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研项目的选题及申报技巧(陈正洪)---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1-01-14T03:08:05.959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0年第14期作者:洪程1 张宁歆2 陈经纬1[导读] 随着近年来全国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建设,气象观测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

(1.全椒县气象局 239500;2.滁州市气象局 233200)摘要:随着近年来全国自动气象站的广泛建设,气象观测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

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准确性。

审核员应结合由软件产生的错误信息来分析地面气象数据的合理性,该错误信息通过应用相关的地面气象数据质量管理软件在确保地面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首先阐述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和内容,并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管理方法,以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量;控制方法引言众所周知,地面气象观测采集到的数据是进行气候预报以及预测分析的基本资料,同时还是预防灾害与减轻灾害的基础数据,可是在现实工作过程中,气象数据测算取决于若干层面与各种要素,如此就出现了观测数据质量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有效整理与归纳数据,关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控工作,提升数据的可靠性,此乃现阶段气象数据观测人员面临的关键任务,从而充分满足与适应新形势发展需求。

1.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量控制的作用及意义通常而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控就是对观测的气象数据展开分析与质检,与此同时对各组数据质量控制的实际状况做好相应的登记,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中不正确的数据,同时及时将数据修正。

一般条件下,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必须要开展采集与读数、传递与编码等步骤,各步骤的气象观测数据基本上会所有偏差,因而,综合质量控制必须要严格贯彻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整个过程。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综合质控工作不但需要持续健全与更新质控系统,并且还需要强化观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气象观测数据各步骤的质控工作,在提升气象观测数据内在质量的过程中,还可以推进气象观测数据充分服务于天气预报及预测。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国家⽓象局⽓象科学基⾦管理办法⽂号:国⽓科字[1987]第025号颁布⽇期:1987-05-06执⾏⽇期:1987-05-0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录第⼀章总则第⼆章⽓象科学基⾦课题的申请和审批第三章经费管理第四章科研成果管理、评议、奖励第⼀章总则第⼀条:根据《⽓象科学技术研究体制改⾰⽅案》,从⼀九⼋六年起,国家⽓象局对⽓象科研计划中的⼀部分应⽤基础性、规律性(包括创新的预报⽅法)的研究项⽬试⾏基⾦制。

为此,设⽴国家⽓象局⽓象科学基⾦(以下简称⽓象科学基⾦)。

第⼆条:⽓象科学基⾦是部门基⾦,主要⾯向全国⽓象科研、业务、教学单位。

⽓象部门之外的⾼等院校、科研单位也可申请。

第三条:国家⽓象局设⽴⽓象科学基⾦委员会,并下设若⼲个⽓象科学基⾦项⽬评审组。

⽓象科学基⾦委员会是⽓象科学基⾦的最⾼领导机构。

⽓象科学基⾦评审组是⽓象科学基⾦委员会的执⾏机构。

⽓象科学基⾦委员会的委员和⽓象科学基⾦项⽬评审组成员,实⾏任期制,每三年轮换⼆分之⼀,任期三年。

⽓象科学基⾦委员会和⽓象科学基⾦项⽬评审组的办事机构分别设在国家⽓象局科教司、有关省(⾃治区、直辖市)⽓象局和⽓象科学研究院的科教处。

第四条:⽓象科学基⾦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和修改基⾦有关政策和章程;聘任⽓象科学基⾦项⽬评审组成员;审定各项⽬科研规划,掌握基⾦的⽀持⽅向;听取和审查⽓象科学基⾦项⽬评审组的年度计划和⼯作报告;审定各项⽬科研经费额度;发布⽓象科学基⾦的项⽬指南。

⽓象科学基⾦项⽬评审组的主要任务是:拟定本项⽬的规划;拟定本项⽬的项⽬指南;评审和批准申请的课题及其经费;检查课题进度,审理验收结束的课题,上报年度计划和总结。

⽓象科学基⾦委员会和⽓象科学基⾦项⽬评审组办事的机构主要任务是:承办⽓象科学基⾦委员会或⽓象科学基⾦项⽬评审组⽇常事务性⼯作;建⽴、保管项⽬和课题档案;其它有关事宜。

第五条:⽓象科学基⾦的经费主要来⾃国家科委拨给的科技三项费和机关团体、个⼈捐助。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doc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doc

中国气象局软科学课题研究成果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有关问题研究韩苏明孙浩锡徐为根(江苏省气象局,南京210008)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标准化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已成为一个国家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气象工作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前瞻性作用。

气象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气象探测、信息传输与加工、预报服务、气象科研及各项管理等都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象标准化在气象事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构建“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气象标准化是推进气象事业结构调整和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发挥现代化建设总体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全社会气象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促进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业务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2004年中国气象局将发展和加强气象标准化工作列入气象事业发展战略顶层设计之中,采取了筹备成立“全国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立气象标准化队伍,研究了解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

气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气象标准在气象装备生产、雷电防护、规范业务技术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是,面对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还处于相当薄弱和滞后的状态,还有大量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有待制定、修订。

另一方面,全球科技与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各国对标准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我国把搞好技术标准化建设作为加入WTO后的“三大战略”之一,这对气象标准化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国家标准化建设和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本课题结合我国气象标准化的现状和新的要求,对未来气象标准化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推进气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期为我国气象标准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决策支持。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

气象科技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分析气象科技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增加科学素养,以及推动气象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气象科技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开展气象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气象科技活动进行详细的策划,以实现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标设定1.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度,增加科学素养。

2.推动气象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推动科技创新。

4.加强气象科技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应用,促进学科融合。

三、活动内容设计1.科普讲座(1)邀请专业的气象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针对气象科学的基础知识、气象观测技术、气象预报方法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

(2)讲座内容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并提供问答环节,以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气象科学的理解。

2.科技展览(1)通过设立展台展示气象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展示各个领域中气象科技发挥的作用。

(2)邀请各个气象科技企业、机构以及高校的研究团队参展,并提供互动体验,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气象科技的应用。

3.专题研讨会(1)邀请专家学者针对气象科技领域的前沿研究论文进行讲解和讨论,以促进气象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2)组织学生和年轻科研人员参与研讨会,并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以促进气象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4.创新竞赛(1)组织气象科技的创新竞赛,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和创业团队参与。

(2)竞赛内容可包括新型气象观测仪器的设计、气象大数据的应用、天气预报模型的研发等方面的创新,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气象科技的应用。

5.科普活动体验(1)组织公众参与气象科技的体验活动,如云图制作、风力模拟等。

(2)向参与活动的公众发放科普材料和宣传资料,以便后续进一步加深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

四、活动组织架构1.筹备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和组织安排。

2.宣传组: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包括制作宣传海报、发布活动信息等。

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

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

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科技论文是科技活动产出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的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气象科技论文怎么写1、科技论文的选题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

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

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

写作时要确定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

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

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

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科技论文的准备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

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

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

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国气科字[1987]第025号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国气科字[1987]第025号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正文:---------------------------------------------------------------------------------------------------------------------------------------------------- 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管理办法(1987年5月6日国气科字〔1987〕第02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气象科学技术研究课题(简称气象科技课题或课题)系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气象科学基金项目、气象科技“短平快”项目等以外的本部门所管理的气象科技研究课题。

第二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拨给的科技三项费,重大专项研究费,气象科研事业费(扣除研究机构包干部分),国家气象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单独拨付的气象科技发展研究的经费。

第三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的管理,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两级管理。

属于国家气象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投资的研究课题由双方共同管理,并协商确定某一方为主。

对于列为国家气象局的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要按本办法代行管理工作。

第二章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计划的制定和组织管理第四条:气象科技研究课题实行计划管理。

国家气象局根据全国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全国重点气象科技研究课题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根据各自的气象科技、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制定相应的气象科技研究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能在近期内投入业务应用的课题要有明确的使用单位。

第五条:年度实施计划中的研究课题,国家气象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可以根据课题的性质和实际情况,在每年一月底以前发布年度的项目指南。

落实研究课题时,采取招标和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协作的办法,择优落实承担单位和承担者。

气象类课题申请书模板(3篇)

气象类课题申请书模板(3篇)

第1篇一、封面(以下内容用黑体字,加粗)气象类课题申请书申请单位: ______________申请人: ______________申请日期: ______________二、课题名称(以下内容用二号黑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题来源(以下内容用三号宋体字)本课题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以下内容用四号楷体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气象灾害的频繁发生,气象科学在防灾减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际意义:本研究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研究内容与目标(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研究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研究目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研究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技术路线(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研究进度安排(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预期成果(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学术论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专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软件著作权(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经费预算(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设备购置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材料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差旅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费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课题组人员及分工(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1. 课题负责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题组成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研究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申请单位意见(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评审专家意见(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评审专家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审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审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申请单位盖章(以下内容用五号仿宋字,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申请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1. 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特点与防治

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特点与防治

16引言在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背景下,气象灾害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气象灾害愈加突出。

城市人口的迅速聚集和下垫面的快速变化导致城市环境的脆弱性不断增加,特大城市的极端气象事件呈明显增加态势。

城市气象灾害背景与现状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面积不足国土10%的城市,城市占有一个国家大量的财富和社会资源,同时消耗很多能源和自然资源,城市气象灾害会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图1)。

1.气候变化与城市气象灾害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已经完成并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目前正在进行第六次评估工作,历次评估报告不断揭示近百年来全球持续增温,随之而来是极端气候和气象事件的频发,人类活动引发增温的信度愈来愈高。

气候变化不确定因素不断积累酝酿的大背景下,人类面临气象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

城市化的进程,正不断改变下垫面的状况,对周围小气候产生的反馈越来越大,城市的灾害性气象条件越来越成熟,城市极端气象灾害呈现加速发展态势。

从长期来看,不断增加的气候变化可能超出自然系统、人工管理系统和人类生活系统的适应能力,产生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引起全球范围内的不确定性变化和对地球系统新的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气象灾害特点与防治陈正洪陈正洪,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大气科学博士后,2007—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科技规划、气象史、气象灾害、气象科学普及与政策。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近70篇,出版著作4部,获得学术荣誉近10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17CITY AND DISASTER REDUCTION解。

地球内部未知物质的释放会加大气象要素的不确定性变化,这种不确定性的流转会使已知气象灾害变成未知气象灾害。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附件1: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候选项目名称:所属学科(专业):推荐单位:联系电话: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北京市气象局科技发展处二OO八年六月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填写说明《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适用于《北京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中设置的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

《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是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大小为大十六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其指定的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

装订后《北京市气象局气象科研开发奖推荐书》不需另附加封面。

一、封面1、所属学科(专业):指推荐奖项应属哪一个学科(专业),需按下列学科(专业)之一填写:A.大气科学;B.气候变化与应用气象;C. 计算机、通信与探测技术、D、其他;2、推荐单位或推荐人:指组织推荐奖项的各直属单位、各区县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直属科研、业务单位、各区县气象局、科技服务与产业管理职能部门。

二、被推荐项目基本情况《被推荐项目名称》(中文):应当简明、准确地反映出项目的技术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个汉字。

《主要完成人》按《北京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主要完成单位》按《北京市气象局科学技术工作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主要完成单位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任务来源》在相应的字母上划“√”。

1、国家计划:指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2、部委计划:指国家计划以外,由国务院各部委下达的项目;3、省级计划:指国家计划以外,由省级(或通过有关厅局)下达的项目;4、基金资助:指国家基金形式资助的项目;5、其他:不能归属于上述各类的研究开发的项目。

气象学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气象学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气象学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其中洪水是常见且危害巨大的一种。

气象学作为研究大气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和预测,能够为城市防洪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洪水带来的损失。

以下将介绍一些气象学在城市防洪规划中的实际应用案例。

在城市名称 1,曾经遭受过一场严重的暴雨洪水灾害。

由于城市的排水系统老化,加上对气象变化的预估不足,导致洪水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在这次灾害之后,当地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城市的防洪体系。

气象部门通过对该地区历史气象数据的深入研究,发现该地区在夏季容易受到来自风向方向的强对流天气影响,暴雨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较高。

基于这些数据,城市规划部门在设计防洪设施时,增加了排水管道的直径和数量,并在容易积水的区域建设了蓄水池和泵站,以提高城市的排水能力。

同时,气象部门还与水利部门合作,建立了实时的气象监测和预警系统。

当预测到有强降雨天气时,能够提前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如关闭河道闸门、疏散低洼地区的居民等。

城市名称 2是一个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每年雨季都会面临河水上涨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气象部门与水利部门联合开展了一项长期的研究项目。

他们通过对当地气象条件和河流水文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当上游地区出现连续的强降雨时,河水的流量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从而给城市带来洪水风险。

基于这一发现,城市规划部门在河流沿岸建设了高标准的防洪堤,并在堤内设置了绿化带和休闲步道,既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又美化了城市环境。

此外,气象部门还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技术,对上游地区的降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为水利部门的调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当预计河水流量将超过警戒线时,水利部门会提前开闸放水,降低河道水位,从而减轻洪水对城市的压力。

城市名称 3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在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气象因素对防洪的影响。

气象灾害应急政策研究与建议

气象灾害应急政策研究与建议

气象灾害应急政策研究与建议陈正洪【摘要】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ith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loss was 70% in total loss of natural disaste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ve been largely beyond the departments and regional category, thus becoming the major concern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Meteorological dis- aster emergency policy research is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due to great influence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n the city development.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olicy-making should base on the integrated, systematic analysis. China is just in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it should take all possible extreme meteo- rological disaster emergency policy into considerat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中国气象灾害严重,气象灾害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总损失的70%以上。

农业气象 课题申报范文

农业气象 课题申报范文

农业气象课题申报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我是某某农业气象研究中心的一名研究员,特此致函,希望能向您申报一个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课题。

课题名称: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测研究一、课题背景:气象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准确地预测和应对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当前农业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气象灾害频发,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开展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预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气象要素的收集和分析,深入探讨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建立相应的预测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测,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三、课题内容:1. 收集和整理历史气象数据,分析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规律;2. 研究农作物对不同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确定气象因素的优先影响因素;3. 开展气象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研究,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 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类型,研究应对策略和措施,提高农作物抗灾能力;5. 验证和评估气象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四、预期成果:1. 建立了气象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分析模型,揭示了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规律;2. 研发了一种准确的气象预测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农业气象服务;3. 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气象灾害的策略和措施,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灾能力;4.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提升了国内农业气象研究的学术影响力。

五、研究计划:本课题计划为期三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年:收集和整理历史气象数据,分析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规律;2. 第二年:研究农作物对不同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确定气象因素的优先影响因素;3. 第三年:开展气象预测模型的建立和优化研究,验证和评估模型的有效性,提出应对策略和措施。

六、课题经费:本课题预计需要经费xxxx万元,用于设备购置、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人员工资等方面。

以上是本课题的申报内容,诚恳希望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气象数据分析开题报告(3篇)

气象数据分析开题报告(3篇)

第1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气象数据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气象数据分析不仅能够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为城市规划、农业种植、水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开展气象数据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与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任务如下:1. 收集整理气象数据,包括历史气象观测数据、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等;2. 对气象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3. 利用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4. 建立气象预报模型,提高预报准确率;5. 探索气象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气象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国内外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气象数据、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等,整理成统一的格式,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气象数据预处理对收集到的气象数据进行清洗、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预处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气象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数据挖掘技术等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包括:① 气象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② 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③ 气象灾害的预警分析。

(4)气象预报模型建立基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建立气象预报模型,提高预报准确率。

(5)气象数据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探讨气象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气象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1)统计学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挖掘技术运用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

(3)机器学习方法运用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气象预报模型。

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预案

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预案

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预案第1章引言 (4)1.1 气象科技创新的意义 (4)1.2 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4)第2章气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4)2.1 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4)2.2 气象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4)2.3 气象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5)第3章气象观测技术 (5)3.1 观测设备研发 (5)3.2 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5)3.3 观测技术标准化 (5)第4章气象预报技术 (5)4.1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 (5)4.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5)4.3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 (5)第5章气象信息化 (5)5.1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 (5)5.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5)5.3 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第6章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 (5)6.1 气象灾害预警技术 (5)6.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5)6.3 气象灾害防御策略 (5)第7章气候变化研究 (5)7.1 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 (5)7.2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5)7.3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5)第8章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5)8.1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与方法 (5)8.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 (5)8.3 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 (5)第9章气象卫星与遥感技术 (5)9.1 气象卫星研发与应用 (5)9.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5)9.3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与分析 (5)第10章气象教育与培训 (6)10.1 气象人才培养 (6)10.2 气象科普宣传 (6)10.3 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 (6)第11章气象国际合作与交流 (6)11.1 国际合作项目 (6)11.3 气象技术引进与输出 (6)第12章气象科技创新保障措施 (6)12.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6)12.2 资金投入与支持政策 (6)12.3 气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实践案例 (6)第1章引言 (6)1.1 气象科技创新的意义 (6)1.2 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6)第2章气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7)2.1 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目标 (7)2.2 气象科技创新重点领域 (7)2.3 气象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8)第3章气象观测技术 (8)3.1 观测设备研发 (8)3.2 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8)3.3 观测技术标准化 (9)第4章气象预报技术 (9)4.1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 (9)4.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 (10)4.3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 (10)第5章气象信息化 (10)5.1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 (11)5.1.1 气象信息资源概述 (11)5.1.2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11)5.1.3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1)5.1.4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案例分析 (11)5.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1)5.2.1 大数据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1)5.2.2 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1)5.2.3 气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11)5.3 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1)5.3.1 气象观测系统 (12)5.3.2 气象通信网络 (12)5.3.3 气象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 (12)5.3.4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12)第6章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 (12)6.1 气象灾害预警技术 (12)6.1.1 预警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 (12)6.1.2 预警模型与算法 (12)6.1.3 预警信息发布技术 (12)6.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12)6.2.1 灾害风险识别 (13)6.2.2 灾害风险评估 (13)6.3 气象灾害防御策略 (13)6.3.1 政策法规建设 (13)6.3.2 防御措施 (13)6.3.3 应急处置与救援 (13)6.3.4 宣传教育与培训 (13)第7章气候变化研究 (13)7.1 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 (13)7.1.1 监测手段与技术 (14)7.1.2 气候变化评估指标 (14)7.1.3 我国气候变化的监测与评估 (14)7.2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 (14)7.2.1 自然生态系统影响 (14)7.2.2 人类社会影响 (14)7.2.3 经济领域影响 (15)7.3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 (15)7.3.1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15)7.3.2 生态系统适应 (15)7.3.3 经济社会适应 (15)7.3.4 城市适应 (15)第8章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16)8.1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与方法 (16)8.1.1 云种子技术 (16)8.1.2 地面加热技术 (16)8.1.3 激光和微波技术 (16)8.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 (16)8.2.1 云种子作业技术 (16)8.2.2 地面加热作业技术 (16)8.2.3 激光和微波作业技术 (16)8.3 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 (17)8.3.1 模拟试验 (17)8.3.2 实测数据对比 (17)8.3.3 经济效益评估 (17)8.3.4 社会影响评估 (17)第9章气象卫星与遥感技术 (17)9.1 气象卫星研发与应用 (17)9.1.1 气象卫星研发历程 (17)9.1.2 气象卫星类型及特点 (17)9.1.3 气象卫星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8)9.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8)9.2.1 遥感技术简介 (18)9.2.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 (18)9.3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与分析 (18)9.3.1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方法 (19)第10章气象教育与培训 (19)10.1 气象人才培养 (19)10.1.1 高等教育 (19)10.1.2 职业教育 (19)10.1.3 研究生教育 (19)10.2 气象科普宣传 (20)10.2.1 科普宣传内容 (20)10.2.2 宣传方式 (20)10.2.3 气象科普活动 (20)10.3 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 (20)10.3.1 培训内容 (20)10.3.2 培训形式 (20)10.3.3 培训效果 (20)第11章气象国际合作与交流 (20)11.1 国际合作项目 (20)11.1.1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 (21)11.1.2 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合作项目 (21)11.1.3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气象合作 (21)11.2 国际气象组织与会议 (21)11.2.1 世界气象组织(WMO) (21)11.2.2 国际气象与大气科学协会(IAMAS) (21)11.2.3 国际气象会议 (21)11.3 气象技术引进与输出 (21)11.3.1 气象技术引进 (21)11.3.2 气象技术输出 (21)第12章气象科技创新保障措施 (22)12.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 (22)12.2 资金投入与支持政策 (22)12.3 气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实践案例 (22)好的,以下是一份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预案的目录:第1章引言1.1 气象科技创新的意义1.2 预案的目的和适用范围第2章气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2.1 气象科技创新发展目标2.2 气象科技创新重点领域2.3 气象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第3章气象观测技术3.1 观测设备研发3.2 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3 观测技术标准化第4章气象预报技术4.1 数值天气预报技术4.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报中的应用4.3 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技术第5章气象信息化5.1 气象信息资源共享5.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气象领域的应用5.3 气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第6章气象灾害预警与防御6.1 气象灾害预警技术6.2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6.3 气象灾害防御策略第7章气候变化研究7.1 气候变化监测与评估7.2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7.3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第8章人工影响天气技术8.1 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与方法8.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8.3 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第9章气象卫星与遥感技术9.1 气象卫星研发与应用9.2 遥感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9.3 气象卫星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0章气象教育与培训10.1 气象人才培养10.2 气象科普宣传10.3 气象继续教育与培训第11章气象国际合作与交流11.1 国际合作项目11.2 国际气象组织与会议11.3 气象技术引进与输出第12章气象科技创新保障措施12.1 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12.2 资金投入与支持政策12.3 气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实践案例希望这个目录对您有所帮助。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1世纪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预估试验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1世纪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预估试验

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21世纪江淮流域极端降水的预估试验崔妍;江志红;陈威霖【摘要】利用1961-1990年江准流域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CM3 SRES A1B情景下模式预估资料,采用典型相关分析统计降尺度方法,评估降尺度模型对当前极端降水指数的模拟能力,并对21世纪中期和末期的极端降水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通过降尺度能够有效改善HadCM3对区域气候特征的模拟能力,极端降水指数气候平均态相对误差降低了30%~100%,但降尺度结果仍然在冬季存在湿偏差、夏季存在干偏差;在SRES A1B排放情景下,该区域大部分站点的极端强降水事件将增多,强度增大,极端强降水指数的变化幅度高于平均降水指数,且夏季增幅高于冬季;冬季极端降水贡献率(R95t)在21世纪中期和末期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4%和25%,夏季则分别增加24%和32%.【期刊名称】《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年(卷),期】2010(006)006【总页数】6页(P405-410)【关键词】统计降尺度;典型相关分析;极端降水;预估【作者】崔妍;江志红;陈威霖【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近年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的持续变暖,一方面与气温有关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变暖导致水循环变化,强降水及极端降水事件趋于增多[1]。

江淮流域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是区域气候变化的高度敏感区,进行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尺度气候变化的模拟与预估,对于提高该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全球气候模式(GCM)是大尺度气候变化模拟及预估的最主要研究工具,但是,由于全球模式空间分辨率一般较低,因此很难由全球气候模式直接获取区域气候变化细节特征。

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 乔洪波[1];陈正洪[2]
作者机构: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出版物刊名: 自然科学史研究
页码: 503-504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4期
主题词: 学术研讨会;科技史;世界气象组织;气象局;气象事业;研讨会综述
摘要: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8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共同协办。

2014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指南

2014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指南
雷达卫星等资料被有效同化到GRAPES-TYM;模式台风强度及风雨短期短时预报能力明显提高;建成台风强度及风雨集合预报系统,可提供台风强度及风雨概率预报产品和海洋气象要素网格化预报试验产品。
106
全球高分辨率模式的对流及其与云微物理相互作用的参数化方案研发
基于Zhang-McFarlane对流参数化方案,发展适用于10~50km分辨率全球GRAPES模式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包括:对流起始及闭合、对流层低层环境水汽及干空气的卷入效应、对流卷入卷出及其微物理过程、对流云与层云的相互作用等的改进与研发。利用最新的外场科学试验(如:华南暴雨试验和青藏高原试验等)观测资料,调整对流参数化方案,使之更加适合东亚季风区天气气候特点。
获取近海及登陆前后台风内核结构和强度演变的综合观测数据,并应用于数值模拟研究和机理研究,提高对近海台风结构和强度变化的机制及物理过程的认识,推进亚太地区台风强度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
2.气候领域(13项)
编号
任务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201
面向现代气候业务的气候数据集建立及应用
利用均一化数据集,研究改进全球格点化气候数据集中中国区域气候资料质量的技术方法;开展中国关键气候变量研究;研发和完善定量描述暴雨、干旱、台风、雾霾、沙尘、寒潮、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典型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时空、强度等特征的监测指标体系及其气候数据集,研发基于此数据集的气候信息综合服务业务支撑系统。
提供完整的针对数值预报的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建立数值预报所需资料及其质量控制的业务流程,形成观测资料预处理系统,并在国家级中心业务应用。
108
GRAPES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与集合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区域GRAPES模式初值误差增长特征分析,考虑观测扰动及适合中尺度天气的ETKF初值扰动方法研发;区域GRAPES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模式扰动技术研究;区域GRAPES集合预报系统的建立;高影响天气集合预报产品(如短时强降水,大风,强对流风险)、极端天气集合预报产品,以及结合流域特征的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预报产品的研发。

村气象创新项目

村气象创新项目

村气象创新项目一、引言村庄气象是指村庄内的气候和天气情况。

了解村庄气象对于农业生产、灾害预防和生活安排都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村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象观测设施的不完善,村庄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村气象创新项目。

二、项目背景村气象创新项目旨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善村庄气象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能力,提供更准确、实时的村庄气象信息,为农业生产和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目标1. 建立村庄气象观测网络:通过部署气象观测设备,覆盖全村各个区域,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风速、降雨量等气象要素。

2. 提供实时气象数据:将观测到的气象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村庄气象中心,实时更新数据,并向村民提供实时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

3. 开发气象预警系统:根据气象数据和气象模型,开发气象预警系统,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村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 构建村庄气象数据库:将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整理和存储,为村庄气象研究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 提供气象教育和培训:组织村民参与气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气象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四、项目实施1. 设立村庄气象中心:在村庄选址建立气象中心,配备气象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负责气象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发布工作。

2. 部署气象观测设备:在村庄的重要地点和农田中设置气象观测设备,包括温湿度计、风速仪、降雨量计等,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气象中心。

3. 建立气象数据平台:开发气象数据平台,实现气象数据的实时传输、存储和展示,为村民提供方便的气象查询和预报服务。

4. 开发气象预警系统:利用气象模型和历史数据,开发气象预警系统,根据不同的气象条件,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村民注意防护措施。

5. 组织气象教育和培训活动:定期组织村民参与气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气象科学素养,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

五、项目效益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准确的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能帮助农民科学调控作物种植和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城市火险气象预报方法研究
• • • • 类比法,文献也支持; 取得多地市历次火灾资料; 重点分析火灾气候特征及影响因子; 分析城市火灾与森林火灾对比分析,包括 季节、相关程度、影响因子差异; • 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标准制订; • 标准尽量简化
国家标准《城市火险气象等级》制订
• 林业标准《森林火险天气等级 》(1995) • 类比法,提出国家标准制订, 要求: • 标准尽量简化 • 因子选取合理、数量适中 • 指标0-100,等级划分5级。
120 100 80
平均气温(0.1℃)
冬季:y = 0.3101x + 40.323 R 2 = 0.2432
2月:y = 0.4324x + 43.912 R 2 = 0.1364
60 40 20
2月平均气温
0
冬季平均气温
-20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线性 1992 (2月平均气 1997
太阳能预报: 牵头开发了气象部门的光伏发电预报系统V1.0、V2.0, 系统功能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要求; 编写教材,举办3次全国培训班,系统推广到全国10 省区17个光伏电站。
成果由预报与网络司发文推广
V1.0
---------
V2.0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预报系统V2.0”全国用户分布
向中国局领导汇报光伏发电预报试点及湖北光伏电站建设情况 应邀给中国局机关报告会报告、国家发改委光伏培训班上课
2007年:IPCC第四次科学评估报告
第一工作组AR4,巴黎,2月
第二工作组AR4,布鲁塞尔,4月
第三工作组,曼谷,5月
• • • •
• • • • •
《枇杷冻害的研究》(学位论文) 亚热带东部丘陵山区林木物候的观测分析 武汉大学樱花开花期变化特征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气象条件对北京旅游观赏植物空间分布及观赏期影 响机理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行标《水稻低温冷害等级》 行标《柑桔冻害等级》 地标《冷冬等级》 湖北省烟草气象服务指标及区划研究 气候变化背景下鄂西烟草种植气象风险评估研究
-1℃左侧,实际供热量高于应提供的合理值,且气温越高,浪费越大; -1℃右侧,气温偏低时,供热量又略显不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北京城市集中供热节能气象预报系统的研制
该系统包括:
数据库
实时资料显示 预报等功能。
系统主界面
自动站气温显示
• • • • • • • • • •
长江上游历代枯水和洪水石刻题记年表的建立 (国家气候中心开发实验室项目) 近几十年来华中地区气候变化与异常观测事实研究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湖北省气温变化非对称性的诊断及其模型的建立 (省自然科学基金) 气候变化对城市人居环境影响评价与适应对策分析 (科技部科技平台项目) 长江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和影响研究(气候变化专项) 长江中游2万年以来的季节分辨气候记录:季风、ENSO和 太阳变化(国家基金重点项目) • 华中地区近50年暴雨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研究 • (气候变化专项) • 武汉区域百年气温标准序列的研究
18人 12人 3次 17套 1项 2项 成果“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方法”国内领先 中国气象局和湖北省气象局创新工作奖各1项 湖北省气象科技研究开发二等奖1项 3人晋升为研究员,10人晋升为高工或副教授,5人晋升中 级职称 4名博士、8名硕士取得学位 武汉召开2次、宁夏召开1次 详见系统推广情况表 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方法 气象行业标准1项(报批)、湖北省地方标准1项(已发布)
温) 线性 (冬季平均气 温) 线性 (2月平均气 温)
2月份则是平均气温每升高1℃,日序数将减少1.66,开花提前 1.66天,当平均气温超过7.2℃,开花期将加快提前;当平均气 温低于2℃,开花期将大大延迟。
研究,尽快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气象预报服务。

初步构建了光伏发电预报技术框架: 关键技术:提出了光伏发电功率预报的两种主要方法及
实现途径,深入研究了原理预报法涉及的气象模型,实
现了短期和超短期预报。
(框内为原理预报法,框外围动力统计法)
光伏发电功率预报系统物理框架
2)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推广:
目,中国局二等奖)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将增加我省电力供应的压力
日负荷
Lpd 0.35 0.3 0.25 0.2 0.15 0.1 0.05 0 -0.05 -0.1 -2 0
华中各省气象负荷(Lpd)与气温的关系
湖北 河南 湖南 江西
华 中 平各 均省 气气 温象 关负 系荷 与 日
日平均气温
2
4
6
太阳能预报立项背景
2009年12月,矫梅燕副局长在武汉视察时,华中科大段 教授提出希望合作开展光伏发电预报研究,矫局长责成 湖北省局开展前期工作,并提出了总体要求:面向全国、 面向前沿、面向应用。
2010年3月,矫局长听取了湖北省气象局编写的可行性 研究报告,提出了具体要求:找准关键问题,开展联合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供热-气象关系模式
• 利用试验数据,根据热平衡方程推算出热指标与室外气温的非线性 关系图(室内气温18 ℃):
原理论值
热指标(瓦/平方米)
实际运行值
试验值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气温(摄氏度)
1947-1956 1957-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19972000*
3.21 3.20 3.18 3.9 3.6 3.6
3.25 3.24 4.4 3.31 3.20 3.17
*仅4年。
表4 武汉大学日本樱花始花期与前期气温的相关系数(1947-2000)
成果奖励
奖励 晋升职称
人才培养 取得学位 培训班 培训推广 系统推广 技术方法 方法标准 标准
• 气候异常对能源需求、交通发展和重大工程建设
影响的评估方法和模型研究(九五攻关项目) • 大城市气象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试验示范研究 • 华中电网短期(日)负荷气象预测模型
• 建立北京冬季气象供热节能模式(北京市科技项
资料
• 观测样本:武汉大学老斋舍(现樱园)1939年栽植的28 棵日本樱花树,树体曾在3次更新。 • 观测时间:1947-2008年共62年,从未中断。每年3-4月 间进行观测。 • 观测项目:始花期、落花期。始花期标准为每株树有3-5 朵花开放,落花期标准为每株树花落70%-80%。 • 观测人:武汉大学生物学教授肖翊华,其妻子刘文芳、女 儿肖玫以及陈权龙老师也参加了部分时间的记录,后3人 均为同校教师。 • 气象资料:武汉市气象站同期逐月平均气温。
上年 时间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当年 冬季a 2月 3月
相关 系数
-0.02
-0.02
0.00
-0.11
0.05
-0.17
-0.27*
-0.52***
-0.27*
-0.50***
a上年12月-当年2月。*、***表示分别通过0.05、0.001的信度检验。
冬季、2月平均气温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尤其是2月平均气温进入 1990年代以后明显加速,冬季每十年升高0.27℃,2月每十年升 高0.33℃,不过从54年来看冬季平均气温升温更显著。
• • • • • • • •
太阳能预报技术研究(行业专项,主持) 固定式光伏阵列最佳倾角研究 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和服务试点建设 风功率预测系统开发及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系统优化与应用 行标重点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预报方法》 地标《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预报规程》 太阳能光伏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研究(行业专项 ,专题主持)
始花期提前,每10年提前2.17天,中后期振幅加大。
95 90
日本樱花始花期日序数(天)
y = -0.2171x + 84.452 R2 = 0.3195
85 80 75 70 65 60 1947 1952 1957 1962 1967 1972 1977 1982 1987 1992 1997
2013年继续积极推动《湖北省风能资源与风电信息管理系统》 建设,组织开发完成了系统演示版,已获省发改委备案,通 过该羡慕建设将极大促进气象部门参与风电的统筹管理。
“太阳能预报技术研究”主要成果一览
类别 项目
软件系统 系统平台 实验平台 发表论文 论文论著
项数
3项 3套 (个) 53篇
备注
均获软件著作权登记 太阳能光伏发电试验平台(固定1套、移动1套),光伏发 电功率预测预报南方实验基地 其中核心及以上35篇,SCI、EI10篇
• • • • •
• • • • •
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系统开发 武汉市常见疾病气象预报方法研究(国际先进) 武汉市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研究(国内领先) 医疗气象指数开发研究 气象因素与儿童哮喘辨证论治的相关性研究(国 内领先,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各地“非典”流行与气象关系的比较研究 环境与生活气象指数的引进与本地化 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评估方法研究 地标《高温中暑气象等级》 极端天气对城市居民超额死亡率影响的定量评估 研究
湖北省森林火险等级标准及 森林火险预报系统的研究
• 87大兴安岭火灾后,南方山地林区火险预 报成为选题目标; • 联合林业部门,共同编制申报书,明确重 点任务:取得数据,因子诊断分析,建立 预报方程,等级标准、指标,预报系统, 应用; • 报省科委,省森林防火办出具证明,很快 立项,而且是重点项目。
全省科研项目管理培训班课件




一、从森林火险研究到城市火险国标制订(五把火) 二、从城市环境气象指数到医疗气象等级预报 三、从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到风电功率预报 四、从电力负荷气象分析到城市供暖节能预报 五、从关注气候变化的大学生到区域气候变化牵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