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意义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课件)
180º
例题
已知经度差求地方时 1、当120ºE为11点时,求140°E为几点? 12点20分 2、当20ºE为1点时,求40 ºW为几点? 前一天21点 3、当80ºW为16点时,求70º E为几点? 第二天2点
已知地方时差求经度
1、当东经150º为8点,6点在哪儿? 120ºE 2、当西经120º为9点,15点在哪儿? 30ºW 3、当东经30º为8点,5点在哪儿? 15ºW
③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 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判定方法:
晨昏线
• 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 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晨昏线图形类型图
极点俯视图
侧视图 圆柱投影图
晨昏线的判断
晨昏线
(3)特点:
➢ 晨昏线是过地心的大圆,始终平分赤道,并将地 N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甲图显示北半球_夏__至____节气; 乙图显示北半球__夏__至___节气; 丙图显示北半球_春__、__秋__分___节气; 丁图显示北半球_春__、__秋__分___节气;
二、时差(地方时、区时、日界线和北京时间)
思考:图中A、B两地,哪一个地点先看到日出?
BA
1.地方时
•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昼夜交替·时差·地转偏向力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知道昼夜和昼夜交替的形成。 2. 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和特点。 3. 掌握地方时、区时的概念及日期的变更规律,运用有关材料
进行有关地方时、区时及日期变更的计算。 4. 利用地转偏向力解释某些地理现象。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一、地球自转及其意义地球绕地轴进行自西向东的旋转称为地球自转。
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为1日,但对于不同的参照物,1日的时长略有差别。
若以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3时56分4秒,称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一个恒星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360度。
若以太阳为参照点,1日时长为24时,称太阳日,也是我们在地球上感受到的一天变化。
一个太阳日内,地球绕地轴旋转略大于360度(即360°59′)。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太阳日)。
地球的自转将造成昼夜更替,形成“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形成地方时和时差。
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同一纬度位置较东的地区能较早看到太阳的升起。
而各地的时刻又要参照太阳的位置,因此同一时刻经度不同的地区时刻不同,而地方时就是指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为了解决地方时不同带来的不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将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同时,人们还设定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即日界线,与180度经线大致重合,但并非完全重合),用来作为日期的分界线。
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和西侧的东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上东十二区要比西十二区早一天,东十二区是世界上时间最早的地方。
二、地球公转及其意义地球按其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称为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一周为1年。
公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恒星年(以遥远的恒星为参考系),共365天6时9分10秒。
而我们常用的周期是回归年(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的间隔),共365天5时48分46秒。
由于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间存在23°26′的黄赤交角,因此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会发生变化,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直射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1.3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自)
(2)地方时的计算
• 【方法指导】地方时的计算公式是:某地 地方时=已知时间±4分钟×经度差 • 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同在东经 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 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要求地不同 是东经或西经,则:经度差=两经度和。 • 公式中“±”的选用:若两地同在东经度或 西经度,所求在已知东面,取“+”,反之 取“ ”。若已知为西经度,所求为东经度 则取“+”,若已知为东经度,所求为西经 度,则取“ ”。
周期
二、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轨迹。 (1)按等间距画三条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太阳 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纬线。 (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五个点,分别 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 (3)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1.3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读图思考】(课本P17时区和日界线) : 中时区以哪条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中央经线是每 个时区中间一条经线)? 中时区以东到180°和中时区以西到180°,分别 为那几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如何 确定?(提示:注意和15°的关系) ③哪两个时区合二为一?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
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区 时:同一个时区内,区时都相同; 经度不同,区时也可能相同。
【学习目标】
1、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和 意义;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 方法 3、能运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 解释由此产生的地理现象
一、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的成因
昼夜现象
地球 自转
昼夜交替
2、晨昏线
夜弧
晨 昏 线 太 阳 黑夜 白天 昼弧 光 线
夜弧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 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
B 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4幅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图中,表示 南半球的是(图中实线表示物体运动的偏移,虚线表
示物体的初始运动方向) B
A
B
昏线: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判 断 晨 线 还 是 昏 线
晨
夜半
球线
昏
太
昼半球
线
阳 光
线
AN
D
C
S
B
(3)晨昏线特点:
A: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
B:晨昏线平分赤道:
C: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2010·山西山大附中考试)下图是“地球自转等 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 1~2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 )
A.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D )
实际应用中,日界线还有一条,即 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0时经线)
2、日期变更:日界线两侧日期要变更
0点(24点)
180°
天一减 加一天 天一加 减一天
3、日期范围确定: 从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今天的范围
从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的范围
0点(24点)
180°
昨天
今天
昨天
已知图中阴影部分是3月21 日,空白部分是3月22日。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求时区差
(3)东加西减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东面,加上时区差
若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的西面,减去时区差
时区和区时
2. 区时
(1)定义
(2)计算
北京时间为9月19日9:00时,求 70°W所在地的区时?
步骤(求区时) (1)求所在地的时区
西五区
15° 求所在地时区=某地经度÷ ___________
减去时区差,减去13小时
例题:1、200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 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 8.7 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 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和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 发生强烈余震,这些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 方,据此回答。 该8.7级地震发生时,纽约(西5区)为( D ) A.29日10时9分 B.27日11时9分 C.27日12时9分 D.28日11时9分 2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保( 60°N , 30°E )起飞,向西南 经过 11小时飞抵古巴首都哈瓦那(西5区)。起飞时圣彼 得堡时间为18日15时。据此回答 飞机到达哈瓦那里,当地时间是 ( D) A.19日12时 B.19日19时 C.18日12时 D.18日19时
小结:
1、概念:因经度不同的时刻。每隔经度15,
地方时相差1小时。
2、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例1、北京时间为15点时,赤水(106°E)地方时是?
14点4分
例2、已知75°W的地方时是12点,乙地的地方时 是9点40分,问乙地的经度是多少?
110°W
(2015· 新课标Ⅱ)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 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 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 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图2示意M国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题。 如果都以当地时间8:00~ 12:00和14:00~18:00作 为工作时间,在M国的中 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 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 选在当地时间的 A. 8:00~9:00 B. B. 11:00~1 2:00 C. 14:00~15:00 D. 17:00~18:00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的意义
三、时差
[例] 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O为极点,ACB 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 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 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 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此时,北京时间为 ( B )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 C.7月6日24时 D.7月5日24时
F:21:00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三、时差
(4)地方时计算方法:
a.先求经度差: ①如果两地同位于东经度或西经度,用大
(同减异加)
时间计算中的早晚是对两个不同地方而言(7点早 6点晚)
日常生活中的早晚是对同一个地方而言
(
7点晚
6点早)
③全球经度分为360°,每相差15 °,地方时相差1 小时,每相差1 °,地方时相差4分钟。
三、时差 (3)计时方法:
地方时以当地一日中太阳最高(即太阳高度最大) 的时刻为正午12时。 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确定 计算E、F点的地 方时是多少 ? E:15:00
的度数减去小的度数;②如果一地位于东 经度,一地位于西经度,两地的度数相加。
b.将经度差转化 按经度每隔150,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隔 10地方时相差4分钟进行换算。 为时间差: c.利用公式求 所求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时差 时间: (东加西减)
三、时差
北京(116 °E)地方时12时,
问莫斯科 (37°E) 的地方时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有哪些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照与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表面上产生了日夜
交替的现象。
这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昼夜时长的差异,决定了地球各地的气候、植被和动物适应的方式。
同时,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偏斜也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对人类和生物有重要的影响。
2.经度和时区的划分: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上的经度存在差
异,这导致了地球上的时区划分。
经度和时区的存在使得人们能够统一时间,方便交流和协调活动。
时区的存在对于航海、航空、国际贸易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3.地理位置与导航:地球的运动使得地理位置的概念变得重
要。
通过经纬度和地球运动的知识,人们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进行导航和定位。
这对于航海、航空、旅行、地图制作和应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气候和气象:地球的运动对气候和气象有重要的影响。
地
球公转轨道的偏斜导致了季节变化,不同地区因此拥有不同的气候特征。
了解地球的运动轨迹和季节变化对于气象预测、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防控等都非常重要。
5.地球与宇宙的联系:地球的公转是地球与其他星球和宇宙
的联系之一。
地球绕太阳运动,处于太阳系的一部分,这使得地球与其他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作用和影响。
综上所述,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理、气候、导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对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选3篇)
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精选3篇)参考教案: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篇1一、教学目标1、使同学了解昼夜交替的缘由及其意义,地方时、区时的应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及其意义。
2、同学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缘由及其规律,四季及五带的划分。
3、通过让同学分析缘由、总结规律、验证结论等培育各种力量。
4、通过对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的学习,使同学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两节教材内容阐述了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
与老教材相比,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这样做更具科学性,由于无论是昼夜交替或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等,都不是单纯的自转或公转的结果,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讲了三个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与老教材相比,少了“对地球外形的影响”。
这反映出新教材重视“有用性”的意图。
由于与前三个意义比较,后者的有用性明显偏低。
在叙述“昼夜交替”时,新教材增补了用太阳高度来描述各地的昼夜状态,使“昼夜”与“太阳高度”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昼夜状态的说明,也有利于同学对太阳高度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对于“时间”,新教材增加了不少内容,充分体现了“应用性”特点。
教材首先明确了地方时的概念,接着指出访用地方时的缺陷,从而自然引出“区时”,最终介绍了各国的一些特殊计时的方法,使同学全面了解“区时”的使用,以适应社会。
而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则删除了理论分析,只介绍偏转规律,这完全符合高一同学的认知规律。
对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避开了泛泛而谈,增加了“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的实例,更加贴近生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从大的方面看,增加了“五带的划分”,这是地球表面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内容特别重要,且放在这里也比较自然。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新老教材无大的差别。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我们生活的地球,始终处于不停歇的运动之中,它既自转又公转,这两种运动方式给地球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地理意义,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
先来说说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绕着自己的地轴不停地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随着地球的自转,被照亮的半球和未被照亮的半球不断交替,于是就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更替。
这对于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昼夜交替,地球的一半将永远处于酷热之中,另一半则永远处于寒冷的黑暗里,生命很难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方时的差异。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地点总是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于是,人们规定了经度每隔15 度,时间相差 1 小时。
这样一来,全球就被划分为 24 个时区。
当我们跨越时区旅行时,就需要调整手表的时间,以适应新的地方时。
这种地方时的差异,也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比如国际贸易、航空运输等都需要考虑时差的问题。
此外,地球自转还产生了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在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
这种偏转现象在河流的流动、大气环流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表现。
比如,北半球的河流右岸往往受到更强的冲刷,而南半球则相反。
接下来谈谈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进行的运动,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正圆的椭圆形。
地球公转带来了四季的更替。
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存在着 665度的夹角,并且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是夏季;南半球则是冬季。
反之,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
而在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课件
四季变化
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 斜角度和轨道位置的变化,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不同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形 成四季的变化。
四季变化对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例 如,许多植物的生长和繁殖都与四季变化密切相关,人类的农业生产也 常常根据四季变化来安排农事活动。
交通出行的影响
日夜交替与行车安全
地球的自转导致日夜交替,影响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夜间行车需特别注意照明 和交通规则,确保行车安全。
时差与飞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时差的存在,影响航空运输。飞行员需根据目的地的时 区调整飞行时间,确保准时到达。
天文观测的意义
观测天体运动
地球的运动规律是天文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通过观测地球运动可 以了解天体的位置、运动轨迹等 。
极端气候事件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异常变化可 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如洪涝、干旱等。
水循环的过程
水循环的过程
地球自转和公转影响水循环的过程。
降水分布
地球自转导致气流旋转,影响降水分 布和强度。
蒸发过程
地球公转导致温度变化,影响蒸发过 程和水汽输送。
水资源分布
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导致水资源 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影响人类生活 和经济发展。
05
地球运动与人类生活
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节与农作物的生长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从 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农民需要 了解这一规律,合理安排种植和收割 时间。
光照与热量利用
不同地区由于地球运动导致光照和热 量分布不均,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 量。农民需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合的 农作物和种植方式。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正午
12:00
早晨
6:00
地方时
由图可知:
同一经度,地方时__相___同____ 晨线与赤道相交处,地方时为__6__:_0_0___ 昏线与赤道相交处,地方时为_1__8__:_0_0__
答案
地方时
由图可知:
昼弧的中点上,地方时为__1_2__:_0__0__ 夜弧的中点上,地方时为__0_:_0__0__或__2__4__:_0_0__ 晨线与昏线的分界处,若是极昼则该点地方时为_0__:_0_0__;
太原: 靠近京津地区,技术力量强。
太原
酒泉: 大陆性气候,晴天多;海拔高。
西昌: 海拔高;纬度较低,发射初速度大;
晴天多。
文昌: 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深化整合 SHENHUAZHENGHE
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 (1)航天发射基地选择的条件 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 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设备运输。 ⑥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 稀处。
思维拓展
除 南北两极点 外,任 角速度 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约
为15°/h 由 赤道 向 两极逐渐 线速度 减小; 赤道最大,极点为0
•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 情况下)。
•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 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 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
【初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析由于地球运动的特征,决定了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决定了地球上的五带和四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复杂的,它是多种形式运动的综合。
这篇文章写的主要是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做出解析。
一、昼夜、四季和五带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四季指的就是地球上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
常识告诉我们,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冷暖状况是不同的。
通常纬度愈低,愈炎热;反之,纬度愈高,愈寒冷。
五带指的就是地球上随纬度的不同,而划分出的热量带。
四季和五带的明显特征是温度的差异。
温度的高低是由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决定的。
而地球上某地点接收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有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一是日地距离的变化;二是日照时间的长短,也就是昼长的变化;三是太阳照射方向,即太阳相对于某地点的高度角。
这三个因素中,日地距离的变化是全球性的因素,即全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改变。
根据计算,得出地球在近日点时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比在远日点时约多6.9%,而地球在近日点时,北半球正是最寒冷的时期,在远日点时,正是最炎热的时期。
南半球相反。
可见,日地距离的变化对四季的形成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当地球处于近日点时,北半球是冬半年,可以减弱其寒冷程度,而此时南半球正是夏半年,可以增加其炎热程度;当地球处于远日点时,北半球是夏半年,可以减弱其炎热程度,南半球是冬半年,可以增加其寒冷程度。
由此可见,日地距离的变化对于四季的形成意义不大,它只在很小的程度上减弱了北半球的炎热和寒冷程度,而增强了南半球的炎热和寒冷程度。
二、太阳回归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有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地轴相对于黄道面是倾斜的,即存在着一个23°26′的黄赤交角,这个角度值是相对不变的;二是地轴的倾斜方向在较长时期内是不变的,特别是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内,地轴有个稳定不变的倾斜方向,即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相对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的。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
4.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并不是匀速的, 4.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并不是匀速的, 公转速度
平均角速度约为1 /d,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30km/s。 平均角速度约为1°/d,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日地平均距离为 亿千米 公转平均角速度为1° 公转平均角速度为 °/d 平均线速度约为30km/s 平均线速度约为
近日点(1月初) 近日点( 月初) 月初 日地距离: 日地距离:1471亿千米 亿千米 角速度: 角速度:61′/d 线速度: 线速度:30.3km/s
远日点( 月初 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 日地距离:1521亿千米 亿千米 角速度: 角速度:57′/d 线速度: 线速度:29.3km/s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行星运转过程中,相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行星运转过程中, 开普勒运动第二定律 同的时间内,行星的向径( 同的时间内,行星的向径(即行星与恒星的 连线) 连线)所划过的面积相等 S1= S2=S3
S3 远日点( 月初)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远,向径大, 日地距离远,向径大,单 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和角 度小, 度小,即公转速度慢 S1 S2 近日点( 月初) 近日点(1月初) 日地距离近,向径小, 日地距离近,向径小,单 位时间内划过的弧长和角 度大, 度大,即公转速度快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 2.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转方向
侧视: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北极上空看:
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南极上空看:
北极
南极地Biblioteka 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日, 3.自转周期 自转周期: 3.自转周期: 参照物不同1 参照物不同1日的长度也不同 真正周期
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五带的划分是一种比较古老、简单的纬度地 带划分方法,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极限,把地球表面粗 糙地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两带。五代反映了年太 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件事的规律。五带的划分虽然 比较简单,但它使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地球表面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
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意义
图1.22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图1.2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7Hale Waihona Puke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意义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 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 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 界线叫做晨昏线。(如下图)
15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意义
(三)四季五带的划分
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 的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 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仅限北半球各地区);春秋 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然而,这样划分的四季,与各地实际气候 的递变不一定符合。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符合,现在北温带许多 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6、7、8三个月划分为夏季; 9、10、11三个月划分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9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意义
二、地方时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 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显然,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因经 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上的微小 的差别,都能造成相应的地方是之差。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使用起来很不方便。1884年,国际上采用了全世界按统一标 准划分区时,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从理论上看,由于全球360°,而每15°为一小 时,可见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区时。相邻 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各国根据本国情况而定,如中国国土面积大,统一采用 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日出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及其意义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每一时刻,晨昏线与纬线圈相交,把纬线圈切割成一部分位于
位于黑夜中,一部分位于白昼中,称为昼弧和夜弧。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夏季半年公转速度慢,所以同样的路程需要更多的 时间,所以夏季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季半年。
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和夜的更替 (1)昼夜的形成 由于地球是一个既 不发光也不透明的 球体,所以在同一 时间里,太阳只能照 亮地球的一半,就有 了昼夜半球之分,昼 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 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 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例:兰州103°53′E,北京比兰州地方时早49分44秒, 求北京的经度?
49分44秒=15′×49+11′=12°26′,得知北京为116°19′E
(2)地球上并不是越是东越是早看见日出, 同一纬线是越东越早看见日出——举例
(3)地方时的计算 掌握一个原则: 晨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肯定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肯定地方时为18点
2、直射点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 越大,能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 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整个出现极昼现象; 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圈内整个出现极 夜现象。
3、赤道任何一天都是昼夜等分;春秋分日各地 都是昼夜等分。
4、太阳直射点越向北,北半球各地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越向南,北半球各地昼越短夜越长。
4、速度 (1)角速度——地球上各点在单位 时间里绕地轴转过的角度。
除了南北两极点为零之外,任何地点 的自转角速度都是15°/h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①地球的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的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的逆时针方向和南极上空的顺时针方向。
关键是要找出地球自转方向与地球上经线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或者根据自转方向来推断经线的经度。
②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晨昏线的变化和应用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掌握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昼西夜为晨线,东夜西昼为昏线”来判断。
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相交的两点分别是6时和18时,是晨昏线知识的重要应用。
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的关系也是判断日期的重要依据。
③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与经度的变化相关,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区时的计算随时区的变化而改变,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
地方时和区时都是“东早西晚”,因此在计算时一般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
④“北京时间”。
关键是要区别开“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这两个概述。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我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晚约16分钟。
2、地球公转的规律和黄赤交角。
①地球公转的方向从文字上表述为自西向东,但要与地球的公转轨道结合起来,因为从不同的方位看,地球的公转会有不同的表述,关键是要掌握地轴与地球公转方向的关系。
而地球上的四季又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
②黄赤交角与五带。
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而形成的,是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之间形成的一个夹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26′。
地球上的五带范围随着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示意图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研究地球的意义
研究地球的意义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研究地球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球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揭示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地球的起源、地球的结构、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环境等方面,探讨研究地球的意义。
一、地球的起源地球的起源是地球科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研究地球的起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从而进一步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起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化学成分、地球的演化等方面。
研究地球的起源可以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对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球的结构研究地球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物质组成,揭示地球上的地质现象和自然规律。
地球的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地幔是地球壳与地核之间的固体层,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
研究地球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物质组成,对于解释地球上的地质现象和自然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球的运动包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的变化,地球的公转使得地球在太阳周围做椭圆形的运动。
研究地球的运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地理气候的分布规律等。
对于人类的农业生产、天文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地球的环境地球的环境是地球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地球的环境主要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
研究地球的环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土壤肥力等情况,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地球的环境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为灾害预防和减灾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地球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揭示地球上的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地球,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地球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分日和秋分日, 全球昼夜平分,晨 昏线与o°和180° 经线重合。
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 ,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 半球极夜范围达到最大,北极 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用一种规律概括: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一年之中正午的时候, 人的影子总是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太阳高度( ):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
H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 出现在地方时的12点 出现在地方时的 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 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 其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的最大 值,相反,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光直射赤道,赤道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
春分~夏至 春分 夏至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极圈内全部为 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极圈内全部为 极昼 昼渐短,夜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 半 年
夏至日
夏至~秋分 夏至 秋分
昼 长 夜 短
秋分~冬至 秋分 冬至
冬 半 年
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 昼渐短,夜渐长,纬度越高,昼 越短 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 昼长达一年中最小值,极圈内全部 为极夜 昼越短
昼 短 夜 长
冬至日
冬至~春分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 冬至 春分 昼渐长,夜渐短,纬度越高,
练习: 练习 一、是非题 1、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 月 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日前后 2、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增。 、春分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增。
探究1 探究1:正午太阳高度(
H正 A C O B
H 正)的计算
B H正
C A
O
公式: 公式:H 纬度差计算
正
90º= 90º-纬度差 若所求地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 若所求地与直射点在同一半球,纬度差 为两点的纬度之差(大值-小值 小值) 为两点的纬度之差(大值 小值)
若所求地与直射点分别在两个半球, 若所求地与直射点分别在两个半球,纬 度差为两纬度之和
热 带
23026‘S
有太阳 直射
无太阳直射也
南
66034‘S
温
南寒带
带
无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四 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
纬度带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 达最小值 北的纬度带 达最大值 南回归线以 达最大值 达最小值 南的纬度带 南北回归线 每年太阳直射两次 间的纬度带
总结:北半球冬、 总结:北半球冬、夏半年昼夜长短变化对比
谢谢!
冬天和夏天,你每天早上起 床的时间一样的吗?太阳日 落时间是一样的吗?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过程中, 随着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晨 昏圈是怎么样移 动的呢?
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至日,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 达到最大,北极圈及其以内都有 极昼现象。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五带的划分
北极圈
1、划分方法:
北回归线
北寒带
66034`N 23026`N
北温带 热 带
北回归线 南温带 北极圈
南寒带
23026`S 66034`S
2、依据:第一,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
第二,有无阳光直射和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66034‘N
北寒带
有极昼极夜
无太阳直射也
北 温 带
23026‘N
无极昼极夜; 无极昼极夜;四 季分明
(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 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移向的 半球昼增长 直射点向南移,南半球昼增长。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
二 、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四季的划分 1、天文四季: 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 3、4、5月为春季; 6、7、8月为夏季; 9、10、11月为秋季; 12、1、2月为冬季。
错误 错误 错误
3、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 、 月 日前后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 日前后,
4、从12月22日至次年 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时期。 正确 、 日至次年3月 日前后 是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的时期。 日前后, 月 日至次年
二、 选择题 1、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 A )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 A、大于夜长 B、等于夜长 、 、 C、 为一年中最小值 D、为一年中最大值 、 、 2、下列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D ) 、下列各地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 、 C、杭州 D、广州 、 、 3、从7月1日至秋分日这段时间,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C ) 日至秋分日这段时间, 、 月 日至秋分日这段时间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海南岛白昼渐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C、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昼夜等长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南极地区是极昼期 、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太阳高度角为90°,正午太阳高 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其 中,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 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相反,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用一种规律概括:
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太阳高度角在直射点最大(90°),太阳高度 角沿直射点向两极逐渐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