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4

合集下载

2024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2024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2024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作为下一代社会的主力军,对他们的行为规范和品德教养更加重视。

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我们需要从小着手,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共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在2024年,我们应该从小学生入学时就开始灌输尊重他人的观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1. 尊重师长:在学校中,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老师和长辈,遵守教师的指导和规定。

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形象建设,提高师长的权威性和魅力。

2. 尊重同学:小学生应该学会和同学友好相处,不欺负弱小,不歧视别人。

学校可以设立班级活动,加强同学间的友谊,提升集体荣誉感。

3. 尊重家人:家庭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他们应该懂得尊重父母和兄弟姐妹,不撒谎、不说脏话,并且要参与家庭事务,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二、礼貌待人礼貌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准则,培养小学生的礼貌待人行为,有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气用语:小学生应该学会在与人交往中使用礼貌的称谓和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学校可以把礼貌用语纳入课程内容,并经常进行实践。

2. 有礼貌的问候:小学生要学会向他人问候,比如早上和老师打招呼、离开时向同学说再见等。

学校可以进行“你好、早安”等问候的练习。

3. 尊重别人的隐私:小学生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不偷看别人的东西,不打听别人的隐私。

学校可以加强关于隐私保护的教育。

三、关心他人关心他人是培养小学生善良品质的重要环节,通过关心他人,小学生能够培养同情心、帮助他人的意识,具体措施包括:1. 关心弱小:小学生应该学会关心身边的弱小者,比如新生、病患同学等。

学校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帮助弱小者适应新环境。

2. 维护公共环境:小学生应该尊重和爱护自己的学校和社区环境,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方法引言: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规范教育是培养他们良好品质和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需要采用特定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正面激励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于表扬和奖励非常敏感。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应注重正面激励。

当小学生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例如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活动、给予小礼物或赞扬他们的努力。

这样的正面激励能够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模仿正确的行为规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情境,让小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家长、老师、同学等,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引导他们正确行为的表达和行动。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行为规范。

三、情感沟通小学生是情感世界比较丰富的群体,他们的行为规范与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在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时应注重情感沟通。

他们可以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并引导他们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感。

通过情感沟通,家长和教育者能够更好地与小学生建立亲密关系,增强他们对行为规范的认同和遵守。

四、游戏化教育小学生对于游戏具有天生的喜爱,因此,将行为规范教育与游戏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例如角色扮演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学习和遵守行为规范。

在游戏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定一些奖惩机制,激励小学生积极参与和遵守规则,从而达到有效的行为规范教育效果。

五、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重要环节。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越来越重视。

小学生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育。

2. 行为规范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规范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以下是行为规范的几个重要方面:2.1 社交技能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

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互动,他们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合作和分享。

这些社交技能不仅在学校中非常重要,也对他们将来的人际关系和职场发展具有长远的影响。

2.2 自律和责任感通过遵守行为规范,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他们学会守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这些习惯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价值观和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也涉及到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通过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价值观念,他们能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3. 教育策略为了有效地进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3.1 培养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和目标。

家长可以与老师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和行为管理策略,共同监督孩子的行为规范养成。

3.2 正面激励正面激励是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可以使用表扬、奖励等手段来鼓励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

通过感受到正面激励的力量,孩子们会更有动力去遵守行为规范。

3.3 做出榜样成年人应该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中,都应该积极践行行为规范。

小学生往往会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如果他们看到身边的成年人守法、诚实、友善等,他们会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探微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探微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探微摘要:俗话说得好:“做人先做事”,让学生学到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习惯更加重要。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日常行为在小学教育教学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以课堂训练为主渠道,以各种教育活动相辅助。

训练学生自尊自爱,注重仪表;训练学生诚实守信,礼貌待人;训练学生遵规守纪,勤奋学习;训练学生勤劳俭朴,孝敬父母;训练学生严于律己,遵守公德……很多教育者都有这样的困惑:“做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工作,为什么小学生年级越高越不听话,年纪越大习惯越不好呢?是我们的经验欠缺还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是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还是我们思想落后?”如何破解这个疑难呢?笔者以为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学校。

一、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态度“万事开头难。

”入学第一周,学校一定要安排教师进行一系列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为什么不能迟到?”“为什么要戴校徽?”“为什么不能乱扔垃圾?”“为什么要用礼貌用语?”“为什么走路要靠右行?”……都要和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学生懂得做一个小学生日常行为起码要做到的基本规范,端正态度、端正思想努力落实到日常行动中。

小学生正在成长期,在日常行为上会反反复复,具有不确定性,这需要教师不厌其烦地教育,说一次忘记了再说一次,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做得差的适时批评,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事不对人,一定要讲究方法,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态度左右行为,行为久而久之形成习惯。

事在人为,任何时候只要每一位教师看到希望、充满信心,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严格地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学生养成习惯教育流于形式,落实不到位,主要在于监督检查不到位、不及时。

垃圾乱扔没人管;桌椅乱刻没人管;作业没做没人管……有的老师会说:“我一个人要管50多个人,管得过来吗。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方法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开始接触到新的知识和经历新的社交环境。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讨论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方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能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在社交环境中更好地适应和融入。

以下是日常行为规范的一些重要性方面:1. 提高学习效果:小学生在日常行为中时刻遵守规范,比如遵守课堂纪律、完成作业、诚实守信等,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他们会更专注于课堂内容、更有效地完成作业,并且能够更好地和老师和同学合作。

2. 培养自律能力: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自律能力。

当他们习惯于按照规范行事时,不再需要依赖他人监督,自己就能够判断什么是正确与错误。

这种自律的习惯将伴随孩子们一生,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小学生是在一个社交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阶段。

通过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例如尊重他人、分享、关心他人等,孩子们能够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准则呢?以下是一些方法:1. 规范的教育:家庭和学校都可以通过规范的教育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

父母可以为孩子们设立一些家规,例如起床时间、作业时间、娱乐时间等,并定期梳理规则和制定奖惩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教师和班级活动来教导学生遵守规定,例如班级纪律、课堂规则等。

2. 榜样的力量:家长和老师都是孩子们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规范,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会遵守规定。

同时,也要夸奖孩子们当他们按照规范行事时,给予他们正面的鼓励和认可。

3. 适当的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会遇到困惑和挫折。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初探虎林市第一小学王珀针对养成教育,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都提出过少年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所谓“最佳期”理论,认为在这一时期少年儿童个体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人的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

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

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因此,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要把对“祖国的希望”的养成教育放在首位,并常抓不懈。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尾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漫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带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等等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在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大铁锁,在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

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在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

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他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总结报告一、引言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本报告旨在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现状1. 课堂表现:大部分小学生能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走神、窃窃私语、玩手机等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大部分小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题目正确。

但部分学生作业拖沓,粗心大意,错题较多。

3. 出勤与纪律:总体来说,小学生出勤情况良好,但部分学生存在迟到、早退等问题。

在课堂纪律方面,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规定,但部分学生自律性较差。

4. 课外活动:小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但在部分活动中存在纪律松散、互相攀比的现象。

5. 与人交往:大部分小学生懂得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和同学。

但部分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存在自私、任性、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缺失: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缺乏对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

2. 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学校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面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指导。

3. 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等的发展,一些不良信息对小学生的行为惯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学生自律性差:部分学生缺乏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惯和自律性。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大力度推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加强培训和指导。

3.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政府、媒体等应加强对不良信息的监管,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4. 提高学生自律性:通过教育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五、总结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完整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

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

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以“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为具体目标,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研究的内容1、制定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2、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律和方法;四、实施策略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

班会、班队活动,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

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

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3、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强化训练。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具体包括班主任的周会课,少先队活动。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惯。

小学新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

在以上教育理论和教育决策的指导下,我们选择了《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1.本课题以“了解规范,增强意识,形成习惯,促进养成”为宗旨。

遵循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健康人格为核心目标。

2.本课题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为主要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本课题实施,探究一年级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使学生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这一目标努力,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最终让其受益终身。

四、研究的内容(一)现状分析1. 描述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习惯现状我们课题组老师通过日常观察,发现刚刚入学的孩子,最需要补上的是“习惯课”。

有些孩子的认字和计算能力,甚至已经达到了一年级下学期的水平,但是却不会收拾文具,打预备铃了还手忙脚乱;不懂用眼卫生,喜欢的课外书一看就是很久;课堂上随便讲话,离开座位,做小动作;课间随意追逐打闹,捉弄同学;乱扔垃圾,不会扫地;有的孩子甚至吃饭时还吵着要爸爸妈妈喂……家长往往在学科学习上急于求成,生活上却完全包办,造成孩子严重的依赖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但他们却浑然不觉。

2. 分析小学新生不规范行为形成原因①个人因素学生们不知道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对行为习惯不重视。

他们对于一些行为规范的要求还是知道的,但由于自身不重视和缺乏家长和老师的训练,还没有形成习惯。

②家庭因素学生的家长来自于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教育孩子的方法各种各样,有“专制型”“放任型”“溺爱型”“民主型”等。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也是多种层次的。

他们可能关注更多的是孩子的卷面成绩,而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缺乏正确引导。

这就使有些孩子们形成了比较随便,不受拘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另一方面,我校有较多外学区的学生,父母是生意人或农民,他们忙于做生意,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就更疏忽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细 无声 ”的教育效 果。
作为傍 洋并学 生 心 中 的 特 殊 地 位 ,所 以 教 师 成 了学 生最 经 常 、最
直接、最信 赖的模仿对 象 ,教 师的行为 习惯潜 移默化地
影 响 学生 。
3注意 一 日常规训练 。明确规 范具体 要求。一 日常 .
1严 格 执 行课 程 计 划 ,寓养 成教 育 于 各科 教 学 之 .
了解学生行 为习惯 ,找 出不 良现状原 因

中。 我们 要 求教 师都 要 根据 本 学科 的特 点 确定 明确 的 德 育 目标 ,牢 固树立 教 书是 为 了育 人 ,学 习是 为 了作 人 的 思想 观念 ,如语 文 教 师教 《穷人 》一课 ,就让 学 生讨 论 渔 夫 ,桑娜 的 自我 行 为规 范意 识 ,在 热 烈的讨 论 中 ,正确 的道德 观 在学 生 心里 渐渐 地 树立 起来 了 ; 《列 宁 与 卫 兵 》使 学 生 受 到 自觉 遵 守 纪 律 的教 育 ; 《诺 言 》使 学 生 受 到诚 实 讲 信誉 的 教 育 ;地 理 《 黄 河 》一课 ,激 发学 生作 为 黄河 儿 女 的 自豪感和 对 祖 国
的热爱之情 。 2活 跃 校 园 生 活 , 寓 养 成 教 育 于 活 动 之 中 。我 们 首 . 先 确 定 一 批 行 为 规 范 教 育 试 点 班 ,组 织 行 为 规 范 现 场
现 在 的 少年 儿 童行 为状 况 究 竟 如 何 ? 了做 到 有 为
的 放 矢 ,我 们 对 部 分 学 生 家 庭 进 行 了调 查 走 访 发 现 : 我 校 地 处 下 半 城 ,是 小 商 小 贩 、 个 体 户 、 租 房 户 聚 集 区 , 大 部 分 学 生 家 长 思 想 文 化 素 质 低 , 对 自 己 的 孩 子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探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探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探讨作者:闫君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20期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主要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不丢课堂训练的宗旨,辅以各种教育活动。

本文从小学生发展特点及教学现状出发,对有目的的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对教学内容的反复练习两个方面讨论了如何更好地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希望对小学教育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纪律管理;现状分析;活动设计;内容回顾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基本准则也是考验一位教师内涵的基础。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积极地表现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老师应该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成为这个世界灵魂的引导者。

事在人为,任何时候教师只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学生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在日常行为上没有规律性,情绪表达尚且不稳定,需要有老师或是身边的人的耐心引导,教导不分时间的长短,对于教育要赏罚分明,对于孩子好的表现及时表扬,不对的地方也要适时批评,批评要注意对事不对人,有方法的加以引导,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学生良好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为人师表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1]。

目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以应试教育为主,重知识轻能力,而从管理理念上来说,教师的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对于每一位普通的教师来说,通过工作实践的积累,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不讽刺,一视同仁,不偏爱,也不冷漠;对待学生的提问,坚持做到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教学当中不忽略一切微小的事物,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

让日常的一言一行也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规范、引导学生的言行,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则为孩子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对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

良好的行为规范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等,这些规范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专注和自律的习惯,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同时,良好的行为规范也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同学友好相处,能够让孩子们在集体中更受欢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再者,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孩子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基础。

具备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等品质,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规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家中要保持整洁,遵守作息时间,尊老爱幼等。

同时,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

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孩子出现错误时,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批评指责。

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

同时,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张贴标语、举办文明评选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行为规范评价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对违反规范的学生进行批评和教育。

这种评价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遵守行为规范。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培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要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

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教育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教育和培养,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1. 榜样的力量榜样对于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老师和家长应该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展示出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

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他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

2. 规则和奖惩制度建立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可以帮助小学生明确行为准则,并激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学校和家庭应该制定一套规范,包括课堂纪律、礼貌待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

同时,对于遵守规定的孩子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定的孩子要进行适当的惩罚,以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 良好的沟通和引导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引导是培养他们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之一。

家长和老师应该与孩子建立积极的沟通渠道,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予正面的回应和指导。

同时,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们传达正确的行为观念和道德准则,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4. 培养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对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适当给予孩子责任,如分担家务或班级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和环境产生影响。

同时,要鼓励孩子们自觉遵守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并给予适当的激励和鼓励。

5. 多角度教育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需要多方面的教育。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外,社会和媒体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社会可以通过组织公益活动和道德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小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

媒体应该提供健康的影视作品和儿童节目,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家长、学校、社会和媒体都应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和素质较高的人才。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

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研究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成长时期。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学校里大多数独生子女,对于掌握小学生的成长特点,采取相应合适的日常行为管理手段,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教学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前提。

针对当前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有意义的分析研究可以有效了解当前在管理工作中出现管理问题的原因所在,进而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进行研究探索,是现在实行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理性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因此,文章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员提供相关建议和管理策略。

标签: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研究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于儿童的厂长和心智的发育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在加上國家对教育改革的深化与推进,使得教育不仅限于课堂之上,也包含了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这项工作逐渐成为校园管理工作的新问题,新重点。

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成长的初期,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针对小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及心理变化,采取积极的手段进行应对,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的良性发展。

一、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一)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在日常的行为中具有独有的特点:首先是易反复。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处于发育初期,心智尚未成熟,导致他们在纪律方面和自觉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好动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依赖于教师或者相关教育人员多次反复的提醒和教导才能解决。

其次,就是细小琐碎。

因为小学生心理尚不健全,经常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犯下许多小错误,诸如上课小动作,乱丢垃圾等行为,尽管这些违反记录的行为不是很严重,但是却会破坏学校和谐的环境,影响教育效果,不仅容易让学生养成坏的行为习惯,更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最后就是一定程度的他律性。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独生子女的原因,让当代的小学生生活状态非常安逸,导致他们缺少对生活习惯的约束力和自律意识,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对于日常的行为管理不以为意,有些学生还会产生强烈的反抗心理,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多的阻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xx中心校课题组2013年12月26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xx中心校课题组执笔:xx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我校有小学生500人,幼儿200人。

小学部有12个教学班,教职员工近50人。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最近三十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之下,中国的GDP以每年接近于10%的速度增长,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消费结构明显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逐步改善。

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正逐步接近世界先进国家水平。

同时,改革开放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也必将使人们的头脑发生一场思想风暴,公民的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西方思潮强烈的冲击:贪污、腐败、色情、冷漠、自私、损人利己、草菅人命的错误思潮不断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这些现象虽然不是主流思想,虽然只是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国策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衍生物,但却像一颗毒瘤严重侵蚀着我们健康的国体。

如果不切除,势必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恶化,政府官员与人民群众离心离德,人与人之间诚信缺失、唯利是图、恶性竞争频发。

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健康发展,导致在少年儿童中存在着“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依赖性强”等不良习惯。

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

小学生行为规范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训练和养成是提高一代人思想、行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小学阶段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处于萌芽状态,思想表现单纯幼稚,道德认识具有明显的表面性和具体性,纯洁无暇如同一张白纸极具可塑性,其发展性更多的体现在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做到会做。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将会对他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的遇到儿童的本能的行为与冲动被成人强化或改造。

与此同时,儿童一方面体验着与成人和谐一致的愉快,另一方面体验着不一致的冲击和不快。

儿童正是在这种愉快和不愉快的交织运作中,开始了思想道德社会化的过程——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适应该社会的思想,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方式的过程。

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

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们课题组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本着研究小学生日常行为基本特点,发现形成这种基本特点的渊源,并致力于改造行为习惯不良生,使小学生克服思想品德社会化进程中的不愉快,逐步养成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之规定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当代建构主义者(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

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

只是建构主义者更重视后一种建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发展起供日后提取出来以指导活动的图式或命题网络,相反,他们形成的对概念的理解是丰富的、有着经验背景的,从而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地建构起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

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总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和信息。

即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叶圣陶:“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4、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理论5、斯纳金的强化理论6、维果茨基的内化理论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本课题研究的独特之处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

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

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

本课题的研究指定性强,范围窄小,可操作性强。

主要研究像这种背景复杂(四所学校整合为一,小学、初中老师混合体,城乡学生混合体,矿山与农村文化融合体)的学校学生的行为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对本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广泛深入调查,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有代表性的群体,调查群体成员日常行为主体表现。

细化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类型,日常行为习惯较好类型、一般类型、较差类型、很差类型。

2、调查各类型对象所在群体中所占比例,概括出各种类型对象具有的普遍共性的行为具体特点。

重点研究行为习惯不良生各个阶段的表现,发展规律,教育干预影响力度。

3、查阅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探索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各种生活环境背景下形成当前小学生日常行为状态的缘由。

4、剖析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接受良好行为规范并转化为持久意志品质的优势方面和阻力。

研究如何克服身体心理主观方面和外界客观方面的阻力,自主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形成高尚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

5、施教者教育方法现状,利弊,改善教育方法的探索。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两年来,我校全体实验教师紧紧围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展开了研究与实验,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深入调查掌握实际情况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对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教书育人的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载体,是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

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

集中学习了有关习惯培养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教研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选派教师积极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家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德育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实验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紧密联系实际,深入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行为习惯的情况,解决教师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惑,我们的实验教师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

针对实验班发放问卷调查200份,广泛收集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表现,主要调查学生是否孝敬父母长辈,是否能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有无预习的好习惯,是否有浪费现象,索要较多零花钱,在诚信方面的表现,与在校不同,以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信息是比较难掌握的,老师能够通过长期调研比较真实获得学生在校行为习惯表征,与学生在家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在2011年、2012年分两次进行了调查,撰写了调查报告,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3、进行家长访谈,进一步了解小学生在家庭、社会上的行为特点。

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信息由于家长出于各种考虑不可避免带有不准确性或片面性,于是我们的主研人员有目的有选择有针对的进行了家长访谈,趋于真实的对调查者进行了解,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比较客观的掌握了小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习惯。

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撰写分析报告。

4、多措并举全方位大面积进行小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习惯调查研究。

(1)通过访谈班主任、科任教师了解学生班主任老师长期持久的对学生的了解是最客观实际的,实验教师设计好访谈流程,在很随意放松的氛围中自然留露出同学的最准确的评价,由于事先没有戒备,没有刻意的装饰,从头至尾都是以闲聊的方式进行,所以得到的评价是很符合学生实际表现的。

这样保持经常,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即全面深入客观,又避免了兴师动众产生失真。

实验教师由于事先设计好了访谈步骤,自然能够抓住自己想要的材料取精华去糟粕形成论据,支撑研究。

(2)通过长期观察、交谈了解学生我们组的实验教师有班主任,有教几个年级副科的科任教师,都是教学一线教师,有机会接触学生,都能够带着目标悄无声息地和学生交谈,观察学生行为举止,敏锐的捕捉到学生内心的声音,了解小学生行为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