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练习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训练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巩固]1.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在其辉煌历程中,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B.秦的统一C.新中国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D.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文化进入了中国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光明网做了一个“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

如果请你撰写论文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3.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成文字。

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D.儒家思想应该全盘继承4.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下列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闻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今天的汉字由甲骨文演化而来③《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被统治阶级借鉴④全盘继承中华文化A.②③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两岸人民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不仅可以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也将再度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篇章。

我们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就必须( ) A.加快引进西方文化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全盘肯定中华传统文化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能力提升]6. 2012年是中国的龙年。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含解析)

一、选择题1.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至尊地位的时期是( )A.秦代B.汉代C.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解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答案】 B2.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隋唐时期( )A.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具有划时代意义C.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解析】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故答案选C。

【答案】 C3.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

数千年来,虽经历多次社会进化、朝代更替、政权分合、民族融汇以及不同程度的外域文化影响,但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持续发展,逐步形成鲜明而稳定的共同特征。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正确。

③混淆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基本途径,观点错误。

④材料体现不出。

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答案】 A4.2019年10月,2018·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

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把这一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错误;①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

答案:C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C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各项能印证这句话的是( )A.海峡两岸同胞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举行拜谒妈祖活动B.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C.第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举行D.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解析:题中强调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项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4.考古发现证实,远古时代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 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 练习与解析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3

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与解析一、基础掌握1.下列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C.秦朝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D.明清时期,西方工业文化冲垮了古代中国文化解析:此题是对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的理解把握,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

D项中,西方工业文化对我国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冲击”,但不能说是“冲垮”,所以此项最符合题干。

答案:D2.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是()A.技术B.文字C.舞蹈D.史书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很明显此题应该选B项。

答案:B3.___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A.文字B.语言C.史书典籍D.古建筑解析:此题是对史书典籍地位的考查。

很明显,A、B、D三项都不合题意,应选C项。

答案:C4.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A.中华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化B.我国古代在世界上最早有史书典籍C.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解析:此题是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原因的分析,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很明显,应该选C项。

答案:C5.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并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①完整性②实用性③易传播性④整体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此题是对我国古代科技特点的考查。

我国的古代科技比较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据此可判断,应该选C项。

答案:C6.地处华东的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水为江南带来了优雅的文化内涵;处于内陆的滇南文化,具有边陲山寨的文化特征。

这说明()A.地域特征决定文化特征B.江南文化比滇南文化优秀C.民族文化具有质的差异性D.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A项容易错选,应该说地域特征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不能说决定作用,因为文化的发展是由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专练:(6)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三课时专练:(6)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答案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南音作为中国现存最悠久的传统古乐,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汲取了元曲、弋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南音()①因其包容性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在博采众长中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③以其民族性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④在薪火相传中成为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电视剧《老中医》开播激起了国人对中医的热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华老字号,无论是始于清朝康熙年间提供中医秘方秘药的同仁堂,还是明朝中期开业以制作美味酱菜而闻名的六必居,均因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中华文化生生不息,源远流长③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保持不变④中华韵味影响广泛,独领风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湖北以古琴台为代表的“知音文化”,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原始农耕祭祀文化为代表的“神农文化”,以土家族生活习俗为代表的“清江文化”等,都体现了湖北文化的深厚底蕴,影响深远。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解析)一、选择题1.孔子一生集古今之大成,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进程,并且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影响最深的古代文化之一。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至尊地位的时期是( ) A.秦代B.汉代C.隋唐时期 D.春秋战国时期【解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答案】 B2.隋唐时期各族人民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共同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科技成果,不仅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中华文化史上,隋唐时期( ) A.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B.具有划时代意义C.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D.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解析】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故答案选C。

【答案】 C3.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

数千年来,虽经历多次社会进化、朝代更替、政权分合、民族融汇以及不同程度的外域文化影响,但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持续发展,逐步形成鲜明而稳定的共同特征。

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③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体系独特、艺术造型优美、艺术装饰丰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中国古代建筑活动至少有七八千年以上有实物可考的历史”,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①正确;“不同时代的建筑却都能在传统基础上各出新意,博采众长”,体现了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正确。

③混淆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基本途径,观点错误。

④材料体现不出。

①②正确,故答案选A。

【答案】 A4.2013年10月,2013·中国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举办。

河洛文化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洛阳古都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河洛郎”南迁为途径,把这一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内外。

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答案

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答案

政治人教版必修3学案: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含答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7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n考纲条目v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8考纲解读N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________和________是很有说服力的。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________。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t考点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X考纲解读V(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L①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V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8③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____。

q(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9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S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________之中。

W题型示例k【例】(2016·浙江学业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

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 )l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r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g【命题立意】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化的特点。

题干中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所以B选项中说历经沧桑不符合题目要求。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高考政治人教版总复习课时训练:必修三_第三单元_第六课_我们的中华文化_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8·福建龙岩质检)2017年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揭晓。

“冬梦”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她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 )①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③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④汉字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汉字在会徽中的运用说明汉字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②正确;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③错误;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2.(2019·山东济南模拟)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

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

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

材料说明( )①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②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质④汉字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

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说明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情感纽带,①②正确;题中未涉及兼收并蓄的特质,③排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排除。

3.(2018·北京西城一模)“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 000至6 500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一练(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一练(含答案)

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课一练(含答案)一课一练06 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道教迅速发展。

北宋,儒学家们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体系——“理学”。

回答1~2题。

1.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历程中( )A.隋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隋唐时期,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C.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全盛时代D.两宋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不断传人中国解析:秦的统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故A、B、D表述均错误。

答案:C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联系上述材料,不难看出(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中华文化始终具有先进性③中华文化包容性强④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渐趋淡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故①可选;儒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故③可选。

②中“始终”说法有误,④中“渐趋淡化”表述不妥。

答案:C3.下图是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文字——东巴文字。

东巴文字①是纳西族人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是纳西族文化的见证④是文化中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文字的作用等。

东巴文字是纳西族人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纳西族文化的见证,选B。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②表述错误;文字是文化中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故④错误。

答案:B4.现代人在键盘上都能“运笔如飞”,但提笔忘字的现象屡有发生。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下列内容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这一特点的有( )①我国的园林艺术在世界上有口皆碑②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③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④不同区域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古老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

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中的区域性,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A2.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并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 )①完整性②实用性③易传播性④整体性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我国古代科技比较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答案】 C3.“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为很多人动容。

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表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 ( )①辉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独特的风格④与时俱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从《诗经》、《离骚》到元代散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说明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辉煌悠久的历史、丰富绚丽的内涵、鲜明独特的风格,①②③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④材料体现不出,应舍去。

【答案】 A4.广东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

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练习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

1.在我国古代,对统一的民族文化起促进作用,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A.秦的统一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D.隋唐时期对外域文化的吸收2.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③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对其他文化全盘吸收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能看法正确的有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6. 2008年5月23日至6月8日,由中国文化部与意大利文化部门合作在罗马举办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

罗马当地时间5月23日21:00,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音乐中心开幕。

由110人规模的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排演的中国歌剧《诗人李白》作为文化年开幕演出精彩上演。

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和平事业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 中国希腊文化年于2007年9月开幕,至2008年9月结束,其主旨是在中国展示希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

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将包括戏剧演出、电影展映、舞蹈、考古及现代艺术展、歌剧、民间音乐会、现代及通俗音乐、会议及书展。

此次文化年将把既现代又古典的希腊与希腊文化全面呈现给中国观众。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二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二必修三同步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

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这是因为我国方言()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1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练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1框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 … … … ○ … … … … 外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内 … … … … ○ … … … … 装 … … …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时训练必修三(R J 版)•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没有了古运河,那些白玉长堤、临河古戏台、乌篷小画船就寻不到根源;没有了易水河,就感受不 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怀激烈;没有了疏勒河,就没有沿河谷自东而西的敦 煌石窟群的美丽面线。

这意在说明( )①文化具有区域性和时代性特征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③自然地理环境滋养着人文与风情 ④各种社会交往活动带有特有的文化印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约公元前 14 世纪,殷商后期“表意符号”演变成了比较定型的“甲骨文”,这被认为是“汉字” 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 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说明( )①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③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各族人民所通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3.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表现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 相承。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是( )①美国动画《花木兰》演绎了中国传统故事 ②今天的汉字是由几千年前的甲骨文演变而来 ③《檀香刑》深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 ④北宋的《资治通鉴》被历代的治国理政所借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4.我国春节原本有许多风俗,其中一些已经被现代社会所遗忘。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word同步测试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一、高考要求: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习步骤1、精华回放:(默写)2、考点梳理:(填写)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中国史书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③反应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前列⑵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⑶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华各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有的特色。

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又有各自的,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各民族文华、。

④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民族凝聚力。

3、合作探究:(讨论)⑴中华文化为什么是富多彩的文化?⑵中华各地区的文化是否完全相同?⑶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是什么?4、迁移运用:(练习)一、选择题1.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

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从远古到近代,从昆曲到京剧,从吟诵《论语》到热唱《我和你》,从“四大发明”到“辉煌时代”……凸显“中国元素”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④潜移默化,深远持久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宗教的外在特征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020-2021学年政治人教版必修3同步训练:第六课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判断题1近代中华文化走向衰微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史书典籍是传承文化的基本载体。

(×)二、选择题3我国在夏商时期就有了史官,他们编写的大量史书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如《春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主要说明()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见证B.中华文化一脉相承C.我国古代史官实行世袭制度D.我国史书规模浩大、存留丰富答案A解析题干主要说明了《春秋》等史书典籍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即强调史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见证作用,A项正确;其余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4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列观点能够证明中华文化这一基本特征的有()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汉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③北宋时期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同时获得了社会主义新内涵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①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④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答案选A项。

5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

可见,中国茶文化()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C.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D.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题干反映的是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且糅合诸派思想,内涵深邃丰富,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项正确。

其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6汉简以生动、具体的实物形态记载了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真实面貌,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表明()A.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B.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C.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D.中华文化有着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答案A7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资料的保存,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 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3 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选择题2016年10月16日,贵州京剧院在墨西哥“第44届塞万提斯艺术节”上献演了京剧版《魔侠吉诃德》。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的瑰宝。

这些“中国元素”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共性特征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③【答案】B【解析】“极具传统特色”“历史演变”分别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①③符合题意。

创新体现不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排除②。

这些中国元素揭示的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共性,排除④。

选择题“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词曲作者小虫诠释了老子“一生万物”的本意。

“一”中有运笔姿势,“一”中有中华汉字的结构,“一”中有中华古老风韵,“一”中有委婉含蓄的爱情传说。

用“一”构筑浅显框架,体现了①华夏文明博大精深的特征②中华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③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和弘扬④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归属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答案】A【解析】“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

词曲作者小虫诠释了老子“一生万物”的本意,同时又赋予“一”新的内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承性,②符合题意。

传承文化要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弘扬,③表述不正确。

④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

选择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

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

材料说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①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②能独树一帜得益于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③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④在世界文学宝库中长期占有重要的位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数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②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
1.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

而当下,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中,我们却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
①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④坚守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中国菜肴流派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八大菜系。

八大菜系从味型、选材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3.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

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

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

由此可见()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7·河南焦作质检)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

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

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

一些人士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

这是因为我国方言()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②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④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魅力。

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

汉字之美在于“三美”的统一与和谐。

由此可见,汉字()
①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是中华文化优越性的集中展示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孝”的字形(如下图):从老,表示长者老人;从子,在老之下,意谓顺从、侍奉长辈。

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可以领悟到()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中国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C.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8.“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并非只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头,但二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中华文化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儒、释、道三家并存,就是学术思想多元的体现。

”这两段文字最能够体现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历久不衰而有时代性
B.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
C.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
D.具有地域性,多元一体而各有特色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型历史古装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这个“芈”(mǐ)字夺人眼球,该剧中大量的生僻字更是引发网友热议。

对待生僻字,人们的看法存在差异。

甲方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乙方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追求的是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

对于生僻字的上述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明理由。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
1.A①正确且符合题意,“古代的工匠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令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的精品之作”,这启示我们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向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营养;②正确且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所以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我们必须坚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③错误,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④错误,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故选A项。

2.B不同地域的菜系体现了文化的地域性,故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项。

3.D①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不符合题意,“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说法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③符合题意,“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符合题意,“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这说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故本题选D项。

4.A中西文化的不同与借鉴,体现了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故①正确。

旗袍融合西式服装文化,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②正确。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排除③。

④否认了
文化的多样性,观点错误。

5.B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方言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能构成本题的原因,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B项。

6.D①错误,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④正确且符合题意,“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这表明汉字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

故选D项。

7.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并且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内涵丰富,文化色彩浓厚。

所以,从汉字“孝”的由来我们既可以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可以领悟到其博大精深,D 项当选;A、B、C三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8.B“中华文化在起源上是多元的,在学术思想上也是多元的”,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而富有活力,故B项当选;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答案赞成甲方观点,支持“使用生僻字”。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历史见证。

生僻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历史文化信息,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

③生僻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赞成乙方观点,反对“使用生僻字”。

①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有悖于现代汉语的规范和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

③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如果赞成甲观点,可以从汉字本身的作用,文化的传承,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点等角度来分析。

如果赞同乙的观点,则应该看到生僻字在阻碍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