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
李煜对词的贡献

李煜被奉为宋词的开山之祖,在中国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对词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
李煜使词从传统的花前月下甜蜜蜜的情爱,走进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反映了他的家国和他自己命运的巨大变化,使词摆脱了传统的狎妓宴乐、曼声吟唱,而成为言怀述志的新诗体。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活》中评道:“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也就是说,李煜把词从“伶工”歌妓手中解放出来,而变成士大夫(即文人)们抒情言志的载体,使词呈现出较为宽阔的画面和较为深刻的思想感情,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提高了词表现生活和抒发感情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宋初词坛。
第二,由于题材内容的扩大,使词的表现技巧和手法、也大大地丰富起来。
首先,李词既不用典故,又不雕琢藻饰,而是直抒胸臆,纯任自然,倾泻自己的深哀剧痛。
这与以前词人往往要通过女人不幸遭遇,运用比兴寄托手法,曲折委婉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大不相同,对后来豪放派词有很大影响。
其次,李煜善于用白描手法,一方面表现人物言谈举止,刻画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个性鲜明,情态传神;另一方面是简笔淡墨,点染景物,抒写对生活的感受,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抽象的故国之思,融入具体的景物中,抒与了国破家亡的生活感受。
由于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填词,李煜词的风格是清丽疏朗扭转了花间词香软浓艳的词风。
此外,他还善于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如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苦绵绵悠长,无穷无尽;用“流水落花”,来比喻欢乐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等等。
第三,李词语言朴素、自然,明净优美,接近口语。
如“帘外雨潺潺”、“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等,简直是寻常白话,这就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雕琢习气。
李煜通俗而精美的语言,给予宋代词人如柳永、李清照很大影响。
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

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贡献作者:彭绍凤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02期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
李后主嫌尤其美”(《绿水亭杂识》)。
另外、王国维也认为“词之最工者”当首推“后主”,“南宋诸公不与焉”(《人间词话册稿》)。
的确,李煜词不仅继承了前人的风格和成就,融入了自身的经历和艺术创作和开拓,还影响了秦观、李清照这些颇具成就的婉约派词人,同时也启发了苏轼、辛弃疾那样的豪放大家,以后受其影响者也不乏其人,时至今日依然有它特有的魅力。
对于李煜的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历史上有着不同的说法。
清代谭献在《词辨》中说“后主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王鹏远《半塘老人遗稿》说李词“以为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但也有的贬他在温韦之下,如陈廷焯说:“后主词思路凄婉,词场本色,但不及飞卿之厚。
”本文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认为明代胡应麟的评价较为客观:“李词清丽而不浮靡,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之后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越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词的开山,在词史上有杰出成就。
” 诚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1.转变了自五代以来浓艳雕饰的词风,架起了五代词与宋词间的桥梁李煜的词早期多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
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
内容和题材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李煜的词语言朴素自然,明快流畅,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挚率真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
全然不像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
李煜之前的词人们多极力追求华丽香艳的词句,这种倾向主要以温庭筠为代表,他的词多给读者一种充满典雅的贵气和庸俗的脂粉气的感受。
五代的词,大都继承了温庭筠这一风格。
晚唐以后的一、二百年间,文人词都有一个浮华空洞的毛病,逐渐向涂饰、雕琢的方向发展。
[指点]李煜文献综述
![[指点]李煜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9c3c91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c.png)
李煜研究综述李煜是我国晚唐五代影响较大的词作家。
他的词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奢华的贵族生活,后期主要写亡国之思,现存其词作三十余首,其中后期词作占三分之一。
对于李煜的创作,前人专论很少,为单篇论文的较多,但这并不代表否认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关于李煜的词作,有人认为他的后期词作“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堪称“神秀”之作;也有人以为是“亡国之音哀以思也”,没有可取之处。
就其肯定的方面来讲,对于李煜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的评价,一般来讲是从三种方面来讲:一方面是分析“李煜词为什么能够穿越千年的历史”。
其原因大概认为有以下几种。
第一,王国维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李煜词的精神生动飞扬足以超过现实涵盖一切,他用白描手法通过梦境的叙述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 将词的意境美写到极致, 创造了一个清新自然, 坦率真切的审美艺术境界。
【《以悲为美,以境为鉴——论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赵青,《语文学刊》2008年04期】他善于深入到人的心灵最深处,而又能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把那种抽象的、可感而不可说的感情,真实具体的描述出来,完成抒情诗人自我心理形象的塑造。
【汤人民《王国维“境界”说试探》《南师学报》1962年第3期】这种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给人以深切感受,让人难以忘怀。
“赤子之心”也是其作品能引起他人共鸣的重要原因。
李煜词通常直言本事,一往情深。
【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读书顾问》创刊号,1934年3月】这位“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第十六则),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
他的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不加掩饰;后期词写亡国之痛。
血泪至情。
无论是荒唐的生活或是亡国的无奈,本都是不可饶恕的事,但由李煜如此坦率的说出,又不禁让人为他惋惜而不忍责怪。
悲情作品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乃至整个汉民族的感伤世界。
“读者往往走进诗人所创造的意境中去,往往把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融进诗人客观世界中去。
千古词帝

• 常见的诗歌意象
• • • • • • • • • 流水 感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 风、烟 哀怨、惆怅、凄苦苍凉 雨 孤独,感慨生命悲凉 秋 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千年不变的 情节 浮云 漂泊不定的游子或恶势力 草 以荒草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芳草 比喻离恨 落红 美好的事物转眼成空 凭栏 表示怀远、凭吊,抑郁愁苦
பைடு நூலகம்
•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称为 “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他继承 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 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 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其词主要收集在 《南唐二主词》中。
虞美人 ·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 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黄升《花庵词选》称:“此词最凄惋, 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是也。
谢谢合作!
千古词帝
•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为五 代十国君王,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 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 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 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 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 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 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 称为“千古词帝”。
• 这是李煜最后的一首感怀故国的名作,作 者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 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写尽亡国君 主的哀愁。上阕曲调高亢悲慨,唯有作家 经历过大灾难,炼就大手笔,才能究诘人 生,写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 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下阕则用了曲笔, “朱颜”暗描江山易改,“改”字点出全 词题旨:是悲恨的根源。最后,词人把难 以说明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 全部纳入一个“愁”字中了。“问君能有 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乃千 古绝唱。王国维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 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 也。”
李煜

第 十 讲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一、生平简历
中文名:李煜(千古词帝) 代表作品: 《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 《相见欢》、《破阵子》等
名族: 汉
出生日期:
937年
谥号:文宪昭怀孝愍mǐn皇帝
逝世日期:
978年
政权:南唐
主要成就: 词曲、书法
在位961年-975年
(二)人物生平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 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 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 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 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 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 为事实上的次子。李弘冀“为 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 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 与政事。
(二)人物生平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 父李景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 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宋建 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 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 在金陵。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 陵登基即位。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 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 军队去攻打南唐。 公元974年十 二月,曹彬攻克金陵。公元975 年,后主出降,被俘到汴京。
为了增强娥皇战胜疾病的信心,他将自己写的《后庭花破子》书 赠娥皇,祝愿她能和自己青春常在:
玉树后庭前
玉树后庭前, 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 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 和月和花, 天教长少年。
在词作中,李煜衷心地希望自己和大周后 能白头偕老,岁岁长圆。然而大周后不久就得
了重病。就在这时候,她和李煜最钟爱的小儿
•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 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 的欢娱。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李煜,字稹,一般称为南唐后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
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南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风流倜傥、文采斐然的词作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古词帝”。
李煜出生于南唐开宝元年(937年),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玄孙,后来继任南唐皇帝。
李煜从小酷爱文学,其父李景倪就曾是南唐文学的代表人物,对他的文学造诣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他学富五车,博通经史,尤其擅长诗词。
据传他在少年时就已经能写出优美的词作,深受南唐文人的喜爱。
在南唐后主成年以后,他更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成为了当时文坛的风云人物。
李煜的词作风格多样,既有明快豪放的,也有深沉忧郁的,被誉为“对仗工细,婉约含蓄,意境深远”。
他的词作在音律运用和意境塑造上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千古词帝”可见一斑。
李煜的词作以爱情、离别、别愁、生活琐事等为主要题材,通过对这些情感的深刻描绘,表达出了他对生活、对人情的真挚感悟,触动人心,令人动容。
李煜的词作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清平乐·别来春暮》、《钗头凤·世情薄》等为代表作。
这些词作不仅在音律上动人心弦,而且在意境上也耐人寻味,凝练精练,表达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他的词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尽管李煜在文学上有着非凡的成就,但他的一生却并不幸福。
南唐末年,南唐与北宋多次发生冲突,最终南唐在宋军的围攻下灭亡,李煜被俘,并被北宋俘虏至京师开封。
他在北宋的囚禁生活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创作了大量的词作,继续发扬光大南唐词派的优秀传统。
漂泊异乡、身陷囹圄的生活让他深受煎熬,创作中也不免带有哀愁和悲凉的情感。
李煜在北宋被囚期间,继续以文学创作和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苦闷和心情。
这一时期的作品,主题更多地聚焦于对自然的怀念和对家国的热爱,充满了对生活的无尽向往。
他用朴实真挚的语言,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困苦百姓的同情心。
李煜【古代诗人简介】

李煜【古代诗人简介】李煜,南唐第三任国君,史称李后主。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以亡国的悲痛,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可谓“神品”。
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等,皆成于此时。
此时期的词作大多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故有人说:李煜不是个好皇帝,但是个好的诗人。
李煜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甚大。
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
李煜文、词、书、画创作均丰。
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生平】李煜,原名李从嘉,字重光。
后以“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改名李煜。
史载其“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的第六子。
由于李璟的次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次子。
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惧怕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
在此期间,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与兄长争位。
公元959年,李弘冀杀死其叔父遂(李璟即位初曾表示要位终及弟),不久后暴卒。
李弘冀死后,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李璟怒,找了个借口把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
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李璟迁都南昌,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
六月李璟死,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去开封,他托病不去,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队去攻打南唐。
千古词帝——李煜

千古词帝——李煜内容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公认的晚唐五代词坛上成就最高的词人,虽然仅存词三十余首,但他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在中国古代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思想内容方面‚为宋人一代开山‛,为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风奠定了基础;在艺术手法上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又由于他曾身为国君的特殊身份,因此李煜也被称为‚千古词帝‛。
关键词:李煜艺术特色风格地位李煜是南唐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虽然在政治方面,他称不上是一个好的君主,但在文学艺术方面李煜还是很有天赋,他精书法,懂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以词的成就最高。
从思想内容上看,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他的词难免仅限于狭隘的生活圈子,但不论写宫廷欢乐还是男女情爱,也无论写思乡之苦或亡国之痛,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正因为他皇帝的身份这一点更显得难能可贵。
胡应麟《诗薮〃杂编》称其‚乐府为宋人一代开山‛这一评价也说明李煜的词在我国词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一、李煜生平正所谓‚知人论世‛,要想探讨李煜的词首先要对他的生活经历有所了解。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
在位时间(961-975),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后主。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
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为宋太宗毒死。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当然,李煜词的内容及艺术风格与他的生活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他的词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但是这并不是他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无奈的感慨;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二、李煜词的艺术特色(—)善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李煜的词极少用很华丽的语言,多是以朴素自然地语言见长,特别善于运用白描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李煜(937一978),字重光,南唐后主,在位仅十五年,史称“李后主”。
唐末纷乱,地方割据势力纷纷称帝,南方诸国并立,在江淮地区前后有吴和南唐。
吴臣徐知浩废吴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徐自称唐朝后裔,遂改李姓,建都金陵(南京)。
南唐在975年被北宋灭亡,后主李煜肉袒出降,被俘至东京,封“违命侯”,过着名为王侯,实则囚徒的生活。
978年的七夕,据说因后主在囚禁之所命歌妓作乐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抒亡国之痛,寄故国之思,而被宋太宗毒死,死时年仅42岁。
“薄命君王”为才名,为才死。
前期贵为帝王,后期沦为阶下之囚,反差极大的生活经历,使李煜对生活的感触较之一般人更为深刻,这就使他在词创作方面眼界更大,感慨更深。
加之,他在即位之前,由于生得阔额丰颊骄齿,一目重瞳子,所以在宫廷争斗中,遭到太子弘冀的猜忌。
为避祸曾隐于山林,不参与政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读书、研读诗词、书画音乐上。
据资料记载:“后主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其所画林木飞鸟,远出常流,高出意外。
”可见李后主天赋卓越。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李后主才高识博,雅尚图书,蓄聚尤丰,尤精鉴赏。
”李煜凭着高度的鉴赏力,破除浮靡的词风,使词精而不浮,艳而不淫,形成一种清丽的风格,有矫枉过正之功。
再者,南唐统治地区金陵、扬州是长江中下游最繁荣的都市,南唐君臣皆雅好文学,因此南唐作词之风炽烈。
陈世修的《阳春集序》说:“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或当宴集,多云藻思为乐府新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遗兴也。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加之政治方面的原因和大、小周后的影响(据说大周后曾得到《霓裳羽衣曲》的残谱,她用琵琶来弹,竟然补足全谱),再加本人的秉赋使李煜的词创作在南唐词人中卓然独树一帜。
二
李煜的词早期不过是帝王奢侈淫乐生活的写照。
但是和《花间集》中的词作相比,艺术却已见不凡。
内容上虽然和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如出一辙,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异样,语言自然明快,流丽如珠;词中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
全不似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
如《一斛珠》:“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绣床斜凭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词中那女子的娇憨情态,宛在眼前,呼之欲出。
其他如《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等虽写艳情却自有种清丽的风格,“归来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亡国之后,李煜词风大变。
生活的大起大落,使李煜从醉生梦死、酣歌曼舞的生活中清醒过来。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只能日日以泪洗面,并把这苦痛倾泻在词作之中。
这时期他的词往往写眼前穷愁凄凉之境地,忆往昔繁荣之生活,通过今昔对比,抒发自己的家国沦亡的苦痛。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中充满着无穷无尽的难以排解的悲愁。
细读李煜这时期的词作,可以看到,他把亡国之痛直接写在词里,且采用白描的手法,准确而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悲痛心绪。
这就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形象的描绘,无
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在词里倾泻自己的家国沦亡之苦痛;而非男女惜别之心痛,这就使他的词较之晚唐五代其他词人之作,眼界确实更阔,不再是花前月下樽前闺房好。
同时感慨也更深,不再是儿女离情别恨的缠绵伤感,而是家国沦亡世事沧桑之巨变的剧痛,脱尽了脂粉气、柔媚味,而以自然寻常之语,来营造幽美的意境,读后往往给人一种凄厉、绝望、抑郁的美感。
如《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从而摆脱了前人的窠臼,摆脱了唐五代词适合红伶歌妓演唱的柔媚香软气息,而变为家国沦亡悲痛心绪的抒发,从传统中灿然走出,开清丽自然真率之风格。
真情倾注,形象表达,天真自然,使李煜词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读李煜词觉得情动于衷,他把人人心中所欲言而又不能言的东西,写得那么形象化、具体化,使人心里感觉到、眼里似乎也看得到、手里似乎也触摸得到,一句话,可听可看可感可触,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受到人们的喜爱。
如“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三
词至两宋,成就辉煌,词家众多,流派纷呈,但总的来说,不外乎两大派别:婉约和豪放。
婉约派重视歌辞与音乐的关系,作词讲究音律美、意境美;豪放派重视恢张词体,革新词作内容。
综观这两大流派的创作,婉约派主张词缘情,别是一家,作品多为伤离怀远,抒发离愁别恨,且大都讲究意境的创设,做到情致深婉,这与李煜在词中以寻常主构造优美意境、倾吐真情一致。
翻开宋词,大小晏之词、秦学士之词、李清照之词,无不从中可以找到李词的影子,李清照词更类李煜。
沈去矜说:“词中二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当行本色。
”而其他婉约词人如柳永结合自身经历,扩大词的题材,和李煜多么相似,而柳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李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异曲同工,臻于妙境。
而豪放派恢张词体,扩大词的题材,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在词中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使词的题咏范围空前扩大,使词的作用和诗一样,这和李煜扩大词作题材,把词由描写转向抒情的做法相似,只是风格各异,苏辛等大家走得更远,做得更好罢了。
由上可知,李煜词对词的发展在题材上有开拓之功,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创新之绩,对后世词家创作影响颇大,在词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但前代文人对其评价有的显得过誉,如清代谭献在《词辨》中说“后主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王鹏运《半塘老人遗稿》说李词“以为词中之帝,当之无愧色矣”。
有的贬他在温韦之下,也有失公允,如陈廷焯说:“后主词思路凄婉,词场本色,但不及飞卿之厚。
”从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我们认为明代胡应麟的评价较为客观:“李词清丽而不浮靡,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之后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越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词的开山,在词史上有杰出成就。
”诚如王国维所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由于个人不平常的遭遇,时代的风气影响,及晚唐五代以来词人们在艺术上的不断探索(如冯延巳),加上李煜卓越的艺术才能,使李煜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词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就像建安诗人之于五言诗,初盛唐诗人之于七言诗,李煜为两宋词的繁荣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词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吕慧娟.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2]游国恩.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王国维.人间词话与人间语[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9.
【摘要】李煜生活的时代及其身世、个性,造就了其词作的艺术特色。
李煜是宋词婉约派的开山之人,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