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的自转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

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生:答略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2.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我们应当在深刻认识到学生是学的主体的同时更应注意到教师仍然是教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忙者。新课程下教师的主角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下教师是和学生一齐调查探究的实践者,是学生的指导者;课上教师是主持人把一个个环节串连成线,是点拨者,帮忙学生把一个个重点、难点击破。在本课时的学习中,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根据我们刚刚分析的自转方向在填图册第11页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吧
独立自主完成表格
观看视频,画出方向。
环节三
随着地球周而复始的运转,我们地球上也能够看到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段分析出地球自转的三个影响。并填写到填图册第11页右下角表格中。
1、昼夜交替
2、太阳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接下来我们逐一分析这些现象为什么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系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题目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两种运动
即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这节课主要讲解地球的自转运动,分别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等方面内容。本节内容可以解释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并且对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分析
展示中国地图和西北地区范围轮廓图等图片信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列举相关数据以及文字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通过视频播放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 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新课标) 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的:知识目标: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投影:地球自转动画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人教课标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一)、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教师演示地球活动)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此外,在课堂互动环节,我发现部分同学在讨论问题时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拘束,课堂参与度不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将在今后的课堂上更加关注每个同学的学习状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提高课堂互动性。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同学的学习需求。
最后,在拓展与延伸环节,我推荐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并鼓励同学们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能够将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地理教学资源、地球运动相关视频、动画等。
4.教学手段:讲解法、演示法、讨论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正式学习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分别产生的现象。
板书设计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紧扣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为原则,同时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板书将列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并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关键信息。
2.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板书将归纳和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并通过图示和文字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2.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阅读第34页的相关内容,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况。在阅读过程中,请大家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是什么?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能力目标: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情感目标:(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由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

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

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合作探究[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展示] 课件:地球的自转。

[教师]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怎样?(地轴,自西向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并讲述自转的周期。

) [教师] 这里有一个地球仪,哪位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请2~3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注意学生旋转地球仪的方向。

)[提问] 日出日落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日月星辰为什么不西升东落?(由于地球的自转;因为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讲述] 这和我们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感觉公路两侧的树木向后跑的道理是一样的。

[提问] 昼夜的产生只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吗?[演示] 出示一个较大的玻璃地球仪。

(还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 [演示] 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演示昼夜的产生,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然后再转动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并讲解产生的原因。

[提问]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就完成一个昼夜交替,其经历的时间是多少?(大约是24小时。

)[活动]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一个手电筒,完成:(1)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注意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课时:3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

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讲授新课]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活动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时针转动)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顺时针转动)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24小时(一天)。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1.2 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地理》的第二个课题《地球的运动》,主要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球的运动可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

3.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方便学生直观理解地球运动。

2.准备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如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同时呈现相关的地理现象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地球运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交通运输等。

教师学生进行分享,拓宽学生的视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科目讲课班级教课内容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理设计者讲课者第一课七年级讲课时间课时数时本节教材研究的内容是地球的实质属性——地球运动。

包含地球自转,以及由此惹起的日夜交替和时差现象。

地球公转以及由此惹起的四时交替,五带的区分。

本节教材知识点多,难点多,并且都是要点内容。

经过前方的学习,学生初步成立起了地球的静态角度的知识,地球的形状, 大小,经纬度。

本节教材波及到的地理现象,拥有动向变化的特色,这给学生理解和接受都带来必定的困难。

幸亏教材中好多内容是学生平时能察看和体验获得的自然现象,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课文。

知识与技术: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成立地球自转的空间看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色(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经过演示、察看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日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别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日夜更替、时间差别。

重、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别难点教课过程时教课教师活动学生设计间教课内容环节活动企图安排发问、直奔主思设疑导入[ 设问 ] 请问我们每日都能够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是什么考、题激趣原由?回答明确 1. 认识地球自转方向、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分析学习目标识记明确学习 2. 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解说基本运动规律,学习目标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日夜更替。

3.初步建立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变化的看法,逐渐养成脚踏实地、谨慎仔细的科学态度。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文达成以下问题)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日夜也随着交替的现象。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二)合作研究活动一:阅读课本P11 图 1.14 “昼与夜”、演示地球的自转,察看后达成以下问题:1、何为昼半球?何为夜半球?为何会分为昼、夜半球?(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日,大家此刻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课标内容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作者:张秀娟单位:济南市历城区教学研究室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每组4人,每组一个地球仪〔事先在地球仪上贴好A(0°,0°)、B(0°,90°W)、C(0°,180°)三点〕,一个手电筒。

讲台上摆放大地球仪和手电筒。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多维互动,学习新课授课流程如下:演示与记录→观察与发现→追问与探索→收获与分享三、课外实践,布置作业1.观察一天中某物体影子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记录下来,分析原因。

2.观察每天中午某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试分析原因。

【设计意图】两个课外作业的设计,既将课内活动延伸到课外实践,由地球自转的学习过渡到地球公转的学习,又和新课标的活动建议进行了密切结合。

四、配乐朗诵,结束新课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体现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课主要运用演示探究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地球仪、手电筒等直观教具,采取小组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演示、观察、讨论、探究、交流,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其多种感官,通过参与活动得出结论。

本设计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记结论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如此得来的知识才印象深刻,回味弥久。

【教学设计二】作者:徐秀玲单位:章丘市第二实验中学目标与策略根据上述课标分解,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情选择合理的学习探究方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其设计如图所示: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 1.学会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知道昼夜更替、时差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基础地理知识;2.通过头脑构建地理运动图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由地理现象反过来分析起本质,学会分析、推理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动画演示与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兴趣,并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地球运动与生活的关系。

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现象背后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懂得只有人们掌握规律才能让人们更好的了解自然、与自然和平共处的道理。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探索大自然的不懈的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那么,地球的这些运动有什么规律吗?人们可以通过哪些自然现象来认识和把握地球的这些运动呢?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地球的自转有哪些规律吧。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们知道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昼夜更替现象和时差就是地球自转的两个重要现象,提问:那么,地球的自转是如何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呢?1.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教师:(问)假设地球不运动,地球上有没有昼夜之分呢?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地球上产生昼夜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太阳照射地球;第二,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昼夜的产生与地球是否运动没有关系,但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就没有昼夜的更替现象。

在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叫昼半球;没有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叫夜半球。

教师:(问)你怎样理解教材相关文字中“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回答后教师演示)(演示)用灯泡做光源,在黑暗的区域照射地球仪,并慢慢转动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及昼夜更替现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知道地球公转的定义及其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变化的关系。

3.记住二分二至日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差异,并结合生活体验,将地球公转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4.观察地球的五带图,知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与五带的关系,明确五带的范围和特点。

5.通过演示和探究,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2.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教学难点:地球公转与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干【教学手段】学生观察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观察临沂某学校作息时间表,为什么一年四季下午的上课时间不同?设计意图: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引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求新知。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自主学习】学习一:演示地球公转,理解地球公转的特征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演示地球的公转,认真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叫公转)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

4.地轴的状态: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为66.5º),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学习二: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1.观察课本图1.18地球公转示意图,找出图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的纬线。

2.观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图,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移至23.5°N时,为夏至日,这是太阳直射的最北位置;此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接着继续南移,移至23.5°S时,为冬至日,这时太阳直射的最南位置;此后再向北移,移至赤道时,为次年的春分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2、掌握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以及特征,能用图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能用图说明五带说明的界限,说明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能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德育目标: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1、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四季的形成。

3、五带的形成划分及特征。

教具:地球仪、手电筒、灯泡。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师:“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都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生:(学生的答案)师:我们生活的地球不是固定不动地,它始终在运动着,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着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所以就有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

这样说同学们可能感觉不到,老师给大家举一个列子: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我们平时坐在开的很平稳的汽车里,但我们常常感觉不到汽车在前进,而是看到汽车外面的房屋、树木在后退,这是为什么?生:(不知道或各种答案)师:那是因为房屋、树木还有我们人类,一同在平稳、飞快地随着地球运动而运动,但我们难以察觉,这就跟“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样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相关知识——地球的运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9页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师:(手拿地球仪,轻轻转动地球仪,给学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大家观察地球在绕着什么旋转?生:(地轴)师: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2、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该学习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

1.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自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通过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初步建立地球公转的空间概念,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4.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在实验演示、观察思考、总结归纳等探究过程中,逐步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环节预设:导学(分组演示实验)—读学(看教材)—研学(合作探究)—展学(展示学习成果)学法导引:通过分组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看课件,阅读课本,合作探究完成要点点击。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难点】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景法、实验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情景感受法、实验体会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通过儿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地球的运动导入2:朝辉夕照,日月轮回。

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导入地球的自转讲授新课(实验探究,归纳提升)一、地球的自转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2.你知道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吗?3.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中心自转的方向自转一周的时间产生的自然现象(举例)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演示、点拨提升,帮助学生认识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并强化对地球自转方向的绘图工作。

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小组长组织大家,继续刚才的实验,用手电筒当光源照射地球仪,并按照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讨论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的产生,探究这些地理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小组长协调大家的观察讨论结果,记录员做好相关结论的记录工作。

老师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画图、点拨提升,帮助学生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昼夜更替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的关系:二、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各地时间差异现象的产生、体验和分析:想一想:看上图: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畅畅:上午好!姨妈:晚上好!(2、)时间差异: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 差异。

因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 向 运动,所以总是 边比 边先见到日出。

承转: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绕着太阳跑就是指地球的公转运动二、地球的公转实验探究,观察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用地球仪以及灯泡、手电筒等光源,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观察讨论地球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

产生的自然现象公转一周的时间公转方向公转中心地球的公转运动1、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以北半球为例)春季:3月、4月、5月夏季:月、月、月秋季:月、月、月冬季:月、月、月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四季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用手电筒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照射,观察光亮点(直射点)与地球仪上三条标志性纬线(赤道、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016年法国欧洲杯揭幕战将于北京时间2016年6月11日03:00举行,决赛将于北京时间2016年7月11日03:00举行。

2016-06-22 03:00欧洲杯克罗地亚-西班牙2016-06-1803:00欧洲杯西班牙3-0 土耳其2016-06-13 21:00欧洲杯西班牙1-0 捷克北京时间地球公转示意图演示实验四: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要求在演示过程中得出下列结论:公转中心、方向、周期、现象小组成员共同思考下列问题:1.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 2.太阳直射点是如何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 结合演示和课件归纳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太阳光直射的纬度节气(北半球)南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的状况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状况3月20或21日6月21或22日9月22或23日12月22或23日老师指导两个学生做地球公转运动的演示实验,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今天是6月21日,节气、直射点、昼夜长短,学以致用。

读图1.19,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表读图1.19,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表五带范围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的多少四季变化情况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3、)五带的划分楚雄所在的地区哪个季节傍晚放学的时间最早和最晚?为什么?课堂小结: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自转昼夜更替地理意义时间差异概念: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四季的变化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中考聚焦:1、(2014•昆明)图中是同学们在演示地球的运动,与图中呈现情景不相符的是()A.昆明是白天,纽约是黑夜B.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C.北京昼长夜短 D.赤道昼夜等长2、(2014•云南中考)学习地球运动时,老师在暗室里用电灯泡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模拟演示地球运动。

读“地球运动演示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右面的地球仪中,①表示的是。

(2)图中此时,A点处于(白昼或黑夜)。

(3)在演示地球自转时,李昆面对地球仪,用手缓缓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向应是。

A.→B.←3、(2015•昆明)读图1和图2是同学们在演示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演示至图1中的②位置时,是节气,太阳直射纬度,此时昆明昼夜长短情况是.(2)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说法正确的是.A.昼夜交替与公转运动有关 B.太阳东升西落与公转运动有关C.四季变化与自转运动有关 D.昼夜长短变化与公转运动有关.二十四节气歌谢谢大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通过二十四节气歌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结束课程的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运动现象和运动周期,引入了“天”和“年”两个常用的计时单位。

首先,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儿歌、童谣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七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我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秉承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演示、视频、建立模型等解释原理,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通过事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熟练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演示和观察、广泛的交流与思考,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实验演示、读图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