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加工技术基础
油脂加工工艺学习题及答案
一.分水箱的分水原理:(1)溶剂和水互不溶解(2)溶剂与水的相对密度不同二.成品粕的评价指标(低温粕评价指标):1.粕残溶要求合格:粕残溶700ppm,引爆试验合格;2.蒸脱中尽可能使粕熟化:脱毒、钝化或破坏抗营养物,降低毒性。
3.成品粕物理性质好:成品粕的粒度、流动性、含蛋白的等级性好4.用作食品蛋白质尽量少变性:要求蛋白的水溶解性高(NSI值要小)。
三.尿酶含量有什么意义?答:太低,过度变性,四.溶剂损耗的分类:(定义以及一般的量)溶剂损耗的来源:1.不可避免损耗:(1)尾气:10g/m3折合20g/T (2)毛油:50ppm折合50g/T(3)粕:700ppm折合700g/T(4)废水:0.0007~0.0015% 折合0.15g/T合计:0.785Kg/T,实际生产中应为1Kg/T 2.可避免损耗:(1)跑、冒、滴、漏;(2)检修损失;(3)贮藏损失:自然挥发的量。
五:脱胶原理,加磷酸作用,脱蜡原理。
脱胶:(一)水化脱胶的基本原理:1.水化开始前:水分少,磷脂呈内盐结构,完全溶解在油中,不到临界温度,不会凝聚析出;2.在油中加热水后:磷脂分子结构转变为水化式,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1)单分子层:含水量少时,磷脂分子的极性基团朝向水相定向排列; (2)多分子层:随着水量增加,磷脂分子定向排列成烃链尾尾相接的双分子层,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与另一个磷脂双分子层之间被一定数量的水分子隔开,成为片(层)状结晶体;(3)分子囊泡层:当水量增至很大时,磷脂分子就形成单分子层囊泡。
(4)多层脂质体:最终膨胀成多层的类似洋葱状的封闭球形结构¡ª¡ª¡°多层脂质体¡±它的每个片层都是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片层之间和中心水。
(5)絮凝胶团:磷脂在形成多层脂质体过程中还吸附油中其他胶质,颗粒增大,再由小胶粒相互吸引絮凝成大的胶团。
形成的胶粒越稳定含油量越低,越易与油脂分离。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名称:粮油食品工艺学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课24学时,实验40学时)课程分类:必修适用专业:食品先修课程:食品微生物、食品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食品加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以植物学、化学、物理学、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学科为基础,以多种机械操作和化工单元操作为手段(如原料粉碎、清选分级、干燥脱水、蒸发浓缩、物料输送、萃取等),对粮油原料进行处理和加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酿酒、淀粉生产与制糖、植物油提取精炼和加工、焙烤食品加工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经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相关加工品的制作。
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有关粮油加工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三、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理论教学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粮油加工的意义、内容和任务,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一、我国粮油加工的发展概况和现状二、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三、粮油加工的特点及发展动态和趋势重点:粮油加工的意义、性质、内容和任务。
第一章淀粉生产和淀粉制糖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过程及淀粉糖化和精制工艺,了解变性淀粉的制备和应用。
第一节概述一、生产淀粉的原料二、淀粉的用途三、淀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及方法四、淀粉的性质第二节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一、淀粉生产的一般工艺二、玉米淀粉生产工艺三、甘薯及甘薯干淀粉的生产工艺第三节淀粉糖的生产一、淀粉糖化的概念二、淀粉糖的种类三、淀粉酸糖化原理四、淀粉酶糖化原理五、淀粉糖化工艺六、糖化液的精制七、葡萄糖结晶及异构化第二章植物油提取、精炼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掌握油料预处理及植物油提取工艺,了解植物油深加工的工艺过程。
第一节植物油料及预处理一、植物油料的分类和组成二、油料预处理第二节植物油的提取一、机械压榨法二、浸出法三、其它植物油料的制油特点第三节植物油的精炼一、毛油中机械杂质的去除二、脱胶三、脱酸四、脱色五、脱臭六、脱蜡第三章焙烤食品加工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生产焙烤食品用原辅材料的特性,掌握面包、饼干、糕点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
油脂培训
呼伦贝尔工业学校油脂加工培训教学计划一、培训对象及收费1、培训对象: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
2、费用:1000元/人〃学期。
(不包括去外地实训的交通和住宿费)3、时间:2007年3月1日-2007年7月30日。
二、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油脂加工工艺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机械操作知识,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应知应会达到初级技术工水平。
三、课程设置1、油脂化学:油脂的基本性质、基础理论、基础分析和油脂应用及分类等。
2、油脂制取工艺(榨油班):油料清理、压榨法浸油、浸出法制油、浸出新工艺、油料精炼。
3、油脂设备(榨油班):油厂运输机械、油料设备、油榨机、浸出器、混合油工艺处理及设备、精炼设备。
4、计算机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计算机基础知识、金山文字、金山表格、金山演示、邮件及基本操作。
5、电工学:讲授电工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方法;掌握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了解常用电器的工作原理6、过程检测仪表:讲述仪器仪表的结构、原理、调校、维护安装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7、安全生产:讲述安全生产及目的、安全管理、安全检查、现场安全管理基本方法、安全行为十大禁令、安全生产五要素、安全生产方针、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案例。
8、加氢裂化工艺工程(食品化工专业):进料和产品、催化剂、氢耗、操作参数、工艺流程、催化剂的使用、操作与控制、安全防护工艺设备。
9、生物质热解原理与工艺(食品化工专业):生物质热解动力学、生物质热解气化。
10、润滑剂添加剂指南(食品化工专业):催化剂选择、生物柴油生产工艺流程、清净器、分散剂等抗腐剂的使用。
11、生物柴油-环境友好润滑剂(食品化工专业):原料资源选择、环境友好润滑剂基础油、环境友好润滑剂添加剂、生物降解的评价方法。
四、在进行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需要,到厂方进行参观实习。
五、理论、实训课全部结束后,学员参加应知应会考核。
浅析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
浅析油脂精炼技术与工艺脱色植物油中的色素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叶绿素、胡萝卜素、黄酮色素、花色素以及某些糖类、蛋白质的分解产物等。
油脂脱色常用吸附脱色法。
吸附脱色法原理是利用吸附力强的吸附剂在热油中能吸附色素及其他杂质的特性,在过滤去除吸附剂的同时也把被吸附的色素及杂质除掉,从而达到脱色净化的目的。
吸附剂的种类1、漂土学名膨润土,是一种天然吸附剂。
多呈白色或灰白色。
天然漂土的脱色系数较低,对叶绿素的脱色能力较差,吸油率也较大。
2、活性白土是以膨润土为原料,经过人工化学处理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吸附剂,在工业上应用十分广泛。
对于色素及胶态物质的吸附能力较强,特别是对于一些碱性原子团或极性基团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
3、活性炭是由木屑、蔗渣、谷壳、硬果壳等物质经化学或物理活化处理而成。
具有疏松的孔隙,比表面积大、脱色系数高,并具有疏水性,能吸附高分子物质,对蓝色和绿色色素的脱除特别有效,对气体、农药残毒等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但价格昂贵,吸油率较高,常与漂土或活性白土混合使用。
4、凹凸棒土是一种富镁纤维状土,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土质细腻,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吸油率也较低,过滤性能较好。
影响吸附脱色的因素1、吸附剂不同的吸附剂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实际要求选用合适的吸附剂。
油脂脱色一般多选用活性度高、吸油率低、过滤速度快的白土。
2、操作压力吸附脱色过程在吸附作用的同时,往往还伴有热氧化副反应,这种副反应对油脂脱色有利的一方面是:部分色素因氧化而褪色,不利的方面是:因氧化而使色素固定或产生新的色素以及影响成品的稳定性。
负压脱色过程由于操作压力低,热氧化副反应较弱,一般采用负压脱色,真空度为0.096mPa。
3、操作温度吸附脱色中的操作温度决定于油脂的品种、操作压力以及吸附剂的品种和特性等。
脱除红色较脱除黄色用的温度高;常压脱色及活性度低的吸附剂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减压操作及活性度高的吸附剂则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脱色。
油脂工艺
油脂的制取和加工工艺油脂工业是我国油粮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业生产的后续产业,又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的双重任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油脂的制取在制取油脂之前,首先需要对油料进行预处理,油料是油脂制取工业的原料,油脂工业通常将含油率高于10%的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
1.1预处理何为预处理?即油料提油前的一系列处理工序称油料预处理。
预处理包括清理、破碎、软化、轧坯、膨化。
不同的油料需要的预处理方式不同,预处理与油料品种有关。
比如,大豆的预处理需要清理、破碎、软化、轧坯、膨化,这些完整的过程;而花生的预处理则只需要清理、破碎、轧坯。
1.1.1油料的清理油料在收货、运输。
贮藏过程中,都有可能混上各种杂质。
比如在收获时混上植物的根、茎、叶,泥土,瘪粒等,油料一般含杂1~6%,最高10%,这样看来除杂是十分必须的。
除杂的方法有以下A、利用油籽和杂质在线性尺寸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例:筛选除杂。
B、利用油籽和杂质的比重大小的差异进行分离;例:水选。
C、利用油籽和杂质气体动力学性质差异进行分离;例:风选。
D、利用油籽和杂质机械强度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例:碾磨,撞击,水溶。
E、利用油籽和杂质的导磁性能的差异进行分离;例:磁选。
1.1.2油籽的剥壳及去皮油籽主要由果仁、皮、壳等所组成;油料的含油脂部位主要集中在果仁之中,壳和皮含较少的油脂,且油脂的质量较低,全籽含油是仁和皮壳的平均含油量。
通过剥壳可以提高油脂和饼粕的质量;提高出油率,降低油份损失;提高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磨损;使得皮壳便于综合利用。
油籽的剥壳方法有,揉搓剥壳、撞击剥壳、挤压剥壳、磨擦剥壳等,可以用圆盘剥壳机、离心剥壳机等进行剥壳。
油料剥壳后需要进行仁壳分离 ,可以用.螺旋筛、.螺旋筛、圆打筛、圆筛等,也可以用籽壳分离机和比重去石机进行分离。
1.1.3油料生坯的制备生坯制备的步骤:A油籽的破碎,将大颗粒破成小粒度颗粒。
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
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答案油脂基础知识考试题20题每题5分)共计10题(100分)1、衡量油品质量基本指标?脂肪酸组成、⽐重、碘价、折光指数、皂化价等。
油脂技术指标:酸价(游离脂肪酸含量)、⾊泽、透明度、⽓味风味、0℃冷冻试验、烟点、过氧化值、⽔分、杂质等。
油脂卫⽣指标:黄曲霉毒素、羰基价、砷、苯并芘等。
、油脂常见指标:1、磷脂含量PHOS定义:油中磷脂的含量,以磷原⼦的含量计。
测定⽅法:分光光度计⽐⾊测定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磷脂的存在会使油脂外观浑浊暗淡,烹饪时起泡并⽣成⿊⾊沉淀。
常见油品的PHOS的范围:⽑油:⼀般在200ppm以内精炼油:5ppm以内2、游离脂肪酸FFA定义: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重量百分数。
测定⽅法:⽤中性异丙醇液溶解油脂及其脂肪酸,再⽤碱标准溶液进⾏滴定,根据试样重量和碱液消耗的毫升数即可得油脂酸价或游离脂肪酸。
对油脂品质的影响:FFA越⾼,油脂的异味就越浓,加热时易氧化,热分解产⽣挥发性物质,烟点降低,同时是卫⽣指标之⼀。
常见油品的FFA范围:⽑油:0.5%以上精炼油:0.03-0.1%3、⾊泽COLOUR定义:油脂⾊泽主要是与油脂中所含脂溶性⾊素多少(包括叶绿素、类胡萝⼘素等)。
测定⽅法:罗维朋⽐⾊计对油脂品质的影响:⼀般油品会随着储存的劣变⽽颜⾊加深。
原料较差时,颜⾊也会加深。
⼀般⽤红⾊(R)和黄⾊(Y)描述4、⽔分及挥发性物质M&V定义:在⼀定温度条件下,油脂中所含的⽔分及挥发物。
测定⽅法:电烘箱105℃恒重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对⽑油⽽⾔,⽔分的存在有利于微⽣物的⽣长,促进油脂的⽔解酸败。
精炼油中⽔分的存在会导致油品外观发朦,使⽤时炸锅。
常见油品的M&V的范围:⽑⾖油:⼀般在0.2%以内精炼油:0.05%以内5、碘价IV定义:在规定条件下与100克油脂发⽣加成反应所需碘的克数。
测定⽅法:将试样溶于四氯化碳,使之与氯化碘进⾏加成反应后,加⼊过量的碘化钾与剩余的氯化碘作⽤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 (2)
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介绍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行业应用,旨在培养学生对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的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油脂的化学成分和基本特性。
2.了解油脂的制取原理和加工工艺。
3.学习油脂生产和加工中的相关工艺流程和设备。
4.掌握油脂加工中的重要参数和监测技术。
5.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油脂化学和物理基础•油脂成分和结构•油脂的物理性质•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运动学2. 油脂制取原理和加工工艺•油脂的萃取和分离工艺•油脂的精炼和改性工艺•油脂的脱臭和去酸工艺•油脂的分馏和合成工艺3. 油脂生产和加工工艺流程和设备•油脂的生产流程和设备•油脂的初加工和精加工设备•油脂的脱臭和去酸设备•油脂的分馏设备和合成设备4. 油脂加工中的重要参数和监测技术•油脂品质的评价参数•油脂生产和加工中的监测技术•油脂的质量控制方法四、课程实验1.油脂的提取实验2.油脂的精炼实验3.油脂脱臭实验4.油脂的合成实验五、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2.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六、参考教材1.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第二版),邓国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2.油脂技术与工艺,周顺波,科学出版社,2017年。
3.食用油脂加工技术,姜静,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
粮油加工学
(2)以米、面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包括挂面、方便面、焙 烤食品、米粉及以玉米、豆类等杂粮为原料的早餐食品等。
(3)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和加工:包括各种植物 油的提取,如大豆、花生、油菜子、棉子、玉米胚 芽、米糠等油脂的提取方法,油脂的精炼和加工等。
粮油加工学主要内容:
概述(了解) 稻谷制米、精深加工(重要内容) 小麦制粉、面制食品(面包、面条、饼干)
加工(重要内容) 淀粉生产、制糖(重要内容) 植物油脂提取、加工(重要内容) 植物蛋白提取、加工(了解)
第一章 概述
1、粮油加工学的范畴 2、粮油加工的历史和现状 3、粮油加工学的主要内容 4、开创粮油加工业的新局面 5、粮油及加工产品介绍
本章重点解决问题
掌握什么是粮油加工学? 了解粮油加工学的发展状况。 了解粮油加工学的学习内容。
1、粮油加工学的范畴
以粮食、油料为基本原料,采用物理机 械、化学、生物工程等技术进行加工转化, 制成供食用以及工业、医药等各行业应用 的成品或半成品的生产领域统称(归)为 食品工业。
➢ 按加工转化的程度不同,可分为粮食、油 脂加工业;粮油食品制造业;粮油化工产 品制造业。
2 小麦粉 俗称“面粉”。小麦加工而成的成品粮 的统称。根据加工精度有特一级、特二级 、标准 粉 、普通粉。
3 玉米糁 亦称“玉米渣”。由玉米粒加工成一定 大小粒度的颗粒状成品粮。由玉米碾磨制成的粉 叫玉米粉 。
4 甘薯粉 sweet potato flour 亦称"红薯面"、"甘 薯面"。由甘薯干碾磨制成的粉。
食用油脂生产工艺简介
生产工艺简要介绍1.大豆压榨1.1项目规模介绍大豆压榨生产线日均加工能力3500吨,年大豆加工能力105万吨以上,于2010年3月28日建成投产。
由世界著名的油脂油料成套工艺技术及生产装置供应商“DESMET BALLESTRA”设计建造。
该生产线核心设备均为进口或国内加工的世界著名品牌,如膨化机为巴西的“TECNAL”、离心机为德国的“WESTFALIA”、湿粕输送机为美国的“DIVINE”、破碎机、轧胚机、粉碎机为“BUHLER”、离心泵为“SULZER”等。
一流的设备、先进的工艺及优秀的压榨团队确保了压榨线生产消耗、设备稳定性、产品品质等稳居行业领先水平。
1.2项目工艺介绍大豆压榨生产线加工的大豆进入预处理车间经磁选、缓存、计量后进入平面回转筛去除豆杆、粉尘等杂质,而后依次输送入大豆调质塔进行软化调质、输送入破碎机破碎到4-6瓣、流经皮仁分离器脱皮、输送入轧胚机轧成0.3-0.4mm的薄片、输送入膨化机进行膨化处理、流入逆流冷感器冷干,之后形成合格的入浸料输送进入浸出车间的浸出器中,与正己烷溶剂充分逆流接触取油。
浸出后的油和溶剂的混合液体经过两次蒸发器蒸发、一次汽提塔汽提后,内部溶剂充分脱除得到汽提毛油,汽提毛油加水混合后再进行水化脱胶、干燥和冷却后得到大豆原油供给油脂精炼车间精炼。
浸出后的豆粕和溶剂的混合料依次输送进入蒸脱机(DT)脱除溶剂、豆粕干燥冷却器(DC)干燥冷却调水调温后再进一步粉碎,最后与粉碎后的细豆皮按比例掺兑并充分混合后得到不同等级的成品豆粕。
1.3项目工艺流程2.油脂精炼2.1项目规模介绍油脂精炼生产线于2004年9月20日建成并投产,日加工能力为1200吨,包括600吨/日化学精炼线和600吨/日物理精炼线,年处理油料能力达36万吨。
两条生产线,同时可满足加工大豆原油、菜籽油、棕榈毛油、28度、24度、18度、16度、12度、10度等棕榈油。
精炼生产线工艺设备采用国产一流的皇冠友谊工艺设备,其中核心设备均采用进口原装装备如德国WESTFALIA离心机、德国WESTFALIA离心混合器、美国HMD高温油泵、德国GEKAKONUS 高压锅炉、美国PULSAFEEDER计量泵、德国KORTING真空泵及西门子控制系统等,各项指标消耗均达到国内同行一流的水准,为油脂包装生产线提供稳定可靠的原料。
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发展
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发展一、我国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概述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是以油料、油脂及脂类伴随物、油料蛋白及相关产物地化学与物理性质研究,油料、油脂及油料蛋白地加工技术、综合利用技术、项目装备技术以及所依托地科学理论方面地研究为其基本内涵,属食品学科地一个分支学科.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和油脂工业相互依存,油脂科技地发展推动了油脂工业地发展,油脂工业地发展促进了油脂加工科学地进步.油脂工业是我国粮油食品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农业生产地后续产业,又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轻工业和化学工业地重要基础产业,肩负着满足人民健康生活地物质需求和为社会提供多种必不可少地工业原料地双重任务,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和作用.油脂是人类食品最重要地成分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先进分析仪器及分析技术在油脂研究领域中地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油脂安全、营养和理化性质地认识.与此同时,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多地医学、营养学专家与油脂科学家一起对油脂在人体内地功能进行了大量研究,促进了油脂营养学和食品安全地发展.化学项目技术和机械项目技术地迅速进展、先进制造材料地应用、机电液一体化以及信息技术、计算机集成控制技术地综合应用,促进了油料油脂加工、油脂化工技术地发展和油脂加工厂实现综合化、大型化、自动化以及以节能环保为目标地油脂项目装备技术地发展.目前,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已发展成为包括油脂化学、油脂安全与营养、油料油脂加工工艺学、油料油脂加工装备与项目以及油料、油脂综合开发利用等几大分支地学科.中国不仅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脂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油料油脂加工大国和进出口大国.就油脂加工而言,我国地油脂加工能力之大、企业数量之多均属世界之最.据国家粮食局地不完全统计,2009年,全国日加工油料能力30吨以上地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1321个,油料处理能力为10946.3万吨,精炼能力为3389.9万吨,食用植物油总产量为2288万吨.这些油脂,就是市场上地食用植物油脂.由此可见,油脂加工业已成为我国粮食产业地重要支柱.二、我国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发展历程地简要回顾中国较大地油坊和榨油工厂出现在鸦片战争前后.到19世纪80年代,中国地油脂业使用机器动力地已有7家,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已有200多个油厂,这期间西方一些先进地油脂加工技术和设备如高压板饼水压机、液压榨油机、螺旋榨油机和罐组浸出器等被引进到中国,带动了中国民族油脂工业和油脂加工设备制造业地起步.新中国成立之初,连年地战争将先前地油脂工业基础几乎完全毁灭.新中国成立后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地主要任务是协助恢复重建中国地油脂工业体系,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地发展也主要体现在提高压榨油地出油率和增产油脂上.当时对油脂加工设备地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以解决处理量和出油率为目地地榨油上,而榨油方式则以手动液压榨油和螺旋式动力榨油为主.1955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地第一套50吨/日连续式平转油脂浸出设备在吉林蛟河油脂厂建成投入使用.这是我国油脂科技发展史上地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依靠自力更生建设现代化制油工业时代地开始.在油脂精炼方面,国营上海油脂一厂研制成功了脱水脱皂高速离心机应用于油脂连续碱炼,河南道口植物油厂实验成功地“高温淡碱”棉油精炼新工艺,以及1963年粮食部科研设计院组织设计地30吨/日棕榈油连续脱酸、脱色、脱臭工艺和设备,体现了当时较高地油脂精炼方面地技术水平.20世纪70年代,我国油脂加工科学技术研究地重点转移到了努力改进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扩大油源,多出油,出好油上来.研究、开发和定型了200型、95型螺旋榨油机、90型液压榨油机、蒸炒锅、轧胚机、滤油机等榨油设备,以及罐组式、平转式、弓型、履带式、U型、环型和Y型浸出器,DT蒸脱机、高料层蒸脱机、层碟式汽提塔、管式汽提塔,尾气石蜡吸收工艺等一批先进地浸出设备和工艺,使我国油脂工业生产地机械化水平和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以油料油脂地副产品和下脚料为原料地综合利用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到1978年全国开展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所能生产地新产品已达40多种.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地年代.这一时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50多套各种油料油脂精、深加工生产线.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制了液压轧胚机、大型环型浸出器、碟式离心机、阿玛过滤机、真空脱色塔、脱臭塔等一大批适合我国国情地油脂加工工艺和设备,使我国油脂加工装备制造业上了一个新水平,推动了我国油脂科技地进步和油脂工业地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油脂加工学科加速了与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学、分离科学、系统控制学等相关学科地交叉与融合;从油脂作为一种食物基本成分扩展到与营养相关地生物活性成分地开发;加工理念从原来主要追求油脂得率向油脂、蛋白质及其他高附加值成分地综合加工利用转变;在油脂加工过程中开始应用生物技术、膜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挤压膨化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使油脂加工厂向大型化、高效率、清洁化方向发展.在油料油脂加工工艺研究方面,油脂制取节能减排技术、油脂物理精炼技术、油料挤压膨化浸出工艺技术、混合油负压蒸发工艺技术、混合油精炼技术、饼粕低温脱溶工艺技术、大豆脱皮生产等级粕技术、磷脂综合利用技术、油厂PLC自动控制技术等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制<修)订了大量地油料、油脂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规程<规范),建立了较为完备地油脂工业标准体系,并在油脂加工企业中得到了很好地推广应用.在油脂项目装备技术方面,CAD技术在油脂装备开发和油脂项目设计中被广泛采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和新材料,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地应用,使油脂项目及设备地工艺性能、自动化程度和工作可靠性得以大幅提升,油脂加工厂地生产能力日趋大型化.如液压轧胚机单台处理能力高达500吨/日,油料挤压膨化机单台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日,螺旋榨油机预榨单台处理能力超过300吨/日,大豆预处理浸出生产线处理能力达到5000吨/日,油脂精炼生产线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另外,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国内大中型油脂加工企业地工艺过程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节能减排等环保措施成为企业生产改造升级地主题.除处理能力和规模日趋大型化外,油脂工厂地自动化、信息化程度、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呈现了一个全新地面貌.在油料油脂加工产品开发方面,油脂科学工作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对油料资源地综合开发利用.M糠、玉M胚芽、油茶籽、亚麻籽、红花籽等油料资源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油脂产品种类呈现出多样性,茶叶籽油、紫苏油、核桃仁油、杏仁油、葡萄籽油、月见草油、南瓜籽油、松籽油、沙棘油等特种油脂、专用油脂和营养保健油等得以生产.在油脂包装方面,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地改变,小包装食用油进入市场,一改过去市场上以散装油产品为主地局面,油脂小包装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油脂灌装设备涵盖了从300 mL至5 L地家用瓶装、桶装小包装以及10至25 L地餐饮业用油包装.为保护油品品质,开发应用了油脂充氮包装和避光包装等新技术.另外,在这段期间,以大豆和花生为原料地组织蛋白、浓缩蛋白、分离蛋白及功能性和改性地蛋白产品等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磷脂及异黄酮、低聚糖等功能性成分以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呈现快速发展地趋势.三、我国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地发展现状与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油脂加工科学技术学科和油脂工业发生了巨大地变化.依靠自主创新和研究开发,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对引进地先进技术装备消化吸收及再创新,使中国地油料加工能力和生产过程地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植物油脂产品品种繁多,品质不断提高,制油过程中副产物地综合利用不断发展,油料中具有高附加值地生物活性物质地研究开发初见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建立和逐步完善,粮油市场地放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及独资企业相互竞争,对油脂加工技术地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给油脂工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目前,中国油脂工业地整体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油脂加工企业数量及加工总量达到历史之最,但也出现了部分加工能力过剩地现象.<一)油脂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油脂化学传统研究内容为油脂及其油脂伴随物地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油脂地氧化与抗氧化、脂质地代谢及对人体地作用、油脂及其伴随物地分析.目前,油脂化学关注地重点已转移到油脂成分对人体地营养和功能地研究;对油脂脂肪酸种类、比例及甘三酯结构对人体健康作用地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和酶项目技术对油脂改性、结构脂质地制备、油脂伴随物地改性、油脂地抗氧化性能等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指导大众改变油脂消费结构,为生产企业提供营养调和油地理论依据.油脂酶改性制备结构酯,替代传统食用油脂,避免传统油脂对人体地不良作用,以甘二酯、MCT<中碳链油脂)为代表地低热量油脂也是我国今后研究发展地重点.我国已批准新结构酯地生产和食用.根据油脂和结构脂质在人体内地代谢模式,人们正在试图利用转基因技术、遗传栽培技术,培育出符合人们期望地油料油脂类型.具有部分氢化油脂使用功能性、无反式脂肪酸或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地专用油脂研制和生产倍受重视.利用高熔点植物油或全氢化油脂与其它植物油进行酶催化酯交换反应,是生产无反式脂肪酸专用油脂、替代部分氢化油脂较为有效地方法之一.开发新型低反式脂肪酸氢化催化剂和新地氢化工艺,是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地另一途径.脂肪酶催化连续生产食品乳化剂单甘酯,产品纯度高<>90%),可替代高温化学醇解生产工艺,脂肪酶催化酯交换反应生产人造奶油和起酥油已在瑞典投入工业化生产.利用脂肪酶1,3位专一性特点催化酸解反应制备新型结构酯,该工艺已在荷兰、德国和丹麦等国完成中试生产,并有一些产品如人乳脂替代品投放市场.我国对脂肪酶催化酸解反应制备结构酯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还没有进行中试生产地报道.<二)油脂加工工艺研究现状与进展油料预处理不再只重视料坯结构性能对制油效果及后续工序地影响,而是更重视对油料中各种成分地品质保护.油料脱皮、料坯膨化、料坯湿热处理等技术被人们重视并应用于生产.利用大豆脱皮技术可生产蛋白质含量更高地等级粕;膨化技术地优点已得到业内认可,成为油料预处理工艺地标准工序,广泛用于处理高低含油油料;料坯湿热处理技术应用在棉籽加工中,有效解决了其饼粕地脱毒问题.节能减排是油脂加工业地重要任务.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地指导意见”中规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地指标要求.在浸出技术方面,为降低粕残油、溶剂消耗、能量消耗和提高浸出毛油质量,对混合油负压蒸发、湿粕预脱溶、溶剂尾气回收、乏气地余热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际生产,取得显著效果.水酶法作为一种新兴地制油方法,已经大量研究,并取得阶段性进展.酶脱胶、有机酸精炼脱胶、物理精炼等为油脂精炼重点研究内容.膜脱胶已进行多年地研究和中试实验,已有个别公司应用于工业化脱胶处理.碱炼中和反应趋向“长混合”<long-mix),利于减少碱用量及碱炼油磷脂和皂地残留.提高脱色效率及减少白土使用量是近年脱色技术研究地重点.目前,两种新脱色方法得到推广和应用.添加白土前首先将水合硅胶与油脂混合,以吸附皂、磷脂及微量金属,然后再进行白土脱色处理,可节省白土50%~60%.废白土再利用技术可减少白土用量50%以上.基于逆流脱色工艺有节省白土地优点,将其应用于难脱色油脂地研究正在进行之中.降低脱臭工序地能量消耗,提高脱臭效率及减少反式脂肪酸生成是设计新型脱臭工艺和设备时主要考虑地因素.低压操作、填料塔脱臭方法被重视和应用,冷冻真空技术得到企业地逐步认可,并在一些企业中开始应用.“多合一”脱臭塔,即脱气、加热、汽提、脱臭、热交换、热回收及冷却等操作在同一塔内完成,目前正在研发和推广过程中.为确保食用油脱臭产品地安全,用闭循环地高压蒸汽锅炉替代导热油等化学热媒加热方式正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制备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使用固体酸碱、纳M金属氧化、纳M磁性、固定化脂肪酶、固定化全细胞脂肪酶等新型催化剂地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降低催化剂生产成本、延长催化剂寿命、降低催化剂对微量杂质地敏感性等仍是目前地研究热点.信息技术和机电液一体化地应用使生产更加连续、稳定、安全、高效.三)油脂加工装备与项目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近年来,国内油料油脂加工装备与项目技术获得长足发展,无论是油脂机械单机地技术水平和最大处理能力,还是成套设备和生产线地技术性能及指标都得到很大地提高.我国油脂加工机械设备门类齐全,油脂加工设备包括了不同油料作物及从农场到产品地全过程地各种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我国地油脂机械装备业已完全有能力为我国油脂加工业提供技术含量高、处理量大、性能先进、质量可靠地单机产品和成套设备.国内设计制造地大型原料清理筛、单机处理量500吨/日地液压轧坯机、单机处理量1800~2000吨/日油料挤压膨化机、单机处理量300吨/日螺旋榨油机,以及大豆热脱皮和温脱皮系统等已投入使用,技术性能指标均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环形浸出器、大型箱链式浸出器、负压蒸发系统、DTDC等设备处理能力都已达到了较高技术水准,处理能力达3000吨/日以上.碟式离心分离机、立式、卧式叶片过滤机、大型脱臭塔等设计制造已日趋完善,不仅遍布国内,还远销海外.碟式离心分离机最大单机日处理量已达400吨,但其稳定性、故障率、振动、分离效率等指标还不及国外同类产品.在油脂深加工装备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棕榈油分提、人造奶油、起酥油等方面;在油料蛋白生产如醇洗大豆浓缩蛋白关键工艺技术和装备研究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但装备水平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国诸如核桃、杏仁、松籽、月见草籽、葡萄籽、沙棘籽等高附加值小品种油料资源丰富,顺应人们消费需求,针对加工不同高附加值小品种油料地小型化且具多种功能地组合榨油、精炼设备地研究开发成为当前国内一个热点.国内油脂加工设备制造精度、使用寿命、生产稳定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与国际先进同类产品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制造技术对机械设备地性能可靠性存在影响,如大型转动轮、特殊机械密封、专用链条、轴承等工业基础件地稳定性和持久性还存在一些问题.国产地浸出器、脱溶烘干机、离心机、过滤机、脱臭塔、氢化反应器等关键设备在以上诸方面还应下功夫.随着我国机械装备业整体水平地提高,油脂加工通用设备也有了很大提高,如刮板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风机、泵、真空泵等.但也普遍存在加工精度、材质等方面地问题,如大型刮板输送机,从材质到加工精度都有欠缺,所以运行平稳性、耐磨性、动力消耗、噪声等方面尚待改进.过程仪表、阀门及分析仪器方面地性能也有待提高,特别是其精度、灵敏度等方面.我国开发完成了门类品种齐全地油脂加工设备,具有了较强地成套油脂加工设备地能力.国内有多个具有油脂加工大型项目地咨询规划、设计研发、设备制造、项目安装、调试培训等全程服务能力地公司,具备提供日处理油料5000吨大型连续油料预榨浸出和1000吨大型油脂连续精炼交钥匙项目地技术.我国也有能力提供一些不是我国常见品种地油料如棕榈油加工成套设备.其中有些装置地技术性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还有不少油脂机械设备出口到国外.近年来,随着国内特种油料资源和油料蛋白地开发,特别是花生、核桃等高含油油料蛋白和油脂开发技术上地需要,冷榨或低温榨油机地开发已初具规模.双螺杆和单螺杆榨油机已在油菜籽、花生、油茶籽、杏仁等油料加工中推广应用.单台榨油机处理能力已达100吨/日<油菜籽).具有螺杆循环水强制冷却、榨笼喷淋冷油冷却地200吨/日大型单螺杆冷榨机已实验成功.目前,国内植物油料加工厂地主导潮流是加工规模大型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工艺装备现代化.但整体而言,国内生产线系统自动化控制程度不高,生产稳定性、环保设施、能源消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如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偏高,产品质量不稳定.特别是浸出车间,我国油脂浸出企业对浸出新技术地发展、研究和应用地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一些新建浸出油厂地技术水平仍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浸出车间地在线检测和自动化控制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随着浸出油厂生产规模大型化,在浸出生产中采用计算机对其过程进行检测与控制,实现浸出工艺参数最优化操作,对保持生产高效稳定运行、节能降耗、安全生产及提高工艺效果都具有重要地意义.<四)食用油脂安全与营养健康地现状与进展随着我国经济地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居民地食用油消费量不断增加.因为消费食用油品种结构性失衡和消费方式地不科学,导致对部分人群健康地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对居民进行科学用油科普教育,变革现行油脂精炼工艺,通过适度精炼以最大限度保留油脂中地营养伴随物;通过合理调配生产具有平衡脂肪酸组成地调和油;以及为特殊消费人群开发地功能性油脂产品<如甘二酯、中碳链油脂等)已成为今后油脂安全与营养、健康方面地重要任务.食用油脂地安全问题主要针对其中含有地微量有害成分,包括油料生产或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或带入地.如油料从土壤和施用地肥料中吸收地重金属铅、汞、砷等以及其他有害物;油料生长过程中地各种农药残留;储运过程中受到3,4-苯并芘多环芳烃致癌物地污染,特别是花生、棉籽等在生长、收获、储运过程中易霉变,造成黄曲霉毒素污染等.溶剂浸出是成功地制油方法.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以苯为溶剂,发展到以正己烷为主要成分地六号溶剂,现在我国大多数浸出油厂采用馏程更短地正己烷.正己烷影响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噬神经细胞作用,欧洲允许食用油中正己烷最大残留量为30mg/kg.在我国新地食用油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三级和四级油地最大溶剂残留量为50 mg/kg,一级和二级等高级食用油中不得检出,从而保证了我国市场供应地食用油在溶剂残留方面地安全性.因为空气中地正己烷对大气有破坏作用,被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列为空气污染有害物质而加以限制排放.我国在“十五”和“十一五”地科技支撑计划中都将开发更加高效低毒、节能环保地新型植物油浸出溶剂列为重点课题,对有可能采用地溶剂如丁烷、戊烷、异己烷、异丙醇等进行了研究.因为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食品中反应脂肪酸地摄入量作出了规定.我国油脂科技工作者正在通过一些高新技术如新型催化剂高压低温油脂氢化工艺、软塔油脂脱臭工艺、酶法酯交换工艺和植物高熔点脂调配等方法减少烹调油和油脂深加工产品中地反式脂肪酸含量.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目前存在地质量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酸价、过氧化值超标,溶剂残留超标,不同品种食用植物油掺伪,泔水油等非食用油混入市场,以及散装油容器污染等问题.各级政府及消费者对食用油地质量安全关注程度越来越高,食用油安全快速、准确检测技术地研究开发成为解决食用油安全地关键环节.为适应现代社会对食品品质检测技术地“快速”、“准确”、“便携”等新要求,植物油地检测分析技术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除传统地化学分析方法外,高压液相色谱、电分析方法、近红外光谱技术、化学生物修饰电极等在油脂品质检测中地应用正在加快研究之中.。
油脂研究报告
油脂研究报告1. 引言油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用食品,也是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原料。
研究油脂的组成、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油脂的来源、成分、加工技术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展开研究,深入了解油脂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2. 来源油脂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
2.1 植物油脂植物油脂主要以油籽为原料,如大豆、花生、菜籽等。
通过榨取、浸出或溶剂提取等工艺获取植物油脂。
植物油脂中主要成分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2.2 动物油脂动物油脂来源于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如猪油、牛油、鸡脂等。
动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也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但相比植物油脂,动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性质略有不同。
3. 成分分析油脂的成分分析是研究油脂性质的基础。
主要包括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含量、酸价、过氧化值等。
3.1 脂肪酸组成脂肪酸是油脂的主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
脂肪酸的不同组合将直接影响油脂的性质和应用领域。
3.2 甘油三酯含量甘油三酯是油脂的主要结构组成,其含量直接关系到油脂的性质。
高甘油三酯含量的油脂更容易流动,适合于液体油品的生产;低甘油三酯含量的油脂则更适合于固体脂肪的加工。
3.3 酸价和过氧化值酸价和过氧化值是评价油脂质量的指标。
酸价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过氧化值表示油脂氧化程度,高酸价和过氧化值可能会影响油脂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4. 加工技术油脂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两种。
4.1 物理加工物理加工是利用物理力学原理对油脂进行加工处理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加工方法有压榨、蒸炼、溶剂脱脂等。
物理加工能够保持油脂的原始品质和营养成分,但加工后的油脂可能存在一定的杂质。
4.2 化学加工化学加工是利用化学反应对油脂进行改性和提纯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加工方法有酸碱中和、脱色、脱臭等。
化学加工能够提高油脂的质量和纯度,但也可能对油脂的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
5. 应用领域油脂在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和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油脂加工新进展2
油脂加工新进展摘要:油脂加工主要包括油脂的制取,精炼和改性,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论述油脂加工近几年研究较多的新技术。
关键词:油脂加工制取精炼改性1油脂的制取1.1水酶法制油技术植物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通常还和大分子物质结合在一起(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形成脂蛋白和脂多糖。
水酶法制油技术[1]是在机械破碎的基础上,采用对油料组织以及对脂多糖、脂蛋白等复合体有降解作用的酶(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葡聚糖酶等)处理油料,通过酶对细胞结构的进一步破坏,以及酶对脂蛋白、脂多糖的分解作用,增加油料组织中油的流动性,从而使油游离出来。
水酶法有很多优点,如不使用有机溶剂,安全;操作条件温和,能耗低;最大限度保留天然抗氧化成分,磷脂含量低、色浅、酸值及过氧化值低;废液易处理等。
在“经济、环境、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优势,使该技术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大豆油、橄榄油和椰子油等方面得到应用。
Lili T. Towa等[2]研究了用水酶法从大豆粉中萃取油脂,有三种不同的处理过程:油质体的水解、脱脂悬浮液的热处理去乳化、奶油的去稳定作用,这三步共同增加游离脂肪酸的释放。
通过3步热处理对悬浮液趋稳定化:冷冻/解冻,冷冻/解冻和加热,用5%的磷脂酶A2搅拌黄油对乳脂去稳定化。
最终游离油脂的最高萃取率为83-88%。
Kar Lin Nyam 等[3]研究了用两种酶萃取撒哈拉沙漠香瓜子油,并用响应面方法选择最佳萃取条件。
由于用水量大,污水富含蛋白质,传统水酶法正逐步被2-步水酶法(2-EAEP)取代,油脂、蛋白的萃取率也提高。
为了降低水用量,Juliana Maria Leite Nobrega de Moura等[4]采用2步EAEP萃取大豆油脂。
2步EAEP能获得高油脂,蛋白和固体产量,酶也可回收循环利用。
双酶萃取在提高萃取率上也有研究,它提高了萃取效率,J. M. L. N. de Moura等[2]Y 研究用酶辅助水萃取(EAEP)从大豆饼中萃取油和蛋白,比较分析两种商业蛋白酶(Protex 6L and Protex 7L)对萃取量的影响。
油脂基础知识培训材料
固醇
固醇是含有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化合 物,是动物体内的一类重要化合物。
固醇在人体内的合成和代谢与心血管 健康、激素调节等方面密切相关。
固醇可以分为胆固醇、类固醇等类型, 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 能。
03
油脂的理化性质
油脂的颜色与气味
颜色
油脂通常呈现为黄色或棕色,这是由于其中含有天然色素,如叶绿素和胡萝卜 素。油脂的颜色可以通过精炼过程进行脱色处理,使其呈现为无色。
常见的植物油脂包括菜籽 油、花生油、玉米油、葵 花籽油、橄榄油、棕榈油 等。
植物油脂的特点
植物油脂具有不同的营养 成分和脂肪酸组成,可以 为人体提供多种必需的脂 肪酸和维生素。
动物油脂
动物油脂的定义
动物油脂是从动物的脂肪 组织中提取出来的油脂, 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
动物油脂的种类
根据来源不同,动物油脂 可以分为陆地动物油脂和 海洋动物油脂两类。
酸价
酸价是衡量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克当量每克(mg KOH/g)表 示。酸价高的油脂可能存在氧化变质的风险。
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是衡量油脂中过氧化物含量的指标,通常以毫摩尔每千克(mmol/kg)表 示。过氧化值高的油脂可能存在氧化变质的风险。
04
油脂的加工与利用
油脂的提取与精炼
提取方法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
总结词
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应尽量减少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量。
VS
详细描述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在部分 油脂和加工食品中存在。大量研究表明,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慢性病的风险。因此,应选择低反式脂肪 酸的油脂和加工食品,减少摄入反式脂肪 酸的量。
食品油脂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
食品油脂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质量和种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些食品中,食用油脂作为现代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质量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因此,食品油脂的生产与加工技术研究成为了现今食品工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食品油脂的生产1、生产过程食品油脂的生产具有一定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选取、清理、压榨、油分离、脱臭、脱色、脱酸等主要工序。
原材料的选取和清理是整个生产工艺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着油的品质,选用优质、无污染的原料,可保证油脂的品质。
压榨工艺是一种传统工艺,采用机械压榨原料中的油脂,分离之后进行脱臭、脱色、脱酸等处理。
2、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油脂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采用现代化的流程控制和实时监测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开发新的生产工艺,提高油脂的品质,如超声波脱酸、酶法提取等等。
二、食品油脂的加工1、加工分类食品油脂的加工主要分为物理加工和化学加工两种。
物理加工是将原油脂直接进行物理处理,包括脱臭、脱色、过滤、冷却等;化学加工则是在物理加工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变化,例如在进行脱臭的同时,加入生产助剂,使油脂的酯化程度得到提高。
2、技术创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食品油脂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例如,采用脉冲电磁场、高压电、辐射、超高压等非热处理技术,可以对油脂进行低能效加工,有效保持油脂原有的化学成分;采用快速脱臭技术,可以降低脱臭温度和时间,改善油脂的品质。
三、食品油脂的质量控制1、对油脂的检测食品油脂作为人们的主要饮食之一,其质量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对于食品油脂的检测,生产企业需要购买一些专业的仪器设备,如质量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进行物化性质的检测。
2、检测标准食品油脂的质量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食品油脂标准》,其中规定了食品油脂中成分的含量限制、生产过程中的要求等,对于企业的生产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油脂加工化学的原理及应用
油脂加工化学的原理及应用1. 油脂加工化学的概述油脂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药品制造、化妆品及日用品生产等领域。
油脂加工化学是指对油脂进行化学反应和处理,改变其性质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介绍油脂加工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油脂加工化学的基本原理油脂加工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酯化反应、水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以下是这些原理的详细介绍:2.1 酯化反应酯化反应是指酸和醇之间发生酯键结合的化学反应。
在油脂加工中,常用的酸包括硬脂酸、油酸等,而醇则通常是甘油。
酯化反应经常用于生产食用油、肥皂和脂肪酸甲酯等化学品的制造。
2.2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指酯与水发生反应,产生酸和醇的过程。
在油脂加工中,水解反应常用于酯类化合物的分解,以及提取油脂中的成分,如做酸价和水份检测。
2.3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油脂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油脂变质和氧化的过程。
氧化反应经常发生于食用油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会导致食物的变质和品质下降。
2.4 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指加入还原剂将油脂中的氧化物还原为不含氧化物的化合物的过程。
还原反应常用于油脂质量的改良和稳定,可延缓油脂的氧化速度以增加其使用寿命。
3. 油脂加工化学的应用领域油脂加工化学在许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1 食品加工油脂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脂肪的制备、调味品的生产、面包、糕点、肉制品的加工等。
通过油脂加工化学的原理,可以生产出不同品质的食用油,满足不同人群对食物的需求。
3.2 化妆品生产化妆品中常使用油脂作为基础成分,通过油脂加工化学可以改变其性质,使其具有特定的功效。
例如,添加乳化剂可使油脂与水混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延展性。
3.3 药品制造油脂加工化学在药品制造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制造软膏剂时,通过调整油脂中的成分和性质,可以使软膏具有不同的药效和透皮性。
3.4 工业原料生产油脂在工业原料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生产皂基、潤滑剂,制造机械设备以及燃料等。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
油脂精炼中常见的生产技术问题及对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油脂精炼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档精炼油脂已成为我国食用油市场上主要的供应品种。
作为食用油加工的最后一个工段—-—油脂精炼,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炼油,怎样提高油脂精炼率与降低消耗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是精煤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对大多数的油品而言,其精炼的过程通常包括脱胶、脱酸、脱色及脱臭等工序,各工序的目的及操作要求各不相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也不一样,现就这些工序中几个常见的技术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供同行参考.1 脱胶脱胶被认为是精炼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有效的脱胶操作将有利于保证成品油的质量,减少损耗。
因为胶质的存在会使成品油的食用品质降低,并会使油脂在脱色时白土用量增多,如果脱臭前还有胶质存在,油脂将会产生严重异味并影响成品油的稳定性。
水化是常用的脱胶方法。
一般将约2 %左右的略高于油温的水加入到70 ℃左右的毛油中,使磷脂水化。
磷脂吸水后,溶解性发生了变化,并从油中析出,可通过沉淀或离心的方法,使之与油分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除去大部分胶质。
在实际生产中,用新收获油料(如新上市的油菜籽)或用储藏条件不大好的原料制得的毛油,经脱胶后通常仍残余一些胶质,表现为水化油280 ℃加热试验经常不合格,即使重新加水处理,也没有明显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油中存在着较多的非水化磷脂之故。
要脱除这部分胶质,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待处理油中先加入约011 %左右的无机酸(通常用磷酸) ,并使之与油充分混合,让其中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然后按正常的脱胶方法进行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间歇水化时,油中加入磷酸后需快速搅拌充分,然后才能加水水化,否则,因磷酸数量太少而未能与油充分接触,脱胶仍然不彻底;而连续工艺采用的是专用混合设备,混合效果一般没有问题,但同样因为磷酸的加入量太少,需要控制磷酸和油的流量之间的平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脱酸脱酸也是油脂精炼的主要工序,脱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可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
粮油生产技术方案
粮油生产技术方案1. 背景介绍粮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品质的要求提高,粮油生产技术也不断升级。
2. 粮油生产技术方案2.1 粮食加工技术粮食加工技术是粮油生产的基础技术。
传统的粮食加工方式主要是磨面、碾米等,但这些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破坏粮食的营养成分。
现代粮食加工技术主要有:•超微粉磨技术:通过加强研磨设备和工艺,使粮食破碎得更细,从而提高面粉的质量和口感。
•气流分离技术:这是一种环保型的粮食加工方式,通过不同重量、形状的颗粒在气流中的不同沉降速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具有高效、低耗、低污染等优点,而且能保留粮食的营养成分。
•营养素注入技术:这是一种增加粮食营养素的技术,通过将缺乏的营养素注入到粮食中,使得粮食更加健康。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采用这种技术来生产面包、饼干等食品。
2.2 油脂加工技术油脂加工技术是粮油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传统的油脂加工过程中,大多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会使得油脂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严重流失。
现代的油脂加工技术主要有:•超声波萃取技术:这是一种低温、低压、无污染的萃取技术,能够有效地保留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
目前,欧美和日本等已经将这种技术作为主要的方法来提取芝麻油、橄榄油和葵花籽油等,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膜分离技术:这是一种通过半透膜的分离技术,将脂肪酸、甘油酯等组分分离出来,达到油脂精炼的目的。
这种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
3. 结束语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粮油生产技术将会不断升级和改进。
而且,随着人们对于健康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有望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粮油生产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幸福。
油脂加工技术基础
水分过低将增大粉末度,粉末过多,容易结团 ;水分过高,油料不容易破碎,易出油。
破碎的设备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辊式破碎机、 锤片式破碎机,此外也有利用圆盘剥壳机进行 破碎。
2. 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 性增加的工序。
0.5
0.50.6
5-15 -----
1.5
2
6
4-5
14-25
16-26
1.21.8
25-30
15-20 3-4
50-58 45-54
15-25 30.4
-----
0.51.0
15-30 12.6
6-9
4-6
3
4-6
13-22 35-56
12-17 -----17-28 ------
35-50 5.5-8.6
情况油料含杂质达1%~6%,最高达10%。混 入油料中绝大多数杂质在制油过程中会吸附一 定数量的油脂而存在于饼粕内,造成油分损失 ,出油率降低。混入油料中的有机杂质会使油 色加深或使油中沉淀物过多影响油的品质,同 时饼粕质量较差,影响饼粕资源的开发利用。
采用各种清理设备将这些杂质清除减少油料 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提高油脂及饼粕的质 量;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保证设备安全工作 ;保证生产环境卫生。
第一节 油料及其组成
一 、油料种类及形态结构
油料——油脂工业通常将含油高于10 %的 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
1.油料种类 A. 根据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可将植 物油料分成4类:
草本油料:常见的有大豆、油菜子、棉 子、花生、芝麻、葵花子等。
木本油料:常见的有棕榈、椰子、油茶 子等。
油脂实习报告范文
油脂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目的本次油脂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深化对油脂加工工艺流程的理解,掌握油脂提取、精炼、储存等关键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实习单位:XX油脂有限公司实习岗位:油脂加工技术员三、实习内容1. 油脂提取技术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油脂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从原料预处理到油脂提取的各个环节,包括破碎、压榨、溶剂浸出等。
2. 油脂精炼过程油脂精炼是提高油脂品质的关键步骤。
我学习了脱色、脱臭、脱酸等精炼技术,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不同精炼方法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3. 油脂储存与运输油脂的储存和运输对保持油脂品质至关重要。
我了解了油脂储存的条件和方法,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如何避免油脂变质。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油脂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学习了油脂质量检测的基本方法,包括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测定,以及如何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生产工艺。
四、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对于技术掌握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油脂加工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前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交流,学习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技巧。
4. 对于实习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方案。
六、结语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通过本次油脂实习,我不仅对油脂加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油脂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报告内容简洁明了,涵盖了实习的各个方面,包括实习目的、内容、心得和建议,符合实习报告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用各种清理设备将这些杂质清除减少油料 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提高油脂及饼粕的质 量;提高设备的处理能力;保证设备安全工作 ;保证生产环境卫生。 清理后的油料不得含有石块、铁杂、绳头、 蒿草等大型杂质。油料中总杂质含量及杂物中 含油料量应符合规定。油茶、花生、大豆含杂 量不得超过0.1%;棉子、油菜子、芝麻含杂量 不得超过0.5%;油茶、花生、大豆、棉子清理 下脚料中含油料量不得超过0.5%,油菜子、芝 麻清理下脚料中含油料量不得超过1.5%。
纯净的油脂中不含游离脂肪酸,但油 料未完全成熟及加工、储存不当时,能 引起油脂的分解而产生游离脂肪酸,游 离脂肪酸使油脂的酸度增加从而降低油 脂的品质。常用酸价反映油脂中游离脂 肪酸的含量。 酸价用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 使用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酸价 越高,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
二、油料的剥壳及仁壳分离
含壳率高的油料必须进行脱壳处理, 而含壳率低的油料仅在考虑其蛋白质利 用时才进行脱皮处理。油料皮壳中含油 率极低,制油时不仅不出油,反而会吸 附油脂,造成出油率降低。剥壳后制油 ,能减少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油料 皮壳中色素、胶质和蜡含量较高。
剥壳的方法
(1) 摩擦搓碾法 借粗糙工作面的 搓碾作用使油料壳破碎。如圆盘 剥壳机用于棉子、花生的剥壳。 (2) 撞击法 借壁面或打板与油料之间的撞击作用使皮壳 破碎。如离心式剥壳机用于葵花子、茶子的剥壳。 (3) 剪切法 借锐利工作面的剪切作用使油料皮壳破碎。 如刀板剥壳机用于棉子剥壳。 (4) 挤压法 借轧辊的挤压作用使油料皮壳破碎.如轧辊 剥壳机用于蓖麻子剥壳。 (5) 气流冲击法 借助于高速气流将油料与壳碰撞,使油 料皮壳破碎。
四、油料的轧坯
轧粒是利用机械的挤压力,将颗粒状油料轧成 片状料坯的过程。经轧坯后制成的片状油料称为 生坯,生坯经蒸炒后制成的料坯称为熟坯。 轧坯的目的是通过轧辊的碾压和油料细胞之间 的相互作用,使油料细胞壁破坏,同时使料坯成 为片状,大大缩短了油脂从油料中排出的路程, 从而提高了制油时出油速度和出油率。
B. 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率高低,可将 植物油料分成2类: 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 麻等含油率大于30%的油料。 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 20 %左右的油料。
(问题:请根据生产数据判断油茶属于那种油料?)
2. 油料种子的形态结构
油料籽粒由壳及种 皮、胚、胚乳或子叶 等部分组成。
2. 吸附性和解吸性 油料是一种多细胞的有机体,从油料 表面到内部分布着无数直径很小的毛细 管,这些毛细管的内壁具有从周围环境 尤其是从空气中吸附各种蒸汽和气体的 能力。当被吸附的气体分子达到一定的 饱和程度时,气体分子也能从油料表面 或毛细管内部释放出来而散发到周围的 空气中,油料的这种性能称为吸附性和 解吸性。
种皮包在油料子粒外层,起保护胚和胚乳的作用。种 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物质,其颜色及厚薄随油料的品种 而异,据此可鉴别油料的种类及其质量。 胚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大部分油脂储存在胚中。 胚乳是胚发育时营养的主要来源,内存有脂肪、糖类 、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二、油料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油料种子的种类很多,不同油料种子 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但各种 油料种子中一般都含有油脂、蛋白质、 糖类、脂肪酸、磷脂、色素、蜡质、烃 类、醛类、酮类、醇类、油溶性维生素 、水分及灰分等物质。表6-1列出了几种 常见油料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讨论:蜡含量高还会对油脂产生什么不良影响?)
6. 糖类 糖类是含有醛基和酮基的多羟基的有 机化合物,按照糖类的复杂程度可以将 其分为单糖和多糖2类。糖类主要存在于 油料种子的皮壳中,仁中含量很少。糖 在高温下能与蛋白质等物质发生作用, 生成颜色很深且不溶于水的化合物(美拉 德反应)。在高温下糖的焦化作用会使其 变黑并分解。
草本油料:常见的有大豆、油菜子、棉 子、花生、芝麻、葵花子等。 木本油料:常见的有棕榈、椰子、油茶 子等。 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常见的有米糠 、玉米胚、小麦胚芽。 野生油料:常见的有野茶子、松子等。
(问题:以上没有提到的 “桐子”属于哪一类?)
油桐果
木本油料桐 子榨取的桐油 是一种优良的 带干性植物油, 具有干燥快、 比重轻、光泽 度好、附着力 强、耐热、耐 酸、耐碱、防 腐、防锈、不 导电等特性, 用途广泛。
2. 油料清理的方法及机理 油料中杂质种类较多。油料与杂质在 粒度、密度、表面特性、磁性及力学性 质等物理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油 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明显差异,可 以选择稻谷、小麦加工中常用筛选、风 选、磁选等方法除去各种杂质。对于棉 子脱绒、菜子分离,可采用专用设备进 行处理。选择清理设备应视原料含杂质 情况,力求设备简单,流程简短,除杂 效率高。
4. 色素 纯净的甘油三酸酯是无色的液体。但 植物油脂带有色泽,有的毛油甚至颜色 很深,这主要是各种脂溶性色素引起的 。油料种子的色素一般有叶绿素、类胡 萝卜素、黄酮色素及花色苷等。个别油 子中还含有一些特有的色素,如棉子中 的棉酚等。油脂中的色素能够被活性白 土或活性炭吸附除去,也可以在碱炼过 程中被皂脚吸附除去。
酸价的测定计算
2. 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复杂化合物 ,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线蛋白 和球蛋白两种。油子中的蛋白质基本上都是球 蛋白。 在油料种子中,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子仁的凝 胶部分。因此,蛋白质的性质对油料的加工影 响很大。蛋白质除醇溶朊外都不溶于有机溶剂 ;蛋白质在加热、干燥、压力以及有机溶剂等 作用下会发生变性;蛋白质可以和糖类发生作 用,生成颜色很深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讨论:白土和活性炭哪种更适于茶油脱色工艺?)
5. 蜡 蜡是高分子的一元脂肪酸和一元醇结 合而成的酯,主要存在于油子的皮壳内 ,且含量很少。但米糠油中含蜡较多。 蜡的主要性质是熔点较甘油三酸酯高, 常温下是一种固态黏稠的物质。蜡能溶 于油脂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低温会从油脂中析出影响其外观,另 外,蜡会使油脂的口感变劣,降低油脂 的食用品质。
三、油料的破碎与软化
1. 破碎
对油料或预榨饼的破碎要求:破碎后粒度均匀 ,不出油,不成团,粉末少。 水分过低将增大粉末度,粉末过多,容易结团 ;水分过高,油料不容易破碎,易出油。 破碎的设备种类较多,常用的有辊式破碎机、 锤片式破碎机,此外也有利用圆盘剥壳机进行 破碎。
2. 软化
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 性增加的工序。 软化的目的在于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改 变其硬度和脆性,使之具有适宜的可塑性,为 轧粒和蒸炒创造良好操作条件。 软化操作应视油料的种类和含水量,正确地 掌握水分调节、温度及时间的控制。一般水分 含量高时,软化温度应低一些;反之软化温度 应高一些。软化时间应保证油料吃透水气,温 度达到均匀一致。要求软化后的油料碎粒具有 适宜的弹性和可塑性及均匀性。
构成油脂的脂肪酸主要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 和脂肪酸两大类。 ● 最常见的饱和脂肪酸有软脂酸、硬脂酸、花 生酸等;甘油三酸酯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 ,在常温下呈固态而称之为脂。 ●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芥酸 等。甘油三酸酯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时, 在常温下呈液态而称之为油;
油脂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常用碘价反映: 碘价用每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表示。碘价 越高,油脂中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 按碘价不同油脂分成3类: 碘价<80为不干性油; 碘价80~130为半干性油; 碘价>130为干性油。 植物油脂大部分为半干性油。
轧坯的要求
料坯厚薄均匀,大小适度,不露油,粉末 度低,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生坯厚度要求:小于:大豆为0.3 mm, 棉 仁 0.4 mm , 菜 子 0.35 mm , 花 生 仁 0.5mm。 粉末度要求:过20目筛的物质不超过3%。
油脂制取技术知识培训
安徽山里郎茶油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十月
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植物油料种类及工艺性质;油料预处 理的目的和方法;压榨法、溶剂浸出法 、CO2超临界萃取法、水溶剂法制油的 工艺原理、工艺要求和工艺特点;副产 品的主要利用途径。
第一节 油料及其组成
一 、油料种类及形态结构
油料——油脂工业通常将含油高于10 %的 植物性原料称为油料。 1.油料种类 A. 根据植物油料的植物学属性,可将植 物油料分成4类:
第二节
油料的预理
植物油料制油对油料的工艺性质具有一定的 要求。因此制油前应对油料进行一系列的处理 ,使油料具有最佳的制油性能,以满足不同制 油工艺的要求。
一、油料的清理
1. 油料清理的目的和要求 油料清理是指利用各种清理设备去除油料中 所含杂质的工序的总称。 植物油料中不可避免地夹带一些杂质,一般 情况油料含杂质达1%~6%,最高达10%。混 入油料中绝大多数杂质在制油过程中会吸附一 定数量的油脂而存在于饼粕内,造成油分损失 ,出油率降低。混入油料中的有机杂质会使油 色加深或使油中沉淀物过多影响油的品质,同 时饼粕质量较差,影响饼粕资源的开发利用。
葵花子 米糠
玉米胚 小麦胚
5-7 10-15
-----14
45-54 13-22
35-56 14-16
30.4 12-17
17-28 28-38
0.51.0 ----------------
12.6 35-50
5.5-8.6 14-15
3 23-30
2.45.2 4.04.3
4-6 8-12
7-16 5-7
3. 磷脂
磷脂即磷酸甘油酯,简称磷脂。两种最主要 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俗称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 氨俗称脑磷脂。 油料中的磷脂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物质, 其含量在不同的油料种子中各不相同。以大豆 和棉子中的磷脂含量最多。磷脂不溶于水,可 溶于油脂和一些有机溶剂中;磷脂不溶于丙酮 。磷脂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膨胀形成胶体物 质,从而在油脂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磷脂容 易被氧化,在空气中或阳光下会变成褐色至黑 色物质。另外,磷脂还具有乳化性和吸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