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人们对各年龄称谓大全
年龄对应的古代称呼
年龄对应的古代称呼
年龄对应的古代称呼如下: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1到100岁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是什么
古时,人们交流时,不会直接说自己多少岁。
而是会用年龄称谓来代替,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
比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整理了古人对年龄的称谓,欢迎阅读。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
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
2岁:孩提。
8岁:总角、童龇、始龀、髫年、始龀、龆年。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夕之年。
15岁:及笄、束发、舞象之年、成童、郑玄。
16岁:二八、破瓜、碧玉年华。
20岁:加冠、结发、弱冠、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克壮、半老徐娘。
40岁:不惑(不惑之年)。
50岁: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高龄、下寿、耆。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中寿、伞寿。
88岁:米寿。
90岁:上寿、鲐背。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期颐之年、上寿。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
中国古时对各年龄段的称呼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tiáo)年——指女孩7岁。
垂髫(tiáo):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古时年龄称谓
古时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指青少年。
弱冠——指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艾、知天命、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悬车之年——70岁
伞寿——80岁寿辰。
杖朝之年——80岁
耄[mao]耋[die]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九十岁也可称耄耋之年。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米寿——指88岁。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之年——90岁 鲐背:指长寿老人。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女孩: 金钗之年——12岁 豆蔻之年——13岁 及笈之年——15岁
破瓜、碧玉之年——16岁
(摽)梅之年——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待年、待字、待字闺中——指女子成年待嫁。
女子到了十五岁后已到出嫁年岁。
古代对各个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
《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古代年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1. 赤子:初生的婴儿。
举例: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
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
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
<<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如: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
如:《礼记。
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举例:《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 及笄:女子十五岁。
举例:《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举例:《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男子二十岁。
如:《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 而立:三十岁。
举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 不惑:四十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年龄称谓大全0岁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赤子:刚生的婴儿,后比喻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诚的人。
“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襁褓: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
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碎耳。
”周晔,指婴儿周岁。
我现在只有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孩,生在你死以后,才一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
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两家生子时一样聪明8岁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童龀[ch6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始龀、髫年:女孩7岁。
始龀、龆年:男孩8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tiao:龆年(儿童换牙之年。
引申幼年)tiao髫:古时候小孩前额下垂的头发,9岁九龄:9岁。
黄口:10岁以下。
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
束发:男子十五岁。
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岁,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
《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
此俗缘于古时岭南多象,秦朝特在左江流域设置象郡。
至明代广西还设有驯象卫,用象作为生产及运输工具,有象耕象舞之习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称谓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古代文化常识(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
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设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
明代内阁为最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
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
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
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寺即官署。
九寺即九卿之官署。
汉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谓之九寺大卿。
历代略有变动,迄于清皆因之。
(1)光禄寺:掌宫廷宿卫及侍从,北齐以后掌膳食帐幕,唐以后始专司膳。
(2)太仆寺:掌舆马畜牧之事,北齐始曰太仆寺,清光绪改革官制时并入陆军部。
(3)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未废。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简单)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周晬,指婴儿周岁。
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始龀[chèn]、髫年:女孩七岁,男孩八岁。
《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结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指刚成年。
指二十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克壮:正当壮年。
古代三十岁为壮。
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志学之年:15岁为“志学之年”。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耆[qí]:均指60岁。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0岁:初度、赤子、襁褓、汤饼之会;2岁:孩提。
8岁:总角;9岁:黄口;10岁:幼学。
12岁:金钗之年;13岁:豆蔻、十三、舞夕之年;15岁:及笄、志学之年、束发、舞象之年、成童。
16岁:二八;20岁:加冠、结发、弱冠;24岁:花信年华。
30岁:而立之年、始室;40岁:不惑之年;50岁:艾、知命之年。
54岁:六九年;60岁:耳顺之年、花甲、耆;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耋;77岁:喜寿;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
88岁:米寿;90岁:鲐背之年;99岁:白寿。
100岁:上寿;108岁:茶寿;140岁:双稀、双庆1、不满周岁---襁褓;2、女孩7岁---髫年;3、男孩8岁---龆年;4、10岁以下--黄口;5、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6、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7、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8、/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10、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11、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12、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13、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年龄的别称0岁:度、孩提、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1岁:牙牙、周晬。
2岁:孩提:8岁:总角、童龀、髫龀、始龀、髫年、龆年、黄口。
9岁:九龄:黄口、指数之年。
10岁:幼学、外傅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豆蔻、舞勺之年。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古代对各阶段年龄不同的称呼
国学分享 2018-09-13 21:40:41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_——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古代各年龄段专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 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3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亦作“孩抱”。
4( 龆龀:儿童换齿。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 幼学:十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 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 及笄: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10( 束发:男子十五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11( 破瓜: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
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 弱冠 :男子二十岁。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1( 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 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古代的年龄称谓大全
称谓指人们因亲属或其他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称呼、名称。
称谓的使用,多种多样。
下面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年龄称谓,希望大家喜欢!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1.初度:生日之时。
出自《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后也称生日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
2.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3.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4.孩提:两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5.龆龀:儿童换齿年龄。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6.垂髫: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儿童或童年。
7.幼学:十岁左右。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岁日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8.总角: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儿童。
《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9.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后指儿童。
10.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即指古代女子十二岁开始戴钗梳妆。
11.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后称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古代不同年龄的名称
古代不同年龄的名称
古代对不同年龄的名称有很多种,例如:
不满周岁被称为襁褓。
2至3岁称为孩提。
女孩7岁,男孩8岁称为始龀。
幼年泛称总角。
童年称为垂髫。
10岁以下统称为黄口。
女子12岁称为金钗之年。
女子13岁称为豆蔻年华。
女子15岁称为及笄之年。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20岁称为桃李年华。
女子24岁称为花信年华。
男子20岁称为弱冠之年。
男子30岁称为而立之年。
男子40岁称为不惑之年。
男子50岁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称为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称为杖朝之年。
90岁称为鲐背之年。
100岁称为期颐。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对应的年龄
出生三天 周岁 幼年
童年时代 童年
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 9岁 10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 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13岁
指女子15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 出嫁的年岁。
男十五岁~二十岁。 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指男子20岁。弱,弱小。 指30岁。 指40岁。 指四十 指50岁。 指60岁。 指70岁。
指老年,又称“白首”。 指八九十岁。 指长寿老人。 指长寿老人。 指百岁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列表
称谓
汤饼 初度 生小 总ຫໍສະໝຸດ 垂髫 始龀 教数 外傅束发
舞勺 及笄 舞象 待年 弱冠 而立 不惑 强壮 艾 花甲(耳顺) 古稀 皓首 耄耋 黄发 鲐背 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从0岁到100岁称谓大全1、幼年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旧俗小儿出生三日。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婴儿的皮肤呈色。
孩提:指2- -3岁的儿童。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
垂髫:亦作垂龆。
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
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
九龄:为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左右。
2、少年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
豆蔻:女子13、14岁。
二七之年:女孩14岁。
及笄:指女子15岁。
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 -15岁期间。
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
束发:男子15岁。
3、青年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好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
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
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而立:男子30岁。
始室:30岁。
4、中年不惑:男子40岁。
艾:50岁。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岁。
六九年:54岁5、老年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古稀、从心之年:70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及解释1、桃李年华、摽梅之年:是二十岁女子的代称。
2、花信年华:指24岁,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3、半老徐娘:具体应该指30-40岁左右的女子。
4、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5、而立之年:男性三十岁称而立之年。
6、不惑之年:指的是人的岁数到接近四十岁或四十岁。
7、强壮之年:中国古代称男子三十到四十为壮年。
8、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的是50岁。
9、花甲之年、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的人。
10、古稀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男子70岁。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岁和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中国古代年龄的别称,你知道吗?
⽂/⽹络编辑制作/荷花⼩⼥⼦
1、不满周岁---襁褓;
2、⼥孩7岁---髫年;
3、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
5、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钗之年;
6、13岁(⼥)---⾖蔻年华, 15岁(⼥)---及笄之年; 16岁(⼥)---破⽠年华、碧⽟年华;
7、20岁(⼥)---桃李年华; 24岁(⼥)---花信年华;⾄出嫁-----梅之年;
8、/⾄30岁(⼥)--半⽼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之年;
9、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0、50岁------年逾半百、知⾮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衍之年;
11、60岁------花甲、平头甲⼦、⽿顺之年、杖乡之年;
12、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13、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我国对不同年龄的⼈给予了不同的称谓。
这些称谓⼀般都是古已有之。
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知道⼤概的年龄。
年龄的别称
孩提幼⼉时期
总⾓童年时期
及笄⼥⼦15岁
弱冠男⼦20岁
花信⼥⼦24岁
⽽⽴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寿88岁
⽩寿99岁
耄耄80-90岁
期颐100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时人们对各年龄称谓大全
你知道吗?在古代,从婴孩呱呱坠地到百岁老者,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特定的称谓,男生和女生的称谓也有区别,让我们看看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年龄也可以说的这么美!
幼年
度:小儿初生之时。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男孩8岁,女孩7岁。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九龄:9岁。
指数之年:9岁。
黄口:10岁以下。
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
外傅之年:儿童10岁。
少年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13至15岁。
及笄[ jī]:指女子15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青年
成童:15或15稍上的年岁。
舞象之年:少年15至20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女子16岁。
加冠:指男子20岁。
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弱冠: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30岁,因为《论语》有言,“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始室:30岁。
《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30岁为壮。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中年
不惑(不惑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
艾:50岁。
《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50岁。
六九年:即54岁。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 qí]: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耄[mào]:古称八十岁至九十岁的年纪,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
耋[dié] :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耄耋之年、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伞寿:80岁寿辰。
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
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
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
中国的文字真是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意味深长。
你的年龄在古代怎么称呼呢?相信了解了以上关于古人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会对各位有一定的帮助。
在库拍APP
线上拍卖平台有很多可以共同交流艺术与鉴赏的收藏爱好者,并且平台上的艺术品都有收藏界大咖的推荐,可以为你的收藏作为参考。
为了保证品质和真实性,对商户和机构都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并与送拍机构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做推荐人。
吸收了马未都等数百位收藏、艺术名家,通过文字、语音、照片等方式为拍品进行推荐,可以让收藏玩家更加了解艺术品和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这样,艺术品不论是投资或者收藏就不至于迷失,成功几率也会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