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8课时 世界是运动的(二)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课件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底动没动?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重点)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难点)
讲授新课
一 运动的世界 1.运动的普遍性
飞机在飞行
候鸟在迁徙
讲授新课
豹子在奔跑
运动员在冲刺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讲授新课
减小。2.减小误差的办法: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C、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
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错误是不
应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
讲授新课
练一练
测量1枚硬币厚度,为了减小误差,下列方法中能减小估读
误差最佳的是( C )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为
参照物,竹筏是_运__动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筏 是_静__止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甲__车_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_甲__车_开得快。
讲授新课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全章课件
汽车 月亮 月亮
相对于(标准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地面 地球 云层 在行驶 升起来了 在穿行
讲授新课
一、判断物体运动的标准 研究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要选择一个物体作 为标准,这个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二、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3.一旦被选定的参照物假定是静止的。
4.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讲授新课
例2: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青山
——参照物是竹排 ——参照物是云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讲授新课
三、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讲授新课
二 参照物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讲授新课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
讲授新课
例3:为什么行人说乘客
运动得“真快”,而司机
却说乘客“没动”,乘客
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参照物 学生、地面 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 动或静 动
乘客
司机、汽车
没改变

讲授新课
例4: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 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 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

历史九年级上册各课笔记(1-20)

历史九年级上册各课笔记(1-20)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文艺复兴运动,“人”的被发现)文艺复兴运动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2、时间:14世纪-17世纪;3、范围:开始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4、核心思想(时代精神):人文主义5、实质(性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6、作用:(1)冲破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束缚;(2)解放了人的思想;(3)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思想文化基础;7、代表与作品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神曲》(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但丁被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新航路开辟,“世界的被发现”)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本目的:追求黄金、财富.二、新航路开辟的情况时间:15-17世纪1、哥伦布,1492,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但是哥伦布至死都认为自己到达的就是印度)2、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3、麦哲伦,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1)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隔绝和孤立状态,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消极影响:殖民掠夺、扩张和侵略从此开始。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一、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二、斗争双方: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和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三、经过(1640-1688年)1、开始的标志:1640年查理一世重开议会2、高潮: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3、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称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五、成果:1689年英国国会颁布《权利法案》1、目的:限制王权.2、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国会拥有最高权力;规定公民的权利3、意义: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3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其他地区通行的版本中都占有重要篇幅, 是高一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章节。

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教材位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是第三章内容的核心, 又与第二章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既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 又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最重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埋下伏笔, 因此,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 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前期备课——构建课堂框架结构本节内容属于自然地理, 内容比较难, 探究的是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逻辑性比较强, 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我对该部分教材进行了以下研究:(一)明确设计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为了凝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地理学科的教育要围绕这四个核心素养来开展, 所以课程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地理的核心素养。

因此, 我设计本堂课的理念是: 以大规模海水运动为学习的知识载体,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探究规律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解读课程标准。

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上的阐述是“运用地图, 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把握这条标准要注意三个关键词“地图”、“归纳”和“规律”。

因此对本堂课的要求是从观察现象到呈现规律,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三)把控学生学情, 精准施教。

学情有利方面:1.高一学生对自然地理特别是一些未解之谜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这促使他们理性思考,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些新问题。

并且在课外阅读中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表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复习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知识要点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通常需要与周围的物体比校,看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2.要准确描述同学的位置,需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描述。

判断方向需要用到方向盘,测量距离需要用到软尺。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1.要准确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需要在这个物体上贴上圆点。

2.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和转动。

3.很多时候,一个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上下运动,又有旋转运动。

4.在溜溜球的中心点和旁边贴上小圆点,观察到溜溜球中心的圆点在做上下运动,溜溜球旁边的圆点在做旋转运动。

第3课时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种形式。

2.把蓝色球摆放在桌子中央,用手推出去,发现如果推的力大些,蓝色球先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然后再做曲线运动落到地上;如果轻轻地推动小球,蓝色球在掉落过程中,运动路线几乎接近直线。

3.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路线属于曲线运动的有空中飞车、老鹰飞翔等;属于直线运动的有直升的电梯、斜升的电梯、苹果落地、击中的台球等班级()姓名()学号()第4课时物体在斜面上运动1.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分为滑动和滚动两种形式。

2.物体的形状与运动情况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斜面上,球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滚动,平面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滑动。

3.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斜面坡度越大时运动越快;斜而坡度越小时运动越慢。

4.一个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像坐滑梯那样的称为滑动。

5.像这样将同一个物体放在坡度大小不同的斜面上进行尝试,在科学上称为比较尝试。

第5课时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1.在相同距离内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主要看物体从起点到起点运动所需要的时间长短。

2.在测量不同小球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所需时间时,假如测量3次获得的数据不同,应当取中间的数据作为结果。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8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5章第8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课件
思路点拨:把x=-4,y=9;x=6,y=3分别代入已知函 数解析式,列出关于系数k,b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来求 它们的值.
1.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2,3), (-1,-3),求直线l的解析式.
【例2】(课本P127习题)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长度 y(cm)是所挂物体质量x(kg)的一次函数.当所挂物体 的质量为1 kg时,弹簧长15 cm;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3 kg 时,弹簧长16 cm. (1)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2)求当所挂物体的质量为4 kg时,弹簧的长度.
D. t=2-0.008R
知识点三 根据图象求一次函数表达式
选取图象上的___两__个_____特殊点,再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 次函数的表达式.
3.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5-8-1,则此函数的解析式 为____y_=__2_x_-__8____.
课堂导练
【例1】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x=-4时,y的值为9; 当x=6时,y的值为3,求该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3. (创新变式)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是-4≤x≤2,相应函数值的取值范围是-5≤y≤7,求此 函数的解析式.
谢谢
根据实际问题给出的条件选取___两__个_______等量关系,再 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 有一段导线,在0 ℃时电阻为2 Ω,温度每增加1 ℃,
电阻增加0.008 Ω,那么电阻R(Ω)关于温度t(℃)的函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系式为( A )
A. R=2+0.008t
B. R=2-0.008t
C. t=2+0.008R
探究新知
知识点一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6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4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6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0.91m/s
a= 7s =0.13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m1+m2)a 得

m2=-m1=3 500 kg
3.(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哈利法塔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建筑。游
客乘坐世界最快观光电梯,从地面开始经历加速、匀速、减速的过程恰好
到达观景台只需45 s,运行的最大速度为18 m/s。观景台上可以鸟瞰整个迪
答案:(1)22 kg
(2)1 s
解析:(1)对木箱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sin37°+N=mg
Fcos37°=f
f=μN
解得m=22 kg
(2)木箱匀减速运动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ma
0=v-at
解得t=1 s
根据受力求加速度的常用方法有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
【变式训练1】 滑冰车是儿童喜欢的冰上娱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小
2.通过处理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培养科学态度及责任。
自主预习·新知导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动力学方法测质量: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利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出质量。
2.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根据物体受力情况,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
通过运动学规律可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3.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由运动情况,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拜全景,可将棕榈岛、帆船酒店等尽收眼底,颇为壮观。一位游客用便携式
拉力传感器测得:在加速阶段质量为0.5 kg的物体受到的竖直向上的拉力
为5.45 N。电梯加速、减速过程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
(1)求电梯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及加速运动的时间;

完美版课件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

完美版课件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轮复习

C
D
• 右图所示建筑享誉全球,据史 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 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 何时: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
• 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
• D.“二战”时期
工业革命和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 阶段。在1870年之后,新能源被开发出来, 原已实现机械化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新式工业涌现出来。 ——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手工 工场
工厂
农业比 重下降
工业发挥 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PK
城市化进 程加快
工业城 市形成
国际关系
自由放任经济思想盛行
(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自由贸易)
促进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使东方从属西方。
▪ (2009高考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 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 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 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发 展道路;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一个真正统一的美国出现;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确立新体制的大 门; …… 19世纪70年代,德国、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确立君主 立宪政体。
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西 方加紧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严重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展 ⑵建设性:
的 ①政治上:反封建反侵略的 影 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响 ②经济上:洋务企业、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③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新 思潮萌发(“师夷长技以制 夷”)
⑵建设性:
政治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 如维新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 革等)。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和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西方文化进一步传入,促进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杨文轩《体育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录引论0.1复习笔记0.2课后习题详解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体育概念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体育功能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体育目的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体育过程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过程性评价。

[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第5章体育手段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体育科学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体育文化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体育体制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体育发展趋势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引论0.1复习笔记一、概念1体育体育是伴随着人类起源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伟大的、有关人类身体实践的文化活动。

2体育学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层次及其演变;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之间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的关系。

3体育概论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体育概论是关于体育学的要略论述,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体育学子全面了解体育与体育学的指导性课程。

二、体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初步形成阶段(1)我国体育学的形成源于对体育原理、体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2)出版的一批著作使带有学科性质的体育学研究得以起步。

(3)体育主要是根据运动项目的分类作为高等院校的课程,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学学科体系。

2引进与移植阶段(1)新中国成立后,引进苏联体育制度和理论体系。

(2)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体系初步形成。

(3)体育界对体育基本理论的认识开始出现偏差,体育实践过于强调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1-5章教案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一、课题单元测验课二、教学目标通过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点: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测验五、教学手段测验六、教学过程测验“彭州市单元检测题(一)七、练习设计复习,预习八、教学反思第8课时第9课时一、课题试卷评讲课二、教学目标通过试卷的评讲,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试卷难点:讲解解题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启发式五、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六、教学过程评讲试卷,详见试卷七、练习设计改错,分析原因;预习八、教学反思第10课时第11课时第12课时第13课时第14课时第16课时最后可供选择的练习题:1、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精确到0.001)(1)√0.348 (2)3√-2/7 (3)√2/112、填空:(1)用计算器开方3900的按键顺序为。

(2)用计算器开方√5/8的按键顺序为。

3、利用计算器比较各组数的大小:(1)√8, 3√25(2)√5-1/2, 8/13(3)3√-4/5, -√2/54、(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证书,利用计算器先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在对所的结果进行开立方运算,重复以上计算,随着运算的次数增加,你发现了什么?(2)再用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5、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285立方厘米,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6、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0立方米,且地面的直径与圆柱的高相等,求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结果精确到0.01米)。

第17课时第18课时第19课时第20课时一、课题:小结与复习(1)二、教学目标l.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习的全部内容有哪些.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3.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它们内在的联系与区别.4.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分清主次,明确学习要求.5.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用到的数学思想.6.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7.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的基本题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结构,搞清楚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明确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四、教学方法复习时,要让学生先自行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本章知识的概念性较强,应注意帮助学生搞清楚各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时应通过更多的题目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题型变化要灵活,更应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五、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本章所学习的主要内容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概念.2.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3.实数的概念,分类,绝对值,相反数,运算和比较大小.(二)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1.能说出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知道开平方根与平方运算、开立方运算和立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的,并能通过平方或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2.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3.了解无理数的意义和实数的概念,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明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实数可进行加、减、乘、除、乘方与开方这六种代表运算,并且有理数的运算性质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三)本章的知识结构在总结知识结构时,特别要提醒学生平方根与立方根两部分内容是平行的,可对比着进行记忆. (四)需要强调和注意的问题 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1)联系:只有非负数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0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都为0.(2)区别: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用a 表示一个正数,其平方根为算术平方根为a 为正数)(3)当0a≥0≥;0a <2.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3、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一般来说开方开不尽的数,如可以写成根号的形式,如π就是一个特例.4.在实数范围内,对于非负数是可以开平方的,但负数开平方是没有意义的. 例1 判断题:1、4±2、25-是 3、25-是425的平方根 4、425的平方根是25-5、6、有算术平方根的数是正数. (×)这六道判断题,主要是考查了学生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的掌握. 七、练习设计 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第21课时一、课题:小结与复习(2)二、教学目标l.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习的全部内容有哪些.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3.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它们内在的联系与区别.4.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分清主次,明确学习要求.5.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用到的数学思想.6.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7.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的基本题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结构,搞清楚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明确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四、教学方法复习时,要让学生先自行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本章知识的概念性较强,应注意帮助学生搞清楚各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时应通过更多的题目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题型变化要灵活,更应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五、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复习了第十章数的开方中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知识结构以及需要强调和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为数学的复习,一方面是要对课本上的内容要有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书上有关概念的定义和一些用黑体字强调的内容,应仔细看书,字斟句酌,准确掌握.再有就必须通过各类型的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些题目,做这些题时,不要急于得出答案,而是要先考虑清楚,这道题是在考查我哪部分知识,哪部分内容,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先审题,再解题.例1 判断题:(1)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实数只有零. ( )(2)倒数等于它本身的实数只有1. ( )(3)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实数只有0. ( )(4)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实数只有1. ( )(5)有算术平方根的数是有理数. ( )(6)0是最小的实数. ( )(7)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8)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 )(9)不带根号的数都是上有理数. ( )(10)两个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 ( )解:(1)×;还有正数.(2)×;还有-1.(3)√.(4)×;还有0.在作(1)-(4)小题时,应提醒学生要特别关注±1、0、正数、负数等内容,这种题应反复推敲,不丢掉任何一种情况.(5)×;有算术平方根的数是非负数,而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但有可能是有理数.(6)×;还有负数.(7)×;无限不循环小数才是无理数,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9)×;反例π,不带根号,但不是有理数.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就可以得出答案了.(5)-(10)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有关无理数、有理数以及实数的概念.无论题目如何变化,要紧紧地扣住这几个基本概念来思考问题,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例2 计算:一下16、49、9、25这四个数就不难发现它们都是完全平方数,分别就易得出结果了.=0.15×0.02-0.02×0.13=(0.15-0.13)×0.02=0.0004.=0.2+6=6.2.方,所以根据立方运算与开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知答案为0.001.此题是开立方,有的学生会直接将24×45×200算出得数,再开立方,这样做可以,但显然麻烦了一些.会不会有更简单的方法呢?可让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对比(8)小题的解题方法.可以将24×45×200分解成8×3×9×5×200,再分别组合得:8×27×1000=23×33这样做,显然要简单些.的数,而是(x-1)这个代数式,是对(x-1)先立方再开立方,应为原来的数.(如果学生水平还可以,可反问学生这道题的答案与(x-1)是一个什么数有没有关系,用不用分为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例3 解下列方程:(1)25x2-169=0;(3)-25(2x+1)2=(-4)3;(4)8x3+27=0;(5)(x-2)3=-1;(6)(10-0.1x)3=-27000.解:此题所给出的都是简单的二次方程和三次方程.解这类方程主要是依据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定义去解,因此总要化成某数或某式的平方或立方等于某数的形式再解方程.(1)25x2-169=0.解:25x2=169,(此题要将3x+2看成一个整体,求出后再分别解.)(3)-25(2x+1)2=(-4)3.(4)8x3+27=0.解:8x3=-27(5)(x-2)3=-1x-2=-1x=1.(6)(10-0.1x)3=-27000.10-0.1x=-300.1x=40x=400.在解这类简单的二次和三次方程时,要注意看清次数,尤其应注意二次方程,由于平方根的定义,这样方程会有正、负两个根,解题时应多加注意.七、练习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第22课时一、课题:小结与复习(3)二、教学目标l.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习的全部内容有哪些.2.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本章知识的网络结构.3.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搞清它们内在的联系与区别.4.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所学内容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分清主次,明确学习要求.5.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所用到的数学思想.6.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确本章的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7.通过复习使学生清楚本章的基本题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清楚本章的知识结构,搞清楚各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明确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四、教学方法复习时,要让学生先自行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自己总结本章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在复习过程中,由于本章知识的概念性较强,应注意帮助学生搞清楚各相近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复习时应通过更多的题目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题型变化要灵活,更应注意难易程度的搭配.五、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例1 填空:分析:这几个小题是考查学生查平方根表和立方根表最常见的题型,应让学生牢固掌握.解这样的题主要是搞清楚被开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与平方根、立方根的小数点移动的关系.要注意求平方根时,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必须两位两位地移动,其相应的平方根应一位一位地移动.在求立方根时,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必须三位三位地移动,其相应的立方根应一位一位地移动.同学们在做题时.一要分清是平方根还是立方根;二要注意移动小数点的位数不能错.x=1988000.a=328000000.对于仅求被开方数的题,学生会感到有些难度,要及时对学生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此题是在考学生对不同数的概念是否掌握牢固,是否能区别开.例3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0.14583…和0.14579…;(2)π和3.1415;解:(1)0.14583…>0.14579….(2)π≈3.1415926∴π>3.1415.(3)∵|-1.6|=1.6,实数的比较,需要遵循的原则是必须化成同类数才可作比较,对于一些无理数,若要化成小数,只能取其近似值,所以需要熟记一些无理例4 填空:(1)|3-π|=_______.则x=______;y=______.则a=____;b=___.解:(1)|3-π|=π-3.作此题时,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就首先要判定出3-π是正还是负,∵3<π,∴3-π<0.即3-π为负数,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所以|3-π|=-(3-π)=π-3.(4)此题题型比较新颖,要先带着学生仔细审题.此式为|x-y+2|术平方根,均为非负数.而两个非负数和为0,只有当两个式子同时为0(5)由题目分析可知:∴此题又是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因此当且仅当这两个式子同时为0时,等式方能成立.∴2a+b2=0且b2-10=0,∴2a+10=0,∴a=-5,要提醒学生此题b2=10,b为10的平方根,所以b有两个值,但a只跟b2有关,所以,a为一个值.经过(4)-(6)小题,我们主要讨论了有关两个非负数和为0的问题,这里必须强调两个数必须均为非负数,而且只能是和为0,这时成立的条件就唯一了,那就是这两个非负数同时取0,要仔细审题,将非负数这一隐含条件准确找出.例5 计算:解:关于求无理数的近似计算问题,是实数运算中的基本题,完成这类题一是明确题目所要求的精确度,二是根据精确度的要求准确地将无理数取得近似值,原则上是过程中的近似值要比结果要求的精度多一位小数.≈2.646+2.36-3.141=1.865≈1.87.≈(-5)×1.73π-2×2.236=-8.660-4.472=-13.132≈-13.1.七、练习设计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第23课时第24课时一、课题单元测验课二、教学目标通过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难点: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四、教学方法测验五、教学手段测验六、教学过程测验“彭州市单元检测题(二)七、练习设计复习,预习八、教学反思第25课时第26课时一、课题试卷评讲课二、教学目标通过试卷的评讲,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试卷难点:讲解解题的方法四、教学方法启发式五、教学手段现代课堂教学手段六、教学过程评讲试卷,详见试卷七、练习设计改错,分析原因;预习八、教学反思第27课时一、课题:3.1生活中的平移二、教学目标:1. 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基本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2.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的性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学教案2.1动与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运动的世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能否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结论: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二、机械运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下面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前面所举的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进行归纳。

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问题:1.在同学们眼里,球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2.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前面所举例子中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运动时,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它们进行的是机械运动。

三、参照物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乘坐在公共汽车上时,看路边同方向行驶的自行车,觉得它们都在向后退。

再看看同车的乘客都觉得他们没有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参照物。

学生自己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八年级物理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八年级物理复习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四 问题与练习:
问题:1、误差是错误吗?误差可以避免 吗?为什么? 2、你有什么办法减小测量误差?
校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选 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就 平均值等。
2/21/2019
D
10min
33
D
• 如图所示的装置,当小车通过第一个光源和光电 传感器中间时,光电传感器接受不到光源发出的 光线,光电计时器开始计时,当小车通过第二个 光源和光电传感器的中间时,光电计时器计时结 束,光电计时器上显示的是汽车通过两个光源之 间的时间,请同学你运用光电传感器,设计出测 量汽车行驶速度的实验方案。要求写明:①需要 添加的器材;②测量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和物理量; ③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汽车的速度v.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 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静止的 ;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
中的倒影是 运动的 。
3.太阳从东方升起; 地球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
云层
月亮
5. 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人是静止的. 对方 以什么为参照物, 两人是运动。 地面 。
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D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
D.无法判定
【例4】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答:①“上升的电梯”是电梯对地面上升, 因此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 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是以电梯参照物。
【例5】:观察如图所示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的 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0
1
2
3
4
(cm)
1.66cm 准确值为____________ 1.6cm 0.06cm 。 a.该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 ,估计值为________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专项复习三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专项复习三第二章运动的世界教案

【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专项复习三: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二. 主要内容:1. 运动是绝对的,运动和静止都具有相对性。

2.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3. 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4. 会使用刻度尺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5.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及速度是如何定义的。

6. 会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和时间。

7.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能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体速度的变化。

三. 重点、难点:重点:以上主要内容均为本章的重点。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长度的测量、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四. 知识要点分析:(一)机械运动:(1)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即使是我们认为不动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所以: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在上《动与静》这节课时,我列举了同一个乘客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对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描述也不同。

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

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

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是静止的。

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原创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原创3: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第 23 页
哲学所讲规律的含义关键词:
第 24 页
固有的:本来就有的。非人主观创造,更不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非现象、表象。(苹果掉地),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 透过现象看本质; 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种联系必须是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 联系才是规律; 稳定的:形成规律之后,不是多变的,很快消失的;
注意: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含义 不 同 点 性质
联系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
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的制度或章程
客观的、普遍的、不能创造 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
和废止
废止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正确、合理的规则是对客观规
律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1 页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2 页
1.什么叫运动?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静止? 4.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如何? 5.规律的含义? 6.人应怎样正确对待规律?
斗转星移,海陆变迁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铁生锈,事物腐烂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⑷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第 11 页
注意:A、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教社2024Cinema 4D 2023中文版案例教程教学课件第5章 摄像机与渲染技术

高教社2024Cinema 4D 2023中文版案例教程教学课件第5章 摄像机与渲染技术

5.3 渲染器设置
5.3.4 抗锯齿
“抗锯齿”参数面板用于设置渲染的精度,消除渲染时出现的锯齿边缘, 参数有抗锯齿、过滤等。一般将抗锯齿类型设置为最佳,渲染静态图像时过 滤选择Mitchell或Catmull,渲染动画时过滤选择高斯(动画),其他参数保持 不变。
5.3 渲染器设置
5.3.5 选项
5.4 知识与技能梳理
Cinema 4D 的摄像机可以固定画面视角,设置特效、控制渲染效果,合理布 置摄像机将对作品效果起到积极的影响。本章介绍了摄像机的类型,其中最为 常用的是摄像机和目标摄像机,同时对于摄像机面板参数、摄像机焦距调节、 暗角设置、景深设置的学习有助于作品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效果体现。Cinema 4D 的渲染类型包含常用的硬件渲染器和软件渲染器,全局光照和环境吸收是 重要且常用的场景渲染效果,渲染设置是渲染流程中最后输出的环节,直接影 响了画面的最终呈现效果。
5.摄像机的景深靠什么属性控制?( ) A. 光圈 B. 效果中的景深 C. 多通道的深度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Cinema 4D中的摄像机类型。 2.简要说明Cinema 4D软件常用的渲染器类型。 3.简要说明Cinema 4D软件中“全局光照”效果的作用。
第5章 摄像机与渲染技术
Cinema 4D中的摄像机可以固定画面视角,实现各种复杂视角拍摄,也可以模 仿真实世界中的拍摄手法和摄影设备的运动,实现各种特效效果和调节渲染效果等 。渲染是Cinema 4D制作流程的最后环节之一,将场景中的所有信息(模型、材质 、灯光、摄像机)组合在一起,生成单个或一系列最终渲染图像,实践运用中往往 由于场景的复杂性和质量需求,该环节需消耗时间进行大量运算。
5.2.1 渲染器概述
渲染器是三维设计的核心部分,它完成将三维物体绘制到屏幕上的任务,渲 染器分为硬件渲染器和软件渲染器。硬件渲染器主要用于实时渲染,如游戏 和虚拟现实。软件主要用于离线渲染,如效果图和影视级、产品级渲染。硬 件渲染器的速度快但是灵活度不足,软件渲染器虽然速度不够理想但是可以 使用非常复杂的渲染算法,达到相片级的真实度和效果。目前,Cinema 4D 主流的渲染器有:OC渲染器、Redshift渲染器、阿诺德渲染器、标准/物理渲 染器、Corona渲染器、Vray渲染器。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第二章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课件
微米(μm)、纳米(nm)等。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同米的关系是: 1 km = 1 000 m = 103 m 1 dm = 0.1 m = 10-1 m 1 cm = 0.01 m = 10-2 m 1 mm = 0.001 m = 10-3 m 1 μm = 0.000 001 m = 10-6 m 1 nm = 0.000 000 001 m = 10-9 m
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3. 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 m。 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3. 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 8 mm(C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 D. 图画纸的厚度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课堂反馈:
4. 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C ) 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使用精密仪器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误差可尽量减小,不能够绝对避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 s。 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国际单位制: 4、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min 1min=60s 1ms=10-3s
注意 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1光年=9.46 × 1015m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五单元 世界近代史课件 华东师大

中考历史复习方案 第五单元 世界近代史课件 华东师大

第17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6 法国大革命
1.原因:波旁王朝封建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2.导火线:1789年召开____三_级__会__议___。 3.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________________。 4.过程:(1)第一次革命:时间1789—攻1占79巴2年士底,狱掌权:大 资产阶级。成果:制宪议会颁布了《__人_权__宣__言___》:法国大 革命纲领性文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2)第二次革 命:时间1792—1793年,掌权:工商业资产阶级。成果:宣 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3)第三次革 命:时间1793—1794年,掌权:中小资产阶级。成果:法国 大革命进入高潮。
例1 有史学家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 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这 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B )
A.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 B. 逐渐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 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D. 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第17课时┃ 应用示例
[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历史意义的记忆。 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是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之一; 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是美国独立战争历史意 义之一;导致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是工业革命历 史意义之一。故答案为B。
2.发起国:________________。
葡萄牙、西班牙
第17课时┃ 考点聚焦
3.航海家、航线 (1)哥伦布:欧洲—美洲(发现新大陆)。 (2)达•伽马:欧洲—亚洲(找到通向东方新航线)。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
4.影响 (1)推动了海外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促进了 ___资__本_原__始__积_累___。 (2)打破了世界各地封闭孤立状态,全球连成一个整体。世 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科学:目录 教案(浙教版七下)

七年级下册课时教案目录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14课时)第1课时1、1 感觉世界(一)第2课时1、1 感觉世界(二)第3课时1、2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第4课时1、3 耳和听觉(一)第5课时1、3 耳和听觉(二)第6课时1、4 光和颜色(一)第7课时1、4 光和颜色(二)第8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第9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二)平面镜和球面镜第10课时1、5 光的反射和折射(三)光的折射现象第11课时1、6 眼和视觉(一)第12课时1、6 眼和视觉(二)第13课时1、7 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第14课时本章复习第二章运动和力(12课时)第1课时2、1 运动和能的形式第2课时2、2 机械运动(二)第3课时2、2 机械运动(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和平均速度第4课时2、3 力的存在(一)第5课时2、3 力的存在(二)第6课时2、4 力的图示第7课时2、5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第8课时2、6 摩擦的利和弊第9课时2、7 牛顿第一定律第10课时2、8二力平衡的条件第11课时本章复习第三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5课时)第1课时3、1 动物的生命周期第2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一)第3课时3、2 新生命的诞生(二)第4课时3、3 走向成熟(一)第5课时3、3 走向成熟(二)第6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一)第7课时3、4 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二)第8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一)第9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二)第10课时3、5 植物的一生(三)第11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一)第12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二)第13课时3、6 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三)第14课时学生实验——嫁接第15课时本章复习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16课时)第1课时4、1 地球的自转(一)第2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一)第3课时4、2 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二)第4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一)第5课时4、3 地球的绕日运动(二)第6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一)第7课时4、4 日历上的科学(二)第8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一)第9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二)第10课时4、5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三)第11课时4、6 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第12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第13课时4、7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二)第14课时本章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时世界是运动的(二)
1.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大桥全长36 km,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如图所示)。

爸爸驾车带小明去感受大桥的风采,如果小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h。

爸爸问小明:“为什么我看到桥两边的路灯都往后退呢?”小明说:“这是因为你选择了________为参照物。


2.小明坐在行驶的船中,看到河岸的青山往后运动,他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 A.河岸上的树C.小明
B.河岸D.迎面驶来的船
3.你一定听说过《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吧?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后,便骄傲地睡大觉。

当它睡醒后才发现:乌龟已经爬到了终点。

关于这个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只有选地面为参照物后,才能说乌龟是运动的
C.兔子在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D.乌龟的平均速度比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5.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

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火炬一定静止B.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6.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7.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

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8.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临沂更是美丽壮观,位于临沂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临沂城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9.甲、乙两列火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得出乙车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向东运动B.一定向西运动
C.一定静止不动D.向东、向西运动或静止均有可能10.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都应选地面为参照物
B.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月亮作为参照物的
C.我们看到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是以旗杆作为参照物的
D.杨利伟在飞船中感觉舱内物体均静止,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11.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结论正确的是( ) A.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B.A船肯定是静止的
C.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速度大于风速D.B船肯定是向左运动,速度大于风速
1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 )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13.甲、乙、丙三个物体相对于地面分别以3 m/s、5 m/s、2m/s的速度同向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时,甲的速度在数值上最小( ) A.丙物体B.乙物体C.地面D.无论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都可以14.坐在正在向南行驶的甲车上的乘客看到向北行驶的乙车从旁驶过,感到乙车开得特别快,那么,这个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甲车B.乙车C.地面D.太阳
15.一个木箱漂浮在河中,随平稳流动的河水向下游漂去,在木箱上游和木箱下游各有一条电动船,两船到木箱距离相同,两船同时驶向木箱,若两船在水中航行的速度如图
所示,那么( ) A.上游的船先捞到木箱B.下游的船先捞到木箱
C.两船同时到达木箱处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6.列车长100 m,以20 m/s的速度向前行驶。

某人在列车上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为
80 s,求此人正常行走的速度。

参考答案
1.(1)0.5 (2)小车或自己(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2.C 3.D 4.A 5.D 6.B 7.B 8.C 9.D 10.C 11.C 12.D 13.A 14.A 15.B 16.2.5 m/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