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地球上的大气
一、选择题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表示的是( )
A.地球上的三圈环流
B.海陆间季风环流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城郊之间热力环流
2、图中甲处最有可能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城市绿地
D.市中心广场
解析:1.D 2.C 第1题,据图可知,图示环流范围不均匀,气温分布大致对称。
地球上的三圈环流的范围都是跨纬度30°,与此错误;海陆间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和南部,大陆A图不符,
西岸不存在,B错误;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只有在赤道两侧是对称分
布,但赤道地区的温度高,C错误;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郊区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D正确。
第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甲处不可能是气压带分布,排除A、B;图中甲处气流下沉,说明气温较低,最有可能是城市绿地,C正确;市中心广场的气温高,气流应是上升状态,D错误。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热量都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C.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
D.大气不能吸收潜热输送和湍流输送传递的能量
)
(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4.
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
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
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C 4.B 第3题,对流层大气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属于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地面热量收入=太阳辐射(47%)+大气逆辐射(106%);地面辐射通过潜热输送和湍流输
送形式将能量传递给大气。
第4题,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多,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少。
纳木错位于拉萨市区北偏西200多千米处,是西藏第二大湖泊。
2007年8月,某科研小组在纳木错进行了为期12天的湖陆风观测(观测点位置如图a),但仅在12日、13日获得连续观测资料。
图b为“13 题。
7~5日某时统计的风向随高度变化图”。
据此完成.
5.影响该科研小组进行湖陆风观测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不便
B.地质灾害多发
C.天气多变
D.牧业活动干扰
6.统计图风向随高度变化情况的大致时间可能是( )
A.2:00
B.8:00
C.14:00
D.17:00
7.纳木错湖区湖陆风环流的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 )
A.1000m左右
B.2000m左右
C.3000m左右
D.4000m左右
解析:5.C 6.A 7.B 第5题,交通不便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明确指出此地地质灾害多发,并且此处并非山区或者地地面升温、海拔较高,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B排除质灾害多发区,
降温较快,尤其在湖陆交界地区,湖泊和陆地比热容不同,升温和降温幅度不同,因此天气多变可能导致缺乏风向资料,C正确;没有明确的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受牧业活动干扰,排除D。
第6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观测研究站观测到的近地面(海拔50~100 m)风向为180°左右,对应图a可以看出180°左右风向对应的是偏南风,即该地风是从陆地吹向湖泊,两地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此时陆地气温低,为夜晚,选A。
第7题,读图可知,纳木错湖区的低空风是从陆地吹向湖泊(90°~180°),高空风是从湖泊吹向陆地(270°~360°),因此,高、低空风过渡地带大致位于相对高度2 000米左右(180°~270°),B正确。
2017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友情发布“秋裤”预警:11月18~19日,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被“秋裤”占领,特别是东北部分地区,
甚至需要“棉裤”登场救急。
读图,回答8~10题。
8.导致“秋裤”预警的“罪魁祸首”是( )
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D.江淮准静止锋
9.常与图例“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中的“君”相伴而至的是( )
A.连续阴雨
B.天高云淡
C.浓雾蔽天
D.云雨大风
10.“秋裤分割线”在M处向北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表形态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解析:8.A 9.D 10.B 第8题,“秋裤”预警主要是由于气温降低产生的,此时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受该高压的影响导致该处冷空气不断南下,从而产生大幅度降温。
第9题,读图分析可知,“闻君将至惊坐起,急问秋裤在哪里”所在区域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由材料可知“君”是指冷空气,与之相伴随的是云雨和大风天气。
第10题,读图分析可知,M处为四川盆地,由于使得该地的温度比同纬地势较低以及北部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
度地区较高,因此导致“秋裤分割线”向北弯曲。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下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试分析甲地实际所在的半球及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2.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
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下垫面 B.地形A.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解析:11.A 12.C 第11题,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太阳直射点不
再南北移动,因此气压带、风带不再移动。
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说明甲地气候类型是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控制。
故甲为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因此甲地纬度低于40°,应位于北半球。
A正确。
第1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甲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的交替控制;乙地与甲地位于同一纬度,位于大陆东岸,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因此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
C正确。
读下图,回答13~14题。
)
( 图示日期,甲地天气状况是13.
A.狂风暴雨
B.阴冷潮湿
C.昼晴夜阴
D.晴朗干燥
14.乙、丙两地天气相比,差异明显的是( )
A.气压
B.降水
C.风速
D.风向
解析:13.D 14.D 第13题,图示日期,甲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状况是晴朗干燥。
第14题,读图可知,乙、丙两地气压值相等,等压线密度相差不大,风速相差不大;两地都受高压控制,都以晴天为主;乙地和丙地风向差异明显。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
答案:(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
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夏季增温较绿洲快,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且谷地呈西北—东南走向。
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受狭管效应的影响,在谷地速度加快,导致风力加大。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
16、冬天漫漫,春天还远,下图中A地区——世界两大裂谷带之一的攀西大裂谷上,却冬天胜似春天,被称为四川的“三亚”,它就是攀
枝花。
这里最具有特色的莫过于“冬日三绝”,即内陆同纬度地带最
温暖的阳光,生长最快的密集鲜花和罕见的温泉。
但在贵阳一带冬半年却“天无三日晴”阴雨连绵。
据此回答问题。
.
(1)图中,A处温度范围是________,描述图中等温线的大致分布特
点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攀枝花地区拥有“内陆同纬度地带最温暖的阳光”的原因。
(3)解释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的原因。
答案:(1)10~12℃(或大于10℃,小于12℃) 特点:总体上自南向
北温度递减,比较弯曲或局部闭合。
原因:由南向北的纬度差异或纬度南低北高。
地形复杂或多山地、高原,地表崎岖。
(2)原因:该地纬度较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少。
太阳辐射强或阳光充足,河谷地形,高山阻挡,冬季风难以进入。
(3)贵阳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控制下,位于主要的降水区,降水天气较多。
)或准静止锋雨带内(内.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全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
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
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吹西南风。
下图为温哥华所在区域简图。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特征:向北凸出(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温度较低;
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温度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温度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出。
.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区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
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
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区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
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 (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
纬度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
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
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4)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