唐时代的词人之中,是当之无愧的词圣。
在词的领域里创造了非凡的成绩。
他那如同一江春水的忧伤和哀愁依旧荡涤着我们的心灵,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一洗前期的绮丽柔靡,香艳妩媚,亦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而哀婉凄凉的笔调和缠绵悱恻的词风更是如杜鹃啼血,让人不忍卒读。
一、词作内容:字字句句皆血泪由于生活的巨变,李煜后期的词主要是写他国破家亡之痛,伤今忆往之情,这些词作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凝练,意境深邃凄婉,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他这个时期的词,内容多为追怀故国往事,沦为阶下囚的悲痛,以及那挥之不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忧伤和哀愁不幸的遭遇和屈辱的现状,即使是雪月风花,也只能让他平添一丝忧伤。
独自凭栏,泪眼南望,难忘旧时伊人旧时光;梦回当年”“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试说心愁,讲不尽道不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与大小周后及诗词风格介绍

前期词风——绮丽奢华又暗含命运哀愁
皇宫隐士的生活对李煜是非常合适的。文学世界、艺术世界,对于他来讲不 仅是一个避难所更是一个广阔的精神家园,他在中间不仅是找到了安全感,他还 真的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快乐。他给自己取了一大堆外号,什么“钟 隐”、“钟山隐士”、“莲峰居士”、“钟峰隐者”、“钟山白莲居士”等等等 等。他就是要向世人宣告他要当隐士的决心。在这个时期内,他就纵情地歌唱隐 士的生活。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渔父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李煜的这两首词,曾经有人嫌它们太浅,认为是不够委婉含蓄。其实,这个浅 正是李煜词的最大的特点。他往往采用直写心意的那种抒情手段,把自己的整 个心灵一下子捧到你的面前,让你一览无余,那你就不得不被他那种毫无保留 的真诚所感动,就在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感动和共鸣。
李煜与小周后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四十四字的小词,作者所选择的景物、细节、语言都十分精 炼,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花明”、“月暗”、“轻雾”已构成一幅 朦胧和谐的图画,此情此景之下,让人不禁想起与情人幽会。李煜把 小周后的动作神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让人心生爱怜。李煜在写作时, 总是直陈其事,直书其意,毫不隐讳。他以这种风格流芳百世,他这 种直抒胸臆的率真不只是后期词中才有。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 人们身边的: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 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 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 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 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 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 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 “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 他许多词的材料。
李煜前后期词作内容之比较

M UD A N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莲峰居士等。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的词独树一帜,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为人称道。
由于其自身由一代君王沦为阶下之囚的独特经历,因此其作品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无论是从思想内容上说,还是就艺术技巧上说,都达到了词的至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不为政治家们欣赏却为不少文人骚客钦佩的君主,他的词既有描写帝王之家的奢华绮丽,又有抒发阶下之囚的悲痛沉思。
此人正是被称为“词中之帝”的南唐后主李煜。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他才华横溢,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颇具才气,是被后人千古传诵的一代词人;他本无心争权夺利,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其为安定公期间,他就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然而出生在帝王之家,有许多事往往不能顺遂人愿,他登上王位完全是个意外。
身为君主,李煜在政治上毫无建树,但是他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学术界大多认为李煜词大体上以公元975年,宋兵南下攻破金陵。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为界分为前后期两部分,前后期风格有较大的差异。
本文试从词作内容方面来比较李煜词前后期创作的的不同。
一、李煜的前期词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前期词作的内容主要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生于皇家,长于皇家,自幼便过着豪华奢靡的生活,享乐、爱和美女配着他整个的人生观。
他先后迎娶大小周后,奢靡的生活,爱情的滋润,使得这时的李煜词更多显现出一种闺阁气、脂粉气、富贵气。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

李煜词的前后分期及其思想感情李煜词主要以南唐亡国为界,前期表达南唐华贵富丽的宫廷生活,后期抒发亡国之悲与离愁别绪。
李煜情感的变化及词作呈现出不同的写作风格,与其经历密不可分。
李煜之词,词藻清丽,朗朗上口,语言真切通俗,韵意十足,做到了词显情深,言简意丰,自成一派。
一、春花秋月,纵情声色(一)帝王家的词臣公元937年,李知诰建立南唐,将南唐治理成江南强国。
后由李景通继承,他将时间、精力、财力运用在玩乐与诗词歌赋上,渐渐导致南唐朝野上下不重政务重诗词的“诗社”风气,李煜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他的词作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血腥的皇位争夺、美满的爱情,以及帝王生活也给李煜不小的影响,种种缘由催生了李煜前期词作的风格。
(二)李煜前期词作内容及特点李煜前期词作主要描写宫廷生活与儿女情长,还有一部分是抒发内心苦闷惆怅之感。
词作深受南唐宫廷生活影响,在奢华迤逦中追求清新淡雅。
《浣溪沙》是李煜前期词作之一,“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臭。
别殿遥闻萧鼓奏”,真实地再现了李煜的悠闲享乐生活,不眠不休的歌舞、佳人不知疲倦的舞蹈、别殿传来的箫鼓声,都彰显着南唐放浪不拘、纵情逸乐的宫廷生活。
其词作《玉楼春》与《子夜歌》则写出了李煜沉醉于诗词享乐的真实情景,也反映出李煜风流多情、无拘无束,溺于玩乐的形象。
李煜描写儿女情长的词,多受前后两位皇后的影响。
他在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中充满幻想,与他的政治生活越走越远。
具有代表性的《菩萨蛮》三首词作用词精妙,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词中带情,但从内容情感来看,词较为简单,内心感触并不强烈。
其中只展现出李煜对爱情的享受,沉溺于儿女情长。
李煜抒发内心苦闷惆怅的词作主要在皇位纷争时期,他用诗词表达自己的立场与想法,展现出了他性格中的妥协与懦弱。
《病起题山舍壁》云:“谁能役役尘中累,贪合鱼龙构强名。
”他向自己残忍果断的长兄表明,自己无心帝位,只愿在自由中度过一生。
《南唐书·后主纪》载:“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后主避祸,惟覃思经籍。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

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李煜前后期词作中的意象解读摘要李煜从南唐后主到阶下囚的坎坷命运变化中,诗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尤其表现在其诗词意象的选择之上。
不同时期的意象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结合李煜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反应了该时期词人内心情感的变化。
词中意象的选择逐渐变得开阔明朗,词人的内心也从安奢到徘徊,最后转为对故国的怀念和悲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关键词】李煜词意象情感变化李煜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从南唐后主沦为阶下囚,这样的人生经历无疑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非常大的影响。
当然,事物间的影响是相对的。
从李煜不同时期的诗词创作中同样能看到他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尤其体现在他诗词的意象的选择之中。
李煜词现存很少,三十六首左右。
尽管如此,李煜词在诗词造诣上仍是不可小觑的。
词人“独以典籍自娱,未尝干预时政”[1],将大量时间与精力投身文艺之中。
李煜诗词的格调在不同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差别中又存在统一。
不同时期意象的选择不同。
他的诗词的意象的选择前期较为局限,所选取的意象常常是生活所见之景,多描写宫廷生活,词作中多有描写人物形象,宫殿建筑,服饰乐器等意象。
离恨情仇等意象大部分出现在词人创作的后期。
自然意象以及“梦”意象在词人的词作中都有出现,到中后期随着生活环境的转变,加之词人心态的变化,在意境的选择上变得开阔,更加关注人生,包含了有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思想内容更加深刻。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2]同时,同种意象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并且透露出词人不同的情感。
这与词人生活的环境与内心的情感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由此可见,可以从李煜词作中的意象的选择看出词人情感的变化。
一、前期意象李煜词前期的意象比较局限,其中包括人物形象类的意象,男女情爱的梦意象,以及一些自然景物的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展现出词人奢华的生活状态和安于这种生活的心态。
游国恩曾说:“他(李煜)前期有些词写他对宫廷奢华生活的迷恋……是十足的亡国之音。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

小议李煜词前后期特点探究李煜,一个被龙袍羁绊的才子,一个为政事所耽搁的隐者,一个被案牍所劳形的词人和艺术家……他是个亡国之君,但每当谈起他对于后世在文学、美学包括历史上的作用或贡献时,又不得不使人内心布满冲突和惋惜。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至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肯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
被称为“千古词帝”。
尽道诗言志,挥毫以畅谈。
观李煜之词,可晓其心志;以其身世浮沉、世事变迁为依据,可以明确地将其创作阶段分期。
李煜的创作阶段分期分两段——亡国被俘前与后。
通过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的特点可推断出降宋前应多为宴乐、对于女性的工笔描写之作。
有据以证之,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彻头彻尾一副奢华淫逸之景象;再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亦是如此。
对于李煜前期词,很少有人问津,后人可能更钟情于李煜降宋之后的亡国之音,比如《相见欢》、《虞美人》、《浪淘沙》等。
是皆为以泪洗面、去国怀乡之忧思、痛如切肤的难眠随想;其点睛之句比比皆是,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直接描写表现出感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绪好像江水绵绵不断;“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秦淮残梦忆繁华,对于往事可回想而不行及的无奈;还有《破阵子》中“最是荒唐祠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一个亡国之君颜面尽失的尴尬与痛楚。
南唐后主李煜和大小周后的缠绵悱恻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莲峰居士,钟峰白莲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之第六子,集昏庸亡国之君与一代词学宗师于一身。
李煜的皇后有大小周后之分,大周后名蔷,小字娥皇,小周后名薇,都是南唐重臣大司徒周宗之女。
娥皇经常随父出入宫廷,容貌美丽,精音乐,尤善琵琶,亦善歌舞,通书史,采戏弈棋,无不精妙。
她还恢复了因战乱而残缺的《霓裳羽衣舞》。
《霓裳羽衣曲》是从西凉传入的法曲,经过唐玄宗李隆基的润色,成为规模盛大、气势宏伟的大型舞曲。
杨贵妃当年之所以能集玄宗三千宠爱于一身,除了因为她天生丽质之外,也是与她最善于舞《霓裳羽衣曲》有关。
安史之乱后,《霓裳羽衣曲》失传,至五代十国,留存残曲断谱。
许多宫廷和民间乐人试图修复,均未成功。
而娥皇和李煜“变易讹谬,去繁定缺,遂清越可听”。
修复《霓裳羽衣曲》后,二人又按乐编舞,编成霓裳羽衣组舞。
之后调集教坊宫娥,由娥皇亲自教习。
由此,娥皇常在宫中举行《霓裳羽衣曲》歌舞会。
《玉楼春》将此事描述为: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丝策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照烛花红,待放马蹄清夜月。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了春殿霓裳羽衣歌舞的盛况,下阙写了歌舞之后余兴未了的情景,夫妻俩陶醉在艺术的天堂里。
娥皇本性天真淘气、活泼娇柔,在李煜的《一斛珠》有写道: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几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扈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李煜和娥皇是包办婚姻成功的幸福的代表,也许是李璟眼光好吧。
如果不是李煜当了皇帝,这样一对郎才女貌,该是多么美满与幸福?李煜和娥皇在一起的幸福,或许能把那些苦痛与屈辱都冲淡了吧,只是他们幸福并不长久。
李煜在位四年,娥皇生重病。
他们的四岁儿子很孝顺,看母亲生病,学着大人去佛堂前祷告,欲祝母亲早日康复,谁知年幼,从椅子上摔下来摔死。
爱子的死使娥皇悲痛万分,病情更加严重。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

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李煜,著名的有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李煜,汉族,在位时间(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煜诗词风格与诗词成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南唐国君李煜人物生平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相见欢》等词。
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
对后世影响亦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有其父李璟之作)中。
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是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璟未遂后不久也死了。
李璟打算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
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与小周后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四十四字的小词,作者所选择的景物、细节、语言都十分精 炼,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花明”、“月暗”、“轻雾”已构成一幅 朦胧和谐的图画,此情此景之下,让人不禁想起与情人幽会。李煜把 小周后的动作神情表现的活灵活现,让人心生爱怜。李煜在写作时, 总是直陈其事,直书其意,毫不隐讳。他以这种风格流芳百世,他这 种直抒胸臆的率真不只是后期词中才有。
下面一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可以看 做林花对作者“太匆匆”感叹的回答。它说 我也不想走得这么快呀,可是一天到晚冰冷 的风雨,逼得我这样。我实在没有办法的。 当然,这句词也可以看做是作者在解释林花 为什么凋谢得如此之快的原因。所以上半首 词,既是写自然界的变化,也是写李煜生活 的变化。
“无奈”:这首词是伤别之作,全篇从惜花 写起,惜花惜人,语带双关。上片中“无奈” 句,由惊叹转为怨恨,其中“无奈”二字, 满蕴无力护花、无计回天之意,一片珍惜怜 爱之情,跃然纸上。
我见过你的如画江山
——走进李煜
我知道,你曾想写下这样一句话
•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碧天下, 撑一只船,烟雨任平生。不要这亡国昏君 的千古骂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才 名
百代词宗,千古一帝
• 李煜,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 诗和文均有相当造诣,尤以词为甚。谥文宪昭怀 孝愍皇帝。 •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 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 煜为词,善白描,攻意象,词境阔达。 • “凡俗万物且入词,悲欢离合皆为境。” •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 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 可谓颠倒黑白矣”。——王国维《人间词话》
除此之外,李煜还总有一种孤独感。一个人,孤独地走 入世间,又孤独地去追寻人生的终极真理,这对敏感的 心灵来说已经很残酷了,更可怕而且不幸的是,他还是 一个“唯我独尊”因而“高处不胜寒”的“寡人”。 他一生都在追寻灵魂的伴侣,寻觅停歇的精神家园,却 总是徒劳无益,在长久的孤独和失望中他更加软弱和 无奈。
想他的一夜无眠——《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的开头一句就让我们感到触 目惊心。林花,不是一朵两朵花,而 是大片大片成林的花。而且这个花还 是鲜艳的红色,这就更让我们想到它 开放的时候,它盛开的时候该是多么 地鲜艳和热闹。而当它“谢了春红” 以后,又是怎样地凄凉和触目惊心。 所以,作者忍不住要感叹埋怨说“太 匆匆”,实在太快了,我还没有欣赏 够呢。
最使李煜痛苦的是,小周后跟他降宋后虽然被封为郑国夫人,但李 煜却连自己皇后也无力保护。宋太宗常召小周后和其他南唐妇人一 道入宫,一去便是多日。小周后每次入宫归来,都要向他哭诉宋太 宗对她的无耻威逼和野蛮摧残,为了李煜的安全,小周后只能满足 宋太宗的要求。但这个时候,南唐君臣的命运操纵在他人手里,李 煜对亲人遭受的这种难以启齿的凌辱也就无能为力了。他除了强忍 心灵深处创伤的剧痛,长时间同小周后抱头饮泣之外,只有强压怒 火,加以回避。
人生总没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总要有一天降临到最欢乐的 人们身边的: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 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 艳质同芳树, 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秾丽今何在?飘零事 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这首词表达了后主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 主自失了他的爱妻,这种痛苦,这种刺激,已深种在他底心灵 深处,把他从温柔沉醉的大国,拖到悲哀凄惨的境域里来,于 是他的词也从“烂嚼红茸”而转变为“为谁和泪倚栏杆”、 “秋风多……夜长人奈何”的凄惨调子,以后家破国亡,更给 他许多词的材料。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望江南 》: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期词的表现手法
• 第一,直抒胸臆测的抒情手法。李煜的除为数不多的以外, 大多数词都有这种挥洒淋漓、一吐为快的抒情方式,有的 甚至通篇都用。如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所谓:“亡 国之音哀以思”的《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 下篇开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三句,用 贴切形象,深刻而又入微的语言将千丝万缕难以言状而又 无法排遣的离愁直倾而出。如同“抽刀断水水更流”一般。 结尾一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更将那是恨是悔无从 说起而又令人哀痛至极的离愁别恨一览无余的诉诸笔端, 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
后期词风——哀怨缠绵暗含磅礴气势
对自己浪漫爱情的执著与留恋 李煜入宋前最宠爱的是大周后和小周后姐妹,大周后死后,便 专宠小周后一人,李煜对自己爱的丧失,同样感到痛苦之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间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间。 这也是李煜久负盛名的作品之一。当然,这首词并不是只写他 对自己爱情的执著与留恋,但这首词的创作却和他所爱的人有关。 小周后随李煜入宋,并被赵光义强逼侍寝,李煜知道这种事后,他 的痛苦是别人无法理解的,这首《浪淘沙令》创作于这期间,那一 句“别时容易见时难”与其用在“无限江山”上不如说李煜是军民 一致给小周后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本来就是 写爱情的,李煜在这里引用一下更深其意。
第三,多样化的表现出手法。在李后主的《虞美人》、《浪 淘沙》等词中,用比拟、夸张等抒情手法把忧愁和春江之水 相联,形象感人,催人泪下。“问君能有几多悉,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用极其恰当的形象比喻,再加设问句式达到 了几近完美的抒情效果。“流水落花春去好,天上人间! “这一句更是含尽天下万种愁了,反映出了李后主对现实的 极端不满和深深的无奈。
第二,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直抒胸臆是李 煜的主要抒情手法及风格,但并非绝对特点。有时 表现为先直接抒情,然后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使这 种感情变得更加深沉。
李煜的这首《望江南》就是如此。一开头“多 少恨,昨夜梦魂中。”就直白的将一切的悲伤哀痛 欲绝的痛苦倾诉邮来。接下来笔锋上转形象而具体 地描写出梦中游上苑的欢乐情景。以乐写悲,在直 抒情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现了词人抱恨终生的强 烈感情。
李煜与大周后
《一斛珠》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 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可惜好景不长,结婚十年后的一天,娥皇突然病倒,久治不愈。见爱妻病倒, 李煜茶饭无心,日夜陪伴在娥皇的病榻前,盼望她早日痊愈。为了增强娥皇 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将自己写的《后庭花破子》书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 青春常在: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大周后工琵琶,中主李璟特赐上好“烧槽琵琶”。在她生病期前,其妹(后 来的小周后)在入宫探病时与姐夫李煜暗生情愫。大周后偶见之,惊曰: “汝何日来?”小周后对曰:“既数日矣。”大周后怒。李煜负疚万分,朝 夕相伴左右,所有的饮食他都要亲自照顾,汤药也一定要亲口尝过才喂给妻 子,寒冷的冬夜里他夜复一夜地守护在周娥皇身边,倦极也只是和衣而卧, 衣不解带。大周后自知人生将尽,要求将李璟赐给自己的烧槽琵琶陪葬,又 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大周后支撑着为自己沐浴更衣靓妆,更亲手将含玉 放进自己嘴里(应为玉蝉),随后便逝于瑶光殿西室。 据说大周后至死面 不外向,不原谅李煜和小周后。李煜悔恨交加,为爱妻写下了多篇诗词,已 知最长的一篇是感人肺腑的《衣昭惠周后诔》,并自称“鳏夫煜”。大周后 谥“昭惠”,下葬懿陵。
前期词的艺术特质———隐性悲剧意识
李煜前期的词作,其实也和后期词一样,有着深深的悲剧意识,而这 悲剧意识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个敏感而痛苦的灵魂。表面上,他生活 悠游,婚姻美满,沉迷声色,日夜醉舞笙歌,时人于是以他为荒淫无道之 君,韩熙载就曾讽刺他:“桃李不须夸烂漫,已失了春风一半。”然而细 品他前期作品,却能发现在他尽情描写宫廷繁华生活的背后,总透着一 种悲剧色彩。这种悲剧色彩可以他前期的几首词为代表。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下半首的开头“胭脂泪,相留醉”,描绘得是一 个送别的场面。“胭脂泪”是说美女哭得凄凄惨 惨,眼泪从脸上滑落下来染上了胭脂的红色。 “相留醉”是说这个美女挽留我,不让我走,不 断地劝我喝酒,希望一醉方休,她是用这种方法 想多留我一会儿。因为一去之后“几时重”,什 么时候能够再见面呢?也许一去之后,就永不相 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从此,人生里面 只有绵绵无尽的怨恨和悲伤,就像水永远只朝东 流一样。 “自是”:下片“自是”句重落,以水之必然长 东,喻人之必然长恨,语最深刻,其中“自是” 二字,尤能揭出人生苦闷之意蕴。词人就是这样 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
离别相思之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长夜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首《捣练子令》是李后主前期的作品,但已没有了“裙裾脂粉, 花柳风月”,也没有了“缛采轻艳,绮靡温馥”的风韵。而这些,恰 恰是花间词的看家本领。李煜的前期作品中,大部分也以这些为素材。 而这首小词中出现了“无奈”、“人不能寐”。“断续”一句是这首 词的核心, 自古以来,砧上捣衣的声音一直成为夫妇或情人彼此相 思的材料,也成了词里的意象。前人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过,但李煜 和他们不同的是,前人从捣衣人的角度去写,李煜却是从听砧人的角 度去写。这个人不管是男是女,总之会因为听到这种声音而引起相思 之情,连着两个“断续”的使用,更加助长了相思之情。最后两句, 李煜故意把原因与结果倒过来,其实是为了更加突显这种感情。这时 的他虽然还是一国之主,可以获得一切物质享受,但由于家愁国难日 益深重,他也感到了生活对他的威胁。人生观发生的转变。这首小词 就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导下写出的。从中流露出一淡淡的忧伤和对人 生无常的感慨。感情纯朴真挚,风格清新,词句雅致脱俗,含义深刻, 耐人寻味,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类作品虽然量不多,但成就较之于 前一类要高,更是李后主摆脱花间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