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6).ppt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 第六章_酶

食品化学 第六章_酶

第三节

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是通过吸附、偶联、交联和包埋等物理或 化学的方法把酶连接到某种载体上,做成仍具有酶 催化活性的水不溶性酶。

作用特点:稳定性提高,易分离,可反复使用,提 高操作的机械强度。


1.固定化酶的制备
2.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最大弱点是不稳定性,对
体。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共性:
◦ 加快反应速度;
◦ 不改变平衡常数;
◦ 自身不参与反应。

专一性:即酶只能对特定的一种或一类底物起作用。 可分为:
◦ 绝对专一性:有些酶只作用于一种底物,催化 一个反应,而不作用于任何其它物质。 ◦ 相对专一性:这类酶对结构相近的一类底物都 有作用。包括键的专一性和基团的专一性。 ◦ 立体异构专一性:这类酶只对底物的某一种构 型起作用,而不催化其他异构体。包括旋光异 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
生成不稳定的中间络合物
(ES),再分解成产物( P)并释放出酶,使反应
E1
能 量 水 平
ES
E2
E+S
G
沿一个低活化能的途径进
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 ,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
P+ E
反应过程

酶原: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 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经适当的物质作用
可转变成有活性的酶。酶原转变成酶的过程称为酶
原的激活。

本质:酶原的激活实质上是酶活性部位形成或暴露
的过程。
第二节

影响酶活力的因素
一、底物浓度对酶活力的影响
在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 和反应速度的关系。如右图 所示: 在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 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表现为 一级反应特征。 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 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 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Vmax),此时再增加底 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表现为零级反应。

第6章食品化学保藏.ppt

第6章食品化学保藏.ppt
2020年2月8日3时40分
2 食品防腐剂
食品防腐剂:广义上讲是指能够抑制或者杀 灭有害微生物的物质,使食品在生产、贮运、 销售过程中避免腐败变质。 狭义讲是能够抑制微生物生长生长繁殖的物 质,也称抑菌剂,而能够灭微生物的物质称 为杀菌剂,食品学一般从广义上理解。
2020年2月8日3时40分
2.1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常 用
有机防腐剂




丙酸盐
酒精 天然有机 有机酸 防腐剂(天 甲壳素和壳聚糖 然防腐剂) 乳酸链球素
剂 无机防腐剂 亚硫酸及其盐类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2.2.1 合成有机防腐剂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又安息香酸,难溶于水易溶于 酒精,多用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溶于水,空气中稳 定遇热分解。两者防腐效果相同,广谱性抑菌剂。 抑菌机理:使微生物细胞的呼吸系统发生障碍;阻 碍细胞膜的正常生理作用。 作用条件:酸性下防腐作用强,最适pH值2.5~4.0。 pH值由7降至3.5防腐效力提高5~10倍。
2020年2月8日3时40分
使用有效:使用防腐剂的目的是抑制或杀灭食品 中引起腐败变质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存期。 不同防腐剂的使用范围不同,如苯甲酸在酸性条 件下的防腐效果较好,防腐剂的使用范围和用量 应严格遵守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卫生标准。 不破坏食品的固有品质:各种食品都有其固有的 营养素含量和感观性状,防腐剂不能破坏营养素 含量,不能使食品的色、香、味、形、质等感官 性状发生明显的异常而使消费者不能接受。
2020年2月8日3时40分
山梨酸及钾盐使用范围及使用量:山梨酸ADI为0~ 25mg·Kg-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1996)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在酱油、果 酱、醋、糕点最大使用量1.0g/kg-1,在低盐酱、蜜 饯中最大使用量0.5g/kg-1。用量以山梨酸计,1g山 梨酸钾相当于0.752g山梨酸。 注意事项:防腐效果随pH值降低而增强,pH值在5~6 的介质中使用。山梨酸应先溶解在乙醇或NaHCO3溶液 中再添加到食品中。山梨酸钾易溶于水,但其1%的 水溶液的pH为7~8,有使其pH值升高的趋势。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课件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 课件

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西南农业大学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食品化学的概念➢食品化学的发展简史➢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食品化学研究的范畴➢食品中主要的化学变化概述➢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食品化学在食品工业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思考题➢参考文献教学目的和要求⎪⎪⎪⎪⎪⎪⎪⎪⎪⎪⎩⎪⎪⎪⎪⎪⎪⎪⎪⎪⎪⎨⎧⎪⎪⎩⎪⎪⎨⎧⎩⎨⎧⎩⎨⎧⎪⎪⎪⎪⎪⎪⎭⎪⎪⎪⎪⎪⎪⎬⎫⎪⎪⎪⎪⎪⎪⎩⎪⎪⎪⎪⎪⎪⎨⎧⎪⎪⎪⎪⎪⎩⎪⎪⎪⎪⎪⎨⎧⎩⎨⎧环境污染物质物质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污染污染物质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天然来源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非天然成分基本营养素有毒物质激素呈味物质呈香色素维生素脂类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有机成分矿物质水无机成分天然成分食品的化学组成食品化学的发展简史古代食品化学(20世纪50年代以前)❖瑞典人Carl wilhelmscheeie分离和研究了乳酸的性质(1780年),从柠檬汁(1784年)和醋汁(1785年)中分离出柠檬酸,从苹果中分离出苹果酸(1784年),并检验了20种普通水果中的柠檬酸和酒石酸,因此他从植物和动物原料中分离各种新化合物的工作被认为是在农业和食品化学方面精密分析研究的开端。

❖法国化学家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1743-1794)最早测定出乙酸的元素成分。

近代食品化学(20世纪60~90年代)❖在世界主要大国有不同文本的食品化学著作与世人见面,其中英文本的《食品科学》、《食品化学》、《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水产食品化学》、《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蛋白质化学》、《蛋白质在食品中的功能性质》等反映了近代食品化学的水平。

权威性的食品化学教课书应首推美国O.R.Fennema 主编的《Food Chemistry》和英国的H.D. Belitz主编的《Food chemistry》,已出版第三版并在全世界广流传。

食品化学ppt

食品化学ppt
质的食品添加剂。 7. 经过加工、烹饪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体则更为
安全。
第二节 各类食品添加剂
1.酸度调节剂 2.抗氧化剂 3.漂白剂
4.着色剂 5.甜味剂 6.防腐剂
一、酸度调节剂 (acidulating agent)
定义: 食品加工和烹调时,添加于其中的呈酸味物质。 主要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防腐和抗氧化能力。 包括各种有机酸(柠檬酸、琥珀酸、苹果酸)及 其盐类(柠檬酸钠)
生物型防腐剂
乳酸链球菌素:安全,抑制细菌效果好
(1) 苯甲酸及其钠盐: 效果好,毒性低。
饮料、 果酒、醋
防腐效果受pH的影响: pH>6.5时,基本无效果
(2) 山梨酸及其钾盐:
效果好,毒性低
防腐效果受pH的影响:pH>7时,基本无效果
(3) 丙酸及其盐类: 对酵母菌无效,无毒,ADI值无规定。
面包、糕点
酯型防腐剂
防腐效果受pH的影响较小,pH为4~8 毒性低
食品添加剂
学习重点:
• 食品添加剂定义 • 使用要求及卫生管理 •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安全性。
食品添加剂概述
一、食品添加剂(food additives)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需要而加 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在我国明确规定营养强化剂也 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围。
我国目前使用1513种,其中食用香料1027种
硫醚类 :
高效低毒,分解过氧化物而中断链反应 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

三、漂白剂 (bleaching agent)
1. 定义:是抑制食品色变或使色素消减的物质。 2. 分类:
氧化型:有过氧化氢、过硫酸铵、过氧化苯酰等。 主要用于面粉,用途用量均有限制。

食品化学-06酶

食品化学-06酶

(2)酸处理法 ) • 多数酚酶最适 =6~7,PH < 3失活。 多数酚酶最适PH= ~ , 失活。 失活 • 常用的酸有:柠檬酸、苹果酸、磷酸、抗坏血酸、混合酸。 常用的酸有:柠檬酸、苹果酸、磷酸、抗坏血酸、混合酸。 • 柠檬酸可降低 ,还可络合酚酶辅基 2+,但单独用效果不大。常 柠檬酸可降低pH,还可络合酚酶辅基Cu 但单独用效果不大。 与抗坏血酸、亚硫酸合用。 与抗坏血酸、亚硫酸合用。 • 实践证明:0.5%柠檬酸 + 0.3%抗坏血酸效果好。 实践证明: 抗坏血酸效果好。 柠檬酸 抗坏血酸效果好 • 抗坏血酸还可使酚酶失活,且可耗氧。 抗坏血酸还可使酚酶失活,且可耗氧。
5
酶的固定方法 2. 共价连接
利用酶与载体形成共价键固定酶 此法载体与酶结合牢固、半衰期长。 此法载体与酶结合牢固、半衰期长。 形成共价键的反应剧烈,常常引起酶蛋白高级结构发生变化, 形成共价键的反应剧烈,常常引起酶蛋白高级结构发生变化,因 此酶活力回收一般较低。 此酶活力回收一般较低。 共价结合法使用的载体主要有: 共价结合法使用的载体主要有: 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甲壳素及其衍生物、 纤维素、琼脂糖凝胶、葡聚糖凝胶、甲壳素及其衍生物、氨基酸 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或醇)共聚物、多孔玻璃等。 共聚物、甲基丙烯酸(或醇)共聚物、多孔玻璃等。
17
b.钙离子激活中性蛋白酶 分离出两种:CANPⅠ和CANPⅡ฀ 分离出两种:CANPⅠ和CANPⅡ฀ 都是二聚体฀ 都是二聚体฀ 含有相同的较小亚基(MW=30,000)和较大的亚基(MW=80,000, 含有相同的较小亚基(MW=30,000)和较大的亚基(MW=80,000,免疫性 质不同)。 )。฀ 质不同)。฀ 完全激活:50~ μmol/L CANP I 完全激活:50~100 μmol/L Ca2+ 的激活: mmol/L CANP II 的激活:1~2 mmol/L Ca2+ 活性部位中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被归属于巯基蛋白酶 活性部位中含有半胱氨酸残基的巯基, CANPS的作用 CANPS的作用 • 通过分裂特定的肌原纤维蛋白质影响肉的嫩化 • 同溶菌体蛋白酶协同作用 • 死后僵直的肌肉缓慢松弛,这样产生的肉具有良好的质构 死后僵直的肌肉缓慢松弛,

食品化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食品化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营养性、安全性、感官享受性影响的科学;是为改善食
品包装、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储运技 术、科学调整膳食结构、改进食品包装、加强食品质量 与安全控制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奠定理 论基础的科学。
食品化学研究的内涵和要素
食品化学是交叉性明显的应用学科,涉及
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环境化
1. 2. 3.
食品供应不足
食品工业化生产程度低 生产者和消费者食品知识的贫乏
贫穷 追求眼前利益 国家的政策不够完善
1.4 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食品化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确定关键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是如何能影响到食 品的质量与安全、并将这种知识应用于食品配制、
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
1. 2.
第一功能——营养 第二功能——感官享受(嗜好性) 第三功能——调节生理活动(功能性食品)
食品的社会文化功能
联络感情
维持社会安定——民以食为天
食品科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论述微生物学、化学、 生物学和工程。 关于食品基础理论的研究(营养、生化、物性) 关于食品生产与加工的研究 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质量的研究—食品科学研究的中心
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 1847年发表了《食品化 学的研究》 1860年食品中的主要成分为水、粗脂肪、灰分、蛋 白质、“无氮提取物”(碳水化物)
20世纪前期,鉴定了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和一 些氨基酸
食品化学的进展与严重而普遍的食品掺假行为 相平行(化学广泛用于生活使它走入邪路)
风味, 营养, 色泽, 质构
1.4.3 反应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
L
加热, 氧 催化剂 加热

食品化学PPT课件第6章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食品化学PPT课件第6章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有利于VC的保存, 但会与硫胺素和比多醛反应。亚硝酸盐可 造成VB1的破坏。
一般而言,氧化性物质会加速VC,胡萝 卜素,叶酸等的氧化,而还原性物质会保 护这些维生素,有机酸有利于VC和VB1的 保存率,碱性物质则会降低VC,VB1,泛 酸等的保存率。
第二节 无机盐
食品加工和烹饪中还常用的一些无机盐化合 物来改善食品的风味、色泽、质构和工艺特性等。
二、烹饪加工贮藏中维生素的变化及其控制 No
Image
1. 原料对食品加工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植物在不同采收期维生素含量不同采收和屠 宰后,内源性酶会分解维生素。
2. 加工前处理对食品中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浸提,切碎,研磨等均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
3. 热烫和热加工造成维生素损失温度越高损 失越大,加热时间越长,损失越多;加热 方式不同,损失不同;脱水干燥方式对其 保存率也有较大影响。
No Image
• ②糖,盐及其它溶液浓度高时可减少溶解 氧,使氧化速度减慢;半胱氨酸,多酚,果胶 等对其有保护作用. ③pH值:VC在酸性溶 液(pH<4)中较稳定,在中性以上的溶液 (pH>7.6)中极不稳定. ④温度及AW:结 晶VC在100℃不降解,而VC水溶液易氧 化,随T↑,Vc降解↑;AW↑,Vc降解↑。
特别是ATP及其分解产物在动物组织中的存在, 对肉的质量有一定影响。
食品中的核酸物质常见的有核苷酸中的AMP、 IMP、GMP等,还有它们的分解产物,如腺苷、 肌苷、鸟苷等,以及由这些核苷进一步分解产生 的碱基。
这些物质对食品风味有影响。
二、植物性食品中的次生物质
植物中除了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之外还 有一些成分,由前几种物质经生物代谢衍生出来,贮 存在植物的一定部位,大多不再参加代谢作用,称之 为植物中的次生物质。

食品化学-维生素完整版.ppt

食品化学-维生素完整版.ppt
优选文档
维生素C的氧化降解
AH2
AH-
-H2O
A2-
[H]
2-呋喃甲酸
A H2O
2,3-二酮古洛糖酸
-CO2 -H2O
(DKG)
3-脱氧戊酮糖 木酮糖
2-呋喃醛
氨基酸
褐色物质
还原酮
VC易被水降解成无活性的二酮古优选洛文档糖酸,后者两种途径进一步分解。
VC的功能
➢ 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 防治坏血病 ➢ 预防动脉硬化 ➢ 保护细胞、解毒,保护肝脏 ➢ 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 抗氧化剂:可以保护其它抗氧化剂,如维生素A、维生
优选文档
F5-VC缺
Vit C缺乏症——坏血病(皮肤下出现瘀点)
优选文档
6.3.2 维生素B1
•即硫胺素,又称抗脚气病维生素。 •结构:取代的嘧啶环通过亚甲基和噻唑环相连 •生物活性形式:硫胺不稳定的一类维生素。
对热、光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及 中型介质中不稳定。
优选文档
稳定性
在自然界常以酯的形式存在,为白色晶体,溶于脂肪和 有机溶剂,化学性质较稳定。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高温和氧化。 光照、酸存在下会被破坏。 油脂氧化酸败时也会引起VD破坏。
优选文档
fat-soluble Vit
VD来源
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 维生素D的来源除了食物来源之外,还可来源于自身的合 成制造,但这需要多晒太阳,接受更多的紫外线照射。
优选文档
维生素E的来源
优选文档
6.2.4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2-甲基-1,4-萘醌的衍生物。 其中较常见的有四种:天然的维生素K1和K2,还有人工合 成的维生素K3和K4(生物活性高于K1和K2)。

食品化学绪论-PPT课件

食品化学绪论-PPT课件
柠檬汁、醋粟 柠檬酸、苹果 苹果酸; 检验了20种普通水果中的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 被认为是在农业和食品化学方面精密分析研究的开端。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Antoine Larent Lavoisier)
用平衡反应式表示了发酵过程; 发表了关于水果中含有机酸的文章。
法国化学家尼古拉斯(Nicolas) 用灰化的方法测定了植物中的矿物质含量; 首先完成了乙醇的精确化学分析。
第三阶段 成熟时期
20世纪初中期
食品工业成为重要工业,大部分食品的物质组成已被化学 家、生物学家和营养医学家的研究所探明,为食品化学的 建立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食品工业的不同行业创建自身的化学基础,粮油化学、果 蔬化学、乳品化学、糖业化学、肉禽蛋化学、水产化学、 添加剂化学、风味化学等分支学科的崛起,为系统的食品 化学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的 化
风味物质

激素

有毒物质

天然来源的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非天然成分
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污染物质
污染物质 环境污物质
3、食品化学
化学组成
成分结构

理化性质

特殊性质

营养价值

安全性


各种变化
影响
食品化学: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 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 生理和生化性质、营养与功能性质以 及它们在食品储藏、加工和运销中的 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的 学科。
第一阶段 早期研究
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Gay-Lussac) 泰纳尔(Thenard)
发明定量测定干燥植物C、N、H的第一个方法
英国化学家戴维(Davy)

食品化学-第六章-维生素

食品化学-第六章-维生素
不被破坏 叶酸能与亚硫酸和亚硝酸盐作用,生成致癌物质,加
入Vc会大大增加叶酸的稳定性 食物中叶酸的烹调损失率为50%~90%
53
缺乏与过量
叶酸缺乏
巨幼红细胞贫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叶酸过量
影响锌的吸收 干扰VB12缺乏的诊断与治疗
食物来源
广泛存在于绿叶组织中 肠道细菌也能合成,故一般不缺乏。
生育酚的抗氧化能力
清除生成的自由基
抗氧化稳定性
生物体内 食品添加剂
α
β 从上到下 从上到下
r
减弱
增强
δ
21
稳定性
脂溶性 碱、氧气、紫外线敏感、金属离子促氧化 酸、无氧加热(200℃)稳定 损失:苯甲酰过氧化物或H2O2引起VE下降
过氧化苯甲酰——面粉漂白剂
22
氧化历程:
VE极易受分子氧和自由基氧化,因此可以充当抗氧化剂 和自由基清除剂
易患脚气病或多发性神经炎,产生肌肉无力、感 觉障碍、神经痛、影响心肌和脑组织的结构和功 能,并且还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 病症。
来源
粮谷类、豆类、酵母、动物性原料的内脏和鸡蛋 中。
43
VB2 (Riboflavin核黄素)
结构:带有核糖醇侧链的异咯嗪衍生物 活性形式:FAD, FMN 生理作用:氧化还原辅酶 稳定性:烹调加工中较稳定,储藏中损失小。
11
fat-soluble Vit
12
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角膜软化、表皮细胞角化、 失明等症状。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值):维生素与矿物质最高允
许摄入量
那些对健康不会产生副作用的营养成分每日持续摄
入总量的最高限值,最有可能表示摄入维生素与矿物质的

食品化学课件PPT课件

食品化学课件PPT课件
疏水水合(Hydrophobic hydration):向 水中添加疏水物质时,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 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 的氢键键合增强,使得熵减小,此过程成为 疏水水合。
第27页/共103页
疏水相互作用(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当水与非极性基团接触时,为减少水与非
➢ Stability is often maintained below the monolayer water content
第51页/共103页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Microorganisms may grow above a given, food material specific water content
• Microorganisms do not grow at low water activities •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may occur in 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s
第52页/共103页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2.1 Introduction
各种食品都有显示其品质的特征含水量, 如果蔬:75%-95%, 肉类:50%-80%, 面包:35%-45%, 谷物:10%-15%
第1页/共103页
2.2 Structure of water and ice
第2页/共103页
一 水和冰的物理特性
水的物理性质: 1. 熔点,沸点高. 2. 介电常数大
第15页/共103页
2.3 Categories of water in foods
自由水
体相水

第六章浸出物成分-PPT课件

第六章浸出物成分-PPT课件

南极 磷虾
1160 1060 630 860 480 2170 530 480 430 540 340 2660 170 1450 420 520 350
340
500
630
9460
7840
1500
2060
6.1.2 肽
鱼类肌肉中含有寡肽,但只有少数已经确认结构 三肽:谷光甘肽(glututhione, γ-L-glutaminyl-L-cys-teinyglycine)
肽(peptide)
核苷酸(nucleotide)及其关联化合物 甜菜碱(betaine)类 胍基化合物(guanidino compound) 奥品类(opine) 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oxide, TMAO) 尿素(urea)
6.1.1 游离氨基酸
+
± ± + ± ± 50-65 16-25
这些咪唑化合物一般在游泳能力强的鱼类及鲸类 肌肉中含量较多,因为咪唑环的pK值在生理pH附近, 被认为具有缓冲物质的作用。 β 值:使1g组织的pH升高1个ph单位所需要的 NaOH的μmol数。咪唑化合物含量多的蓝鳍金枪鱼普 通肉的β值高,这种高β值的60%以上是由咪唑化合 物支持形成的。
6.1.4 甜菜碱类
鱼贝类中存在的甜菜碱类化合物有:
为链状化合物的甘氨酸甜菜碱(glycine betaine);
β –丙氨酸甜菜碱(alanine betaine);γ -丁酸甜菜碱
(butyrobetain);肉毒碱(carnitine);江珧碱
(atrinine);石勃卒碱(halocynine)。
HxR
Hx
这种代谢速度因动物种类、死前的运动量、贮藏条件不 同而有显著差异。金枪鱼、真鲷为HxR蓄积型,鲆、鲽类为 Hx蓄积型,秋刀鱼、带鱼等为中间型,无脊椎动物则一般蓄 积AMP。

食品化学6-矿物质

食品化学6-矿物质

6
矿物质
15
⑥ 人体生理状态 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具有调节的能力以达到维持机体环 境相对稳定。若食品中缺乏某种矿物质时,它的吸收率就会 境相对稳定。若食品中缺乏某种矿物质时, 提高;若在食品中供应充足时吸收率就会降低。 提高;若在食品中供应充足时吸收率就会降低。 与维生素不同的是, ⑦ 与维生素不同的是,矿物质在加工贮藏中一般不会被破坏 食品中矿物质水平的变化一般是由于加工过程中因矿物质 的溶解、溶出等而损失,或是由于食品的精加工而损失。 的溶解、溶出等而损失,或是由于食品的精加工而损失。
6
矿物质
20
2.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2.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食品按其灰化后测定的酸碱性可分为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 食品的酸碱度:指将100g食品灼烧后得到的灰分溶于水, 食品的酸碱度:指将100g食品灼烧后得到的灰分溶于水, 100g食品灼烧后得到的灰分溶于水 用0.1mol/L酸或碱中和时所消耗的毫升数。 0.1mol/L酸或碱中和时所消耗的毫升数。 酸或碱中和时所消耗的毫升数 酸性食品:含非金属元素较多, cl、 酸性食品:含非金属元素较多,如cl、S、P等,在体内代 谢后可形成阴离子酸根的食品。 谢后可形成阴离子酸根的食品。 通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食品多为酸性食品,如 常富含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食品多为酸性食品, 谷类、肉类、鱼贝类、蛋类、黄油及干酪等。 谷类、肉类、鱼贝类、蛋类、黄油及干酪等功能(教材P183)
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 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K、Na等可溶性离子与CO3、PO4 Na等可溶性离子与CO 等可溶性离子与 等可组成无机缓冲体系,稳定体液PH PH值 等可组成无机缓冲体系,稳定体液PH值。 酸过量: 酸过量: NaHCO3+HX 代谢产生的强酸 碱过量: 碱过量: H2O+CO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
2、食品化学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二、食品化学在食品中的mposition Structur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ioactives Safety Changes
食品分析 食品营养 食品物性 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与贮藏 食品质量与安全 食品包装
食品化学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第一章 序 论
一、食品化学的定义 二、食品化学在食品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食品化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食品化学学习方法与要求
一、食品化学的定义
营养素
1、名词概念
食物或食料
食品化学
食品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包括食品原料)的组成、特性 及其产生的化学变化的科学。
➢ 食品化学起于何处难以从历史记载中找到答案 ➢ 食品化学是解在解决食品工艺及食品品质中有关化学问题的基础
上逐步形成的一门独立的学科 ➢ 食品化学现已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科学的公共课
A. L. Lavoisier
(2)食品化学的研究现状
➢ 在化学组成研究基础上,采用模拟体系或简单体系进行研究,以研究某 一成分在食品及人体中性质及功能。

Hormones
化 学
Flavor Compositions Toxic substances
成 分
Food additives
Natural additives Synthetic additives
Unnatural Compositions
Contaminant
Process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 食品 化学 研究 内容
3、 研究 方法
天然的及非天然的成分的性质、功能 及人体需要 天然的及非天然的成分在食品原料中 的变化 天然的及非天然的成分在加工及贮藏 中的变化 天然的及非天然的成分对食品质量与 安全性的影响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分析仪器
4、食品化学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1)食品化学发展史
➢ 在食品工程等研究基础上将加工中动态多因子科学地分解成静态单因子, 以研究加工过程中食品化学成分的变化。
➢ 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研究手段,以准确确定 食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含量,并研究结构与功能、含量与效果。
➢ 将生物技术用于食品化学研究中,开辟了食品生物学、食品检测新技术 等。
(3)食品化学的研究趋势
保健食品及功能性成分的开发利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全天然食品的化学基础问题将受到青睐 新食物资源的开发将日益受到重视 食品功能成分的复配技术食品品种更趋多样化 将天然的新型成分应用于未来食品
5、食品化学学习内容
第一章 序论 第二章 水与冰 第三章 碳水化合物 第四章 脂类 第五章 蛋白质 第六章 维生素与矿物质 第七章 色素与着色剂 第八章 食品风味化学
三、食品化学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Inorganic Compositions
Water Mineral
食 品 中

1、 Natural Compositions 食 品
Organic Compositions
Carbohydrates Lipids Proteins Vitamins
基 本 营 养 素
四、食品化学学习要求
学时数为60学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自修相结合 教材:谢笔钧主编《食品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主要参考书及文献
O.R.Fennema ed.Food Chemistry,New York:Marcel Dekker, 1996
Belitz. Grosch. Food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1999 阚建全等编,《食品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